《汉语修辞学》课程作业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修辞2、语境二、填空题1、()是我国修辞学史上的萌芽时期。
2、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是宋代陈騤的《()》。
3、陈望道《()》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4、修辞和语言的三要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5、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作用。
6、修辞主体的修养包含()、()和()三个方面。
三、选择题1、晋代陆机的()主张排除用滥的命意和文辞。
A、《史通》B、《文则》C、《文赋》2、吕叔湘、朱德熙的()推动了广大群众学习修辞的热潮。
A《语法修辞讲话》B、《修辞概要》C、《现代汉语修辞学》3、修辞的目的是()。
A、修辞美化文辞B、提高表达效果C、消除语法错误4、“古老的高原跳动着一颗青春的心脏”属于表达()A、违背逻辑规律B、突破逻辑约束C、犯了语法错误5、修辞是一种()活动。
A、模仿性B、创造性C、固定性三、判断题1.为了表达的需要,人们有时突破逻辑的束缚以取得某种修辞效果,这说明修辞可以不讲逻辑。
()2.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所以新闻报道不可用修辞。
()3.修辞是一种提高表达效果的艺术创造活动,与修辞主体的思想品德没什么关系。
()4.句子成分倒装性于典型的语法研究范畴,在修辞学中讨论它是不适合的。
()5.“望山兴叹”来源于“望洋兴叹”。
“但望洋”是连绵词,只表音,不能拆开解释,而“望山”却是复合词,所以“望山兴叹”是生造词语,是错误的。
()四、简答题:有人说“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你认为对吗?为什么?五、分析题评析下列原文和改文词语的修辞效果。
【原文】在花市开始以前,站在珠江岸上眺望那条浩浩荡荡。
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色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划行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它们来自顺德、高要、清远、四会等县。
(泰牧《花城》,见同名散文集)【改文一】在花市开始以前,站在珠江岸上眺望那条浩浩荡荡。
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色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错杂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它们来自顺德、高要、清远、四会等县。
汉语修辞学课程作业

《汉语修辞学》课程作业《汉语修辞学》平时作业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修辞修辞修饰文辞;作文;亦指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後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2.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
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
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词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3.同义词同义词是名称不同但表达的词条意思相同的词条.4.反义词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
5. 骈立四字格以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声调铿锵和谐,表义精炼的词语二、简答1.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
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
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词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什么是成语活用有哪两种形式成语本身不仅是现代汉语词汇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具有构成辞格的特殊功能,它是汉语言的精萃,它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灵活性的一面,即成语活用。
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灵活多变。
成语活用有两种形式,一、成语的套用.二、成语的简用.2.词语的变异有哪几种类型语言变异的界定:语言作为人们交流和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沉淀出一套系统的常规用法,形成了各种语言体系。
但是事物是变化和发展的,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语言会产生各种非常规的使用形式,并在人们的不断使用中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普遍传播,最后变为常规用法。
《汉语修辞学》课程作业讲课稿

《汉语修辞学》课程作业《汉语修辞学》平时作业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修辞修辞修饰文辞;作文;亦指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後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2.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
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
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词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3.同义词同义词是名称不同但表达的词条意思相同的词条.4.反义词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
5 . 骈立四字格以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声调铿锵和谐,表义精炼的词语二、简答1.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
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
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词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什么是成语活用?有哪两种形式?成语本身不仅是现代汉语词汇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具有构成辞格的特殊功能,它是汉语言的精萃,它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灵活性的一面,即成语活用。
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灵活多变。
成语活用有两种形式,一、成语的套用.二、成语的简用.2.词语的变异有哪几种类型?语言变异的界定:语言作为人们交流和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沉淀出一套系统的常规用法,形成了各种语言体系。
但是事物是变化和发展的,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语言会产生各种非常规的使用形式,并在人们的不断使用中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普遍传播,最后变为常规用法。
北语 20春《汉语修辞学》作业_1234

20春《汉语修辞学》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50分)1.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方式叫()。
A. 排比B. 比拟C. 比喻D. 对偶答:D (131)(9666)(2906)2.张雪涛认为辞格设立表达上具有()。
A. 模式性B. 能产性C. 超越性D. 特定性答:C3.对偶的基本类型包括:正对、反对、()。
A. 串对B. 方对C. 严对D. 比对答:A4.“实事求似”属于()。
A. 音仿B. 词仿C. 义仿D. 字仿答:A5.使用“犹如、有如”一类喻词的比喻方式是()。
A. 明喻B. 暗喻C. 借喻D. 博喻答:A6.,作为语言特点体系,语体的形成是由于交际目的、交际场合等功能性因素对语言运用进行制约的结果,其实质是一种()。
A. 语言变体B. 使用变体C. 功能变体D. 环境变体答:C7.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这种修辞方式叫()。
A. 回环B. 排比C. 通感D. 层递答:D8.文学语言是一种()的语言。
作家笔下描绘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真切的、充分的内心体验的基础之上的。
A. 情境性B. 情景性C. 语言性D. 话语性答:A9.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式叫()。
A. 反语B. 连珠C. 通感D. 双关答:A10.()被称为“文学的第一要素”A. 文字B. 词语C. 句子D. 语言答:D二、判断题( 每题5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50分)1.意趣可分成“有名趣”和“无名趣”两类。
答:正确2.传统意义上,我们习惯于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分析文学作品。
答:正确3.文学创作的本体特征就在于作品的创造性。
答:正确4.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做到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真实。
5.对偶可以说是汉民族钟爱成双作对文化心理在言语行为上的反映。
汉语修辞学习题集

汉语修辞学习题集《汉语修辞学》参考书目第一章修辞活动与修辞学1.“修辞”与“修辞学”得区别何在?举例说明汉语中“修辞”一语得多义性。
2.修辞学得研究对象就是什么?从您所熟悉得成语、谚语、歇后语中考察中国人得修辞观念。
从口、舌、言、耳部汉字瞧中国人得语言运用观念.例如:知、与、启、告、哲、辞、乱、诚、信、讼、让、谅、谗、诉、聖、聪……4.从民间故事、笑话中体会修辞学得社会功用。
第二章交际得矛盾与修辞得原则1.谈谈话语同思想与行动之间得关系。
“形容不出”或“不知如何说就是好”得现象就是些什么原因造成得?“甜言蜜语”、“花言巧语”,为什么不受欢迎?为什么要提倡“实话实说”?“实话”就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实说”?“实话”可以“虚说”吗?“实话”都必须“实说”吗?4.如何在适应对象与保持自我本色之间得矛盾中保持平衡?5.语境就是由哪些因素组成得?语言内得语境(上下文)与语言外得语境(交际情景)就是如何改变与创造话语含义得?选择合适得例子阐释语境同表达效果之间得关系。
7.用事实来说明选择语境与创造语境在修辞活动中得作用。
8.用事实来说明话语前提与话语含义之间得关系。
9.举例说明视点得选择就是如何提高表达效果得。
举例说明视点选择在语言艺术化中得作用。
10.从文化与心理得角度来谈谈得体性原则得丰富性。
第三章语言变体与同义手段1.举例说明汉语中得同义手段得丰富性。
例如以“心”为考察对象,瞧它得同义词语得丰富性及其修辞功能。
2.如何区别语言得同义手段同言语得同义手段?3.举例说明方言词语得修辞作用。
4.举例说明文言词语、文言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得修辞作用。
半文半白、不文不白、文白夹杂,都就是必须坚决禁止得吗?哪些时候,半文半白、不文不白、文白夹杂也就是可以得,甚至还就是有积极作用得,有助于表达效果得提高?举例说明外语词语与句式在现代汉语口语与书面语中得修辞作用。
6.举例说明语体与同义手段之间得关系。
举例说明汉语风格同义手段得丰富性。
北语网院17春《汉语修辞学》作业_2

单选题张雪涛认为辞格设立表达上具有()。
A: 模式性A: 能产性A: 超越性A: 特定性单选题运用对偶形成的极富中国特色的言语作品就是()。
B: 对联B: 句子B: 语言B: 排比单选题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的修辞方式叫映衬,也叫()。
\u003cbr/\u003eC: 对照C: 排比C: 衬托C: 层递单选题“实事求似”属于()。
D: 音仿D: 词仿D: 义仿D: 字仿单选题婉曲,也叫()。
\u003cbr/\u003eE: 回环E: 排比E: 通感E: 婉转单选题()被称为“文学的第一要素”F: 文字F: 词语F: 句子F: 语言单选题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这种修辞方式叫()。
G: 回环G: 排比G: 通感G: 层递单选题张雪涛认为辞格设立方法上具有()。
H: 模式性H: 能产性H: 超越性H: 特定性单选题使用“犹如、有如”一类喻词的比喻方式是()。
I: 明喻I: 暗喻I: 借喻I: 博喻单选题()是词语的音调所体现出来的情趣。
\u003cbr/\u003eJ: 词趣J: 义趣J: 字趣J: 音趣单选题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式叫()。
K: 排比K: 连珠K: 通感K: 双关单选题“草木皆冰”属于()。
L: 音仿L: 词仿L: 义仿L: 字仿单选题文学语言是一种()的语言。
作家笔下描绘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真切的、充分的内心体验的基础之上的。
M: 情境性M: 情景性M: 语言性M: 话语性多选题比拟可以分为()、()。
\u003cbr/\u003eN: 拟人N: 拟物N: 比喻N: 喻体多选题婉曲包括()、()两种基本类型。
O: 婉言O: 曲语O: 排比O: 曲词判断题反复是有意义的“重复”,在说理文、记叙文中运用,能起到加强论点、分清条理的作用。
P: 对P: 错P: 对P: 错P: 对P: 错P: 对P: 错P: 对P: 错P: 对P: 错P: 对P: 错P: 对P: 错P: 对P: 错P: 对P: 错判断题层递有递升、递减两种基本类型。
北语网院20春《汉语修辞学》作业_2答案

(单选)1:使用“像、如、似”一类喻词的比喻方式是()。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D:博喻
正确答案:A
(单选)2:“内交家”属于()。
A:音仿
B:词仿
C:义仿
D:字仿
正确答案:C
(单选)3:()是指作者在将内在意象转化为表述性的外部语言时的一种过渡的语言形态。
A:外部语言
B:内部语言
C:中间语言
D:间隔语言
正确答案:B
()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表达方式。
(单选)4:
A:比喻
B:比拟
C:拟人
D:仿喻
正确答案:B
(单选)5: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叫()。
A:对照
B:排比
C:通感
D:层递
正确答案:A
(单选)6:“学点儿修辞能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
”这句话中“修辞”一词指。
A:修辞现象
B:修辞活动
C:修辞学
D:修辞
正确答案:C
(单选)7:真正确立修辞学学科地位的代表性著作则是()的《修辞学发凡》。
汉语修辞学

《汉语修辞学》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选项中加*为参考答案)1、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①语言要素本身* ②语音的变化③词汇的发展④句法结构2、修辞是研究()①语言内部规律的②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③各种修辞方式的④语言各要素特点的3、要想把话说得好的前提是()①准确、清楚②生动、得体③有感人的力量④说话通顺*4、鲁迅说:“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这话含有的意思是()①不要不懂装懂②准确使用形容词③用词注意规范化* ④形容词不易使用5、“吃大碗”、“看医生”、“我是三年级”等属于()①特殊用法②习惯用法* ③不规范用法④错误用法6、老舍说:“所谓适当者,就是顺着思路与语气,该俗就俗,该文就文,该土就土,该野就野。
”这就是研究修辞在什么样的场合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最有()①表现力* ②说服力③战斗力④感染力7、下列招牌不当的是()①稻香村食品店②百草中药店③万里皮鞋店④燎原理发店*8、“这场‘戏中戏’,把四个人纠葛在一起——光绪的智慧,皇后的愚蠢,珍妃的机警,王商的忠于职守,全部巧妙地展示在观众眼前。
”句中使用不正确的词语是()①纠葛②智慧* ③愚蠢④机警9、“这个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内心十分恐慌,但是他却从容不迫地在抹桌子,擦椅子,若无其事。
”句中使用不当的词语是()①罪行严重②十分恐慌③从容不迫* ④若无其事10、曹禺在《日出》中塑造了顾八奶奶俗不可奈的形象,一张嘴都是词“所以我顶悲剧,顶痛苦,顶热烈……”,这种不协调在于()①用词不恰当②语体风格* ③句子不通顺④形象不可爱11、杜甫所说的“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强调必须()①文字优美②反复推敲③自我欣赏④锤炼语言*12、有一篇文章标题是《含辛茹苦三十年——访<红楼梦>法文译本李治华教授》,是说李教授30年坚持不懈翻译名著,因此“含辛茹苦”应改为()①废寝忘食* ②辛勤工作③一心一意④全心全意13、用变异方式锤炼出来的词语,特点在于打破了常规,具有了常规语言所没有的()①生命力②感染力③新鲜感* ④优越感14、孔子曰:“辞达而已矣”是指用词要()①准确、贴切* ②贴切、生动③生动、得力④得力、创新15、遣词造句达到音节匀整平稳,就是要求()①不违反双音节、四音节的节奏倾向②利用平仄交替配合形成声音的抑扬顿挫③在听觉上造成铿锵响亮、优美和谐的效果*④避免平淡、单调、沉闷16、下列成语不是骈立四字格的是()①南辕北辙②茅塞顿开* ③抛砖引玉④改弦更张17、下列成语活用的意义已经取代原来含义的是()①南辕北辙②纸上谈兵* ③虚张声势④闭门造车18、“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是说在说话、写文章时要注意()①地理环境②社会环境* ③民族风格④意义内容19、“呼扇—颤动”是同义词,它们的区别在于()①附加意义②形象色彩③语体风格* ④概念意义20、“逝世—凋谢—陨灭”是同义词,它们的区别在于()①附加意义②形象色彩* ③语体风格④概念意义21、“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通过锤炼、变异使词语产生的()①概念意义②感情色彩③语体色彩④形象色彩*22、下列词语不具备形象色彩的是()①颜色* ②冷冷清清③忽闪④哗啦啦23、下列与其他三个意思不一样的词是()①逝世②凋谢③脱帽* ④陨灭24、下列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的称呼是()①夫人②情人* ③内人④拙荆25、下列不能与“美丽”构成反义的是()①邋遢* ②丑陋③丑恶④难看26、“西南交大原是唐山铁道学院,是我国开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修辞学》课程作业
《汉语修辞学》平时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修辞
修辞修饰文辞;作文;亦指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後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2.修辞学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
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
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词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3.同义词
同义词是名称不同但表达的词条意思相同的词条.
4.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
5 .骈立四字格
以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声调铿锵和谐,表义精炼的词语
二、简答
1.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
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
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词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
什么是成语活用?有哪两种形式?成语本身不仅是现代汉语词汇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具有构成辞格的特殊功能,它是汉语言的精萃,它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灵活性的一面,即成语活用。
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灵活多变。
成语活用有两种形式,一、成语的套用.二、成语的简用.
2.词语的变异有哪几种类型?
语言变异的界定:语言作为人们交流和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沉淀出一套系统的常规用法,形成了各种语言体系。
但是事物是变化和发展的,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语言会产生各种非常规的使用形式,并在人们的不断使用中逐渐被越来
越多的人接受,普遍传播,最后变为常规用法。
那些非常规的语言形式就被称为语言变异。
一、区域变异:不同民族文化的接触、碰撞与融合是引起文化变迁及语言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词语中这类语素变异类型有以下几种:1.区域变异:一是外源语素。
二是自源语素。
三是方源语素。
二、阶层变异:在多种因素的刺激下,包括媒介特性的客观刺激和大众情感的主观刺激,新词语中出现了非常规搭配的BBA式或ABB式变异,B语素在成人用语中一般不重叠使用,但其重叠式可以出现在儿童学习语言时期。
而新词语却选择其重叠形式进入构式,且构式具有开放倾向,表明当前社会用语往往会受年轻人语言记忆痕迹回放的影响,显现出类似儿童习语诉求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值得关注的阶层语言变异现象。
三、组合变异。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类是修辞变异,可概括为两种情况:使用仿词的修辞手法,造成的语言变异。
3.朱自清有一篇著名的散文,内容是关于回忆父亲的,为什么题目用了《背影》?
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
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
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
第二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对偶
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
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
2.排比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3.叠用
亦作“迭用”。
重叠应用。
4.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叫做设问。
5.反诘
反诘是反问的意思,但又不同于反问,它有追问、责问的意味。
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二、简答
1.整句有几种表现形式?
创作整句的修辞手段主要是对偶、排比、叠字、回环、层递、反复等方法,其中的对偶
的严对,可以说是整句的典型,不但要求字数相同,结构一致,而且在句子结构同一位置上,要求词性相同,词语的意义类属也要保持一致。
2.什么是否定句?什么是双重否定句?
表示否定的句子。
必须有否定词,
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
3.设问句和反问句同一般的疑问句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均有问号
不同点:反问句,表明说话者观点,是一种强烈的肯定句
设问句,自问自答,表明观点
一般问句,没有表明观点,希望得到回答。
文章中则表现为在下文某处有答案,也可能没有
第三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比拟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2.夸张
夸大;言过其实。
3.婉言
婉转的言辞。
4.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5.反语
反语是一种修辞格。
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这种手法叫做反语。
二、简答
1.明喻、暗喻和借喻之间有什么不同?
明喻指主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句。
常用:像、好像、如、如同、似、若、仿佛、犹如、恰似、一般、好像……一样、仿佛……似的等比喻词。
暗喻又称隐喻,它的主体和喻体也都在句中出现,但不像明喻那样用“像、如”一类的比喻词,而是用“是、为、就是、成、变成、当作”等词
语。
借喻是不用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直接用喻体来替代本体。
比起明喻、暗喻来,借喻的本体和喻体关系最紧密。
2.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有什么不同?
夸张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
直接夸张就是不借助于其他修辞格的夸张,也称单纯夸张或自身夸张。
间接夸张就是通过与其他修辞格结合进行的夸张,常见和比喻结合,实际上是一种比喻性夸张。
3.常见的借代方式有哪几种?
1.喻借,即比喻性借代。
其真义与借义之间的语意关系是相似。
2.旁借,即非比喻性借代。
其真义与借义之间的语意关系不是相似,而是其它关系。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工具代本体、专名代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