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作业指导书
悬挂式起重机安装要求

单梁悬挂式起重机安装作业指导书单梁悬挂式起重机安装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与适用范围叙述手动、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的安装工序及技术要求(不包括轨道安装,仅对轨道进行复查),以确保单梁悬挂起重机安装质量达到标准或设计规范的要求,适用于本公司所承担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单梁悬挂起重机的安装。
2. 引用标准及编制依据GB50278-98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 定义小车:对手动单梁悬挂起重机指手拉小车;对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指电动葫芦。
4. 工作内容及操作流程5. 操作程序及技术要求5.1 轨道复查(按表SPI-QZ-02进行记录)5.1.1 轨道的实际中心线对吊车梁的实际中心线的位置偏差不应大于10 mm;且不应大于吊车梁腹板厚度的一半(如果吊车梁为钢结构)。
5.1.2 轨道的实际中心线对安装基准线的水平位置的偏差不大于3 mm。
5.1.3 轨道跨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1)起重机轨道跨度≤10 m,跨度允许偏差为±3 mm。
(2)起重机轨道跨度>10 m,跨度允许偏差按下式计算,但最大不超过±15 mm。
△S=±[3+0.25×(S-10)] mm△S----起重机跨度的允许偏差(mm)S----起重机轨道跨度(m)5.1.4 轨道顶面对其设计位置的纵向倾斜度不应大于1/1000;每2 m测一点,全行程内高低差不应大于10 mm。
5.1.5 轨道顶面基准点的标高相对于设计标高的允许偏差为±5 mm。
5.1.6 同一截面内两条平行轨道的标高相对差不应大于5 mm。
5.1.7 用水平导向轮导向的起重机,其轨道沿长度方向在水平面内的弯曲,每2 m测量长度内允许偏差为±1 mm。
5.1.8 工字钢轨道的横向倾斜度不应大于轨道宽度的1/100。
5.1.9 两平行轨道的接头位置宜错开,错开距离不应等于起重机前后车轮的基距。
5.1.10 轨道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1)接头采用对接焊时,接头顶面及侧面焊缝处应打磨平整光滑。
悬挂调整作业指导书

忻河线悬挂调整作业指导书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铁三院设计资料及各种施工安装图、《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电化局颁施工工艺制定的,其中包括软横跨调整、道岔柱调整,腕臂、吊弦、补偿装置、定位器、斜拉线、电连接、接地跳线、地线的安装等作业内容,作业中的安全保证措施执行《安规》中有关规定及安质制定的上部作业安全措施;作业质量保证措施遵循《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内控要求。
一、软横跨的调整:(1)、软横跨调整完毕后均应横平竖直,软横跨固定角钢安装水平,距轨面高度符合要求误差为±20mm。
(2)、楔型线夹中回头长度为500 mm,回头与本线用ф1.6mm镀锌铁线绑扎100mm,施工偏差为±10mm,绑扎密实整齐。
(3)、软横跨各直、斜吊线用两股ф4.0mm镀锌铁线制做,上端做永久性固定,下端做可调性“8”固定,“8”的高度为300 mm。
“8”两端圆圈用一寸半管煨制,“8”字上端顺线路方向可见圆圈。
(4)、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索的电分段绝缘子在同一垂直面,上下部定位索的绝缘子串靠线路侧的第一个瓷瓶裙边与站台边沿在同一铅垂面内,股道中间电分段绝缘子位于股道中间允许误差为±50 mm。
(5)、受载后的软横跨,其上、下部定位索应呈水平状态,可略有负弛度,但负弛度不得大于60mm。
(6)、调整完毕后,钢柱杵头杆外露20~50mm。
混凝土支柱开式螺旋扣必须露扣,螺杆间必需有3~5cm的可调空隙。
(7)、软横跨的直吊线在直线区段应位于线路中心,曲线区段与接触线拉出值在一平面内。
(8)、软横跨内各股道吊弦安装调整完毕后垂直线路方向以正线吊弦为准,均应对齐,吊弦的偏移依据温度及距中锚的距离而定。
(9)、侧线吊弦“8”呈圆环状,高度为200mm。
(10)、软横跨上的定位器只能受拉不能受压,如果受压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到另一侧。
软横跨的正线、站线定位器的夹角均为300mm,横向承力索至上部定位索最短吊弦处距离为400~600mm。
悬架作业指导书20171115

悬架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注意事项1.1 参考标准参考标准为《JT/T448-2008汽车悬架装置检测台》《GB18565-2016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JJF 1192-2008汽车悬架装置检测台校准规范》1.2 检测对象与评价标准检测对象设计车速不小于100km/h,轴质量不大于1500kg的载客汽车评价标准轮胎在激励振动条件下测得的悬架吸收率应不小于40%,同轴左、右轮悬架吸收率之差不得大于15%。
1.3 检测评判限值轮胎在激励振动条件下测得的悬架吸收率应不小于40%,同轴左、右轮悬架吸收率之差不得大于15%。
1.4 检测结果判定方法1) 当检测中实测的悬架吸收率小于40%,则认为吸收率不合格2) 当检测中实测的同轴左、右轮悬架吸收率之差大于15%,则认为吸收率不合格1.5 被检车辆要求1) 检验方法中如无特别说明,被检车辆均为空载2) 被检车辆的车身、驾驶室、发动机舱、车厢、底盘和照明信号装置应清洁、无油污。
3) 被检车辆应随车携带行驶证,机动车登记证复印件和产品说明书1.6 录入数据要求无需录入数据1.7 使用注意事项1) 超出悬架台额定载荷的汽车,禁止驶上悬架台2) 不要在悬架台上停放车辆和堆积杂物,严禁做空载实验3) 不要对肮脏的车辆直接检测,特别是轮胎和底盘部分粘有较多泥土的车辆,应首先清洗并待滴水较少时进行检测4) 雨天检测必须为车辆除水,滴水较少时才能检测5) 严禁悬架台中进水,保持传感器清洁、干燥和正常工作。
6) 为保证测试精度,传感器应预热30min二、检测过程1) 将被检车辆各轴车轮依次驶上悬架装置检测台,并使轮胎位于检测台面的中央位置,测量左、右轮的静态轮荷。
2) 分别起动悬架检测台的左、右电动机,使汽车悬架产生振动,增加振动频率并超过振动的共振频率。
3) 当振动频率超过共振点后,将电机关断,振动频率衰减并通过共振点。
4) 记录衰减振动曲线,测量共振时的最小动态轮荷,计算并读取最小动态轮荷与静态轮荷的百分比以及同轴左、右轮百分比的差值。
半挂车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悬架安装

h
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悬架安装
1.悬架的安装为半挂车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工序。
2.安装悬架之前,首先检查悬架的高度是否符合工作单上的要求。
3.安装悬架测量基准统一按拉杆座孔为基准。
首先定位好前支承,左右前支承必须与纵梁下翼板垂直,其垂直度不得大于1mm;且左右前支承中心与纵梁腹板中心重合,即距离相等,偏差小于2mm。
它们到牵引销的距离也需相等,误差小于3mm。
最后要测量翼板到拉杆孔的距离也要相同。
在确认尺寸无误后将前支承点焊牢固。
4.中间支承与后支承安装方法与前支承基本相同,只是测量尺寸不必再以牵引销为基准,安装中间支承应以前支承为基准,安装后支承应以中间支承为基准测量。
其误差范围与左右前支承安装时的要求相同。
5.所有支承确认位置无误后点焊牢固,再安装拉杆、加强筋等。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03-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作业指导书

JHQZ/GL2-03-2010-++/ZY-2010 受控状态:分发号: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基本概况1.起重机结构与技术性能参数(1)起重机结构图图(1)-1 电动葫芦单梁起重机图(1)-2 电动葫芦单梁悬挂起重机(2)起重机技术性能参数表(1)名称单位数值备注起重量吊钩t跨度m工作速度起升速度m/min 小车运行速度m/min 大车运行速度m/min电动机起升机构Type/kw 小车运行机构Type/kw 大车运行机构Type/kw自重小车kg起重机kg工作制度A3-A5电源三相交流50Hz 380V2.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吊装单元主要件起重量参数表(2)序号名称单位整体组合分散备注t1 主梁t2 葫芦t3 司机室、修理室t4 滑触线、栏杆t5 梯子、走台t6 电气t7 整机图(2)二.起重机吊装的工艺装备和吊装方法1.吊装工艺装备主要吊装工艺装备通常采用汽车起重机。
汽车起重机额定起重力矩应大于桥架重量与起吊幅度的乘积(起吊力矩)。
当桥架较长或重量较重时,可采用两台汽车起重机同抬起吊的方法。
其他辅助起重机械有手动葫芦、叉车、千斤顶、挎顶等。
2.吊装方法葫芦门式起重机以部件散装方式供货,因为在露天堆放时间较长,结构件和机件等出现锈蚀,在吊装前应进行清洗和防护处理;对于运输和存放中引起的变形与损伤,应作校正或修复,并进行检验至合格。
根据起重机使用现场条件和吊装具体要求,确定该机采用如下步骤安装。
(1) 组装桥架。
主梁先在安装现场选定地面放好连接固定,组装成桥架。
(2) 将汽车起重在现场选定好地方。
(3) 把葫芦装到主梁上,并固定牢固。
(4) 整体起吊。
吊起组装好的桥架,落位在轨道上。
三.吊装程序和施工计划为保证安装工程顺利、施工周期短,编制吊装工程程序和施工综合计划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按机结构特点和施工要求,编制如图A,(所示的吊装程序,如表3)所示的安装施工综合计划(形象进度)。
汽车底盘电控悬架系统实训指导书.doc

编号:CSDKZD01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ZHAO Q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YTEHNIC《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维护、检修电控悬架系统实训指导书编写: 徐小山校核:审批: 版本: 第一版学生实训制度1.实训前必须预习实训指导书,了解实训目的和注意事项。
2.按预约时间进入实训室,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课。
3.进入实训室后应注意安全、卫生、不准喧哗打闹、不准抽烟、不准乱写乱画乱扔纸屑、不准随地吐痰、不准擅自动仪器设备,或实训过程中未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设备,导致损坏仪器设备者要照价赔偿。
4.实训时应严格遵守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若遇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向教师报告,及时检查,待排除故障后才能继续实训。
5.实训过程中,同组同学应相互配合,认真纪录;应独立完成实训报告。
6.实训结束后,应将仪器设备、工具擦拭干净,摆放整齐;协助做好实训室清洁卫生。
7.不得将实训室的工具、仪器、材料等物品携带出实训室。
维护、检修ABS+EBD+ASR+ESP系统一、项目编号:CSDKZD01二、实训课时:16学时三、实训目的(1)熟悉轿车底盘中电控悬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能分析与描述它们的工作过程和电路分析;(2)熟悉轿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工具、设备、仪器等使用与维护知识;(3)能维护、检修电控悬架系统;(4)熟悉轿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故障诊断与排除知识,能用专用检测工具、设备、仪器进行轿车底盘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四、实训要求1.学生在做实训之前要先预习本指导书,在作业过程中要按分解顺序摆放零部件并做相应标记和纪录。
2.学生5~8人分成一组,每组配一套工具,每2~3两组配一位教师。
教师先应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动手做时,指导教师应指导、规范学生的动作和程序。
每位同学必须严格按照本指导书给出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动手完成规定的检修任务。
3.通过学生写实训报告,归纳和总结电控悬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能分析与描述它们的工作过程和电路分析;能形成正确的系统检修、故障诊断工作思路。
悬挂与车桥指导书

144悬挂与车桥第一节 前减震器的拆卸与安装奇瑞SQR7240T/7200T 型轿车前桥采用的是断开式转向驱动桥,悬架是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B11型轿车的前悬架承担着驱动和转向的双重功能。
悬架上端与车身相连,下端与转向节相连。
车轮外倾就是通过悬架与转向节的连接螺栓来调整的。
副车架通过弹性件与车身相连,提高了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一、前减震器零件前减震器结构如下图所示:(1)将前簧下软垫13放在前减振器11的托盘上,将前缓冲块12、前防尘缓冲罩10、前防尘罩支座9套在前减振器活塞杆上,套上前螺旋弹簧3,将前螺旋弹簧压缩到 250mm 以下,依次装上前簧上软垫8、前簧上托盘7、轴承总成6、平垫片5、前连接支架总成4、前减振器连接板2,拧紧螺母1到规定力矩(70±5Nm ),松开螺旋弹簧压缩工具。
(2)装配时注意前螺旋弹簧的两处端头应抵到弹簧托盘上相应的定位位置。
11前减振器总成 3前螺旋弹簧1螺母12前缓冲块 13前簧下软垫10前防尘罩 9前防尘罩支座 前簧上软垫 前簧上托盘 轴承总成 5平垫片 4前连接支架总成 2前减振器连接板奇瑞B11维修手册145(3)注意前簧上托盘的安装角度,以免装错损坏轴承。
二、前减震器的拆检(一)拆卸1、用千斤顶顶起汽车,拆下后轮。
扭矩:110±10N.m2、从减震器上拆下软管和ABS 车速传感 器导线(带ABS 系统)拆下2个螺栓,软管支架和ABS 导线卡夹。
软管:29 N.m ABS 导线:5.4N.m3、从转向节上拆下减震器(1)拧下减震器下侧的2个螺母和螺栓。
拧紧力矩: 110-110N.m(2)从转向节上脱开减震器。
安装提示:用发动机机油涂在螺母的螺纹上。
4、将减震器和螺旋弹簧一起拆下 (1)拆下减震器上面的3个螺母。
(2)将减震器随螺旋弹簧一起拆下(二)分解拆卸螺旋弹簧(1)在减震器下部的支架上安装2个螺母和1个螺栓,并在台钳上固定好。
悬挂调整作业指导书

忻河线悬挂调整作业指导书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铁三院设计资料及各种施工安装图、《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电化局颁施工工艺制定的,其中包括软横跨调整、道岔柱调整,腕臂、吊弦、补偿装置、定位器、斜拉线、电连接、接地跳线、地线的安装等作业内容,作业中的安全保证措施执行《安规》中有关规定及安质制定的上部作业安全措施;作业质量保证措施遵循《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内控要求。
一、软横跨的调整:(1)、软横跨调整完毕后均应横平竖直,软横跨固定角钢安装水平,距轨面高度符合要求误差为±20mm。
(2)、楔型线夹中回头长度为500 mm,回头与本线用ф1.6mm镀锌铁线绑扎100mm,施工偏差为±10mm,绑扎密实整齐。
(3)、软横跨各直、斜吊线用两股ф4.0mm镀锌铁线制做,上端做永久性固定,下端做可调性“8”固定,“8”的高度为300 mm。
“8”两端圆圈用一寸半管煨制,“8”字上端顺线路方向可见圆圈。
(4)、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索的电分段绝缘子在同一垂直面,上下部定位索的绝缘子串靠线路侧的第一个瓷瓶裙边与站台边沿在同一铅垂面内,股道中间电分段绝缘子位于股道中间允许误差为±50 mm。
(5)、受载后的软横跨,其上、下部定位索应呈水平状态,可略有负弛度,但负弛度不得大于60mm。
(6)、调整完毕后,钢柱杵头杆外露20~50mm。
混凝土支柱开式螺旋扣必须露扣,螺杆间必需有3~5cm的可调空隙。
(7)、软横跨的直吊线在直线区段应位于线路中心,曲线区段与接触线拉出值在一平面内。
(8)、软横跨内各股道吊弦安装调整完毕后垂直线路方向以正线吊弦为准,均应对齐,吊弦的偏移依据温度及距中锚的距离而定。
(9)、侧线吊弦“8”呈圆环状,高度为200mm。
(10)、软横跨上的定位器只能受拉不能受压,如果受压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到另一侧。
软横跨的正线、站线定位器的夹角均为300mm,横向承力索至上部定位索最短吊弦处距离为400~60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架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注意事项
1.1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为
《JT/T448-2008汽车悬架装置检测台》
《GB18565-2016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与检验方法》
《JJF 1192-2008汽车悬架装置检测台校准规范》
1.2 检测对象与评价标准
检测对象设计车速不小于100km/h,轴质量不大于1500kg
得载客汽车
评价标准轮胎在激励振动条件下测得得悬架吸收率应不小
于40%,同轴左、右轮悬架吸收率之差不得大于15%。
1.3 检测评判限值
轮胎在激励振动条件下测得得悬架吸收率应不小于40%,
同轴左、右轮悬架吸收率之差不得大于15%。
1.4 检测结果判定方法
1) 当检测中实测得悬架吸收率小于40%,则认为吸收率不
合格
2) 当检测中实测得同轴左、右轮悬架吸收率之差大于
15%,则认为吸收率不合格
1.5 被检车辆要求
1) 检验方法中如无特别说明,被检车辆均为空载
2) 被检车辆得车身、驾驶室、发动机舱、车厢、底盘与照
明信号装置应清洁、无油污。
3) 被检车辆应随车携带行驶证,机动车登记证复印件与产
品说明书
1.6 录入数据要求
无需录入数据
1.7 使用注意事项
1) 超出悬架台额定载荷得汽车,禁止驶上悬架台
2) 不要在悬架台上停放车辆与堆积杂物,严禁做空载实验
3) 不要对肮脏得车辆直接检测,特别就是轮胎与底盘部分
粘有较多泥土得车辆,应首先清洗并待滴水较少时进
行检测
4) 雨天检测必须为车辆除水,滴水较少时才能检测
5) 严禁悬架台中进水,保持传感器清洁、干燥与正常工作。
6) 为保证测试精度,传感器应预热30min
二、检测过程
1) 将被检车辆各轴车轮依次驶上悬架装置检测台,并使轮胎
位于检测台面得中央位置,测量左、右轮得静态轮荷。
2) 分别起动悬架检测台得左、右电动机,使汽车悬架产生振
动,增加振动频率并超过振动得共振频率。
3) 当振动频率超过共振点后,将电机关断,振动频率衰减并
通过共振点。
4) 记录衰减振动曲线,测量共振时得最小动态轮荷,计算并
读取最小动态轮荷与静态轮荷得百分比以及同轴左、右轮
百分比得差值。
注:衰减振动曲线得纵坐标为动态轮荷,横坐标为时间
三、日常维护
1) 使用3个月后,拆开面板检查设备上得所有螺栓、螺母,包括
电气接线端子得螺栓,就是否有松动现象并紧固。
2) 使用6个月后,除进行第1)项工作外,还需对台架内各部位
进行清洁,同时检查线路固定就是否牢固,对轴承座进行润
滑。
3) 为了保证测量准确,应按《汽车悬架装置检测台校准规范》(JJF
1192-2008)定期进行校准,一般两次校准最长时隔不超过
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