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贸易与比较优势

合集下载

中国—东盟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变动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东盟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变动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东盟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变动分析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东盟贸易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中国和东盟国家具有比较优势和互补性,两者之间的贸易合作具有很大的潜力。

对于探究中国—东盟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变动情况,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助于推动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深入发展。

本研究将通过分析中国—东盟贸易的变动情况,探究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

2. 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1)中国—东盟贸易的总体情况: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等情况。

(2)中国—东盟贸易竞争性分析: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状况,揭示双方在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探讨贸易竞争对双方贸易合作的影响。

(3)中国—东盟贸易互补性分析: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互补状况,揭示双方在贸易中的互补性,探讨其贸易合作的潜力和前景。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其中,定量分析主要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统计方法,对中国—东盟贸易额、贸易结构、贸易方式等进行量化研究;定性分析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方法,对中国—东盟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深入研究。

3.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3.1 研究意义通过开展本研究,有助于:(1)全面掌握中国—东盟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的变动状况,分析双方在贸易中的优劣势,探讨贸易竞争对双方贸易合作的影响。

(2)挖掘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潜力和前景,提出发展建议,推动双方贸易合作的深入发展。

(3)对于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3.2 预期成果(1)论文:在本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一篇学术论文,以期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2)报告:编写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报告中将详细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额为 3 . 美元 , 国农 产 品对 东 品 的出 口总值 ; 为世界 所 有商 品 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 的影 响 , 7 6亿 中 盟 的 出 口额 为 1. 美 元 。 易逆 的出 口总值 。 8 4亿 贸
差为 1 . 美元 , 92亿 占中国农 产 品 贸 易逆差 的 2 . 53 %。
20.( 5) 081总35 1
世棼 业 Wr clr 象 od uu lA te
中国与东盟 农产 品 贸易 比较优势 分析
唐 盛 尧
摘要 : 本文 利 用 19 --0 5年( A 贸 易统计年 鉴》 90 20 ( O F 中的农产 品 贸 易数 据 , 算 东盟各 计
国和 中国的农 产品 显示 比较 优势 。 计 算结果 可 以看 出 , 从 中国农 产品 已不具有 国际上 的 优 势 。 东盟 国家的 竞争优 势 比较 明显 。 而
在 农产 品贸 易 中 ,中国与东盟 R A= / ( C ( Xi ) / )
而提 出的 . 由于该指标 由贸易数据 但 市场上竞争结果 的体现 。 因此它 反映
农 产 品贸 易发 展迅 猛 .东盟是 中国
式 中, A RC 为 国第 种 商 品 计算得 出, 而贸易数据是产 品在 国际
势 . A在 1 ~. 间 : RC . 2 8 5之 马来 西 亚 R A居 中 , C 基本上 大于 1 中国则相 菲律 宾 被 称 为 “ 。 水果 之 乡 ”具 有 很 ,
的 RC 值相 对稳 定 , 本上 在 1 5 反 , A 基 . 2 油料 作 物 RC 相 对较 大 。 有 强 的比较优势 ,泰 国也具 有较 强 的 A 具
公 式表 示就是 :

图 1 19 - 20 94 0 5年 中 国与 东 盟 的农 产 品进 出 口情 况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双方之间的经济互动和合作成为了国际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通过对双方贸易结构、比较优势、竞争关系以及互补潜力的分析,揭示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内在机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双方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以及主要贸易商品的演变。

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了双方在不同领域的比较优势,包括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以及技术密集型产品等。

同时,文章还深入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在贸易中的竞争关系,探讨了双方在相同或相似产业领域的竞争态势以及合作的可能性。

本文还着重探讨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互补性。

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出发,文章分析了双方贸易互补的潜力和优势。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文章认为中国与东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文章提出了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包括加强政策沟通、深化产业合作、优化贸易结构、推动贸易便利化等方面。

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双方贸易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理解,还为双方未来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现状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和互动。

近年来,随着双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贸易政策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

在贸易规模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

在贸易结构上,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涵盖了商品、服务、投资等多个领域。

同时,双方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密切。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

因此,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以便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现状分析

贸 易主 要 以印 度 尼 西 亚 、 来 西 亚 、 律 数据 , 马 菲 使用贸易紧密度 计算公式得出中国 的贸易结合度显示 出逐年上升趋势。 宾、 新加 坡 、 国和 越 南所 占 比例较 大 。 泰 而 与 东 盟 主要 国之 间相 互 的 贸 易 紧 密 程 度 与文 莱 、 埔 寨 、 挝 和 缅 甸 这 些 国 家 经 和依存度。 柬 老 结果数值越大表示两 国之间的 南 、 印尼 、 加坡 、 来西 亚 对 中 国的 贸 易 新 马
, 贸合 作 增长 十 分 缓慢 些还 出现 了负 增 贸易往来更为密切 。 有 贸易结合度是由经济 结合度均大于 1表 示这些 国家与中国的
长 现 象 。在 中国 与 东盟 各 国合 作 中 , 来 学 家 布 朗 (97 提 出 ,后 经 过 小 岛 清 贸易联系紧密 。其中, 国对 中国的贸易 马 14 ) 泰 西 亚 已超越 新 加 坡 , 为 中 国与 东 盟 的 进 (9 8等 人 的 研究 完 善 , 一 国对 某 一 贸 结合度呈现振荡上升趋势 ; 成 15 ) 指 越南对中国的 出 口贸 易总 额 最 大 贸易 国 , 中进 口额 和 易 伙 伴 国 的 出 口 占该 国 出 口总 额 的 比重 贸易结合度 由 20 其 0 6年 的 1 2降至 2 0 . 2 08 出 口额分 为 2 0 2 美 元 和 16 0 美 与 该 贸 易 伙 伴 国进 口总 额 占世 界 进 口总 年 的 1 7的逐年下 降趋势 ; 8. 亿 7 7. 亿 6 . 0 印尼、 新加坡
-. 05 03 . 0O . 03 _ OO .
筹 码 去 解 决 一 些 政 治上 的争 端 问题 。 中国 1 1 4. 9亿 美 元 之 多 。
东 盟 自 由贸 易 区 的 建 成 对 国 的 发 展 具 2 0 0 8年 1 1 月 数 ~ 0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 显 示 , 国 对 东 盟 中

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设计)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系别:外贸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年级:2012级完成日期:2014年5月6指导教师:***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摘要:截至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全面建设完成,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商品出口方面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本文旨在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基础上,运用比较优势理论,进一步剖析中国与东盟国家现有的比较优势,挖掘二者贸易发展的空间,指出约束双方贸易的诸多现实因素,最后提出一系列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一条以现有比较利益为基础、以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拓展路径。

关键字:经济合作;比较优势;出口贸易;优势互补目录一、比较优势理论 (1)二、中国与东盟出口贸易概况及特点 (1)(一)中国出口商品贸易概况 (1)1.概况 (1)2.特点 (2)(二)东盟出口贸易概况。

(3)1.概况 (3)2.特点 (4)三、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5)四、加强中国和东盟出口商品贸易结构优势互补的对策及建议 (10)(一)实现资源性产品的优势互补 (10)(二)避免同质 (10)(三)加强与东盟国家间的国际分工和合作 (10)(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应以联合开发为突破口 (11)参考文献: (12)一、比较优势理论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从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 1790)到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如果一个国家各种产品生产都占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都处于劣势,但是他们在不同的产品上的优劣程度是不一样的,具体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是不同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一)合作概况描述1.贸易额稳定增长,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虽然2022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总体来看其贸易额是稳步增长的。

而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在双方经济贸易中所占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对东盟的贸易依存度由1995年的2.8%逐步提高到2022年的5%,东盟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则由1995年的2%提高到2022年的16.6%。

截至2022年,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继续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反映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成功实施及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同时,双方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并存,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相比东盟而言,在稍高层次的制造品方面具有优势,而东盟在初级产品方面具有优势。

2.相互投资稳步增长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投资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投资额逐年增长,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对东盟投资总量稳步上升,在数十年间发展迅速,连续数年投资总量仅次于来自东盟内部成员和欧盟的直接投资。

而东盟对华投资虽然近年来放缓,但是也在2022年攻破七十亿美元的大关,总投资量达到空前水平。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投资稳步增长,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效应在区内降税之前,中国和东盟出于保护国内市场的需要,双方的关税水平较高,如印度尼西、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纺织品(20%)、电子产品(21%)、塑料产品(18%)。

尤其是东盟新加入的成员国,关税水平均在15%以上。

中国对从东盟国家进口的一些产品上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也比较高,比如对泰国的大米、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的高水平进口关税及配额。

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的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

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的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

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的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双边贸易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与东盟十国的农产品贸易往来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本文旨在基于贸易引力模型,深入分析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及贸易潜力,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双方贸易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农产品贸易现状,包括双边贸易额、主要贸易品种、贸易结构等。

随后,将重点介绍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双边贸易流量分析中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适用于中国与东盟十国农产品贸易的引力模型,并运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在实证分析中,本文将通过引力模型估计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流量,并探讨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

本文还将基于引力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潜力,评估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本文将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中国与东盟十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优化贸易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中国与东盟十国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农产品贸易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及潜力逐渐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已有的研究中,学者们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双边农产品贸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特点。

例如,一些学者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农产品贸易规模、结构和主要商品种类。

这些研究揭示了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近年来,更多的学者开始运用贸易引力模型来分析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

贸易引力模型起源于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后被经济学家用于解释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年实 现 了双 方 领 导人 达 成 的 2 0 0 5年 双方 贸 易 达
尼; 第三 级是 只有工 资 低 廉但 劳 动 技 能简 单 的劳动 力优 势 的东盟 新 四国 。文 莱 比较 特殊 , 归入第 一级 。 中国与东 盟 贸易分 析也 围绕这 三级展 开 。在 国际贸
到 10 0亿美元 的 目标 , 0 中国牢 固地确立 了 自己作
20 0 1年底 , 朱镕基 总理 与东 盟领 导 人 一致 同意
在 十年 内设 立 中 国与 东 盟 自由贸 易 区 。随 后 , 国 中 与 东盟 就 自由 贸易 区达 成框 架协 议 。中 国与东盟 贸 易 驶入 快车 道 。
在东盟 1 0国中 , 东盟 6国在对 华 贸易 中一 直 老 占有绝 对 的份 额 , 华 贸易 在 东盟 对 华 贸 易 中 的 比 对 重 超过 9 % , 中 中国从东 盟 6国进 口比重 超过 出 0 其 口比重 , 东盟 6国对 中 国贸易 顺 差 。在 东盟 新 6国

2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分析
在 长期 的发展 过 程 中 , 东盟 国家 出现 了不 同的
产业 梯 次 。第 一级 是 以资 本技术 密集 型商 品和服 务 贸易 出 口为 主的新 加 坡 ; 二级 是 以熟 练技 能 劳 动 第 密 集型 商品 出 口为主 的菲律 宾 、 马来 西 亚 、 国 、 泰 印
场 , 当年 中 国 贸 易增 长 贡 献 显 著 。2 0 对 03年 , 国 中 与东盟 双边 贸易 额 历史 性 的超 过 70亿 美 元 , 上 8 较 年增长 了 4 % , 中国对外 贸易 总额 中所 占比重 提 3 在 升 到 92 , .% 东盟 已连续 1 1年成 为 中 国的第 五 大 贸 易 伙 伴 。 0 4 , 国 与 东 盟 双 边 贸 易 首 次 突 破 20 年 中 10 0亿美 元 , 到创 纪 录 的 10 8 8亿 美 元 , 前 0 达 5 . 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东盟贸易与比较优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邻近地区东南亚与中国有着互补性的贸易结构,使得东盟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本论文以要素禀赋理论为基础,从比较优势理论出发进行,对比并分析中国与东盟各产品的贸易的数据,对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进行探讨,探讨中国与东盟在贸易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实现双赢,中国在与东盟的贸易中得到了什么。

比较优势理论(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根据教材中李嘉图的理论,比较优势原理指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成本劣势,互利贸易仍然能够发生. 低效率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效率低的相对较少(绝对劣势最小)的产品,高效率的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效率高的相对较多(绝对优势最大)的商品.
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并且完善的理论,由比较优势理论更进一步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缺少的要素产品。

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又诞生出特定因素理论等等.作为我们分析比较优势的基础。

东盟成立于1967年,目前包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文莱十个国家。

自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以年均约20%的速度增长。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宣布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进入一个新的
阶段。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804亿美元,占中国对外买一总额比重达11%,东盟日益成为中国重要贸易伙伴,作为相邻地区,中国与东盟具有得天独厚的贸易优势。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组织进行分析呢?
目前世界上有172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区域经济—体化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其安排的内部货物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0%以上。

通过建立优惠经贸安排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首要政策选择。

作为举世瞩目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加入了WTO的情况下,面对各国纷纷进行合作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中国更是跟着这个贸易潮流,与许多国家或组织建立了贸易关系,而与东盟的贸易更是一大贸易举措。

而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是一个拥有最多人口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是世界第三大市场。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东盟也成为了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将给各方带来多赢局面,这就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价值。

接下来将会以互补性与竞争性来进行分析。

(1)中国与东盟的互补性分析
东南亚国家地处热带,热带资源、海洋资源、矿藏资源、农业资源
丰富,而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其工业较为发达,所以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东南国家应该向中国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应该向东南亚出口资本、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存在互补性。

从以上图标可以看出(以印尼为例),中国对印尼进口的产品以
矿物燃料、动植物油、矿渣物、橡胶及制成品等为主,而中国向印尼出口钢铁、机械、电子等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由于印尼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廉价劳动力丰富,地属热带,盛产硅胶;而中国出口产品的产业结构的优化使其出口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变,而印尼的工业欠发达,因此,两国存在贸易的条件,构成了贸易的互补。

(2)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分析
由于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地理位置接近,其生产传统,技术水平,自然条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导致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出口存在着竞争性。

显示比较优势(RCA)指标,是衡量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是指一国某种商品的出口占该国总出口的份额与世界上该产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份额的比值。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初级产品优势不断下降,直至08年已经处于劣势方面了。

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处于波动,08年时失去优势,处于劣势方面。

初级产品继1997年比较优势减弱以后变为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低技术产品仍然是最具比较优势的产品;而中等技
术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在2008年终于上升为在东盟市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从总体上看我国和东盟的制造业的大部分产业都具有非常相似的要素密集度,越是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相似度越高,换句话说竞争性越大。

中国在与东盟国家的贸易竞争中其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主要从初级产品向技术型产品转移。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1.国内劳动工资水平高
中国的劳动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东盟市场中逐渐失去优势。

另外,1987年,中国在东盟市场的初级产品最具比较优势,但在1997年和2008年,初级产品的比较优势处于劣势。

以谷物为例子,中国由于劳动工资不断提高,谷物的生产成本提高,使得中国生产谷物的比较优势降低。

而泰国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劳动力廉价且丰富,成为了谷物的主要出口国。

2产业政策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在东盟市场的技术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断提高。

国家通过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使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另外,国家刺激“朝阳”企业,积极扶持高级技术产业,提高国内经济的平均生产率水平,增强其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

在我看来,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亦敌亦友,它们既有相互的互补,相互的竞争。

随着每个国家生产力的变化,资源的减少,而带来的正面以及负面影响。

正面像是带来资源的高效利用,部分产业的生产技
术在催化的快速发展等等。

负面的影响,贸易带来的失业,部分资源的过度使用等问题。

这个时候国家政策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相当重要,因为带来的是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正面效应。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亦敌亦友”的中国-东盟贸易关系——基于RCA指数的分析
2.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3.要素禀赋理论
4 .比较优势理论
成员:
余浩南1420100223
冯汝峰1420100056
葛亚东1420100060
闻萱1412030083
谢家昌1420100190
王一博1401070055
黄炜茹1420100083
吕丹14040700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