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厘头”与“陌生化”——试论周星驰电影的“间隔效果”(一)

合集下载

试论周星驰的无厘头和后现代主义

试论周星驰的无厘头和后现代主义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试论周星驰的无厘头和后现代主义裴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摘 要: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一直以来被关注、研究较多,不少学者认为无厘头属于后现代主义,因此讨论无厘头就兼具讨论后现代主义,讨论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就是无厘头,但笔者认为,这两者并不是一种从属关系,应该分开讨论。

本文试图结合两个事物本身的概念、特点对无厘头和后现代主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周星驰;无厘头;后现代主义[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3-169-01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利用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开创了“无厘头”电影的新境界,创造了喜剧电影的全新视角。

因此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但焦点往往集中于其无厘头的表演风格和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不少学者都认为无厘头属于后现代主义,但笔者认为,这两者并不是一种从属关系,应该分开讨论。

本文试图结合两个事物本身的概念、特点对无厘头和后现代主义进行分析。

一、无厘头手法无厘头手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电影平民化的表现,通过反映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追求,拉近与普通观影者的距离。

当然,这种无厘头指向的更多是下层百姓,这与当时香港的情况有关。

香港社会绝大多数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百姓不仅处在一个在蕴涵中国文化同时又兼容西方文化的特色地带,这种中西式文化,造就了香港市民新旧交融的思想意识——既对西方的商业文化充斥着欲望,但又斩不断中国传统文化的纽带。

商业化的运作使生活于其中的市民都在为赚钱奔忙,整个香港社会充斥着物欲和急功近利。

相应地,文化便成为休闲、娱乐的代名词。

而对传统文化的牵绊,使香港市民想要发掘人生的价值所在,两者的碰撞从而产生矛盾心理,想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中去发掘、实现人的价值,但面对现实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带来的迷惘和不知所措,于是只能通过无奈的自嘲去掩盖内心的无措。

这一部分人就成为了周星驰电影的主要受众。

因此,无厘头是具有时代性的一种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讨论的无厘头,只是周星驰早期电影的一个特有属性,同时,这种特有属性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而不是周星驰个人的特点。

论周星驰电影与“无厘头”

论周星驰电影与“无厘头”

些我们都可 以在他身上找到影子 。

民, 他 没有任何 的英雄气 概 , 在 强敌面前会跪 地求饶 , 但 是在 生 死关 头也能挺 身而 出 , 可以说是个 能屈 能伸 的小人物 。 但正是 这
种能屈能伸 的姿态却符合 了当时香港市 民的心理气候 ,所 以被

“ 小 人 物” 电影

提到 “ 无厘头” 喜剧不得不提及周星驰 , 在周星驰 电影 中, 他 改影片 中的英雄 主义形象 , 以小人物身份 出现 。 他的身上体 现
任何 “ 星迷 ” 都会很 容易背诵这 句话 , 在 1 9 9 4年 的影片《 国产凌 凌漆 》 中, 周星驰 以“ 无厘头 ” 的形式重新包装 了电影 中的人物和
情节 。即便身为一名特务 , 但却仍然是一副轻松搞怪 的模样 , 使 影 片没有多少严肃的场面 ,完全 颠覆了 0 0 7系列在观众心 中的 形象 , 但即便如此 , 观众还是买了周星驰的账 。 “ 我现在正在搞儿 女私情 , 国家大事这些芝麻绿豆的事不要来烦我 !” 影片 中的语 言完全背离了现实 中的常理 ,但让观众并 不感 到不舒服而是捧 腹大笑 。
侥幸 , 活灵活现的展现着小人物的嬉戏怒 骂。 在2 0 0 0年之后 。 星
要 的是 周星驰的表演 天赋 引起 了导演李修贤 的注意 ,他给了周 星驰一个重要 的机会 , 让他在电影《 霹雳先锋》 中饰演一个角色 ,
那忧郁 的眼神 、 唏嘘的胡渣子 、 神 乎其 技的刀法 , 美学 ” , 没有火爆 的枪战场面 , 没有疯狂 的马路 追击 , 有 的只是小 样拉风 的男人 , 人物 的家长里短 。但就在这平淡的生活 中却又能爆发 出让人拍 还有那杯 d r y马蒂尼 ,都深深地 出卖 了你 。虽然你 是那样的 出 手叫好的“ 英雄 ” 场面。 当导 演找 到周 星驰时 , 就 明确 了影 片中没 有英雄 , 有的只是 一群小人物 , 一群小混混。 只不过 , 在这些小混 混身上有一种“ 异 于常人 ” 的能力。 色, 但行有行规 , 无论如何你也要 付清昨晚的过夜会 ( 费) 。 ” 我想

《2024年论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范文

《2024年论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范文

《论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篇一引言周星驰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审美意义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更在电影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及其审美意义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揭示其作品背后的艺术魅力。

一、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1. 无厘头喜剧元素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以无厘头为主,通过夸张、荒诞、讽刺等手法,将生活中的琐事、矛盾、冲突以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种无厘头喜剧元素使得观众在欢笑中反思社会现象,进一步增强了电影的娱乐性和思考性。

2. 角色塑造与表演风格周星驰电影中的角色塑造独具特色,往往以夸张的造型、独特的言行举止以及幽默的对话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此外,周星驰本人在表演上也具有独特的风格,他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现角色的喜怒哀乐,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3. 幽默与讽刺并存周星驰电影中的幽默与讽刺并存,通过对社会现象、人物关系、道德观念等进行讽刺和批判,使观众在欢笑中思考社会问题。

这种幽默与讽刺的结合使得周星驰电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周星驰电影的审美意义1. 视觉审美周星驰电影在视觉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灯光效果等方面都体现了导演的审美观念。

通过精美的画面和视觉冲击力,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感受到美的享受。

2. 情感共鸣周星驰电影以情感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人物塑造,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能在电影中找到共鸣,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温暖和感动。

3. 文化传承与价值观传递周星驰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一部分,承载着文化传承和价值观传递的重要使命。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判,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了解到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三、结论周星驰电影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审美意义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其无厘头的喜剧元素、角色塑造与表演风格以及幽默与讽刺并存的特点,使得观众在欢笑中思考社会问题。

“无厘头”语言偏离浅析--以周星驰电影为例

“无厘头”语言偏离浅析--以周星驰电影为例
中 国 修 辞 学 界 吸 收 法 国 新 修 辞 学 和 比利 时 列 日学 派 修
个 人 做 事 、 说 话 都 令 人 难 以理 解 ,无 中 心 ,没 有 明 确 的 目 身的社会 内涵和韵昧。 的 ,粗 俗 随 意 ,乱 发 牢 骚 ,但 并 非没 有 道 理 。 『 l 其二, “ 无 厘 头 ” 原 是 广 东 顺 德 的方 言 , 是 骂 人 的话 中 最 狠 的 ~ 句 , 意 思 是说 一 个 人 做 什 么 事情 都不 行 ,很 没 用 。 [ 2 _ “ 无 厘 头 ” 语 言 被 人 们 熟 悉 源 于 周 星 驰 的 电 影 , 并 在
兼与 齐振海先生商榷 [ J ] . 外语教
关 注 点 就 是 凸 显 点 。 当 一 个 方 面 成 为 凸 显 点 , 其 他 方 面 都 【 7 】 吴静,王瑞 东. 空间隐喻的荚汉对 比研究 【 J ] . 山东外语教学,
成 为 背 景 。 隐 喻 是 将 凸 显 点 映 射 到 另 一 个 概 念 域 。 三 是 事
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 0 1 4 . 【 4 】 何建友. 认知视 角下 “ 话”的隐喻意 义探析 【 J 】 . 淮北 师范大学学
报 ( 哲 学社会科学版 ),2 0 1 3 ,( 5 ).
象 概 念 上 。 以上 所 举 的各 种 语 言现 象 ,证 明 了 空 间 隐 喻 的 [ 5 】 王文斌. 论汉语 “ 心”的空间隐喻 的结构化 [ J ] . 解放军外国语 学 结 构 化 特 征 。产 生 的 原 因 有 三 :一 是 不 管 是 实 物 ,还 是 抽
T h e U ni v e r si t y o f C h i c a g o P r e s S , 1 9 8 7 .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摘要】周星驰是一位以其夸张幽默和无厘头风格著称的电影导演和演员,他的电影在华语电影界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文通过对周星驰电影的背景和特点、幽默元素、文化隐喻、对观众的影响以及在当今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周星驰“无厘头”电影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

通过对周星驰电影的独特魅力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揭示了周星驰电影在文化领域所呈现出的重要意义和潜力。

周星驰的电影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观众的审美观和文化态度,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创新中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和魅力,展现出了其在电影界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关键词】周星驰,无厘头,电影,文化分析,背景,特点,幽默元素,文化隐喻,观众影响,当今文化,文化影响,独特魅力,发展趋势.1. 引言1.1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周星驰是中国香港著名导演、编剧和演员,以其独特的“无厘头”风格闻名于世。

他的电影作品以幽默搞笑、荒诞离奇的情节和角色塑造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进行文化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和影响。

周星驰的电影背景和特点是本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对其职业生涯和作品风格的综合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

对周星驰电影中的幽默元素进行分析,揭示其中蕴含的独特笑点和创意。

进一步,通过对周星驰电影中的文化隐喻进行解读,可以发现他的作品中穿插了丰富的文化符号和隐喻,对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和诠释。

本文还将分析周星驰电影对观众的影响,探讨其作品在大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价值。

结合当今社会文化背景,探讨周星驰电影在当今文化中的地位,探讨其对当代文化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影响。

未来,周星驰电影的发展趋势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以探索其在未来文化走向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正文2.1 周星驰电影的背景和特点周星驰是中国香港的著名导演、演员、编剧和制片人,以其独特的“无厘头”风格和幽默感闻名于世。

浅析_无厘头_文化_由周星驰的电影说起

浅析_无厘头_文化_由周星驰的电影说起

浅析“无厘头”文化[摘要]在大众传媒蓬勃发展的今天,“无厘头”文化成为了一种引人瞩目的大众文化现象,周星驰就是“无厘头”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言人,他以夸张、讽刺、自嘲等特点为其电影打上了“无厘头”的标签,具体表现在反传统的语言体系和怪诞夸张的形象塑造中,这些因素都成为了“无厘头”风格在电影中得以成功运作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周星驰 无厘头“无厘头”文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九十年代,周星驰和他的电影成为了“无厘头”风格的代言人。

在他的电影中塑造了无数个平民阶层的小人物形象,他们运用夸张讽刺的表演给大众带去欢笑的同时,也深深地反映出当下社会普通人生存的卑微和无奈。

广受欢迎的《逃学威龙》、《国产凌凌漆》、《唐伯虎点秋香》、《大话西游》、《喜剧之王》、《食神》等等,让大众体会到“无厘头”文化的狂欢,而“无厘头”这个词语也从一文不名变为尽人皆知。

“无厘头”,“从广州话直译过来的意思是:无端地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或说出莫名其妙的话。

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就是一种语言游戏和刻意的嘲讽;是对规则和逻辑的颠覆;对沟通的轻蔑和对权威的促狭。

”[1]也有评论指出“‘无厘头’与其说是搞笑与讽刺方式,不如说是香港社会心理的体现,民间意识形态的表述。

它旨在解构悲剧与崇高,嘲笑天真和理想,更多地匍匐在现实的大地上,寻求自身的生存之路,体现出大工业化环境中,人性脆弱的处境和无可奈何的心态。

”[2]评论者们从各个角度以周星驰的电影为切入点,对“无厘头”做出了多种解释,一时间“无厘头”文化现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无厘头”的语言具有“无厘头”色彩的语言是周星驰电影中的一大亮点,它同时也是电影的灵魂之所在。

《国产凌凌漆》的片头有一段白衣妓女的台词:“你别以为躲在这儿我就找不到你,没用的,像你这样出色的男人,无论在哪儿,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鲜明、出众。

你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根,神乎奇技的刀法,和那杯dry martlne都彻底地把你出卖了。

研究论文: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

研究论文: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

62590 电视电影论文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虽然处处充满了出人意料、匪夷所思的段子,但电影的制作者们(包括周星驰本人在内)显然并非仅仅意在逗乐观众。

作为喜剧作品,不仅要逗乐观众,更要打动观众,这就对影片本身的意义和深度提出了要求。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运用了后现代式的搞笑片段制造了出人意料的喜剧效果,同时,其影片中深深隐藏着的传统主义因子更赋予了影片可贵的意义。

本文的分析主要侧重于演员时代的周氏“无厘头”作品,对其浓厚的后现代主义特质及深藏其下的传统主义因子进行分析。

一、周星驰“无厘头”电影中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的体现“无厘头”作为公众对周星驰电影风格的一种代表性的评判,其原出自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方言,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语言和行为没有明确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但并非没有道理。

[1]而按照伊格尔顿的观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中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来反映这个时代变化的某些方面,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和“大众”文化之间以及艺术和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

[2]“无厘头”的表演风格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典型特征有着惊人的吻合。

其一,“无厘头”式的夸张搞笑:后现代主义文化“反理性”特征的体现。

后现代理论家德里达有一句名言,即“文本之外,别无他物”,就是说在文本与文字之外没有、也不显示真理,一切仅是游戏而已。

[3] 另一理论家詹姆逊也指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肤浅和缺乏深度感。

[4] 在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为了搞笑而搞笑的,大都过于夸张,毫无理性可言。

如在《国产零零漆》中,零零漆大腿中枪,阿琴居然用锤子和螺丝刀帮他把子弹“挖”了出来;《九品芝麻官》中包龙星能把死人骂活,把弯曲的钢柱骂直;《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作画的方式、手段、速度,等等。

这些大胆得近乎荒唐的桥段完全不符合甚至直接违背了理性原则。

“无厘头”与现代喜剧之旅周星驰电影研究

“无厘头”与现代喜剧之旅周星驰电影研究

“无厘头”与现代喜剧之旅周星驰电影研究一、本文概述“无厘头”这一词汇源于广东方言,意指毫无逻辑、荒谬搞笑的行为或语言。

在现代喜剧中,无厘头风格以其独特的幽默感和出人意料的情节转折,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而在现代喜剧的发展历程中,周星驰的电影作品无疑是无厘头风格的杰出代表。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周星驰的电影作品,探讨无厘头风格在现代喜剧中的表现和影响,以及周星驰如何将这一风格发挥到极致,成为华语电影界的喜剧大师。

本文首先将对无厘头风格进行定义和解析,明确其在现代喜剧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将重点分析周星驰的电影作品,如《唐伯虎点秋香》《喜剧之王》《食神》等,探究这些作品中无厘头风格的运用和表现。

还将从角色塑造、情节设计、对白语言等方面,深入探讨周星驰如何将无厘头风格与电影艺术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喜剧效果。

本文还将对周星驰电影中的无厘头风格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喜剧电影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无厘头风格在现代喜剧中的作用和价值,也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周星驰作为一位喜剧大师的独特魅力和贡献。

二、周星驰电影概述当我们提及“无厘头”与现代喜剧,周星驰的名字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个。

他的电影生涯跨越了数十年,期间创作出了众多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香港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粉丝。

周星驰的电影作品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出人意料的情节转折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著称。

他的表演风格更是独树一帜,既有夸张的身体语言,又有深入人心的情感表达。

他的角色往往既是小人物,又是英雄,他们在生活中遭遇种种困境,但总能以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给观众带来无尽的欢笑和感动。

周星驰的电影常常融合了多种元素,包括武侠、科幻、古装、现代都市等,他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各种电影技巧,如剪辑、音效、摄影等,来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和观赏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厘头”与“陌生化”——试论周星驰电影的“间隔效果”(一)
【摘要题】导演艺术
【正文】
在对当代电影的审读中,笔者认为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与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有着观念上的相近、实践上的相似和精神上的相通之处。

笔者以为将角色的陌生化和时空结构的改变,是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的两个主要方面,同样可以用来阐述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
A: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
著名的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是同传统的戏剧理论直接对立的产物:传统的戏剧理论要求演员消失于角色之中,观众与剧中人一体化,追求共鸣效应。

而布莱希特所建立的戏剧样式则强调演员与角色保持距离、观众与剧中人保持距离、以惊愕和批判来代替共鸣。

这种彻底的反叛具体化为艺术原则和艺术方法时,便是布莱希特所说的陌生化效果(Verfremdungseffekt)。

Verfremdung在德语中是一个非常富有表现力的词,具有间离、疏离、陌生化、异化等多重涵义。

布莱希特用这个词首先意指一种方法,然后才指这种方法的效果。

它作为一种方法主要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1.演员将角色表现为陌生的;2.观众以一种保持距离(疏离)和惊异(陌生)的态度看待演员的表演或者说剧中人。

布莱希特为陌生化方法下过一个简洁的定义:“陌生化的反映是这样一种反映:对象是众所周知的,但同时又把它表现为陌生的。

”(注:《布莱希特论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

)然后他强调陌生化
的对象是社会动作:“陌生化效果的目的,在于把事件里的一切社会动作陌生化。

”(注:《布莱希特论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

)把社会动作陌生化又使美学具有了社会学意义,使观众通过戏剧呈现的可变的现实来培养自己批判现实和改造现实的能力:“必须把观众从催眠状态中解放出来,必须使演员摆脱全面进入角色的任务。

演员必须设法在表演时同他扮演的角色保持某种距离。

演员必须对角色提出批评。

演员除了表现角色的行为外,还必须能表演另一种与此不同的行为,从而使观众作出选择和提出批评。

”(注:《布莱希特论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

)演员和角色之间的距离和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必须破除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是“正在进行的生活”这一幻觉,从而推翻“第四堵墙”,消除戏剧在以往所具有的魔幻作用。

与亚里士多德式戏剧强调“动之以情”相反,布莱希特的戏剧主张“晓之以理”,即如研究布莱希特的学者恩斯特·舒玛赫所说的那样:“戏剧最主要的不是面向感情,而是面向理性。

不应该引起对现实的幻觉,而应该引起对现实的看法。

观众不应该获得一种体验,而是应该获得一种世界观。

”(注:《布莱希特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这种诉诸理智的戏剧的最终目的是社会批判和社会变革:“这是一种批判的立场。

面对一条河流,它就是河流的整修;面对一株果树,就是果树的接枝;面对移动,就是水路、陆路和交通工具的设计;面对社会,就是社会的变革。

”(注:《布莱希特论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


在对当代电影的审视中,我们发现不管是将角色陌生化还是将时空结
构改变,在周星驰的电影中都极为常见,以下我将具体进行分析。

B:周星驰无厘头影片中的陌生化
无厘头电影应属后现代文化一脉,所谓“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粤语俗话“没来由”之义,指一个人说话做事都没有明确目的,无中心,无逻辑,令人难以理解,但也并非没有道理。

“无厘头”的语言或行为实质上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透过其擒戏、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

无厘头电影有着自己独特文化土壤,同时新生代的消费需求和电影自身的求新求变也促使无厘头电影在不经意间诞生了。

我们这里指以周星驰为代表的一种喜剧电影专有名词。

无厘头电影并不是单纯的喜剧电影,他往往以小人物的辛酸来折射人生的酸甜苦辣,笑中有泪,被高深者称之为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的电影。

a.将角色的陌生化
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同样适用于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强调演员与角色保持距离,将角色陌生化,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对象是众所周知的,但演出的又不与寻常,不与历史,不与传统一样,这样的陌生化让观众对影片中的突发状况觉得自然、好笑,而在笑声中又能让观众得到一些东西。

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周星驰无厘头电影中的陌生化,其中的演员怎样将角色表现为陌生的。

对经典著作中任务形象的疏离。

在《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传统的风流才子形象始终被间离悬搁,延缓出场。

替而代之的是一个内容杂驳、色彩斑斓却没有统一性格的新形象。

随着情节的进展,原始形
象被一次又一次地陌生化了。

风流才子的倜傥儒雅变成了小市民的狡黠刁赖。

片中唐伯虎自甘下贱,乔装为奴追求秋香的情节,实际上是以市井小民的实用与直率讽刺了风流才子的矫情和伪善,是现代商业社会实用伦理对古代传统文化逻辑的调侃和戏谑。

原本以诗文书画赢得才名的唐伯虎在片中却成了文武双全、黑白两道都混得很潇洒的“全才”:面对上门求助的祝枝山,他扒光对方的衣服,以其裸体为工具,泼墨作画,俨然一位现代的行为艺术家;面对无赖,他则赖上加赖,而且总是技高一筹,毫不逊色于一个泼皮;面对成群的妻妾,他烦不胜烦,为找不到真爱而忧郁苦闷,像一个浪漫派诗人;面对敌手,他又飞檐走壁,舞枪弄棒,摇身变为一个武功绝伦的大侠。

如此大胆的想象和创新,你还能记得传说中的唐伯虎是什么样子吗?
在最具经典意义的《大话西游》中,孙悟空的形象,无论是外形装扮、行为模式,还是角色身份、心理动机,都没有了齐天大圣的风采:机灵活泼的猴性气质减少了,而肉身凡胎、七情六欲的人性色彩加重了。

在古典小说中,孙悟空开始是一个不拘王法、大闹天宫的顽劣石猴,后来经如来点化,诚心向佛,护送师父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

而《大话西游》中,一开场孙悟空就被描写成一个贪财好色的小人。

为了能与牛魔王的妹妹成亲,他将师父唐僧送与牛魔王作礼物。

为了逃避西天取经的重任,他竟对唐僧与观音大开杀戒。

后来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历经五百年后,化身为劫掠财货的至尊宝——一个滑稽可笑、外强中干、思维混乱但又不失善良的山大王。

经典形
象的中心内核在这部影片中被拆解得七零八落,完全的陌生化了。

单向度的神与英雄,被改写成在义务与情欲之间痛苦挣扎,性格分裂的凡俗之人。

后现代文化因子的渗透,让《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变成一个个充满矛盾的二元对立项:神/人,英雄/小人,情种/流氓,佛徒/妖怪,孙悟空/至尊宝。

种种不和谐的冲突,成为引发喜剧效果的导火索。

但笑过之后,观众又能从孙悟空/至尊宝的裂变中体味到一丝悲凉。

当痛悔真爱未曾珍惜的至尊宝痛苦而决然地戴上紧箍咒,重新变为孙悟空时,世事沧桑与人性升华的悲剧美几乎淹没了这部影片整体的喜剧基调。

这是大喜之后的大悲。

难怪著名导演黄蜀芹也称赞周星驰的表演具有一种特别的人性美。

“无厘头”的周星驰在努力搞笑时竟然搞出了一片悲情,恐怕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吧。

对侠者形象的疏离。

武侠片是具有民族性的类型片,它是由儒道精神所构筑的影像世界。

它将仁义、侠义、正义以及道的飘逸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至善至美,并通过对男性英雄行为的塑造来获得对它的赞美和完成载道的言说。

武侠片里的英雄侠女合奏一阙“笑傲江湖曲”,淋漓尽致,美仑美奂,编尽了“成年人的童话”。

无厘头电影却将“侠之大者”疏离成“英雄的失落”。

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行侠仗义。

名为武侠片,则其中必定有侠者的存在。

我们看看周星驰的这些电影,找找传统的武侠片中的侠者的存在。

《龙的传人》片中的父亲影射传统的英雄形象,类似李小龙,但儿子并不是一个父传子受的武打小英雄,而是一个爱打台球的游荡小青年。

父亲的目的不仅未能如
愿,影片还将他的行为解构成乡巴佬进城的喜剧模式,父亲闹了许多笑话。

影片讽刺了用旧方式要求平等、尊严、不受欺凌、嫉恶如仇的英雄主义、民族大义。

儿子的叛逆行为表现在从武艺打斗争胜的故事转为台球擂台争胜的形式。

影片中现代都市和乡土风情交错进行,传统功夫的敏捷身手和时下流行的开枪动作你来我往,从而讽刺了传统方式要求平等、尊严、不受欺凌、嫉恶如仇的英雄主义和民族主义。

《鹿鼎记》则更为彻底,片中没有真正的英雄,只有韦小宝这样一个滑头,玩弄众生,游戏人间。

在整个电影中也有很多的武打场面,比如海公公跟假太后的那场精彩对打,两大高手,打得昏天暗地的,让我们也看了个过瘾。

然最不可思议的就是主人公韦小宝,一点武功也不懂,却能够在高手众多的皇宫跟天地会中活得如鱼得水,两头得意。

这也让我们在不可思议的同时,叹为观止。

韦小宝不为国,不为民,他只为自己,对天地会中的师傅跟皇帝主子,一样的不忠心,哪边有利往哪边倒。

这样的一个人,我们怎么也不能把他称为侠。

这样一个叛逆的韦小宝尽弃了以往武侠片的“侠文化”,塑造了无厘头电影中的一个经典人物形象。

《国产007》一个用杀猪刀的肉贩子却成了“民族英雄”,凌凌漆(周星驰饰)是一代著名特工,但长期被上级弃用,而沦为卖肉摊主。

此时一具价值连城的恐龙骨架丢失,是一个浑身盔甲的金枪客所为。

因为线索少,任务又危险,究竟派谁去调查,高层领导争执不休,决定派凌凌漆去。

最后抢回了恐龙骨架,于是乎一个肉贩子成了伟大的“民族英雄”。

影片最后的镜头定格在那把著名的杀猪刀上,“民族英
雄……小平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