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第十二讲共47页文档

合集下载

全套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_完整

全套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_完整

5.应 用 软 件
1. 办公软件包(Word、Excel、PowerPoint) 2. 图形和图象处理软件 3. 数据库系统 4. Internet服务软件 5. 娱乐与学习软件
第17页
6.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 计算机工作原理:存储程序和控制程序。 • 程序:是计算机指令的有序集合。 • 指令: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 • 指令作用:完成某一具体的操作,如加1、减1、
取数据、存数据等。
程序和原始数据
计算结果
第18页
目录
1.3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提问1:假设让你设计,你会采用何种进制? 提问2:你所了解的二进制是怎样的? 提问3:在生活中,大家还知道哪些进制?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数值 十/二进制转换 西文 ASCII 码 汉字 输入码/机内码转换 声音、图像 模/数转换
几十万至百万次/秒
UNIVACⅡ IBM7094 CDC6600
第三代 1965-1970
集成电路
半导体存储器 磁芯、磁鼓 磁带、磁盘
实时处理 操作系统
科学计算 系统设计等 科技工程领域
百万至几百万次/秒
IBM360 PDP 11 NOVA1200
第四代 1971-现在 大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存储器 磁带、磁盘
第3页
主要内容
1.1 概述 1.2 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1.3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4 多媒体技术基础
第4页
1.1 概述
• 学时:以自学为主
• 内容:计算机的发展

信息与信息技术概念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的应用
• 要求:常识性了解
• 考核:选择题
• 说明:讲解6个主要知识点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B2.B3.B4.B5.B6.B7.C8.D 9.B 10.D 11.C 12.A 13.B 14.D二、填空题1、1946 美国ENIAC2、4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4、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5、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6、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7、7445 682 3755 30088、0292 1717 A2FC B1B1 B7D9 E4AE9、500010、72 128三、问答题1、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运行能力可靠性高2、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服务器工作站3、数据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通信与网络电子商务家庭生活娱乐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而执行程序又归结为逐条执行指令:(1)取出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要执行的指令送到CPU内部的指令寄存器暂存;(2)分析指令:把保存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送到指令译码器,译出该指令对应的操作;(3)执行指令:根据指令译码器向各个部件发出相应控制信号,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4)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程序计数器加1或将转移地址码送入程序计数器,然后回到(1)。

为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即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5、计算机自身电器的特性,电子元件一般有两个稳定状态,且二进制规则简单,运算方便。

四、操作题1、(111011)2=(59)10=(73)8=(3B)16(11001011)2=(203)10=(313)8=(CB)16(11010.1101)2=(26.8125)10=(32.64)16=(1A.D)162、(176)8=(1111110)2(51.32)8=(101001.011010)2(0.23)8=(0.010011)23、(85E)16=(100001011110)2(387.15)16=(001110000111.00010101)24、(79)=(01001111)原码=(01001111)反码=(01001111)补码(-43)=(10101011)原码=(11010100)反码=(11010101)补码第2章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一、选择题1.A2.D3.D4.C5.B6.C7.C8.A9.D 10.B 11.D 12.C 13.C 14.B 15.D 16.A 17.C 18.D 19.D 20.D二、填空题1、系统应用2、运算控制单元存储器输出/输入设备3、数据库管理系统4、1000赫兹5、ROM RAM Cache6.、RAM 数据丢失7、U盘的文件管理系统中密码8、同一部件内部连接同一台计算机各个部件主机与外设9、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10、32 6411、图形加速接口12、CPU与内存内存13、控制器运算器14、CPU与内存15、指令数据16、CPU与内存及显存间数据的交换第3章操作系统基础一、选择题1.C2.B3.A4.D5.A6.D7.B8.B 9.B 10.A 11.B 12.B 13.A 14.B二、填充题1、文件管理2、并发性3、EXIT4、Am*.wav5、开始6、Alt+PrintScreen7、PrintScreen8、Ctrl+Z9、全选10、添加/删除程序11、输入法三、问答题1、管理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资源分配与运行,它是计算机所有硬件的大管家,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B2.B3.B4.B5.B6.B7.C8.D 9.B 10.D 11.C 12.A 13.B 14.D二、填空题1、1946 美国ENIAC2、4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4、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5、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6、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7、7445 682 3755 30088、0292 1717 A2FC B1B1 B7D9 E4AE9、500010、72 128三、问答题1、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运行能力可靠性高2、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服务器工作站3、数据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通信与网络电子商务家庭生活娱乐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而执行程序又归结为逐条执行指令:(1)取出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要执行的指令送到CPU内部的指令寄存器暂存;(2)分析指令:把保存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送到指令译码器,译出该指令对应的操作;(3)执行指令:根据指令译码器向各个部件发出相应控制信号,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4)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程序计数器加1或将转移地址码送入程序计数器,然后回到(1)。

为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即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5、计算机自身电器的特性,电子元件一般有两个稳定状态,且二进制规则简单,运算方便。

四、操作题1、(111011)2=(59)10=(73)8=(3B)16(11001011)2=(203)10=(313)8=(CB)16(11010.1101)2=(26.8125)10=(32.64)16=(1A.D)162、(176)8=(1111110)2(51.32)8=(101001.011010)2(0.23)8=(0.010011)23、(85E)16=(100001011110)2(387.15)16=(001110000111.00010101)24、(79)=(01001111)原码=(01001111)反码=(01001111)补码(-43)=(10101011)原码=(11010100)反码=(11010101)补码第2章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一、选择题1.A2.D3.D4.C5.B6.C7.C8.A9.D 10.B 11.D 12.C 13.C 14.B 15.D 16.A 17.C 18.D 19.D 20.D二、填空题1、系统应用2、运算控制单元存储器输出/输入设备3、数据库管理系统4、1000赫兹5、ROM RAM Cache6.、RAM 数据丢失7、U盘的文件管理系统中密码8、同一部件内部连接同一台计算机各个部件主机与外设9、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10、32 6411、图形加速接口12、CPU与内存内存13、控制器运算器14、CPU与内存15、指令数据16、CPU与内存及显存间数据的交换第3章操作系统基础一、选择题1.C2.B3.A4.D5.A6.D7.B8.B 9.B 10.A 11.B 12.B 13.A 14.B二、填充题1、文件管理2、并发性3、EXIT4、Am*.wav5、开始6、Alt+PrintScreen7、PrintScreen8、Ctrl+Z9、全选10、添加/删除程序11、输入法三、问答题1、管理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资源分配与运行,它是计算机所有硬件的大管家,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3版)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3版)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3版)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已经变成了必修课程。

本文档将作为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3版)的概览,为大学生提供一份全面的学习指南。

目录•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基础•网络基础•数据库基础•编程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图形学基础•人工智能基础•计算机安全基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本章将探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包括CPU、内存、硬盘、操作系统等。

同时,还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计算机硬件介绍•计算机软件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基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桥梁,负责管理计算机的资源并提供用户界面。

本章将深入研究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包括进程管理、文件系统、内存管理等。

•操作系统概述•进程管理•文件系统•内存管理•输入输出管理网络基础网络是连接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的基础设施,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章将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协议,包括TCP/IP协议族、网络安全等。

•网络基础概念•TCP/IP协议族•网络安全介绍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是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关键工具。

本章将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等。

•数据库基础概念•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编程基础编程是计算机应用的核心技能之一。

本章将介绍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编程语言,包括C、Python、Java等。

•编程基础概念•C语言基础•Python基础•Java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算法和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对于编写高效的程序至关重要。

本章将介绍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包括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

•算法基础概念•数据结构基础•排序算法•查找算法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开发高质量软件的一门学科。

本章将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3版)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3版)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
教学资源
该教材有配套教材——《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程(第3版)》。
该教材提供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实验资源、上机练习和考试评价系统和教学素材,以及提供远程学习、备 课、讨论、练习、考试评价和资源下载等教学支持手段的教学站。
教材特色
该教材以崭新的思路进行设计和编排。全书以实际应用为目标,力图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和应用能力培养 完美结合。该教材主要特点是:针对以应用知识和技能介绍为主的章节,配以应用任务作为范例讲解;较大篇幅 地增加了计算机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内容;采用Windows 7和Office 2010等主流软件环境;考 虑到主教程、实验教程、辅助教学资源和教学专用站的分工,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阐述,与其他部分内容相对独 立。
出版工作
该教材是国家精品课程“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杭州师范大学计算 机教育与应用研究所在精品教材建设方面合作研究的成果。
该教材编著人员有潘红、宋哨兵、汪明霓、王培科、晏明、虞歌、詹国华、张佳(以拼音为序),由詹国华 任主编,潘红、虞歌、宋哨兵任副主编。另外,张量、项洁、陈翔、胡斌、姚争为等老师对该教材的撰写提供了 支持。该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和专用站由杭州师范大学计算机教育与应用研究所研制完成。
作者简介
詹国华,1957年生,男,杭州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洲作技术、络和多媒体 技术。
感谢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2012年10月1日,该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3版)》共包含9章,按知识体系顺序编排,并根据章节内容,配以设计的应 用范例。各章名称分别是: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2章微机用户界面及使用,第3章文字处理软件,第4章电子 表格软件,第5章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第6章演示文稿软件,第7章计算机络及应用,第8章页制作,第9章数 据库及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B2.B3.B4.B5.B6.B7.C8.D 9.B 10.D 11.C 12.A 13.B 14.D二、填空题1、1946 美国ENIAC2、4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4、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5、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6、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7、7445 682 3755 30088、0292 1717 A2FC B1B1 B7D9 E4AE9、500010、72 128三、问答题1、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运行能力可靠性高2、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服务器工作站3、数据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通信与网络电子商务家庭生活娱乐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而执行程序又归结为逐条执行指令:(1)取出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要执行的指令送到CPU内部的指令寄存器暂存;(2)分析指令:把保存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送到指令译码器,译出该指令对应的操作;(3)执行指令:根据指令译码器向各个部件发出相应控制信号,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4)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程序计数器加1或将转移地址码送入程序计数器,然后回到(1)。

为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即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5、计算机自身电器的特性,电子元件一般有两个稳定状态,且二进制规则简单,运算方便。

四、操作题1、(111011)2=(59)10=(73)8=(3B)16(11001011)2=(203)10=(313)8=(CB)16(11010.1101)2=(26.8125)10=(32.64)16=(1A.D)162、(176)8=(1111110)2(51.32)8=(101001.011010)2(0.23)8=(0.010011)23、(85E)16=(100001011110)2(387.15)16=(001110000111.00010101)24、(79)=(01001111)原码=(01001111)反码=(01001111)补码(-43)=(10101011)原码=(11010100)反码=(11010101)补码第2章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一、选择题1.A2.D3.D4.C5.B6.C7.C8.A9.D 10.B 11.D 12.C 13.C 14.B 15.D 16.A 17.C 18.D 19.D 20.D二、填空题1、系统应用2、运算控制单元存储器输出/输入设备3、数据库管理系统4、1000赫兹5、ROM RAM Cache6.、RAM 数据丢失7、U盘的文件管理系统中密码8、同一部件内部连接同一台计算机各个部件主机与外设9、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10、32 6411、图形加速接口12、CPU与内存内存13、控制器运算器14、CPU与内存15、指令数据16、CPU与内存及显存间数据的交换第3章操作系统基础一、选择题1.C2.B3.A4.D5.A6.D7.B8.B 9.B 10.A 11.B 12.B 13.A 14.B二、填充题1、文件管理2、并发性3、EXIT4、Am*.wav5、开始6、Alt+PrintScreen7、PrintScreen8、Ctrl+Z9、全选10、添加/删除程序11、输入法三、问答题1、管理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资源分配与运行,它是计算机所有硬件的大管家,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课件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课件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技术的发明。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 明和普及应用,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计 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1.1.3 信息科学
第1章>>第1节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 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感测技术就是获取信息的技术,通信技术就是传 递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就是处理信息的技术, 而控制技术就是利用信息的技术。
1.1.2 信息技术
第1章>>第1节
感测技术就是获取信息的技术,通信技术就是传 递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就是处理信息的技术, 而控制技术就是利用信息的技术。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 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 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 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 学科。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数学家香农发表了 《通信的数学理论》和《在噪声中的通信》 两篇著名论文,提出信息熵的数学公式,从 量的方面描述了信息的传输和提取问题,创 立了信息论。
按目前的状况,感测、通信、计算机和控制四大 技术的作用并不在相同层次上,计算机技术相对 其他三项而言处于较为基础和核心的位置。
1.1.2 信息技术
第1章>>第1节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语言的产生是历 史上最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开始 制造工具和人工取火。
➢ 信息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 信息业上升为最重要的产业; ➢ 信息网络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3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3版)

2009年9月1日,该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该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导论、计算机系统概述、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Windows XP操作系统应 用、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Microsoft Word文字处理程序、Microsoft Excel表格处理程序、PowerPoint演 示文稿制作、多媒体技术及图像处理、计算机络技术应用。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
教学资源
该教材配有辅助教材《大学计算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与应用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技术手段,可使 教学方法多样化。
该教材主题内容和结构定位,旨在奠定和提高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技能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及技 术基础,学会自主学习和更深入的系统实践,真正掌握和提高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该教材为适应新经济形势下高校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以及多元化就业需求而编写,是作者集多 年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团队一线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是集体经验的积累。
该教材也是新一轮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使用教材,参加新教学方案制定和本教材策划的有张晓东教授、孙瑞 志教授、叶海建教授、孟超英教授、高万林教授、郑丽敏教授等,副教授有杨、陈雷、王莲芝、段清玲、田立军、 郑立华、黄岚等老师,年轻讲师有杨丽丽、李辉、王庆、马钦、程新荣等老师,以及高级实验师胡梅、实验师徐 敏平等老师在多次方案讨论和教学建设中付出了努力。该教材得到了清华大学吴文虎教授、汪惠教授、北京大学 谢柏青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王移芝教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卢湘鸿教授、同济大学龚佩曾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 小平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姚林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谭豫之教授和刘为民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及部门领导的指 导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