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算盘
算盘的认识教案

算盘的认识教案教案标题:算盘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算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理解算盘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计算工具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算盘的结构和功能2. 算盘上数字的表示方法3. 算盘的基本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有关计算的知识。
2. 提问:你们平时用什么工具进行数学计算?了解算盘吗?二、新知传授(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实物算盘,让学生观察和摸索,并引导学生描述算盘的结构。
2. 解释算盘的功能:通过滑珠的上下移动表示数字,用于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三、示范与讲解(15分钟):1. 介绍算盘上数字的表示方法:单位珠与进位珠的区别,示范数着读取和表示一个两位数。
2. 示范加法运算:从个位数开始,逐列相加,注意进位操作。
3. 示范减法运算:从个位数开始,逐列相减,注意借位操作。
4. 示范乘法运算:以个位数为基准,逐列相乘,并进行进位操作。
5. 示范除法运算:以商为基准,逐位相除,并进行进位和借位操作。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学生自主使用算盘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和帮助。
2. 出示一些带有数字的题目,请学生使用算盘进行运算并给出答案。
3. 分组竞赛: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数学计算游戏,鼓励运用算盘快速解答题目。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算盘在今天的社会中是否还有应用?为什么?2. 分享一些算盘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场景,如金融会计、物流运输等。
3. 倡导学生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并思考如何推广和应用算盘。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结合学生的观察和实际操作经验,总结算盘的特点和优势。
2. 学生回顾学习收获,并发表对于算盘的认识和感想。
教学资源:1. 实物算盘和教学用具2. 练习题和活动材料3. 多媒体设备(可选)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参与度和运算准确度。
算盘的认识

(3 5 9)
下面算盘上的数各是多少?
千百十个
千百十个
( 567 )
( 704 )
( 160 )
(800 )
.
千百十个
千百十个
58
千百十个
千百400十个
876
980
.
在算盘上算一算:
517 617
618
400
.
八卦算盘
.
.
.
.
.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1、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档
梁 框
4
37
60
802
900
.
325
640
709
800
3个百、2个 十和5个一 组成的数是 325。
6个百和4个 十组成的数 是640。
7个百和9个 一组成的数 是709。
8个百是800。
.
731 七百三十一
900 九百
408 四百零八
1000 一千
.
认识算盘三题
一、读出算盘上的数,把正确答案圈出来。
任选一个档做个记号,定为个位,向左数第2档是十 位,第3档是百位,第4档是千位,第5档是万位。
.
你能读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吗?
706
.
你能读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吗?
960
.
你能读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吗?
527
.
你能读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吗?
800
.
用算盘数数、记数。
让我们借助算盘 一起来数数吧。
个 位
1 、2、3、4
.
计算机的发展。
.
计算机的发展。
.
计算机的发展。
.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算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算盘》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算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算盘的构造、使用方法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算盘的基本操作,提高计算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但对算盘的了解较少,甚至有些学生从未见过算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算盘的构造、使用方法,并能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难点:理解算盘的运算规律,熟练运用算盘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算盘。
2.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算盘的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算盘、计算器、教学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算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用算盘计算总价。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算盘。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算盘的构造,包括算盘的名称、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算盘的运算规律。
同时,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算盘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算盘的操作练习。
教师可设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黑板进行算盘操作演示,并让学生尝试用算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样既能巩固学生对算盘的认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认识算盘-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算盘-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算盘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理解算盘上数字的表示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算盘上每一根珠子的意义。
2.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
3.认识算盘在数学运算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步骤
1. 介绍算盘
1.展示算盘,让学生们看看它的外形。
2.介绍算盘的结构:一根横梁,上面有7根珠梁,每根珠梁上有2颗珠子,
共计14颗珠子。
3.解释算盘珠子的分类:每根珠梁上的4颗珠子中,2颗为上珠,2颗为下珠,上珠和下珠之间用一条横线隔开。
4.提问并回答:算盘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使用的?
2. 使用算盘进行数学运算
1.引导学生们通过算盘加减法的实际操作来感受算盘的作用。
2.给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练习,让学生们依次操作算盘完成计算。
3. 数字在算盘上的表示方法
1.根据算盘的珠子分类,讲解算盘上数字的表示方法。
2.展示示例,如何将数字1、2、3、4、5、6、7、8、9、0 进行算盘上的表示。
四、教学反思
算盘作为一种传统的计算工具,虽在现代计算中已逐步被电子计算器等设备所取代,但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仍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具。
通过本次教学我们让学生们认识到了算盘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且掌握了算盘在简单加减法运算中的应用。
同时,还让学生们了解到了数字在算盘上的表示方法。
教学中,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对于算盘的运用还存在一些困难,应该加强练习的机会,通过反复操作算盘,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算盘的应用方法。
珠心算《认识算盘》教学课件

认识算盘
2021/3/14
2021/3/1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算盘
清明上河图
世界最小的戒指算盘
2021/3/14
2021/3/14
2021/3/14
框 梁
档 珠
上珠 —— 一颗上珠代表5
下珠 —— 一颗下珠代表1
2021/3/14
算 盘 歌
2021/3/14
长长方方一个框, 四边框来中间梁, 梁上架着许多档, 上珠下珠档上放。
稍悬腕和肘
2021/3/14
身体坐正脚放好, 头稍低来手放平, 一拳一掌要记牢, 双手四指准备好。
一拳:胸离桌沿一拳; 左右手食指 一掌:算盘离桌沿一掌。 和拇指
第一部分 珠算基础理论
伸出小小手 架上小铅笔 三指轻轻握 拨动小算珠
2021/3/14
第一部分 珠算基础理论
左手食指和拇指,稍稍并拢来清盘, 从左往右轻轻划,算珠归位成空盘。
2021/3/14
比一比谁做的好?
取盘 握笔 清盘 送盘
2021/3/14
2021/3/14
thanks
2021/3/14
认识算盘

二、三位数在算盘上的表示法:
拨数从高位拨起,高位是几就拨几,再在 低一位上拨。
如:在算盘上拨出13,先在十位上拨1,再在个 位上拨3;在算盘上拨出301,则先在百位上拨3 ,在十位上以空档表示0,再在个位上拨上1。
三、知识应用
写数,并读一读。
和同桌再说说每个 数的组成。
个 位
个 位
( 1
2
6 )
• •
认识算盘
二、探究新知
算盘也可以用来数数和记数。 一个下珠表示 1,一个上珠表示5。
认识算盘。
档 梁 框 下珠 上珠
算盘四周叫做框,根根小棒叫做档, 一根横梁分上下; 梁的上面是上珠,梁的下面是下珠; 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算珠都靠框时,表示 算盘上没有拨上数
1.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拨上数。 2.记数时:先定位,再拨珠。
3.在算盘上表示数:拨数时从高位拨起, 高位上是几就拨几,再在低一位上拨。
1、在算盘上拨出805、500、190、999; 2、一个一个地拨,从587拨到600;
( 460 )
( 800 )
三、知识应用
1. 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17
个 位
三、知识应用
1. 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254
个 位
三、知识应用
1. 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180
个 位
三、知识应用
1. 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609
个 位
三、知识应用
1. 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800
个 位
三、知识应用
1. 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1000
个 位
4.2认识算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答案:学生在算盘上先将89表示出来,然后找到表示5的算珠,放在十位上,表示5;找到表示3的算珠,放在个位上,表示3。最后,将两个数相减得到36。
4. 题目:请用算盘表示数字678。
答案:学生在算盘上找到表示6的算珠,放在百位上,表示600;找到表示7的算珠,放在十位上,表示70;找到表示8的算珠,放在个位上,表示8。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认识算盘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算盘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算盘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算盘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算盘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答案:学生在算盘上先将345表示出来,然后找到表示1的算珠,放在百位上,表示100;找到表示2的算珠,放在十位上,表示20;找到表示9的算珠,放在个位上,表示9。最后,将两个数相减得到216。学生再用算盘进行验证,确保计算结果正确。
(8) 请用算盘表示数字806,并用算盘进行计算:806 - 357。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二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模仿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喜欢直观演示,有的喜欢动手操作,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算盘

认识算盘
算盘的起始状态
九折
八五折
最开始的时候,上珠全部拨到最上面,下珠拨到最下面。
返回
认识算盘
利用算盘表示数
1.先定个位
2.拨珠
个
1
返回
认识算盘
利用算盘表示数 1.先定个位 2.拨珠
个
5
返回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算盘
认识算盘
算盘的作用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八五折
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 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
返回
人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1 大数的认识
认识算盘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认识算盘
课前导入
说一说,你还在哪里见过算盘?
返回
认识算盘
探究新知
从古代开始,算盘的样子差不多都是这样的。
九折
八五折
返回
认识算盘
算盘的构造
档 梁 框
九折
八五折
上珠
下珠
1颗上珠表示1个五,1颗下珠表示1个一。
返回
返回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算盘认识算盘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算盘上珠一个表示5,下珠一个表示1。 在用算盘表示数之前,先要定好个位。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算盘
返回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算盘
认识算盘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算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算盘
返回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算盘
认识算盘
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猜猜我是什么?
猜猜我是什么?
猜猜我是什么?
图形的运动方式有:
轴对称、平移、旋转
说说生活中下面的这些现象是平移、旋转 还是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轴 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对称轴。
平移
平移时,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没有改变 位置发生了变化。
旋转
知识点2:认识米和用米量
量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 尺或卷尺来测量,通常用“米”作 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1 米 = 100 厘米。
知识点3: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认识 线段
1.线段是直的。 2.有2 个端点。 3.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量画 线段
二、易错警示
例1 选择:下列测量纸条的长正确的是( )。
20+5÷5 =20+1 =26
第三关:
(二)小动物回家
3
4÷4+4
20
4×4÷4
4
4+4×4
5
4-4÷4
问题:想一想,在混合运算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四关:
比一比: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33厘米+67厘米=( 1 )米 8.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画一条3 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 起,画到( )3 厘米的地方就可以了。
9.把下面的线段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98厘米 89厘米 1米 78厘米
1米 ○>98厘米○>89厘米○> 78厘米
二、比一比。
2米○>20厘米
千百 十个 位位 位位
千百 十个 位位 位位
254
600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问题情景
1.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 习比100更大的数。
二、探究新知
认识计数单位“千”。
(我们来数一数小正方体的个数)
1、2、3、4、5、6、
一7、个8、一9、个10地。 数,1010个、2一0、是30、( 40、十)5。0、60、
三、复习训练 一.谁说得对?在括号里画“√”。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者米
1.一间教室高大约4( 米 ) 2.花花的身高大约130( 厘米) 3.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 厘米) 4.国旗杆的高度大约是10( 米 ) 5.教室的门高2( 米 )
三.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答案
7厘米+8厘米=( 15 )厘米 30米+10米=( 40)米 96厘米-6厘米=( 90 )厘米 91厘米+9厘米=( 100)厘米=( 1 )米
认识计数单位“千”。 一、十、百、千都是计
数单位。 我发现每相邻两个
一计千数里单面位有之10间个的百进。 率都是10。
我知道了,当物体个数不太多时,可以一个一个或十个 十个地数;当数更大的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一百一百地数,10 个一百是( 一千)。
数数。
在三百五十六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
三百五十七、三百五十八、三百五十九、三百六十、 三百六十一。 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 数到一千。你会吗?
70、80、90、100。
一十一十地数,10 个十是( 一)百。
认识计数单位“千”。
每一排是一百,可以 一排一排地数。
32九个个百百百里是是面三二有百百9。个。百。 这么多,怎么数呢?
一百、二百、三百、四百、 五百、六百、七百、八百、 九百、一千。
一百910个个一百一再百百添地是上一数1个千,。百是1010个个百一,百是( 一千)。
我设计的图案是通过( ) 的运动方式得到的。
基本图形
基本图形
基本图形
设计要求:
1. 把3张复写纸夹在便利贴里。 2. 自己设计一个基本图形,并画在便利贴上。 3. 把设计好的便利贴撕下,利用基本图形通过 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设计出图案。 4.把设计好的图案粘贴在白纸上。
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复习课件
长度单位复习与易错点
• 石河子第十九中学 • 李娜
数学综合实践课
小小设计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各种各样的算盘
七珠算盘
档
一个上珠表示5 上珠
梁
框 下珠
一个下珠表示1
算盘四周叫做框,根据小棒叫做档,一根横 梁分上下;梁的上面是上珠,梁的下面是下 珠;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每两个数字之间的 一大格都是1厘米。
那4厘米有几 大格呢?
把尺的“0”刻度 对准橡皮的左端。
右端对准数字几, 长度就是几厘米。
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长8(厘米)
高70(厘米)
填一填
约( 2)厘米 约( 4)厘米 约( 3)厘米 约( 5)厘米
1小格代表1厘米
1米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四、画一画。
请画出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5厘米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画到刻度5厘米的地方。
请画出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4+2=6(厘米)
6厘米
请画出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2=4(厘米)
4厘米
五、解决问题。
1.用10米长的绳子量教室的长,刚好量 了2次。教室的长是多少米?
10+10=20(米) 答:教室的长是20米。
0
1
2
3
4
5
67
8
如何用直尺测量线段的 长度。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
画到3厘米的地方
0 1 2 3 4 5 67 8
你能画出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吗?
单元练习
一、填一填。 1.两本数学课本大约厚1( 厘米 );
测量楼房的高度应该用( 米 )作单位。 2.直尺上从3到9是( 6 )厘米。 3.14米+3米=( 17 )米
三、知识应用
(二)填一填
1. 10个一是( 十), 10个十是( 一)百, 10个一百是( 一)千。
2. 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九百八)十。二
3. 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 六百八)十和八(
)六。百九十
4. 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1)。
通过这节课你们学 到了什么?
猜猜我是什么?
图形变换真奇妙, 简简单单换新貌。 学习数学练本领, 美化生活乐淘淘。
一、知识归纳
知识点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 厘米
0
厘cm米
“0”表示测量的起点 长度单位 0厘到米1可之以间用的“长cm度”是表1示厘。米。
5 厘米
在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 注意把尺子的刻度0 对准物体的 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错误答案:①③
正确答案: ②
错点警示:用尺子量纸条的长度时,纸条的左端要
对准尺子的刻度0,①图中没对准尺子的刻度0,
③图中尺子是斜着放的。
规避策略: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
要与尺子的刻度0对齐,测量时尺子应与被测物
体平行放置。
例2 比较大小:96 厘米 1 米。
错误答案: 96 厘米 > 1 米。 正确答案:96 厘米 < 1 米。 错点警示:题中只注重了比较数的大小,忽略了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不同。
三、知识应用
(一)数一数,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2.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百零三。
一百九十八、 一百九十九、 二百、 二百零一、
二百零二、 二百零三。
三、知识应用
(一)数一数,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3. 从二百二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三百一十。
二百二十、 二百三十、二百四十、二百五十、二百六十、 二百七十、二百八十、二百九十、 三百、 三百一十。
100厘米○<10米
1米
40厘米○>1米-70厘米
30厘米
3米 ○>32厘米
300厘米
三、判一判,填上对或错。
1.1米长的绳子比100厘米的长度 木条长。( 错 )
2.小军比强强高3米。( 错 )
3.100个1厘米就是1米。( 对 ) 4.量自己的手掌宽可以用米做单 位。( 错) 5.不同的线段都是直的,都有两个 端点,只是长度不同。( 对 )
2.哥哥身高1米65厘米,弟弟身高1米35厘米。 弟弟再长高多少才和哥哥现在一样高?
65-35=30(厘米)
答:弟弟再长高30厘米才和哥哥 现在一样高。
3.一只蜗牛第一次向前爬了30厘米,第二次
向前爬了50厘米。
(1)
它一共爬了多少厘米?
30+50=80(厘米)
答:它一共爬了80厘米。
(2)它再向前爬多远就爬了1米? 1米=100厘米 100-80=20(厘米)
56厘米–6厘米=( 50 )厘米
4.强强的身高是97厘米,再长( 3 ) 厘米,就有1米高了。
5.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房子高4( 米) 教室宽7( 米)
杯子高10( 厘米) 黄瓜长20( 厘)米
6.直尺上从刻度0到5是( 5)厘米。 7.24米+6米=( 30 )米 。
1米–75厘米=( 25 )厘米
计数时要玻珠靠梁
千百 十个 位位 位位
万 千百十个 位 位位位位
无数字
有数字
用算盘数数,计数
先定位,再拨珠
千百 十个 位位 位位
千百 十个 位位 位位
二指珠法
下珠靠梁用大拇指 下珠离梁用食指
上珠靠梁用食指 上珠离梁用食指
你能用算盘拨出709吗?
千百 十个 位位 位位
709
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说一说,写一写
知识点归纳
• 1、长度的测量工具——尺子 • 2、认识厘米和米及单位换算 • 3、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方法 • 4、认识线段并会画线段 • 5、画线段的方法 • 6、判断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填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