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第⑧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50分)

1.读拼音,写词语。(10分)

sòng dú() héng xīn() chǐ xiào()

shù shuō() kān wù() fán suǒ()

shèng shuāi()kuī jiàn() suǒ rán wú wèi() 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识:①默而识.之。()

②有识.则知学问无尽。()

(2)之:①知之.为知之。()

②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3.把句子中画“”的部分换成一个四字词语。(4分)

(1)对知识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2)桥栏上还雕有四只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的石狮。。()

()(3)学习中的大忌是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读书中的小忌是走马观花。

(4)作文构思一定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4.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说法,不改变句子原意。(4分)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

....,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2)我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

..欣赏。()

(3)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

..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4)“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

..。()

5.下列诗句与“人要心灵澄明,就得时时补充新知识”意思相对应的一项是()。(2分)

A.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B.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把下列章回小说与其相应的回目连起来。(4分)

《三国演义》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水浒传》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西游记》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红楼梦》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1分)

(1)仿照例子,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补全句子。(6分)

例: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①雨后的彩虹恰似横跨天空。

②芦花飘飘,白白的,软软的,犹如,在风中摇曳。

③红红的高粱像,映红了天际。

(2)把下面的句子浓缩为一句简洁的话。(20字以内)(2分)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3)仿照例子,结合你平时看过的书仿写句子。(3分)

例:几套连环画让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掌握了不少读书写作的方法,请填写在表格里。(5分)

以读司马迁的《》;还可以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如读了法布尔的《》后可以读的《》。(2分)

9.综合实践。(4分)

班里要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部名著,为它设计一张名片。写清书名、作者和亮点。

二、阅读与理解。(共20分)

(一)忆读书(节选)(10分)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极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根据选文内容填表。(3分)

(2分)

A.是“我”腿伤时唯一的消遣

B.让“我”明白了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C.让“我”知道了许多事情,认识了许多人物

D.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3.对画“”部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少年时代不该读《红楼梦》,中年以后才该读

B.“我”十二三岁时不能深刻了解书中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所以对《红楼梦》兴趣不大

C.对一本书的理解要经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D.恰恰说明了“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道理

4.你从“我”的读书经历中得到了什么启发?(3分)

(二)父亲留下的书香(10分)

我家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

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就说来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做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下床了!

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做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受到了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缕缕的书香。

1.“我家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2分)

A.“虽”“却”表示转折关系

B.两个“书香”的意思不一样:“书香门第”指名门贵族,世世代代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家庭;“缕缕书香弥漫”指父亲爱读书营造的读书氛围,陶醉着孩子

C.意思是“我们”家虽然有读书的氛围,却算不上世代有知识、有文化的家庭

2.短文从两个方面写父亲爱读书,分别是()。(多选)(3分)

A.钻研中医和中草药书以及《中国针灸大纲》

B.好读“苦书”

C.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

D.陶醉于古今中外名著

3.“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中“苦”字加引号指的是什么?“‘苦’不释手”的意思是什么?(3分)

4.短文第四、五自然段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细致?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题目:向你推荐一本好书

在你读过的书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本?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介绍给别人,把推荐的理由写具体,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诵读 恒心 耻笑 述说 刊物 烦琐 盛衰 窥见 索然无味

2.(1)①记住。 ②知识,见识。

(2)①知道的东西。 ②的。

3.示例:(1)一知半解 (2)栩栩如生 (3)囫囵吞枣 (4)别出心裁

4.示例:(1)无尽(2)特别(3)朴实(4)娱乐

5.C

6.

《三国演义》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水浒传》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西游记》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红楼梦》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7.(1)示例:①一座七彩的大桥 ②一簇簇轻盈的羽毛 ③无数支火把

(2)我不喜欢华丽的文字,只喜欢质朴的篇章。

(3)示例:《安徒生童话》让我看得入了迷:《海的女儿》让我爱不释手,《卖火柴的小女孩》又叫我唏嘘不已。

8.(1)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朱熹 心到,眼到,口到 曾国藩 有志,有识,有恒 冰心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2)史记 示例:昆虫记 布封 动物素描

9.示例:《三国演义》 罗贯中 感受扣人心弦的章回小说魅力的同时,还能收获人生智慧,包括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博大宽厚的爱人之心,真诚坦荡的交友之道,知彼知己的深刻眼光以及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二、

(一)1.

4.示例:要多读书,坚持读,读好书,还要边读边思考。

(二)1.C

2.AD

3.“苦”指父亲辛苦研读的中医和中草药书籍。

“‘苦’不释手”的意思是苦也舍不得放下。

4.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做针灸治疗。为了给母亲做针灸治疗,父亲先在自己身上试针,再替母亲针灸治疗。这样写内容充实,具体地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情意以及父亲有钻研的精神。

三、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