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电影节:为美国打开一扇窗
跨界的艺术:当电影导演遇到舞蹈编导--欧洲影视舞蹈作品赏析

跨界的艺术:当电影导演遇到舞蹈编导--欧洲影视舞蹈作品赏析吴振【摘要】“电视舞蹈”是指用摄影机拍摄的舞蹈,对舞蹈作品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欧洲,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动和资助的“镜头编舞计划”培养了一批具有潜质的舞蹈编导和导演,创作出一批富有创意的电视舞蹈作品。
而以劳埃德·尼尔森、帕斯卡·马格纳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创作出的中长篇叙事舞蹈电影,发挥电影叙事的优势,通过舞蹈肢体语言来说故事,用富有节奏感的蒙太奇剪辑,使舞蹈和电影在审美上完全融合,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这种不同学科跨界、联合创作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Video Dance” refers to dance of the camera. I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spread of dance works. In Europe, The Dance for Camera plan supported by BBC found and trained a group of talented choreographer and director. They created some creative works. Artists represented by Lloyd Newson and Pascal Magnin created some narrative dance films, they use advantages of film narratively , tell stories by using body language. with rhythmic montage editing, dance and film integrate into the new art form. The way international artsits cooperate cross borders is worth to be learned by us.【期刊名称】《演艺科技》【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7页(P48-54)【关键词】电视舞蹈;舞蹈电影;跨界艺术;赏析【作者】吴振【作者单位】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电视舞蹈”是指用摄影机拍摄的舞蹈,它兼具舞蹈与影像的专业性,如今已获得长足发展并流行,这对舞蹈作品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_英文_

2010.07College Englishilm festivals provide moviegoers with the first exposure 1to cinema ’s best new films.Influenti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 as Cannes Film Festival,The Toronto Interna -tional Film Festival,Venice Film Festival,and The Sundance Film Festival showcase 2the most exciting work by contemporary 3film makers.Major film acquisitions are made,obscure 4films are discovered,and future classics are recognized.Cinephiles 5will want to stay up to date with news from these top film festivals.Most Influential Film Festivals 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By Jurgen Fauth &Marcy Dermansky浙江顾晓栋/选注FNotes:1.exposure [iks'p 藜u 廾藜]暴露,揭露。
此处意为“接触机会”。
2.showcase 使展现。
3.contemporary 当代的。
4.obscure [藜b'skju 藜]不出名的,不重要的。
5.cinephile ['sinifail ]电影爱好者,影迷。
6.prestigious [謣pres'ti 蘼d 廾藜s ]有声望的。
7.Palais des Festivals et des Congr ès影节宫。
好莱坞电影的营销策略

好莱坞电影的营销策略透视好莱坞的电影营销,总结其营销策略,把握其运营特色,对世界各国的电影营销无疑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对我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品牌营销思路营销策划始于消费者,而不是制作者自身,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消费者的满意,并成为吸引他们继续消费的动因。
这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观在美国已被普遍接受,好莱坞深谙其道,将观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消费者为中心作为电影品牌的指导思想早已是他们公认的营销法宝。
为了建立品牌并进行相应的营销,电影公司第一步就是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制定策略,剖析观众心理,第二步才是投其所好制作符合观众需求的影片。
根据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模型,消费者导向的营销观使得好莱坞不仅加倍重视拍片前的调研工作,也重视根据试映时观众的反响来修订影片内容,以种种举措保证影片自身的艺术质量及日后收益。
通过对消费者的关注,他们能够轻易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营销渠道与策略。
美国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够拍出观众想看的东西,并成功地影响观众的口味,创造出一大批专门的顾客群。
好莱坞不仅重视本国观众的消费喜好与需求,也密切关注着世界各国观众的消费取向,常在对外国电影市场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有的放矢的营销计划。
在20世纪的头50年里,美国人对中国的电影市场曾经作过系统而详细的调查,并写下了大量的文字,比如美国商业部的对内对外贸易司从1927年1月开始定期发表有关世界各国电影市场的调查报告,它的第一份报告便是关于中国电影市场的。
美国驻中国各地领使馆人员的调查综合整理而写,它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做了相当细致的调查分析和研究统计,如对电影银幕、电影观众的数量、分布,对中国电影法规的介绍,还特别分析了美国电影进入中国的障碍。
这份报告对于好莱坞电影制片人和发行人了解中国电影市场提供了重要依据,这种对中国电影市场调查的细致和深入程度甚至现在连中国人自己都未能做到。
世界电影节大全

世界电影节大全电影节为了推动电影艺术,提高电影艺术水的一项活动。
也是为了奖励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优秀影片,促进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平发展。
通常设立各种奖项对有成就者应给予奖励。
电影节很受人们的关注,大的电影节影响甚至覆盖全球。
一、国外知名电影节及奖项1、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 Academy Awards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颁发。
奖项由来: 1927年5月,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有人建议,为了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对有成就者应给予奖励。
与会者一致同意并由当时参加会议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画了个草图,后由刚从艺术学校毕业的青年艺术家乔治.斯坦利塑成铜像。
这尊铜像是个手握长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的男性人体塑像,高10.25寸,表面镀金,所以叫金像奖。
当时叫这个奖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年度奖,简称“学院奖”。
名称由来: 1931年的一天,学院的新任图书管理员玛梅丽特.赫丽发现办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奥斯卡。
一个记者把她的话在第二天报导了。
从此“奥斯卡”之名逐渐被人们运用,学院奖反而很少被人提及。
最初奥斯卡奖的授予,采取宴会形式,以后改为发奖大会,后又在发奖大会上增加了文娱节目,自第一届以来,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
历史记录: 1929年1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电影创作进行了评选,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饭店举行了第一次授奖典礼,共颁发了十五尊金像。
1928年制作的《翼》是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影片;第一位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珍妮.盖诺;第一位最佳男演员奖获得者是埃米.詹宁斯,他于1950年在德国去世。
主要项目: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
其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
febook创始人和他fcebook公司传奇发展史

f e b o o k创始人和他f c e b o o k公司传奇发展史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16年前,马克·扎克伯格在大学寝室里创建了Facebook。
到今天,该网站已拥有5亿注册用户,其中包括扎克伯格的879个朋友。
Facebook 已成了全球网民的通讯录和私人社交的网络工具。
你可以登录网站,在上面传照片、介绍个人情况,甚至还可以发表对中东局势的看法。
对于不同的信息,你还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限,比如只对朋友公开,对朋友的朋友也公开,或对所有人都公开。
与此同时,Facebook的隐私政策也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它经常修改政策,目的是想让更多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发布出去。
根据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的信息,他有三个姐妹——兰蒂、唐娜和艾瑞尔——她们都是他的朋友。
他和父母凯伦和爱德华·扎克伯格也是朋友。
扎克伯格本人从菲利普·埃克塞特学校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他是喜剧演员安迪·萨姆伯格(Andy Samberg)的粉丝,喜爱的音乐人有Green Day、Jay-Z、Taylor Swift和Shakira。
他今年只有26岁。
在兴趣爱好一栏,扎克伯格填写了“极保守主义”、“革命”、“消除欲望”。
他喜欢科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的作品《安德的游戏》,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书目。
扎克伯格的好友能看到他的邮件地址、手机号码,可以浏览他的相册。
今年7月,他在爱达华州参加了艾伦公司(Allen &Company)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太阳谷峰会,那里云集了众多好莱坞名流、华尔街大佬和科技界巨头。
回来之后,传媒大亨巴里·迪勒(Barry Diller)便出现在扎克伯格的好友名单上。
有一天,扎克伯格又在个人主页签名档上写道:有没有直播世界杯决赛的网站(我没有电视机。
)从8月末开始,追踪扎克伯格的行踪就更方便了——Facebook上新开通了Places功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标注自己的落脚点。
数字媒体艺术

偏综合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考题上会大幅度降低对学生的绘画能力要求。
部分学校虽然也考绘画,但仅是提供元素,考生仅画出较为简单的概念图便可,或 者进行涂色,较难的也有让画漫画的。
但大部分学校还是以美术类文艺常识、计算机类文艺常识、软件类文艺常识、开 放性试题、分镜头创作等为主要考察知识点。
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理念不同,虽然是同一个专业,但每个学校的考 题题型不一。这个专业不要害怕,要去理解,要去分析考官的想法。
明供电。所以我们决定用一个迷你数码相机。数字技术让我们能够捕 捉到传统电影无法捕捉到的巨大变化。”
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 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 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从 电影制作工艺、制作方式,到发行及传播方式上均全面数字化。
数字媒体艺术
Ricky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 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使学生能较好
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 算法,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素养和扎实的编程能 力,能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 制作、数码视频编辑以及动画、游戏、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研发。技术与艺 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本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 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 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网 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 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 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
美国的文化:美国的精神和文化美国的文化

美国的文化:美国的精神和文化美国的文化话题:美国的文化美国文化欧洲文化科学知识英国文化美国自然—美国精神的吊诡自然,一直是美国精神的核心。
在北美殖民地时期,欧洲的殖民者把北美大陆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当作上帝对他们的恩宠或奖赏。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也特别讨论过,殖民地的首要问题是没有足够的人手开发自然资源。
在弗吉尼亚等州,有所谓五十英亩的规则,即一个白人男性卖身为奴在那里登陆,熬够年头“转正”为自由人,就能以象征性的低价获得五十英亩(2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
那时北美虽然还是大英帝国的边缘,但工价已经超过了伦敦。
原因就是资源太充沛、太便宜。
人的价值,是被自然所供奉出来的。
人可以随时向自然索取。
这种征服自然的精神,到了十九世纪末西部开发、铁路泡沫时代被发挥得无以复加。
如今许多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还称,地球暖化之说属于伪科学,自然就是上帝交给人类用的。
在《圣经》里的洪水之后,人类已经用不着杞人忧天了。
难怪美国著名的中世纪经济技术史家LynnWhite称,《圣经》里那种把人当作有灵魂的万物主宰、把其他造物当作没有灵魂的次等存在的“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是造成现代世界生态危机的精神根源。
不过,在另一个面向,美国人也一直有对自然的崇拜。
在这种崇拜中,自然不是他们的征服物,而是近乎神性的存在,是“美国自由”的象征。
在一望无际的自然中,你看不到人迹,更看不到政府。
你似乎获得了一种绝对的自由。
拒绝纳税的梭罗,跑到自然中隐居,研究自然生物,写下了《瓦尔登湖》这一传世名著,见证了这种孕育于自然中的“美国精神”。
口口声声“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就是问题本身”的里根,就以热爱户外生活著称。
我们所熟悉的牛仔式总统布什,则似乎觉得白宫住起来象个监狱,一有空儿就跑到自己得州的牧场砍柴。
但是,当美国的扩张到达西海岸时,美国已经触及了边疆的极限。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变成了昔日的神话。
大工业的崛起、人口的扩张,使美国不得不面对自然资源紧张的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3)二、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历史背景 (4)2.1 改革开放初期的电影市场 (5)2.2 中国电影进入国际市场的历程 (6)三、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渠道 (7)3.1 电影节与电影展映 (9)3.2 媒体合作与跨国发行 (10)3.3 在线平台的国际化战略 (11)四、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表现 (12)4.1 票房收入分析 (13)4.2 观众接受度调查 (15)4.3 媒体评价与影响力评估 (16)五、成功案例分析 (17)5.1 《卧虎藏龙》的国际影响力 (19)5.2 《英雄》的海外推广策略 (20)5.3 《流浪地球》的全球票房奇迹 (21)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2)6.1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传播的障碍 (24)6.2 市场竞争与版权保护问题 (25)6.3 国际合作与本土化的平衡 (26)七、结论与展望 (27)7.1 研究总结 (28)7.2 对未来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建议 (30)一、内容描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在内容上更加多元,题材丰富多样,不仅反映了国内社会的巨大变迁,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在类型片方面,中国电影开始尝试探索不同类型的创作,如喜剧片、动作片、科幻片等,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这些影片在娱乐性的同时,也注重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如友情、爱情、勇气等,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在制作水平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电影的拍摄手法、特效处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这使得中国电影在视觉呈现上更加震撼人心,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中国电影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参加国际电影节、与国外电影人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许多优秀的中国电影作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认可和好评,为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纽约电影节:为美国打开一扇窗
打开美国人狭窄的娱乐眼界, 还给电影爱好者们一个崭新和多元化的世界。
美国人一向把好莱坞视为骄傲,这虽然没有错,但他们也由此忽视了世界上其他的优秀影片和影人。
而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纽约电影节,在某种程度上为美国人打开了一扇窗户,将国际上的好片子以及独立制片人拍摄的影片介绍给观众。
纽约电影节是美国最重要的电影庆典之一,每年9至10月举办,由纽约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发起和主持。
这个电影节自1963年举办以来,一直是纽约文艺节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影片的放映场地和研讨会等场所,都设置在大都会林肯中心以及相关的影院和周边
旅馆的会议中心里。
电影节的主旨是对世界各地优秀电影的艺术成就给予正确评价,加强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的经验交流,发现新人才,奖励有价值的新影片,促使这些新影片在电影院作商业性的发行放映。
在着眼全球的同时,纽约电影节也从来不拒绝接受前卫影片,立足于题材和手法上的创新和突破,因此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每年的电影节期间,林肯中心群星荟萃,这是美国在好莱坞对自身电影和电视作品品评之外的一个水平更高、眼光更宽广的影视艺术盛会。
今年第46届纽约电影节于9月26日开幕,开幕式热片选中了今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影片、法国的《高中课堂》,闭幕式放映9月刚刚夺得威尼斯金狮奖的美国影片《摔跤手》。
好莱坞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新作《掉包婴儿》也在电影节举行了首映式。
今年参加影展的美国电影总共6部,只占全部参
展影片的五分之一,其中还有一部影片是由美国以外的投资人赞助的。
所以到10月12日闭幕前,参加电影节的人们,会有眼福好好欣赏一下今年国际上优秀导演的杰作。
这其中有英国著名导演麦克?李的新片《无忧无虑》,该片获得了今年柏林电影节银熊奖;香港导演王家卫新修复的《东邪西毒终极版》也备受瞩目,这是他1990年拿出了影片《阿飞正传》后,再度入选的影片。
贾樟柯是纽约电影节的常客,他的《24城记》受到评委理查德?贝纳的高度赞扬,认为“贾樟柯在他的影片中如实地记录了历史,而其中浓郁的诗意和独到的诠释手法,至今无人能比。
”
本届电影节的另一个重要亮点是美国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拍摄的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的传记片。
影片分上下两部,分别是《阿根廷》和《游击队》,描述了切?格瓦拉为南美洲独立和文化进步奋斗的一生。
10月6日晚上,电影节组委会五成员之一的肯特?琼斯在纽约的哈德森旅馆,为饰演切?格瓦拉的本尼西奥?德尔?托罗举办了盛大酒会,邀请电影届同仁、记者和影迷一起祝贺影片演出成功,也一睹这位今年戛纳影帝的风采。
在本次纽约电影节上,除了向美国介绍当前国际上最新的电影作品外,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电影节组委会邀请了世界上顶尖电影制作者和学者,对电影的未来和走向做深入的研讨和开发。
基于千禧年之初曾有人预言说,在这个世纪里,电影作为一个整体,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很快毁灭和消失。
但是现在近10年过去了,电影事业不仅没有灭亡,新的作品和新人还在不断涌现和发展。
那么将来的岁月里,将如何面对电影在现实中的定位和方向,是人们高度关心的问题。
本次讨论的主题就是:电影是走向死亡还
是正在获得新生?
与其他电影节不同的是,纽约电影节不设大奖,所有上映的影片由电影节的评选委员会筛选而来,并且一视同仁。
委员会由5名成员组成,他们是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兼选片委员会主席理查德?贝纳、《电影评论》编辑肯特?琼斯,《洛杉矶周刊》专栏作家斯科特?方达斯,《村声》杂志记者J?赫伯曼和《娱乐周刊》影评人丽莎?施瓦兹班姆。
纽约电影节的最大特色,用赫伯曼的话说,是紧跟国际时尚和动向,崇尚简约和写实的风格,注重兼收各国评选出来的本年度最佳作品等,着眼于打开美国本土的国际影片市场,以及打开美国人狭窄的娱乐眼界。
此外,温故知新也是纽约电影节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既是学术研究,也是体现对前辈影人的致敬。
本届电影节安排了经典老片回顾展,包括法国作家兼
导演居伊?德波的影片《我们一起游荡在夜的黑暗中,然后被烈火吞噬》。
德波的影片常带有实验色彩,往往比较晦涩,但他自己却说,只有认真研读历史的人才能理解片中的含义;德裔导演约瑟夫?冯?史登堡1928年拍摄的默片《最后命令》和1951年美国导演艾尔伯特?勒温拍摄的《潘多拉和飞翔的荷兰人号》等影片。
此外,还举办了名为“大岛渚的世界”的庆祝活动,以此向这位日本新浪潮导演的电影生涯致敬。
理查德?贝纳表示,由于“9?11”事件后布什政府的自我封闭政策,美国人失去了大量与世界文化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而纽约电影节多年来的努力,就是要打破这一僵局和错误,还给电影爱好者们一个崭新和多元化的世界。
责任编辑/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