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经济学文献课件

合集下载

空间经济学PPT课件

空间经济学PPT课件
空间经济学偏向应用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而区域经 济学更注重实证研究。
第10页/共50页
内容
1. 空间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2. 区域经济学研究特性与内容 3. 空间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4. 核心-外围理论 5. 空间经济学发展方向
第11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1. 垄断竞争机制和规模报酬递 增
完全竞争机制和规模报酬递减(或不变)无法解 释空间集聚现象。当市场实现均衡时,各个企业的 利润为0,这种0利润无法解释现实经济中某些企业 所具有的很强的市场扩张能力。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
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
即揭示区域经济的总体运行趋势规律,又探讨区域 各组成要素、各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
即研究在国家宏观经济体系中区域经济的地位与功 能的变动规律,也研究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区 域内部经济结构与变动规律;
即研究各经济因素在不同区域的不同组合规律,也 研究不同区域条件对经济因素的作用与效率规律。
把运输成本看成是在运输途中一部分产品因“融解” 或 “蒸发”而造成的损失。
第13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3. 门槛效应、不连续性以及区位黏 性
产业集中在某一区域产生的聚集力有很强的惰性, 区域政策力度小时,这种政策无法改变已有的经济 格局。但这种政策力度超出某一门槛值,企业或生 产要素开始转移或企业选择新的区位。
第22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6. 历史和偶然事件
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最初原因是什么? 偶然事件的发生是造成初始集聚的决 定性原因。 收益递增使历史在决定实际经济的地 理特征时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23页/共50页
内容
1. 空间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2. 区域经济学研究特性与内容 3. 空间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4. 核心-外围理论 5. 空间经济学发展方向

空间计量经济学PPT精品文档

空间计量经济学PPT精品文档
空间计量经济学发端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及 其进展,沿着模型和数据驱动两条路线发展。
3
从模型驱动看,理论经济学的兴趣越来越从彼此独 立的决策主体模型转向明确解释系统中不同主体(参 数或效用)相互作用的模型。即分析个体之间的“直 接”相互作用以及单个个体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导致 集体行为和总体模式。 从数据驱动看,计量经济学的热点由时间序列数据 转向空间数据。空间数据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 存在着某种空间联系和关联性,但是经典的计量经 济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是样本独立假设。因此 无法直接用经典计量分析方法揭示与地理位置相关 的空间数据关联和依赖性。
C [ y i,o y j] v E [ y iy j] E [ y i] E [ y j] 0i j
8
一般而言,空间相关性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观测数据地理位置接近(geographical proximity)
(2)截面上个体间互相竞争(competition)和合作: (3)模仿行为(copy cat):在一群体中,个体会重复或 模仿一个或几个特定个体的行为。
真实空间相关性反映现实中存在的空间交互作用( Spatial Interaction Effects),比如区域经济要素的流 动、创新的扩散、技术溢出等。
干扰空间依赖性可能来源于测量问题,
Y I Y A Y B ,Y II Y C ( 1 ) Y B
当 0 时,cov(YI,YII)0
10
空间异质性
7
空间相关性是指第 个i 空间观测单元的观测变量
与其y 他n i 各地观测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
f
y i f( y 1 ,,y i 1 ,y i 1 ,f ,y n ) i,i 1 ,,n
空间自相关通常是空间相关性的核心内容,是用来 测试空间某点的观测值是否与其相邻点的值存在相 关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可用来表示属性值相似性与 位置相似性的一致程度

空间经济学文献课件

空间经济学文献课件
(垂直联系模型)
学习交流PPT
42
第二类模型可以称之为线性模型,放弃柯布- 道格拉斯型 效用函数和不变替代弹性效用函数以及“冰山”型运输 成本假设,利用准线性二次效用函数及线性运输成本, 并把这种假设与第一类不同模型结合起来,从而摆脱了 困扰核心-边缘模型的非线性关系。
尽管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而言,经济变量在时间上的变化 是连续的过程,但经济变量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都是不 连续的。
学习交流PPT
20
2、经济活动的空间非均衡内生解释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非均匀分布是普遍的现象: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等)及要素禀赋的空间差 异是一个重要原因,却不足以解释现实中的区域经济差 异问题,具有相同或相似自然条件的区域,在经济活动 强度和密度方面却可以存在很大差异。
学习交流PPT
39
第一类空间经济学模型主要包括:
1、克鲁格曼(1991)的核心-边缘模型(CP模型); 2、马丁和罗格斯(1995)的自由资本模型(FC模型); 3、奥塔维诺(2001)、福斯里德(1999)、福斯里德和奥塔 维诺(2003)等发展起来的自由企业家模型(FE模型)。
(要素流动模型)
空间经济非连续和突发性的块状经济特征说明:区域之 间必然存在某种非均衡力。
非均衡力
聚集力
本地市场效应 价格指数效应
分散力 市场拥挤效应
学习交流PPT
28
● 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垄断型企业选择市 场规模较大的区位进行生产并向规模较小的市场出售其产品 的行为。亦称市场接近效应(market access effect)或后向联 系(backward linkages )。
学习交流PPT
9

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共70张PPT)

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共70张PPT)
空间计量经济学简介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patial Econometrics
*
1
Topics
•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础 • 空间滞后模型计量分析 • 空间误差模型计量分析 •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 • 空间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包:GeoDa/ArcGIS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
Definition
• 简单地说,空间计量经济学(Spatial Econometrics)就是空间经济的计量。
即:是以空间经济理论和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以建立、检验和运 用经济计量模型为核心,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对经 济活动的相互作用(空间自相关spatial dependence)和空间结构(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空间经济 活动或经济关系数量规律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 Inverse distance weights matrices
0
W=
1
(d )2 2 ,1 1
(d )2 3 ,1 1
(d )2 4 ,1
1 (d )2
1,2
0
1 (d )2
3,2
1 (d )2
4,2
1 (d )2
1,3
1 (d )2
2 ,3
0
1 (d )2
4 ,3
1 (d )2
1,4
1 (d )2
• 在区域经济管理研究中,将空间效应因素引入,一般要用空间权值 矩阵(Weights Matrix)来表达空间相互作用。
• 对位置的量化一般依据“距离”而定:空间距离和经济距离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课件

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课件
在许多实证研究中,Moran’s I 和Geary’s C是常用方法,已在大量文献中出现,尤其是 前者。因此,以下介绍常用的Moran’s I指数 的计算及检验过程。
2020年3月20日11时30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6
全域空间相关性检验与分析
Moran’s I定义如下:
2020年3月20日11时30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8
目前计量研究方法及其局限性
目前有关研究的计量方法主要是传统的回归分析
方法(如多元统计分析、回归分析、数据包络分 析DEA等方法),其实质上都是线性的变量之间 相互关系的一种测量方法,适合于企业或产业部
门时间序列层面的经验研究,未考虑区域(或截 面单元)之间的空间关联,局限性比较明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9
空间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反映了经济实践中的空间观测单元 之间经济行为(如增长或创新)关系的一种普 遍存在的不稳定性。
区域创新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主体在研 发行为上存在不可忽视的个体差异,譬如研发 投入的差异导致产出的技术知识的差异,
这种创新主体的异质性与技术知识异质性的耦 合将导致创新行为在地理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异 质性差异,进而可能存在创新在地理空间上的 相互依赖现象或者创新的局域俱乐部集团。
空间相关性表现出的空间效应可以用以下两种 模型来表征和刻画:当模型的误差项在空间上 相关时,即为空间误差模型;当变量间的空间 依赖性对模型显得非常关键而导致了空间相关 时,即为空间滞后模型(Anselin,1988)。
2020年3月20日11时30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经济地理学

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经济地理学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经济地理 学
西方学术界对相互依赖的理解: 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之间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 只不过程度有所差异。 相互依赖意味着依赖是双向的传递和影响,而 不是只作用于某一方。 相互依赖的内容和程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因此,可以这样来理解相互依赖,即国家之间 在经济发展上(包括经济行动和政策)所发生的双 向作用、影响的过程或现象。
二者之间存在一条无限的宗主-卫星链,外围国 家创造的剩余价值沿这条链流入发达国家,导致发达 的核心国家与落后的外围国家的二元结构。外围国家 必须通过革命从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中摆脱出来。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经济地理 学
(二) 相互依赖理论
布鲁克菲尔德的相互依赖观点: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比不发达国家更依 赖于资源和资本密集的技术,而且也依赖不发 达国家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受依赖关系的 影响,不发达国家的内部变革也使得它们越来 越依赖发达国家的资源和资本。所以,很难区 分出它们谁依赖谁,实际上是相互依赖。在世 界范围内,没有相互依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就无法进行下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经济地理 学
•图9.1 弗里德曼的经济发展中心-外围模型
(资料来源:Allen, Unwin .Systematic Geography. London: Brian Knapp,1986.423)
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经济地理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现代化效应:中心为适应创新而发生的社 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化。
连接效应:一个创新引起新的创新的趋势。 生产效应:为创新而提供有吸引力的结构 支持,包括经济规模的增长和专业化。 信息效应和心理效应常常与主导效应相伴 随,而现代化效应则与连接效应和生产效应密 切相联。在这些效应的作用下,中心不断地成 长。相比之下,外围的发展将处于不利地位。

城市空间与城市经济课件

城市空间与城市经济课件
城市空间与城市经济 课件
• 城市空间概述 • 城市经济概述 • 城市空间与城市经济的关联 • 城市空间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 • 城市空间与城市经济的案例分析
目录
01
城市空间概述
城市空间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城市空间是指城市中由建筑物、 道路、绿地等元素所围合或限定 的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各种活 动的场所。
人口流动与城市扩张
03
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和城市扩张,要求城市空间进行相应
的调整和优化。
城市空间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关系
1 2
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的协同
城市规划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通过合理的规划 促进经济发展。
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的互动
城市更新和改造应与产业升级相配合,实现城市 和产业的共同发展。
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空间的融合
05
城市空间与城市经济的案例 分析
国际案例:纽约市的城市空间与经济发展
01
城市空间特点
纽约市以其紧凑、高密度的城市空间而闻名,具有多样化的建筑风格和
高度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
02
经济发展
纽约市是全球金融、商业和创意产业的中心,其经济发展受益于其独特
的城市空间和地理位置。
03
案例分析
纽约市的紧凑型城市空间促进了高密度人口的聚集,从而带动了服务业
文化功能
城市空间承载着城市的历 史和文化,是展示城市特 色和形象的重要窗口。
城市空间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从古代城市的诞生到现代城市的演变 ,城市空间的结构和形态经历了巨大 的变化。
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方 式的转变,未来的城市空间将更加注 重绿色、智能、人文等方面的发展。

《空间经济学》课件

《空间经济学》课件
《空间经济学》PPT 课件
xx年xx月xx日
• 空间经济学的定义与背景 • 空间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 空间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 空间经济学的前沿研究 • 空间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方向 • 案例分析
目录
01
空间经济学的定义与背景
定义
空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空间经济活动 和现象的学科,主要探讨地理空间因 素对经济发展和区域差异的影响。
详细描述
空间均衡理论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通过分析不同区 域的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空间 均衡理论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制定出符合区 域特点的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和
可持续发展。
03
空间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 用
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
要点一
城市规划
空间经济学在城市规划中主要应用于土地利用、交通规划 、城市增长边界等方面。通过研究土地利用的演变和影响 因素,可以更好地指导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产业集聚、区域发展、城市经济等,为解决 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
1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主要研究空间数据的计量和分析方法。
2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为空间经济学的研究提供 了更加科学和严谨的方法论基础。
3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空间相关性、空 间异质性、空间权重矩阵等,为解决现实问题提 供了更加精确的计量工具。
产业转移的空间经济效应
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承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产业转移过 程中的空间经济效应。
产业转移的政策与策略
研究政府在产业转移中的政策选择和策略制定,提出促进产业合理 转移的政策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Masahisa Fujita, and Tomoya Mori. Frontiers of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2005. 介绍了空间经济学的前沿。
学习交流PPT
3
学习交流PPT
4
学习交流PPT
5
空间经济学基础文献:
1. A. K. Dixit and J. E. Stiglitz. 1977.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ion divers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7(3): 297-308. (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的多样性)
第二章 空间经济学文献
第一节 文献研读 第二节 主要理论 第三节 发展趋势
学习交流PPT
1
第一节 文献研读 第二节 主要理论 第三节 发展趋势
学习交流PPT
2
空间经济学入门文献:
1. Masahisa Fujita. Thunen and New economic Geography. 2000. 讲述了新经济地理学思想的起源和复兴。
学习交流PPT
15
学习交流PPT
16
学习交流PPT
17
学习交流PPT
18
第一节 文献研读 第二节 主要理论 第三节 发展趋势
学习交流PPT
19
一、概述
1、不同于新古典的“平滑经济”,区域经济是“块状经 济”。
与新古典“平滑经济”相对应的是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单 调性,而与“块状经济”相对应的是经济发展的非连续和 突发性。
24
滕田、克鲁格曼、维纳布尔斯在《空间经济学》(1999) 中指出:空间经济学是以“迪克希特- 斯蒂格利兹、冰 山交易技术、演进、计算机”为标志的。
“演进”指的是当存在多重稳定均衡时,现实经济会选 择何种均衡是无法确定的,此时历史、偶发事件和人们 预期的变化将起重要作用。
学习交流PPT
25
在空间经济学模型中,稳定均衡是由一组非线性方程组 给出,而这组方程的解却难以用解析式表达,因此许多 模型必须通过数值模拟,这就必须与计算功能强大的计 算机联系在一起了,而这一点也限制了空间经济学模型 在现实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尽管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而言,经济变量在时间上的变化 是连续的过程,但经济变量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都是不 连续的。
学习交流PPT
20
2、经济活动的空间非均衡内生解释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非均匀分布是普遍的现象: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等)及要素禀赋的空间差 异是一个重要原因,却不足以解释现实中的区域经济差 异问题,具有相同或相似自然条件的区域,在经济活动 强度和密度方面却可以存在很大差异。
1、 M. 藤田、 P. 克鲁格曼、 A. J. 维纳布尔斯,空间经济学 -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梁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 S. 布雷克曼、 H. 盖瑞森、 C. 范. 马勒惠克,地理经济 学,西南财经大学文献中心翻译部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3、Baldwin, Richard; Forslid, Rikard; Martin, Philippe; Ottaviano, Gianmarco I. P.; Robert-Nicoud, Frederic. Economic Geography and Public Polic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Samuelson, P. A., “the transfer problem and transport costs: the terms of trade when impediments are absent”, Economic Journal, 1952, 62, 278—304.
学习交流PPT
尽管这些厂商都具有垄断特征,但这些生产部门不是自 然垄断行业,也不是获得特许权的部门,因此市场上存 在许多潜在进入企业。正因为许多潜在进入企业的进入 威胁,这些垄断厂商不能按垄断价格定价,而是按边际 成本加成定价法定价。
学习交流PPT
23
以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兹的垄断竞争一般均衡分析框架 为基础,借鉴国际贸易理论,利用萨缪尔逊(1952)的“冰 山”交易技术,克鲁格曼(1991)把空间概念引入一般均衡 分析框架中,完成了空间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即核心- 边缘模型,简称CP模型(core-periphery model )。
虽然张伯伦早就提出了垄断竞争思想(1933, 1950),但垄 断竞争思想与主流经济学所推崇的一般均衡建模技术结 合在一起的分析框架,是由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兹于 1977年完成的。他们指出,最终产品生产者的规模收益 递增来自于消费者对多样性产品的偏好。
学习交流PPT
22
规模收益递增和某一生产部门出现垄断是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也就是说,由于规模收益递增的存在,生产者不 可能选择多元化战略,而各自选择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特 征的生产部门进行生产,因此不同的生产者成了在其生 产领域的垄断者。
虽然外生的自然条件和要素学寻找的是经济 系统的内生力量以及这些内生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空 间差异的问题。
学习交流PPT
21
二、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与新古典的规模收益递减(不变)和完全竞争不同,空 间经济学以规模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2. Paul Krugman. 1991.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9: 483-499. (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
学习交流PPT
6
学习交流PPT
7
学习交流PPT
8
空间经济学经典文献:
学习交流PPT
9
学习交流PPT
10
学习交流PPT
11
学习交流PPT
12
学习交流PPT
13
学习交流PPT
14
空间经济学中文文献: 1、安虎森, 空间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安虎森, 空间经济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安虎森, 新经济地理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