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读后感)《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
林徽因传读后感(通用11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通用11篇)林徽因传篇1她叫林徽因,是许多人梦中的白莲,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的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
世人因为爱情的缠绵悱恻而记住了这个浪漫迤逦的女子,却也因这无端的浪漫遐想而忽略了她治学严谨,艰苦探索,傲骨博学的大家风范。
再一次重温她的一生,似乎她教会我更多的是女人的一生应这样走过。
童年的林徽因是我羡慕的,随父母迁居至一座老宅,在这个诗意含蓄的古城中,小徽因第一次在姑母的引导下接触到文学的奇妙,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古典文学的诗情画意、锦词丽句加深了她的文学修养,为她将来成为一代才女种下美好的前因,后来随父迁移北京、上海、天津以及雾都伦敦的人土风俗,异国风情增加了她的人生阅历,再次谱写的歌赋除了辞藻的淡雅娴静更多了些人情冷暖,就像徐志摩评价的:徽因的诗,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又能让人读出人生的况味。
回首自己儿时,不禁憾然一惊,似乎躲在家中一隅偶得娴静是我少有的与心对话的时光,总是安慰自己,哪个少年不莽撞,为赋新词强说愁才显得假惺惺,却忘却了心灵感受的温床是生活,即使漫无目的游逛你也能感受到路边青草的芬芳。
所以,生活的丰富不丰富不在于生活经历的多少,而在于你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是否敏锐,在于能否多方面体味所见、所听、所遇的种种不同情景,能否体会到人在生活中互相的关系和牵连,生活的必然与偶然之中所起的戏剧性的变化。
当然,更得有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及思想,信仰及哲学。
所以勿要感叹自己的胸中无词,心中无语,以心聆听,用手触摸生活,生活才会回赠你真正的意义。
花季的林徽因是我欣赏的,在那个对爱情充满各种幻想的季节,能够如此坚定自己的爱情信仰,维护爱情尊严。
初始,我以为这是需要一个很成熟的爱情观才能驾驭花季年龄的冲动,但后来我明白是因为她在任何时候都深知自己所要是怎样的生活,每当走至人生岔路口,她可以很清楚分辨出自己要走的路,或转弯,或前行,都那样从容不迫。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精选读后感美文赏析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精选读后感美文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读后感、美文摘抄、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after reading,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精选读后感美文赏析《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一):那个时代的美好与丑陋上一本看的是费女士写的,更多的记录他们之间的交情,眼里的彼此。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

科艺交融的典范——观纪实片《梁思成与林徽因》有感高一(12)班“急就章”众里寻他,艰难跋涉终觅大佛寺。
惊喜之余,几声炮响,风云变幻将劫难。
一封信,几叮咛,奔赴疆场救国难。
——王誉达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
学,穷其一生,无怨无悔。
林徽因&梁思成——范轲一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的成就颇高,两人走访了许多地方,绘下了许多当地雄伟的建筑。
——杨非絮中国的历史建筑怎么能让日本人来研究呢?还好当时中国还有梁思成,他把他的爱国放在了对中国历史建筑研究的执着上。
——张旭峰他们生不逢时,运气不佳。
好不容易有了巨大发现,结果战争来了……唉,他们无法再深入研究了。
——无名梁思成、林徽因对于中国建筑史的热爱、钻研、贡献令我感动。
——孟维翔梁思成、林徽因与费正清、费尉梅的相遇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成就了一段奇缘、一些佳事、一丝友情。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何况是四个人呢?——王伊涵梁思成、林徽因等人辛苦考察古代建筑物是出于对建筑的热爱与民族尊严融合的一种伟大精神。
——王砚斐两位相当仔细、认真、精准、博学、智慧,绝对的毅力,画全国200多古代建筑群精细的测绘图稿1898张。
——王佳雨林徽因是现代女性应该有的标准,每位女性都理应力争做到像她那样的女“先进”,我钦佩她的美,自内而外的美丽。
——徐驰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路漫漫其修远,梁、林二人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杨磊“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爱国精神永远是一个民族强盛与不屈的写照。
——付凌梁思成和林徽因对中国建筑的不懈研究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他们对于搜集古代建筑的奉献和民族责任感,他们贡献了自己的青春。
——严文皓梁思成对建筑学的热爱令我十分敬佩,他与林徽因的爱情令我十分羡慕。
——赵天吉科艺。
科艺!——汤正寰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位先生在建筑学上的天赋以及其钻研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万分。
两人去考察各地建筑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却依然坚持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新版多篇.doc

《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新版多篇《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新版多篇由***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记录了中国人是怎样挽回我们的颜面的,也记录了太多太多的辛酸。
我想看完纪录片我不仅仅是要学习梁林夫妇、那些学者们的精神,我还要学习珍惜。
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好好珍惜!共同阅读《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最新5篇精选,请您阅读!《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1林徽因作为一名建筑学家和作家,作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作为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曾经在自己的诗歌中写道“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光,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
”梁思成出生名门,父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清末民初的大儒家。
梁思成作为中国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曾经十分欣赏林徽因的作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认为林徽因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有着多愁善感,浪漫且美丽的,眉眼中全是东方的风情,行为举止皆是优雅而动人心弦的诗人作家。
但是通过观看《梁思成林徽因》这个纪录片,我却对这一对出身名门的伉俪夫妻有了不一样感悟和理解,才对于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成就不仅仅只在诗词歌赋上,而更在对事业无私忘我的追求令人感慨。
我国古代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著名的长城、雄伟的宫殿、秀美的园林、多姿多彩的民居,可惜在中国却没有人科学地研究它。
梁思成在国外留学期间,当他看到许多中国古代文物,如战国的铜器、汉代的画象砖、唐代的石佛在异国博物馆出现时,他无限感慨。
1928年他与林徽因婚后到欧洲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游历考察,看到那些建筑文物都得到妥善保护而且还有专门机构进行着系统的研究,梁思成夫妇下定决心投入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由中国人自己写出中国的建筑史。
1931年回到北京,梁思成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投入对中国建筑的考察与研究。
当时反映中国古代建筑的有两本书:一本是宋代的《营造法式》;一本是清代的《营造则例》。
梁思成与林徽因纪录片8观后感

梁思成与林徽因纪录片8观后感梁思成与林徽因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女性建筑师,他们不仅对中国建筑有着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以其不朽的爱情故事而被世人津津乐道。
最近,我看了一部关于他们的纪录片,深受感动和启发。
以下是我对这部纪录片的八个观后感。
首先,这部纪录片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生平事迹。
从他们两个人的家庭背景到相识相爱,再到合作创作和事业成就,纪录片几乎囊括了他们一生的经历。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对他们的事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深入了解了他们的追求和奋斗。
第二,纪录片展示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建筑领域的杰出贡献。
梁思成被誉为“现代中国建筑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保护古老建筑的理念,并且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扩展。
林徽因也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她设计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美学理念和设计风格而闻名。
他们的合作创作产生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作品,为中国建筑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这部纪录片呈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坚持不懈的精神与追求。
他们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个人生活中,他们都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我,让我明白只要坚持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四,纪录片中展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浪漫爱情故事。
他们从相识到相爱,一直到结婚生子,他们的爱情是如此的动人和坚定。
他们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共同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深刻体会到了爱情的力量和意义。
第五,纪录片中揭示了梁思成和林徽因背后的艰辛和付出。
他们不仅在建筑创作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还在家庭生活上付出了很多。
他们为了事业和家庭不懈努力,忍受了许多困难和磨难。
这让我明白成功背后的付出和努力是不可或缺的。
第六,纪录片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和珍贵的录像资料,将我们带回到梁思成和林徽因生活的时代。
这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
通过纪录片,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金岳霖当我写下这篇文章时,我已尽全力平复了许久心情。
我最早认识林先生,是通过她的诗文。
十六七岁的年纪,总是喜欢柔软美好又有力量的文字。
而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认识了林先生。
现观看完八集《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我仿佛参与了一遍梁林二人的人生,跟随着他们的思想、人生轨迹以及命运走了一遭。
只惜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如此的醉心古建筑学术,如此的赤子之心,到最后竟如此的意难平。
她的诗浪漫又温柔,直入人心并撩人心弦。
她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她的童年经历了大家族的复杂人事,聪慧的她选择了早熟而理性;她辩论起来伶牙俐齿,整个人熠熠生辉,而她又不仅是在朋友眼中的这一种形象;她对子女教育前卫又严格,在病榻上又“体重日渐减轻,作为补偿,脾气倒是一直在长。
”她是有脾气的。
她这样的人,真是不世出,太过于丰富多彩。
她描述了美好又轻盈的四月,最终也留在了她所描述的四月中。
林先生,精神至死也没有屈服。
他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待建筑方面的研究,对待家人的生活起居,都是一丝不苟。
他怀着一颗热爱建筑事业,热爱党,热爱中国的赤诚之心,奋力投身到几十年的中国古建筑研究中,为中国建筑乃至世界建筑都做出了莫大的贡献,留下的无价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财富。
他是如此的深爱她,两人不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家境上,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令人惊羡的神仙眷侣。
在林先生走的那一年,他的心也随着去了。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这句话用在梁先生的身上何等的适合!从《梁陈方案》的被否定;到退而求次思考建筑物的民族形式问题又被上纲批判;再到“左”的错误被纠正,梁先生终于又可以发表专业文章。
只要空气有一点松动,一个学者第一个想起的永远的是他的学术。
即使不被认同,即使被批斗、被否定,梁思成依旧坚持着自己对学术的认真,对建筑的热爱,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他的执着、坚持。
回观第一集的《父亲》,从林长民的“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做到友谊的了解。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这是一部有血有肉的纪录片。
让我们走进,邂逅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梁思成大概如此,他是伏案写作的书生,亦是行千里路的游侠,世间几度繁华在他看来不过是路下尘,在坎坷的人生中寻寻觅觅,最终方得一片净土,那便是学术和她。
她是溪涧的花,柳梢的月,香漫诗书的午后,她是“太太客厅”的谢语花,亭台楼阁的飞檐上,她是收鞘之剑,不经意间却能展露锋芒。
一生心事一人解,一生书影一壶茶;弹指挥间,留得一身正气,书香鬓影,化作夕阳照影阑珊,唯有一世传奇荡气回肠熠熠生辉。
春暖秋凉,世事变幻,他们的故事从这里结束,开始花开缘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梁林的成就源于父辈,不骄不躁,心思纯净的老学者们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培养出了中西合璧式教育的儿女。
梁林身上人格的力量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亦来自于西方开放式教育的无羁洒脱。
对建筑的热爱出于华夏儿女的血统,对建筑的研究源于西方习得的技术。
中国营造学社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灵巧的思绪在笔尖盛开出花朵,谁又能想到一群青年人的研究成为了建筑学的瑰宝?落花归尘动荡的山河迫使流亡的人风餐露宿,李庄成为了这群年轻学者们的归宿,刚刚落定却噩耗传来,测绘稿纸惨遭浸泡;贫病交困却难凉热血,辗转考察度五年光阴。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动荡的岁月难挡学着们智慧的迸发,《中国建筑史》的撰写成为了灰暗岁月里的英雄赞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短暂的安定,却得知林徽因命不久矣,有人说他在没有能力保证她健康的前提下拼事业,而她,却懂他,不怨他,以至于后来他坦然的说“我们都没有后悔,那个时候我们急急忙忙的向前走。
很少回顾,今天我依然没有后悔,只是有时想起徽因所受的折磨,心痛的难受。
”这波荡起伏的15年,15个省,200多个县,每一处皆有他们是足迹,他们的努力,让古建筑被认识,被保护,被传承。
是他的吃苦耐劳,是她的不让须眉,以至今天那一句“你们拆的是具有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
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影片大量反映了两位丰富的情感。
无论是情、、亲情、才情······皆是真情!和朋友一起看《走出非洲》时,曾经听到一句令我震惊的话:一个男人真爱一个女人,并不一定要和她结婚,并不一定要一生一世地拥有她。
当时我不是很明白,心中很诧异。
徐志摩爱恋林徽因是世人皆知的。
他为林“诌”的每一首诗都令人感动不已。
《一个祈祷》徐志摩这颗赤裸裸的心,请收了吧我的爱神因为除了你更无人给他温慰与生命否则你就将他磨成齑粉散入西天云但他精诚的颜色却永远点燃你春朝的新思秋夜的梦境怜悯吧我的爱神徐志摩在给良师梁启超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那么,在徐志摩赤裸裸的爱恋面前,林徽因是的心路历程呢?影片没有介绍。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林在徐的影响下,步入了英国文学殿堂。
那一晚林徽因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林徽因对徐志摩是有感情的,但那时的她只有十六岁。
我是这样理解的,她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内心到底需要,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况且,梁林两家早有约定。
再者,林徽因肯定也是了解梁思成的,对这件父辈安排的婚姻也是同意的。
而婚后的林徽因并没有断了和徐志摩的来往,徐志摩常是梁林家的座上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
喜爱欣赏林徽因已经是多年了,从第一次看《人间四月天》到看了张清平写的《林徽因传》和拜读了她的诗集,再到后来看了梁思成写的关于建筑的书籍《大拙至美》等。
林徽因是我迄今最欣赏的一位女性:集才气、集美质、集傲骨,也集热爱与事业于一体的旷世才女。
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心里存留着我们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爱国精神。
幼年在李庄时,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问母亲:“如果日本人打到这你们怎么办?”徽因特别平静的说,“中国读书人不是有条老路吗?咱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然后小从诫惊恐的说,“那我怎么办?”徽因一字一句的说:“国之不存,怎顾得了你!”在兵慌马乱的战争年代里,他们依旧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继续做学问,为了心中的理想和爱哪怕忍受病魔、环境的恶劣和精神的折磨也在所不惜,殚精竭虑。
看完最后一集,如鲠在喉,泪在翻转身后涌流而下。
为林徽因,为梁思成,为他们对建筑事业的毕生付出,为他们想极力保护中国古建筑的行为。
梁林二人对于中国的建筑事业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
关于建筑,梁思成奠基了中国的建筑学,写了《中国建筑史》,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和解读了李诫的《营造法式》。
林徽因思想活
跃,主意多;但构思画图,梁思成是高手,他画线,不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林徽因没那本事。
他们俩事业上琴瑟和鸣!他们将自己的儿子命名为“从诫”来表达对李诫的崇拜之情以及对建筑事业的热爱。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重大转折。
在太平洋战场,“地毯式轰炸专家”美国的李梅将军指挥美军对日本本土实施了大规模轰炸。
时任“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也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编制一份沦陷区的文物建筑表,并在军用地图上标注出其位置。
对于一位建筑专家来说,恐怕没有比这个更令人兴奋的美差了。
他同学生罗哲文不分昼夜地绘制地图。
在梁思成标记的地图中,有一份特殊的地图,上面划着两个圆圈,那便是日本古都京都和奈良。
当梁思成将这个地图呈递到盟军司令部时,盟军的布朗森上校十分困惑,他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中国学者要保护敌国的古建筑。
梁思成解释说:“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
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像奈良的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一旦炸毁,是无法补救的。
”
1953年,一股要扫掉北京古建筑的思潮开始兴起,梁林等专家激烈反对,林徽因强撑病体去找北京市领导:“你们拆去的是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个时
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梁思成面对他钟爱的城门和城墙被拆毁时,他说过一段著名的话: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的一块肉,剥去一块城砖像剥去我的一层皮。
尽管如此,对城楼、城墙和牌楼的拆除还是在随后大规模展开。
建筑大师梁思成拯救了日本建筑,但却“失守”了中国建筑!!真是令人心痛!!
林徽因先生于1955年4月1日逝世,终年五十一岁。
也许是上帝对她的眷顾,让她躲开了后来残酷的十年。
林徽因葬于北京的八宝山的二号墓地。
梁思成先生于1972年1月9日逝世,终年七十岁。
梁思成文革中含冤去世,文革后平反,因其生前是全国人大常委,骨灰安放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专用骨灰堂,跟林徽因墓只一箭之遥。
从梁林二人可以看出那一代学人的理想和爱的风骨。
民国时代,战乱年代,那一代是多才多艺,有着”文艺复兴色彩”,令人敬佩的,有着社会责任感的学者。
可叹的是:此年代已经不复返了。
在缅怀他们,为他们叹息的同时,我们更要反思自己的这一生该如何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