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反思》

《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反思》
《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反思》

《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反思》----2班葵花向日张伟玉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即使做不到雪中送炭,也要做到锦上添花,但是几乎每个成年人都在落井下石。”这段话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有了深刻反思。

面对问题,我经常苦于没有办法,费了很大力气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学习如何的重要,对未来影响多大,可谓煞费苦心,但效果极不明显,学生的成绩或心理上的问题仍然问题着。

培训中李元昌教授的讲座让我发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我与专家的最大不同是:面对为题时,他们能结合实际去研究,发现问题的原因,再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去找理论的支撑点,让自己的方法和理论碰撞产生新的理论,最后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真知”。

如:面对差生,李教师提出“学科管理与学科教学同等重要”,他从差生的心理出发,选择能让差生看到进步的促进其发展的评价方式,而且根据学生的成长特征,按年级分别设为:“提高率计分法”、“虚实计分法”、“目标追赶法”。大多数后进生处于十分矛盾的心理状态中。一方面,他们的自尊心强,当受到教育和启发的时候,时常会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决心下功夫把学习赶上去;另一方面,他们的持久性差,几堂课听不懂,题目做不好,马上就心灰意冷了。他们感叹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信心不足是提高后进生成绩的最大障碍。他通过不断地调查,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调整

自己的方法,最终形成了指导教学的一套好理论。

作文是一项艰辛而繁杂的劳动。从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动笔起草,到文章形成,都要仔细斟酌。学生们经常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有的干脆一挥而就,“交上皇粮不怯官”。李教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放—收---放”作文法,也是实用易操作的方法。这些方法因为经过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经过了从学生出发,最后落脚在学生的检验;经过了实施、反思、改进、再实施的整合。这样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该进,最后服务与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中我明白了。我们不能仅仅做做思想工作而已,那对孩子来讲只是锦上添花,我们要像李教授那样去研究、去反思、去分析、去整合,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争取做到雪中送炭。

第二篇: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

为了学生写好作文

新学期,我接手了初一两个班的语文课。面对一张张新鲜稚气的面孔,我也觉得年轻了好多,从心里愿意和他们接近。我也暗下决心:努力工作,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学习、发展。开学第二天,我上了第一节作文课,为了使新生尽快熟悉学校环境,我建议学生们先到学校各处去看一看。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学校的一草一木,用自己的头脑对观察所得进行整理,对学校的花草树木有选择地进行介绍。

学生们兴致很高,我刚布置完,便一窝蜂般同拥出教室。不一会,校园里便到处是他们的影子。我也饶有兴趣地和他们边看边说,乐在

其中。不到半节课的时间,学生便陆陆续续地回到教室,埋头写作文。我也试着整理自己的思路,理出头绪,写一写自己的观察员所得。我还没正式开始,学生们已陆续交作文了。我当时又高兴,又担心:能这么快写出作文,我感到高兴;一想到作文的质量,我又觉担心。

两节课上完,我回到办公室,桌子上摆了高高两垛作文本。我略一定神,便开始浏览学生的作文,以了解他们的作文能力,语文基本功,也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惊喜。

说实话,看初一新生的作文,惊喜也有,偶尔会有书写认真,卷面干净,文从字顺的好作文。但这样的作文从数量上确实不多。相当一部分作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下面的硬伤:书写质量差。一方面字写得不美观,不工整,甚至不成字形。再就是书写速度快,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修正液、涂改纸滥用。语言文字运用上,错别字常见,方言土话时有出现,标点符号不用或者乱用。比如人物说话时,冒号加引号,有的学生只有前引号,后引号到结束也没有出现。更有甚者,满纸作文,不见一句完全意义的话。作文内容上,假话,空话,套话大量存在,还有一些抄袭作文。我耐着性子,快速浏览了两个班的作文。当时,我忽然想起“鸡肋”这个词。这是我当时真实的心理感受。

为了改变上文所说的情况,从开学到现在我抓紧展开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结合学校本学期开设的书法课,指导、督促学生练字。

在书法课上,首先指导学生练习硬笔书法,要求学生开始用钢笔写字。教育学生平时写字就是练字,各科作业都要认真书写。我还和

两个班至少20位学生家长联系,请他们配合,每天晚上帮助孩子坚持练字。在两班内,我开辟了“比一比”“扬我风采”“展示”三个专栏,每周

三、周四两个班的书法课上,当堂评选出写字优秀者,当堂张贴在三个专栏上,全班学生鼓掌对他们表示祝贺。到现在已评选、张贴了三期。

平时作业,作文,读书笔记等书面材料,我都要求学生用钢笔进行。在第三次作业,第一次作文评议时,我在两个班内进行了质量展评,对书写认真,卷面干净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全班学生鼓掌对他们表示祝贺。从第四次作业,第二次作文时,对书写不认真,卷面不整洁者作出部分重写的建议。第七次作业时我在两个班进行作业交换评比,对书写认真、美观者两班公开表扬,提高他们的知名度,树立起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二,设立图书角,开拓学生视野,丰富作文储备。

学生有读书的想法和愿望,但是没有来自学校、教师的时间和图书的保证,所以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量一直不是很乐观的事情。我根据以前的做法,还是先发动学生集书。班干部最少集3本,课代表、小组长最少集2本,其他学生最少出一本,我自己出6本。这样,在第二周,两个班的图书角就建立起来了。我还从学校的图书馆为第一班借了30本图书。现在,这两个班都有图书近130本,人均2本多。

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培养阅读习惯,我专门在每周五拿出

一节课开设了阅读课,对学生的阅读作必要的指导。从第六周开始,我要求学生作读书笔记。

三,进行必要的作文方法技能指导,让学生感觉写作文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教语文多年,每逢作文,多手忙脚乱。往往脑袋一拍,就出来一个作文题目,随意性很大,

无目的,无系统。在今年暑假时,我就产生了对作文教学进行必要规划的念头。本学期一开始,我就下决心对作文教学进行系统谋划,争取有一定的规程章法。

本学期作文教学中,计划拿出半学期的时间,从观察作文开始写起。这样安排的意图主要有三个:一是可以有效地摒弃初一新生作文“假、虚、抄”的不足。二是为了培养学生用心观察,动手动脑,综合思维的习惯。三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作文内容就是生活内容,方法技巧很容易学会、掌握。为此,我进行了有关观察的系列讲解、指导。内容重点分别是“观察的方法”“观察的顺序”“观察中要有真情实感”“观察中要有适当的想象”。我记得在讲授“观察的顺序”时,曾经举了观察月季花的例子:先观察整体,总体描绘,然后可以如下进行了,枝(粗细、色、触感)——叶(形、色)——花(总写形状、色、味)——花瓣——花蕊。这种观察顺序也就是写作思路,按这个顺序写下来,就是一个好段落。当时学生脸上的表情告诉我:原来作文就这么简单。

每周四的语文课,我作为专门的作文课,争取一周一次作文。作

文批改以学生批改为主,我评议指导为辅。每次的作文课有半多的时间是学生读作文,评作文。让学生最多时间去参考、接触作文。

开学时间并不很长,到现在为止,我所进行的三项工作取得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学生的作文书写(也包括作业、笔记)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和一入校相比,认真了,整洁了。阅读课上,大课间,课处活动时间,能够坐下来读书的学生明显增多了。从作文内容上看,“我手写我见”,表现自己真实的想法,绝大多数学生也已经认可。从作文技法上看,能够适当地运用观察的相关知识来组织文字。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但每天扎实地做一点,“宁可少些,但要实些”,这就是我现在的想法。我愿尽我最大努力,为提高学生作文多做一点。

第三篇: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

张希娥

随着社会变化的加快,随着学生身心发展的急剧变化,当教师的常会这样感叹:教师不好当了。教学工作不好做了。教材太难把握了。知识不够用了。经验不足了。通过反思,教师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进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通过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地得到增强,就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改进职业生存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一、教育方面

在工作中,我用爱心影响学生,用真心沟通家长,用耐心教给学

生知识。使学生不但学会学习,更懂得如何做人。平时尽心尽责地管理好班级,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班会、晨会及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爱学习等的思想教育。班会课上,通过一些主题如《感恩》、《母亲节》、《端午节》等设计一些活动来达到教育的效果;利用早上、中午及放学的时间找个别学生谈话;放学前给同学们读一些好的文章。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和教育学生,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做人的道理。

我经常地与各任课老师一起分析班级情况,找对策;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展开讨论,和每位同学一起制订目标、计划;联系家长一起帮助学生改变存在的问题。针对班级薄弱的学科,配合认课老师一起帮助学生提高,通过大家的努力,在后半学期,班级的情况明显有所好转。

当然,一个学期下来,班级仍然还存在着问题,特别是对个别后进生的教育,我渐渐觉得力不从心。对此,我经常上网到论坛里或者找些课外书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好的方法,但是收效甚微。当然我还是会尽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和转变。

二、教学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求实、创新”、“严谨、扎实”地开展教学工作。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平时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与老师们一起讨论、研究,使我

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以及能让学生将知识掌握得既轻松又扎实,并会学以致用。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并有所思考。

1、抓后进生、抓课堂常规、抓突发性事件。

积极抓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每个学生都享有受教育、受锻炼的基本权利,关注后进生是尊重学生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体现。在这方面,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与他们谈心、在周记、家校本上沟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访等,做到因材施教、真诚相待、耐心帮助。有了进步及时肯定、表扬,有了问题冷静分析、帮助其解决。平时更加关注他们的表现及努力的过程,鼓励他们找回自信,并制订目标和计划。对于基础好的同学也不放松,更严格地要求他们,培养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她相信老师的关心、关怀和关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在学期初,就确定了班级里需要课后辅导的学困生,充分利用中午上学那段

时间和放学后的时间进行辅导,几乎每天都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位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行为习惯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另外对于这些孩子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条件地去爱他们。教师必须保持对学生“无条件关怀”。罗杰斯认为,学生得到人际关系中的诸如温暖,热爱,同情,关心尊敬等方面的关怀对其自我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对待学生要象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学习不好,落后,受到

同学们的排斥,因而感到很坠落,我们作为老师的不要看不起他,当然理智会提醒我们,这些办法也是不可取的,但我们首先要提出极其必要的办法去挽救他,只用惩罚是不能救人的,需要教师的仁慈去感化他。

2、提升素质,让师生在创新中共同成长

一个教师能否承担道德责任,与其专业水平密切相关,从古到今许多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够取得非凡的教育成就,无不与他们所具有的专业素养密切相关,“没有教师的质量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我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成为一位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缺点的人。另外,我们不能嘲笑学生,即使他们在某些时候显得很笨或者表现不好,换一种眼光,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他们,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惊奇的感受。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摒弃粗暴的态度,放下手中的“教鞭”,不要给学生“冷眼”和“讥笑”,以慈母般的爱温暖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可敬可亲,真正成为灵魂的工程师。本学期来抓好这样一个群体的同时,严格把好整体关,在抓教学的同时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又注重课堂教学常规,还严格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和课堂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和学习习惯,以点促面,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促进班级文化和学生素养同步前进。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不论是班级的精神状况,还是学生的个人发展都

有明显提高。我虽然是老教师,但在今天的教育面前还觉得很稚嫩,有时遇上一些突发的教育案例还有待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因此,我尽量坚持多渠道查阅相关的教育资料,做到胸有成竹地去处理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疑难杂症。我深知,作为教师教师,必须要一种开放的心态,全面理解、把握好教育尺度,以科学、民主的精神组织实施教育,调整教育实践,努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劳动、生活,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继续努力进行科学研究,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才能真正的胜任肩负的使命。

总之,只要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心甘情愿地、积极地让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生活及经验进行反思和更新,就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就能找到走进学生心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途径,就能帮助自己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味,从而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克服本领恐慌,掌握新课程,增进新智慧,形成新本领。

第四篇: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抓常规

提效率

——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逸夫小学薛明忠

每年暑期政治学习,都有新的学习内容,都有新的认识和收获。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教训和对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认为要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转变教

学观念,深入学习新课标,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一、全面提高认识,将常规落到实处

我们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目标虽然明确,没有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也是很难保证目标的达成。教学常规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工作规范,它揭示了教学工作的一般规律,具有传统性、基础性和规范性,教学常规的落实对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我们杜绝日常教学中不规范的教学行为。所以落实教学常规是每位教师本身就应该做的职责所在,并没有人为地加重教师负担。我们应该把教学常规做为学校教学管理最基本的规范来加以认真落实,以期能有效地达成我们的教育目标。

二、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教师在课前准备时,首先要吃透教材大纲、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备课才能游刃有余;在写教案时,综合考虑教学目标、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等诸多方面,预设教学重点、难点、方法,不得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努力揣摩教材,教学中做到主次分明,有所为有所不为。一节课的内容在不同学段、知识基础环境之下,要求也不一样,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时,要根据编者的意图,围绕教学重点有所为,对非重点的东西要

有所不为。比如课堂教学中的课件设置,亮点的呈现一定要在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上下功夫,不要让教学内容、过程围着课件转,本末倒置。教师只有在备课阶段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精心设计、准备,才能在上课的时候,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上出一堂生动的、有感染力的、高效率的、目标达成度高的好课。没有成功的备课时不可能有成功的课堂的。

三、加强教法学法研究,使学生乐学会学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教师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客观规律上。在教法设计方面,根据教学内容难易、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多样地积极应用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尽量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描述、讲解,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究发现科学规律,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各种教法不能按固定模式去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做到一堂课下来基本让学生感觉不到方法单一,形式死板,当然在尝试和应用新颖灵活的教法之同时,也要有效地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与应用。教,是为了不教。的确,给学生一桶水,不如学生如何挖一口井。我们只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够的,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有获得知识的能力而终身受益。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学习,对教育教学常规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并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只有提高对学习教学常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用教学常规这把尺子,去衡量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第五篇:“素养教育”理念下的《春酒》教学设计和反思“素养教育”理念下的《春酒》教学设计和反思

【关键词】

素养课堂;语文阅读教学;文本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

郭晓倩,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南京,211103)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设计思考】

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儿,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东西。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说学逗唱”占据了语文课堂,文本成了课堂上蜻蜓点水的驿站,文字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各种各样的包装让语文萎缩了本性。本文即以本人执教的《春酒》一课,反思自己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设想。

阅读应该是引导激励学生思考并发现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

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切都离不开“文本”这个载体。我们的教学始终要有文本意识,“本”才是语文教学的根。

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秉持“素养教育”的办学理念,课堂也应该体现“素养教育”的特色。“素养教育”理念下的课堂重在展示教师和学生的素养,而学生的素养主要通过在课堂上“思考”“交流”“质疑”“解惑”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通过对“尊重、引领、协助、解放”的素养课堂的进一步探索,我决定“以学习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一个开放的语文课堂――抓住《春酒》中的关键词“家乡味”,以主问题为线,以朗读为重点,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反复地揣摩,细致地品味作品中蕴含的浓浓的思乡情愫。

因此,《春酒》一课的教学是基于“素养教育”理念的对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一次尝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与春酒有关的人和事。

2.有感情地朗读,以声传情,品读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3.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怀旧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体会本文清新典雅、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获得美的感受。

2.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理解作者浓浓的思乡怀旧之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琦君散文文笔流畅、写人传神、情浓意厚、含蓄典雅蕴藉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析法、自主探究法。

五、板书设计

酒味

香甜味家乡味童趣那事母爱那情乡情那人民俗那地思乡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年俗,激兴趣,引出春酒。投影《诗经》中的诗句,文化解读。

(二)初读感知

1.师问。春酒味道怎么样。(好喝。)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自由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春酒。

学生找出描写春酒香甜的语句、“我”爱喝春酒的语句,朗读体会。

2.朗读第9小节,概括内容“自酿八宝酒”。味道如何。点读第10节,没有家乡味。

一读末句,读出怀念、向往。

(三)再读品味

1.师问。作者怀念的不仅仅是家乡春酒的香甜滋味。那么让作者

念念不忘的家乡味到底是什么。

学生概括回答:母亲、童年……(板书)

2.投影。你在春酒中还品尝出哪些别样的滋味。

找出蕴含着这杯春酒别样滋味的语句,细细品味,让琦君念念不忘、心动不已的家乡味到底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圈点批注。

(2)小组交流体会,教师随机点拨。

(3)班级交流,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体会。童年的“我”天真可爱、顽皮贪吃;母女之间浓浓的亲情;淳朴热情的乡里乡亲;慈祥善良热情能干的母亲。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齐读、个体读、比较读,教师范读、引读,读句子、读段落、读词语,表情读、表演读,让学生充分领略文字之美,感受浓浓情致。

3.小结。母爱、童趣、乡情、民俗……这一切凝聚成醇醇的“家乡味”,抒发出浓浓的思乡情。

再读末句,读出珍爱、难忘之感。

(四)悟读拓展

1.了解作者,把握情感。投影琦君生平、琦君的话,感受琦君浓烈的思乡情绪。

2.投影琦君作品节选:《乡思》

师朗读,感受琦君深厚的思乡情绪。

交代琦君临终遗言,再次感受浓浓思乡之情。

三读末句,读出无奈、感伤、失落、惆怅。

(五)全课总结

投影警句。琦君的这杯春酒,醇香无比,回味无穷,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郭老师也想借这篇美文告诉大家:“文字是有温度的。”写作也好,阅读也罢,我们都要学会从文字中去探寻背后的点点心绪和缕缕情意。

最后,感谢琦君,用这一杯春酒,提醒我们慢些走,收藏身边最美丽的记忆,且行且珍惜。

【教后反思】

一、语文课,读书声要响起来

朗读,是促进学生理解文章、走进作品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教师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读书。琦君的《春酒》一文清淡如水、温润如玉,童趣、亲情、乡情真切动人,丝丝入扣,让人回味。这样的美文更要重点抓住“朗读”这一语文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这节课上,我将朗读教学作为重点。在“品读春酒中蕴含的别样滋味”这一教学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领略琦君作品的文字之美,感受字里行间浓浓的情感。

对于文章文眼所在的末节末句“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的解读。我分别设计了三次朗读:初读感知,感知春酒的甜美滋味,了解有关春酒的独特习俗,学生读出句子蕴含的怀念之情;再读品味,深入品味春酒蕴含的别样滋味,学生通过对文字情感的反复揣摩,感悟母爱、童趣、

乡情、民俗……这一切凝聚成醇醇的“家乡味”,抒发出浓浓的思乡情,自然朗读出末句蕴含的珍爱、难忘的感情;悟读拓展,通过拓展阅读琦君的作品《乡思》片断以及对琦君的话、生平等资料的助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琦君浓烈而无法排遣的思乡情绪。此时,学生已经能够深深体会到末节末句中作者无法言说的痛苦,对重返家乡的愿望难以实现的伤痛。三读末节,读出无奈、感伤、失落、惆怅。

反复的朗读可以领略品味到作者独特而富有情致的描画,感受到作者留念不舍的心情。以朗读为重点,多层次多样化的朗读,激活了课堂,让学生深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力。

二、语文课,要有咬文嚼字的文本意识

对文本的理解首先要落实到对作品字词句段的品析欣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处理好这一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钱梦龙曾经说过:“努力在一篇课文中找到合适的问题,一个情节、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作为分析的口子,由此入手,带动全篇。”因此,要想把一篇文章读得透彻,关键是要找到一个适当的突破口。

素养课堂强调不能满堂灌、满堂问,要给学生思考和回味的时间。我以“让品悟语言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中心”为出发点,在“咬文嚼字”上做了很多文章。“春酒味道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在春酒中还品尝出哪些别样的滋味。”这些提问并不是一味追求答案,而是要求学生从文句中找出依据,让学生积极地去研究文本,并且以问题为突破口,举一反三,带出一系列探究和发现。

我们鼓励本真的语文课,鼓励教师以品词酌句为基石来搭建文本理解的平台。譬如:品味“一马当先”所表现出的“我”急不可耐的心情,想象“我”的动作表情,孩子对春酒的喜爱是那样具体生动。“肚子像蜜蜂一样鼓鼓的”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背后蕴含的是孩子的可爱、天真、稚气,也能让人联想到从东家吃到西家的无拘无束的快乐。品味“母亲”的一句“但是你呀”短短四个字的读法,体会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区别,揣摩“母亲”当时的表情、动作,对心理活动进行补白,引导学生小组互动、积极探究,通过“咬文嚼字”深入体会“母亲”语言背后对女儿的骄纵和宠爱,母女的依恋之情跃然纸上。这些字与词的品味,都使人感觉回味无穷,朴素朴实却闪耀着语文的本色美。

三、语文教学应适度超越文本

语文教学在立足文本的同时,还要能不固守“本本”,教师不应只是文本的传声筒。诚如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而,我认为语文教学应是灵动的。语文教师应能用自己的慧心、慧眼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依据文本的内容,富有艺术性地裁减、增删文本,实现重点突出、难点易破。一句话,语文教学在把“根”留住的同时,也应注意超越文本。

语文教学超越文本关键在“度”的把握上。语文教学适度地超越文本,是对文本内容的补充与丰富,是引领学生更稳健地步入语文殿堂的好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设计的主问题“你在春酒中还品尝出哪些别样的滋味。”给学生提供了较广阔的探究空间。学生通过初读,概

括出童年、母亲以及乡亲这些具体的描述对象,教师继续从这一问题延伸出去,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所想要表达的童真童趣、母子亲情、乡情民俗等比较抽象且细腻的情致。这是本文学习的难点所在。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一旦学生的阅读有所发现,品味中有所体会,对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的最后,我补充介绍了琦君的作品片断以及琦君其人,意在让学生感受琦君内心涌动的思想情愫,激发学生课后阅读了解琦君作品的兴趣。超越点从文本中挖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对文本内容的深化,最后应回归到文本的整体学习上。适度超越文本的语文课堂,能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四、语文教学应努力追求学生思维的跃动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的效果并不体现在课堂表面的喧闹与繁华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地随着教师所指引的方向沉思默想、纵横驰骋。有时语文课堂的“沉寂”也是一种“思考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是思考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引领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课堂上,要根据教学目标顺势而为,巧妙引导学生往自己的方向走。注重对学生回答的点评,用精辟、到位的评价,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让语文课堂随时闪现灵感飞扬的活性生成。

在深入品析《春酒》第三小节的时候,我给出了一个探究性问题:“这一段情节十分有趣,揣摩一下,‘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