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的构成因素
安全事故的构成因素.doc

安全事故的构成因素1。
事故的“人为”因素大量实践表明,由于管理部门缺乏监督检查,生产中因人的粗心、失职、失误、技术、精神等原因造成的事故占很大比例。
毫无疑问,事故中有人为因素。
人的因素大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管理、违规、知识和素质(1)管理一般来说,建立安全监督机构,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如安全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交流经验,提出问题,并确定一段时间内安全工作的重点是“管理”在小范围内,在工厂、矿山和其他企业中,也是“管理层”来界定各级领导对每个工人的安全责任,建立必要的安全组织(如安全技术部门),在车间一级设立专职安全官员,进行定期安全检查,消除隐患,对工人进行定期安全和技术教育等。
(2)违反根据其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错误、非法和漂亮错误是错误,违规是规章制度。
这是相当鲁莽的行为。
错误按错按钮;拉错了开关。
第一阀打开,第二阀打开。
相反,海关已经开放了。
应该打开的是关闭的。
设备应通风,以确保容器中维护人员的安全,氮气被错误地输送,导致窒息和死亡。
使用错误的电极;安装了错误的垫圈。
换向阀安装;线路连接错误;在国外染料厂生产染料中间体时,应加入燃烧的煤矸石,误加硫化钠,导致反应釜温度和压力失控上升,发生爆炸。
广州的一家药店出售硼酸,如硼砂等。
都是错误的例子。
导致错误:(1)主观上,没有专注、粗心、急躁、恐慌或误判(2)客观地说,在容易出错的地方有一些相似之处。
当标记、符号和颜色不清楚时,一组并排相同的按钮、一排几何形状相同的阀门以及外观相似的材料和药物往往容易混淆。
(3)当人们相互接触时,他们的语言和手势是不准确的例如,如果你在电话中通知对方“吸氧”,对方可能会听到“停止吸氧”“提及”和“停止”相距甚远!有时手势被用来进行接触。
错误或不清晰的手势也是错误的原因之一。
在某机组的吊装作业中,两个负责传递信号的人突然争吵起来。
其中一个做了一个向上的手势。
打开绞车的人从远处看到它,误以为是启动信号,于是启动了绞车。
安全事故主要原因

安全事故主要原因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生活等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件。
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了解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加强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人为操作不当是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生产、施工、操作等过程中,人们如果对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不够重视,随意操作,忽视安全隐患,就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比如在工厂生产中,操作人员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或者操作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操作培训等,都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其次,设备设施缺陷也是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设备设施的质量问题、设计缺陷、维护保养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比如在工业生产中,设备老化、磨损严重,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等都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
另外,管理不善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等,都会直接影响安全事故的发生。
如果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够重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那么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最后,自然环境因素也可能成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比如在施工现场,突发的恶劣天气、地质条件等自然环境因素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而在工业生产中,如果没有做好防雷、防火、防爆等措施,也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原因综合作用所致。
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做好自然环境因素的防范工作,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事故类型

安全事故类型安全事故是指在工作、生产、生活等活动中,由于人的过失或设备、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意外事件。
安全事故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
1. 违章操作,工作人员在操作设备或进行作业时,违反操作规程,忽视安全操作规范,导致事故的发生。
2. 人为疏忽,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疏忽大意,未能及时发现或处理安全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
3. 人为过失,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因个人原因造成的错误操作或处理不当,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
1. 设备损坏,设备长期使用或维护不当,导致设备结构松动、零部件磨损、电气元件老化等,从而引发设备故障,导致事故的发生。
2. 设备设计缺陷,设备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存在缺陷,未能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导致事故的发生。
3. 设备维护不当,设备在日常维护保养中存在疏漏,未能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环境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
1. 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因素,对工作场所或生活环境造成破坏,引发事故的发生。
2. 环境污染,工作场所或生活环境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引发事故的发生。
3. 环境条件恶劣,工作场所或生活环境中存在恶劣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对人员安全构成威胁,引发事故的发生。
四、管理不善导致的安全事故。
1. 安全管理缺失,企业或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疏漏,未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导致事故的发生。
2. 安全意识淡薄,员工对安全意识不强,忽视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导致事故的发生。
3. 管理决策失误,企业或单位在安全管理决策上存在失误,未能及时调整和改进安全管理措施,导致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安全事故类型多种多样,涉及的因素复杂。
要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从人为因素、设备故障、环境因素和管理不善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人为疏忽:包括操作人员对安全规程的忽视、工作中的粗心大意以及对危险因素的忽视等。
2. 设备故障:设备的老化、损坏、维修不到位或者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设备的故障,进而引发事故。
3. 不合理的管理措施: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制度和培训,导致安全意识淡薄,从而容易发生事故。
4. 隐患未排查:未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比如未进行定期安全检查、隐患报告和隐患整改等措施。
5. 不正当的施工作业:施工人员对安全操作程序不熟悉或不遵守,进行不合规的施工作业,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6. 紧急救援不及时:对事故发生后的及时处理不当,缺乏应急措施和紧急救援能力。
7. 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8. 盗窃破坏:恶意人员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破坏和盗窃,导致事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为确保安全生产,企业和组织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并时刻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培训。
安全生产事故介绍

安全生产事故介绍
《安全生产事故介绍》
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因违章操作、设备故障或其他方面原因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意外事件。
安全生产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损失,更会给员工和社会带来严重影响。
安全生产事故主要包括工伤事故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工伤事故是指由于生产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导致员工伤亡或致残,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则是指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疏忽或违规行为,导致的重大事故。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包括人为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管理不善、安全制度不健全等。
特别是在化工、矿山、建筑等行业,由于工作环境复杂和作业强度大,安全生产风险更加突出。
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训体系,确保员工的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
个人在工作中也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风险意识,做到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企业和员工带来巨大损失,更可能导致社会不安定。
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生产安全安全事故

生产安全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近年来,生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对企业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那么,生产安全事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又该如何有效地预防呢?首先,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造成的。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人为操作不当。
许多事故都是因为工人们在工作时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操作,或是疏于安全意识,以致发生意外。
其次,设备设施的老化和缺陷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当设备设施出现问题而没有及时维修或更换时,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另外,管理不善也是导致事故的一大原因。
企业管理者如果平时对生产安全不够重视,或是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很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为了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只有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到自己的安全责任,才能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其次,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管理者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以及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最后,加强对生产环境的整治和安全防护,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综上所述,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设备设施老化和缺陷、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以及加强对生产环境的整治和安全防护。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事故的原因构成,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之间的内在联系

事故的原因构成,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之间的内在联系事故的发生有其必然原因,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1)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又称为一次原因,它可分为三类:①物的原因。
是指由于设备不良所引起的,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所谓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使事故能发生的不安全的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
②环境原因。
指由于环境不良所引起的。
③人的原因。
是指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起的事故。
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违反安全规则和安全操作原则,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行为。
(2)间接原因间接原因指引起事故原因的原因。
间接原因主要有:①技术的原因。
包括:主要装置、机械、建筑的设计,建筑物竣工后的检查保养等技术方面不完善,机械装备的布置,工厂地面、室内照明以及通风、机械工具的设计和保养,危险场所的防护设备及警报设备,防护用具的维护和配备等所存在的技术缺陷。
②教育的原因。
包括:与安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性及其安全运行方法无知、轻视不理解、训练不足,坏习惯及没有经验等。
③身体的原因。
包括:身体有缺陷或由于睡眠不足而疲劳、酩酊大醉等。
④精神的原因。
包括怠慢、反抗、不满等不良态度,焦燥、紧张、恐怖、不和等精神状况,偏狭、固执等性格缺陷。
⑤管理原因。
包括:企业主要领导人对安全的责任心不强,作业标准不明确,缺乏检查保养制度,劳动组织不合理等。
(3)主要原因在造成某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中,对事故发生起了主要作用的原因即为主要原因。
但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原因既可以为直接原因,也可以为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是从事故发生时间上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时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为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则是从对事故发生所起作用大小来衡量。
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大部分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为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需要对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事故的原因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包括技术、管理、人为等多个层面。
首先是技术方面,很多事故都是由于设备故障或者技术不当导致的。
比如设备维护不及时、设备老化、设备设计缺陷等都可能引发事故。
其次是管理方面,管理者的不当决策和管理不力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比如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训、安全检查不力、安全意识淡漠等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最后是人为因素,这包括员工的疏忽大意、操作失误等。
人为因素往往是事故发生的最直接原因。
针对以上多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首先是技术方面,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查,及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其次是管理方面,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建立健全的安全培训和管理制度,并确保全面执行。
最后是人为因素,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加强安全管理监督力度。
总之,要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需要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事故的构成因素一、事故的“人”的因素大量实践表明,由于管理部门缺乏监督检查,在生产中人的麻痹大意、失职、差错、技术、精神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事故占了极大的比重。
不容置疑,事故中存在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大致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管理、违章、知识与素质。
现分述如下:(一)管理就大的方面来说,建立安全监察机构,制定各种法规,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如安全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交流经验,提出问题,确定一段时期内安全工作的重点,是“管”。
就小的方面而言,在厂矿企业内部,明确各级领导直到每个工人的安全职责,设立必要的安全机构(如安全技术科),在车间一级设立专职的安全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隐患,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等等,也是“管”。
(二)违章按其程度可分为错、违、蛮三种。
错是过失,违是有章不循;蛮是胡作非为。
错按错了电钮;拉错了电闸;该开甲阀而开了乙阀;该关的反而开了;该开的反而关了;该往设备内通风以保证在容器内检修工人的安全,而误送了氮气,导致窒息死亡;用错了焊条;上错了垫片;阀装反;线接错;国外一染料厂生产染料中间体时,应添加烧矸,而误加入了硫化钠,使反应釜的温度和压力急骤上升无法控制而爆炸;广州一家药店把硼酸当硼砂出卖,等等,都是错的实例。
导致出错的原因:(1)主观上,没有专心致志,麻痹大意,或急躁慌张,或判断失误。
(2)客观上,易出错误的地方,都有某种相似处。
一组并排相同的按钮,一排几何形状相同的阀门,外观相近的材料、药品,在标记、符号、颜色不清的情况下,往往容易搞混。
(3)人们在相互联系时,使用语言、手势不准确。
比如在电话里通知对方“提氧”,对方很可能听成“停氧”。
一个“提”,一个“停”,相去远矣!有时使用手势联系,手势错误或者不清,也是出错的一个原因。
某单位在吊装作业中,负责传递信号的两个人,忽然争吵起来,其中一个作了个向上的手势,开卷扬机的人远远看见,误认为是启动信号,开动了卷扬机,结果把一个正在处理故障的人手指压断。
违这里主要探讨一下违章的原因:(1)懒图省事、怕麻烦。
化工设备停车时不按程序进行,停车后该置换的不置换,该上盲板的地方不堵盲板,人为留下许多隐患。
开车前不作周密细致的检查,准备工作不扎实,升温、升压、升速,不按规定步骤进行。
不给运转设备的润滑点加油就急于开车。
在正常生产中,不进行巡回检查,甚至在岗位上睡觉,或者“串岗”、“脱岗”,生产中的隐患不能及时发现。
在登高作业中,为了省事,不搭脚手架,随便在高空的管道上爬来爬去,在高层楼上清理脚手架和杂物,随便往下扔。
(2)赶赶时间、抢任务。
设备有了问题,凑合着使用(赶进度);明知容器内部温度尚高(降温要时间),明知设备内有可燃易爆气体(置换费时间),不采取严密的措施,就命工人冒险作业,或者是对周围情况心中无数,盲目工作。
(3)习惯把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带到工作上。
在多数化工厂一个平时吸烟问题,一个在检修期戴安全帽问题,似乎成了老大难。
再如留长辫、穿裤头、背心、高跟鞋上班……(4)遗忘和大意有个炼油厂停车检修时,用蒸汽扫线,把蒸汽管线和油品管线联通的那个阀门打开了。
扫完线后,此阀忘记关闭,待再次开车时,油品通过此阀流入蒸汽系统而导致火灾,后来又用油品污染过的蒸汽灭火,等于“火上浇油”扩大了事态。
蛮(1)不知利害乱动机器设备。
(2)充英雄好汉。
明明知道容器内有毒气偏要“我进去试试看”。
还有这样一件可笑的悲剧:两个青年人在锻压机旁开玩笑,一个说“我把头放上去你敢踩闸?”一个说:“敢。
”一个真的垫上了头,一个也真的踩了闸(这里指开关)……某矿山放炮,有位青年不隐蔽,声称要看“天女散花”,结果被炸身亡。
(3)不讲科学。
如某化肥厂领导,不听工人劝阻,强行把一个常压的碳铵结晶器,改为在七个压力下使用。
加压时法兰漏气,顶盖变形鼓起,于是就把顶盖焊死,在顶盖上加一根槽钢补强,工人不敢操作,工段长和一名副班长亲自开车,结果,在爆炸声中两人同归于尽。
(三)知识和技能1)对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物质组成、性质等基本知识无知。
2)缺乏普通的和专业的安全知识。
不采取任何措施,直接救护触电者或中毒者,结果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叼着烟卷乱倒石油液化气,导致“引火烧身”。
把安全带挂在一头悬空的毛竹上,自欺欺人。
不知农药和大多数有毒物质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接触和使用这些药物时,只穿裤头背心,袒胸露体。
3)缺乏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
企业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操作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生产工艺的稳定,影响对事故的分析判断和处理。
4)缺乏对周围环境的了解。
比如你工作的周围有没有缺盖子的阴井?你的头顶上会不会落下什么物件?你所踩的架杆牢固不牢固?合不合规范?你要按电钮的那台机器上还有没有人在工作?你要开的这个阀门,对下一道工序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对这次情况不了解,那就千万别动手。
5)缺乏严密的施工方案。
犯经验主义。
犯经验主义的人只知按经验办事,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主观片面:只注意大的,忽略小的,事故偏偏就出在细枝末节上;注意难的,忽略容易的,事故往往发生在某些常见的事情上;注意开头,忽略收尾,事故偏偏就出在快要竣工的时刻。
6)固步自封,人为制造障碍。
某个厂设备无专人管理,今天你管,明天他管,大家都不负责,台帐不清,稀里糊涂。
有的工人不认真交接班或不等接班者到岗就提前走了。
有的人,不学习、不动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满足于一知半解,甘与愚昧同伍。
(四)素质思想素质指挥者的官僚主义,独断专行,违章指挥;操作者的不负责任,擅离职守或违章操作,不是直接酿成事故,便是播下了事故的种子。
隐瞒事故真象,知情不报,弄虚作假。
精神素质(1)失常。
酒后工作,神经失常。
(2)心情。
闷闷不乐,神思恍惚飘移,思想不集中。
过于兴奋,得意忘形。
(3)思想疲劳。
执行一项预知危险性很大的工作任务,起初高度重视,异常小心,思想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当工程快到收尾时,回头一想,觉着也就是这么一回事,一下子由极度紧张降到极度松弛,思想解除武装,事故多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
身体素质(1)疲劳。
疲劳时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指挥失调,不是出错,就是力不从心,勉强工作最易出事。
有个青年工人早八时下班后,到未婚妻家叫上他的女朋友上街置办结婚用具,一直忙到晚上九时。
休息了两个小时又上夜班,由于过度疲劳,上班十分钟以后,掉到原矿翻板机中,接着滚落到破碎机里被活活绞死!(2)残疾。
老弱病残者,自然是不宜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
二、事故的“机”的因素车、铣、刨、钻、炉、塔、罐、釜以及液压、电动、风动、机械等专用工器具,在事故学中被划归为“机”的范畴。
因为事故是由“机”的本身发生的,所以一般可归纳为如下六种原因:虚、实、泄、塞、串、“咬”。
(一)虚虚者,非实也。
凡因设备强度不够,部件不齐,重心不稳,仪表不灵,或其本身就是薄壁容器(如大型油罐),或是如玻璃制品、细小的仪表管线,属易碎的制品,带来的灾害都属“虚”。
强度不够那是因为:1)材料不符合要求。
2)先天缺陷:裂纹、砂眼、夹渣等。
3)紧固件松动,如螺丝没把紧或经过长期运行受震动而松动。
4)焊缝没焊透。
5)设计失误安全系数选择过小。
部件不齐有如下情形:1)裸露的转动部分(如皮带轮、靠背轮、滚筒)没有防护罩。
2)缺保安装置。
如高压容器上缺安全阀、爆破板,高转速的透平机上缺超速脱扣装置等。
3)缺紧固件。
4)缺监视仪器和检测仪器。
重心不稳有如下情形:1)汽车吊不伸支腿或转臂倾角过大。
2)脚手架梯子一类架设不牢,安放不妥。
3)地基下沉基础倾斜。
4)高速行驶的汽车急拐弯。
5)不能正确使用千金顶。
仪表不灵有如下情形:1)线路接点因锈蚀或其他原因接触不好。
2)取压管、风管、液位计的小阀门因积水、积渣、积油堵塞。
3)调节阀的膜片坏或阀头卡涩。
(二)实超载、残留、腐蚀、相碰为实。
超载。
包括超温、超压、超速、超装以及失去控制的化学反应。
残留。
(1)虽经卸压排空,但生产系统中还有少量残留物存在。
近年来发生过的所谓空苯罐爆炸事故和停用了三年的废硫酸罐爆炸事故,就是因为有苯和酸的残留所致。
(2)虽无残留物,但容器内的温度尚高。
如某厂干馏炉,置换合格后,工人进去清理,铲下来的油泥在高温下析出大量一氧化碳,清扫的工人被中毒致死。
(3)虽无残留物,也无“温度”,但工作过程会产生新的有害物质。
这可认为是一种意外的残留。
如在容器内进行氩弧焊,会产生紫外线等多种有害射线。
介质腐蚀。
介质对设备的腐蚀是引起化工厂换热器管板及列管泄漏的主要原因,腐蚀会使高压容器壁厚减薄,强度降低,导致在正常工作压力下发生爆炸。
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腐蚀危害更大,能使机体龟裂损坏。
不该接触的部位相摩擦。
缺润滑油烧坏轴瓦(轴和弹子直接摩擦),一些离心泵叶轮和壳体摩擦(因背帽螺丝松动或间隙太小)不是烧毁电机,就是打坏机壳。
(三)泄1)泄者,物质外溢也。
2)垫片毛刺、焊缝漏,阀门填料坏,导致跑、冒、滴、漏。
3)受压容器爆破,物料大量扩散往往造成灾难。
4)在石油化工企业里未加盖板或密封不严的废水沟、管沟、5)阴井等,往往有易燃易爆物扩散。
一些无法进行密闭的或是间歇式的生产过程,如矿山、水泥生产、轻纺等部门,常常伴有粉尘的扩散,因粉尘发生爆炸的例子也时有发生。
裸露的导线,绝缘不好的用电工具漏电。
如手电钻、电动砂轮,震捣器及家用电器的外壳带电。
泄漏是造成多人中毒、大面积火灾及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四)塞1)工艺管线冻堵和结晶。
2)设备内部防腐的漆皮脱落,触媒结块,作为填料的瓷环破碎,阀芯脱落都能造成工艺管线或设备的出入口堵塞。
3)工艺介质中杂质含量高,在生产系统中积累过多,造成机泵入口过滤器堵塞。
4)气阻。
某些离心泵往往会因泵体内有气相存在而打不上量。
5)该开的阀没有打开,设备上的安全阀定压太高,或是锈死,到了规定压力不能起跳。
生产过程中,在某些条件下,因发生副反应而生成某种固相,把整个反应釜堵死。
如我国几个大化肥厂,生产尿素过程中使用由法国引进的二段蒸发分离器及其后面的升压器常因形成的缩二尿的大量积聚而堵塞。
(五)串串者,互通也。
抚顺石油三厂保健站一名女工,在厂区厕所内,被通过地下水管串出来的硫化氢活活熏死。
某炼油厂水串到了高温热油中,等于往油中投了一颗重型炸弹———水会迅速汽化而导致容器超压爆炸。
浙江某厂空气串到合成氨的工艺气中,便发生了一起我国化工史上多台容器爆炸事故。
还有,太原某化肥厂尿素车间开工时,稀硝酸串到蒸汽系统,所有蒸汽管线腐蚀报废,等等。
在化工生产系统中,工艺管线错综复杂,甲设备连着乙,乙连着丙,丙又和甲相通,往往存在着许多暗桥,或因阀门漏,或因调阀失灵,或没有采取隔离措施,或因设计不合理,都可能导致互串。
(六)“咬”“咬”者,机械伤害也。
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形:1)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