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考中医基础知识 2
护师考知识点总结

护师考知识点总结一、护理基础知识1. 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人体构造与生理机能。
包括:组织学,器官学,系统学,生理学。
组织学:细胞学,组织学,器官学。
器官学:心脏,血管,淋巴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
系统学: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男女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运动系统。
生理学:细胞生理学,组织生理学,器官生理学,系统生理学。
2. 病理学基础常见病理生理学现象。
包括:损伤、炎症、组织修复、变性、坏死与凋亡、肿瘤等。
3. 药物学药物分类、药效、不良反应、用药原则等。
4. 卫生学健康与疾病的关系、预防疾病的基本原则。
5. 伦理学医务伦理学等。
二、护理技术1. 临床护理技能相关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等。
2. 疾病护理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
3. 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4. 急救护理常见急危重症护理。
5. 感染控制感染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6. 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三、护理管理1. 护理管理学护理管理的原理、方法等。
2. 护理信息管理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管理等。
3. 质量管理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要点。
4. 人力资源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5. 护理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医院护理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
四、护士专业知识1. 护理学理论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与观点。
2. 护理伦理学护士职业伦理道德。
3. 护理心理学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与护理对象的心理需求。
4. 传染病控制护理感染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5. 家庭护理家庭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以上就是护师考试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大家取得优异成绩!。
[医学]中医护理基础——第一、二章
![[医学]中医护理基础——第一、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b407dc7f0722192e4536f66c.png)
1888年美国人约翰逊在福州成立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
1920年我国第一所本科水平的高等护士学校在北京协和医院成立,学制4~5年,为我国培养了 早期的护理骨干。 1950年在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决定将护理教育纳入正规中等专业教育,统一编制大纲和 教材。同时决定停办高等护理教育。 1966年在文革期间,全国停办护校,护理进入严重倒退时期。 1970年以后,各医院自办护训班以解决护理人员的短缺。以后全国陆续恢复正规护理中专教育。
时间 发展阶段 医学模式 指导思想 医护关系 护理工作 教育体系
1860年到20 以疾病为中 世纪40年代 心
纯生物
有病是不健
被动执行医 没有形成自
康没病就是 助手关系 嘱,重视疾病 己的知识体
健康
的治疗
系
20世纪40年 代至70年代
以患者为中 心
生物、心理 、社会
以病人为中 心
合作性伙 伴
主动应用护理 程序,满足病 人的整体需要
20世纪70年 代至今
以人的健康 为中心
新健康概念 的提出
200容、 范围有很大扩
展
已经形成 趋于完善
中国中医学的发展与护理 详见中医护理学的介绍
中国近代护理学的发展
护理教育 护理管理
护理科研
我国现代护理学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是随着西方军队、宗教和西医学等一起传入我国的。
改革军队的卫生保健事业 创建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
南丁格尔于1860年在伦敦圣托马斯医院成立南丁格尔 护士学校,这是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 从事护理研究,撰写著作, 其代表作《医院札记》、 《 护理札记》 ,指导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 为护理向科学的专业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基础
护士面试中医知识问答模板

护士面试中医知识问答模板一、中医基础知识1. 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它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治疗为核心,包括中医理论、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多个学科。
2. 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什么?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
其中,阴阳学说认为事物存在着相对的两个方面,五行学说强调五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经络学说强调经络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脏腑学说认为人体内脏腑器官相互联系,共同维持人体健康。
3. 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是什么?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是辨证施治。
中医师通过观察、问诊、望闻问切等方式,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情,然后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中药、针灸、推拿等。
4. 中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艾灸治疗、拔罐治疗等。
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根据病情进行选择。
二、中医常见疾病1. 中医是如何看待感冒的?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邪入侵所致,分为风寒、风热、风湿等类型。
常见的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有辛散发汗、解表散寒、清热解毒等。
2. 中医如何治疗失眠?中医认为失眠是心脾不和所致,常见的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有调理脾胃、养心安神、舒肝理气等。
3. 中医如何看待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是气血运行失调所致,常见的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有平肝熄风、清热利水、活血化瘀等。
三、中医养生常识1. 中医如何看待饮食?中医认为饮食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合理饮食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养生饮食的原则是五谷为养,荤素搭配,适量进食。
2. 中医如何看待运动?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促进气血流通。
中医养生运动的原则是因人而异,根据个体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3. 中医如何看待情绪调节?中医认为情绪的不良调节会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导致疾病的产生。
中医养生情绪调节的方法包括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学会放松等。
四、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它们在理论、诊断和治疗方法上有所不同。
主管护师(中医护理)《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二(精选题)

[单选题]1.宜用灸法的适应证是A.实寒证(江南博哥)B.实热证C.阴虚证D.表热证E.虚热证参考答案:A[单选题]2.气郁患者的病房色调宜为A.灰黑B.深色C.淡色D.黄色E.杂色参考答案:C[单选题]3.称为"先天之本"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参考答案:E[单选题]4.肺病患者尤应注意A.居室凉爽B.多食甘甜C.忌酒戒烟D.晚睡早起E.动静结合参考答案:C[单选题]5.下列外用止汗的中药是A.五味子B.桂枝C.五倍子D.麻黄E.甘草参考答案:C[单选题]6.雪梨膏适用于A.湿痰证B.寒痰证C.燥痰证D.肺气虚证E.风寒束肺证参考答案:C[单选题]7.心脏病虚证的护理原则是A.养心安神B.回阳救逆C.镇静安神D.补益气血E.清心安神参考答案:A[单选题]8.心脾两虚证的患者,尤应注重补益A.气阴B.阴血C.精气D.气血E.津气参考答案:D[单选题]9.脾胃病虚证患者的饮食原则是A.少食多餐定量B.补充蛋白质C.多食新鲜水果D.宜食温热饮食E.多食甘凉食物参考答案:A[单选题]10.下列病证尤应控制饮食摄入量的是A.胃气虚证B.脾气虚证C.胃阳虚证D.脾阳虚证E.胃热消渴参考答案:E[单选题]11.下列选用清化湿热法为护理原则的证候是A.手足蠕动、潮热盗汗B.手足麻木、眩晕心悸C.胁肋胀痛、寒热起伏、身目发黄D.胸闷太息、便溏不爽E.抑郁易怒、呃逆暖气参考答案:C[单选题]12.清肝泻火法主治A.面红目赤、头晕目胀、急躁易怒B.胸胁胀痛、精神抑郁、善太息C.情怀不舒、咽部如有异物D.腰膝酸软、头重脚轻E.手足蠕动、潮热盗汗、形瘦眩晕参考答案:A[单选题]13.肝病诸实证的饮食护理原则是A.甘凉B.甘温C.清淡D.寒凉E.温热参考答案:C[单选题]14.中医护理原则中体现"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是A.未病先防B.以防为重C.同病异护D.异病异护E.既病防变参考答案:E[单选题]15.尿频、尿急、尿痛的护理原则是A.利水B.止痛C.固涩D.清热泻火E.清利湿热参考答案:E[单选题]16.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是A.邪气强盛B.气候变化剧烈C.正气不足D.精神刺激E.饮食劳伤参考答案:C[单选题]17.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是A.先扶正后祛邪B.先祛邪后扶正C.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D.扶正与祛邪并用E.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参考答案:C[单选题]18.以下不属常见病色之列的是A.赤B.橙C.黄D.青E.黑参考答案:B[单选题]19.以下不属室内环境要求之列的是A.病室安静B.病室通风C.病室的室温D.病室的光线E.病室的气氛参考答案:E[单选题]20.以下不属食物性能归类的是A.辛辣类B.生冷类C.发物类D.瓜果类E.补养类参考答案:D[单选题]21.首创猪胆汁灌肠法的医家是A.孙思邈B.王清任C.李时珍D.张仲景E.吴鞠通参考答案:D[单选题]22.哪部医著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A.《黄帝内经》B.《金匮要略》C.《备急千金要方》D.《神农本草经》E.《侍疾要语》参考答案:A[单选题]23.下列哪类食物冬季不宜食用A.狗肉B.牛肉C.鸡蛋D.苦瓜E.鳖参考答案:D[单选题]24.下列关于煎药的操作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煎药前用清水冲洗一遍B.用温水泡药30~60分钟C.以花、叶、草类为主的汤剂,冷水浸泡20~30分钟D.煎药过程中,若药液过少,可适当添加少量的水,以免将药煮糊E.药液煮糊后,可加水重煎参考答案:C[单选题]25.除外腐蚀性药物中毒,清除胃内残留毒物最有效的方法是A.催吐B.导泻C.洗胃D.灌肠E.应用解毒剂参考答案:C[单选题]26.割治鸠尾穴,可用于治疗A.慢性支气管炎B.慢性胃肠病C.慢性腹泻D.瘰疬E.心脏病参考答案:D[单选题]27.针刺时,印堂穴、丝竹空穴应采取A.指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E.针管进针法参考答案:C[单选题]28.中药保留灌肠时,一次灌注药量不应超过B.150mLC.200mLD.300mLE.400mL参考答案:C[单选题]29.为病人进行熏洗治疗时,药液的温度一般为A.20℃~30℃B.30℃~50℃C.50℃~70℃D.70℃~80℃E.80℃~90℃参考答案:C[单选题]30.奥伦自理理论中有关护理系统结构阐述了A.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系统B.一个人不能或不完全能进行持续有效的自我护理时就需要采取护理系统C.个体在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会产生某种特殊的护理需求D.个体为维持自身的生命健康与幸福会着手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活动E.确定患者存在的自我护理缺陷及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护理系统参考答案:A[单选题]31.纽曼理论中人际间的压力源通常指来自于A.师生关系B.两个或多个个体间的压力C.上下级关系D.夫妻关系E.护患关系参考答案:B[单选题]32.罗伊适应模式中的自我概念涉及A.个人与其社会支持系统的相互关系B.个人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C.个人在特定时间内对自己的看法与感觉D.个人对社会角色的履行情况E.个人与其重要关系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参考答案:C[单选题]33.下列影响舒适的因素不包括A.焦虑B.体位不当C.职业E.缺乏经济支持参考答案:C[单选题]34.疼痛特征不包括A.个体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B.身体负荷过重的感觉C.个体防御功能受到侵害D.不舒适的感觉E.常伴有生理、心理、行为和情绪反应参考答案:B[单选题]35.系统论这一科学术语源自于A.莫里斯·阿莱斯B.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C.贝塔朗菲D.罗纳德·科斯E.米尔顿·弗里德曼参考答案:C[单选题]36.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由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B.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D.爱与归属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E.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参考答案:B[单选题]37.某患者得知自己确诊为食管癌后,表现为沉默,食欲下降,夜间入睡困难,易怒。
中医专科护士护理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医专科护士护理知识考核一、选择题1.【单选题】某人形体偏胖,面色萎黄,食量较小,喜欢热水,性格内向,动作迟缓,容易疲劳。
属于[单选题] *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阴虚质E.气郁质2.【单选题】“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运用的治法是[单选题] *A.逆治法√B.从治法C.治标法D.反治法E.以上均非3.【单选题】治疗护理脱肛、胃下垂不同病症均采取升提中气法,属于护理原则的()临床运用[单选题] *A.异病同治(护)√B.同病异治(护)C.标本兼护D.寒因寒用E.通因通用4.【单选题】“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遵循养生基本原则中的[单选题] *A.延缓衰老B.顺应自然√C.预防疾病D.形神兼养E.动静结合5.【单选题】关于辨证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A.通过四诊收集症状、体征等资料B.分析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C.分析邪正之间的关系D.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E.仅分析疾病的原因病机√6.【单选题】文某,男,56岁。
因双下肢麻木伴小腿萎缩2年加重1个月入院,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为明确诊断拟行神经活检,护士给予的健康宣教中错误的是()[单选题] *A.活检有助于判断周围神经病的性质和病变程度B.检查部位常为腓肠神经C.术后需抬高患肢,24小时后应尽早下床活动√D.术后需观察有无伤口出血和疼痛,保持敷料干燥E.一般检查后10-14天拆线7.【单选题】李某,男,23岁。
被狗咬伤,对其进行的处理,错误的是()[单选题] *A.迅速用20%肥皂水清洗伤口5分钟√B.冲洗后局部用70%乙醇和2%碘酊消毒C.清创后伤口局部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D.积极预防破伤风和细菌感染E.不缝合或包扎伤口8.【单选题】胡某,女,25岁,未婚。
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不规则低热,因面部出现明显的蝶形红斑,怕见人。
目前该病人首要的护理问题是()[单选题] *A.体温过高B.焦虑C.绝望D.皮肤完整性受损√E.思维过程改变9.【单选题】胡某,男,61岁。
中医基础知识(护考)

8.寒热证鉴别要点
寒热症状 面色 口渴与否 手足表现 二便情况 舌象变化 脉象
热证 恶热喜冷 赤 口渴喜冷饮 烦热 小便短赤、大便燥结 舌红苔黄 滑数
寒证 恶寒喜热 白 口淡不渴 厥冷 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 沉迟
(二)藏象 1.五脏 肝、心、脾、肺、肾。 2.六腑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
3.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名称
生理功能
心 主血脉;主神志
系统联系 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
肺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主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
脾 主运化;主统血 肝 主疏泄;主藏血
(三)卫气营血辨证 适用于外感温热病的辨证,说明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和传变规律。
伍 中医治病八法
1
1.汗法 运用发汗的方药使病人出汗而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 2.吐法 引导病邪或有害物质,使从口涌吐的方法。 3.下法 用通泻大便的方法,排除蓄积。 4.和法 用和解的方法。 5.温法 祛除寒邪和补益元阳的方法。 6.清法 治疗热证,有清热保津,除烦解渴作用。 7.消法 消散、消导、破消,具有渐消缓散,破坚消积作用。 8.补法 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或脏腑虚损,以增强机体功能。
9.虚证: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 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10.实证: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 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11.虚实证鉴别要点
病程 体质 精神 声音 寒热 舌象 脉象
叁 中医的四诊
护士面试中医专业知识

护士面试中医专业知识引言在护理行业中,了解中医专业知识对护士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在护士面试中展现对中医专业知识的掌握,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介绍护士面试中常见的中医专业知识问题,并提供一些参考答案,希望对护士面试准备有所帮助。
1. 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门学科,包括中医理论、中医诊断、中医治疗等内容。
中医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维护健康。
2. 中医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四诊合参和望闻问切。
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观察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望诊是观察患者的面色、目光等,闻诊是通过嗅闻患者的体味来判断疾病,问诊是向患者询问病情,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
3. 中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艾灸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中草药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流通,推拿是通过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艾灸是通过燃烧艾草来刺激穴位。
此外,中医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如拔罐、刮痧等。
4.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是什么?中医与西医在理论体系、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治疗方法以草药为主。
而西医注重病因病机的研究,强调病因的精细化分析,治疗方法以药物和手术为主。
5. 中医的预防观念是什么?中医的预防观念主要包括“三亚”和“防邪”。
三亚是指调整饮食、起居和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防邪是指预防外邪侵袭,如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和潮湿环境等。
6. 中医在护理中有哪些应用?中医在护理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中药的使用、针灸、推拿等。
中药可以用于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缓解疼痛和不适。
护理中医试题

护理中医试题护理中医是一门结合中医理论和护理技能的专业,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中医知识和技能。
为了更好地评估护理人员的中医水平,以下是一些护理中医试题供参考。
请仔细阅读每个问题,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主要受到以下多少种因素的影响?A. 2种B. 5种C. 7种D. 10种2. 中医的调理方法中,以下哪种方法适用于寒热互结的疾病?A. 补B. 理C. 泻D. 祛3. 中医中的“气”的概念指的是什么?A. 空气中的氧气B. 人体的能量C. 运动中产生的气体D. 食物的味道4. 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群,中医推荐以下哪种食物作为补充营养品最合适?A. 辣椒B. 苦瓜C. 枸杞D. 芒果5. 中医认为,以下哪种食物有助于清热解毒?A. 红枣B. 梨C. 鸡蛋D. 牛奶6. 中医四诊中的“望诊”指的是什么?A. 询问病史和症状B. 感触病人身体C. 闻病人呼气和体味D. 观察病人面部和舌苔7. 中医四诊中常用的经络刺激方法包括以下哪种?A. 针刺B. 按摩C. 煎熬D. 火疗8.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的运行通畅与以下哪种因素有关?A. 气候B. 饮食C. 精神状态D. 社交关系9. 中医认为,以下哪种穴位可用于缓解头痛?A. 胸俞穴B. 内关穴C. 关元穴D. 风池穴10. 以下哪种中药常用于清热解毒?A. 人参B. 灵芝C. 当归D. 黄连以上是部分护理中医试题,供护理人员检验自身对中医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为一名护理中医专业人员,了解中医理论和技能对于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至关重要。
希望以上试题能够帮助您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护理中医的知识,提升您的专业水平。
祝您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章中医基础知识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二)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把各脏腑、组织、器官联系在一起的有机的整体。
这种整体性,表现在生理、病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临床上根据这种联系和影响来指导辨证论治,通过观察病情变化,找出所属脏腑之间的关系,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
(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表现为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及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辨证施护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特点。
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去护理病人,称为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辨证,又称证候,它既不是症状,也不是病名,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辨证施护分为辨证和施护两部分。
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等加以分析、综合、概括,诊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施护即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遵循辨证的理论确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辨证是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则是护理疾病的方法,同时也是检验辨证是否正确的手段。
辨证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和护理疾病的过程,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法则。
辨证施护强调根据不同的证候给予相应的护理。
既不同于“对症护理”,也不同于“辨病护理”。
其主要特点,就是能辨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既可看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可看到不同的病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从而能对各种疾病采取灵活的护理方法。
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7个部分。
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始终,并成为中医理论体系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阴阳学说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人们借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1.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的相互对立。
②阴阳的相互依存。
③阴阳的相互消长。
④阴阳的相互转化。
(二)五行学说1.五行的基本概念五,指构成客观世界的5种基本物质,即木、火、土、金、水。
行,是指运动变化。
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5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将5种物质的各自特性作为万物归类的基本依据,并以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之“相生”规律和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克木的“相克”规律作为阐释各种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法则。
世界上的一切事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5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2.五行的生克乘侮以五行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探索和阐述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以五行间的相乘、相侮关系来探索事物间的协调平衡被破坏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五行中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的作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制化,“制化”有相互制约、生化的意思,是指把相生、相克联系在一起而言的。
乘侮,是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规律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现象。
相乘,意为乘虚侵袭,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克制。
相侮,就是恃强凌弱,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克。
(三)藏象学说“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是指脏腑显现于外的生理表现和病理现象。
脏藏于内,象呈于外,故称“藏象”。
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和病理现象的观察来探求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1.藏象的基本概念藏与脏同,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组成。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脏的主要功能是化生和储藏精气,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既有异于五脏,又有别于六腑,虽有类似五脏的储藏精气的作用,但形态位置与五脏迥异。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维持脏腑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同时,脏腑的功能活动也为精、气、血、津液的生化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体现。
2.藏象学说的特点(1)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的五脏中心论。
(2)以“象”来考证“脏”的功能活动。
(3)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统一体。
3.五脏及主要生理功能(1)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于外。
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
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相表里。
(2)肺:肺位于胸中,上通喉咙。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
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位于中焦,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四肢,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脾与胃相表里。
(4)肝:位于胁部。
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
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肝与胆相表里。
(5)肾:位于腰部,故称“腰为肾之府”。
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肾与膀胱相表里。
4.六腑及主要生理功能(1)胆:附于肝,胆内所藏胆汁由肝之余气所化生。
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决断,助消化。
(2)胃:位于中焦,上口为贲门接食管,下口为幽门通小肠。
胃分3部,分别称为上脘、中脘、下脘,统称胃脘。
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和主降浊。
(3)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接阑门与大肠相连。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4)大肠:位于腹中,上端在阑门处与小肠相接,下端紧接肛门。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
传化,即传导、变化。
大肠接受小肠下输的食物残渣,向下传导,同时吸收其中部分水液,将糟粕变化为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5)膀胱:位于下腹。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存和排泄尿液。
水液经肾的气化生成尿液,下输于膀胱。
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容量,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可及时自主地排出体外。
(6)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作为六腑之一,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行元气和运行水速。
通行元气是指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
元气是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根源于肾,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
运行水液是指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三焦的水道通利,水液才能正常代谢。
5.脏腑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阴阳表里互相配合的关系。
脏为阴,腑为阳;阳者为表,阴者为里。
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里一表相互配合,由其经脉互为络属,使得五脏与六腑在生理功能相互联系,病理变化相互影响。
(四)气、血、津液1.气气是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因其生成、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不同,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2.血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样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
血是神的主要物质基础。
气属阳,血属阴。
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为血之帅;血是气的载体,并给气充分的营养,即血为气之母。
3.津液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性质较清稀,流动性大,主要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性质较稠厚,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津液具有滋润和濡养的生理功能。
4.精精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之“精”,即指通常所说的生殖之精;广义之“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和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故称作“精气”。
(五)病因与病机1.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主要有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痰饮、瘀血。
2.六气、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是指自然界的6种正常气候,简称“六气”。
但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如六气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就有可能成为致病因素。
这种能使人致病的反常气候叫做“六淫”。
3.“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故称为外感六淫,其所致的疾病,统称为外感病。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区域性:六淫致病常与居住和工作环境有关。
如湿热地区多湿病、温病,西北地区多寒病、燥病。
夏季烈日下工作易中暑,高温环境工作易得火病或燥病。
(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使人致病,又可2种或3种邪气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寒袭表、风寒湿痹、暑湿泄泻。
(5)转化性:六淫邪气,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互相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如寒邪湿邪皆可化热。
4.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风是春天的主气。
风邪为病,春季多见,是六淫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
(l)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伤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
(4)风性主动。
5.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寒为冬天的主气,寒邪为病,以冬季多见。
(1)寒为阴邪,亦伤阳气。
(2)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之意。
(3)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
6.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暑是夏令的主气,有明显的季节性。
暑为火热所化,只有外邪,无内暑之说。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3)暑多挟湿。
7.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湿为长夏的主气。
长夏正当夏秋之交,雨水最多,为一年中湿气最重的时期,故多湿病。
(1)湿性重浊。
(2)湿性黏滞,“黏”即黏腻,“滞”即停滞。
(3)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湿邪重浊,其性类水,故属阴邪。
(4)湿性趋下,湿性为水,有趋下的特性,易袭阴位。
8.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燥是秋天的主气,故又称秋燥。
(1)燥性干涩,易袭津液。
(2)燥易伤肺。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
9.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火为阳盛之气,包含温、热之邪。
(1)火热为阳邪,火热为阳盛所生,火热之性,升腾上炎,故谓火性炎上。
(2)火易耗伤滓液。
(3)火易生风动血。
(4)火易致肿疡。
10.疫疠的概念疠气是一类传染性很强的致病因素,又称为疫气、戾气、时气、疫毒、异气等,以区别于一般的温热病。
疠气引起的一类疾病,统称为“疫疠”“疫病”“瘟病”。
11.疫疠致病特点疫疠致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的特点,如霍乱等。
12.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