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专科

合集下载

地质学考试题(附答案)

地质学考试题(附答案)

地质学考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节理的力学成因包括( )A、张节理B、剪节理C、纵节理D、A+B正确答案:D2、( )是地壳上部成带状分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是地壳演化历史的物质记录A、矿物B、地层C、化石D、岩石正确答案:B3、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几率最小的地区( )A、阿拉斯加B、日本C、广州D、台湾正确答案:C4、下列哪一类矿物是黏土矿物( )A、黄铁矿B、方解石C、高岭石D、石榴子石正确答案:C5、下列哪些不属于内力地质作用( )A、地壳运动B、地震作用C、变质作用D、搬运作用正确答案:D6、产生块体运动的动力来源于( )。

A、外界的触发力 ;B、a与b都不是C、物体本身的重量;D、a与b正确答案:D7、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 )。

A、倾斜褶皱B、直立褶皱C、倾伏褶皱D、翻卷褶皱正确答案:A8、下列那一项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 )A、翻卷褶皱B、倾伏褶皱C、直立褶皱D、倾斜褶皱正确答案:A9、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 )A、地幔B、地核C、上地壳D、下地壳正确答案:D10、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为( )A、类质同像B、矿物的集合C、完全类质同像D、同质多像正确答案:D11、下列不属于火成岩构造的是( )A、气孔构造B、流纹构造C、体状构造D、块状构造正确答案:C12、地球的形状为( )A、球形B、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C、理想的旋转椭球体D、苹果形正确答案:B13、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 )A、南极;B、北回归线;北极C、赤道;正确答案:A14、下列不属于地下水沉积作用的现象是( )A、溶洞滴石;B、石化木;C、泉华;D、示底构造。

正确答案:D15、岩石圈板块的汇聚边界上是以哪种性质的断层作用为特征。

( )A、平移断层B、转换断层C、正断层D、逆断层正确答案:D16、碎屑岩的主要成岩方式( )A、脱水作用B、重结晶作用C、胶结作用D、压固作用正确答案:C17、石灰岩变成大理岩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岩石成分B、岩石结构C、矿物成分正确答案:B18、地质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 )A、正确的认识地球B、为人类服务C、寻找资源与能源D、改善地址环境正确答案:B19、地球密度是随着深度的加深而( )。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A. 物质组成B. 地质作用C. 地质结构D. 地质历史2. 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地壳和地幔3. 岩石根据其成因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中,由熔岩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称为______。

A. 沉积岩B. 火成岩C. 变质岩D. 玄武岩4.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主要分为几大板块?A. 四B. 五C. 六D. 七5. 下列哪种矿物是常见的沉积岩矿物?A. 石英B. 长石C. 方解石D. 橄榄石二、填空题1. 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外部圈层,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______和______。

2. 地壳中最常见的三种岩石类型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3.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其中______波无法穿过液体地幔。

4.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 地质时代划分为太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______。

三、判断题1. 地球的地壳是均匀分布的,厚度在各处相同。

( 对 / 错 )2. 火成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无关。

( 对 / 错 )3. 沉积岩的特征之一是可以包含化石。

( 对 / 错 )4. 板块的边界通常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热点区域。

( 对 / 错 )5. 变质作用不会改变岩石的化学成分。

( 对 / 错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其意义。

2. 描述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对地球地貌的影响。

3. 解释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并简述地震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4. 说明岩石圈、软流圈和地幔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 讨论气候变化对沉积岩形成的影响。

五、论述题1. 分析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实例进行论述。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千层蛋糕”,从外到内由不同的层次组成。

最外层是薄薄的地壳,就像蛋糕的糖霜。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比较厚,平均约 35 千米,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等岩石组成;大洋地壳相对较薄,平均只有 7 千米左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在地壳下面是地幔,它是地球体积最大的部分。

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圈,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球的核心是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液态的,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内核是固态的,同样以铁和镍为主。

二、岩石的类型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比如花岗岩,它是在地下深处慢慢冷却形成的,结晶颗粒较大;而玄武岩则是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冷却形成的,结晶颗粒较小。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

像砂岩,主要由砂粒组成;页岩通常比较细腻,具有薄片状的层理。

变质岩是原来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

比如大理石就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来。

三、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和断层。

褶皱就像是被揉皱的纸张。

背斜是向上拱起的褶皱,岩层中间老两边新;向斜则是向下凹陷的褶皱,岩层中间新两边老。

断层是岩石破裂并发生位移形成的。

正断层是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逆断层则相反,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四、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一整块,而是被分成了若干个板块。

板块在不断地运动,有的相互挤压,有的相互分离。

板块的交界处往往是地震、火山活动频繁的地方。

比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其他板块相互碰撞的区域。

五、地质年代地质年代的划分是通过研究地层中的化石来确定的。

地质年代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宙、代、纪、世、期。

例如,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这个时期恐龙非常繁盛。

六、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在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等作用下发生破碎。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3.doc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3.doc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工程地质基础(专科)一、填空题:1.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和。

2.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和。

3.通常所指的断裂构造包括和4.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可分为、和。

5.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和三类。

6.地质年代分为—地质年代和—地质年代。

7.按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大小,可把岩石分为—、和—o8.根据褶曲轴面的产状,可将褶曲分为—、—、—和―。

9.地震按其成因的不同,可分为、、和。

10.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河谷变 ____ 和变弯。

11.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情况,可以将断层分为三种类型:、和012.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称;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称;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称o1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情况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

各圈层间有一个明显的分界而,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分界而叫 ,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分界面叫。

14.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利I 四个方而。

15.岩溶,修成的条件是:;、, □16.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可分为、和三部分。

17.矿物的颜色是,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种。

其中对判别矿物最有鉴定意义的是,无鉴定意义的是。

18原岩受到、和三大因素的影响,在状态下发生剧烈变化后形成的新的岩石称为。

19.自然界的矿物按其内部组成质点是否有规则排列可分为和两类。

20.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有和两种形式。

21.地壳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和 =22.按岩层断裂后两侧沿断裂而有无明显的相对位移,断裂构造可以分为和两种类型。

23.滑坡按力学特征可以分为和两种类型。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和。

25.河流流水对风化物的搬运方式有___、、三种。

26.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和 ,其中阶地的形成是山地壳的所引起的。

27.•个地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可•能普遍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称为—。

28.河流阶地是-利分布较普遍的地貌类型。

《地质学基础》题集

《地质学基础》题集

《地质学基础》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固化后形成的?A. 砂岩B. 石灰岩C. 玄武岩D. 页岩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3.下列关于地质构造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背斜是岩层向下弯曲的构造B. 向斜是岩层向上凸起的构造C. 断层是岩层因受力而发生错动或断裂的构造D. 节理是岩层连续且未断裂的构造4.下列哪一项不是变质岩的特征?A. 具有玻璃光泽B. 岩石结构紧密C. 常常含有化石D. 可能呈现出片理构造5.地层年代中,哪个时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早的时期?A. 寒武纪B. 奥陶纪C. 泥盆纪D. 前寒武纪6.下列关于地震波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B.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C. 横波不能在地核中传播D.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无关7.下列哪种矿物属于硅酸盐矿物?A. 石英B. 方解石C. 长石D. 石墨8.下列关于火山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火山只能喷发熔岩B. 所有火山都是活火山C. 火山喷发可以形成新的陆地D. 火山活动对全球气候没有影响9.在地质学中,用来描述岩石抵抗被刻入或刻入难易程度的物理量是?A. 硬度B. 韧性C. 脆性D. 延展性10.下列哪一项不是沉积岩的特征?A. 常常含有化石B.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C. 岩石结构紧密,颗粒粗大D. 岩石颜色多样,成分复杂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和地球________以及地球________演变规律的科学。

2.岩石循环从________岩开始,经过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经过埋藏、高温高压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再经过熔融形成岩浆岩,这一循环过程称为岩石循环。

3.地壳运动按照运动方向可以分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两种基本类型。

4.矿物是自然形成的________或________,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绪论一填空题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

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岩石圈。

2、地球是由若干不同状态和成分的物质呈同心圈层所组成的。

以地表为界,可以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3、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4、我们主要把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作为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或界面或间断面。

其中莫霍面、古登堡面、把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内核和外核。

6、地壳元素中的氧、硅、铝、钙、钠、钾、镁等八种元素含量最高,占地壳总量的%,称为造岩元素。

7、地壳由一个不连续面康拉德面分为硅铝层或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或玄武岩质层上下两层。

8、地球内部的密度、压力、温度随深度的增大而增高,但不均匀。

9、地球内部的三个基本圈层是薄的,铝镁硅酸盐地壳,铁镁硅酸盐地幔和铁镍为主的地核。

46亿年,地质学上采用相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绝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具体时间。

、根据地之作用的能量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大类。

12、相对低质年代是根据地质时期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古生物阶段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相对先后关系。

13、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时间、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多解性等特点。

1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综合分析等。

二、名词解释:1、地质学2、地壳3、岩石圈4、软流层5、地质作用 6地质年代 7克拉克值三、单选题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 ( b)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a)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3、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 c) a、地壳b、岩石圈c、大气圈d、地球表层4、直接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是 ? a、元素b、矿物c、岩石d、矿石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硅b、氧c、铝d、铁6、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 (a) a、地震b、高山削平c、海底上升d、油田形成四、双项选择1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是a、康拉德面b、莫霍面c、古登堡面d、莱曼面e、地表面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a、硅铝层b、洋壳c、陆壳d、硅镁层e、铁镁层3、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构造作用b、岩浆作用c、风化作用d、搬运作用e、沉积作用4、地球内部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是a、物质交流b、内力作用c、外力作用d、能量传输五、判断题1、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地壳(F)2、矿物是尊称地壳的最基本单位(T)3、地球是若干个相对状态而成分不同的物质是同心圈层所组成(F)4、地表形态地貌始终处于不断的剧烈的运动变化中(F)5、地球内部的密度、压力和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均匀的增加(F)6、地质作用既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T)7、野外观察是直接观察自然界的地质现象(T)8、绝对地质年代又称同位素地质年龄(T)六、问题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2、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洋壳与陆壳有何差异3、地壳与岩石圈的范围有何不同4、软流圈的物质状态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对岩石圈有何影响5、什么叫地质作用怎样把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它们各包括哪些内容6、如何研究和学习地质学矿物一、填空1自然界中的矿物绝大多数都是固态根据其内部质点排列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晶体矿物和非晶体矿物一般来说,矿物具有比较固定的化学成份和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形态及物理,化学性质3 晶体矿物与非晶体矿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矿物内部质点是否作规则的排列(是否具有空间格子构造)4 矿物的形态包括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5 显晶集合体的形态有双晶;粒状集合体;技状;片状;鳞片状;集合体;粒状;针状;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致密快集合体和晶簇。

《地质学基础》复习.doc

《地质学基础》复习.doc

《地质学基础》复习第一部分题型1、填空题(共10个填空,每个填空1分,共10分)2、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5分)3、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4、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5、名词解释(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6、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7、读图填空并说明理由:(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8、读图分析题(共1小题,每小题8分,共8分)第二部分各章重点1、绪论现阶段地质学主要研究对象,地质学研究的特点,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莱伊尔的均变论和“将今论古”研究方法,居维叶的灾变论,水火之争2、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平均密度5.517,地壳上部岩石的平均密度2.65,地磁的类比,条形磁铁与地轴的夹角11.5°,绘图表示地磁三要索一—磁场强度、磁偏角、磁倾角。

地磁移动的趋势一向西缓慢移动,古地磁学,居里点(一般金属的居里点400-700°C )o地热增温级和地热梯度的概念及其平均值,地热的主要来源及次要来源,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有『叫u235, Th232, K°°等,地热释放的形式——火山、温泉、构造运动和人地热流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构造的研究方法及原理,不连续面及其定义,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不连续古登堡面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前10位及其数值,硅铝层和硅镁层,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的概念与对比, 软流圈和岩石圈的概念地质作用和地质营力的概念,3、矿物和岩石元素、矿物、岩石三者的关系,矿物和岩石的概念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关于岩石成因的水火之争中,水成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地质学家魏尔纳,火成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赫顿。

矿物晶质体与晶体类质同像与同质多象矿物颜色的分类——自色、他色和假色,矿物光泽及其种类,矿物硬度,摩氏硬度计,常用物质的硬度,解理与断口。

了解几个重要矿物,重点掌握其颜色、硬度、解理与断口:金属矿物类的黄铁矿、辉锐矿、辉铝矿、方铅矿,磁铁矿、赤铁矿;非金属矿物类的石英、方解石、石膏、萤石、正长石、橄榄石、白云母、黑云母、滑石、高岭石,火成岩岩浆岩和岩浆概念,岩浆的化学组成特点及分类,SiO2含量对岩浆活动性的影响,喷出作用(火山作用)与喷出岩(火山岩),火山灰及苴定义,熔浆、绳状熔岩、枕状熔岩,熔岩流、熔岩被及熔岩台地。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4、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6、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7、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8、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的内能引起的、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岩石圈的地质作用。

9、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10、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

11、剥蚀作用:各种外界地质营力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称剥蚀作用。

12、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13、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

14、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5、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

16、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专科一、单项选择题1. 幔核界面-古登堡面位于地下约(A )。

A.670Km处B.1000Km处C.2900Km处D.5157Km处2.由于昼夜、季节温差变化,岩石反复遭受膨胀和收缩发生的风化作用是(A )。

A.剥离作用B.潮解作用C.卸载作用D.冰劈作用3.下列不属于海水运动的形式的是(D )。

A.波浪B.潮汐C.洋流D.紊流4.羊背石是下列哪种地质作用的产物( D )。

A.风化作用B.河流侧蚀作用C.海水的剥蚀作用D.冰川刨蚀作用5.下列矿物中,不会在岩浆岩中出现的是(A )。

A.红柱石B.斜长石C.橄榄石D.角闪石6.当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发育-古风化壳,且下面一套地层褶皱变形强烈,上面一套地层无变形,这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应是( A )。

A.角度不整合B.假整合C.整合D.平行不整合7.下列选项中,属于节理力学成因分类的是(ABD )。

A.纵节理B.横节理C.张节理D.斜节理8.形成大理岩的常见变质作用类型是( C )。

A.动力变质作用B.混合岩化作用C.接触变质作用D.区域变质作用9.下列选项中,纵波能通过而横波不能通过的是( B )。

A.岩石圈B.外核C.过渡层D.内核10.下列矿物中,属于极不完全解理的是( D )。

A.云母B.萤石C.角闪石D.石英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风蚀地貌的是( B )。

A.雅丹地貌B.岩漠C.沙漠D.砾漠12.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地球以外的能量称为外能;二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称为内能,下列选项中属于内能的是(CD )。

A.太阳辐射能B.日月引力能C.生物能D.结晶能与化学能13.羊背石是下列哪种地质作用的产物( D )。

A.风化作用B.河流的侧蚀作用C.海水的剥蚀作用D.冰川刨蚀作用14.确定背斜或向斜的主要依据是(B )。

A.两翼地层的产状B.核和翼部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C.地形的高低起伏D.转折端的形态15.地震破坏程度最大的区域,称为( A )。

A.震源B.震中C.震域D.震中区16.下列矿物中,不会在岩浆岩中出现的是( A )。

A.红柱石B.斜长石C.橄榄石D.角闪石二、多项选择题1.矿物的力学性质与矿物的晶体结构等有关,是矿物受外力作用后的反映,主要包括(ABD )等。

A.解理B.密度C.断口D.硬度2.下列选项中,属于变质岩的是(AD )。

A.板岩B.闪长岩C.泥岩D.千枚岩3.冲积物的特征包括(ABC )。

A.良好的分选性B.较高的磨圆度C.清晰的层理D.较差的磨圆度4.地球有史以来,有三次重要的大冰期,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三大冰期的是(C )。

A.南华纪大冰期B.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C.第四纪大冰期D.民德冰期5.下列属于泥质岩类的是(ABC )。

A.页岩B.泥岩C.粘土D.凝灰岩6.下列选项中,属于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的有(ABC )。

A.整合接触B.假整合接触C.角度不整合接触D.侵入接触二、判断题1.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分界面为莫霍面(X )。

2.矿物的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是矿物在毛瓷板上刻划来观察,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OK )。

3.河流的搬运能力是指河流水流搬运碎屑物质中最大颗粒的能力,其大小主要决定于流速(OK )。

4.海进的沉积序列,在纵向剖面上表现为沉积物的上粗下细(OK )。

5.形成湖泊的必备条件有两个,它们是有一个储水的盆地,具有足够的水源供给(OK )。

6.化石是在自然条件下,保存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它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岩类的重要特征之一(OK )。

7.褶皱的枢纽是褶皱两翼汇合的过渡部分(X )。

8.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在岩浆岩的分类中,它属于中性岩(X )。

三、填空题1.海底表面形态分为:⑴大陆边缘、⑵大洋盆地⑶大洋中脊2.根据流水在地面流动的特点,种类型。

3.滑坡作用经常要经过⑺初始变形阶段、⑻等速变形阶段和⑼加速变形阶段三个演化阶段。

4.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产状的关系,断层分为:⑽走向断层、⑾倾向断层、⑿斜断层、⒀。

5.全球地震主要集中在三个带:⒁环太平洋火山带⒂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⒃大洋海岭(中脊)火山地震带及大陆裂谷火山地震带6.表示地磁场强度的三要素分别是:⑴磙偏角⑵磁倾角⑶地磁场的水平分量7.类型。

8.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主要受⑺岩石的透水性⑻岩石的可溶性⑼水的流动性⑽水的溶蚀力等因素的影响。

9.地史上三次重要的大冰期是⑾震旦纪大冰期⑿石炭纪至二叠纪大冰期⒀第四纪大冰期10.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可以分为⒁正断层⒂逆断层、⒃平移断层三种类型。

四、名词解释1.将今论古:在地质学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特点,这就是“历史比较法”,或称将今论古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3.间冰期:介于两次冰期之间的气候较为温暖的地质时期4.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5.化石:由于自然作用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地史时期生物的遗体、遗迹,以及生物体分解后的有机物残余(包括生物标志物、古DNA残片等)等统称为化石6.潜水:潜藏在地面下第一个隔水层上的地下水7.产状:指矿床或岩层等等在空间的产出形态8.地震震级和烈度:地震时所释放出的能量大小确定的等级标准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9.变质作用:指先已存在的岩石受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一种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

10.潮汐: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11.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12.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内部结构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13.洋流: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

14.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15.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16.岩浆作用: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发生各种变化的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17.产状:指矿床或岩层等等在空间的产出形态18.背斜:地层中一种上凸的褶曲构造,其核部由老地层组成。

地层时代由核部向两翼由老到新排列。

19.变质作用::指先已存在的岩石受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一种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

20.角度不整合:当下伏地层形成以后,由于受到地壳运动而产生褶皱、断裂、弯曲作用、岩浆侵入等造成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

当地壳再次下沉接受沉积后,形成上覆的新时代地层。

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

这种接触关系叫不整合接触或角度不整合。

五、综合题1.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依据。

(简答题,10分)地球内圈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内部情况主要是通过地震波的记录间接地获得的。

地震时,地球内部物质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波动,称为地震波。

它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

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均一,地震波在不同弹性、不同密度的介质中,其传播速度和通过的状况也就不一样。

例如,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都可以传播,速度也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慢。

地震波在地球深处传播时,如果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这突然发生变化所在的面,称为不连续面。

根据不连续面的存在,人们间接地知道地球内部具有圈层结构。

2.简述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和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

(简答题,10分)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多数断层因其断面附近岩石破碎,易风化,剥蚀,所以露头不好,往往被沉积物盖,观察要仔细,常从以下证据来识别。

a构造岩:角砾岩——断裂破碎的岩石,大小不等,棱角分明,碎块再胶结成岩,角砾与两侧岩性一致。

糜棱岩——逆掩断层常见,挤压断裂带中,碎块很碎小再胶结成岩。

断层泥——断层两面三盘挤压磨擦(碾磨)的极细的泥状物。

b 密集的节理:断层面是较大的破裂面,形成同时伴生有许多小破裂面即节理。

节理方向常与断层方向大致平行。

c 擦痕和镜面:擦痕——断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

镜面——断面上局部平滑光亮的面。

阶步——擦痕及镜面未端常出现“坎”。

以上均为两侧岩层(块)相对滑动在断面上留下的痕迹,可据此推测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d.牵引褶皱(拖曳)褶皱)断层两侧岩层相对位移时,受磨擦阻力影响出现弯曲。

牵引褶皱可指示对盘位移方向。

e.沿岩层或矿层走向突然中断f.地层重复或缺失断层能够破坏地层序,造成地面上某些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什么情况重复,什么情况缺失,与断层性质有关。

与断面及岩层产状有关。

g.地形证据负地形(低凹地带):由于断层附近易风化、剥蚀(岩石破碎),长期的外力作用造成,俗话说“逢沟必断”。

断层崖:大而陡的断面出露呈陡崖状。

有流水可成瀑布。

断层三角面:一平列平行的山脊,被走向与其垂直的正断层切割,上升盘露出,山脊呈三角形横切面。

h.泉出露点:断层切割含水层,地下水沿裂隙,涌出。

泉点常呈线状分布。

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 其方法是根据地层的年代。

总的来说,凡被断层切断的地层,这些断层的发生年代应在被切断的最新地层之后,在未被切割的最老地层之前。

例如某断层切穿三叠纪地层,而未断及侏罗纪地层,则此断层形成的时间应在三叠纪末较妥。

3.试述沉积物是如何转变为沉积岩的。

(简答题,6分)风化的岩石颗粒,经大气、水流、冰川的搬运作用,到一定地点沉积下来,受到高压的成岩作用,逐渐形成岩石。

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4.指出下列各项代表的要素名称。

(读图填空题,共4分)AB 褶皱翼(1分)BGC 褶皱核(1分)GE 褶皱枢纽(1分)EFHI 褶皱轴面(1分)5.简述风化作用的基本类型。

(简答题,6分)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物理或机械风化造成岩石分解。

机械风化的主要过程为海蚀,海蚀把碎屑物及其它微粒的大小减少。

但机械风化与化学风化环环相扣,如机械风化造成的裂缝会増加进行化学风化的表面面积。

而化学风化在裂缝造成的矿物亦会帮助岩石分解。

化学风化(Chemicalweathering)包含岩石成分的改变,常常引致其形态的崩溃。

这种风化会在一段期间反复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