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学大纲》临床本科第8版
(完整版)口腔科学--口腔医学技术理论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使用」前言本教学大纲是按照按"三基"的要求, 围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以第六版《口腔科学》为依据,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编写的. 本次大纲以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对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章节的内容较以往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增补。
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数为24,见习学时数为12。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在实践中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口腔医学的发展动态。
在口腔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严格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密作风、严密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听课、见习和实习完成教材大纲内容。
一、学时分配表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目的要求】一、了解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生理,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组织器官解剖结构及其外表形态。
二、熟悉乳牙列及恒牙列。
三、了解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结构。
四、熟悉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了解它们的协调关系。
五、了解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熟悉上下颌牙齿的神经分布。
七、颌面部的部分解剖生理内容,放在后面有关章节结合讲解及参考用。
【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重点讲解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三、重点讲解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
四、重点讲解乳牙及恒牙的数目、名称,牙齿的标识与书写。
五、介绍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重点讲解上下颌牙齿的感觉神经分布。
七、学习口腔局部麻醉时,参考三叉神经及其分支;讲口腔颌面部感染时,参考咀嚼肌及其附着,颌面部静脉的特点及静脉与颅内的通道;学习口腔颌面部损伤时,参考颌骨与咀嚼肌,讲涎腺常见疾病时,参考诞腺解剖;讲颞下颌关节常见疾病时,参考颞下颌关节解剖。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目的要求】一、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口腔科学--口腔医学技术 见习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见习教学大纲(供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使用)一、目的要求:本科技术操作多,所用器械、设备复杂,只有通过见习及可能的操作才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好本专业知识。
二、时间分配:见习共12学时,每次4学时,共见习3次。
三、见习内容和要求:第一次见习:门诊见习1、目的要求:掌握口腔科学的基本检查方法、常用器械;掌握牙体牙髓牙周病的诊断及治疗,;掌握一般牙拔除术。
2、见习内容及时间分配表:(1)掌握牙科治疗椅的使用方法及病人体位的调节;掌握镊子、口镜、探针的使用方法,了解常用器械的名称及用途,分组进行相互练习;了解本科门诊病历书写特点,熟悉书写符号表示的内容。
可看懂口腔门诊病历。
(1学时)(2)掌握龋病、急性牙髓炎的诊断,了解开髓方法,在离体牙上练习开髓。
(1学时)(3)熟悉各种传导麻醉的解剖标志、基本操作及常见并发症。
了解常用拔牙器械名称,拔牙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及常见并发症。
(1学时)(4)熟悉牙龈炎、牙周炎的鉴别;了解洁治术及刮治术。
示教洁治术,无病人时在有牙结石的同学口内洁治示教。
(1学时)第二次见习:病房见习1、目的要求: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见习内容及时间分配表:(1)了解颌面部感染、肿瘤、损伤及涎腺疾病的病史采集、检查方法、治疗原则。
同学练习书写住院病例。
(0.5学时)(2) 了解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示教智齿冠周炎的局部治疗。
(0.5学时)(3)熟悉颌面部外伤的处理原则;掌握面部常用包扎方法。
教师示教,学生互相练习。
了解颌骨骨折的常见症状、体征及常用治疗方法。
在颌骨标本上示教牙间结扎方法,讲解坚强内固定。
(1学时)(4)了解常见颞下颌关节疾病、唾液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示教颞下颌关节检查手法。
(1学时)(5)了解常见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1学时)第三次见习:病房见习1、目的要求: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例如创伤合并症、肿瘤合并症,诊断及治疗原则。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口腔科学》是以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和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培养对象, 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重点,对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病、口腔黏膜疾病、口腔局部麻醉与拔牙术、口腔颌面部损伤与感染、唾液腺与颞下颌关节疾病、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老年口腔疾病及全身系统疾病在口腔的表现进行了阐述,使学生熟悉口腔科常见病的诊治,树立口腔局部与系统有机统一的整体观。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和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
总学时为26学时,理论课20学时,见习课6学时。
1学分。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目的要求】一、了解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生理,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组织器官解剖结构及其外表形态。
二、熟悉乳牙列及恒牙列。
三、了解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结构。
四、熟悉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了解它们的协调关系。
五、了解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熟悉上下颌牙齿的神经分布。
七、颌面部的部分解剖生理内容,放在后面有关章节结合讲解及参考用。
【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重点讲解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三、重点讲解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
四、重点讲解乳牙及恒牙的数目、名称,牙齿的标识与书写。
五、介绍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重点讲解上下颌牙齿的感觉神经分布。
七、学习口腔局部麻醉时,参考三叉神经及其分支;讲口腔颌面部感染时,参考咀嚼肌及其附着,颌面部静脉的特点及静脉与颅内的通道;学习口腔颌面部损伤时,参考颌骨与咀嚼肌,讲涎腺常见疾病时,参考诞腺解剖;讲颞下颌关节常见疾病时,参考颞下颌关节解剖。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目的要求】一、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二、了解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三、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特殊检查方法及其他检查方法。
临床医学专业《口腔科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初步评价

鬻隧表明,教学双方的葵疆承乎、教糖选择秘教攀手段,是影璃双语教学效果瓣关键瓣素。
关键词:双诱教学;日腔科学;高等医学教育
巾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峰:1008—4894(2008)0l—0062一03
“双语教学”(bilingllal teaclling)是指采用外文 和中文两种语言进行专业课程授课的教学方法¨1。 它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项重要举措。国家教育 部予2001年发穗逐知,要求全国各商校大力攘广使 用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力争3年内,双语教学 课程:达到所开课程豹5%一lO%口3。此后教育部又 提出,要求本科教育中20%以上的漾程必须避行双 语教学,使高等院校培养出既精通专业知识叉精通 专业外语的高级人才。我校结合社会发展对医学人 孝提爨酌薪要求,积极探索“宽鏊径、厚基磁、多方 向、主辅修”的联学教育改革新模式,于2003年对 《口腔科学》双谮教学进行教改立项,在2000、2001、 2002级瘘床医学专韭进行教学实践探索。本文通 过对三届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期末成绩分析,初步评 价了双语教学的效果,为今后完善双语教学、深化教 学改革积累了初步经验。.
双语教学的方式和手段目前各院校尚无固定的 模式。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素养的不 同,以及开设双语教学时间的长短,外文授课内容的 比例有较大差异。从全中文授课到全外文授课应是 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 的思维障碍。全外文授课也并非完全排除中文,对 某些重点、难点问题及无法用外文讲解的内容,仍然 需要中文进行解释。为帮助学生听懂外文,理解教 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互动效果,可采取各种 灵活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教师非语言行为的 使用等。本次《口腔科学》双语教学,l/2课时用英 语讲授,以“英语口语讲授配合中英文幻灯、板书” 为主要教学方式,强调英语口语问答,并按教材内容 设计口腔诊疗情景,由学生模拟医患角色进行演示, 以增强教学互动效果,活跃课堂气氛,训练英语听说 能力。问卷调查显示:32.3%和49.5%的学生认为 课时安排合理或基本合理;36.1%和47.5%的学生 认为教学方式恰当或基本恰当,32.8%和53.5%的
口腔科理论考试大纲(专科医师培训结业考试大纲)知识

口腔科理论考试大纲五、儿童牙病科六、口腔颌面外科(三)牙列缺损1.病因及影响(1)牙列缺损的病因(2)牙列缺损的影响2.治疗设计及方法选择(1)固定义齿与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2)固定义齿的分类(3)固定义齿的基牙选择(4)固定义齿的设计(5)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基本要求(6)Kennedy分类法及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原则(7)各类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设计要点(8)种植义齿的组成、结构和修复治疗原则3.治疗步骤(1)固定义齿的基牙预备(2)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前准备及牙体预备(3)可摘局部义齿的印模和模型(4)确定颌位关系及上铪架(5)可摘局部义齿人工牙的选择与排列(6)可摘局部义齿的试戴(7)可摘局部义齿的初戴4.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及处理(1)固定义齿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2)可摘局部义齿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3)可摘局部义齿的修理(四)牙列缺失1.病因及影响(1)牙列缺失的病因(2)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2.治疗设计(1)无牙颌的解剖标志(2)无牙颌的分区(3)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3.治疗步骤(1)无牙颌的口腔检查和修复前准备(2)全口义齿的印模和模型(3)全口义齿颌位关系的确定及上架(4)全口义齿人工牙的选择和排列(5)全口义齿的试戴(6)全口义齿的初戴4.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及处理(1)全口义齿初戴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2)全口义齿的修理和重衬八、口腔颌面影像学科。
《口腔科学大纲》临床本科第8版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Stomatology(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前言口腔科学是医学中的主干学科之一,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的一门科学。
口腔科学的教学目的应该使学生熟悉了解口腔及颌面部生理,为学习口腔科学奠定基础知识;熟悉口腔科的门诊病历书写及一般的检查方法;掌握急性牙髓炎的应急处理,常用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及一般的拔牙技术。
了解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疾病及口腔粘膜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了解口腔颌面部感染、损伤、常见颞下颌关节疾病、涎腺疾病、神经疾病及口腔肿瘤的初步诊断和急诊处理原则,便于及时转送专科处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了解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方式,了解错牙合畸形的分类和矫正原理。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掌握一般医学基础、口腔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张志愿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第8版《口腔科学》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将采取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标本、模型、幻灯、录相、录音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形象化教学手段和电教教材,着重培养学员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内容。
总学时为30学时。
本课程为院考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
平时成绩占40%。
参考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 2口腔颌面部检查 1口腔卫生保健 1牙体牙髓疾病 4牙周疾病 1口腔黏膜常见疾病 1口腔局部麻醉 1牙拔除术 1口腔颌面部感染 2口腔颌面部损伤 4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1唾液腺常见疾病 1口腔颌面部肿瘤 2颌面部神经疾患 2牙列缺损和缺失 2错牙合畸形 2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2性疾病的关系合计30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目的要求1、掌握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乳牙和恒牙的区别;牙的分类、名称及牙位记录法;上、下颌骨的解剖特点;颌面部神经走行分布。
口腔科学--口腔医学技术 理论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使用」前言本教学大纲是按照按"三基"的要求, 围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以第六版《口腔科学》为依据,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编写的. 本次大纲以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对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章节的内容较以往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增补。
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数为24,见习学时数为12。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在实践中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口腔医学的发展动态。
在口腔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严格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密作风、严密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听课、见习和实习完成教材大纲内容。
一、学时分配表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目的要求】一、了解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生理,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组织器官解剖结构及其外表形态。
二、熟悉乳牙列及恒牙列。
三、了解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结构。
四、熟悉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了解它们的协调关系。
五、了解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熟悉上下颌牙齿的神经分布。
七、颌面部的部分解剖生理内容,放在后面有关章节结合讲解及参考用。
【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重点讲解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三、重点讲解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
四、重点讲解乳牙及恒牙的数目、名称,牙齿的标识与书写。
五、介绍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重点讲解上下颌牙齿的感觉神经分布。
七、学习口腔局部麻醉时,参考三叉神经及其分支;讲口腔颌面部感染时,参考咀嚼肌及其附着,颌面部静脉的特点及静脉与颅内的通道;学习口腔颌面部损伤时,参考颌骨与咀嚼肌,讲涎腺常见疾病时,参考诞腺解剖;讲颞下颌关节常见疾病时,参考颞下颌关节解剖。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目的要求】一、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口腔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法医).doc

《口腔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法医)《口腔科学》教学人纲(供五年制木科临床医学、法医学等专业使川)前§口腔科学对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病、口腔粘膜疾病、口腔局部麻醉与拔牙术、口腔颌血部损伤与感染、唾液腺与颗下硕关节疾病、口腔颌血部常见肿瘤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木人纲适用于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妇产科学、法医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现将人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人纲每一章均由教学日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H的注明教学1=1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
二教师保证人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8学时。
四教材:《口腔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张志愿,6版,2004年。
II正文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一教学目的学习口腔颌面部、牙、牙周组织和口腔黏膜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口腔颌面部的范|韦|及分区。
(二)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
(三)了解乳牙列、恒牙列及牙位记录。
(四)了解牙齿的解剖及牙体、牙周组织结构。
(.71)熟悉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
(一)口腔颌面部的范I韦I、分区。
(二)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三)乳牙、恒牙的数目、名称、萌出时间次序及牙位记录符号与方法,为病丿力书写奠定基础。
(四)牙体的解剖形态及牙体、牙周组织的结构。
第二章腔颁血部检杳一教学目的学习I」腔及颌血部常规检查,了解特殊检查于段或方法,以对口腔颌血部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二教学要求(一)熟悉口腔颌血部常规检查。
(二)熟悉口腔科门诊和病史采取要点及书写。
(三)了解I」腔颌血部特殊检查。
(四)了解口腔颌血部影像学检杳。
三教学内容(一)口腔颌血部常规检杳。
(二)口腔科病史记录与书写规范。
(三)L」腔颌面部特殊检查、影像学检杳及其它检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Stomatology(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前言口腔科学是医学中的主干学科之一,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的一门科学。
口腔科学的教学目的应该使学生熟悉了解口腔及颌面部生理,为学习口腔科学奠定基础知识;熟悉口腔科的门诊病历书写及一般的检查方法;掌握急性牙髓炎的应急处理,常用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及一般的拔牙技术。
了解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疾病及口腔粘膜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了解口腔颌面部感染、损伤、常见颞下颌关节疾病、涎腺疾病、神经疾病及口腔肿瘤的初步诊断和急诊处理原则,便于及时转送专科处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了解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方式,了解错牙合畸形的分类和矫正原理。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掌握一般医学基础、口腔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张志愿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第8版《口腔科学》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将采取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标本、模型、幻灯、录相、录音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形象化教学手段和电教教材,着重培养学员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内容。
总学时为30学时。
本课程为院考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
平时成绩占40%。
参考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 2口腔颌面部检查 1口腔卫生保健 1牙体牙髓疾病 4牙周疾病 1口腔黏膜常见疾病 1口腔局部麻醉 1牙拔除术 1口腔颌面部感染 2口腔颌面部损伤 4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1唾液腺常见疾病 1口腔颌面部肿瘤 2颌面部神经疾患 2牙列缺损和缺失 2错牙合畸形 2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2性疾病的关系合计30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目的要求1、掌握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乳牙和恒牙的区别;牙的分类、名称及牙位记录法;上、下颌骨的解剖特点;颌面部神经走行分布。
3、了解口腔及颌面部的分区和口腔的表面形态及组织器官;咀嚼肌群及表情肌群的组成;三大涎腺的名称及部位;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
教学内容1、概述口腔医学范围、口腔分部以及各部位的表面解剖标志。
2、口腔牙齿分类、名称及牙位记录法;牙齿组织结构, 牙周解剖牙龈、牙周膜及牙槽骨;乳、恒牙萌出时间及鉴别要点。
3、颌面部颌面部分区, 上、下颌骨, 咀嚼肌和表情肌;颌面部血管、淋巴和神经分布;颞下颌关节和涎腺。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使用口腔常用检查器械,进行口腔检查。
2、熟悉牙松动分类。
3、熟悉口腔检查中视、触、探、叩四诊的方法,并说明四诊在口腔检查中的意义。
4、熟悉冷、热诊试验及牙髓活力测定在牙髓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5、了解口腔常用检查器械;口腔颌面部的特殊检查;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
教学内容1、口腔颌面常规检查常用器械机及使用方法。
2、口腔颌面特殊检查。
3、口腔颌面影像学检查。
4、口腔颌面其它检查方法(自学)。
5、口腔科病历书写与规范(自学)。
第三章口腔卫生保健目的要求1、掌握使用正确方法进行口腔卫生保健。
2、熟悉正确的刷牙方法、次数与时间;牙线、牙签的使用方法,并说明其在口腔卫生中的意义;普通人群的口腔保健。
3、了解保持口腔卫生的措施;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自学)。
教学内容1、口腔卫生保健的意义和重要性。
2、预防措施。
3、口腔卫生、龋病及牙周病的预防。
第四章牙体牙髓病目的要求1、掌握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区别龋病与牙髓炎,急性牙髓炎与急性根尖周炎。
2、掌握急性牙髓炎及急性根尖周炎的应急处理。
3、熟悉龋病的四联因素理论;龋病的分类及特征。
4、熟悉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及应急处理。
5、了解龋病的概念、好发部位及其治疗方法。
6、了解四环素牙、楔状缺损、牙本质过敏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
7、了解牙髓疾病的分类及其治疗方法。
8、了解慢性根尖周炎的表现形式。
9、了解牙髓病的治疗方法教学内容1、龋病概述:定义、发病情况、危害性及对龋病发生的认识;临床表现:浅龋、中龋、深龋及其症状;处理:根据不同阶段选用药物涂擦、充填、拔牙等方法。
2、非龋牙体硬组织病四环素牙、楔状缺损、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3、牙髓炎病因;临床表现: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处理:应急止痛方法;专科治疗原则及拔除患牙的适应证。
4、尖周炎病因;临床表现:急性尖周炎、慢性尖周炎;处理:止痛、控制炎症、脓肿切开、专科治疗原则。
5、牙髓病(自学)第五章牙周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区别牙周炎与牙龈炎。
2、熟悉慢性龈缘炎、成人牙周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了解: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1、牙龈病牙龈病的病因:局部因素、全身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治疗。
2、牙周炎牙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第六章口腔黏膜常见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的区别。
2、熟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3、熟悉口腔白斑的癌变倾向;口腔黏膜的癌前病变;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现。
4、了解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天疱疮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自学)。
5、了解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病因,口腔扁平苔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6、了解口腔白斑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1、复发性口疮病因;临床表现:三种类型(小型、大型、疤疹样)的好发部位、溃疡特征、病程和症状,与贝赫切特综合征(白塞综合征)的鉴别;治疗:全身治疗、局部治疗。
2、单纯性庖疹病因:病原和诱因;临床表现:常见类型和临床特点;治疗:全身治疗、局部治疗。
3、口腔念珠菌病病因:病原及诱因;临床表现:好发部位、病变特征;全身治疗、局部治疗。
4、天庖疮病因和类型;临床表现和治疗。
5、口腔扁平苔癣病因;临床表现:好发部位、常见类型及特征;治疗:局部治疗、全身治疗。
6、口腔白斑病因:局部物理、化学刺激因素;临床表现:好发部位、局部表现;治疗:局部治疗为主,去除刺激因素。
第七章口腔局部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不同的牙位的麻醉方法;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2、熟悉浸润麻醉的方法;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3、了解口腔科常用局部麻醉剂种类及一次最大剂量。
4、了解表面麻醉的方法(自学)。
5、了解口腔科常用局部阻滞麻醉的麻醉区域、注射部位和方法。
教学内容1、口腔局部麻醉常用药物。
2、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并发症和预防。
3、牙槽部浸润麻醉、常用口腔阻滞麻醉。
4、针刺麻醉和指压麻醉在拔牙中的应用。
第八章牙拔除术目的要求1、掌握拔牙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2、熟悉拔牙的基本步骤;拔牙创愈合过程;拔牙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拔牙后注意事项。
3、了解辨认及使用常用拔牙器械;拔牙适应证及禁忌证。
4、了解拔牙前的准备、各类牙拔除常用方法、阻生牙拔除方法、牙根拔除方法(自学)。
5、了解拔牙术中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自学)。
教学内容1、拔牙适应证和禁忌证。
2、拔牙器械及其使用方法,拔牙步骤和方法。
3、拔牙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九章口腔颌面部感染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特点。
2、掌握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诊断及治疗。
3、熟悉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
4、熟悉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及治疗原则。
5、熟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6、了解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7、了解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自学)。
8、了解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自学)。
9、了解颜面部疖痈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1、概述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因;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
2、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概述:定义、多发性;病因:智齿萌出不全、局部创伤、细菌感染、机体抵抗力降低;临床表现:急性期、慢性期的表现及并发症;治疗:局部冲洗、盲袋内上药、脓肿切开引流、病源牙处理,全身治疗;预防:龈瓣楔形切除术、阻生牙拔除术。
3、颌面部间隙感染概述:定义、危害性;病因:牙源性、腺源性、局部感染扩散及外伤感染等;临床表现:一般蜂窝织炎的局部表现和全身症状,各不同间隙感染的特有症状,包括眶下、咬肌下、翼颌、颌下及口底蜂窝组织炎;治疗:全身治疗,抗菌药物治疗、支持疗法及中医药治疗;局部治疗,理疗、药物外敷、切开引流原则和方法及病源牙的处理。
4、颌骨骨髓炎概述:分类,以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多见;病因:牙源性、损伤性、血源性及放射性骨髓炎;临床表现:急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表现;慢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的意义;损伤性、血源性和放射性骨髓炎的临床特点;治疗:1、局部治疗,及时切开引流,拔除病源牙;慢性期,清除病灶,死骨摘除2. 全身治疗;预防:及时治疗牙源性感染。
5、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6、颜面部疖痈概述:头面部好发,上唇疖痈的危害性,唇部疖痈不正确处理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治疗:全身治疗和正确的局部处理。
第十章口腔颌面部损伤目的要求1、掌握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2、掌握区分颌面部火器伤及普通损伤的不同特点及治疗原则。
3、掌握颌骨骨折的诊断。
4、熟悉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处理。
5、熟悉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类型及治疗原则。
6、熟悉上颌骨、下颌骨及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7、了解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8、了解牙及牙槽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9、了解上颌骨骨折的分类(自学)。
10、了解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自学)。
教学内容1、概述发生率、伤因和分类;口腔颌面部损伤特点。
2、急救处理防治窒息:窒息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口腔颌面部损伤和特点;抗休克:颌面伤员抗休克特点;合并颅脑伤的诊治特点;防治感染:清创、包扎伤口、抗菌药物应用;包扎和后送:包扎的意义和常用方法,后送伤员的体位和注意事项。
3、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早期外科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不同部位伤的处理特点和注意事项。
4、牙和牙槽突损伤牙震荡、牙脱位和牙折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牙槽突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
5、颌骨骨折概述:伤因、上颌骨骨折分型、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临床表现:颌骨骨折的一般症状和体征,强调骨折移位和咬合错乱,上下颌骨骨折常见型的特有表现;诊断:采集受伤史、全身和局部症状和体征、X线检查;治疗:颌骨骨折复位和固定的原则与方法,恢复咬合关系的重要性;介绍常用的固定方法:单颌牙弓夹板固定、颌间固定、骨间固定和颅颌固定。
6、颧骨、颧弓骨折简述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复位固定的方法。
第十一颞下颌关节常见病目的要求1、掌握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