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3)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4)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进取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学校体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XXX、XXX和XXX都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观点。

在西方,体育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32年夸美XXX的《大教学论》,以及后来的XXX的《教育漫画》和XXX的《爱弥尔》。

而在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夏朝的校、序、庠,商朝的大学、序和西周的国学、乡学六艺教育。

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于1903年的洋务运动,当时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XXX发表了《体育之研究》。

1923年,将“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并在1952年发布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

1954年,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

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并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

1979年,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并在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将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

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包括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提高身体机能能力,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以及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为了实现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需要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以及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

此外,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包括促进智力发展,促进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增强进取心,以及形成积极的个性特质和完善人格。

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需要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进取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一、引言
学校体育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体育在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

通过对学校体育学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体育在现代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体育概念
1、体育的定义:体育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来提高健康水平、传递文化和教育价值观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校体育的目标: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公平竞赛意识。

三、常见体育项目
1、田径:包括短跑、长跑、跳远、跳高等项目。

这些项目能够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

2、游泳: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3、球类:如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项目,能够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协调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运动员代表
1、刘翔:中国著名跨栏运动员,曾获得奥运会金牌和世界纪录。

他的成就代表了中国体育的高水平。

2、姚明:中国著名篮球运动员,曾效力于NBA休斯敦火箭队,是中国篮球的代表人物。

五、学校体育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学校体育学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学校体育学将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学校体育学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健康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校体育学是教育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深入理解学校体育学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有价值的教育体验。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第一篇学校体育总论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是其典型的代表1在公元前八世纪,地处欧洲的希腊开始步入奴隶社会,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它是西方奴隶社会制社会教育发展的高峰。

2 斯巴达注重军事体育的特点,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不重视文化学习3 雅典的学校一般分为四级: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青年军事训练团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一)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育(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竞技性、表演性的运动和游戏内容的比重进一步提高(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配合学校体育课程(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在社会主义国家课间操受到高度重视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简况1 奴隶社会开始出现,夏代称为“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2 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3 西周时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是培养统治者和官吏的学校4 奴隶主贵子弟学校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其中乐是舞蹈、射和御属于军事技能训练5西周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原来的"学在官府"转变“学在四夷”,兴起私人讲学、办学之风6 西汉到清朝末年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时期,教育内容: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

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重文轻武。

7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8 明、清乃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方法9 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近代新式学校,开始西方式的体育活动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1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面临灭亡,主张学习西方,兴办西学,军事课堂,并把西方体育引进到学堂中,体操规定为学堂的学习课程:内容主要是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兵式体操和游戏等。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 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 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 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 :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 (学校名称 ):校、序、庠目的 :为政尚武内容 :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 (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 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 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 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 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 1990 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 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 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 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 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 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 :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 (学校名称 ):校、序、庠目的 :为政尚武内容 :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 (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 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 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 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 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 1990 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 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 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精选.pdf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精选.pdf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2.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1)促进智力发展;(2)促进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进取心;(4)形成积极的个性特质,完善人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
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
1.西方体育发展
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
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
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
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
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
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
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
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
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
标准
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
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
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
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
(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2.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1)促进智力发展;
(2)促进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
(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进取心;
(4)形成积极的个性特质,完善人格。

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
(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2)激发学生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促进运动参与;(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多渠道发展学生心理。

3.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精神、角色意识和道德规范。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1)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充分利用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第三章学校体育学目标
一、学校体育学目标的依据
1.社会需要(政策、制度)
2.学生发展需要
3.学科发展的需要
●学校体育可分为:教学、锻炼、竞赛、训练
二、(是什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总目标7个、领域目标4个、水平目标5个)
领域目标:①运动参与水平目标:①小学每两个年级
②运动技能分为一个水平
③身体健康②初中—水平四
④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③高中—水平五
三、如何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
1.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两点法——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

→四点法——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2.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2)以整体观念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第四章学校体育制度政策与管理
制度与政策:
一、体制——体质健康标准与监测制度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按年级划分测试
基本指标:①形态(身高、体重)
②机能(肺活量)
③身体素质(50米跑、坐位体前屈等)
●BMI=体重/身高²
2.《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方法》-按年龄分来测试
二、考试——升学考试制度
三、条件——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保障制度
⑴2002年《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⑵2005年《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
⑶2008年《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四、安全——中、小学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
五、文件
1.2007.5.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七号文件”
2.2012《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53号文件”
3.2014教育部出台了《三个通知》
①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方法
②所以学生要实行年度报告
③学习体育工作评估标准
4.2016.5国务院下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民发展意见》“27号文件”
第五章体育课程与教学
一、学校体育健康课程:
1.(学校体育)定义: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特点:
(1)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
(2)体育课程是生命与生活教育课程;
(3)体育课程是情意性课程;
(4)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

3.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生理学(人体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

4.课程的价值
①增进身体健康
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③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④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
(一).内容
广义:体育知识、健康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