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成语故事文档
课前三分钟成语故事_三分钟成语故事演讲

课前三分钟成语故事_三分钟成语故事演讲成语故事是大家童年的回忆吧,成语故事教会我们很多的道理。
成语也是我们现实生活很实用的短语哦。
下面是本文库为你整理的几篇三分钟成语故事演讲,希望能帮到你哟。
三分钟成语故事演讲篇一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汉语中有很多的成语,它们言简意赅,有很强的表现力。
因此,人们在交际中都喜欢用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
然而你是否知道,不少成语背后都有优美动人的故事。
今天,我就给大家揭开一个邯郸成语典故"小题大做"的面纱,共同体验它背后的魅力。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七国争霸,局势混乱。
赵国不仅是一个弱小国家,而且当时的统治者赵孝成还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燕国本来不是什么肥老虎,但是见赵国软弱可欺,便派将军高阳军率领十万大军向赵国进发,企图把赵国一举拿下。
这个消息一传到赵王耳中,就把他吓得魂不附体,慌忙派人去请求齐国派大将田单到赵国率军开战,这可使赵国的将军们奇怪了。
赵国再怎么弱小,也并不是没有将才,何必舍近求远,去求齐国派将应战呢?于是,文武群臣们力劝赵王,不要到齐国求将。
可赵王一意孤行,结果,人家齐国逮住这个机会,想讹赵国一笔,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那就是用五十多座城池来聘请田单将军。
赵王虽然也觉得条件苛刻,但一想到燕国会把赵国灭掉,心里就发毛。
一咬牙便答应了。
朝廷一下子沸腾起来,大臣们背地里都骂赵王昏了头,将军赵屠尤为不满,但又不敢公开反对,只好背地里对平原君发怨气:"赵王太糊涂了,赵国又不是没强兵勇将,为什么要付出五十座城池的代价去换取田单将军呢?如果派我出战,我保证一百天内将燕军赶出赵国。
再者说,田单再怎么英勇彪悍,那也是人家齐国大将,他会为赵国卖命吗?这连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儿,怎么他赵王就不明白呢?"这个成语比喻日常生活中把小事情当作大事情来处理,所以最后得到的教训是:遇到一只蚂蚁,可千万别召集全村人来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1三分钟成语故事演讲篇二敬爱的老师、评委们,大家好!我是丛台区实验小学三年级二班的徐舒扬。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成语故事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成语故事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成语故事篇一: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
哀鸿:哀鸣的大雁.《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
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
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成语故事篇二:安然无恙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
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
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
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
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
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
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
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
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
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
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成语故事篇三:安如泰山安稳的像泰山一样。
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
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成语故事演讲3分钟

成语故事演讲3分钟《成语故事中的动物智慧》篇①:《蚂蚁齐心运粮食》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小蚂蚁住在一个小小的蚁穴里。
有一天,一只小蚂蚁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饼干渣,这对于小小的它来说,就像是一座小山。
小蚂蚁试了试想自己把饼干渣搬走,可是它使出了浑身的力气,饼干渣却纹丝未动。
小蚂蚁并没有灰心,它快速跑回蚁穴,告诉其他伙伴这个好消息。
很快,一群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饼干渣旁边。
蚂蚁们围着饼干渣,用它们那微小的嘴巴咬住饼干渣的各个部位。
然后,它们一起齐心协力,齐声喊着口号:“一二,一二。
”慢慢地,饼干渣被抬了起来,缓缓地朝着蚁穴移动。
在路上,它们遇到了一个小土坑,小蚂蚁们商量了一下,前面的蚂蚁用触角拉着后面的蚂蚁,后面的蚂蚁用力往上抬,终于成功地将饼干渣运过了小土坑。
最后,它们顺利地把饼干渣运进了蚁穴。
点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
小蚂蚁们虽然单个力量很弱小,但是它们团结起来就可以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小蚂蚁一样,和小伙伴们团结友爱,遇到困难一起想办法,这样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啦。
篇②:《小鹰学飞》有一只小鹰,它出生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之上。
小鹰慢慢长大了,它看着在天空中翱翔的雄鹰,心里非常羡慕。
它想:“哇,在天空飞得多自在啊,我也要像它们一样。
”于是,小鹰就对鹰妈妈说:“妈妈,我想学飞。
”鹰妈妈听了很高兴,它带着小鹰来到了悬崖边。
鹰妈妈先示范了一下飞翔的动作,小鹰看在眼里,觉得挺简单的。
可是当它展开自己还不太有力的翅膀扑腾的时候,只飞了一小段距离就掉了下去。
小鹰摔得有点疼,但它没有哭鼻子,它对妈妈说:“妈妈,我还想再试一次。
”小鹰又一次鼓起了勇气,用力扇动翅膀。
这一次,它飞得比上次远了一点,可是还是没有达到它想要的高度,又摔了下去。
就这样,小鹰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飞翔,每次摔倒它都爬起来重新展翅。
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后,小鹰终于成功地飞上了蓝天。
它兴奋地在空中盘旋着,大叫着:“我会飞啦,我会飞啦!”点评:小鹰学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勇敢和坚持的力量。
成语故事分享小学生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画蛇添足。
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讲的是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庄周的人,他非常聪明,善于辩论。
有一天,他参加了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一道特殊的菜肴——蛇羹。
宴会上的人们都争相品尝这道美味,但有一个名叫魏王的人却提出了一个游戏。
魏王说:“各位,这道蛇羹虽然美味,但我听说蛇是自然界中的灵物,如果我们在蛇羹中画上一只蛇,再添上一足,那这道菜肴就会更加完美。
谁能在蛇羹中画上一只完整的蛇,并且添上一足,谁就能得到我赠送的宝物。
”在座的人都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提议,于是纷纷拿起画笔,开始描绘蛇羹中的蛇。
庄周却静静地坐着,没有动笔。
大家纷纷好奇地看着他,问他为什么不动手。
庄周微笑着说:“我观察了一下,大家都在努力画蛇,但我发现,如果画蛇时添上足,那么蛇的形象就会变得滑稽,失去原本的美丽。
所以,我认为画蛇添足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大家听了庄周的话,都觉得很有道理。
于是,大家纷纷放下画笔,不再画蛇添足。
最后,宴会上的菜肴都变得非常美味,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宴会结束后,魏王果然赠给了庄周一件宝物。
而庄周也用这个成语告诫我们,有时候,过多的修饰和追求完美,反而会适得其反。
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情况。
比如,我们写文章、画画、做事情,都应该注重质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完美。
有时候,适时的放手,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我们的小学生活中,也有许多可以运用这个成语的地方。
比如,我们写作文时,不要为了追求华丽的辞藻而忽略了文章的主旨;我们画画时,不要因为追求细节而忽略了整体的美感;我们做事情时,要注重效率和质量,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速度。
以下是我对“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几点思考:1.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取舍,不要为了追求完美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2.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速度。
3.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倾听,不要因为自己的主观意愿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三分钟的成语故事演讲

三分钟的成语故事演讲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三分钟的成语故事演讲希望能帮助到你!三分钟的成语故事演讲篇一列子名叫列御寇,是战国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战国时代,史疾为韩国出使楚国,楚王问他:“你在研究什么学问”史疾说:“我在研究列御寇的学问。
”楚王问:“列御寇主张什么”史疾说:“主张正名。
”楚王问:“这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吗”史疾说:“当然可以。
”楚王又问:“楚国盗贼很多,用它可以防范盗贼吗”回答说:“当然可以。
”楚王接着问:“怎么用正名来防盗”这时正好有只喜鹊飞来停在屋顶上,史疾说:“请问你们楚国人把这种鸟叫什么”楚王说:“叫喜鹊。
”史疾又问:“叫它乌鸦行吗”楚王说:“不行。
”史疾说:“现在大王的国家设有柱国、令尹、司马、典令等官职,任命官吏时,一定要求他们廉洁奉公,能胜任其职。
现在盗贼公然横行却不能加以禁止,就因为各个官员不能胜任他的职位,这就叫做:‘乌鸦不称其为乌鸦,喜鹊不称其为喜鹊啊!’”“名正言顺”这个成语出自《论语》,表示名义正当,道理就讲得通,也表示作事理由充分。
3一挥而就1)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荐举不捷》:“扞王璘呴复为鸟散馀花落诗二十首,援毫而就。
时忽风雨暴至,数幅为回飚所卷,泥滓沾渍,不胜舒卷。
璘曰:‘勿取,但将纸来!’复纵笔一挥,斯须复十馀篇矣。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后因以“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2)《三字经》是儿童的启蒙读物,内容非常丰富。
自南宋到民国,经元、明、清三朝的七百余年之中,这部书一直是儿童上学的启蒙书之一,几乎家喻户晓。
但对于作者,了解的人就不多了。
这部书的作者是南宋学者正应麟。
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正应麟任会试主考官时发现的人才。
正应麟向当时的皇帝宋理宗推荐文天祥的文章时说:“此人肝胆如铁石,文章如龟鉴。
”意思是意志坚强如钢铁和石头,文章简直如同经典著作。
学生课前三分钟成语故事

学生课前三分钟成语故事1为虎作伥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
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
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
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
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
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
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
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
”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
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
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
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
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
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
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
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
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
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
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还要为老虎效力。
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现比喻为坏人做帮凶。
2名正言顺列子名叫列御寇,是战国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战国时代,史疾为韩国出使楚国,楚王问他:“你在研究什么学问?”史疾说:“我在研究列御寇的学问。
”楚王问:“列御寇主张什么?”史疾说:“主张正名。
”楚王问:“这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吗?”史疾说:“当然可以。
”楚王又问:“楚国盗贼很多,用它可以防范盗贼吗?”回答说:“当然可以。
三分钟成语小故事【四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三分钟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篇⼀】三分钟成语⼩故事:⽔滴⽯穿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
⼀次,他看见⼀个管理仓库的⼩史从仓库出来时,顺⼿将仓库⾥的⼀枚铜钱放进了⾃⼰的⼝袋。
他⽴即派⼈把这⼩史抓来追问,并且下令⽤棍棒拷打。
⼩史⼼⾥不服,⼤声嚷道:“⼀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对我这么凶狠啊!” 张乖崖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条批语:“⼀⽇⼀钱,千⽇千钱,绳锯⽊断,⽔滴⽯穿。
”意思是:⼀天⼀个铜元,⼀千⽇就是⼀千个铜元,这就像⽤绳⼦锯⽊头、⽔滴⽯头⼀样,⽇久天长,⽊头也会被锯断,⽯头也会被滴穿的。
然后,他下令将这⼩史斩⾸。
成语“⽔滴⽯穿”是由这个故事来的。
有时也写成“滴⽔穿⽯”,含义是⼀样的,故事原来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危害。
现在常从积极⽅⾯来使⽤,⽐喻学习或者办事只要有恒⼼、坚持不懈,就能够“⽔滴⽯穿”,战胜困难,得到成功。
【篇⼆】三分钟成语⼩故事:破釜沉⾈ 秦朝末年,各地⼈民纷纷举⾏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的是陈胜、吴⼴,接着有项⽻和刘邦。
下⾯,讲⼀个项⽻破釜沉⾈的故事。
有⼀年,秦国的三⼗万⼈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为次将,带领⼆⼗万⼈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强⼤,⾛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
军中没有粮⾷,⼠兵⽤蔬菜和杂⾖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举⾏宴会,⼤吃⼤喝的。
这⼀下可把项⽻的肺⽓炸啦。
他杀了宋义,⾃⼰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成语故事课前演讲稿

成语故事课前演讲稿成语故事课前演讲稿同学们学过许多成语,那么,成语故事大家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成语故事课前的,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成语故事课前演讲稿今天,我要说的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哈,东施效颦嘛。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
天运》。
所讲的内容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这个西施有心绞痛,东施觉得好看,于是效仿起来。
其实我觉得这挺巧合的,西施要是没有这个病,东施的做法也许会变一变。
网上有人说,东施引起的反响要比西施大得多。
的确,见过西施的人多,而见过,见多了,自然不会有太多惊讶之类的情绪。
而东施鲜有人见过,加上西施的美貌和她做法的衬托,更显得东施丑了。
一千多年前的庄子已经通过上面的事例令后人觉悟了,可在一千年后的今天,很多人重蹈覆辙,又一次走了东施吓到路——为什么呢。
如今突现了两大组合——EXO和TFbys,这是出名一点的,我们班级就有个男生,特别崇拜TFbys,结果,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王俊凯的感觉,。
有点令人发指吧,但这是真的。
那男生其实太像东施了,他本人长得黑,又其貌不扬,装出来的一招一式,没法说了。
而现在的众多粉丝又在相互抵触,闹得不可开交,我觉得这就像两个东施互相责骂“你凭什么学西施”“啊那你说我,你不也学了吗”最后,一点意义都没有,当事人自我感觉良好,却不知已出了笑话。
我个人倒希望上天再降一位东施,让后人们觉悟:不要再不自量力,盲目崇拜了。
篇二成语故事课前演讲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成语故事是《顺手牵羊》。
梁山泊好汉们在宋江的带领下打败辽国的入侵,又奉命清剿河北的田虎。
在清剿的过程中,田虎的大将马灵会巫术,被公孙胜破解。
马灵如飞逃去,戴宗作法也追不上。
恰好碰到花和尚鲁智深,一禅杖把马灵打倒,顺手牵羊把他捆了交戴宗看押。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篇三成语故事课前演讲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首先老师想问问除一年级以外的同学们,你知道咱们大江小学一年中要开展几个传统节活动?(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社会实践节)十多年来,这五个传统节活动已经成为大江小学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成语故事文
档
SPEECH DRAFT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成语故事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
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魅力演讲可以
让演说者能够更好的抓住核心,把握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演讲的效果,发
挥到极致,充分展现演讲魅力,释放能量,从而产生最大影响力!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成语故事篇一:哀鸿遍野
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
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
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
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
吃的)”。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成语故事篇二:安然无恙
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
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
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
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
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
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
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
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
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
“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
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成语故事篇三:安如泰山
安稳的像泰山一样。
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
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
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
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
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
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
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
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
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
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
刘濞还是不肯回头。
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
楚王刘戊自杀,
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
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成语典故:汗流夹背出处《汉书·杨敞传》敝惊惧,不知所言。
汗出浃背徒唯唯而已。
释义“浃”,湿透,出汗多,湿透脊梁。
形容满身大汗。
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过度。
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
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
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
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
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
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
计议商定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
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背,惊恐万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
杨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
她见丈夫犹豫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
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然太难临头。
”杨敞在房里来回酸步,却拿不定注意。
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告知田延年,她丈夫愿意听从大将军
的吩咐。
田延年听了后高兴地告辞走了。
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请皇太后。
第二天,杨敞与群臣遏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王位的原因。
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