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一唱雄鸡天下白》——教(学)案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上课教案

教法学法
教学用具:钢琴 多媒体课件 音响
教法
问题聆听法 视觉图像法 对比听辨法 启发式教学 法 理论与实践结合法
设计意图
通过历史背景展示,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 下主动寻求答案
学法
体验展示学习 讨论合作学习 音乐联想
预期效果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高一年级第四 章第三单元的课程,它通过 4首不同时期的作品反映了 中国解放以后半个多世纪发 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编者 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 对中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并有所了解,拓宽学生的审 美视野,增强学生的民族荣 誉感与自豪感。
1、让学生能体会作品情感, 熟练演唱四首乐曲主题乐句。
设计意图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 参与课堂,运用多 种感官体验音乐
课前 准备
作品 欣赏
发散 拓展
学生 讨论
反馈 总结
教师 引导
课 前 准 备
要求学生将中国解放后发生的大事记做好整理 收集,了解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并在时间上 做个简单的排序。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对新中国成立后 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回顾,有助于学生体会 不同时期的音乐创作动机。更深入的去感受 作品情感。
一唱雄鸡天下白
授课教师:李芸
授课人:李芸
授课教师:李芸
同学们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哪些大事吗?
连线题
1949年中 国解放
1958年"大跃 60年代初人 进"和人民公 民生活日益 改善 社化运动
1978年 党的 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召开 后推行了家 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工农业受到 了不同程度 的影响。人 民生活在水 深火热之中
高中音乐教案-高一下复习素材

高一音乐鉴赏下册素材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一、华夏音乐之光1.八音中国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
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石(磬)、土(埙、缶)、木(木鱼)、丝(琴、瑟)、竹(箫、)、匏(笙、竽)、革(鼓)8类。
2.说出中国古代的十大古曲都是什么?1).高山流水2).广陵散琴曲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
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场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汉魏时期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
现有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
3).平沙落雁曲声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4).十面埋伏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的情景。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5).渔樵问答此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之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6).夕阳萧鼓是抒情写意的乐曲,上海大同乐社根据经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7).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8).梅花三弄曲中泛间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
9).阳春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
“阳春”取万物知泰顺,和风荡涤之意,“白雪”取懔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10).胡笳十八拍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
在塞外渡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平定中原后,汉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
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
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
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一、填空题:1、钟磬乐从()即在宫廷演奏。
一唱雄鸡天下白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唱雄鸡天下白》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一唱雄鸡天下白》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歌,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意境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5. 课堂小结三、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
2. 写一篇关于《一唱雄鸡天下白》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五、课后拓展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同类型的诗歌,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营造有利于诗歌感悟的氛围。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读后感评价:阅读学生写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
八、课程资源1. 诗歌原文:提供《一唱雄鸡天下白》的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相关背景资料:介绍作者及相关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图片素材:收集与诗歌相关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8篇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8篇高中音乐教学计划篇1一、学情分析:学校开设了高二音乐课,学校从学生的实际发展出发,安排了一定的课时,使音乐课变得有声有色。
高中音乐教学第一册以欣赏为主,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培养高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我在教学中安排了欣赏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从而爱上高中音乐课。
二、教学目标:1、让高中学生能掌握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独立的欣赏音乐作品。
2、使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表现技巧和音乐成就。
3、针对学生加强艺术修养方面的训练,让学生理论和技能同步发展。
三、教学措施:1、加强欣赏的作品数量,从课本入手,参照当时的时代特色,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
2、利用音乐课堂多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做好示范,并讲解欣赏的要求。
选用对学生有帮助的音乐作品。
3、开展现代音乐的鉴赏,从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
教学进度:第一周:音乐的发展第二周:亚细亚民间风情一第三周:亚细亚民间风情二第四周:走进非洲与美洲第五周:欧洲民间音乐第六周:华夏音乐之光第七周:一唱雄鸡天下白第八周: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第九周: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第十周:音乐从印象走向现代第十一周: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第十二周:期中考查第十三周:音乐的戏剧-歌剧第十四周:舞剧的灵魂第十五周:梨园百花第十六周:艺苑撷英第十七周:音乐与影视第十八周:中国通俗音乐第十九周:外国通俗音乐第二十周、二十一周:期末考查高中音乐教学计划篇2一、指导思想:在省市音乐、体育、美容教研室认真贯彻音乐教育教学指导精神。
在教育教学中贯彻我们“学会做人,善于求知,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
不断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工作,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下,进一步探索我校音乐舞蹈教育的发展思路。
不断改进我校的乐舞教学,把我校的乐舞教育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为提高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诗人兴会: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解析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出版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一卷记载:晚上,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等联合演出歌舞。
柳亚子经毛泽东提议,即席赋词《浣溪沙》。
随后,毛泽东步其韵奉和一首,题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附有一个“小序”:“一九五〇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臧克家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所载蔡清富《雄鸡一唱遍寰宇——读〈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文这样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描写新、旧社会对比的诗词不计其数,但最简练、最深刻、最形象、气魄最宏大的篇章,恐怕莫过于毛泽东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了。
”显然,蔡清富的这一赞语也是迄今为止对这首词最精准的定位和评论。
饮茶粤海未能忘柳亚子(1887—1958),初名慰高,后更名弃疾,字安如、亚庐、亚子,江苏吴江人,是我国颇具声望的诗人,也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毛泽东与他交往甚深,两人之间的诗词唱和在中国诗坛上留下了一段千秋佳话。
早在1926年5月在广州举行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期间,他们就相识了。
当时,毛泽东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柳亚子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柳亚子曾约毛泽东到茶楼晤谈,一起品茗,一起论政。
这便是他们后来诗中反复提到的“珠江粤海惊初见”“粤海难忘共饮茶”“饮茶粤海未能忘”。
毛泽东引兵井冈后,开展农村武装割据。
但他的正确主张遭到“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一度被迫离开红军领导岗位,国民党报刊乘机大肆散布谣言,谎称毛泽东被击毙或病亡。
1929年,柳亚子赋诗《存殁口号》:“神州峰头墓草青,湘南赤旗正纵横。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学设计(1)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相关知识2、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场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以前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二、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三、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四、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五、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六、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1、从你们的震撼中能够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2、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七、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八、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同学唱的:感情直露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九、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十、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一唱雄鸡天下白_课件1(1)

全世界人民心一条
鉴赏提示
《全世界人民心一条》作于1950年,在第三届世界 青年联欢节中获奖。全曲形象鲜明、感情奔放,旋律优 美流畅,切分节奏和八度大跳的应用,表现了全世界人 民为争取持久和平,手挽手,肩并肩,团结一心的形象。
歌曲赏析
瑶族舞曲
(民族管弦乐曲)
鉴赏提示
在长鼓声的伴奏下,瑶族少女在月光下翩鲡起舞,姑 娘们纷纷加入樊蹈行列,小伙子们也情不自禁地了起来。 欢乐的舞蹈之后,男女青年双双在林中结伴歌费,互诉衷 情,憧憬美好的末来。第三段再现男女青年的舞蹈场面, 但比前两段更热烈,感情更奔放。
挑担茶叶上北京
词作者介绍 何纪光(1939—2002)男高音歌唱家。湖南湘西人。 他从小爱唱山歌,曾与农民歌手研习高腔嗒法,后入上 海音乐学院学习,探索民间唱法和西洋唱法的结合,在 实践中总结出真假声结合的“半声唱法”,演唱的歌曲 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他演唱的《洞庭 鱼米乡》高亢嘹亮,表达了丰收后洞庭人的喜悦之情; 《挑担茶叶上北京》则感情真挚、凤趣曲默,表达了毛 泽东家乡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对毛主席的爱戴和敬重。
歌曲赏析
我们走在大路上
鉴赏提示
在中国人民面临自然灾害 的因难时期(1959-1961),这首 歌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独 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起到了很好的社会作用。歌曲 的主歌部分旋律起伏,跌宕有 致,气势宏大;副歌部分情绪 昂扬,富于号召性。
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曲鉴赏
从1957年到1966年,是我国 曲折前进的时期,最终成了“文 化大革命”,历时十年,使国家 和人民遭受了解放以来最严重的 挫折和损失。1976年10月,党中 央顺应全国人民的意愿,一举粉 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浩 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 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四个现 代化的蓝图正在实现,人们轻松 愉快、充满活力地生活和劳动在 希望的田野上。
高中音乐_三一唱雄鸡天下白教学课件设计

施光南
被称为“时代歌手”,是新中国 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 曲家。
主要作品有:《在希望的田野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打起手鼓唱起歌》、 《祝酒歌》等著名歌曲。
改革开放新阶段 《春天的故事》
音乐是每个时期社会和人民精神面貌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走过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一直成长 为现在的世界大国,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新 时代,为繁荣这片古老的土地而努力吧。
席、中国电影音乐学会顾问、 中国音协儿童音乐学会 名誉会长。)
她的作品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刚柔兼备,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独创性。 代表作品《听妈妈将那过去的故事》《牧歌》
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你看到了哪些乐器?
对号入座
60年代
思考: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对当时社会有怎样的影响?
改革开放
一唱雄鸡天 下白
学习目标
通过欣赏、体验四首音乐作品,了解中 国当代音乐发展的轨迹,感受歌曲表达的情 感。
音乐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能反映时代 生活中最尖锐的矛盾,最本质的事物。
50年代——国际
《
音 乐
全情
世
பைடு நூலகம்
绪 是
界怎
人
样 的
民?
心
你 听
一出
条
了 哪
》些
演
唱
方
式
?
瞿希贤:音乐家、作曲家(中国音协第四届副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唱雄鸡天下白教学重点、难点:根据音乐作品感受时代气息,加深对中国(五十年代——九十年代)这一时期音乐作品的理解。
教学目标:(1)、根据本课的音乐作品和文字材料,了解国(五十年代——九十年代)音乐发展的概况。
(2)、通过欣赏、分析、学唱、表演,能记住《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瑶族舞曲》的主要旋律。
(3)、能结合本课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谈谈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中华人民国开国大典的实况片段。
提问学生:片段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参阅25页的文字和照片)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永远为中国人民所纪念的日子。
人民领袖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正所谓“一唱雄鸡天下白”。
问:这句话出自哪首诗词,它的意思是什么?2、解释“一唱雄鸡天下白”:是的诗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一句诗句。
全词是: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图):古代诗人贺在《致酒行》中也提到,“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意思是:雄鸡啼于清晨,一声长鸣,驱走了黑暗的长夜,开始了光明璀灿的新的一天,故后人常常用“一唱雄鸡天下白”来象征伟大的变革。
经过长期艰苦的浴血奋战,终于挣脱了枷锁的中国人民,放声歌唱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二)、欣赏《全世界人民心一条》1、时代背景:建国后,我国结束了战乱,但在1950年爆发了朝鲜战争,整个世界环境并不稳定,人民渴求和平持久的心理特别强烈。
在这种形势下,这首歌曲塑造了全世界人民手挽手、肩并肩,为争取人民、争取世界和平而英勇斗争的形象。
2、看课本中的歌词:(除了提到,还提到了哪个人物?)斯大林:前联国家元首。
五十年代初期,中关系十分友好密切。
出访联,这是中华人民国建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出访,这也是他唯一的一次走出国门。
斯大林派出了大批技术专家到我国来,帮助恢复战后的经济。
(图)可见中关系友好到什么程度。
3、介绍瞿希贤:(幻灯片)女作曲家。
解放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
她创作勤奋,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刚柔兼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独创性。
她根据民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成为国外音乐团体经常演唱的曲目之一。
本课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获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歌曲一等奖,是五十年代最受欢迎的群众歌曲之一。
4、歌曲特点:歌曲采用了明朗的大调式,进行曲风格。
第一部分(齐唱部分)运用的切分节奏和同音反复坚定、有力;第二部分(合唱部分)情绪高昂,感情奔放。
(三)、欣赏《瑶族舞曲》新中国建立初期,政府提倡各民族平等,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
获得新生的少数民族同胞们对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感激之情异常强烈,他们也放声歌唱,歌唱新生活、歌唱祖国、歌唱党和毛主席。
一首《瑶族舞曲》即以器乐曲的形式,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心声。
首先通过一幅民族管弦乐队的排列图来了解一下主要的民族乐器:1、介绍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情况。
中国新型的民族管弦乐队是在古典和民间乐队的基础上,又吸收和借鉴了西洋管弦乐队的特点而形成和建立的。
这种新型的民族管弦乐队一般分为管乐、弹拨乐、打击乐和弦乐四个组。
2、介绍民族乐器:这首歌曲的主奏乐器有:高胡、二胡、大三弦。
高胡与二胡基本相似,主要区别是琴筒较细,多为圆形,又名南胡、粤胡。
高胡是演奏音乐的重要高音乐器。
形制似二胡,琴杆、琴筒均比二胡短小,定弦比二胡高四或五度,故名高胡。
高胡音色清澈、明亮,富于表现力,是民族乐队中二胡族的高音乐器,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地方戏曲及歌舞伴奏。
二胡: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属于弦乐器族的弓拉弦鸣乐器类。
二胡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既能演奏柔和、流畅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音色刚柔多变。
由于流传和使用的地区不同,演奏法基本一样,但都具有不同的演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
二胡在国乐团中是主要的旋律乐器,既用之于独奏,也适于合奏或伴奏,中国的许多地方戏种、曲艺说唱等艺术形式的主要伴奏乐器即为二胡以及二胡的“同族兄弟”板胡、京胡以及高胡等等。
在民间戏曲的多种戏种中均为重要的伴奏乐器。
大三弦有三根弦,可随演奏乐曲的调定弦,无论哪种定弦,它的音域都有三个八度。
按实际音高记谱。
大三弦音色苍劲、雄厚,细腻而丰富,穿透力较强,个性突出。
3、欣赏乐曲:皎洁的月亮升起来,瑶寨的长鼓敲起来,熊熊的篝火燃起来,姑娘小伙的舞蹈跳来。
民乐合奏曲《瑶族舞曲》为我们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美好生动的画卷。
这首乐曲的作者原来是为西洋管弦乐而写的,经过修文的改编,将乐曲改为民族管弦乐合奏。
以高胡独奏代替了小提琴独奏,以笙、管等民族管弦乐代替了西洋小号,使得整个乐曲的民族特征更为强烈,展示了新型的民族管弦乐队强大的表现力。
因此,与原作比起来,这首改编后的民乐合奏《瑶族舞曲》更为人们所喜爱。
4、教师可带领学生随主题音乐一起舞蹈。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50年代的歌曲,我们常常说“音乐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时代生活中最尖锐的矛盾,最本质的事物”。
建国以后我国经历了49年—56年的“过渡时期”,56年—66年的“曲折发展时期”。
那么反映60年代社会生活的代表音乐又有哪些呢?(四)欣赏《我们走在大路上》1、背景介绍:新中国建立以后的第十一个年头(1960年),中国经受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先是前几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盲目冒进政策,造成工农业生产严重滑坡,国民经济蒙受重大损失。
再是自1959年到1961年的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人民温饱出现了问题,这几年被称作“饥饿年代”。
除了国的天灾人祸,国际环境也十分恶劣: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包围的“反华联盟”,以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却是“卫星上天,红旗落地”,大搞修正主义,与中国反目成仇。
在这场灾难过去不久,一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唱响神州,如同一股春风温暖了人们的心灵,如同一支号角唤起了人们的斗志。
这首歌曲恰逢其时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唤起了大家的共鸣,坚定了人们前进的信念。
此外,这首歌从音乐创作方面来看,也是民族音调与西洋进行曲曲式完美结合的一首成功之作。
2、欣赏歌曲的同时,学生思考:歌曲的节奏、旋律有何特点?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3、总结特点:主歌部分的旋律起伏,气势宏大,是中国人民不怕困难、昂首挺胸的形象。
副歌部分情绪昂扬,催人奋进,富有号召性。
66年—76年是我国的“停滞时期”,也是十年动乱时期。
78年以后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时期,下面我们来欣赏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五)、欣赏《在希望的田野上》。
1、背景介绍:歌曲作于1982年,这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
八十年代的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
农村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农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歌曲描绘出一幅八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秀丽画面,唱出了家乡田野的美丽景色,也唱出了农村的新面貌和农民对未来的希望。
2、介绍施光南:(幻灯片)著名作曲家。
人民音乐家。
他卓越的创作才华缔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音乐世界。
主要作品有:《在希望的田野上》、《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等著名歌曲。
3、歌曲特点:反映了新农村的秀丽画面和农村劳动群众的心声。
歌曲的音乐主题不是来源于某地某首民歌,而是作曲家将南北民间歌曲的风格糅合在一起,朴实而生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演唱形式为领唱、合唱,合唱部分运用了劳动号子中一唱众和的衬腔手法,更增添了歌曲的活力和生机。
(1)、以领唱为主,热情洋溢地歌唱家乡田野的美景。
(2)、领唱与合唱,描述了农民欢乐的劳动场面。
(3)、以合唱为主,表现了农民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希望。
4、教师带领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
1992年,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的时期,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正如春笋般唤醒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的“南方考察之行”占有难以估量的地位,从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一轮改革开放使中国迎来了一个激情澎湃的春天。
我们可用“春天的故事”来作为概括。
(六)、欣赏《春天的故事》声乐作品。
1、背景介绍:一个春天的故事,一个中国的崭新开始,一首歌就这样记取了中国新时期发展的历史。
1979年春天,在勾画出了一幅改革开放的蓝图;1992年春天,南巡,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1994年,又一个春天,三位投身特区的艺术工作者,有感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春天的故事》——他们用歌声记下了改革开放给特区乃至整个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虽是歌曲,《春天的故事》却有诗史般的气势——难怪后来它被成功地改编成了交响乐;虽然气势恢弘,它却又十分亲切,使人如沐春风。
后来,这首歌被选入大型文献记录片《》,一时间国国外都在传唱。
2、歌曲特点:歌曲描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长城外,大江南北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歌曲热情讴歌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志的宏伟气魄,作者以委婉抒情的旋律、富于变化的节奏创造出一个生动朴实的音乐主题,抒发了全国人民爱戴小平同志,歌颂美好生活的情怀。
朴实简洁、寓意深刻的歌词,亲切感人的曲调,融化在演唱者婉约柔美的歌声里,仿佛春天的温暖扑面而来。
歌声中,一幅改革开放的画卷徐徐展开,一本屡经磨损的像册缓缓翻过……(七)、学生讨论:结合所听歌曲和乐曲所处的时代背景,谈谈自己听赏后的收获。
(八)、教师总结:我们今天所欣赏的音乐作品都反映了这个时期的人民的精神面貌,我们对新中国建立以来所走过的历程也有了解。
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新时代,为繁荣这片古老的土地而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