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传播史(二)

合集下载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课程学时: 51 学分: 3 适用专业:新闻学开课时间:二年级二学期开课单位:文学院大纲执笔人:罗融融大纲审定人:刘汉光《中外新闻传播史》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外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规律、问题。

这门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史实、认识关系、审视得失、反观当今,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认识传媒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的关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基本的史实,吸取经验和教训;2、进一步认清当今新闻传播事业的现象、问题和趋势;3、培养学生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近代的新闻传播;媒介发展与传播霸权;中国新闻改革的历程。

2、教学难点:在《中外新闻传播史》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反观当今、进行价值判断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帮助学生梳理重要的历史事件、挖掘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思维方式。

实践环节主要有课堂讨论和课下作业。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1、关于新闻史及其历史分期1.1历史是什么了解0.51.2 三种新闻定义和三种新闻史了解 11.3 我们所理解的新闻史和新闻史分期了解0.52、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2.1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了解0.5 2.2人类信息传播媒介的变革掌握 12.3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发展理解0.53、新闻起源时期中国社会的信息传播3.1 先秦与秦汉的信息传播:从口传到文字理解0.5 3.2 三国至唐宋:“报状”与印刷小报掌握 2 3.3 元明时期:新闻传播的萌芽与传播控制掌握 14、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4.1 希腊、罗马时期的信息传递:从口传到文字了解0.5 4.2 中世纪欧洲的信息传递:从教会统治到多元化理解 1 4.3新闻传播的萌芽:印刷机和“手抄新闻”掌握 1 4.4 封建王权与信息传播:利用与控制了解0.55、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的出现与初步发展5.1 新闻产生的土壤和近代报刊的出现掌握 1 5.2 专制与反专制:争取新闻自由掌握 1 5.3政治工具:西方社会革命时期的报刊了解0.5 5.4西方国家新闻传播体制的初步建立了解0.56、从独立报刊到大众报刊:西方报刊新闻的成熟6.1 工业革命:社会变迁与新闻需求的扩大理解0.5 6.2 从独立报刊到大众报刊掌握 1 6.3通讯社的出现:原因和影响掌握0.5 6.4 记者、报道内容和新闻文体了解0.5 6.5 19世纪末西方经济的发展与媒介产业化了解0.5 6.6 新闻传播中的逆流:黄色新闻的泛滥掌握 17、中国近代的新闻传播:从萌芽到产生7.1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及特点了解0.5 7.2 清朝前中期的新闻传播与信息控制了解0.5 7.3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掌握 4 7.4近代中国报业的转变和初步发展掌握 48、媒介变革与传播的时空压缩8.1 媒介变革的基础和动力理解0.5 8.2 广播的发明和广播电台的设立掌握 2 8.3世界广播业的发展理解 1 8.4 电视时代的到来掌握 1 8.5 世界主要电视国家简介了解0.5 8.6媒介的三足鼎立与媒介特性分析掌握0.59、主要西方国家新闻的发展:理念和社会作用9.1 从垄断到国家垄断的西方国家了解0.5 9.2 主要西方国家的报刊、广播与电视新闻了解 1 9.3 西方国家的新闻专业化与传播理论理解 1 9.4西方国家媒体与西方社会了解0.510、中国现代新闻传播的发展10.1 中国现代社会的革命与变迁理解 1 10.2 新中国建立前的新闻传播掌握 4 10.3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新闻传播掌握 4 10.4台、港、澳及海外华人媒体的新闻传播理解 111、信息社会的到来:媒介发展与传播霸权11.1 信息社会与经济全球化理解0.5 11.2 当代社会的新媒介:国际电视、网络媒体与媒介融合理解0.5 11.3 从传播国际化到传播全球化理解0.5 11.4世界传播差距与传播中的文化霸权理解0.512、主要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的变化12.1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理解0.5 12.2西方国家媒介政策的调整及媒介结构的变化理解0.5 12.3 媒介商业化与产业化理解0.5 12.4 对西方媒介商业化的思考理解0.513、中国新闻传播的改革与发展13.1中国新闻改革的社会背景理解0.5 13.2中国新闻改革的历程:成就与问题掌握0.5 13.3中国的国际新闻传播了解0.5 13.4台、港、澳及海外华人媒体的发展了解0.5五、考试范围与题型1、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1)新闻起源时期中国社会的信息传播 10%(2)西方近代报刊产生的历史背景 15%(3)黄色新闻的泛滥 20%(4)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25%(5)电子媒介产生的历史背景 15%(6)中国现代新闻传播的发展 15%2、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1)名词解释 20%(2)简答题 30%(3)论述题 50%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刘笑盈著.《中外新闻传播史》(第2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年5月第2版2、参考资料:(1) 谢金文著.《中外新闻传播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2)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3版(3) 陈力丹王辰瑶著.《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2版。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 概述及解释说明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 概述及解释说明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总结和解释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知识点。

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一环,它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和增进了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发展过程和关键事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现象、分析媒体角色以及思考其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介绍:首先,在“2.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部分,我们将概括国内和国外新闻传播史中的重要要点。

然后,在“3. 解释说明中外新闻传播史要点”部分,我们将对这些要点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影响。

最后,在“4. 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读者深入探讨。

1.3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框架,帮助他们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历程和关键事件。

通过本文所呈现的概述和解释说明,读者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对媒体与社会关系、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传媒产业演变等方面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我们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新闻传播史对我们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来做出有益的决策和行动。

2.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2.1 国内新闻传播史要点:国内新闻传播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通讯方式,如信鸽传递信息、火焰传递信息等。

然而,现代国内新闻传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重要阶段:- 中国最早的新闻发行机构可以追溯到明朝的“都察院”,但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新闻机构始于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

- 新闻纸媒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40年,当时英国人在上海创办了《北华捷报》,成为中国第一份现代报纸。

- 中国第一份由政府主办的报纸是1902年创办的《京报》。

- 新闻界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大量党派刊物和独立媒体。

- 建国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时期,所有中文媒体被国家控制,并服务于党和政府宣传目标。

【可编辑全文】外国新闻传播史教案(二)----许水龙

【可编辑全文】外国新闻传播史教案(二)----许水龙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外国新闻传播史(二)授课人:许水龙教学目标: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发展简史,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的发展与特点。

教学重点:当前世界上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社会主义国家现在报业发展的分期:社会主义国家现在报业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报刊体系在苏俄确立形成。

2、二战结束后,又有欧、亚、拉美一系列国家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报业得到很大发展。

3、“苏东”剧变后,这些国家的报业结构和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苏联时期报刊体制的主要特征:1、苏联的报刊,都属于国家所有,是党和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是集体的宣传员、集体的鼓动员和集体的组织者。

2、苏联的各级报刊绝对服从于各级党委的领导。

3、苏联报纸信息来源单一,言论高度集中。

4、苏联报刊在建设时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

三、发展中国家报业的共同特点:1、早期报刊、尤其是报业发端较早的国家的早期报刊,大多是殖民者创办的;2、随着反殖民主义反封建斗争的开展,这些国家的民族报刊逐步发展起来,并推动了反殖民主义反封建斗争的进程;3、民族解放运动胜利后,大多数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有的国家报业重新陷入本国独裁者的控制之下。

四、新闻通讯社的诞生背景、功能及作用:近代报业在工业革命后发展很快,报纸数量越来越多;廉价报纸的出现,报纸以注重传播政治主张转而成为传播新闻的工具,报纸对新闻的需求也大为增加。

各家报纸单独依靠自己力量搜集各地新闻既不经济也不可能。

同时工业革命中技术发展给通讯社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的机构通讯社便应用而生了。

因此,可以说通讯社的产生是工业革命和近代报业发展的历史必然。

新闻通讯社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

它是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被称为“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
8
GDP对各国电视事业的影响
国家
国家数 有电视的 有彩色电视的国家 国家数 数
GDP低的国家 45
28
3(占国家数的6%)
GDP中等的国 56
56

发达国家 27
27
33(占国家数的59%) 24(占国家数的89%)
资料来源:1979年世界无线电和电视手册
信息基础设施
中国现代的乡邮递员
10
对电讯基本设施的投资
生物有机体
• 营养系统 • 循环系统 • 神经系统
社会有机体:超级有机体
• 保持系统----社会产业组织 • 分配系统----商业运输系统 • 调节系统----社会管理组织
4
一、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需要
• 好奇心、新闻欲、本能 • 生存需要 • 生产需要 • 生活需要
5
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事业的制约



海流闪行 于 Nhomakorabea米
两 河

流 域 和
语 系





)
)
:

印 间 欧 的

语 欧

系 陆
雅 利 安 语 系 流 行








33
三、语言产生前的信息传播
• 信息传播并非人类独有的行为 • 一般生物中都存在复杂的信息传播活动 • 早期人类的传播依赖于身体和简单的口语 • 缺陷:不能进行概念化思考
失学少年
14
制度制约从三个方面进行:
媒介创办,准入把关; 对媒体的资源供给; 内容的制作与传播(检查、日常指导); 媒体的参与界限; 受众的接受(知识税、卫星接受)。

《中国新闻传播史》二 共41页PPT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二 共41页PPT资料

《遐迩贯珍》
1853年9月3日创刊;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伦敦布道会对华文教机关英华书院和马礼逊教育会出版, 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 1856年5月1日停刊。 《遐迩贯珍》是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刊有中英 文对照的目录,这是中文报刊的创举。 1855年起,增出附刊《布告篇》,刊登各类广告并开始收 费,这是在我国出现的中文报刊首次出现的收费广告。 总体上英国殖民主义者立场,但在报道中国内部消息时, 还是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
《万国公报》2
后期《万国公报》很少部分宗教内容;明确把 “开放”中国中上层人士的思想作为主要任务。 全录《京报》;报道中外新闻、西学知识、商业 信息,并增设了论说,演变为综合性杂志。 维新变法开始后,《万国公报》曾用大量篇幅刊 登了维新派的《强学会序》,对维新变法起了推 动作用。
上海的英文报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步取代香港成 为全国最大的外贸中心。 1960年代以前,香港外报影响力大;之后, 上海后来居上。报业的变化,实际上是上 海商业中心位置的反映。 1990年代,上海英文报纸形成了《字林西 报》、《华洋通讯》、《文汇报》三足鼎 立的局面。
英国在向中国扩张势力的道路上遇到了巨大障碍。 当时清朝政府,对外实行闭关政策,对中外贸易 限制很严格。英国曾多次向清政府提出放服是经常考虑的一个必要手段;思想征服 具有更多的意义,而且易于进行。派遣传教士到 中国开展活动是当时情况下的良策之一。
传教士办报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刻刊雕版印刷,中国书式 免费赠阅,传布于东南亚华人聚居区 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为米怜,其他还有麦都 思、马礼逊、梁发等。 米怜很注意研究和迎合读者;内容简短、 通俗、生动。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833年8月英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 外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 刊 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 组成 宗教内容大为减少,科学文化知识增加了 许多,且多是实用技术。 增加了新闻和言论专栏。 雕版印刷,中国书式

中外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共2篇)

中外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共2篇)

中外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共2篇)中外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开元杂报——唐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中说在襄樊得到的简明朝政公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记载的是开元12年~23年间长安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

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

敦煌进奏院状——指在敦煌出图的至今仅存的两份唐代官报,内容与归义军节度使张惟深派驻朝廷的专使们的活动有关。

这两份文件为我们提供了唐代进奏院状的事物,还正式了唐代进奏院状自下而上点对点传播的特点。

邸报——宋代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

它具有更多报纸的特征:完全从官文中分离出来,定期发行。

其主要内容为皇帝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等。

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

是进奏官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

小报有一批专门的采访人员,读者范围很广,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万历邸钞——明代万历的“邸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手抄本,内容有间断,且被摘删。

这部抄本保存了大量的原文,但它只是部分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急选报——出版于万历年间的雕版印刷报纸,估计是民间报房的产物,它的被发现,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八年前后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报纸了。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

内容除了宣传宗教,还发表了许多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文章,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会宣传模式。

新闻虽极少,但属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

它注重研究读者的心理特点,文章短小,文体多样,对以后的近代报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申报》——是1872年4月30日由英商美查等人创办的,它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

是第一家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外国人办的报刊。

发表政论文章、重视新闻的真实性、重视发表副刊性的文字、善于经营副业。

《循环日报》——在国人早期自办的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章课件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章课件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章课件中国新闻传播史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领域,其中第二章是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闻传播史,对这些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变革进行梳理和介绍。

清朝末年是中国新闻传播史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包括西方列强的入侵和革命思潮的兴起。

随着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的传入,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开始面临挑战。

最早的报纸在这个时期出现,虽然受到限制,但它们开始扮演起启蒙的作用。

同时,邮政系统的发展也为新闻传播提供了便利。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清朝的覆灭,也开启了中国的民主革命时代。

在这个时期,新闻传播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系列的革命战争使得新闻传播成为推动革命的重要手段。

各种新闻机构出现,新闻报纸的数量也呈指数级增长。

新闻自由的倡导成为这个时期的主题之一,名记们通过新闻的力量传递着革命的火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新的篇章。

在新中国的初期,新闻媒体被国家掌控,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新闻部门的机构设置也发生了变化,新闻工作者开始扮演起宣传机关的角色。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新闻传播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媒体的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同时,传统的媒体形式开始向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转移,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新闻传播史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传媒机构和新闻人物。

他们通过批评和报道,推动了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

然而,新闻传播领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新闻自由的限制、媒体的商业化以及虚假新闻的泛滥等问题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热点话题。

这些问题使得社会对新闻传播的期望与实际发展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落差。

综上所述,中国新闻传播史是一个由古至今的演进过程,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清朝末年、民国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闻传播史各自涌现出了众多的重要事件和变革,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外新闻传播史 习题库(附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 习题库(附答案)

填空题(第1章)1.中国古代经典称:“上古结绳面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2.发明家改进了造纸技术,以树皮、破布、废麻为原料,于公元105年制成了质量完好的纸张。

3.孔子编辑而成的,虽然记载历史,但从内容上看,不少篇章酷似现代新闻标题或导语。

4.古代希腊著名的史诗,和《奥德赛》,是行吟诗人历代累积的成果。

5.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在口头传播之外,又发明了结绳纪事、击鼓传讯、烽火报警、、图画传声等传播方式。

6.是记录和传达人类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思想的新工具。

7.世界各国的文字都是由文字发展演变而来的。

8.纸张的发明,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9.公元前59年,尤利乌斯·恺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不久,就创办了。

10.公元前6年,恺撒的外甥又创办了《每日纪事》。

11.大约在《每日纪事》、《每日纪闻》刊行的同时,罗马境内还出现了早期的。

12.到了唐代,邸演变为,邸报亦由此演变为进奏院状。

13.唐代玄奘的真实地报道了其足迹所至的100多个国家的新闻,增长了人民的见识。

14.在15、16世纪之交,德国富格尔家族雇人将所得到的消息抄写,编辑成对外出售。

填空题(第2章)15.的发明和普及,是近代报刊诞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16.约在公元1450年前后,德国人改进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17.近代报刊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是社会对于新闻信息的。

18.法国的邮政制度形成于统治时期的1464年。

19.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印刷品出现于公元11世纪的。

20.1482年发行于德国奥格斯堡的,是欧洲最古老的新闻印刷品。

21.欧洲人最早看到的印刷物是入侵欧洲时带出的纸币和纸牌。

22.根据近代报业的标准,只有在公元初期出现的定期新闻刊物,才能称得上是近代意义上的报纸。

23.1615年,爱格诺尔弗·莫尔创办的,被认为是世界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24.1621年8月,英国出版商鲍尔尼和艾克尔在国王的特许下,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填空题:
1、本杰明.戴创办的《太阳报》的时间:1833年9月3号
2、印刷新闻传播的萌芽:记事性的小册子
印刷新闻传播的雏形:a、手抄小报b、威尼斯小报c、新闻书d、新闻传单
3、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古登堡(德国)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
4、罗斯福总统传播信息的经典方式:炉边谈话
奥森威尔斯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给人们带来了恐慌
5、知识税包括:印花税、广告税、纸张税
6、位于阿拉伯半岛电视媒体的是:半岛电视台
7、导致克林顿总统下台的私人新闻网站是德拉吉拉链门
8、世上最早的四大通讯社:a、哈瓦斯通讯社(法国)b、沃尔夫通讯社(德国)c、路透通讯社(英国)d、美联社(美国)
9、第一个领的正式执照的电台:KDKA(美国匹兹堡威斯汀豪斯公司)
10、窃听门事件中默多克旗下的《世界新闻报》出了丑闻(被关闭)
11、华山顿邮报的水门事件让尼克松总统下台了
12、普利策新闻奖的最高奖项是普利策新闻奖
二、名词解释:
1、“三社四边”(联环同盟)协定:
1870年1月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2、《每日纪闻》:原始形态的官方公报。

内容多为政府要事,政治性强,目的在于争取民众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公元前59年,恺撒成为罗马执行官,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即古罗马的《每日纪闻》
3、曾格案件:
报界反压制斗争的一个突出事例。

曾格于1733年11月创办了《纽约周报》,该报在12月初的一条消息和一则广告中讽刺了州总督,曾格入狱,汉密尔顿向陪审团雄辩地论证了“谎言才构成诽谤”的原则
4、NHK:日本广播协会,1945年日本唯一公营广电机构,日本最大的广播系统。

脱离政府、政党而作为独立机构运作
5、FOX:福布斯广播公司,1987年美国福布斯娱乐集团建立,拥有35家直属电视台,它的口号是“我们来报道,你来决定”
6、威廉.霍华德.拉塞尔:
1820——1907,第一个战地记者,是专职记者,而且表现出色,作用突出,成为声名远扬的闻人,一生主要以采访军事新闻著称,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南北战争以及普法战争的报道。

三、解答题:
1、广播进入黄金时代的历史背景和具体体现:
历史背景:a、“经济大萧条”“新政”“二战”,物质和技术基础日益雄厚
具体体现:a、规模上——几何级数的飞速增长
b、经济上——巨型企业广告的支持
c、节目上——从娱乐到新闻的发展
2、博客传播的特征:a、自媒体传播b、网络传播c、精英与草根的争锋
3、普利策的新闻贡献: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创始人。

a、办报方式代表了当时美国报业的新潮流,开创了美国“新式新闻事业”
b、十分注重新闻工作的教育训练——“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c、“普利策奖”的设立促进了美国新闻实务界的发展。

4、廉价报刊的基本特征:
a、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政党;
b、经济上自主经营;
c、读者为平民大众;
d、内容多为软新闻,着重报道地方新闻、社会新闻;
e、形式活泼可读性强;
f、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载广告;
g、发行以街头兜售为主
5、网络传播的利与弊:
利:a、传播速度迅捷;b、传播内容的海量;c、传播方式的多媒体;
d、传播理念的突破弊:a、传播内容真实性存疑;b、媒体公信力较低;
c、受众选择性困惑
6、《泰晤士报》成功的原因:
a、《泰晤士报》总编辑的努力
b、沃尔特家族不断改进传播技术,好传统被继任老板延续
c、有赖于英国对世界的扩张造成的强大政治、经济影响
7、克朗凯特的新闻素养:
a、强调新闻要迅速准确客观;
b、应尽量报道当天发生的所有重大新闻;c。

拥有公信力,恪守揭示真相,报道准确,见解独立,维护尊严的新闻从业准则
8、战争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四、论述题:
1、对黄色新闻的认识:
1882年普利策的哥哥创办的《新闻晨报》,之后转入郝思特手中,他把借鉴《纽约世界报》的经验,将该报的一些新闻手法进一步发挥伪造图片(捏造新闻迷惑读者)并重金挖走了《星期日世界报》和“黄孩子”漫画,两家报纸特有的煽情新闻,被誉为“黄色新闻”。

对黄色新闻的认识:优势:a、黄色新闻在报纸大众化方面做了较大的努力,扩大了报纸的读者群,使报刊事业在更大的程度上成为大众的事业;b、黄色新闻在新闻业务上的一些变革,如大量采用图片、多行标题、大字号、新闻写作多样化,增加新闻特写等,进一步活跃了报纸的版面,增强了报纸对民众的吸引力。

弊端:a、黄色新闻的煽情主义宣传,大大地降低了新闻事业的水准,践踏了长期以来新闻界一贯奉行的最高准则——真实性原则。

在追求利润、追求发型同行的同时,黄色报人将报刊的使
命,客观性和社会公正置之度外,背离了近代社会的报业传统;b、黄色新闻报纸的煽情报道、犯罪新闻、耸人听闻的宣传,特别是不负责任的色情渲染,毒害了人民的心灵;c、黄色报纸还以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宣传,转移了普通民众对切身利益的政治、经济斗争的注意,削弱了他们对统治阶级压迫剥削进行斗争的意志
2、对当前最有影响力的媒介进行介绍及论述:
迪斯尼集团:(The Walt Disney Company)创立于1922年,它是全球最大的娱乐及媒体公司之一,全球最受尊敬的娱乐媒体公司。

它拥有世界第一的娱乐及影视品牌迪士尼(Disney),
拥有影视娱乐、主题乐园及度假区、媒体网络、消费品等。

时代华纳集团:(Time Warner Inc.)是美国的一家大型多媒体公司,总部位于纽约市,2000年美国在线(AOL)与时代华纳合并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AOL Time Warner),2009年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分拆。

时代华纳是互联网时代世界上最大的媒体与娱乐公司,与世界各个著名公司的合作密切程度是其他公司难以逾越的,拥有专业的互联网知识,诚实可信、敢于创新的媒体报道传统,经验丰富、集中的管理手段。

维亚康姆集团:维亚康姆集团是美国第三大传媒公司,包括拥有39家地方电视台的电视集团、制作节目超过55000小时的派拉蒙电视集团、成立于1912年的派拉蒙电影公司(其库存影片超过2500部,包括《星球大战》、《阿甘正传》、《教父》、《碟中谍》、《泰坦尼克号》等经典影片)。

贝塔斯曼集团:(Bertelsmann)贝塔斯曼集团拥有176年历史,是《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是在世界上居于领导地位的媒体和服务集团。

贝塔斯曼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电视(RTL集团)、图书(兰登书屋RandomHouse)、杂志(古纳雅尔G+J)、服务(欧唯特集团arvato)和媒体俱乐部(直接集团DirectGroup)等业务。

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是一个庞大传媒帝国的名称,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媒体集团之一,前身是澳大利亚新闻有限公司,经过五十多年的时间,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传媒帝国,涉足几乎所有的媒体领域。

经营的核心业务涵盖电影、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发行、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出版以及数字广播、加密和收视管理系统开发。

集团旗下拥有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英国天空广播等众多媒体。

首席执行官鲁伯特·默多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