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一、引言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关于民事诉讼程序的一系列法律规定,旨在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在民事诉讼法中,存在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旨在确保民事诉讼的公正、高效进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民事诉讼法中的基本原则。

二、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核心之一,它要求在诉讼活动中,所有当事人都应当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法律对于当事人的地位不作歧视,无论其社会地位、财产状况、民族、种族、性别、信仰、职业等都不应对其诉讼地位造成不公平的对待。

在具体的诉讼程序中,法院应当对当事人进行平等对待,保证双方享有公正的听证和辩护的权利。

三、合法权益保护原则根据民事诉讼法,法院必须审理并保护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合法权益是当事人通过法律获得的权益,包括财产权、人身权、名誉权等。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应当依法采取措施,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同时为受害方提供有效的赔偿和救济措施。

四、独立公正原则独立公正原则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基础之一。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应当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权力机关、个人或团体的干扰。

法官应当依法判断和裁决案件,不受任何非法因素的影响。

此外,法官应当始终秉持公正的原则,对待当事人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五、主动适用原则主动适用原则要求法院在诉讼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适用法律。

法院应当担负起查明事实、适用法律的责任,全面综合各方的证据和意见,确保裁决结果符合法律的要求。

法官也应当帮助当事人理清诉讼的事实关系和法律适用问题,并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指导。

六、公开审理原则公开审理原则是保障司法透明度和公正的重要保证。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公开审理的原则,除了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外,案件的审理应当公开进行。

公开审理可以有效监督司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

七、追求真实原则为追求案件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法院对证据的质证、审查、鉴定和调查的制度,以确保案件的审理基于真实的事实。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诉讼参加人、诉讼程序、证据制度、判决执行等相关内容。

该法律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

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所有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平等权利。

2. 自愿和解原则: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争议。

3. 合法原则:诉讼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4. 公开审判原则:除特殊情况外,审理应当公开进行。

5. 回避原则:法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时应回避。

6. 两审终审制:一审判决后,当事人有权提起上诉,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

诉讼参加人诉讼参加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诉讼代理人。

原告是提起诉讼的一方,被告是被诉的一方,第三人是对案件结果有独立请求权的人。

诉讼代理人可以是律师或其他有代理资格的人员。

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分为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

一审程序是首次审理案件的程序,二审程序是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的上诉程序,再审程序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已生效判决的复核程序。

证据制度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证据种类。

证据必须经过法庭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判决执行判决生效后,由法院执行庭负责执行。

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判决义务,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拍卖财产等强制措施。

结语民事诉讼法是保障民事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它通过规范诉讼行为,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及时的处理。

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知识,对于每个公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仅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框架介绍,具体条文和应用需参照最新的法律法规文本。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诉讼程序民事诉讼是一种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

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其中包含了一些基本原则和诉讼程序的规定。

本文将围绕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诉讼程序展开论述。

一、基本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原则。

法庭要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处理案件,保证每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平等对待。

法官应当依法公正审理案件,不偏袒任何一方。

2. 等诉权原则等诉权原则是指每个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诉讼中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任何一方都应当依法享有平等的诉讼机会和权利。

法庭应当保护当事人的平等地位,避免强权对弱势群体的不公平对待。

3. 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是指当事人对是否进行诉讼自由选择,没有强制参与诉讼的要求。

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通过诉讼解决争议,同时也可以选择和解、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

4. 禁止滥诉原则禁止滥诉原则是指禁止当事人以恶意、虚假的目的大量提起诉讼,扰乱社会秩序。

法院有权拒绝受理滥诉案件,并对恶意滥诉行为进行制裁。

二、诉讼程序1. 起诉阶段起诉是民事诉讼的首要步骤。

起诉可以采取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当事人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赴法院进行口头申诉。

起诉阶段法院将对起诉案件进行初步审查,如果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将受理案件。

2. 审理阶段审理阶段是诉讼的核心阶段。

审理包括事实调查、证据收集、证据质证、辩论等环节。

法庭将组织各方当事人提供证据、陈述意见,并进行适当的调解、调查取证等程序。

在审理过程中,法庭将对案件的争议焦点进行进一步审理,对相关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3. 判决阶段判决阶段是法院根据审理结果做出最终判决的阶段。

法院将对争议事项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法律规定做出公正的裁决。

法院的判决是对案件争议的解决结果,具有法定的效力。

4. 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是将判决结果付诸实施的阶段。

一旦判决生效,当事人应当按照判决书的规定履行义务。

执行阶段包括执行申请、财产查控、强制执行等程序,以确保判决的有效执行。

民事诉讼法概述

民事诉讼法概述

民事诉讼法概述民事诉讼法是指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体系,它确立了人民司法机关对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和程序。

民事诉讼法的实施,维护了公正公平的司法秩序,保护了个体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以概述的形式介绍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主要程序和特点。

一、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确保司法公正和纠纷解决的效率:1. 平等原则:民事诉讼中,所有当事人在法律面前都应当平等受到对待,不分贵贱贫富。

2. 公开原则:民事诉讼过程应当公开进行,以维护司法的公开透明和对公众的监督。

3. 合法、公正审判原则:法院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公正地裁决诉讼案件。

4. 确定原则:民事诉讼法强调确权和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5. 自愿原则:当事人有权自愿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在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行调解、和解等。

二、主要程序民事诉讼法明确了一系列程序,确保民事纠纷能够得到有效解决:1. 起诉阶段:起诉是民事诉讼的第一步,起诉状应包含起诉请求、事实和理由等。

2. 立案阶段:法院根据起诉状的要求决定是否立案,并通知被告。

3. 举证阶段:在主审法官的主持下,诉讼当事人进行举证,包括提供证人证言、书证等。

4. 争议焦点确认阶段:为了明确纠纷的争议焦点,法院可以组织庭前会议或听证。

5. 审理阶段: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听取双方意见,进行辩论,并最终作出判决。

6. 上诉阶段:在适用法律程序下,当事人可以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

7. 执行阶段:一旦判决生效,法院将执行裁定,并确保判决的实施。

三、特点民事诉讼法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1. 民事诉讼法在程序上注重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强调公正公平的审判原则。

2. 民事诉讼法强调调解、和解等非诉讼解决方式的重要性,促进纠纷解决的高效性。

3. 民事诉讼法赋予法院广泛审判权,确保法院能够有效行使裁决权力。

4. 民事诉讼法鼓励创新,试行一些程序简化等改革,提高诉讼效率。

总结民事诉讼法是维护公正公平司法秩序的重要法律体系。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案件,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需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民事诉讼法保障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平等地位,不分贵贱、贫富、种族、性别等差别对待当事人。

法院应当公正地对待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证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2.公正原则:民事诉讼法要求人民法院公正地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平等保护。

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客观、明细,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

3.合法性原则:民事诉讼法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案件,遵守法律程序,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法院不能凭自己的意愿或者私心,违反法律规定来决定案件的处理方式。

4.等待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必须在法定时限内进行,不得拖延审理案件。

法院应当高效地处理案件,不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等待。

5.公开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一般民事案件的审理应当公开进行,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诉讼参与人等可以进入法庭旁听。

这样可以保证裁判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为了保障人民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审判权的独立性:民事审判应当独立于行政权力和其他干扰因素,确保法官能够自由、独立地审理案件。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只考虑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不受非法因素的干扰。

2.审判程序的公正性:民事审判程序应当公开进行,当事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应当有权旁听审判过程。

审判程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保证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合法、公正的保护。

3.判决的合理性:民事审判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合理的裁决。

法院应当充分审查证据、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公正、合理地判决案件。

4.执行的及时性:民事审判的结果应当得到及时执行,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法院应当监督和推动执行整个程序,防止拖延执行和逃避执行的行为。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解析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解析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解析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法律基础,它明确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方式,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而在民事诉讼中,各种基本原则的贯彻和实施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民事诉讼法中的基本原则进行解析,以期加深对民事诉讼制度的理解与认识。

(第一章:合法权益保护的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合法权益保护是核心目标。

而基本原则中的平等原则、公正原则以及合法权益保护原则等,都是保障民事诉讼中各方权益的重要保证。

1. 平等原则平等是民事诉讼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无论其身份地位、财力情况如何,都应当在诉讼程序中受到平等的对待。

法院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提供平等的诉讼机会,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2. 公正原则公正是民事诉讼的核心要求。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依法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保证诉讼的客观、公正和公平。

公正原则体现了法治的精神和民主化的意识,形成了公众对法律和司法的信任。

3. 合法权益保护原则民事诉讼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诉讼中的纠纷。

法官应当依法判断案件的事实和证据,作出公平、合理的判决,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第二章:公开与迅速的审判原则)公开与迅速的审判原则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保证。

公开审判可以增加司法透明度,保障诉讼公正;而迅速审判则可以有效地解决争议,减少当事人的等待时间。

1. 公开审判原则公开审判是指对一般民事案件,法院应当公开开庭、宣判的规定。

公开审判不仅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司法的公信力。

但在特定情况下,如国家安全、商业秘密等方面的案件,也可以进行不公开审判。

2. 迅速审判原则迅速审判是民事诉讼法所倡导的审判速度原则。

只有在案件审理期限内及时审理案件,才能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加快解决争议,维护社会的稳定。

同时,迅速审判也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减轻法院负担。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
一、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5条第1款 指一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他国公民、法人
及其他组织在民事诉讼中具有同等的诉讼地位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进
行民事诉讼,应当享有同我国一方当事人同等的 诉讼地位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如果作为 其他诉讼参与人参与民事诉讼,其权利义务也与 我国公民同等对待


突 袭
突 袭
突 袭




袭促

进 诉 讼
程 的 突 袭


在当事人言词辩论终结前,未能使当事人 充分认识、预测法院所认定事实或该事实 的具体内容,以至于当事人不能就对己不 利的事实作充分的攻击防御的情况下,受 到法院的裁判
当事人未能充分提出诉讼资料或作必要 的陈述(包括对证据的分析)的情况下 ,受到法院的裁判。
第六节 处分原则
一、处分原则的涵义 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有权支配
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13条 第2款
1、诉讼只能因当事人行使起诉权而开始, 因当事人资助的撤诉行为而结束
2、诉讼请求的范围由当事人自行决定
3、当事人可以在诉讼中变更、撤回和追加 诉讼请求
目前民事诉讼法学界把基本原则和一般 原则、制度的一般要求等相混淆
1、各诉讼法共通原则,包括审判独立 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原则;民事检察监督原则;民族语言 文字原则。
2、民事诉讼法特有原则,包括同等原 则和对等原则;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 原则;法院调解原则;辩论原则;处 分原则。
能够调解解决的案件,在双方当事人自 愿的情况下,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 基础上,依法说服和劝导双方当事人达 成协议,以调解方式结案的准则 尽量用调解方式结案 坚持自愿合法原则 不能久调不决

4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4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4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一、引言民事诉讼法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项关键法律,目的在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为了确保民事诉讼的公正性和效率性,我国明确了四个基本原则。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四个基本原则的内涵,旨在加深对民事诉讼法的理解。

二、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民事诉讼中所有诉讼参与方在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法官应用法律和审判过程中对待各方要实现平等对待。

平等原则的核心是对于所有参与方的公正对待,无论其身份、地位、财富或其他因素。

平等的目标是确保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公正的司法保护和对待。

在遵守平等原则的基础上,法官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公正、独立、客观地对待每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各方应在诉讼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包括获得适当的法律援助和平等的争论机会。

三、公开原则公开原则意味着民事诉讼的审判过程应对公众开放,以确保审判的公正和透明。

公开审判有助于防止滥用司法权力和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公开审判还有助于建立司法透明度,提升了司法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在具体实践中,法庭的开庭审理和判决结果等信息应向公众公开。

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例如涉及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权等,可以进行限制。

但是,公开原则的核心是确保公众可以了解和监督司法过程。

四、合法证据原则合法证据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官只能依据合法证据做出判断和裁决。

合法证据是指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获得的证据,包括书面证据、物证、证人证言等。

法官应根据证据的合法性、充分性和真实性进行判断,并在法庭上公正地对待各方提交的证据。

合法证据的使用旨在确保法官可以得出真实、公正的结论。

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注重保护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防止对证据的滥用或不当使用。

五、快速审理原则快速审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应尽快进行,以保证诉讼的效率和及时性。

快速审理的目标是为了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及时保护,并为法律纠纷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哪一项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A、公开审判
B、检查监督
C、两审终审
D、回避
答案:B
2、甲是检查院民行科的检察员,其职责是对同级人民法院的民事案件进行检查监督,提起抗诉,其下列哪些行为违背了民事诉讼法?()
A、甲经常旁听同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错误不大的当庭指出,错误严重的提起抗诉
B、甲只是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并不对执行工作实行律法监督
C、甲对同级人民法院的法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行为,也进行监督
D、甲只对同级人民法院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法律监督
答案:A
3、外国法院对中国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我国法院对该国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
A、同等原则
B、平等原则
C、对等原则
D、相对原则
答案:C
4、撤诉是当事人的一种处分行为,当事人撤诉,人民法院准许的,意味着()
A、当事人对自己实体权利处分,而没有对诉讼权利进行处分
B、当事人放弃了自己的诉讼权利,但不意味着同时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实体权利
C、当事人放弃了自己的诉讼权利,同时也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实体权利
D、不是当事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而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权利的处分
答案:B
5、根据民事诉讼中的检查监督原则,检察机关可以()
A、对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进行法律监督,而不能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
B、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而不能对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进行法律监督
C、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也可以对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进行法律监督
D、对法官的审判行为进行监督,而不可以对法院和当事人的诉讼活动进行监督
答案:B
6、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未经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法院裁判的根据。

该规定体现了()
A、辩论原则
B、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
C、处分原则
D、自愿原则
答案:A
7、民事诉讼中,原告申请撤诉,如果该行为有可能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就可以裁定不准予撤诉。

这是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中什么原则的内容的具体要求?()
A、监督原则
B、处分原则
C、检查监督原则
D、合法原则
答案:B
8、王某以借款纠纷为由起诉吴某。

经审理,法院认为该借款关系的不存在,王某交付吴某的款项为应付的贷款,王某与吴某之间存在买卖关系而非借用关系。

法院向王某作出说明,但王某坚持己见,不予变更诉讼请求理由。

法院遂作出裁定,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法院违反了不告不理原则
B、法院适用裁判形式错误
C、法院违反了辩论原则
D、法院违反了处分原则
答案:B
9、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根据自愿原则进行调解。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达成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
A、该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但可以反悔
B、该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
C、当事人对调解协议反悔的,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D、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履行该调解协议
答案:D
10、A县法院对甲诉乙侵权纠纷一案未经开庭审理即作出了判决,该审判行为直接违反了下列哪一项原则或者制度?()(司考
A、违反了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B、违反了辩论原则
C、违反了合议制度
D、违反了回避制度
答案:B
二、多项选择
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案件中不适用调节的有哪些?()
A、特别程序
B、督促程序
C、公示催告程序
D、破产程序
答案:ABCD
2、体现处分原则的有()
A、当事人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决定诉诸法院解决
B、诉讼开始后,被告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
C、一方当事人反对调解
D、一审后,愿、被告均提起上诉
答案:ABC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调解一般不是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
B、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
C、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享有绝对的处分权
D、民事诉讼中打的辩论原则与刑事诉讼中的辩护原则不能等同
答案:ABD
4、下列哪些选项正确的体现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辩论原则?()
A、辩论权的行驶,不仅仅是在法庭辩论阶段,而且贯穿于诉讼全过程
B、未经法庭辩论和质证的证据,通常情况下不得作为法庭裁判的根据
C、当事人可以就案件的实体问题进行辩论,也可以就案件的程序问题进行辩论
D、当事人提交的书面答辩状也属于辩论的一种形式
答案:ABCD
5、女青年王某被同事张某打伤,王某几次萌生起诉的念头,但都由于害怕报复而不敢向法院提起诉讼,邻居李某一直非常同情王某,想主动出来支持王某提起侵权赔偿诉讼。

当地妇联和王某所在单位得知情况后,也表示愿意支持王某起诉,王某打算聘请律师赵某作为诉讼代理人。

此案中,支持起诉权可以由哪些主体行使?()
A、王某所在单位
B、邻居李某
C、律师赵某
D、当地妇联
答案:AD
6、民事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意味着()
A、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相同
B、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有完全相同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C、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诉讼权利不同,但诉讼地位平等
D、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有相对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答案:CD
7、法院调解原则的正确贯彻,要求()
A、当事人进行调解活动和接受调解结果都是自愿的
B、当事人进行调解活动是自愿的,而达成协议之后,当事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反悔
C、调解协议的面内容应当完全地符合法律的规定
D、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应当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答案:AD
8、民事诉讼中,下列属于辩论内容的是()
A、争议的法律关系是否存在
B、当事人是否合格
C、诉讼代理人是否有代理权
D、证据的形式和证据的取得是否合法
答案:ABCD
9、关于辩论原则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当事人辩论权的行使仅局限于一审程序中开庭审理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阶段
B、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起诉状和答辩状是其行使辩论权的一种表现
C、证人出庭陈述证言是证人行使辩论权的一种表现
D、督促程序不适用辩论原则
答案:BD
三、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2、检查监督原则
3、处分原则(对外经贸大学2010年博士入学考试)
四、简答题
1、简述法院调解原则的含义。

(西北政法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2、简述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3、简述我国民事诉讼中处分权与审判权的关系(西北政法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
4、民事诉讼诚信原则。

(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考研真题)
五、论述题
1、试论如何在实际审判中运用调解原则。

2、试述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平等原则的内涵。

为什么说该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性原则?(北京大学2009年考研真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