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农业概况
丹麦——精选推荐

丹麦丹麦王国(丹麦文:Kongeriget Danmark),为北欧发达国家,拥有两个自治领地,一个是法罗群岛,另外一个是格陵兰岛。
丹麦本土则包括日德兰半岛、菲因岛、西兰岛及附近岛屿。
丹麦三面环海,北部隔大西洋北海和波罗的海与瑞典和挪威相望,南部与德国接壤。
由于相近的语言、文化和历史,丹麦、挪威和瑞典被合称为斯堪地那维亚国家。
丹麦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议会位于首都哥本哈根。
丹麦为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拥有相当大的权利,并负责属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的部分事务。
丹麦是一个联合国公认的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极小,国民拥有极高的素质和生活水平,腐败极少,政府清廉高效。
丹麦还有着非常高的福利政策。
丹麦是欧盟成员国之一,也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创始会员国之一,被人们评为“最幸福的国家”之一。
丹麦经济是一个完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但又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一般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率超过百分之五十,拥有高科技农业、现代的小规模企业化工业、宽松的政府福利制度、舒适的生活水平、稳定的货币以及对国际贸易的高度倚赖。
中文名称丹麦王国英文名称The Kingdom of Denmark简称丹麦所属洲欧洲首都哥本哈根主要城市博恩霍尔姆,菲特烈堡国庆日4月16日国歌《有一处好地方》国家代码DNK官方语言丹麦语货币丹麦克朗时区UTC+1(夏时制:UTC+2)政治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领袖女王玛格丽特二世,首相赫勒·托宁·施密特人口数量5,612,628人口密度129.4人/平方公里主要民族丹麦人主要宗教基督教路德宗国土面积4.2959万平方公里水域率1.6%GDP总计3309.75亿美元(2013年)人均GDP58974美元(2013年)11名人▪安徒生▪伊萨克·迪内森▪尼尔斯·玻尔1概况编辑丹麦[1]为欧洲北部国家,位于北海(大西洋东北部的边缘海)和波罗的海之间。
在丹麦,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那种激发安徒生创作美丽童话的氛围和景观。
丹麦畜牧业发展介绍

丹麦畜牧业发展介绍丹麦是传统的农业国家,以作物种植、家畜饲养为主。
几百年以来,农业一直是丹麦的主要产业,虽然从事农业的人口持续的下降,农业在丹麦的社会里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畜牧业在丹麦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4。
丹麦是畜牧业强国,在世界上以其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和高效率著称,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居世界前列(饲养1万头生猪平均仅需3个劳动力),素有“欧洲食厨”之称。
畜牧业又以养猪为主,产值占畜牧业的40%。
因此,专业化养猪是丹麦畜牧业的重中之重。
丹麦作为世界猪肉的四大产地之一,占有世界市场17%的份额。
丹麦养猪业是世界公认的“高科技产业”,基因生物技术、电脑自动控制系统等在生猪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猪群疾病控制、饲养管理、遗传育种等养殖管理技术方面世界领先。
丹麦的畜牧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1、养猪业和猪肉生产业丹麦号称“猪肉王国”,专业化养猪十分发达,历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猪肉输出国之一。
丹麦是一个仅536万人口的国家,但猪肉产量次于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巴西等大国,位居世界第七,而出口量世界第一,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最近几年,丹麦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猪肉出口国。
1994年,丹麦的猪肉出口突破了77万吨,一举超过荷兰,成为世界猪肉出口第一大国;近几年里,猪肉出口维持在70万吨以上,创汇维持在22到23亿美元的水平,继续在欧盟和在世界上高居首位。
丹麦猪肉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欧盟国家,占64%左右。
1/3的猪肉出口到欧盟以外的地方。
丹麦的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83%左右,占世界猪肉出口总额的23%。
据丹麦统计局统计,丹麦全国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 2001年降为14387个。
其中,生猪出栏量超过1万头的农场有136个。
2001年生猪存栏数为1261万头;生猪屠宰量为2091万头;生产猪肉183.75万吨,其中85%供出口,出口额达288.9亿丹麦克朗(约合34.81亿美元),占丹麦出口总额的7%,占农产品出口的54%。
丹麦的土地和资源

丹麦的土地和资源一、自然地理丹麦王国,面积 4.31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格陵兰和法罗群岛)。
位于欧洲北部,日德兰半岛上。
南同德国接壤,西濒北海,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
海岸线长 7314 公里。
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 30 米。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平均气温 1 月- 2.4 ℃, 8 月 14.6 ℃。
年均降水量约 860 毫米。
二、耕地面积及主要农作物【农业】麦王国地处北欧,国土面积4.3万km2,其中可耕地面积2.7万 km2,人口529万。
丹麦属海洋性温带气候,特别适宜于农作物的生产;可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3%,名列世界前茅。
丹麦的农产品产量可供1500万人口的消费,有2/3农产品可供出口。
长期以来,农牧业一直是丹麦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1963年以前,丹麦农产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50%以上,直到现在,该国仍有约25%的出口额来自农产品和食品。
1996年,丹麦黄油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4%、奶酪占 8.1%、肉类占15.6%、猪肉占23.3%、薰肉/火腿占31.3%、草种占 31.3%、貂皮占44.1%。
丹麦农业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除了与其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广阔的可耕土地有关外,其合理的农业产业体系更是功不可没。
【渔业】世界第 15 、欧洲第 2 、欧盟最大渔业国,捕鱼量约占欧盟捕鱼总量的 36 %。
三、主要河流、湖泊、山简介;丹麦境内多湖泊河流,最长河流为古曾河,最大湖泊阿里湖面积40.6平方公里。
四、重要资源及大型资源公司的简介;【工业】丹麦是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003 年工业总产值达 5423.7 亿丹麦克朗,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38.9% 。
从业人数 42.3 万,占就业总人数的 15.3 %。
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石油开采、造船、水泥、电子、化工、冶金、医药、纺织、家具、造纸和印刷设备等。
产品 60 %以上供出口,约占出口总额的 75 %。
丹麦经济概况

丹麦经济概况丹麦人口约为547.6万,是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
2008年,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570亿美元,人均GDP为6.5万美元。
2007年1月1日,丹麦实行新的行政区划,全国设五大地区、98个市和格陵兰、法罗群岛两个自治领(其国防、外交、司法和货币由丹麦负责)。
该国首都为哥本哈根。
1、丹麦经济简史丹麦以农业立国,农业历史悠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从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70年代初,由于丹麦对进口原油过分依赖,因而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巨额逆差,1976年逆差高达19.14亿美元,创战后最高纪录,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随之上升,国民经济陷入"滞胀"的困境。
面对这种严重局面,70年代中,丹麦政府采取了紧缩财政的方针。
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某些成效,如国内生产总值在1975年下降0.7%之后,接连几年持续有所增长,国际收支逆差也有所减少,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继续上升。
1979年在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国际收支再度恶化,当年出现29.65亿美元的逆差,再次创战后最高纪录。
1980年丹麦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1980年和1981年,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分别为-0.4%和-0.9%)。
1982年9月保尔施吕道为首相的联合政府执政后,把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和降低财政赤字作为首要政策目标,结果1983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下降为11.76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约一半。
通货膨胀率下降到6.9%。
1982年以来丹麦经济持续增长,1982-1986年年平均增长率为3.6%。
1986年,国家财政12年来首次出现盈余,约80亿丹麦克朗;通货膨胀率为3.7%,为17年来的最低点。
经济回升带来了自1984年初开始的消费高涨以及投资热潮,致使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又趋恶化,现政府继续奉行严格控制工资增长和财政支出,限制私人消费和稳定丹麦克朗汇率的紧缩政策,使高通货膨胀率、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和庞大财政赤字逐步得到控制。
没有农民的农业国—丹麦

的纠纷 和利益 冲突 , 成为丹麦措袭 了一个世纪的传统。
作 者工作单位 : 苏省 东海县 岗埠农 业中心 ) 江
责 任 ■ 辑 : 爱松 王
农业 学院不 收学 费 . 实行 寄宿翩度 . 但学生必 须交纳膳 食 和住宿费 用。 麦全 国每年 有 10 丹 20个年轻人接受农业教育 , 成
绩合格者 获得 国家 发放的 绿色 证书 ”这个文凭在 申请贷款 和 。 津贴建立 自己的农场 时是必须要 的一十证书 。
以外 . 还可 以从抵 押信贷社和银 行得到贷 款 . 然后按 照当时的
可
持 续经营的新 资金。
在丹麦 . 民耕种 的土地面积 占国土总面积的 6 % . 为 农 3 约
民 . 都是 清一 色 的 农业 工人 ”其农业 经营的专业化根有特色 。 , 自 17 9 0年以来 , 农场越来越走 向专业化方 向。 多农场变 许 成 了专门的专业 养猪场 、 奶牛场 , 或专 门从 事耕 种的生产农 场。
种 子植 物 、 室外蔬菜等农作暂 。 应当说 . 专业化使 每个农 民都可 根据他 自己的兴趣 和技木特 长作 出适合 自己的经营选择。 与 这种形 势相适应的是 , 按照丹 麦法律 , 买超过 3 购 0公顷
嵌 着漂亮 的市镇。 丹麦王国没有 山脉 , 也没有大 的湖泊 。 在这 片 土地上 - 农民主要 种植冬小 麦和春季大麦 . 除此之外 , 种植油 还
维普资讯
丹麦是北欧一 个农 牧业高度 发达 的国家。 在丹麦 总共 5 0 1 万人 口中. 事初 级农业 生产 的人 口只有 4 , 从 % 每个 农 民人 均
法, 往往 缓解 了农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存在的 资金短映 的问题 , 会给 农场注^
丹麦

名工 人 。超 过 3 O亩 以上 土地被 撂荒 在丹麦是 不允许
的, 在没有 雇工 的农场 , 农场 主在受教 育 、 度假 或生病期 间 ,当地 的农业 服务 组织会临时聘请业 务熟练 的工人来
平 均有生产人员 1 人 , . 5 可以说 , 麦 的农 场主集老 板和 丹
工人于一身 。
通常 , 只有五分之一的农 场雇 用工人 。农场主的配偶
每个小组有 8—1 , 0人 他们定期 开会 , 也经常聘请专家来
给予技术 指导 。 功能强大 的农 民合作社
通 常负 责管 理财务 ,也可 以另外有 一份工作 以贴补 家里
丹麦 , 童话 王 国 的发达 农业
一徐泉方 丹麦位于波罗 的海和北海之间 , 和青铜雕像 闻名于1
业 生 产 而备 受 瞩 目
丹 麦 不 仅 以 安 徒 生童 话 、 美人 鱼和 青铜 雕像 闻名于世 , 因发 也 达 的 农 业 生 产 而 备 受
瞩 目。
由西 兰岛 、 菲英岛 、 洛兰 岛等 4 0多 0 个岛屿组成 , 首都哥本 哈根 。丹麦是 欧洲古老王国之一 , 是欧洲 大陆与斯 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桥梁 。
农 产 品 出 口国
要的产业之一 ,每生
奶 、7万 吨牛 肉 、3 1 20
只肉鸡和 7 0 万只 40
二用 于 出 口。20 01
额 达到 5 5 丹麦 5 9亿 人 民 币 )外 销 10 , 0
丹麦不仅以安徒生童话 、 美人鱼
丹麦国家特色简介

丹麦国家特色简介丹麦是一个北欧国家,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部,北靠挪威,东靠瑞典,南与德国毗邻。
首都哥本哈根是一座美丽的海港城市,也是欧洲最大的港口之一。
丹麦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其繁荣的经济、高水平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优秀的社会保障体系、自然风光秀丽、文化氛围温馨、人民生活品质高等是丹麦国家特色的重要标志。
丹麦是欧洲联盟的成员国,也是北约的成员国。
丹麦的政治制度是议会制共和国,议会由丹麦议会和丹麦王国议会组成。
丹麦是一个多党制国家,共有8个政党。
丹麦的政治生活以民主、自由、法治为基本原则,国内政治稳定,没有政治冲突。
丹麦的经济是欧洲最发达的经济之一,在世界经济发展排名中名列第11位。
丹麦的经济主要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农业是丹麦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丹麦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之一。
工业主要以食品加工、造工业主要以食品加工、造纸、制造机械、化学制品等为主。
丹麦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盗船生产国之一,其著名的品牌Lego也是世界知名的玩具品牌。
服务业是丹麦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旅游业、金融业、教育业、健康保健业等为主。
丹麦的教育水平高,教育公平,是欧洲最优秀的教育体系之一。
丹麦的教育制度以公立学校为主,也有一些私立学校。
丹麦的高等教育也很发达,有许多著名的大学,如哥本哈根大学、奥胡斯大学等。
丹麦的医疗卫生水平也很高,是欧洲最优秀的医疗卫生体系之一。
丹麦的医疗保健制度是公费医疗制度,所有公民和居民均享有医疗保健服务。
丹麦的医院设施齐全,医疗设备先进,医生专业水平高,为国民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丹麦的自然风光秀丽,有美丽的海岸线、广阔的森林、优美的湖泊、著名的桥梁等。
丹麦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如哥本哈根城堡、达尔斯塔尔丹麦的文化氛围温馨,充满浓浓的北欧风情。
丹麦人民自豪地保留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并与世界各地的文化进行交流。
丹麦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盗船生产国之一,著名的品牌Lego也是世界知名的玩具品牌。
丹麦现代养猪业考察报告

丹麦现代养猪业考察报告四川省畜牧食品局赴丹麦、挪威考察团1.丹麦畜牧业概况丹麦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550万,是工农业发达的北欧国家。
200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6.3万美元,世界排名第五位。
丹麦农业和畜牧业在世界上以其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和高效率著称,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居世界前列。
全国现有耕地271万公顷,从业人员12万,占总人口的2%。
每年创造的农业总值可以养活3个丹麦,生产的农产品2/3用于出口,农产品出口额占丹麦全部货物出口额的13%,素有“欧洲食厨”和“猪肉王国”之称。
丹麦高度发达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2009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0%左右,畜牧业产值中养猪业占40%、奶牛业占26%、肉牛业占15~20%,丹麦农业人口收入的77%来自畜牧业。
丹麦是世界公认的“养猪王国”。
2009年全国有养猪场5819个,出栏生猪2740万头,屠宰加工生猪2500万头、出口活猪200多万头,猪肉产量152万吨,人均占有量280千克。
猪肉产量次于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巴西等大国,位居世界第七。
尽管猪肉产量仅占全世界的1.8%,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猪肉出口量占全球猪肉贸易总量的30%,年创汇33亿美元,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
猪肉产量的80%出口到欧盟和日本、美国、中国等。
在出口的产品中,充分考虑各国居民的消费习惯,里脊肉主要出口到日本、猪排主要出口到美国,内脏、头、蹄等出口到中国市场。
2.丹麦现代生猪养殖业的主要特点2.1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高丹麦2009年出栏生猪2740万头,而整个国家却只有550万人口,平均每人要出栏5头猪。
丹麦生猪出栏量持续增长,猪场数量逐年有所减少。
20多年来,生猪出栏量翻了一番,但养猪户数从1984年的52172户减少到2009年的5819户;1989年出栏200头以下的猪场有21256个,到2009年减少到986个;1989年出栏5000~10000头的猪场有140个,到2009年增加到923个,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麦农业概况三、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丹麦有农业人口19.4万,农业劳动力10.6万(2001年),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4.2%;全国大约有农场6.2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的面积从1970年的21公顷扩大到1998年的45.8公顷。
丹麦的农业机械化要紧发生在二次大战以后,与此同时,实现了种植业为主向畜牧业为主的重大转变,标志着丹麦农业结构实现了现代化。
通过以后几十年的进一步进展,丹麦农田耕作全面实现机械化,畜牧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的迅速进展,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丹麦的工农业互相促进,农用工业的进展解放了大量农业劳动力,而工业又从发达的农牧业获得大量优质原料,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国家进展最早的部门。
丹麦农场的规模日益扩大,数量则相应地在不断减少,从1970年的14万多减少到了1996年的61 887个,其中约有2.7万个全日制农场。
由于土地不断向"富有活力的"农场集中,近30年里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多,差不多接近46公顷(表1),规模小于10公顷的农场从占农场总数44%下降到10%,而大于100公顷的大农场从占1.6%上升到5.9%。
1998年,假如按所占有的农业用地面积运算,小于5公顷的农场只占全部农用地的0.1%,而大于100公顷的大农场占37.1%,其中大于200公顷的农场占了13.1%。
据专家们的判定,在以后的十几年里,丹麦农场的平均规模还要扩大一倍。
表1 丹麦不同规模农场数量的变化(1970-1998年)(单位:千个)资料来源:丹麦农民联合会目前大部分的农场主是兼职农场主。
丹麦农场主的专业化程度专门高。
他们或从事养殖业,或从事种植业。
从平均数字来看,农业总收入中的77%来自畜牧业,23%来源于种植业。
表2 丹麦要紧农作物产量的变化(1980-2002年)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表3 丹麦要紧农作物单产的变化(1980-2002年)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2.畜牧业畜牧业在丹麦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4。
进展谷物种植业的要紧目的是为畜牧业服务。
1994年,畜牧业产值达到340亿克朗,占农业总产值的73.3%。
其中,养猪业又占畜牧业总值的43.7%,奶牛业、肉牛业各占34.5%和11.8%,其余为养貂、养马和家禽业,约占10%左右。
由于欧盟的限产政策,猪和奶牛的数量呈稳固或减少的趋势,但单产稳步上升。
同年,丹麦畜产品的出口值达到了390亿克朗,占同期农产品出口总值的78%。
表4 丹麦畜牧业的结构变化(1990-2002年)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表5 丹麦畜牧业产量的变化(1990-2002年)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丹麦号称"猪肉王国",专业化养猪十分发达,历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猪肉输出国之一。
科学养猪在丹麦有悠久的传统。
早在1886年就开始对长白猪的培养工作。
通过100多年的培养和改良,成为世界闻名的瘦肉型猪种。
1998年饲养1200万头以上,而年屠宰量接近2000万头。
养猪业的支柱是头数在400头以上的大型农场,其头数约占全国的90%(表6)。
丹麦的猪肉产量,1998年达到了180万吨,人均344公斤。
丹麦猪肉绝大部分供出口,在年出口总量中占7%,用于国内消费的不足20%。
丹麦猪肉出口的要紧对象是欧盟国家,占64%左右。
在90年代中期,丹麦每年平均出口猪肉约70万吨以上,占世界猪肉的总出口量的18%左右,然而其出口值则占世界的22-24%。
2001年生猪存栏数为1261万头;生猪屠宰量为2091万头;生产猪肉183.75万吨,其中85%供出口,出口额达288.9亿丹麦克朗(约合34.81亿美元),表6 丹麦不同规模养猪农场数量的变化(1990-1998年)资料来源:丹麦农民联合会;- 为缺少数据。
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下设肉品研究所,开发猪肉新产品和育种技术,研究各种因素对生猪生长和屠宰、加工过程中猪肉品质的阻碍,利用先进技术自动测试肉的成份、瘦肉率、脂肪含量等参数,以保证猪肉产品的高质量和提高产肉率。
丹麦几乎所有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差不多上合作社企业,由该合作社的农户所拥有,每人一票,年终按提供产品的多少平均分红。
猪肉行业也一样,目前丹麦有三个生猪屠宰合作社,共20个屠宰场、13个加工厂。
一线生产工人,依照生产工序的技术要求,均通过定期的技术培训,具备较高的生产技能。
每个屠宰场都有国家兽医部门派驻的卫生检疫人员和实验室,每条屠宰生产线上都有卫生检疫人员对屠宰的猪逐个进行检查,这些公职人员的工作和收入都不受屠宰场的约束。
但一旦发觉咨询题,检疫人员赶忙会建议采取及时的改进措施,情形严峻的,可要求关闭工厂。
他们有绝对的业务权威。
最大的屠宰合作社是丹麦科王(DANISH CROWN),占丹麦屠宰量的77.3%,它也是欧洲最大的屠宰联合体,第二大的屠宰合作社是Steff-Houlberg,占丹麦屠宰量的16.6%。
两个合作社年屠宰生猪占丹麦出栏生猪的94.0%。
不同的消费群体对猪肉的品质有不同的要求,丹麦的猪肉出口按躯体部位销往不同的市场,如此就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例如,日本人喜爱里脊肉,美国人喜爱猪排,瑞典是后臀的要紧市场,德国人更喜食母猪肉,而猪蹄、耳朵、尾巴可能确实是中国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了。
反之,假如没有市场分析和调研,产品与市场错位,不但价格平平,减少收益,还有可能失去应有的市场份额。
丹麦养猪业和猪肉产业的进展,带动了生产和屠宰设备的现代化。
早在60年前,丹麦屠宰合作社联合成立了一家公司(SFK),专门从事屠宰设备开发和研究。
目前该公司的软硬件设备不但能满足丹麦屠宰厂需求,还销往世界各地。
该公司生产的电子检测仪器,安装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通过探针对躯体12个不同部位检测,能自动检测出猪肉的脂肪含量、瘦肉率等十多个参数,并自动扫描有关数据,依照固定参数,运算出每头猪的价格,不是简单的以活猪称重运算价格。
丹麦屠宰场生产线的现代化程度相当高,活猪输入,末端即可生产出餐桌上的食品。
生产线的前期工序如煺毛、开膛、切头、腿、尾、躯体大块切割等差不多上电脑操纵自动完成操作任务,不同生产过程和产品流向都通过安装在生产线上的自动系统输入操纵中心。
因为丹麦的劳动力成本专门高,除了必要的人工操作,屠宰场差不多上差不多上自动化作业。
另一方面,养猪业的进展还带动了饲养设备和肉制品生产设备的进展和现代化,不但满足国内需求,还销往世界各地。
例如,丹麦开发了一种电脑操纵的饲养设备,其原理是在猪的耳朵上装一芯片,操纵其每天定量、定时进食,猪的食槽栏上装有扫描仪,前后有活动挡,每次只能有一头猪进食,电脑操纵流入食量,进食后自动记录。
假如在下次进食时刻未到之前进入食槽觅食,电脑开关就可不能启动放食。
各种饲养设备的生产厂就有几十家。
丹麦极为重视环境爱护,努力将各种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
丹麦的屠宰厂对生产线上的废水实行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
为了防止氮流失和污染地下水资源,猪的肥料要通过发酵处理后按规定的时刻(春秋两次)施入田间,化肥的种类和数量要严格按照专家举荐的标准施用,肥料和化肥施用后必须通过电脑网络向农业部报告,农业部门定期抽查。
法律对农场的面积和农场主可拥有家畜的数量有限定,规定了农场土地面积与施肥量的比例。
每个农场饲养家畜的数量不超过500个单位,一个单位相当于一头奶牛、或三头种猪或30头生猪或2500只肉鸡。
但一样农场在达到250个单位时,相关部门和机构就要对其环境效应进行评估,依照评估的结果再决定是否同意其扩大规模。
鉴于这些综合因素的限制,据该联合会推算,丹麦年生猪出栏量最多为2,500万头。
丹麦的生猪收购原先实行专门的价格和支付体系,生猪价格每周由三大屠宰合作社依照市场行情和谐一次。
多年来,丹麦对生猪屠宰重量做出了最科学的运算,屠宰后胴体重量在67-79公斤的价格最高,对高于79公斤和低于67公斤的,则按和谐的不同档次价格运算。
但随着市场的进展,实行了多年的和谐价格体系差不多被打破,各屠宰场依照自己的效益和市场行情确定生猪收购价,年底再依照收益分红。
尽管如此,由于三大屠宰合作社多年来差不多形成了各自的市场体系和份额,生猪收购价相差无几。
协会下面还有几个经营猪肉出口的公司,代表三大屠宰合作社向国际市场出口猪肉。
农场主作为合作社的成员,有义务将自己饲养的家畜供应给自己所属的屠宰场,屠宰场也有责任全部收购农户供应的生猪。
屠宰场依照农户的通知,定期到农户家拉运生猪,所用运输车辆是专用车,而且每次运输后要清洗、消毒,幸免批次之间的交叉感染。
“动物福利”在发达国家差不多不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了,专门是家庭饲养业。
欧盟立法规定,从2006年起,农场主养猪必须实施室内圈养或野外圈养的开放式方法,保证动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丹麦是动物福利的积极倡导国之一,因此部分农户差不多采纳了开放式圈养法,而丹麦消费者更是急先锋,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只要标有符合动物福利规定的符号,就会受到消费者的积极青睐。
保持食品的安全卫生是当今食品工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这方面,丹麦的猪肉生产行业实行了一系列肉制品加工的质量保证措施,达到世界上最高的卫生标准。
在多次欧洲各地的食品卫生事件中,均未波及丹麦。
丹麦对食品生产建立了完整、可靠的可追溯链条系统,即“家谱”。
就猪而言,其基因历史能够追溯至少四代祖宗。
从食品生产来讲,国家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卫生标准和治理制度,企业食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料都有原始来源记录、使用记录和流向记录,制成品的各个储藏、运输、销售环节都有连续记录,今日生产的肉制品,改日就在市场上销售。
尚若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发觉卫生咨询题,能够追根求源,找出显现咨询题的环节。
而这一切都可通过电脑迅速解决。
养牛业在丹麦所占比重也相当大。
丹麦的专业养牛农户占总数的56%,奶牛业和肉牛业分不约占畜牧业产值的26%和18%。
奶牛农场的平均规模从1982年的27头增加到1998年的55头。
由于欧盟的限产政策,从80年代以来,丹麦牛的头数从300万头下降到1998年的198万头,其中奶牛从1982年的100万头减少到不足67万头(表7)。
同期牛肉的产量有16多万吨,牛奶产量大致为470万吨,人均牛奶占有量高达890公斤。
在夏季,养牛业的饲料来源要紧是牧草,冬季要紧用青贮饲料、块根以及蛋白质饲料。
表7 丹麦不同规模奶牛场数量的变化(1990-1998年)资料来源:丹麦农民联合会近十年来进展快的是养禽业,规模也越来越大。
丹麦每年肉鸡产量约为1亿1200万只。
其它禽类产品还包括火鸡、鸭子等,但产量不大。
全年禽类总产量为17万吨,三分之二用于出口。
每年蛋产量为8800万枚,足以满足国内消费。
据报道,规模在1万只以上的蛋鸡场占总数0.8%的,为全国提供了73%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