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诗
元稹悼念妻子的诗

元稹悼念妻子的诗
元稹的悼亡诗有《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
以下是部分元稹悼念妻子的诗:离思五首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遣悲怀三首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以上是部分元稹悼念妻子的诗,希望您满意。
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诗

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诗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夫妻之情是人世间最珍贵也是最隐秘的感情,我国古代的诗(词)人们,尚缺少将这一感情宣于诗词的习惯和勇气。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诗出自《离思五首》(其四),为大诗人元稹悼念亡妻韦丛之作,以至美之景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深。
不尽情思久藏心底,因与韦丛的相识而使其自此对其他女人不屑一顾。
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然而,韦丛去世后两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
潘岳《悼亡诗》其二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明月何胧胧。
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髣髴睹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泪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慙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此诗为悼念亡妻杨氏而作(共三首),作者乃西晋潘岳,即美男子潘安。
诗中哀思淋漓倾注,可见其情自深。
杨氏(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卒于元康八年(298年),此诗应作于299年。
此后其小女金鹿夭折(《金鹿哀辞》),外甥杨绥又辞世。
在这种时候,潘岳居然再婚了。
对亡妻同样深情至深的还有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苏轼对亡妻之思念不可谓不深入肺腑。
该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然而在此七年之前(1068年),苏轼便已迎娶王闰之。
元稹离思翻译

元稹离思翻译元稹离思翻译《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离思五首作者:元稹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谩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离思》翻译: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鉴赏:其一其一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
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
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
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其二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
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题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
元稹悼念亡妻的诗

元稹悼念亡妻的诗夫妻之情是人世间最珍贵也是最隐秘的感情,我国古代的诗(词)人们,尚缺少将这一感情宣于的习惯和勇气。
诗人中,以唐之元稹和的悼亡之作最有名,尤其是元稹,有《遣悲怀》七律三首,又有《离思》七绝五首、《六年春遣怀》七绝八首,共十六首悼亡诗。
下面就是关于元稹悼念亡妻的诗,欢迎阅读。
元稹悼念亡妻的诗《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诗出自《离思五首》(其四),为大诗人元稹悼念亡妻韦丛之作,以至美之景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深。
不尽情思久藏心底,因与韦丛的相识而使其自此对其他女人不屑一顾。
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然而,韦丛去世后两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
《离思五首》(其四)赏析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
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
“曾经沧海难为水”。
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
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
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
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
写得意境雄浑深远。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
《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此女即“巫山之女”。
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
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
元稹悼亡妻词三首

元稹悼亡妻词三首一、《别云间》
云间相见别无期,愁绪纷纷动泪如。
满地红霞无人问,唯我独立思妻痴。
千里相思泪沾衣,江南水色寄忧思。
愿天作证我心志,几许回眸两相随。
二、《忧思》
浮云无迹遥天外,寒江私自泪沾腮。
夜深忆曲频嗟叹,伤心独倚思妻栏。
纵使烟霞遮不住,相思绵绵断肠癌。
天地之间凭么立,一段情缘证无悔。
三、《哭母》
绣岛玉楼追旅人,夜深犹思泪满巾。
香消玉殒花容改,无用意悲哭伤神。
眼望天涯月如火,心系云帆信如亲。
妻儿皆已投西去,愁绪纷纷恨无尽。
元稹《离思》赏析参考

元稹《离思》赏析参考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稹《离思》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离思》作者:元稹曾经①沧海难为水,除却⑦巫山不是云。
取次③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④。
【重点字词解析】①曾经:曾经历过。
曾;副词;经:经历。
⑦除却:除了。
③取次:任意、随便,唐宋诗文中常用。
④缘:因为;君;你,指亡妻韦丛。
【赏析鉴赏】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
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人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丁。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
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
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枧,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缘由。
既然对亡妻有这样的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离思元稹原文

离思元稹原文 导语: 《离思》 是唐代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七言绝句, 共五首, 其中 《离思》 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离思元稹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离思元稹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 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作者】: 元稹(779 年-831 年):字微之,河南河内人。
八岁丧父,少年贫贱.母郑 贤而文,亲授书传。
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
元和初,应制策第一。
除左拾 遗,历监察御史。
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
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 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
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 事。
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
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
太和 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
年五十三卒, 赠尚书右仆 射。
稹自少与白居易 [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
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 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背景】: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
韦丛为 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丨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 受贫困之 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
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 后, 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 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 沧海的人,再看 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 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 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 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 ! 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
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元稹的悼亡诗一直以前都是传唱的经典, 除此之外, 其还写了悼念亡妻韦氏 的《遣悲怀》三首,同样堪称中国悼亡诗歌 的绝唱。
元稹离思其四

《离思(其四)》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歌是诗人元稹悼念亡妻韦丛之作,是离思五首之四。
元稹爱妻的名韦,字蕙丛。
比元稹小四岁,二十岁和元稹结婚,二十七岁时就不幸死去了。
元稹大概是古人写给妻子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了,他的许多诗篇都不由自主的有他妻子的影子。
元稹的后半生都在怀念着自己的妻子。
是什么样的女子,可以让浪子惦念一生?【译文一】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这是诗人元稹为了纪念逝去的妻子而写的。
【译文二】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赏析】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
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组诗,本首诗是组诗中第四首。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诗
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诗出自《离思五首》(其四),为大诗人元稹悼念亡妻韦丛之作,以至美之景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深。
不尽情思久藏心底,因与韦丛的相识而使其自此对其他女人不屑一顾。
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然而,韦丛去世后两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
潘岳《悼亡诗》其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明月何胧胧。
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髣髴睹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泪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慙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此诗为悼念亡妻杨氏而作(共三首),作者乃西晋潘岳,即美男子潘安。
诗中哀思淋漓倾注,可见其情自深。
杨氏(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卒于元康八年(298年),此诗应作于299年。
此后其小女金鹿夭折(《金鹿哀辞》),外甥杨绥又辞世。
在这种时候,潘岳居然再婚了。
对亡妻同样深情至深的还有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苏轼对亡妻之思念不可谓不深入肺腑。
该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然而在此七年之前(1068年),苏轼便已迎娶王闰之。
王弗,青神进士王方之女,才女,16岁与东坡结发。
26岁逝世。
她死后三年,苏轼迎娶了她的堂妹,22岁的王闰之。
王闰之陪伴东坡走过了人生最重要的25年,死后二人合葬。
当然还有小苏轼26岁的王朝云,苏轼的红颜知己,他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
朝云被扶正后过了十一年(1096年),即先于苏轼病逝。
被贬南方,随侍左右的是谁,《卜算子》词,幽人独往,暗含的是谁?再读《江城子》,深入肺腑的思念,已让人无由再问。
杨氏,也是豪门出身,嫁给了锦帽华服,风采倾城的美男子潘安。
帅哥是靠不住的,何况是郑果盈车的帅哥。
所以“轻躁”、“好利”的轻薄才子,死于八王之乱,留给后世无限感叹。
杨氏死后不久,潘安转眼就携了新人笑。
他更坦承自己对女人的爱只是因为她们的美色。
也因此,美男子的称号比他的诗名更有影响力。
让人忘了是他开创了悼亡诗的先河。
一世繁华也罢,昙花一现也罢,谁不知悼亡诗中,是凄凉的哀愁。
多少烟花般的过往,洗不去陪伴他颠簸于官道的途中那个熟悉的身影。
韦丛,太子少保韦夏卿小女,没有势利,没有贪婪,没有嫌弃,20 岁下嫁元稹。
27 岁辞世。
这年元稹 31岁。
也是这年,他在成都认识了薛涛,一个大他 11 岁但懂他诗的女人。
于是有了举世闻名的《莺莺传》,即后世戏曲《西厢记》。
誓不再娶的元稹,宦游各地的情史,以及他走政治路线的门阀婚史,长期为人诟病。
说他可以在彻底的欢娱之后彻底地放弃,一生都是高尚君子。
而那些曾与他情深似海的女人,在短暂的欢娱之后,无一例外地在蒙羞的寂寞中度过余生。
我们没有理由让丧妻的人不再续弦,没有理由苛责誓不再娶的决心一定维持百年,我们也没有办法否认,曾经沧海的元稹,他最初的美好,是永远的韦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