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概论第四章

合集下载

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绪论1体育概论研究对象: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体育概论学科性质: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它的理论本身就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

第一章体育与体育科学(重点)1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2 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3 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45 娱乐、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审美能力而进行的身体活动。

6 广义体育的3个组成部分:竞技运动、狭义的体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

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点:(1)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是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实践)(2)都要求全面发展身体,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3)都有教育和教学的因素。

都要学习一定的体育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术(实践能力)(4)在内容和手段上有许多是三者共有的。

不同点:主要目的不同形式方法不同体育增强体质、掌握技能技术,进行教育(挖掘潜能)体育教学和锻炼竞技运动创造优异成绩运动训练与竞赛身体锻炼(身)和身体娱乐(心)增强体质、休闲娱乐玩和锻炼7 是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有系统的学科群。

(体育是体育科学的研究对象,体育科学是对体育的规律的总结、研究和概括。

两者不能混淆。

)知识体系人——体育8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分为几个部分:(1)指导科学(2)基础科学(3)体育的应用学科:a自然科学类b社会科学类c人文科学类d管理科学类(4)体育的专项技术学科它是最接近于实践的一个层次体育科学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第二章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叙述性宏观看)1 外国体育发展概况(1)古希腊(以雅典为代表)和斯巴达(他们注重尚武教育即身体教育)最盛时期古奥运会(2)中世纪欧洲进入封建社会阶段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跳棋、吟诗)(3)十四五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4)战争对体育的发展,重视体育,德国,瑞典体操,英国发展了户外运动2 中国体育发展的几个阶段(知道)(1)初建基业阶段(49年—56年)52年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52年贺龙为体委主任,51年颁布第一套广播体操(2)两个高潮,一个低谷(57年—66年)第一个高潮:59年第一界全运会,低谷见奇峰60年起三年困难时期,两个奇峰:一是60年登上珠峰,二是61年,26届世乒赛三项冠军。

体育概论知识点

体育概论知识点

体育概论知识点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引论体育学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一门学科,它从整体上认识体育全过程的一般规律,抽象地反映出体育的主要特征,准确揭示其本质,以使体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朝着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一章体育概念1.直到18世纪60年代,法国卢梭的名着《爱弥儿》才出现“体育”一词。

2.体育的本质: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3.体育的概念:体育是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4.体育概念分类: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体育实施场所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体育参与者年龄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体育体育参与者职业农民、工人、军人、知识分子体育体育发展形态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体育5.体育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健身休闲。

(外部表现形式)体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主体部分是学校。

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当今政治和资本这两个因素几乎成为竞技运动能否成功组织实施的关键条件。

健身休闲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是健身休闲的重要特征。

活动基础的兴趣性和活动过程的娱乐性是健身休闲的另一重要特征。

第二章体育功能第一节体育功能概述1.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和效能。

2.构成功能的两大要素:本质属性、社会需要。

3.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第二节体育的本质功能健身、教育、娱乐。

一、体育的健身功能:①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②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打印2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概论重点

打印2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概论重点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概论》重点第一章★1 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一)古代体育(1古希腊:无明确而完整的“体育概念”在文献中涉及体育内容的记述随处可见,生活重要,但最基本术语不过几个。

竞技产生于原始社会末,公元前10C广泛使用。

古希腊的体操同今天体育在概念上是很接近的。

2古中国:绚丽多姿,有别欧洲,各体育活动间缺乏内在的社会联系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有机统一体或理论与方法的体系,未出现一个可概括体育活动的概念或术语,概念更突出精神的方面。

(二)近代体育概念(近代欧美国家:异族统治,罗马帝国中世纪的黑暗,体育远不如古希腊繁盛,文艺复兴时才重放异彩。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确立,近代体育也随近代体育的确立而发展,体育术语产生,德国社会体育先驱杨先生对体育术语进行系统整理。

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

最早从教育角度提出。

继教育学上的体育概念产生后欧洲出现fhysical culture一词,广义体育概念。

18C 中叶后欧出现多种体育概念,每一个都标志体育实践和理论向前发展,几个同类概念有长期并存和昏庸的历史。

1919年美教育界展开关于体育目标的广泛讨论。

体操与体育划清界限)(三)中国的体育概念(西方输入后,中国使用的体育概念有:体操;体育。

A 关于体操一词的传入和使用:洋务运动后期传入,新式学堂最早设置体操科实际就是体育课。

戊戌变法时体操普遍使用,清末近代教育制度在中国确立体操作为必修课;关于体育一词的传入和使用:直接来源日本,戊戌变法时引进的。

“五四”运动后改为体育课“体育”一词普遍运用。

)★2 体育与劳动的关系(1)联系:劳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人的“自身自然”;劳动是获取实践手段的源头之一;劳动是促进体育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动因。

(2)区别:目的不同;作用的对象不同;表现方式也不完全相同。

3 体育与军事的关系(非重点)4 体育与医疗卫生(非重点)5 体育建构的原则:历史性、普遍性、实践性、逻辑性原则。

★6 简述体育的含义体育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人的有规则的身体运动;体育的基本任务是对人自身的改造;体育的作用对象是参与者的“自身自然”;任何体育实践都是社会实践活动。

04551 体育学概论 自考考试大纲

04551 体育学概论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体育学概论课程代码:0455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体育学概论》是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核心理论课之一。

它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概括性的介绍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性质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关于体育整体性、综合性的基础理论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培养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的基础知识与方法,以及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我国目前体育基本理论动态、成果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本课程是一门有关体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方法和内容的一门课程,与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经济学等课程具有一定相关性,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为学生学习上述课程提供了相关支持,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全面、细致了解体育经纪相关内容。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总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体育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了解体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的重构,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研究对象、领域以及其意义,熟悉体育基本理论的学科性质、特点。

二、课程内容(一)体育基本理论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二)体育基本理论的发展历程(三)体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四)体育基本理论体系的重构(五)学习和研究体育基本理论的重要意义三、考核知识点体育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体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的重构,体育基本理论、研究对象、领域以及其意义,体育基本理论的学科性质、特点。

四、考核要求(一)识记体育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二)领会体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的重构(三)应用体育基本理论、研究对象、领域以及其意义,体育基本理论的学科性质、特点第二章体育的概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古代(希腊、中国)体育概念以及近代(欧美、中国)体育概念、了解正确认识现代体育概念存在的问题二、课程内容(一)古代体育概念(二)近代体育概念(三)现代体育概念问题三、考核知识点古代(希腊、中国)体育概念以及近代(欧美、中国)体育概念、现代体育概念存在的问题。

体育概论 复习思考题(四)

体育概论  复习思考题(四)

体育概论复习思考题(四)第四章体育手段一、概念题体育手段是指实现体育目的方法途径。

体育的核心手段是身体运动。

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做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身体运动轨迹是指身体重心或身体某一部分的重心,或身体某一点在运动时所移动的路线。

身体运动时间是指完成身体运动所持续的时间。

身体运动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次数,也称频率。

身体运动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速度。

身体运动力量是指身体的移动对外部物质对象所产生的物理作用,是人体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身体运动节奏是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时间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

体育运动技术是指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方法就称为体育运动技术。

体育教学是指通过向体育教学对象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等活动,达到使体育教学对象能够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接受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双边教育活动。

体育锻炼是指参加者通过重复性的身体运动,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的文化活动。

体育游戏是指在一定规则约束下,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

体育运动训练(业余)是指运动训练主体通过对运动训练客体进行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改造,达到使运动训练客体的竞技能力得到一定提高的教育活动。

体育运动训练(职业或专业)是指,运动训练主体通过对运动训练客体(职业运动员)进行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系统改造,达到使运动训练客体的竞技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并取得最佳运动成绩的教育活动。

体育竞赛是指通过参加者之间所进行的体育比赛,使参加者最充分地展示和锤炼其竞技能力,接受强烈的心理体验的社会活动。

二、判断题按照人体基本活动形式分类: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平衡等。

()按照人体运动环节分类: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头颈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等。

()按照生物力学运动形式:平动、转动、鞭打等。

()按照身体运动的供能形式: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体育学概论.

体育学概论.

体育学概论一、课程定义体育学概论是从体育理论中分化出来的,主要从宏观上、整体上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体育专业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二、课程性质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体育学概论》是为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必修课。

课程设置16学时,2学分。

三、编写依据本大纲是依据哈尔滨体育学院04´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基本理论教程》而编写的。

四、教学任务(一)培养学生对体育整体规律的认识,掌握体育的基础与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增强体育专业思想。

(二)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学科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为学生将来从事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等工作打好基础,增强从事体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自学性。

五、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形式与学时分配表六、考核方式(一)考核类别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本门课为考试课。

(二)考试内容1.考核本学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点。

2.考核能力方面内容。

(三)考试方法采用闭卷方法进行。

(四)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20%(提问、出勤、学习态度等)。

2.期末考试占80%。

七、完成措施(一)执行教学文件方面内容。

(二)教师本身方面内容:严谨治学,管理,要求,教书育人等。

(三)采用教学方法内容,能力和素质应有体现。

(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方面内容。

八、教材与参考书教材: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周西宽主编参考书:高等学校教材《体育概论》鲍冠文主编。

第四章体育新闻学概论

第四章体育新闻学概论

第四章:体育传播领域的职业特点与法规法律【主要内容】:一、体育传播领域的职业范围:(以美国为例)二、体育传播领域的职业成长三、体育传播涉及的法律法规四、体育道德(sportsmanship)(道德手段)(相关的知识在课本145页到180页,364页到371页)一、体育传播领域的职业范围:(以美国为例)体育传播职业的主要任务:描述和发出信息,需要根据受众需求变化方式和手段。

主要体育受众:体育迷、公众、政客、投资人、运动员、媒介从业者本身。

第一类:体育传播管理层:引领者体育传播管理人员包括:owners、publishers, producers, presidents, vicepresidents, and entrepreneurs.(一)体育组织(职业体育)的传播管理1、体育组织中的媒体服务2、大学体育管理中的信息管理(二)体育媒体中的运营工作职责:manage employees, plan strategies, organize campaigns, and deal with budgetary, staffing, police, legal and ethical issues.例如:”sports illustrated”发行人Dave Morris的手下,有其他中层主管:publishing director, editorial projector, advertising revenue manager,director of positioning, director of book makeup, director of plantoperations, regional directors, advertising directors, sales managers,account managers, production staffers, other no-editorial employees.例如:2006年,Sports Business Journal体育产业最有影响力的50人,排名第一的是ESPN/ABC总裁George Bodenheimer.NFL network的CEO,Bronstein的故事:从一个电视节目起家。

体育概论第四章

体育概论第四章

(四)体育过程要素间的关系
体育参与者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了体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 形式,没有体育参与者,体育 活动就失去了对象。
体育媒介是体育参与者与体 育指导者相互作用的过程载体。
体育指导者在整个体育活动 中发挥着指导和组织的作用。 没有体育指导者,体育活动就 难以展开,体育参与者也不可 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1 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
2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3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
4
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5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第四章 体育过程
目录
第一节 体育过程概述 第二节 体育过程控制 第三节 体育过程的类型
本章学习内容纲要
• 一、什么是体育过程?(本质、目标、特点、结构) • 二、体育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 • 三、如何控制体育过程?
(二)同化优势原则
同化 作用
异化 作用
(二) 同化优势原则
人体自然的发展变化以及在体育运动和其他手段作用之 下的发展变化,都是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实现的。在新陈代 谢过程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的矛盾转化决定着体 质的增强或减弱。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相互诱导而使体质能够不断地进行 自我更新。两者在体质中始终处于平衡或者相互转化的状 态。两者的相互转化则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的,同化作用 可以促进异化作用的旺盛,而异化作用也可以导致同化作 用的加强。异化作用的破坏也必然导致同化作用的破坏。
按时间分类
按活动的主客体分类
体育过程可分为自我控制、他人控制和社会控制。 自我控制是由体育过程的参与者自己对活动主动
地进行控制; 他人控制是由体育活动的非直接参与者对活动中
的人和事进行的监督和调控; 社会控制是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和社会力量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分析,运动竞赛的本质是通过人体运 动——运用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运动手段, 以竞争或对抗的形式,在“比较”中进行 “优选”,最终实现“选优”的社会活动。
有学者将全部的运动竞赛现象归结为 三大基本问题:
(1)人类为什么需要运动竞赛?即运 动竞赛的价值功效问题。
(2)怎样才能在运动竞赛中获胜?即制胜问 题。
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 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 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 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需求,选择个人喜 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 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瑕生活方式;学生可 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 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竞技体育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 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 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竞赛成绩而进行的科 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军事体育是在军队、警察、预备役部队 等具有保卫国家安全职责的群体中所进行 的,以培养军事素质、发展身体能力、提 高战斗力为目的的专门性身体活动。
二、体育的特点
六、体育技术
体育技术是体育各个运动项目的表现 形式或特征之一,体育技术的发展反映了 人们探索人体运动规律的需要,体现了体 育技术对于人们认识人体运动规律的价值。
首先,运动技术的不断改进,使人体 运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体能的运用日趋合 理,表现出发送和提高运动竞技水平的价 值。
其次,要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不能 仅凭个人经验,也不能处处模仿,更不能 一味蛮干,而必须要有高超的运动技术。
第二节 体育的分类与特点
一、体育的分类形式 在我国,一般将其划分为大众体育(或
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军事 体育几大类。
大众体育是人民群众为达到健身、健美、 医疗和休闲娱乐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广泛、 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所开展的, 通过体育手段来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知 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 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特点的、最根本的、相对独立的组成成 分。这些基本元素是:人,人的活动, 目的指向,运动项目。

二、体育的结构
体育的结构是其内部各种组成要素的 搭配和排列。体育的结构是反映各种体育 现象的质的特征的基础。
体育主体——进行体育活动的人; 体育客体——成为体育活动对象的人、物等; 体育活动——主体所进行的专门性活动。
首先,体育活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一 直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萌 发于人们生产劳动的进步,奠基于日常生 活的嬉戏,丰富于宗教目的祭礼,发展于 不同文化的交流。
其次,体育活动的比较结果获得社会 的承认。体育活动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层面, 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接受其规则的制约, 在公开和公平的平等比较条件下,努力争 取挑战极限和超越自我的胜利。
(4)体育所追求的公平竞争是人类理想的竞 争方式。体育活动的发展,一直朝着摒弃 对任何人、任何民族的偏见和歧视,不考 虑出身、地位、权力、力量、种族和性别, 人人真正享有平等的竞争权利的方向努力, 这是历史前进的必然。
其次,体育活动包含的内容和形式非 常丰富,并且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和 文化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完善。
(2)主体比较功能。 第一,强调运动竞赛中人的主体性。
第二,运动竞赛的比较性。运动竞赛 是人的主体性活动,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
(3)娱乐功能。
在现代社会,运动竞赛是丰富多彩、健 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之一。人们参加运动竞 赛既可以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发掘自身 的潜能,又可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 进交往,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体育是主体间的活动。
(三)体育的特征
体育活动以公开竞争的形式来表现,从 而推动了体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体育体现公正性的特点,是因为参加体 育活动的主体之间有许多外在的影响因素, 需要以公正的、统一的规范和规则对不同 体育参与主体的活动进行肯定、限定或否 定,从而在体育活动中对各主体的活动行 为和结果予以公正的、符合实际的评判和 认定。
四、运动训练
现代运动训练不断呈现出自己的特征。 我国的专家学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十点:
(1)强调运动员竞技能力整体、全面的提高;
(2)运动负荷的不断增大,突出重视负荷强 度,尤其是专项负荷强度的增加,并十分 强调负荷安排的定向化;
(3)负荷后的恢复成为现代运动训练不可缺 少的重要内容;
(4)训练中更多地采用专项练习手段,并更 加注重模拟比赛状态;
第四章 体育的结构与表现形式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论述体育的结构、体育的分类 以及体育的表现形式。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体育的组成结构和体育 的分类形式,掌握体育的特点,知晓体育 的表现形式。
重要概念 体育的结构 体育的特点 体育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体育的结构
一、体育的基本元素 体育的基本元素是指具有体育构成
再次,运动技术的发展也同时受到人 为规范和规则的限制,从而避免了某些有 害于人体健康的技术手段的使用。
最后,运动技术的不断革新、精细化和 专门化,使运动成绩得以迅速提高。
体育技术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根据 技术形式将其分为周期性技术、非周期性 技术和综合性技术;根据技术性质,将其 分为单一技术和复合技术等。
这些要求主要是:
• 现代社会的健身理论与方法不仅要作用于 生物的人,还要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
• 现代社会的健身理论与方法应继承和动员 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和多种手段。
• 现代社会的健身理论与方法应力求适应于 现代和未来人类生活的特点。
三、体育课
体育课是以身体活动为主,兼顾“人体 与健康”自然学科知识的课程,指的是为 促进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调 节情感而开展的课堂教学和其他的学校活 动。体育课是最具有体育特质的具体表现 形式。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 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 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 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 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 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 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四)体育的规则制约性
体育活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明确的规 则,通过规则来制约参加体育活动的主体 的行为,追求人类活动的理想化目标。
(五)体育活动的可观赏性
人类所有的技能活动、智慧活动在体育 活动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体育活动具有 艺术化的特征和潜力。
(六)体育活动的社会承认性
体育的社会承认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体 育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获得社会的承认;二 是体育活动的比较结果获得社会的承认。
(2)用形象的、生动的生活语言或者是典故 的转义,简明地表达体育活动的现象和因 素的形式。用于非正式的体育活动或体育 交流中。如“问鼎(获胜)”,“黑哨 (不公正的裁判)”。
(3)某些运动项目以特定的人、物、事件的 名称来定义体育现象或因素。如:体操运 动中大量以人的名字来命名的运动动作。
(4)以数字或字母来表述特定的对象,如: 跳水动作307(B),表示的动作为反身翻 腾三周半(屈体)。
体育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1、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体育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 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 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 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
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 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 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 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 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 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 度。
第三节 体育的表现形式
一、游戏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游戏作为体
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游 戏被列为基础教材,成为对学生进行体育 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1)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 (2)具有趣味性; (3)具有一定的规则; (4)具有综合性; (5)其直接目的不是为了创造物质财富; (6)可采用假设与虚构的方法
(二)体育游戏的作用
1、健身作用:体育游戏通过各种练习和活动, 使游戏者的身体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各 器官、系统得到必要的活动,这有利于游 戏者的生长发育。
2、娱乐作用:游戏带有一定的情节性、趣味 性,有利于培养一定的活泼愉快、开朗合 群的个性和团结互助、勇敢顽强、机智果 断等心理品质。
3、教育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 社交能力。
(3)如何科学地组织运动竞赛?即运动竞赛 的管理问题。
运动竞赛的功能表现在:
(1)身体活动功能。
运动竞赛所表现的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身 体运动,这种身体运动是一种人为的设计, 在人们不断地提炼和升华中,形成了具有 自身特点的人类活动。运动竞赛本质上是 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某些活动的可能性和 有针对性地发展活动能力,不断克服其自 然的和人为的限制而展开的活动。
体育术语所表述的体育现象也可以有相 应的类别区分:
如:表达运动项目的术语:田径, 蝶泳。表达运动技术的术语:拦网(排 球),弧圈球(乒乓球)。
八、体育规则
体育规则是判定体育行为与技术的正确 与否的一个尺度。它是体育运动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是体育竞赛顺利进行的前提和 保证。
1、体育运动中的习惯性规范。
七体育术语
体育术语是用来对体育活动的形式与 内容赋予符号的专门用语,是体育运动及 体育交往的主体进行交流的工具。
体育术语已经形成庞大的特殊语言系 统,一般以四种形式对体育因素和体育现 象进行表达。
(1)用准确的定义和概念,从体育活动各因 素的本质特点切入,以准确的内涵和特指 的外延及精练的语言来确定某体育现象或 因素的表达形式。用于正式的、规范的体 育场合或体育信息载体。这类术语如“越 位(足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