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国二卷理综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卷2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2)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使用地区:宁夏、辽宁、黑龙江、吉林、新疆、云南、内蒙古、青海、贵州、甘肃、西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 本试卷共16页。
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情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Al —27 S —32 Ca —40 Fe —56 Cu —64 Zn —65Pb —207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B. 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C.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D. 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2. 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 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 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D. 二者核DNA 的复制方式不同3.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4. 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 、b 、c 、d 、e 和f 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2卷试题和答案解析详解[试题和答案解析分开]
![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2卷试题和答案解析详解[试题和答案解析分开]](https://img.taocdn.com/s3/m/bd929d56783e0912a2162ae8.png)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I 27 P 31 S 32 CL 35.5 Ca 40 Fe56 Zn 65 Br 80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帅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帅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帅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帅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帅根对该离子的吸收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 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 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选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7.食品千操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2014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新课标2卷(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试卷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B.动物细胞间的粘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结构和化学成份这两个知识点。
细胞膜的功能之一信息传递,其方式如通过胞间连丝,A项正确。
糖蛋白与细胞相互识别有关,又与细胞间的粘着性有关,癌变后的细胞由于糖蛋白减少所以易转移和扩散, B项正确。
ATP水解后有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电能、热能等其他细胞内的吸能反应,C项正确。
蔗糖是植物内的一种二糖,在哺乳动物的细胞不可以合成,故D项是错误的。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肉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两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两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C.两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D.两者核DNA复制的方式不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分化这个知识点。
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在形态结构与功能上是不同的,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DNA分子或遗传物质并没有差异,A、C、D都不正确,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之后,形成了不同的蛋白质,使各细胞中的蛋白质有所不同,故B项正确。
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成份这一个知识点。
内环境中的各种成份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氧气在生成的组织液中会高于回流的组织液,因为组织细胞在不断消耗氧气,这样氧气就能以自由扩散形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故A不正确,B正确。
因为毛细血管壁有一定通透性,所以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同理,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血浆与组织液可以发生物质相互渗透。
2014年新课标II卷物理带详解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II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共300分,共16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线;再猜告知、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A【解析】 v t 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 正确,C 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 1+v 22来表示,乙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B 错误;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代表加速度的大小,则甲、乙的加速度均减小,D 错误.15.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A.π6 B.π4 C.π3 D.5π12【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mgh =12mv 20,又由动能定理得 mgh =12mv 2-12mv 20,根据平抛运动可知v 0是v 的水平分速度,那么cos α=v 0v =22,其中α为物块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解得α=45˚,B 正确.1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1、W F2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W f1、W f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F2>4W F1,W f2>2W f1B .W F2>4W F1,W f2=2W f1C .W F2<4W F1,W f2=2W f1D .W F2<4W F1,W f2<2W f1 【答案】C【解析】因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得前后两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2倍关系,那么位移x =v -t 也是2倍关系,若W f1=fx ,则W f2=f ·2x 故W f2=2W f1;由动能定理W F1-fx =12mv 2和W F2-f ·2x =12m(2v)2得W F2=4W F1-2fx<4W F1,C 正确.17. 如图,一质量为M 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环上质量为m 的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小环滑到大环的最低点时,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 )A .Mg -5mgB .Mg +mgC .Mg +5mgD .Mg +10mg 【答案】C【解析】小环在最低点时,对整体有T -(M +m)g =mv2R ,其中T 为轻杆对大环的拉力;小环由最高处运动到最低处由动能定理得mg ·2R =12mv 2-0,联立以上二式解得T =Mg +5m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T ′=T =Mg +5mg ,C 正确.18.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 0,在赤道的大小为g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地球的密度为( )A.3πGT 2g 0-g g 0 B.3πGT 2g 0g 0-g C.3πGT 2 D.3πGT 2g 0g【答案】B【解析】在两极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GMmR2=mg 0,在赤道处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T ,则GMm R 2-mg =m 4π2T 2R ,则密度 ρ=3M 4πR 3=34πR 3g 0R 2G =3πg 0GT 2(g 0-g ).B 正确. 19.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电势面垂直B .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为零C .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电势也逐渐降低D .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 【答案】AD【解析】由静电场的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可知A 正确.电势大小是由参考点和电场共同决定的,与场强的大小无关,B 、C 错误.沿电场线电势降低,且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为电场方向,D 正确.20.图为某磁谱仪部分构件的示意图.图中,永磁铁提供匀强磁场,硅微条径迹探测器可以探测粒子在其中运动的轨迹.宇宙射线中有大量的电子、正电子和质子.当这些粒子从上部垂直进入磁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与正电子的偏转方向一定不同B .电子与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一定相同C .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D .粒子的动能越大,它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小 【答案】AC【解析】电子、正电子和质子垂直进入磁场时,所受的重力均可忽略,受到的洛伦兹力的方向与其电性有关,由左手定则可知A 正确;由轨道公式R =mvBq 知 ,若电子与正电子与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不同,则其运动的轨迹半径也不相同,故B 错误.由R =mv Bq =2mE kBq知,D 错误.因质子和正电子均带正电,且半径大小无法计算出,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C 正确.21.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 1、n 2.原线圈通过一理想电流表A 接正弦交流电源,一个二极管和阻值为R 的负载电阻串联后接到副线圈的两端.假设该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用交流电压表测得a 、b 端和c 、d 端的电压分别为U ab 和U cd ,则( )A .U ab ∶U cd =n 1∶n 2B .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R ,电流表的读数变小C .负载电阻的阻值越小,c 、d 间的电压U cd 越大D .将二极管短路,电流表的读数加倍 【答案】BD【解析】经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测得的值分别为交变电压和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根据变压器公式U ab U 2=n 1n 2得到输出电压,而输出电压U 2不等于c 、d 端电压,因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输入电压通过变压器变压后经二极管整流后有效值发生变化, U cd =2U 22=2n 2U ab2n 1,则U ab ∶U cd =2n 1∶n 2,故A 错误.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R, U ab 不变,U cd 也不变,根据P 出=U 2cdR 可知输出功率减小,根据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可知,输入功率必减小,故电流表读数变小,B 正确,C 错误.二极管短路时,U ′cd =U 2,输出功率P ′出=U ′2cd R =U 22R =2P 出,故输入功率P 1也加倍,而输入电压U 1不变,根据P 1=U 1I 1得电流表读数加倍,D 正确.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新课标Ⅱ带解析)

A.电子与正电子的偏转方向一定不同 B.电子和正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一定相同 C.仅依据粒子的运动轨迹无法判断此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 D.粒子的动能越大,它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小
难度:0.65 组卷:2513 题型:多选题 更新:2014/6/20
相似题 纠错 收藏 详情
8 . 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原线圈通过一理想电流表 接正弦交流电源,一个二极管和阻值为R的负载电阻 串联后接到副线圈的两端.假设该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用交流电压表测得a,b端和c,d端的电压分别为Uab和U cd,则( )
P6 12.01 15.41 60 28.8 0.0347
(2)以n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答题卷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n图像. (3)题(2)图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 系的表达式为k=_____N/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_____N/m.
难度:0.4 组卷:4953 题型:实验题 更新:2020/3/8
相似题 纠错 收藏 详情
11 . 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km的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 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
相似题 纠错 收藏 详情
17 . 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0)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а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E.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高考真题】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含答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2.(6分)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B.C.D.3.(6分)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1、W F2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W f1、W f2分别表示前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A.W F2>4W F1,W f2>2W f1B.W F2>4W F1,W f2=2W f1C.W F2<4W F1,W f2=2W f1D.W F2<4W F1,W f2<2W f14.(6分)如图,一质量为M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环上质量为m的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小环滑到大环的最低点时,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A.Mg﹣5mg B.Mg+mg C.Mg+5mg D.Mg+10mg5.(6分)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的密度为()A.B.C.D.6.(6分)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电势面垂直B.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为零C.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电势能逐渐降低D.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7.(6分)如图所示为某磁谱仪部分构件的示意图,图中,永磁铁提供匀强磁场,硅微条径迹探测器可以探测粒子在其中运动的轨迹,宇宙射线中有大量的电子、正电子和质子.当这些粒子从上部垂直进入磁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与正电子的偏转方向一定不同B.电子与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一定相同C.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D.粒子的动能越大,它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小8.(6分)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原线圈通过一理想电流表A 接正弦交流电源,一个二极管和阻值为R的负载电阻串联后接到副线圈的两端。
2014全国二卷理综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

理综试题(物理部分)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在t=0到t=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t 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5.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
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
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π/6B.π/4C.π/3D. 5π/121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1、W F2、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W f1 W f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A. ,B. ,C. ,D. ,17.如图,一质量为M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圆环上的质量为m的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圆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
当小圆环滑到大圆环的最低点时,大圆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A. Mg-5mgB. Mg+mgC. Mg+5mgD. Mg+10mg18.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在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数为G,则地球的密度为:A. B. C. D.19.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势面垂直B.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为零C.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电势也逐渐降低D.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20.图为某磁谱仪部分构件的示意图。
图中,永磁铁提供匀强磁场,硅微条径迹探测器可以探测粒子在其中运动的轨迹。
宇宙射线中有大量的电子、正电子和质子。
当这些粒子从上部垂直进入磁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与正电子的偏转方向一定不同B.电子和正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一定相同C.仅依据粒子的运动轨迹无法判断此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D.粒子的动能越大,它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小21.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ii)及解析

1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II)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2.(6分)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 .B.C.D.3.(6分)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1、W F2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W f1、W f2分别表示前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A.W F2>4W F1,W f2>2W f1B.W F2>4W F1,W f2=2W f1C.W F2<4W F1,W f2=2W f1D.W F2<4W F1,W f2<2W f14.(6分)如图,一质量为M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环上质量为m的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小环滑到大环的最低点时,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A .Mg﹣5mg B.Mg+mg C.Mg+5mg D.Mg+10mg5.(6分)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地球的密度为()A .B.C.D.6.(6分)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电势面垂直B.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为零C.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电势能逐渐降低D.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7.(6分)如图所示为某磁谱仪部分构件的示意图,图中,永磁铁提供匀强磁场,硅微条径迹探测器可以探测粒子在其中运动的轨迹,宇宙射线中有大量的电子、正电子和质子.当这些粒子从上部垂直进入磁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与正电子的偏转方向一定不同B.电子与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一定相同C.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D.粒子的动能越大,它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小8.(6分)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原线圈通过一理想电流表接正弦交流电源,一个二极管和阻值为R的负载电阻串联后接到副线圈的两端.假设该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用交流电压表测得a、b端和c、d端的电压分别为U ab和U cd,则()A.U ab:U cd=n1:n2B.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R,电流表的读数变小C.负载电阻的阻值越小,cd间的电压U cd越大D将二极管短路,电流表的读数加倍.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9.(6分)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 x约为200Ω,电压表的内阻约为2kΩ,电流表的内阻约为10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a)或图(b)所示,结果由公式R x=计算得出,式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若将图(a)和图(b)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极为R x1和R x2,则_________(填“R x1”或“R 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R x1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R x2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10.(9分)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挂有质量为0.100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cm.P1P2P3P4P5P6x0(cm) 2.04 4.06 6.06 8.05 10.08 12.01x(cm) 2.64 5.26 7.81 10.30 12.93 15.41n 10 20 30 40 50 60k(N/m)163 ①56.0 43.6 33.8 28.8l/k(m/N)0.0061 ②0.0179 0.0229 0.0296 0.0347(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_②_________.(2)以n为横坐标,l/k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l/k﹣n图象.(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_________N/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_________N/m.11.(15分)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热气球升至约39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1)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 ﹣t图象如图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穿装备的总质量m=100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12.半径分别为r和2r的同心圆形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一长为r、质量为m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直导体棒AB 置于圆导轨上面,BA的延长线通过圆导轨中心O,装置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位于一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在内圆导轨的C点和外圆导轨的D点之间接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图中未画出).直导体棒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以速度ω绕O逆时针匀速转动、转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设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体棒和导轨的电阻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通过电阻R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2)外力的功率.四、选考题:选修3-1(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B空气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C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D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E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的结果.14.如图,两气缸AB粗细均匀,等高且内壁光滑,其下部由体积可忽略的细管连通;A的直径为B的2倍,A上端封闭,B上端与大气连通;两气缸除A顶部导热外,其余部分均绝热.两气缸中各有一厚度可忽略的绝热轻活塞a、b,活塞下方充有氮气,活塞a上方充有氧气;当大气压为P0,外界和气缸内气体温度均为7℃且平衡时,活塞a离气缸顶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活塞b在气缸的正中央.(ⅰ)现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当活塞b升至顶部时,求氮气的温度;(ⅱ)继续缓慢加热,使活塞a上升,当活塞a上升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时,求氧气的压强.选修3-4(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15.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1.0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0m 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0.10s时,质点Q向y轴正方向运动B.在t=0.25s时,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同C.从t=0.10s到t=0.25s,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了6mD.从t=0.10s到t=0.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cmE.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0sin10πt(国际单位)16.一厚度为h的大平板玻璃水平放置,其下表面贴有一半径为r的圆形发光面.在玻璃板上表面放置一半径为R 的圆纸片,圆纸片与圆形发光面的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圆纸片恰好能完全挡住从圆形发光面发出的光线(不考虑反射),求平板玻璃的折射率.选修3-5(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17.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0)和镭(R a)两种新元素D.卢瑟福通过а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E .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18.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实验测得滑块A质量m1=0.310kg,滑块B的质量m2=0.108kg,遮光片的宽度d=1.00cm;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f=50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t B=3.500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100%)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II)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平均速度.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切线代表该位置的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解答:解:A、C、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在v﹣t图象中,图形的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根据图象可知道,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由于时间相同,所以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故A正确,C错误;B、由于乙车做变减速运动,平均速度不等于,故B错误;D、因为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汽车甲和乙的加速度大小都是逐渐减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2.(6分)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已知条件:抛出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分别列式即可求出落地时速度与水平速度的关系,从而求出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解答:解:设抛出时物体的初速度为v0,高度为h,物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据题有:=mgh,联立解得:v=,则cosα==,得:α=.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会熟练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处理平抛运动,并要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分解.3.(6分)考点:功的计算.专题:功的计算专题.分析:根据动能定理,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滑动摩擦力做功,从而求得结果.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两次物体均做匀加速运动,则在同样的时间内,它们的位移之比为S1:S2==1:2;两次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不变,根据力做功表达式,则有滑动摩擦力做功之比W f1:W f2=fS1:fS2=1:2;再由动能定理,则有:W F﹣W f=;可知,W F1﹣W f1=;W F2﹣W f2=4×;由上两式可解得:W F2=4W F1﹣2W f1,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考查做功表达式的应用,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注意做功的正负.4.(6分)考点:向心力.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环运动到最低点时,大环对它的拉力,再用隔离法对大环分析,求出大环对轻杆的拉力大小.解答:解:小环在最低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得:F=mg+m,对大环分析,有:T=F+Mg=m(g+)+Mg=5mg+Mg.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搞清小环做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5.(6分)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则可列出物体在两极的表达式,再由引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列式综合可求得地球的质量,最后由密度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在两极,引力等于重力,则有:mg0=G,由此可得地球质量M=,在赤道处,引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则有:G﹣mg=m,而密度公式,ρ==,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万有引力定律,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注意地球两极与赤道的重力的区别,知道密度表达式.6.(6分)考点:电势;电场强度.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电场强度与电势没有直接关系;电场强度的方向与等势面垂直,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根据这些知识进行解答.解答:解:A、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而电场强度的方向为电场线的方向,所以电场强度的方向与等势面垂直,故A正确;B、电场强度与电势没有直接关系,电场强度为零时,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为零,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故B错误;C、根据电势能E p=qφ可知,电势能与电场强度无直接关系,故C错误;D、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由匀强电场U=Ed可知,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明确电场强度与电势无直接关系,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属于基础题.7.(6分)考点:洛仑兹力.分析:左手定则的内容:伸开左手,使大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根据左手定则的内容判断安培力的方向,当然也可以判定洛伦兹力的方向.根据粒子的半径公式判断BD选项.解答:解:A、由于电子与正电子的电性相反,所以它们以相同的方向进入磁场时,受到的洛伦兹力的方向相反,偏转的方向相反,故A正确;B、根据带电粒子的半径公式:,电子与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是否相同,与它们的速度有关,故B错误;C、质子与正电子的电性相同,所以它们以相同的方向进入磁场时,受到的洛伦兹力的方向相同,偏转的方向相同,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故C正确;D、根据带电粒子的半径公式:,粒子的半径与粒子的动量成正比,而不是与粒子的动能成正比,故D错误.故选:AC.点本题就是考查左手定则的应用,掌握好左手定则即可判断粒子的受力的方向.注意正负电荷的区别.评:会使用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进行判断.8.(6分)考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专题:交流电专题.分析:假设没有二极管,则可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功率相等,且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即可求解电压关系,电流变化情况,再由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根据副线圈的电压与时间变化规律,从而可求得结果.解答:解:A、若没有二极管,根据理想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即有:U ab:U cd=n1:n2;而因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导致副线圈的电压有效值低于原来值,故A错误;B、由题意可知,当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R,因电压不变,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则电流表的读数变小,故B正确;C、即使负载电阻的阻值越小,cd间的电压U cd仍不会变化,故C错误;D、根据原副线圈的功率相等,当将二极管短路,副线圈的消耗功率是原来的2倍,则电流表的读数加倍,故D正确.故选:BD.点评:考查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理解二极管单向导电性,注意原副线圈的功率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9.(6分)考点:伏安法测电阻.专题:实验题.分析: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方法:当满足时,电流表应用外接法,根据串并联规律写出真实值表达式,比较可知,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当满足时,电流表应用内接法,根据串并联规律写出真实值表达式,比较可知,测量值大于真实值.解答:解:由于待测电阻满足,所以电流表应用内接法,即更接近真实值;根据串并联规律可知,采用内接法时真实值应为:=,即测量值大于真实值;采用外接法时,真实值应为:,即测量值小于真实值.故答案为:,大于,小于.点评:应明确: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方法是:当满足时,电流表应用外接法,此时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当满足时,电流表应用内接法,此时测量值大于真实值.10.(9分)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1)弹簧的圈数相同的情况下,劲度系数是相同的,根据P2的示数,利用胡克定律即可以求得此时的劲度系数的大小;(2)根据表中的数据直接画图即可;解答:解:(1)根据P2的示数可知,P2部分的原长为4.06cm,拉伸后的长度为5.26cm,根据胡克定律可得,k===81.7N/m,倒数为=0.0122;(2)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图象,如图所示:(3)根据得到的图象可知,=,解得,k=;从题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劲度系数与自由长度的乘积近似相等,即kl1=3.47,所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1(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故答案为:(1)81.7,0.0122,(2)如图所示;(3)(在~之间都可以);(在~之间都可以).点评:本题关键根据胡克定律得到弹簧弹力和长度的关系公式,分析得到图象的物理意义,最后结合图象求解劲度系数.11.(15分)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忽略空气阻力,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和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后联立求解即可;(2)由图象得到最大速度,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设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km高度处的时间为t,下落距离为S,在1.5km高度出的速度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gt ①s=②根据题意,有:s=39km﹣1.5km=37.5km=37500m ③联立①②③解得:t=87s,v=870m/s;(2)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v max时,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k④由所给的v﹣t图象可读出:v max≈360m/s ⑤联立④⑤解得:k=0.008kg/m.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运动员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知道当阻力与重力平衡时,运动员的速度达到最大值,不难.12.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1)由E=BL2ω求出感应电动势,由欧姆定律求出电流,由右手定则判断出感应电流方向;(2)外加机械功率等于电阻器上电功率与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之和,根据能量转化守恒定律求解杆ab 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解答:解:(1)AB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E=B(2r)2ω﹣Br2ω=1.5Br2ω,感应电流大小:I==;由右手定则判断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从B端流向A端,所以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C→D.(2)设导体棒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为P,在竖直方向有:mg﹣N=0,由于质量分布均与,内、外圆导轨对导体棒的正压力相等,故两导轨对导体棒的摩擦力均为f=μmg,所以P=f=μmg×(2r+r)ω=μmgωr,电功率:P电=I2R=,由能量守恒定律得:P外=P+P电,解得:P外=μmgωr+.答:(1)通过电阻R的感应电流的方向:C→D,大小:;(2)外力的功率为μmgωr+.点评:本题的关键要掌握转动切割感应电动势公式E=BL2ω,知道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四、选考题:选修3-1(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13.考点: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晶体和非晶体.分析: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能反映花粉分子的热运动;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能使空气的小雨滴呈球形;液晶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气压低的缘故;湿温度计下端包有湿纱布,湿纱布上的水分要蒸发,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所以湿温度计的示数较低.解答:解: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水中花粉的无规则运动,由于花粉是由大量花粉分子组成的,所以布朗运动不能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故A错误;B、空气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使雨滴表面有收缩的趋势的结果,故B正确;C、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故C正确;D、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气压较低的缘故,故D错误;E、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是因为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故E正确.故选:BCE.点评:本题重点要掌握布朗运动的实质,液体表面张力的形成的原因,以及晶体的物理性质.14.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专题: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分析:(ⅰ)现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当活塞b升至顶部的过程中,a活塞不动,活塞a、b下方的氮气经历等压过程,分析出初态和末态的体积和温度,由盖•吕萨克定律求解.(2)继续缓慢加热,使活塞a上升,活塞a上方的氧气经历等温过程,根据玻意耳定律求解即可.解答:解:(ⅰ)活塞b升至顶部的过程中,活塞a不动,活塞a、b下方的氮气经历等压过程.设气缸A的容积为V0,氮气初态体积为V1,温度为T1,末态体积为V2,温度为T2,按题意,气缸B的容积为V0,则得:V1=V0+•V0=V0,①V2=V0+V0=V0,②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得:=,③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T2=320K;④(ⅱ)活塞b升至顶部后,由于继续缓慢加热,活塞a开始向上移动,直至活塞上升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时,活塞a上方的氧气经历等温过程,设氧气初态体积为V1′,压强为P1′,末态体积为V2′,压强为P2′,由题给数据有,V1′=V0,P1′=P0,V2′=V0,⑤由波意耳定律得:P1′V1′=P2′V2′,⑥由⑤⑥式得:P2′=P0.⑦答:(ⅰ)氮气的温度为320K;(ⅱ)氧气的压强为P0.点评:本题涉及两部分气体状态变化问题,除了隔离研究两部分气体之外,关键是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体积关系、温度关系及压强关系.选修3-4(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15.考点: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专题: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专题.分析:根据甲、乙两图可以读出该波的波长和周期,从而求出波速,t=0.10s时Q点在平衡位置上,由乙图知下一时刻向下振动,从而确定了该波向左传播.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分析质点P的位置和加速度,求出通过的路程.根据x=vt求解波传播的距离.根据图象读出振幅A,结合数学知识写出Q点的振动方程.解答:解:A、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知在t=0.10s时,质点Q正从平衡位置向波谷运动,所以点Q 向y轴负方向运动,故A错误;B、在t=0.10s时,质点Q沿x轴负方向运动,根据波形平稳法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此时P点正向上运动.由图b读出周期T=0.2s,从t=0.10s到t=0.25s经过的时间为△t=0.15s=T,则在t=0.25s时,质点P位于x轴下方,加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同,故B正确;C、由甲图知波长λ=8m,则波速为:v==m/s=40m/s,从t=0.10s到=0.25s经过的时间为△t=0.15s,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距离为△x=v△t=40×0.15m=6m,故C正确;D、从t=0.10s到=0.25s经过的时间为△t=0.15s=T,由于t=0.10s时刻质点P不在平衡位置或波峰、波谷处,所以质点P通过的路程不是3A=30cm,故D错误;E、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Asin t=0.1sin t m=y=0.10sin10πt(m),故E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新课标II理综试题(物理部分)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在t=0到t=t1的时间,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5.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
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
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π/6B.π/4C.π/3D. 5π/121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1、W F2、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W f1 W f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A. ,B. ,C. ,D. ,17.如图,一质量为M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套在大圆环上的质量为m的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圆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
当小圆环滑到大圆环的最低点时,大圆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A. Mg-5mgB. Mg+mgC. Mg+5mgD. Mg+10mg18.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在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数为G,则地球的密度为:A. B. C. D.19.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确的是:A.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势面垂直B.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为零C.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电势也逐渐降低D.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20.图为某磁谱仪部分构件的示意图。
图中,永磁铁提供匀强磁场,硅微条径迹探测器可以探测粒子在其中运动的轨迹。
宇宙射线中有大量的电子、正电子和质子。
当这些粒子从上部垂直进入磁场时,下列说确的是:A.电子与正电子的偏转方向一定不同B.电子和正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一定相同C.仅依据粒子的运动轨迹无法判断此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D.粒子的动能越大,它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小21.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
原线圈通过一理想电流表接正弦交流电源,一个二极管和阻值为R的负载电阻串联后接到副线圈的两端;假设该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用交流电压表测得a、b端和c、d端的电压分别为U ab和U cd,则:A.U ab:U cd=n1:n2B.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R,电流表的读数变小C.负载电阻的阻值越小,cd间的电压U cd越大D.将二极管短路,电流表的读数加倍22.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 x约为200Ω,电压表V的阻约为2kΩ,电流表A的阻约为10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a)或图(b)所示,计算结果由R x =U/I计算得出,式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若将图(a)和图(b)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 x1和R x2,则①(填“R x1”或“R 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R x1②(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R x2③(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23.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挂有质量为0.100kg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的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cm.P1P2P3P4P5P6x0 (cm) 2.04 4.06 6.068.0510.0312.01x (cm) 2.64 5.267.8110.3012.9315.41n102030405060k(N/m)163①56.043.633.828.81/k(m/N)0.0061②0.01790.02290.02960.0347(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②;(2)以n为横坐标,1/k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n图像;(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以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③N/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单位为m)的表达式为k= ④N/m.24.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1)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到1.5km高度处所需要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阻力,高速运动受阻力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v2 ,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高速下落的v-t图象如图所示,着陆过程中,运动员和所携装备的总质量m=100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25.半径分别为r和2r的同心圆形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一长为r,质量为m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直导体棒AB置于圆导轨上面,BA的延长线通过圆导轨的中心O,装置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位于一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在圆导轨的C点和外圆导轨的D点之间接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图中未画出)。
直导体棒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以角速度ω绕O逆时针匀速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
设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体棒和导轨的电阻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通过电阻R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2)外力的功率。
33.【物理选修3-3】(15分)(1)下列说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A.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B.空气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力作用的结果C.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D.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E.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的结果(2)如图,两气缸AB粗细均匀,等高且壁光滑,其下部由体积可忽略的细管连通;A的直径为B的2倍,A上端封闭,B上端与大气连通;学科两气缸除A顶部导热外,其余部分均绝热。
两气缸中各有一厚度可忽略的绝热轻活塞a、b,活塞下方充有氮气,活塞a上方充有氧气;当大气压为P0,外界和气缸气体温度均为7℃且平衡时,活塞a离气缸顶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1/4,活塞b在气缸的正中央。
(ⅰ)现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当活塞b升至顶部时,求氮气的温度;(ⅱ)继续缓慢加热,使活塞a上升,当活塞a上升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1/16时,求氧气的压强。
34.【物理选修3-4】(15分)(1)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1.0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0m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下列说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A.在t=0.10s时,质点Q向y轴正方向运动B. 在t=0.25s时,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同C.从t=0.10s到t=0.25s,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了6mD. 从t=0.10s到t=0.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cmE.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国际单位)(2)一厚度为h的大平板玻璃水平放置,其下表面贴有一半径为r的圆形发光面。
在玻璃板上表面放置一半径为R的圆纸片,圆纸片与圆形发光面的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
已知圆纸片恰好能完全挡住从圆形发光面发出的光线(不考虑反射),求平板玻璃的折射率。
35.【物理选修3-5】(15分)(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0)和镭(R a)两种新元素D.卢瑟福通过а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存在质子E.汤姆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2)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实验测得滑块A质量m1=0.310kg,滑块B的质量m2=0.108kg,遮光片的宽度d=1.00cm;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f=50H Z。
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Δt B=3.500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
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围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参考答案2、选择题14. A 15.B 16.C 17.C 18.B 19.AD20.AC 21.BD15.第Ⅱ卷(1)必考题22.(6分)①R X1 ②大于③小于23.(9分)(1)① 81.7 ② 0.0122(2)1/k-n 图像如图所示。
(3)③(在之间均同样给分)④(在之间均同样给分)24.(13分)(1)设该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km高度处的时间为t,下落距离为s,在1.5km 高度处的速度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有①②根据题意有③联立①②③式得④⑤(2)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时,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⑥由所给的v-t图像可读出⑦由⑥⑦式得⑧25.(19分)(1)在时间,导体棒扫过的面积为①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体棒上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②根据右手定则,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从B端流向A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