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 纳西族共22页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26拉祜族
❖ 女子为高开衩长衣 (镶嵌彩色几何纹 布块),黑布头巾 (长3m以上,中 端垂及腰际)。男 子为无领大襟衫、 宽脚长裤、黑头巾 或分瓣小帽(缀彩 布条)。
27黎族
❖ 女子穿青色开襟上 衣、及膝织绣花统 裙,盛装时佩带大 耳环等首饰。男子 穿无领对襟衣,缠 包头、插雉尾,有 的戴耳环。多用自 纺自织自染的棉、 麻布。
15鄂温克族
❖ 女穿大翻领连衣 裙,或大襟连衣 裙式长袍。男为 深蓝长袍、圆锥 形帽、皮靴。冬 季习惯穿兽皮衣。
16高山族
❖ 女子一般为对襟长袖 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 各式裙,黑或红布包 头。男子通常上穿对 襟长袖衫和长短不一 的背心,下着缠腰裙 或前裙。高山族在节 日里注重装饰,并穿 贝珠衣(以贝壳、珍珠 编织的贝衣、珠裙)。
2白族 7达斡尔族 12独龙族 17仡佬族 22基诺族
3保安族 4布朗族
8傣族
9德昂族
13俄罗斯族 14鄂伦春族
18哈尼族 19哈萨克族
23京族 24景颇族
5布依族 10东乡族 15鄂温克族 42水族 47佤族 52彝族
28傈僳族 29珞巴族 30满族
41畲族
❖ 女子穿大襟绲边上衣、 短裤,打裹腿,以红绒 线束顶髻,戴细篾斗笠; 结婚时戴凤冠银簪。男 子为对襟上衣(老年大 襟)、长裤。习惯用青、 蓝色自织麻布。
42水族
❖ 女子穿无领大襟半 长衫、绣花围兜, 缠包头(少女戴缠 绕红线的头圈), 佩银首饰。男子为 无领大襟宽袖长衫 (青年对襟长衫)、 青布包头。尚青蓝 两色。
30满族
❖ 女子穿旗袍、 高底花鞋(称 花盆底)。男 子穿箭袖开衩 袍褂,束腰带。
31毛南族
❖ 女子穿大襟上衣、 绲边裤,戴顶卡 花。顶卡花是一 种斗笠,以竹篾 编织精致图案。 男子穿蓝、青色 对襟衣、衣裤。
少数民族服饰介绍-PPT文档资料

装饰,鞋腰上也有线条、花纹。
•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藏族人民的日常服饰, 但在节日里,他们会盛装打扮,看,琳琅 满目的装饰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显得 人格外精神。
满族服饰介绍
满族服饰继承了先代女真人的传统,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旗袍是满 族的传统服装,上衣和下衣连为一体。满族妇女在脑后绾髻,称“如意头”和“两把 头”,带颇具特色的扇形冠。戴耳环,腰间挂手帕。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 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满族入关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 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就要选择便于起居、保暖御寒的服装。牧
区藏族穿着以皮袍为主,它结构肥大,袖
口宽畅,穿着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
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夜间可
解带和衣而眠。男式的宽腰、大襟、肥大,
襟、袖下摆镶边。藏族帽子种类繁多,主
要有毡帽、皮帽、金丝花帽等。
• 2.靴子
•
藏族男女通行的长筒靴,底高2厘米,
腰高至小腿之上,鞋面用红绿相间的毛呢
阿昌族服饰
阿昌族喜著黑色的服饰,已婚
妇女上身穿对襟衣,袖长,下 身着筒裙,用黑布或蓝布包头, 裹腿;未婚女子穿宽裆裤子, 将发辫盘在头顶,用布围辫子 裹成圈。腊撒坝子的妇女喜欢 在服饰上布满银饰,户撒的妇 女则喜欢系黑色小围腰,扎绣 花腰带。男子穿对襟上衣,下 着黑裤,斜背“筒帕”,喜欢 在胸前戴朵红丝线结成的菊花。 未婚男子戴白包头,已婚男子 戴藏青色包头,青壮年在脑后 留一尺多长的包布,有随身佩 带刀的习俗,其中“户撒刀” 最为有名。
旧时满族男子留发束辫,穿马蹄袖袍褂,女子穿宽大直筒旗袍,天足,着花鞋。 清代满式服装曾流行全国,现在与汉族服式一样了。满族妇女不缠脚,所著鞋子绣有 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 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简 单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长到快出嫁时,就要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结婚 后的发式有双髻式、单髻式等多种,双髻式发型把头发从头顶分梳为前后两部分。前 髻梳成平顶状,以便戴冠,颈后髻梳成燕尾状,在胫后伸展开来,它使得颈子总要保 持挺直的状态,因此,满族妇女走起路来就更显得高贵、尊严。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 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园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 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 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 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 袖口都有绣花装饰。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式样的变化也很大,四片裁制也改为两片 裁制。旗袍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
纳西族民族风情

纳西族食俗
风味饮食有: 琵琶肉 丽江粑粑 鸡豆凉粉 糯米血肠 吹猪肝 “三叠水席 ”等
纳西族的婚俗
最大的特点是走婚,走婚有两种方式 :一种叫“阿注”定居婚; 一种叫“阿夏”异居婚。
纳西族至今还保持着女取男嫁的母系 社会风俗,也有一女多夫的情况,常有 几个男人共用一个老婆的事,通常“新 婚”就是男人晚上偷偷爬上女方的楼, 早上又走了。而且他们有的时候近亲也 通婚,理论上说,应该多怪胎,但是很 奇怪,他们的孩子都挺漂亮的
东巴文化——纳西古乐
纳西族的稀世“三 宝”:纳西古乐汇 集古老乐曲、古老 乐器和高寿艺人为 一体,被誉为稀世 “三宝”。
传承方式:纳西古 乐有一套严格的传 承方式:师带徒或 父带子的方式。
纳 西 族 的 神 物
纳 西 族 的 图 腾
纳西族食俗
纳西族以 玉米、大米 、小麦和豆 类作为主食 、爱吃酸辣 食品。
婚俗仪式:藏巴啦
抢婚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三朵节 海坡会
棒棒会
春节
纳西传统节日——三朵节
三朵节”是纳西族 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 护神——“三朵神”的 盛大节日
人们也认为“三朵 ”就是玉龙雪龙的化 身。这位天神被人们 认为就是“阿溥三朵 ”,并当作本民族最 大最具权威的神来拜 祭。
纳 西 族 棒 棒 会
丽江地区的纳西族民居以土 木结构为主,结构式样为“三 房一照壁”,正房高,偏房低 。
三 坊 一 照 壁
东巴文化——东巴教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一种原始多神教,信仰万物 有灵。 它是在纳西族的本土文化--巫文化与后来传入 丽江的藏族“苯”教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宗教。
其祭司叫“东巴”,意译为智者,这些“智者” 知识渊博,能画、能歌、能舞,具备天文、地 理、农牧、医药、礼仪等知识。
56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图片.

56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图片
56个少数民族图片收集全了:世居云南的少数民族共有25个,他们是:彝族、傣族、拉祜族、回族、苗族、白族、纳西族、藏族、怒族、独龙族、僳僳族、景颇族、德昂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哈尼族、壮族、瑶族、蒙古族、水族、满族、阿昌族、布依族和普米族。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
原始社会服饰上古商周服饰汉服饰秦汉服饰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服饰魏晋南北朝两裆铠隋唐服饰隋唐服饰宋制公服宋代灵鹫球纹锦袍明制公服Q版《大明衣冠》大明婚礼服饰明代公服。
少数民族服饰研究综述——以纳西族服饰为例

纺织报告| T extile Reports1151 少数民族服饰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成果丰硕,已有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各民族服饰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人研究民族服饰提供了典范。
目前,学界对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集中于服饰的变迁、功能、社会学、文化象征意义以及传承与保护发展等方面。
1.1 服饰变迁研究认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制作传统服饰的原材料也在逐渐消失。
范玮钰[1]在《理县羌族服饰文化变迁研究》一文中提到,传统的理县羌族服饰面料以棉麻为主,过去人们都是自给自足,如今越来越多的民族服饰原材料在市场上出售,机器生产的面料比传统的棉麻布料价格低廉、种类繁多,导致一些地区传统手工制作的服饰逐渐消失。
由于机器生产的引入,传统民族服饰的制作流程简化、制作时间缩短,不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业。
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推进,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少数民族服饰研究综述—以纳西族服饰为例杨 璇(西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Survey of ethnic minority clothing research: taking Naxi clothing as an exampleYang Xuan(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Institute for Southwest Nationalities,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Abstract As one of the ancient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the Naxi Nationalit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splendid culture. Naxi clothing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of scholars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quite rich. This paper sorted out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some thoughts of ethnic minority clothing and Naxi clothing. Clothing culture is a unique expression of integrating national culture, custom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makes everyone wearing clothing become a special cultural carrier. Naxi clothing show the splendid culture of Naxi and their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Key words ethnic minority clothing; Naxi clothing;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摘 要 纳西族作为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纳西族服饰之图腾遗存审美

纳西族服饰的图腾遗存
纳西族的服饰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图腾元素,这些图腾元素以动物、植物和几 何图形等形式存在,赋予了纳西族服饰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在纳西族的 传统服饰中,图腾的运用非常普遍,如绣有蛇、鹰、鱼等动物图案的衣服、围巾 和帽子等。这些图腾不仅美观,而且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比如,纳西族服饰中经常出现的蛇图腾,它是纳西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对象之 一,代表着力量、重生和繁衍。鹰图腾则象征着勇气、自由和力量,常常出现在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上。鱼图腾则代表着多子和繁荣,常被绣在女子的服饰或围巾 上。
纳西族服饰之图腾遗存审美来自目录01 纳西族服饰的图腾遗 存
03
纳西族服饰的文化内 涵
02
纳西族服饰的审美特 点
04 结论
纳西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古老民族,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在 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纳西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成为其民族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演示将从纳西族服饰的图腾遗存、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等 方面,探讨纳西族服饰之美。
感谢观看
纳西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 是纳西族人民的传统工艺和审美意识的体现,更是这个民族哲学思想、文学艺术 和历史记忆的载体。
在哲学思想方面,纳西族服饰中的图腾元素和色彩搭配都体现出了纳西族人 民的自然崇拜和宗教信仰。他们对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几何图形怀有敬畏之心, 将其视为具有灵性的存在,并以绣制图案的方式将其呈现在服饰上。同时,纳西 族人民认为红白两色具有驱邪护身的意义,因此将这两种颜色视为吉祥的象征。
纳西族服饰的审美特点
纳西族服饰的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色彩搭配、对比手法和寓意深刻等方面。 纳西族的服饰以红色和白色为主色调,再搭配以黄、蓝、绿等颜色,形成了独特 的色彩风格。这些色彩的搭配并非随意而成,而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组合,传递 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
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束河、北盘江、道和、青龙等地。
纳西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下面将对其进行介绍。
一、服饰与饰品:纳西族的传统服饰以男人穿着蓑衣和长裤,女人则穿着长袍,头戴百褶巾为主。
男人的蓑衣由斑驳的星图和花纹点缀,而女人的百褶巾则独具特色,色彩繁杂而富有层次感。
纳西族的饰品也非常精美,男女通用的有吊坠、耳环等,女性还会佩戴手镯、发簪等。
二、婚姻习俗:纳西族的婚姻习俗非常独特。
在传统婚礼上,男方一般要在早晨由朋友抬起一个门板,象征着“挣门”的过程。
而女方则需要派出好友来接新郎,称为“挣马”。
除此之外,纳西族的婚礼还有许多其他仪式,如交换礼物、举行拜堂等。
此外,新婚夫妇还需要在婚后三天内跳一次“鸟舞”,象征着生活的开始。
三、节日与庆典:纳西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月街”。
每年的农历三月份,纳西族会举行一次盛大的节日庆典,游客和居民会带着花束和香炉,沿着大街游行,同时还会有各种表演和传统音乐。
此外,纳西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祭祀节、农耕节等。
四、民间音乐与舞蹈:纳西族的音乐和舞蹈也具有其独特的风格。
在传统音乐方面,纳西族以著名的“丽江古乐团”而闻名。
他们演奏的乐器有笛子、琵琶、二胡等,音乐旋律悠扬、富有情感。
而纳西族的传统舞蹈则形态各异,有舞龙、舞狮、舞腰鼓等。
五、手工艺品:纳西族的手工艺品也非常有特色,如木雕、石雕、织锦等。
纳西族的木雕以其线条流畅、造型生动而著名;石雕则多用于制作印章和神像等;而织锦则是纳西族女性的重要手工艺,制作精细、色彩鲜艳。
六、传统习惯与信仰:纳西族有许多传统的习惯和信仰。
例如,纳西族人们习惯在夏至节清晨用柳枝扫去门前的“血角”(指沾染到厄运的气息),希望获得好运;纳西族还有一种叫作“坑儿祭”的信仰仪式,为了寻求农业和养蚕的顺利,人们将猪脸画在墙上,并献上食物祭祀。
总结:纳西族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其服饰、饰品、婚姻习俗、节日庆典、民间音乐与舞蹈、手工艺品以及传统习惯与信仰都展现了独特的纳西族文化。
图解56个民族——纳西族

图解56个民族——纳西族纳西族,有人口278009 人。
主要聚居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散布于维西、中甸、德钦、宁蒗、永胜等县。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曾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
由于同音异写,汉文史籍曾以“摩沙”、“磨些”、“么些”、“摩梭”称之。
“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
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定名为纳西族。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由于与汉族来往密切,自元、明以后,纳西族主要使用汉语文。
至于古老的象形文字,主要由巫师“东巴”用来书写经典,故又称“东巴文”。
另有一种音节文字叫“哥巴文”,使用范围很小,写成的经书也不多。
纳西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端,平均海拔2 7 0 0 米。
这里群山耸峙,江河交错。
丽江北部的玉龙雪山和中甸东南部的哈巴雪山,终年玉积琼堆,宛若腾空而起的玉龙。
玉龙山区植物群落多样,素以“植物仓库”著称,并以“花的世界”闻名,仅杜鹃花就有4 0 多个品种。
金沙江上游自北向南流泻,至石鼓镇为山势所阻,于是形成万里长江第一湾;接着江流急转东北奔腾而去,在玉龙和哈巴两座雪山中间形成了著名的“虎跳涧”大峡谷,是世界上难觅的探险旅游胜地。
纳西族地区的气候差别较大,可分寒、温、亚热三种类型,宜农宜林宜牧。
珍贵的雪茶和丽江马一直名扬全国。
玉龙雪山蓝月谷恍如仙境的玉龙雪山虎跳峡雪茶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丽江是一座“无围之城”,以坦荡的胸怀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干道向外延伸,并与如网的小巷相连接,宛若一座巨大的迷宫。
街道全用石头铺成,由于长年累月的踩踏和风雨洗涤,被磨得十分光滑。
刮风不起尘沙,雨天没有泥泞。
具有宋、明建筑风格的屋宇,星罗棋布,鳞次栉比。
源自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河水,到了城头双石桥后,分数股穿街过巷、环城流淌。
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院中有奇花。
由于“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城设计匠心独运,吸引着无数学者来这里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