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课件1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下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一天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 发怒,宋讷先是一惊。只见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
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解释道:因有下
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这才放心。
想一想 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 知天下事”?为什么要这么做?
(2)设立厂卫制度:
加强百官和京城百姓控制;侦缉、逮捕、审讯、刑杀; 明太祖—锦衣卫:明成祖—东厂(宦官负责): 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八股文的毁灭文 化,等于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八股文 的败坏人才,却比 秦始皇在咸阳郊外 坑儒还厉害!”
= +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 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的科举制比较图导学P
科举制 内容
隋唐 明清
形式 结果
明经、进士 多样化 便于选拔人才 (经史、策问、 杂文) 《四书》《 八股文 脱离现实和社会发展 五经》 大势,不能选拔真正 的人才,阻碍向近代 社会转型的进程。
据说有个文人给朱元璋写贺表,恭维他“光天 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责”。他看后大怒, 说“生”与“僧”同音,“光”就是没有头发, 这是骂我做过和尚;“则”与“贼”同音,这 是骂我做过造反的贼。于是把他杀了。
查嗣庭担任江西乡试主考官时,出题“维民所 止”,这本来是《诗经》上的,可硬是被告密说 “维止”二字是“雍正”去了头,雍正于是钦定 了“大逆不道”的罪名,株连的范围也极为广泛。 徐骏 “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的诗句,被 认定“清”是满清,“不识字”、“乱翻书”是 指影射满人没文化,被灭族。 到乾隆时,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130余案。 胡中藻“一把心肠论浊清”,处斩弃市。沈得潜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剖棺戮尸。李一 “天糊涂,地糊涂,帝王师相,无非糊涂”,凌 迟处死。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 北师大版

学生讨论:统治者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它造成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这种文化专制政策是统治者巩固独裁统治的手段,但它使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中,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引起学生深思:一个国家的发展应创设怎样的社会环境?
3、军机处
4、影响
二、八股取士
1、时期:明清时期
2、特点:科举考试只允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部分进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作“八股文”
评价: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脱离社会发展大势,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三、厉行文字狱
1、时期:明清时期
2、特点:影响
1.齐读课文
教学反思
请同学们思考:雍正为什么要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的权力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军机处成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使君主旨意畅达无阻,实质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使君主专制已发展到了顶峰。
过渡:以上我们探讨的是明清两朝在政治上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现在我们来学习思想控制方面的措施。
二、新课讲解:
1、明朝的建立与强盛
(1)红巾军起义与明朝的建立
首先,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明朝的建立时间、开国皇帝及其年号以及灭亡的时间和清朝的建立、统治中国的时间。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讲述明清政权的更替,使学生学生知道明朝的建立及统治、清前期的统治建立、简况即可。
过渡:那么,明清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皇权?(学生用1分钟的时间看书)
教师指出:八股取士考试形式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它同秦的焚书坑儒一样,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过渡:请同学们欣赏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山东省邹平县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案例说明对应教材“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旨在使学生了解明清两代强化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引导学生阅读拓展材料、分析教材,概括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表现;通过史料解析,分析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君主独裁(一)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废除宰相制度教师补充“胡蓝之狱“的相关史实,使学生了解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大举打击开国功臣、并进行血腥屠杀的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胡惟庸死后,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新的行政体系。
教师可展示中央的行政制度示意图,介绍内阁与宰相权力性质的根本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在这样的体制之中皇权膨胀是如何体现的,并思考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学生了解“胡蓝之狱”的史实,认识朱元璋在统治之初所采取的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学生解读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了解各部门所掌握的实际权力,及其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故事和示意图,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得到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读图示和概括历史史实的能力。
2.设立厂卫制度教师借助多媒体动画技术,按照时序演示明朝厂卫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具体构成。
其中,可以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如介绍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为何要设立锦衣卫和东厂,讲明当时所存在的历史背景。
在介绍特务机构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思考明朝强化君主专制措施所带来的影响。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了解厂卫制度的建立过程及构成。
通过阅读教材,认识到厂卫是极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和故事讲述,使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增强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3.设立廷杖制度此部分可以略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即可,使学生认识到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了主仆之间的关系。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探究 一
君主独裁
阅读教材第109—110页,回答:明清 君主独裁的表现?
1、杀功臣,巩固皇权(朱元璋)
2、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
3、设立厂卫制度(锦衣卫+东厂)
0
4、设立廷杖制度(朱元璋)
5、设立军机处(清雍正帝)
0
0
0
胡 胡惟庸案: 蓝 官职:丞相 之 罪名:谋反 狱 牵连三万余人
蓝玉案:
0 0 0
八股取士有哪些危害?
八股取士危害:八股取 士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 制统治的重要措施。它禁锢
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
的发展。
0
举子看榜图
0 0
0
探究 三
厉行文字狱 你对文字狱了解多少呢?
(1)目的:为了加强专制,从思想上严密控 制知识分子 (2)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为严重
(3)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 才,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 会的发展进步
”,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军机处 。 3.清朝皇帝继承明朝制度,雍正时,在中央设立_______ 四书 ”“五经”的范围内命题。采用 4.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______
八股取士 制度。 _________
5.明清统治者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残酷打击,制造
0
文字狱 ”,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________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北师大版
0
0
0
0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
思考:泱泱中华,物华天宝,人
杰地灵,为何人才如此凋零?
0 0 0 0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明朝宰相胡惟庸素材 北师大版精编版

明朝宰相胡惟庸官至左丞相,结党朋欺胡惟庸(?—1380),凤阳定远(今属安徽)人,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克和州,始归附,授元帅府奏差,寻转宣使。
尔后,任宁国县主簿,进知县。
做宁国县令,可以说是他起家的开始。
当时太师李善长柄政,胡惟庸以黄金二百两行贿于李善长,从此青云直上,先迁吉安通判;至正二十四年(1364),设湖广行省,又擢为湖广佥事。
朱元璋称吴王,由于李善长的推荐,胡惟庸被召为太常少卿,不久升为太常寺卿。
洪武建国后,更是曲谨市宠,几年后便位极人臣。
洪武三年,入中书省,拜中书参知政事。
洪武六年(1373)正月,右丞相汪广洋因“无所建白”出迁广东参政。
从这时到同年七月,“帝难其人,久不置相”,胡惟庸以中书左丞“独尊省事”数月,七月代替汪广洋升为右丞相。
洪武十年九月,又迁左丞相,汪广洋仍为右丞相。
从洪武六年汪广洋第一次罢相后,中书省的大权实际上由胡惟庸一人独揽,到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被杀为止,任相达七年之久。
徐达、刘基对胡惟庸的人品极为鄙视,徐达“深疾其奸”,曾多次“从容言于帝”。
为此,胡惟庸一度想与徐达结好,但徐达憎恶他的为人,不予理睬。
胡惟庸又变换手法,企图贿赂徐家守门人福寿来加害徐达,但被福寿揭发。
徐达知道此事后,并没有向他问罪,只是向朱元璋进言,胡惟庸不够资格做丞相。
洪武初年,朱元璋曾与刘基论相,当问到胡惟庸是否可为丞相时,刘基说:“譬之驾,惧其偾辕也。
”并说,天下何患无才,只要明主全心全意地求访,便可得到,就目前的人选来看,确实没有可以胜任的。
但朱元璋并没有接受刘基的意见,不久便擢胡惟庸为相,刘基悲叹道:“使吾言不验,苍生福也。
”胡惟庸任相时,淮西集团的政敌杨宪已经在洪武三年被诛,胡惟庸独相数年。
尽管汪广洋在洪武十年与他同居相位,但汪为人“宽和自守,居相位默默无可否”,在中书省仅仅是“浮沉守位而已”,因此,除了皇帝以外,在政治上胡惟庸感到唯一有些威胁的人便是刘基。
由于刘基曾与朱元璋论相,胡惟庸更是耿耿于怀,伺机报复。
七年级下册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课件资料

试?
0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0 0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0
八股取士有哪些危害?
0
举0 子看榜图
0
0
八股取士危害:八股取 士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 制统治的重要措施。它禁锢 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 的发展。
探究
0
想一想:秦朝、西汉、明朝、清朝为加强思想控 制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秦朝 “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0
清朝 文字狱
0 0
0
明朝 清朝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时间 内容 危害
0 0
君主独裁
明清皇权膨 胀与文化专
制 八股取士
0
0
文字狱
时间 目的 内六部
0
0 0
0
1.朱元璋在位时,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_宰__相____制度,使六部直接 受__皇__帝__指挥。 2.朱元璋为加强对百官和京城百姓的控制,设立__锦_衣__卫___。明成祖时 ,又设立特务机构__东__厂__,任用宦官掌管。东厂和锦衣卫合成“厂卫 ”,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3.清朝皇帝继承明朝制度,雍正时,在中央设立_军__机__处__。 4.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__四_书___”“五经”的范围内命题。采用 __八_股__取__士__制度。 5.明清统治者0 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残酷打击,制造 “__文_字__狱_0 __”,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思考:科举考试创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
0
朝代?明朝时有什么变化呢?如果你是明朝 0 0
2019-2020年(秋)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明初四大案素材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年(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明初四大案素材北师大版明初四大案,亦称洪武四大案,是指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整顿吏治、惩治贪污而策划的著名四大案件;分别为: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十五年(1382年)的“空印案”,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
胡惟庸与蓝玉案件习称“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滥杀开国功臣的政治案件,而“空印案”与“郭桓案”则是对涉嫌贪墨的官吏进行大规模的镇压。
胡惟庸案主条目:胡惟庸案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指洪武帝诛杀宰相胡惟庸事件,随后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此案牵连甚广。
胡惟庸被杀,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
内阁大学士丝毫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其上呈与皇帝。
从此中国再无宰相一职。
洪武六年(1373年),淮西朋党集团的领袖李善长推荐其同乡兼姻亲胡惟庸担任右丞相。
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
他做了7年丞相,任期内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使得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
譬如,浙江青田人刘基(字伯温),曾辅佐朱元璋,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由于他与淮西朋党集团的矛盾,一直未受重用。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仅封为诚意伯,岁禄只有240石[1]。
而李善长则功封韩国公,岁禄4000石。
翌年,刘基告老还乡。
然而,由于他曾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不宜入相的话[2],故而深受后者的嫉恨,被解雇革去岁禄[3]。
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生病,胡惟庸派医生前去看望,但刘基服药后不久便一命归西[4][5]。
当然,排斥异己还不是胡惟庸案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胡案的症结在于——他为人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
这自然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宰相专权、皇权旁落的危机。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北师大版案例说明对应教材“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旨在使学生了解明清两代强化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引导学生阅读拓展材料、分析教材,概括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表现;通过史料解析,分析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君主独裁(一)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废除宰相制度教师补充“胡蓝之狱“的相关史实,使学生了解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大举打击开国功臣、并进行血腥屠杀的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胡惟庸死后,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新的行政体系。
教师可展示中央的行政制度示意图,介绍内阁与宰相权力性质的根本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在这样的体制之中皇权膨胀是如何体现的,并思考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学生了解“胡蓝之狱”的史实,认识朱元璋在统治之初所采取的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学生解读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了解各部门所掌握的实际权力,及其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故事和示意图,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得到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读图示和概括历史史实的能力。
2.设立厂卫制度教师借助多媒体动画技术,按照时序演示明朝厂卫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具体构成。
其中,可以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如介绍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为何要设立锦衣卫和东厂,讲明当时所存在的历史背景。
在介绍特务机构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思考明朝强化君主专制措施所带来的影响。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了解厂卫制度的建立过程及构成。
通过阅读教材,认识到厂卫是极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和故事讲述,使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增强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3.设立廷杖制度此部分可以略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即可,使学生认识到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了主仆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