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五代宋元

合集下载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变迁顺序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变迁顺序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变迁顺序
中国上下五千年经历了几个时期,排序如下,可能没有上学的时候记起来块,但是慢慢养成兴趣之后自然而然就知道啦∶
1、传说时期
五帝∶炎帝、黄帝、尧、舜、禹
2、先秦时期
夏朝
商朝
周朝∶西周东周
春秋
战国
3、秦汉时期
秦朝
汉朝∶西汉,东汉
4、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南朝
5、隋唐时期隋朝
唐朝
6、五代十国五代
十国
7、宋元时期北宋
南宋
元朝
8、辽金夏
辽朝
金朝
西夏
9、明清时期明朝
清朝
10、近代时期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
11、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历代纪元简表

中国历代纪元简表

中国历代纪元简表中国历代纪元简表中国历史朝代表我历代纪元表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中国历史朝代表朝代时间原始社会 170 万年前—前 2070 年奴隶社会夏前 2070 年—前 1500 年商前 1500 年—前 1046 年周西周前 1046 年—前 771 年东周春秋前 770 年—前 476 年封建社会战国前 475 年—前 221 年齐楚燕韩赵魏秦秦前 221 年—前 207 年汉西汉(新)前 202—8 年( 8—23 年)东汉 25 —220 年三国魏220 — 265 年蜀 221 —263 年吴222— 280 年西晋 265 —316 年十六国东晋 317 —420 年十六国 304 —439 年南北朝南朝宋420 — 479 年齐479 —502 年梁502 —557 年陈 557 —589 年北朝北魏 386 —534 年东魏 534 —550 年北齐 550 —577 年西魏 535 —557 年北周 557 —581 年隋581 — 618 年唐 618 —907 年五代后梁 907 —923 年后唐 923 —936 年后晋 936 —946 年后汉 947 —950 年后周 951--960年十国 902 —979 年辽916 —1125 年北宋 960 —1127 年南宋 1127 —1279 年西夏 1038 —1227 年金1115 — 1234 年元 1271 — 1368 年明 1368 — 1644 年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 1840 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1841 — 1912 年中华民国 1912 — 1949 年社会主义社会夏约前 21 世纪——前 16后汉947—— 950世纪十约前 16 世纪——前 11 世商国后周951—— 960纪西周前 11 世纪——前 771十国④902—— 979周东周前 700——前 256宋南宋960—— 1127春秋时代前 770——前 476北宋1127—— 1279战国时代①前 475——前 221辽907—— 1125秦前 221——前 206西夏1032—— 1227汉西汉②前 202——公元 23金1115—— 1234东汉25—— 220元1279—— 1368三魏220—— 265蜀221—— 263国吴229—— 280西晋265—— 316东晋东晋317—— 420十六十六国③304—— 439国宋420—— 479南齐479—— 502朝梁502—— 577南陈577—— 589北北魏386—— 534朝北东魏534—— 550北齐550—— 577朝西魏535—— 557北周557—— 581隋581—— 618唐618—— 907后粱907—— 923后唐923—— 936五代后晋936—— 946明1368—— 1644清1644—— 1911中华民国1912—— 1949附注: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②包括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

中国古代史5—五代宋元

中国古代史5—五代宋元

“祖宗之法”与宋朝“防弊”之制















皇帝
御前会议











二府






史 台
央 机 构
监 察

《宋史·范镇传》: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
• 宋太祖所采取的削弱藩镇权力的 强干弱枝之术 和分化 事权、加强皇权的种种措施,使得北宋确立了皇权空 前膨胀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因为文 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
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
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人浮于事, 造成冗官局面。
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 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
手工业者
• 手工业者状况工匠是手工业中的直接生产者。宋朝 官营手工业大都采用一种介于征调和雇募之间的差 雇制,轮流征调工匠服役,给予雇值和食钱。民营 手工业则普遍采用和雇制,雇主和工匠之间一般出 于双方情愿。在有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还出现了机户。 这种专门从事纺织业的人户或作坊,是手工业与农 业分离、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梓州(今四川三台) 有几千家。但机户常被官府或官史强迫织造匹帛, 而且少给或拖欠工钱,最终破产失业。
措施: 严格恩荫制度和贡举制 在庆历年间府库

中国美术史里的时间排序

中国美术史里的时间排序

中国美术史里的时间排序摘要:一、中国美术史简介二、中国美术史的时间排序1.原始美术2.夏商周美术3.秦汉美术4.魏晋南北朝美术5.隋唐美术6.五代十国美术7.宋元美术8.明清美术9.近现代美术正文: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概述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美术史简介中国美术史是对中国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它以丰富的艺术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二、中国美术史的时间排序1.原始美术原始美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主要有彩陶、岩画等艺术形式。

这些作品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为后来的美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2.夏商周美术夏商周美术以青铜器、玉器、壁画等为主要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形式美和工艺技巧,呈现出神秘、庄重的风格。

3.秦汉美术秦汉美术以秦始皇陵兵马俑、汉画像石、壁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在题材、表现手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4.魏晋南北朝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以书法、绘画、雕塑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个性表现和思想内涵,艺术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隋唐美术隋唐美术以壁画、雕塑、书法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在形式美和技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6.五代十国美术五代十国美术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情感表达和笔墨技巧,推动了美术的发展。

7.宋元美术宋元美术以文人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强调意境、意趣,注重笔墨韵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8.明清美术明清美术以版画、年画、壁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9.近现代美术近现代美术以油画、中国画、雕塑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创新和个性,吸收了西方艺术手法,为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宋元时期(960~1368年):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总特征】(1)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3)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具体史实】1、政治上:分裂割据和若干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和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和统治。

政治制度及措施:中央:宋代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为宰相;设枢密院(使)为最高军政机构;设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和财权,皇帝得以独揽大权。

地方:派文臣任地方官,更戌法,设通判、转运使;宋代改道为路,设路州县三级;监察:设通判监察地方官。

元代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另有宣政院、枢密院。

地方: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省制的开端。

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西南土司制度,2、经济上:(1)农业:稻麦复种制标志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引进占城稻;南北作物相互推广、种植区域扩大、苏湖熟,天下足;元朝《农书》;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2)手工业:部门增多,出现了新兴的棉织业,棉花种植到闽粤地区,元代黄道婆改进技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宋朝时,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景德镇著名瓷都,吸收写实风格;元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元代烧制出青花瓷。

(3)商业: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打破市、坊限制并出现晓市、夜市,不受官府直接监视,经济功能增强,商品种类增多;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发展。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及历代皇帝排列顺序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及历代皇帝排列顺序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及历代皇帝排列顺序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尧舜禹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南北朝--公元386-581年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速记口诀: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

617年出任太原留守。

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

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表

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表
-
7. 隋朝: 581年 - 618年 8. 唐朝: 618年 - 907年 9. 五代十国 :907年 - 979年 (1)五代 :907年 - 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十国(902年 - 979年) 10. 宋朝 (1)北宋: 960年 - 1127年 (2)辽: 916年 - 1125年 (3)西夏: 1038年 - 1227年 (4)南宋: 1127年 - 1279年 (5)金朝: 1115年 - 1234年 11. 元朝: 1271年 - 1368年 12.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13. 清朝: 1644年 - 1911年
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阂闾、越王勾践称霸于各诸侯国,史称“春
秋五霸”
-
战国形势 -
前475年, 韩、赵、魏 三家分晋, 战国开始。 经过长期兼 并战争,形 成齐、楚、 燕、韩、赵、 魏、秦七大 诸侯国,史 称“战国七 雄”。
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
6. 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年 - 581年 A、三国:220-280年 (1)曹魏 220年 - 265年 (2)西蜀 221年 - 263年 (3)孙吴 222年 - 280年 B、两晋: 266年 - 420年 (1) 西晋 266年 - 316年 (2)东晋 317年 - 420年 C、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 南朝(宋、齐、梁、陈) (2)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努尔哈赤建后金, 满清实力扩张
-
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迁都北京
-
-
夏 朝 形 势
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前1600年,最后一个王桀无道,夏最终灭亡

中古史,名词解释,宋元部分。

中古史,名词解释,宋元部分。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宋元)1.五代十国唐宋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

唐亡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史称“五代”;南方先后存在过十国指吴、南唐、吴越、闽、楚、南平、前蜀、后蜀、北汉九个政权,加上位于今山西中部的北汉,总称“十国”。

五代前期,北方战火连年,经济破坏严重,南方虽处于割据状态,但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较快。

后周通过改革,国力增强,统一趋势明朗。

960年,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建立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局面。

2.主户和客户唐、宋户籍均有主、客户之别。

唐朝主户指土著户,客户指外来户。

北宋主户分为官户和民户,官户是品官之家,不负担国家赋役,另立户籍。

民户是一般人家,分为五等,都是有常产之人。

客户指无田无牛的佃农。

主户之中一、二、三等户是地主,四、五等户是自耕农。

自耕农的主户和佃农的客户占人口绝大多数,是宋代主要的劳动者,也是主要的剥削对象。

3.庆历新政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

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

宋仁宗责成他们在政治上有所更张以“兴致太平”。

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

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

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

五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4.元祐更化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废除熙宁、元丰时新法的事件。

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子煦(哲宗)继位,年幼,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陆续起用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等,废除神宗与王安石推行的大部分新法。

贬黜熙拧、元丰时用事诸臣,停止使用王安石《三经新义》为科举考试的根据,修改熙宁、元丰时史官记录,重新编纂《神宗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插入写生珍禽图图片,请看最后一页PPT
徐熙 (1)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出身江南名族, 终生不仕,性格放达、情趣闲逸,擅长以粗笔浓 墨写江湖汀花,野竹、果蔬、虫鱼、略施杂彩, 不隐笔迹,有“落墨花”之称。代表作《雪竹图》 徐熙作品主要取材主要是江湖田野的汀花、野竹、 水鸟、昆虫、蔬菜、药苗等等,具有质朴精炼、 “清新洒脱”的风格特点,因此有“徐熙野逸”之称。 (2)其性情豪爽旷达,志节高迈,善画花竹 林木,蝉蝶草虫,其妙与自然无异。在画法上他 一反唐以来流行的晕淡赋色,另创一种落墨的表 现方法,即先以墨写花卉的枝叶蕊萼,然后赋色。 宋代沈括形容徐熙画“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 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梦溪笔 谈》)。
插入雪竹图图片,请看最后一页PPT
何为徐黄异体?
“徐黄异体”实则为两种美学风格,黄筌作品以富丽工巧见称,徐熙作品创“野逸”风格, 他们打开了以后水墨淡彩和水墨花鸟画的先河,“徐黄异体”主要体现在师承关系不同、题材 不同、表现技法不同、格调不同。黄筌和徐熙的作品无论在取材上或是形式风格上,都有 明显的差别,这是由于他们的不同经历和不同的生活感受所决定的。
插入重屏会棋图图片,请看最后一页PPT
《韩熙载夜宴图》 (1)作者、朝代、背景、原因(2)内容(3)艺术特色(4)总结 (1)《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人物画家顾闳中的代表作之一,该长卷描绘的是南唐 中书侍郎韩熙载夜宴宾客的生活场面,真实地记录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 色的夜生活。韩熙载长于文学,颇有抱负,由北方前去投靠南唐政权,然朝廷内部相互倾 轧,无以施展政治才能,后主李煜时,国势衰微,其被擢升为相,但此时的他对南唐政权 的前途已经完全失望,故生活奢靡放荡,流连声色,藉以逃避被任用。此画就是顾闳中奉 南唐后主李煜之命潜入韩府观察,目识心记而创作的作品。 (2)全画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乐、宾客酬应5个段落,自右向左展开,第一段 描绘韩熙载与宾客凝神倾听琵琶的场景;第二段描绘韩熙载亲自为舞伎王屋山跳“六么舞” 击鼓伴奏的情节;第三段描绘韩熙载与诸歌舞伎休憩的场面;第四段描绘韩熙载欣赏歌舞 伎奏乐;第五段描绘夜宴结束送别时,韩熙载伫立、沉思,静观宾客与歌舞伎调笑言欢之 状。全卷以连环画的形式步步展开,疏密聚散把握有致,有始有终,极具整体感。
插入相关图片,请看最后一页PPT
(3)画中人物从神态外貌到内心世界,都刻画得非常深刻、生动。对韩熙载的刻画 更是到位,通过形象而揭示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他或表情冷漠,或若然有思,或两眼 呆滞,作者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艺术技巧,从外貌特征到精神状态把韩熙载刻画 得维妙维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内心矛盾和精神生活的空虚苦闷。尤其是第五 段韩熙载的伫立沉思、沉郁寡欢与宾客舞伎调笑言欢之状形成鲜明的对比,把韩熙载面 对世态的无奈而强颜欢笑的矛盾心理与内心苦闷表现的恰到好处。画中其他人物也都各 有特点,弹奏者表情认真,全神贯注,听者姿态各异,神情悠然,生动传神。该画线描 笔致细劲而工整、色彩明丽而清雅、与床案以及男性衣冠的沉着色调相和谐,处理得当 到位,显示了作者极高的创作水平。
13、王希孟与赵伯驹 14、宋徽宗 15、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16、文人士大夫的墨梅墨竹 17、文人画 18、赵佶 19、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20、赵孟頫 21、“元四家” 22、国内现存最早的高层木构楼阁 26、宋四家(苏、黄、米、蔡)
一、五代
人物画

花鸟画
山水画
背景了解:(1)五代时期,中原大部战 乱。南唐和四川少受到战争的破坏,这 里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经济繁荣。 (2)开创宫廷画院,战乱中的中原画家 逃奔蜀地,南唐也聚绘画很多人才,两 地统治者都酷爱书画,网罗画家,开创 宫廷画院。
(4)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史和音乐、舞蹈史及绘画史的重要形象资料。《韩熙载夜 宴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 着更深刻的意义。
插入相关图片,请看最后一页PPT
二、五代花鸟画——黄筌、徐熙
黄筌 (1)黄筌继承了唐代花鸟画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 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不见勾勒墨迹,画风情态生动逼真,工整细致,栩栩如生,画 中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息,以设色见长。 (2)代表作《写生珍禽图》描绘昆虫、飞鸟、乌龟。蝉等20只动物,画面左下角有’付 子居宝习”五字题款。可见这是一幅教子居宝学习绘画的范本,所以画面的构图并没有过 多的安排。而是将众多动物在画面上简单排列,但是每一个动物造型严谨、线条细劲、造 型准确,设色艳丽,形象刻画深刻,充分展现了作者精湛的写实技巧和细腻明丽的画风。 黄筌的画风直接影响了整个宋代的花鸟画坛。 (3)黄筌之子黄居寀艺术上继承家学,在蜀宫中任职(院体画),北宋时成为画院举足 轻重的画家。代表作《山鹧棘雀图》
中国美术史 ——五代宋元
一、五代 二、宋 三、元
常考考点最先看
1、周文矩 2、顾闳中 3、武宗元 4、白描人物画和李公麟 5、减笔人物画--梁楷 6、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7、李唐《采薇图》 8、五代山水画-南:董、巨 北:荆、关 9、李成 10、范宽 11、郭熙与《林泉高致》 12、米氏云山与小景山水
五代两宋的绘画艺术: 皇家画院以致画学的兴办,文人 士大夫绘画的兴起,山水、花鸟 画的成熟与地位的上升,水墨画 的发展,对“真”的致力与“形似” 能力的提高。
一、五代人物画
1、周文矩: (1)南唐时期的人物画家 代表作《重屏会棋图》 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兄弟奕棋,李璟 坐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因背景的屏风中又画一屏风,故名重屏。此图把南唐皇帝美 化为友爱谦恭,风度文雅的形象,衣纹勾线以细劲而带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的风格。代表 作《宫中图》,主内容有:妇女按乐、戏婴、出浴、簪花、弄鸟、观画等章节。 2、顾闳中: 南唐时期以画人物肖像著称。其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抓住人物的神 情意态进行刻画,形神兼备。 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 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荡不羁的夜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