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实施办法》解读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意见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7.11•【字号】郑政[2002]14号•【施行日期】2002.07.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意见的通知(郑政〔2002〕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市政府同意《郑州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二年七月十一日郑州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意见(郑州市工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二年六月)一、郑州市工业经济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九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全市工业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促进发展,使工业推动全市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一)工业经济结构现状2001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344.7亿元,较上年增长9.5%。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10.1亿元,较上年增长9.9%;工业产品销售率完成97%;实现利税68.8亿元,较上年增长5.2%;实现利润26.7亿元,较上年增长0.2%;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4.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的亏损额7.6亿元,同比上升32.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4.9亿元,同比上升51.6%。
工业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1.9%。
支柱产业已初步形成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经过近几年的培育,汽车、铝工业、食品3大产业已初具规模。
2001年3大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7.6%。
2001年轻工业与重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7.6:72.4(规模以上口径);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2001年高出8.1个百分点。
产品结构优胜劣汰,优势产品快速成长。
初步形成了一批在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市场形象、实现利税等方面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品牌。
《郑州市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实施办法》解读

《郑州市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实施办法》解读日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郑州市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实施办法》(郑政办〔2020〕10号,以下简称《办法》)。
为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实施《办法》,现对《办法》进行解读。
一、《办法》制定背景为贯彻落实《郑州市关于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的实施意见》(郑政〔2020〕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全市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工作,依据《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办法》(豫集聚办〔2019〕1号),结合郑州市实际,组织制定了《郑州市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实施办法》。
通过推行“亩均论英雄”的科学综合评价企业机制,切实提升全市工业企业单位资源占用产出效益,引导企业高质、高效发展,形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导向,着力构建以亩均用地税收产出、用地利润产出、能耗产出、研发投入强度等为主要指标的制造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分类分档、公开排序、动态管理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为全市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工业企业分类施策提供依据。
二、《办法》主要内容《办法》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分别明确了综合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是评价范围,明确综合评价以各县(市、区)、开发区为单位,对全市所有制造业企业进行评价。
第三部分是评价方法,具体包括综合评价指标及分值、指标基准值、计算得分三个方面内容。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评价指标包括亩均税收、亩均利润、研发投入强度、单位能耗总产值、单位污染物排放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等6项,基本分值分别为30、15、20、15、15、5。
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主要评价亩均税收指标,分值为100分。
各县(市、区)、开发区参照上年本辖区各指标相关数据,按年度确定本辖区企业评价的统一基准值。
同时还明确了对上市企业、科技型企业、拥有各级研发平台企业、获得各级质量奖企业、参与相关标准制定企业以及获得各类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项冠军(产品)、绿色制造等荣誉称号企业进行适当加分的相关内容。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名单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15•【字号】郑政文[2008]70号•【施行日期】2008.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名单的通知(郑政文〔2008〕7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按照实现郑州工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为进一步壮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影响大、行业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的重点企业或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大型企业集团在全市科学发展、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的带头作用,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市政府决定,将郑州宇通企业集团等100户工业企业和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我市重点扶持的工业企业。
现将企业名单通知如下:一、郑州市100户重点工业企业1.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2.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河南郑州供电公司5.登封电厂集团有限公司6.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7.河南中烟工业公司8.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9.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0.郑州市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1.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12.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3.河南明泰铝业有限公司14.河南永顺铝业有限公司15.海马(郑州)汽车有限公司16.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7.郑州永通特钢有限责任公司18.白象集团19.巩义市第二电厂20.河南省电力公司21.郑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22.郑州正星科技有限公司23.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24.中国长城铝业公司25.郑州华德永佳地毯有限公司26.中铝郑州冷轧厂27.郑州金苑面业有限公司28.河南粮油阳光油脂有限公司29.河南鸽瑞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郑州新力电力有限公司31.河南耕生耐火股份有限公司32.郑州发祥铝业有限公司33.郑州明泰实业有限公司34.河南鑫旺集团有限公司35.郑州龙祥铝业有限公司36.郑州裕中能源有限责任公司37.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38.河南庆安化工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9.郑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40.新郑市福华钢铁有限公司41.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42.郑州市荣达集团公司43.新密市三明纸业有限公司44.郑州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45.郑州华驰薄板科技有限公司46.郑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47.郑州中原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48.河南省荥阳六零集团有限公司49.郑州沃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0.郑州四维机电股份有限公司51.河南省新密京华耐火材料实业总公司52.河南大峪沟煤业集团有限公司53.郑州东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54.河南安飞电子玻璃有限公司55.中盛海天制药有限公司56.国投煤炭郑州能源开发有限公司57.河南金驹实业有限公司58.郑州中牟良诚建材有限公司59.郑州那威高肥业有限公司60.郑州卫华钢结构有限公司61.郑州高压阀门厂62.河南日钢天宇钢构工程有限公司63.巩义市第五耐火材料总厂64.河南上蝶阀门股份有限公司65.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66.郑州市郑蝶阀门有限公司67.郑州安耐克实业有限公司68.郑州新登企业集团有限公司69.河南郑州蝶阀股份有限公司70.郑州三棉有限责任公司71.郑州天地人面粉实业有限公司72.河南宏展实业有限公司73.新郑市韩春化工有限公司74.郑州华力电缆有限公司75.沙隆达郑州农药有限公司76.郑州锅炉有限责任公司77.郑州水工机械厂78.郑州天瑞水泥有限公司79.河南辉龙铝业有限公司80.河南奥克啤酒实业有限公司81.郑州祥和集团电气设备有限公司82.金誉(河南)包装有限公司83.郑州水晶股份公司84.郑州黑马阀门有限公司85.新郑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86.巩义碱业有限公司87.郑州领袖服饰有限公司88.郑州长城特种水泥有限公司89.郑州龙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90.郑州宏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91.郑州渡森服饰有限公司92.郑州市娅丽达服饰有限公司93.郑州羚锐制药有限公司94.河南金芒果印刷有限公司95.河南银湖铝业有限公司96.河南瑞光印务股份有限公司97.登封市嵩基集团有限公司98.郑州纺机自控设备有限公司99.河南红革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100.郑州经纬电力器材有限公司二、郑州市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名单1.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生茂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河南华南医电科技有限公司6.郑州拓洋实业有限公司7.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河南华晶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9.郑州机械研究所10.郑州拓普轧制技术有限公司11.郑州安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2.河南康泰制药集团公司13.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14.河南富耐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15.郑州新富华实业有限公司16.郑州市光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7.河南海力特机电制造有限公司18.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19.郑州金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20.河南汉威电子有限公司21.河南天海科技有限公司22.郑州新开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23.河南新天科技有限公司24.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5.郑州市华禹天源印刷感光材料有限公司26.河南四方超硬材料有限公司27.郑州向心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28.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29.晶诚(郑州)科技有限公司30.巩义市建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31.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2.郑州瑞龙(集团)制药有限公司33.郑州博大面业有限公司34.郑州市翱翔医药包装有限公司35.郑州跃博汽车电器有限公司36.新密市昌源集团电力有限公司37.郑州华旗助剂有限公司38.新密市金鑫机械有限公司39.河南省新郑奥星实业有限公司40.河南商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41.郑州红宇专用汽车有限公司42.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43.河南永丽化工有限公司44.河南辉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45.郑州桑达能源环保电子有限公司46.林肯电气(合力)郑州焊材有限公司47.河南一德电气有限公司48.郑州开开特星光锁系统有限公司49.郑州郑控电气有限公司50.河南三中通用机械有限公司二○○八年四月十五日。
郑州市建设中国制造强市若干政策及补充意见解读.pptx

2020-5-28
谢谢阅读
6
三、专项政策之一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一)政策原文
《若干政策》第三大条第6小条: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加 快我市工业企业市场开拓步伐,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展销会、 博览会,场地租赁费、布展费按70%的比例给予补贴,每户企业 每年补贴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对于在中央一级媒体做产品广告 的工业企业,按照广告费的5%给予补贴。以上奖励,每户企业每 年最高补贴额不超过300万元,奖励资金主要用于企业市场开拓 方面。
2020-5-28
谢谢阅读
5
二、政策申报有关事项
(三)申报材料
《补充意见实施细则》第七条: 奖励资金类政策所需提供的申报材料包括基础材料和证明材料两类。 申报材料中所提供的(所有)复印件须加盖企业公章,并注明与原件一致; 申报材料统一用A4纸装订成册,一式三份。 基础材料包括: 1. 奖励(补贴)资金申请文件; 2. 奖励(补贴)资金申报表; 3. 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已换领“三 证合一”的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 4. 企业对所提供资料真实性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声明(加盖公章,并由 法人代表签字); 5. 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2020-5-28
谢谢阅读
4
二、政策申报有关事项
(二)申报条件
《补充意见实施细则》第六条: 1. 工商注册地和纳税地在我市且注册时间两个年度以上,具有 独立法人资格; 2. 符合申报奖补资金支持的重点和方向; 3. 生产经营状况正常; 4. 近3年没有因财政、财务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收到县级以上 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处理处罚(整改期间不予受理申报);企业法人 没有被人民法院列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5. 近3年申请财政扶持资金中没有发生弄虚作假、伪造等情况; 6. 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29•【字号】郑政文[2012]49号•【施行日期】2012.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的通知(郑政文〔2012〕4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增长,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6号令)和《河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的通知》(豫发改环资〔2011〕1484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节能评估,是指根据节能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并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以下统称节能评估文件)或填写节能登记表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节能审查,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或对节能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的行为。
第三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见、节能登记表及其登记备案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以及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审批、核准机关不得审批、核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第四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
河南省工业新产品综合评价办法(试行)

沥青路面主要病害与平整度的灰色关联分析基于山东某高速公路路面调查得到的沥青路面主要病害数据及平整度指数,利用灰关联分析法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坑槽以及车辙等主要病害与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关联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路面各主要病害对平整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车辙,坑槽松散、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说明路面平整度指标可以通过路面的主要病害反映出来,这为建立以路面主要病害为指标的评价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及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对各病害进行处治与修复,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并提高路面平整度。
标签:沥青路面;平整度;主要病害;灰色关联分析路面平整度是沥青路面评价及路面施工验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评定路面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能够直接反映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及路面的安全性。
研究表明各种路面病害对平整度都有较大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路面各种病害与平整度之间存的相关性,对路面平整度的预测及修复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各病害对平整度的影响1.1 裂缝对平整度的影响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缝,按其成因不同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
裂缝是沥青路面最主要的一种破损形式。
裂缝的产生会对行车的舒适性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横向裂缝和发生在轮迹带处的纵向裂缝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
另外,随着裂缝类病害的发展,还会伴随产生唧泥、坑槽、沉陷变形等其它病害,导致路面平整度显著恶化,行车舒适性下降更为严重,同时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
1.2 坑槽对平整度的影响路面坑槽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坑洼。
沥青路面坑槽都有一个形成过程,起初局部龟裂松散,在行车荷载和雨水等自然因素作用下逐步形成坑槽。
坑槽的发生对路面的危害非常大,它直接导致路面的平整度降低,严重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和路面的使用寿命。
1.3 車辙对平整度的影响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积永久性的带状凹槽,是发生在轮迹带附近的持续变形,故车辙的出现对平整度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园区建设的补充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园区建设的补充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7.07•【字号】郑政文[2007]122号•【施行日期】2007.07.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园区建设的补充意见(郑政文〔2007〕12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了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参考外地市经验,结合我市实际,特对《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郑政〔2006〕12号文)提出如下修改补充意见。
一、关于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政策的修改意见1.申报贴息补助重大项目的投资额度条件。
对工商注册和纳税(主要指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在我市的企业,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和扩大生产规模的项目及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新上项目,可以申报贴息补助资金。
2.申报程序。
市经委负责组织成立专家委员会,设立专家库,年初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确定进入补助项目计划;市、县(市、区)工业经济管理部门负责对纳入计划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控;项目单位于每月5日前向当地工业经济管理部门报送项目实施进度表,每季度过后15日内向当地财政部门报送财务季报;当地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汇总后于当月20日前分别上报市经委和市财政局。
3.对进入补助项目计划并实施顺利、按时完工投产的项目,经市政府批准后,按项目生产和技术设备投资额的3%对项目单位实行贴息或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贴息补助额不超过300万元和500万元。
4.对经过国家、省和市有关部门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研究中心等),市财政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和1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补贴。
5.对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铝工业、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行业的企业,实行分级次奖励。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2.20•【字号】郑政[2007]30号•【施行日期】2007.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郑政〔2007〕3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豫政〔2007〕28号),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行业、产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意义标准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目前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技术手段,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实施标准化战略是解决产品标准水平低、企业标准意识差、品牌技术含量少的重要举措;实施标准化战略,有利于用标准保护和发展特色产业,有利于用标准化手段优化产业结构,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标准化战略也是在新形势下,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文化郑州、生态郑州、平安郑州、和谐郑州的重要支撑。
二、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以优势技术领域和我市支柱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标准体系,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鼓励企业研制创新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标准总体水平和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促进我市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基本原则是: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为主、国际接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实施办法》解读
日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郑州市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实施办法》(郑政办〔2020〕10号,以下简称《办法》)。
为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实施《办法》,现对《办法》进行解读。
一、《办法》制定背景
为贯彻落实《郑州市关于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的实施意见》(郑政〔2020〕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全市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工作,依据《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办法》(豫集聚办〔2019〕1号),结合郑州市实际,组织制定了《郑州市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实施办法》。
通过推行“亩均论英雄”的科学综合评价企业机制,切实提升全市工业企业单位资源占用产出效益,引导企业高质、高效发展,形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导向,着力构建以亩均用地税收产出、用地利润产出、能耗产出、研发投入强度等为主要指标的制造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分类分档、公开排序、动态管理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为全市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工业企业分类施策提供依据。
二、《办法》主要内容
《办法》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分别明确了综合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是评价范围,明确综合评价以各县(市、区)、开发区为单位,对全市所有制造业企业进行评价。
第三部分是评价方法,具体包括综合评价指标及分值、指标基准值、计算得分三个方面内容。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评价指标包括亩均税收、亩均利润、研发投入强度、单位能耗总产值、单位污染物排放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等6项,基本分值分别为30、15、20、15、15、5。
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主要评价亩均税收指标,分值为100分。
各县(市、区)、开发区参照上年本辖区各指标相关数据,按年度确定本辖区企业评价的统一基准值。
同时还明确了对上市企业、科技型企业、拥有各级研发平台企业、获得各级质量奖企业、参与相关标准制定企业以及获得各类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项冠军(产品)、绿色制造等荣誉称号企业进行适当加分的相关内容。
第四部分是评价分类。
根据年度综合评价结果,将参评工业企业按照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分别划为A、B、C、D四类。
A类为优先发展类,占比15%;B类为鼓励提升类,占比75%;C类为倒逼转型类,D类为淘汰退出类,C、D两类共占比10%,两类企业具体占比由领导小组最终研究确定。
同时对特殊情况下的调档情况也进行了具体规定。
第五部分是分类实施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政策。
重点从七个方面制定了差别化扶持和限制政策。
其中:差别化用地政策主要是对A类企业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中优先安排、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优先协调落实,对于C、D类企业原则上不新增工业用地等内容;差别化用能机制主要包括差别化实施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差别化年度能耗消费总量、差别化落实有序用电、
差别电价等内容;差别化用水机制主要包括差别化核定年度用水定额量、差别化水价等内容;差别化环保管控政策主要包括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A类企业实行降级管控或豁免管控,C、D类企业实行加严管控等内容;差别化排污机制主要包括差别化核定年度污染物减排计划、差别化排污权指标分配、污水排放分档累进收费等内容;差别化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优先支持A类企业申报各类财政性资金项目、鼓励B类企业申报各类财政性资金项目、不支持C类企业申报除智能化和绿色化等改造提升类以外的财政性资金项目、不支持D类企业申报各类财政性资金项目等内容;差别化信贷政策主要包括重点支持A、B类企业信贷需求、限制C、D 类企业单纯扩大产能项目贷款等内容。
第六部分是组织实施,包括职责分工、评价程序、结果运用三个方面内容。
各县(市、区)、开发区每年4月15日前完成辖区内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工作, 5月15日前完成全市综合评价汇总工作并及时进行公示。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实行企业分类动态管理,精准服务企业,加快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综合评价优质企业集聚,激励和倒逼企业提高单位资源占用产出。
第七部分是其他方面,明确了《办法》解释部门、列入转型督查等内容。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