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试题 第十二章 激励

参考试题 第十二章 激励
参考试题 第十二章 激励

第十二章激励

一、单项选择题

1、激励的对象主要是(B )

A.组织目标

B.组织范围内的员工或领导对象

C.员工的需要

D.组织范围内的员工的利益

2、产生激励的起点是(B )

A.欲望

B.未得到满足的需要

C.动机

D.希望

3、(D )是领导者指挥下属和鼓励下属的行为基础。

A.薪酬

B.职位

C.休息日

D.需要

4、(A )从组织范围角度出发,把人的需要具体化为员工切实关心的问题。

A.双因素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后天需要理论

D.正强化理论

5、双因素理论研究的重点是(B )

A.人的需要是如何满足的

B.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

C.影响人的需要的主要因素

D.人的需要层次

6、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称为(C )

A.保健因素

B.满意因素

C.激励因素

D.自我实现

7、后天需要理论是由( D )提出的。

A.马斯洛

B. 赫兹伯格

C. 麦格雷戈

D. 麦克兰

8、银行开展有奖储蓄活动,事先公开奖励的物质和奖金的数额,这主要是为了(B )

A.提高人们对获奖的期望值

B.提高人们对获奖的效价

C.增加人们选择的自由度

D.增加人们对活动的公平感

9、一个人的成绩与效果取决于他的(C )

A.工作能力和工作的难易程度

B.本人的性格和机遇

C.能力与激励水平

D.价值观与态度

10、某高中生成绩不错,他估计自己有80%的把握能考上大,并且他也希望考上,其渴望程度为100%,那么高中生考上的大学的激励水平为( B )

A.100%

B.80%

C.50%

D.88%

11、如果一个管理者非常熟悉而且能灵活应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那么在下表所列的错误中,他最不可能犯的是哪一个错误?(B)

错误名称E1E2E3E4

错误原因违背双因素理论违背期望理论违背公平理论违背强化理论

A.E1

B.E2

C.E3

D.E4

12、下面哪种理论不属于激励理论?(B )A.双因素理论 B.权变理论 C.需求层次理论 D.期望值理论

13、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下列需求哪项是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 (A)(1)就业保障;(2)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3)工作的挑战性;(4)同乡联谊会;(5)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 A.(5) (1) (4) (2) (3) B.(5) (4) (1) (3) (2) C.(5) (4) (1) (2) (3)

D.(5) (1) (3) (4) (2)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哪一类人的主导需要最可能是安全需要?(D )

A.总经理

B.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

C.刑满释放人员

D.私营企业的雇员

15、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得如下结论:(A )

A.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求的影响

B.越是低层次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C.任何人都具有5种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且各层次的需求强度相等

D.层次越高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16、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为止,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C )

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

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

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D.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

17、公司好几个青年大学生在讨论明年报考MBA的事情。大家最关心的是英语考试的难度,据说明年将会有很大提高。请根据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判断以下4人中谁向公司提出报考的可能性最大? (C )

A.小郑大学学的是日语,两年前来公司后,才开始跟着电视台初级班学了些英语

B.小齐英语不错,本科就学管理,但他妻子年底就要分娩,家中又无老人可依靠

C.小吴被公认为“高材生”,英语棒,数学强,知识面广,渴望深造,又无家庭负担

D.小冯素来冷静多思,不做没有把握的事。她自信MBA联考每门过关绝对没问题,但认为公司里想报考的人太多,领导最多只能批准1人,而自己与领导关系平平,肯定没希望获得领导批准

18、“多米诺比萨饼公司”在英格兰地区的一家分店,由于生面团用光而出现断档,致使该公司“30分钟以内送到”的供应保证落空,失信于消费者。为此,地区经理买了一千条黑纱让他手下的全班人马佩戴以示哀悼。对该地区经理的这种做法,你的看法是:(A )

A.该经理希望借助耻辱心理激励下属更加努力工作.不再出现类似的失误

B.这样做会打击下属的积极性,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C.这种作法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不足为奇

D.商场如战场,企业失去顾客如同失去生命

19、双因素理论最适用于分析(B )的需要。

A.工人阶级

B.知识阶层

C.领导阶层

D.以上都不是

20、对于一个以自我实现需要占主导地位的职工来说,最有效的激励措施是(D )

A.提高工资

B.改善工作环境

C.颁发奖状

D.委以重任

21、斯金提出的强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理论认为(A )

A.正强化要保持间断性,负强化要保持持续性

B.正强化要保持连续性,负强化也要保持持续性

C.正强化要保持连续性,负强化要保持间断性

D.正强化要保持间断性,负强化也要保持间断性

22、要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好应从哪方面开始做起?(C )

A.领导以身作则,影响带动员工

B.多组织各项活动,促进交流,增强凝聚力

C.研究和关系员工的需要,力求使员工对企业产生责任感

D.奖惩分明

23、马克思虽然生活十分贫困,但仍然坚持完成《资本论》的创作,这主要是出于其(D )

A.生理需要

B.自尊需要

C.情感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24、时下一些青年白领员工虽然有高报酬、好前景却频繁跳槽,原因主要是(C )

A.追求更高的报酬

B.寻找更好的工作伙伴

C.寻找更适合自己发展,实现梦想的位置

D.寻找更佳的工作环境

25、在何种情况下,金钱可以成为“激励因素”而不是“保健因素”?(B )

A.那些未达到生活标准,急于养家糊口的人的计件工资

B.组织在个人取得额外成就而很快给予的奖金

C.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使金钱成为“激励因素”

D.无论什么情况下金钱都只是“保健因素”

26、张丽今年26岁,是某电脑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思路敏锐,干劲十足,不久前刚获得某名牌大学硕士学位,目前工作待遇相当高,假如你是张的主管,你认为以下哪一种激励方式最能增加她的工作绩效?(B )

A.采取以个人工作绩效为考核依据的奖励制度

B.减少对她的监督,使她有更多的决策和行动自由

C.对她的成绩给予公开表扬

D.提高她的地位象征,如更豪华的办公室,专用秘书等

27、日本丰田公司曾经有一位市场部经理,对下属采用“鞭策”式管理,工作有成效的给予重奖,做的不好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以此来激励员工拼命工作,这样做的结果使得该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这位经理运用的是(B )

A.激励需求理论

B.X理论

C.Y理论

D.公平理论

28、假设你是一家企业的经理,发现近来企业的各项工作开展都没有创业阶段时有声有色,经调查,发现员工没有不满情绪,但对工作并不满意,为此,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 )

A.给工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B.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

C.增加工人的工资

D.以上都不可行

二、多项选择题

1、激励的关键要素包括(ACD )

A.努力

B.成果

C.组织目标

D.需要

2、根据激励对象的不同方面,可以将激励分为(ABD )

A.激励的内容理论

B.激励的过程理论

C.激励的结果理论

D.激励的强化理论

3、关于X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

A.X理论认为员工天性好逸恶劳

B.X理论与Y理论是相互对立的

C.X理论认为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

D.X理论认为员工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AD )

A.人是有需要的动物

B.人的需要总是可以满足的

C.需要是行动的动因

D.人的需要都是有层次的

5、需要层次理论中高层需要包括(ABD )

A.安全的需要

B.社交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6、激励的过程理论包括(BD )

A.需要层次论

B.公平理论

C.双因素理论

D.期望理论

7、公平理论中,员工选择的有自己进行比较的参照类型有(ABCD )

A.其他人

B.制度

C.自我

D.以上都是

8、期望理论中,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依赖于对(ACD )的判断。

A.努力——绩效的联系

B.个人目标——组织目标

C.奖赏一个人目标的联系

D.绩效——奖赏的联系

9、关于期望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

A.基础是自我利益

B.核心是双向期望

C.关键是正确识别个人目标和判断三种联系

D.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并形成

10、常用的激励方式有(ABCD )

A.工作激励

B.成果激励

C.批评激励

D.培训教育激励

11、激励是指那些导致有利实现组织目标的自觉行动的发起、发展、坚持的心理过程,所以(AD )

A.激励都表现为“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

B.激励都表现为“要我做”而不是“我要做”

C.激励是一种组织现象,而不是一种个人现象

D.从激励行为本身来看,激励行为总是主动的

三、判断题

1、人的行为是由需要引起的,而需要则是由动机引起的。(╳)

2、领导者打算通过增加额外的休息日来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其结果总是有效的。(╳)

3、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

4、对员工的激励能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权力的运用。(╳)

5、麦格雷戈认为,X理论的假设比Y理论更实际有效。(╳)

6、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不同层次的需要会同时出现,尽管前一层次的需要未得到满足。(╳)

7、公司的政策,人际关系,工作上的成就感都属于保健因素。(╳)

8、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激励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保健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10、激励的过程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起所受刺激的函数。(╳)

11、正强化的刺激物都采用的奖金等物质激励。(╳)

12、实际上,不进行正强化也是一种负强化。(√)

四、名词解释

1、激励: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2、动机:动机是指诱发、活跃、推动并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3、期望值: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某项工作可能性的估计,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

4、保健因素: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

5、激励因素: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等。

6、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7、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五、简答题

1、激励与行为的关系。

答:人类的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行为的结果,可能是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再发生对新需要的追求;行为的结果也可能是遭受挫折,追求的需要未得到满足,由此而产生消极的或积极的行为。所以,激励是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动力,而行为是人实现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过程。

要通过激励促成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产生,取决于某一行动的效价和期望值。能够满足某一需要的行动对特定个人的激励力是该行动可能带来结果的效价与该结果实现可能性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激励力、效价和期望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下式表示:

激励力=某一行动的效价X期望值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或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的需要是任何动物都有的需要,只是不同的动物这种需要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人类来说,这是最基本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是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的安全的需要,另一类是对未来的安全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要。这主要产生于人的社会性;(4)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可和关注或者说受人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这是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趋力。

3、双因素理论的要点。

答:该理论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这类因素并不能对员工起激励的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感。

4、后天需要理论的要点。

答:后天需要理论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有些需要是靠后天获得的。换句话说,人们不是生来就有这些需要的,而是通过生活经验能够学习的。有三种需要的研究最多,它们是:(1)成就的需要,指渴望完成困难的事情、获得某种高的成功标准、掌握复杂的工作以及超过别人;(2)依附的需要,指渴望结成紧密的个人关系、回避冲突以及建立亲切的友谊;(3)权力的需要,指渴望影响或控制他人、为他人负责以及拥有高于他人的职权的权威。

5、简述当代激励计划。

答:(1)绩效工资;(2)分红;(3)员工持股计划;(4)总奖金。(5)知识工资;(6)灵活的工作日程。

6、赫茨伯格认为哪些是激励因素,哪些是保健因素?

答:员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称之为激励因素;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称之为保健因素,它不能起激励员工的作用。激励因素:①工作上的成就;②得到赏识;③进步;④工作本身;⑤个人发展的可能性;⑥

责任;

保健因素:①公司的政策与行政管理;②技术监督系统;③与监督者个人之间的关系;

④与上级之间的关系;⑤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⑥薪金;⑦工作安全性;⑧个人生活;⑨工作环境;⑩地位。

吸收练习题-精选.

吸收 填空: 1.吸收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脱吸操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脱吸方法是__________等,脱吸操作又称为_________ 的再生。 3.亨利定律是_______溶液的性质,而拉乌尔定律是__________溶液的性质,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二者是一致的。 4.双膜理论的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式1/Kg=1/kg+1/Hkl成立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水吸收某混合气体中的溶质NH3,则传质阻 力主要集中在____膜,其传质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控制。 6.在填料塔的设计中,有效填料层高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乘积,若传质系数较大,则传质 单元高度________,说明设备性能_____.,传质单元数仅与_______________和分离要求有关,反映吸收过程的___________。 7.用纯溶剂吸收某溶质气体,要求回收率大90%,若要将其提高到95%,最小液气比应变为原来的_____。若采用增大压强的 措施,压强应提高到原来的_________。 分析下列因素变化对吸收率的影响: (1)降低吸收温度 (2)气体处理量增大一倍 (3)溶剂进口浓度增加 8.最小液气比(L/V)min只对()(设计型,操作型)有意义,实际操作时,若(L/V)﹤(L/V)min ,产生结果是 ()。 答:设计型吸收率下降,达不到分离要求 9.已知分子扩散时,通过某一考察面PQ 有三股物流:N A,J A,N。 等分子相互扩散时: J A()N A()N ()0 A组分单向扩散时: N ()N A()J A()0 (﹤,﹦,﹥) 答:= > = ,< > > 。 10.组分A通过一定厚度的气膜扩散到固体催化剂表面时,立即发生化学反应 A(液)=2B(气),生成的 B离开表面向气 相扩散。记 J A,J B分别为组分A,B的扩散通量,N A,N B 分别为组分A, B的传质通量,则在稳定扩散条件下 (1)A |N A|=0.5|N B| B |N A|=2|N B| C |N A|=|N B| D N A,N B的关系不能确定 (2)A |J A|=0.5|J B| B |J A|=2|J B| C |J A|=|J B| D J A,J B的关系不能确定 答: 11.气体吸收时,若可溶气体的浓度较高,则总体流动对传质的影响()。 答:增强 12.当温度升高时,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在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答;升高升高 13.A,B两组分等摩尔扩散的代表单元操作是(),A在B中单向扩散的代表单元操作是 ()。 答:满足恒摩尔流假定的精馏操作吸收 14.在相际传质过程中,由于两相浓度相等,所以两相间无净物质传递()。(错,对)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

吸收一章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气相浓度△y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以传质总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A = k y (y-y i) N A = K y (y-y e) 2、吸收速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可以_______________来增大吸收速率。 双膜的扩散速率减少气膜、液膜厚度 3、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_________ 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_____。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_____,则操作线向_________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 e)_________。 大于上方增大远离增大 4、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2,入塔气体浓度y = 0.06,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2 = 0.006,则最小液气比为_________。 1.80 5、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_______,操作线将_________平衡线。 减少靠近 6、某气体用水吸收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气液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其平衡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常数表示,而操作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表示。 相平衡液气比 7、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将_________,N OG将_________ (增加,减少,不变)。 不变增加 8、吸收剂用量增加,操作线斜率_________,吸收推动力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增大增大 9、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衡关系物料衡算传质速率。 10、填料的种类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西环鲍尔环矩鞍环阶梯环波纹填料丝网填料 11、填料选择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面积大、空隙大、机械强度高价廉,耐磨并耐温。 12、在选择吸收剂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所选用的吸收剂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 良好的选择性,即对吸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惰性组分不溶解。 13、填料塔的喷淋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塔截面上单位时间内下流的液体量(体积)。 14、填料塔内提供气液两相接触的场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料的表面积及空隙 15、填料应具有较_____的__________,以增大塔内传质面积。 大比表面积 16、吸收塔内填装一定高度的料层,其作用是提供足够的气液两相_________。 传质面积 17、菲克定律是对物质分子扩散现象基本规律的描述。 18、以(Y-Y*)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为N A=K Y(Y﹣Y﹡)。 19、、吸收操作是依据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得以分离。 20、某气体用ABC三种不同的吸收剂进行吸收操作,液气比相同,吸收因数的大小关系为A1﹥A2﹥A3,则气体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一、名词解释 1、消化 2、吸收 3、慢波 4、胃肠激素 5、脑-肠肽 6、容受性舒张 7、胃排空 8、分解运动 9、胆盐的肠-肝循环 二、填空题 1、消化有两种主要方式:和。 2、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有、和三种形式。其中慢波的起步点是。 3、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主要引起,、。 4、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有:、、和。 5、胃肠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小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是;最重要的消化液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6、胃的功能之一是容纳和储存食物并向十二指肠输送食糜。与之相关,胃的运动形式主要有、、。 7、胃液的成分除水以外,主要还有、、、和。 8、内因子是由胃的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吸收的作用,缺乏它时将引起。 9、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按照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可分为、和三个时期。 10、胰液中消化蛋白质的酶有、等,消化淀粉的酶是,消化脂肪的酶是。 11、胆汁的成分包括胆盐、磷脂、胆固醇等,其中与消化活动有关的是,其主要作用是。 12、糖类和氨基酸的吸收是经过,而大分子脂肪酸的吸收是经过。糖类吸收的主要分子形式是,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形式是,脂肪吸收的主要形式是、、,回肠能主动吸收和。

三、选择题 1、对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A、富有伸展性 B、具有像心脏一样规则的自律性 C、具有紧张性收缩 D、兴奋性低 E、对机械牵张刺激敏感 2、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说,正确的是:() A、兴奋性比骨骼肌高 B、收缩速度较慢 C、伸张性小 D、对化学刺激不敏感 E、有稳定的自发节律性 3、消化道平滑肌对下列哪种刺激反应不敏感() A、机械牵张 B、电和切割 C、温度变化 D、酸碱等化学物质 E、缺血和平滑肌痉挛 4、消化器官不具备下列哪种功能() A、消化食物 B、内分泌 C、免疫 D、吸收营养 E、维持酸碱平衡 5、消化管共有的运动形式是() A、紧张性收缩 B、容受性舒张 C、蠕动 D、分节运动 E、集团蠕动 6、关于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叙说,正确的是:() A、胃肠各段的频率相同 B、起步点是纵肌与环肌之间的Cajal细胞 C、依赖于支配神经的存在 D、不受体液因素的影响 E、可促发肌肉收缩 7、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K+内流 B、Na+内流 C、Ca2+内流 D、Cl—外流 E、K+外流 8、迷走神经兴奋时将引起() 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 B、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多 C、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多 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 E、胃肠平滑肌活动变化不明显,消化腺分泌增多 9、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A、胃肠运动加强 B、胃排空减慢 C、胆囊舒张 D、消化腺分泌减少 E、括约肌收缩 10、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 A、水多,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多 B、水和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多 C、水和碳酸氢盐多,胰酶含量少 D、水和碳酸氢盐多,胰酶含量少 E、水和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少 11、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以引导激励领引 靠规范延伸推进(一)

以引导激励领引靠规范延伸推进(一) 摘要:引导、激励、规范、延伸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四个关键环节。准确把握,正确运用这些环节,能提高养成教育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增强教育效果,从而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生品格,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引导;激励;规范;延伸?摇;养成教育 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其成长备受社会关注,而行为习惯作为非智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着学生成长方向。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也必须被提高到日益突出的位置,更应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做好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感触颇深,我始终认为养成教育要以引导、激励为领引,靠规范、延伸来推进,才能不断开创养成教育的新局面,拓展新领域,增加新实效。 一、引导、激励——实施养成教育的基础与前提 初中学生处在人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性格日趋成熟,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针对这一客观实际,养成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从日常学习、生活切入。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教育必须坚持经常性,随时随地地进行。“人之初,性本善”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家庭环境,经济条件,所受启蒙教育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更加之当今快节奏,多样化的社会生活的影响,这就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

必须加强养成教育意识,提高养成教育本领,把教育融入每一科,每一课,每一刻,使养成教育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使养成教育如春风化雨,催开学生人生历程中的美丽花朵。 2.坚持以引导、激励为主。养成教育要正面引导,多加激励,某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挥而就的事,必须去潜移默化。化可闻可见的言行教育为于无声处的影响与熏陶。引导就要立榜样,树典型,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能归顺到正确的航向。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涌现出了数以万计的正面典型,为养成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育内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孟母断织教子”“孔融让梨”“岳母刻字”……古代的人物鲜活感人;而“英雄小雨来”“放牛孩子王二小”“雷锋”“焦裕禄”“少年英雄赖宁”现代的模范人物更形象生动,融入了学生的生活。教育工作者就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充分利用这些正面典型,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而激励作为一个环节,一种手段,更不能被忽略,学生日常行为中的良好表现,我们要及时发现,适时表扬,适度激励,形成一种良好行为的惯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扬一个,影响与带动一个班集体,使良好习惯成为自觉行动,这样由点到面,良好习惯就能形成氛围。 3.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还要配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只有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养成教育才有魅力,才能使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周会、家长会是两大机遇,《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文明守纪专题演讲比赛,礼貌用语主题书法比赛等多种活动,能将各种规章化整为零,变枯燥为生动,逐项渗透,使学生在品味中接受,在接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激励相容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黄培伦主讲 □学习目标 ?认识激励的概念及其过程 ?了解激励理论的分类 ?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 ?掌握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 ?掌握强化理论和挫折理论 ?学习各种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机制是市场经济之所以有效的关键所在。 激励机制的内容:基于激励相容,文化为底蕴,以分配为核心,并与绩效评价相匹配。 激励及其过程 激励机制的本质属性是激励相容,即寻求对利益各方互惠的实现方式。 激励相容即双向满意(相互满足),所谓“你好,我也好”,实现“利人”与“利己”的统一。 四种心态及其表现 问题如何让人做事并且做好? 启示激励很重要,激励非万能! 绩效= ?(主客观条件) 绩效= 能力×激励 员工工作绩效受其所处的主客观条件制约。客观条件主要指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主观条件主要指员工自身素质。假定客观条件具备,员工工作绩效是由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及其能力决定的。 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三方面,即:对个体激发动机;对群体鼓舞士气;对组织塑造文化。

激励(Motivation):激发、鼓励 —个体:激发动机(motive) —群体:鼓舞士气(morale) —组织:塑造文化(culture) 狭义:M=m 广义:M = 2m + 1c [内容型] [过程型] [调整型] 图激励过程与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着重对引发动机的内容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A﹒Maslow) “人类的基本需要是一种有相对优势的层系结构” 需要结构 —构成:基本需要 (基本动机) —联结:优势需要(主导动机)

需 要 的 心 理 强 度 图2-5 需要层次与人性假设 表2-1 需要层次与相应的激励因素、组织措施 “复杂人” “自我实现人”

吸收练习题 课堂测验

吸收练习题 一、填空题:(31) 1、压力__ _,温度____,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2、由双膜理论可知,____ ___为吸收过程主要的传质阻力;吸收中,吸收质以 _____的方式通过气膜,并在界面处溶解,再以_ __ ____的方式通过液膜。 3、吸收操作的依据是____ ____,以达到分离气体混合物的目的。 4、亨利定律的表达式Ex p *,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大,说明该 气体为___气体。 5、对极稀溶液,吸收平衡线在坐标图上是一条通过点的线。 6、由于吸收过程中,气相中的溶质组分分压总是___ _____溶质的平衡分压, 因此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 ____。 7、吸收过程中, X K是以___ _为推动力的总吸收系数,它的单位是____。 8、吸收操作中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 ___,吸收推动力___ ___。 9、当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时,完成一定的吸收任务所需填料层高度将为__ _。 10、用吸收操作分离气体混合物应解决下列三方面问题:_ 、 与。 11、填料塔操作中,气液两相在塔内互成__ _ 流接触,两相的传质通常在_ ___的液体和气体间的界面上进行。 12. 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而 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 13.分子扩散中菲克定律的表达式为,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D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减小),随压力增加而(增大、减小)。 14.易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难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 压,只要组份在气相中的分压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 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 15.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已知相平衡常数m=1 ,气膜和液膜体积吸收系 数分别为k ya =2×10-4kmol/m3.s, k xa =0.4kmol/m3.s, 则该吸收过程及气膜阻力占 总阻力的百分数分别为;该气体为溶气体。 二、选择题(40) 1、吸收操作的目的是分离。 A.液体均相混合物 B.气液混合物 C.气体混合物 D.部分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2、难溶气体的吸收是受______。 A.气膜控制 B.液膜控制 C.双膜控制 D.相界面 3、在吸收塔的计算中,通常不为生产任务所决定的是:_____。 A.所处理的气体量 B.气体的初始和最终组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习题集及答案42554

五、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277题) 一、选择题 ( 共85题) 1.2分(1010) 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 ) (1)消失(2) 精细结构更明显 (3)位移 (4)分裂 2。 2 分(1019) 用比色法测定邻菲罗啉-亚铁配合物时,配合物的吸收曲线如图1所示,今有a、b、 c、d、e滤光片可供选用,它们的透光曲线如图2所示,你认为应选的滤光片为 ( ) 3。 2 分 (1020) 欲测某有色物的吸收光谱,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是( ) (1) 比色法 (2) 示差分光光度法 (3) 光度滴定法 (4)分光光度法 4。2分 (1021) 按一般光度法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比为10%,如果更改参 比溶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比为 20%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则试液的透 光率应等于( ) (1)8% (2) 40% (3) 50% (4)80% 5. 1 分(1027) 邻二氮菲亚铁配合物,其最大吸收为 510 nm,如用光电比色计测定应选用哪一种 滤光片?( ) (1)红色(2) 黄色 (3)绿色 (4) 蓝色 6. 2 分(1074) 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 ) (1) 一氯甲烷 (2) 丙酮(3) 1,3-丁二烯(4) 甲醇 7. 2 分(1081)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 ) (1)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 (2)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差 (3)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和 (4)试样在λ1的吸收与参比在λ2的吸收之差 8. 2分 (1082) 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大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 ) (1) 极大值 (2) 极小值 (3) 零(4) 极大或极小值 9。 2 分 (1101)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 ) (1)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2)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高度 ,而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数 。 2 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 双膜理论 、 溶质渗透理论 、表面更新理论。 3如果板式塔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产生 严重漏液 、 严重泡沫夹带及 液泛 等不正常现象,使塔无法工作。 4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系数k y =2kmol/m 2·h , 气相传质总K y =1.5kmol/m 2 ·h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y i 应为??0.01???。平衡关系y=0.5x 。 5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当吸收因素A<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 塔低 达到平衡。 6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1 。漂流因数可表示为 BM P P ,它反映 由于总体流 动使传质速率比单纯分子扩散增加的比率。 7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HCl ,当水量减少时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 OG 增加 。 8一般来说,两组份的等分子反相扩散体现在 精流 单元操作中,而A 组份通过B 组份的单相扩散体现在 吸收 操作中。 9 板式塔的类型有 泡罩塔 、 浮阀塔 、 筛板塔 (说出三种);板式塔从总体上看汽液两相呈 逆流 接触,在板上汽液两相呈 错流 接触。 10分子扩散中菲克定律的表达式为?????dz dC D J A AB A -= ,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增大、减小),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增大、减小)。 12易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小 ,难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大 ,只要组份在气相中的分压 大于 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 13压力 减小 ,温度 升高 ,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吸收因素A= L/mV ,当 A>1 时,对逆流操作的吸收塔,若填料层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塔 顶 达到平衡。 14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 已知相平衡常数m=1 ,气膜和液膜体积吸收系数分别为k ya =2×10-4kmol/m 3.s, k xa =0.4 kmol/m 3.s, 则该吸收过程及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分别为 气膜控制,约100% ;该气体为 易 溶气体。 二、选择 1 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相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 B 。 A 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B 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C 小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D 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2 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 。 A >1 B <1 C =1 D 不一定 3 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系数k y =2kmol/m 2·h ,气相传质总K y =1.5kmol/m 2·h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y i 应为???B ???。平衡关系y=0.5x 。 A 0.02 B 0.01 C 0.015 D 0.005 4 已知SO 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 1、t 2、t 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 1=0.0035atm 、E 2=0.011atm 、E 3=0.00625atm ,则??A ??

欣赏激励引导打造有效课堂1

欣赏激励引导打造有效课堂 ——浅谈数学课堂有效性评价的策略 青峰小学刘庆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标准》的要求,既指出了现代评价的意义,又指明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方向。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数学课堂评价进行了以下策略的尝试: 一、课前激励性评价,营造有效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活动赖以发展的心里背景,也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环境。而恰当的课前激励评价既是营造这样氛围的条件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最重要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是权威的,教师说好就是好,教师说不好就是不好,教师的每一句评价都会在学生心中引起波澜,短则影响一节课的情趣,长则影响一生,这就更显得教师用激励性评价语言的必要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节课伊始,我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内容去努力寻找所有学生的闪光点,利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让每一位学生得到鼓励与激发,真正实现课堂的主体性。如:用“你很迅速,已拿出了与本节课有关的学习用具。”既鼓励了课前准备充分的学生,又提醒了全班同学该养成的学习习惯;用“你很主动,已在新授课的内容上留下了有价值的足迹。”既肯定了课前预习认真的学生劳动成果,又暗示了其它学生预习时要达到的要求;用“你的学具做的很认真,请给全班展示一下好吗?”既给动手操作规范的学生搭建了张扬个性的平台,又达到了向全班演示的目的;用“批改你的作业,老师感觉是一种享受!”既表扬了上次作业优秀的学生,又给全班学生树立了作业书写的标准;用“你的思维很独特,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既培养了习题解答新意的学生‘说’数学的能力,又培养了其他学生倾听他人表达的习惯……导向性、目的性、激励性的评价,使不同的学生在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同时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我让这种大面积的个体积极学习情绪形成有效的课堂氛围,为整节课的有效进行奠定基础。 二、课中差异性评价,促进有效个性发展。 差异是现实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个性化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中进行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如:将“你的想法很独特,连老师也没想到,请再说一遍”。送给那些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将“这种解法真棒”。送给那些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学生;将“一题多解,值得学习”。送给那些学习上有“发现”的学生。将“你的想法很好,别吝啬,请大声介绍给大家好吗?”送给那些性格内向型的学生。将“方法很好,请仔细查一查,看问题出在哪里,相信你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高度 ,而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数 。 2 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 双膜理论 、 溶质渗透理论 、表面更新理论。 3如果板式塔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产生 严重漏液 、 严重泡沫夹带及 液泛 等不正常现象,使塔无法工作。 4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系数k y =2kmol/m 2·h ,气相传质总K y =1.5kmol/m 2·h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y i 应为??0.01???。平衡关系y=0.5x 。 5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当吸收因素A<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 塔低 达到平衡。 6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1 。漂流因数可表示为 BM P P ,它反映 由于总体流动使传质速率比单纯分子扩散增加的比率。 7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HCl ,当水量减少时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 OG 增加 。 8一般来说,两组份的等分子反相扩散体现在 精流 单元操作中,而A 组份通过B 组份的单相扩散体现在 吸收 操作中。 9 板式塔的类型有 泡罩塔 、 浮阀塔 、 筛板塔 (说出三种);板式塔从总体上看汽液两相呈 逆流 接触,在板上汽液两相呈 错流 接触。

10分子扩散中菲克定律的表达式为?????dz dC D J A AB A -= ,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增大、减小),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增大、减小)。 12易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小 ,难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大 ,只要组份在气相中的分压 大于 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 13压力 减小 ,温度 升高 ,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吸收因素A= L/mV ,当 A>1 时,对逆流操作的吸收塔,若填料层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塔 顶 达到平衡。 14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 已知相平衡常数m=1 ,气膜和液膜体积吸收系数分别为k ya =2×10-4kmol/m 3.s, k xa =0.4 kmol/m 3.s, 则该吸收过程及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分别为 气膜控制,约100% ;该气体为 易 溶气体。 二、选择 1 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相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 B 。 A 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B 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C 小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D 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2 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 。 A >1 B <1 C =1 D 不一定 3 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系数k y =2kmol/m 2·h ,气相传质总K y =1.5kmol/m 2·h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y i 应为???B ???。平衡关系y=0.5x 。

建立和完善有效激励机制,理性引导员工行为

建立和完善有效激励机制,理性引导员工行为 摘要:企业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建立起多维交叉的员工激励体系。根据员工的各种需求,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种种措施,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来提高其满意度,真正建立起适合企业特点、时代特色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激励机制奖励理念 1.转变激励机制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1)薪酬激励。企业可以通过工资、福利以及股权等方式,把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以经济利益的方式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息息相关,愿意为企业整体发展服务。不过,这种激励如果太过频繁的话,会加大企业的负担,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2)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包括对企业员工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信任与宽容,关心与体贴。合理运用精神激励可以有效地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度。企业如果做到切实为员工着想,就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精神激励的方式有很多,企业要勇于改变创新精神激励的方式,充分激励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企业为了达到最大化的激励效果,要善于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结合。片面强调物质激励,容易使员工唯利是图产生拜金主义,增加企业的激励成本。过度的依靠精神激励效果也不佳,精神激励只能在短期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质激励作为保障,难以保持长期效果。 (3)企业文化激励。企业文化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是无形的,但其激励作用是明显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用文化塑造人,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发展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未来的员工队伍将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特点,要尊重并充分利用人性差异,就必需营造一种企业文化来统一人们的价值取向,并将其作为凝聚人心的力量源泉,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来吸引员工。要为职工创造宽松环境的内容,员工要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都需要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所以,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了确保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企业要努力建立公正公平、健康和谐、肯定个人价值、鼓励创新、信息通畅、知识分享的企业文化氛围。要关心职工生活,切实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工作的困难,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才能使职工真正心系企业,忠于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 (4)事业激励。要留住人才单靠薪酬是不行的!据马斯诺的人的需求层次分析,员工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要通过多种激励途径和良好的有效的沟通才能留住人才。物质激励——高薪,只是其中的一种途径,而更高层次上的需求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在留住人才中凸显重要。人都有强烈的事业动机,以科技人才为例,他们都希望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对提升专业领域的成果、

化工原理下册--第六章吸收习题标准答案

6-1 已知在101.3 kPa(绝对压力下),100 g 水中含氨1 g 的溶液上方的平衡氨气分压为987 Pa 。试求: (1) 溶解度系数H (kmol ·m -3·Pa -1); (2) 亨利系数E(Pa); (3) 相平衡常数m ; (4) 总压提高到200 kPa(表压)时的H ,E ,m 值。 (假设:在上述范围内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氨水密度均为1000 3/m kg ) 解:(1)根据已知条件 Pa p NH 987*3= 3/5824.01000 /10117 /13m kmol c NH == 定义 333*NH NH NH H c p = () Pa m kmol p c H NH NH NH ??==-34/109.5333 (2)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0105.018 /10017/117 /13=+= NH x 根据定义式 333*NH NH NH x E p = 可得 Pa E NH 41042.93?= (3)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00974.0101325 /987/* *33===p p y NH NH 于是得到 928.0333*==NH NH NH x y m (4)由于H 和E 仅是温度的函数,故3NH H 和3NH E 不变;而 p E px Ex px p x y m ====** ,与T 和p 相关,故309.0928.031' 3 =?=NH m 。 分析(1)注意一些近似处理并分析其误差。 (2)注意E ,H 和m 的影响因素,这是本题练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6-2 在25℃下,CO 2分压为50 kPa 的混合气分别与下述溶液接触: (1) 含CO 2为0.01 mol/L 的水溶液; (2) 含CO 2为0.05 mol/L 的水溶液。 试求这两种情况下CO 2的传质方向与推动力。 解: 由亨利定律得到 * 2 250CO CO Ex kPa p == 根据《 化工原理》 教材中表 8-1 查出 ()kPa E CO 51066.1252?=℃ 所以可以得到 4 *1001.32 -?=CO x 又因为 ()() 345 25/10347.318 1066.11000 22 2m kPa kmol EM H O H O H CO ??=??= ≈ -ρ℃ 所以得

从控制、惩罚到激励、引导

从控制、惩罚到激励、引导 ———谈课堂管理理念的更新 宁波大学魏亚琴摘要:通常,对于课堂管理往往是过分强调对学生消极行为的控制、惩罚,而不是着眼于创建一种激发学生积极行为的环境。本文从分析课堂中学生消极行为产生的原因出发,洞察激发学生积极行为的因素,探索全新的课堂管理策略:创建以人为本、相互促进的课堂环境;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采用将“3R”融为一体的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即使学生认识(Recognition) 自己的不良行为,悔恨(Regret) 自己的不良行为或客观地理解该行为为何不当的原因,并且协调(Reconcile) 、纠正自己的行为,以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管理;原因;激励;策略 在一项对影响学生学习因素的总体研究中,课堂管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鉴于此,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尽管近20 年来,有关课堂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日新月异,进展非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的中小学课堂管理的实践中,很多教师的课堂管理仍然惯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即过于注重课堂控制和通过奖惩制度达到纠正学生消极行为的目的,忽略了对学生积极行为的引导和激发,这就难以促进学生的不良行为的转变。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刚性太强而且缺乏创造力与活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显然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笔者通过对学生消极行为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探索了促进学生产生积极行为的因素,认为课堂管理应该以“激发学生

积极行为”为核心,从而形成高效的课堂管理措施。 一、影响学生消极行为的因素 社会学家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消极行为一般有以下五种:第一种是侵害,即身体上或者言语上攻击教师、学生或者破坏公共财物。第二种是不讲道德,产生与公认的社会道德相反的行为,如欺骗、撒谎和偷窃。第三种是蔑视权威,就是拒绝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第四种是扰乱课堂秩序,如高声交谈、大声喊叫、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滑稽行为、投掷物品等。第五种是吊儿郎当,即胡闹、离座、不做规定作业、懒懒散散、上课睡觉。这五种消极行为是依照其严重性的强弱来排列的。[ 1 ]在课堂实践中,经常发生的消极行为往往不是最严重的侵害和不讲道德。大多数时候是吊儿郎当、扰乱课堂秩序、随意交谈和心不在焉,从而浪费了时间,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消极行为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有学生本身的因素、教师的教学失策以及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等。 (一) 学生本身的因素 生理因素。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性别在纪律问题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在小学阶段,男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和自控能力比同年龄的女生普遍要低,因而出现课堂不良行为的可能性就要高于女生。另外,由于生理上的不健康,发育期不适,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有些学生在课堂中的过度活动是由于脑功能轻微失调(简称MBD) 所造成的。教师对这些由于生理因素而引起不良行为的学生应该热情关心,帮助他们掌握克服冲动的方法。

试题6 化工 职业技能鉴定 试题 气体的吸收基本原理

第十一部分气体的吸收基本原理 一、选择题(中级工) 1、当X*>X时,( A )。 A、发生吸收过程 B、发生解吸过程 C、吸收推动力为零 D、解吸推动力为零 2、“液膜控制”吸收过程的条件是( B )。 A、易溶气体,气膜阻力可忽略 B、难溶气体,气膜阻力可忽略 C、易溶气体,液膜阻力可忽略 D、难溶气体,液膜阻力可忽略 3、氨水的摩尔分率为20%,而它的比分率应是( C )%。 A、15 B、20 C、25 D、30 4、传质单元数只与物系的( C )有关。 A、气体处理量 B、吸收剂用量 C、气体的进口、出口浓度和推动力 D、吸收剂进口浓度 5、当y,y1,y2及X2一定时,减少吸收剂用量,则所需填料层高度Z与液相出口浓度X l的变化为( A )。 A、Z,X1均增加 B、Z,X1均减小 C、Z减少,X1增加 D、Z增加,X1减小 6、低浓度的气膜控制系统,在逆流吸收操作中,若其他条件不变,但入口液体组成增高时,则气相出口组成将( A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定 7、低浓度逆流吸收塔设计中,若气体流量、进出口组成及液体进口组成一定,减小吸收剂用量,传质推动力将( C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不确定 8、对接近常压的溶质浓度低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大时,亨利系数E ( C ),相平衡常数m(),溶解度系数()。 A、增大减小不变 B、减小不变不变 C、不变减小不变 D、均无法确定 9、对于吸收来说,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溶液出口浓度越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吸收剂用量越小,吸收推动力将减小 B、吸收剂用量越小,吸收推动力增加 C、吸收剂用量越大,吸收推动力将减小 D、吸收剂用量越大,吸收推动力增加 10、反映吸收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的因数为( C )。 A、传质单元高度 B、液气比数 C、传质单元数 D、脱吸因数 11、根据双膜理论,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氨的吸收过程是( A )。 A、气膜控制 B、液膜控制 C、双膜控制 D、不能确定 12、根据双膜理论,在气液接触界面处( D )。 A、气相组成大于液相组成 B、气相组成小于液相组成 C、气相组成等于液相组成 D、气相组成与液相组成平衡 13、计算吸收塔的塔径时,适宜的空塔气速为液泛气速的( A )倍。

化工原理判断吸收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三.判断题 1.(2分) 喷淋吸收是吸收剂成液滴分散在气体中,因此,液体为连续相,气体为分散相()× 2. 鼓泡吸收是气体分散成气泡通过液体,因此,气体为分散相,液体为连续相()。√ 3.(2分) 吸收操作线的方程式,斜率是L/V()。√ 4.(2分) 计算填料吸收塔时,其N 的含意是传质单元高度(). × 5.(2分) 亨利定律的表达式之一为p =Ex,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大,说明该气体为易溶气体。( ) × 6.(2分) 题号:7149 第7章知识点:300 难度:容易 工业上一般吸收是在吸收塔中进行的。象传热一样气液间逆流操作有利于吸收完全并可获得较大的吸收推动力。()√ 7.(2分) 填料吸收塔逆流操作,当吸收剂的比用量(即液气比)增大时,则出塔吸收液浓度下降,吸收推动力减小()× 8.(2分) 对于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当气速一定时,增大吸收剂的比用量(即液气比),则出塔溶液浓度降低,吸收推动力增大。()√ 9.(2分) 题号:7152 第7章知识点:100 难度:容易 对于大多数气体的稀溶液,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亨利系数(E=p /x)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溶解度系数(H=C/p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 10.(2分) 题号:7153 第7章知识点:500 难度:容易 液泛点是填料吸收塔的最佳操作点。吸收操作在此条件下进行时,则吸收速率最大。()× 11.(2分) 题号:7154 第7章知识点:100 难度:容易 在一般情况下,混合气体的有关计算可按理想气体方程和道尔顿分压定律进行。其气体组分的体积分率等于其摩尔分率,亦等于其分压分率。()√ 12.(2分) 填料塔中填充大量填料以提供气液接触面积。吸收速率取决于填料的比表面积(a)。填料的比表面积越大,吸收速率越大。()× 13.(2分) 对于大多数气体的稀溶液,气液间的平衡关系可用亨利定律表示。亨利系数值(E=p /x)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溶解度系数(H=C/p )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 14.(2分) 吸收过程中,当操作线与平衡线相切或相交时所用的吸收剂最少,吸收推动力最大。()× 15.(2分) 在吸收塔中,溶质气体在混合气中的分压,大于与吸收剂中溶质浓度成平衡的分压时,则发生吸收。()√ 16.(2分) 选用不同结构的填料时,填料提供的比表面积越大,相同条件下,所需填料层高度越低。()√ 17.(2分) 选用不同结构的填料时,填料提供的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吸收,不利于解吸。()× 18.(2分) 在吸收塔中,溶质气体在混合气中的分压,大于与吸收剂中溶质浓度成平衡分压时,则发生解吸。()× 19.(2分) 吸收过程中,当操作线与平衡线相切或相交时所用的吸收剂最少,此时推动力也最小。()√

鼓励与引导的魅力

鼓励与引导的魅力 回首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常听同仁们这样说“爱一个学生容易,爱全体学生难;爱一时容易,爱一世难”。特别是我们教科任学科的教师,更是常常被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气的连上课的兴趣都不高,家长、学生的不重视,更是磨灭了我们钻研教学的积极性。但是,十余年的磨砺又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没有长久的兴趣的课堂,花儿是不会鲜艳绽放的,不管你教什么学科,鼓励与正确的引导,才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回归我们的课堂。若我们自己都对阵地失去了信心,那么,无论多么美妙的言辞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尝试着,以下就是我的点滴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学习,使我树立科学的鼓励与引导的思想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重要性,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些注意力的产生就来源于,我们对孩子们的鼓励与引导。为了能更好的掌握掌握这些方法,学习是良好的方法。 专家证明,一个成功者成功因素80%时取决于情感智慧

因素,仅有20%来自于智力因素。教育教学中,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多的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需要适时的鼓励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我们不能重视孩子的兴趣与注意力的引导,所以,渐渐地造成了学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不能很好的投入到音乐课的学习中来。这就可以看出,智力教育与情感智慧教育应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自我情绪的观察力、控制力、自我激励的能力、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用良好的鼓励与引导使孩子回归课堂,提升注意力,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让我更好的发挥鼓励与引导的作用 刚刚上班就被老教师们告诫,好孩子是夸出来,所以每节课我都认真地设计,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我真诚地夸奖与鼓励,但是烦恼的事情也不断而来,孩子们的注意力还是不能很好的回到了课堂上来,反倒被我那些花样翻新的棒棒……之外的东西所吸引。怎么办,反思之余,动手不等于撒手不管,我们还要注意到,引导的魅力。那是一节音乐欣赏课,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了让孩子自己来听一听、做一做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感受音乐带给人们的感受。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