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常用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和处置流程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和处置流程
轻度:心慌、目眩、头晕、出冷汗、烦躁不安、手抖、皮肤潮湿多汗等。
处理:立即采用微量法测血糖,立即给予糖水或者果汁饮用,也可食用饼干等。
重度:昏迷,也可出现精神异常的表现。
处理:给予50%葡萄糖20-40ml静注,醒后应立即进食,以免再次发生低血糖,如
症状不缓解,立即拨打120,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局部反应:注射部位有针刺感、发痒、发热,局部肿胀或硬结,偶有水泡出现。
过敏反应处理:可不作处理或者应用抗组织胺药物。
全身反应:虚脱或者急性肺水肿。
胰岛素不良反应处理:应立即实施抢救(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等患者清醒后改用更纯的胰岛
素制剂。
如症状不缓解,立即拨打120,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皮下脂肪萎缩可在注射部位或者其他部位出现皮肤凹陷、局部肿胀、肥大性脂肪营养不良。
处理:地塞米松局部注射。
胰岛素浮肿多见于面部、也可四肢。
处理:一般自行缓解。
(完整版)常用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常用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常用胰岛素有全身及局部反应两类。
一、全身反应有:⑴低血糖反应:最常见。
多见于Ⅰ型中脆性型或Ⅱ型中重型,特别是消瘦者。
一般由于体力活动运动太多,偶或饮食太少、减量、失时或剂量过大。
症状有饥饿感、头晕、软弱、出汗、出悸,甚而出现神经症状,如定向失常、烦躁不安、语无伦次、哭笑无常,有时可更严重,甚而昏厥、抽搦、状似癫痫,昏迷不醒,以致死亡。
治程中应教会病人熟知此反应而随时提高警惕,及早摄食糕饼糖食或糖水以缓解,较重者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ml以上,继以静脉滴注10%葡萄糖水直至清醒状态;有时可先注胰高血糖素,每次皮下或肌肉1mg,如低血糖反应历时较久而严重者还可采用氢化可的松,每次100~300mg于5%~10%葡萄糖水中静滴。
当低血糖反应恢复后必须谨慎估计下次剂量,分析病情,以防再发。
在多次低血糖症后由于刺激胰岛α细胞及肾上腺可发生反应性高血糖(Somogyi效应),由此常导致脆性型,必须尽量避免。
⑵过敏反应:少数病人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极个别有过敏性休克。
此种反应大致由于制剂中有杂质所致。
轻者可治以抗组胺类药物,重者须调换高纯度制剂如单组分人胰岛素,由于其氨基酸序列与内源性胰岛素相同,且所含杂质极少,引起过敏极罕见,或可改用口服药。
必需时还可采用小剂量多镒胰岛素皮下注射脱敏处理。
⑶胰岛素性水肿:糖尿病未控制前常有失水失钠,细胞中葡萄糖减少,控制后4~6日可发生水钠滞留而水肿,可能与胰岛素促进肾小管回吸收钠有关,称为胰岛素水肿。
⑷屈光失常:胰岛素治程中有时病人感视力模糊,由于治疗时血糖迅速下降,影响晶状体及玻璃体内渗透压,使晶状体内水分逸出而屈光率下降,发生远视。
但此属暂时性变化,一般随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而迅速消失,不致发生永久性改变。
此种屈光突变多见于血糖波动较大的幼年型病者。
二、局部反应有:①注射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及皮下有小结发生,多见于NPH或PZI初治期数周内,由于含有蛋白质等杂质所致,改变注意部位后可自行消失,不影响疗效。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和不良反应是什么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和不良反应是什么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必需品,可是胰岛素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东西,那么胰岛素的主要作用和不良反应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胰岛素的主要作用和不良反应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1.对糖代谢的影响。
增加葡萄糖的运转,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增加糖原的合成和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
2.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增加脂肪酸的运转,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降低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
3.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增加组织细胞对氨基酸的转运,促进蛋白质合成(包括mRNA的转录及翻译),同时又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1.低血糖反应。
最常见,多数因剂量过大或进食太少或运动过多所致。
其症状因制剂类型而异。
普通胰岛素能迅速降血糖,出现饥饿感、出汗、心悸、焦虑、震颤等症状,严重者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死亡。
长效胰岛素制剂降血糖作用缓慢,一般不出现上述症状,而以头痛、精神和情绪紊乱、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
为防止低血糖反应的严重后果医学教育网|整理,应让患者或其家属熟知该反应,以便及早发现,及时进食或饮糖水等以防止进一步发展。
严重者须立即静注50%葡萄糖救治。
但须注意鉴别低血糖昏迷和酮症酸中毒昏迷及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2.过敏反应。
多数因使用不纯的动物来源的胰岛素或者胰岛素变质所致,也可能由于胰岛素制剂的某些添加剂所致。
一般反应较轻,仍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轻者可用抗组胺药,重者须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3.胰岛素抵抗。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急性抵抗,由于并发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时,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如胰岛素抗体、胰高血糖素)增多,或因酮症酸中毒时,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存在妨碍了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需短时间内增加胰岛素剂量达数千单位。
另一种是慢性抵抗,其原因复杂,可能系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抗体,或是胰岛素受体密度下降,还可能是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
胰岛素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胰岛素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作者:曹俊岭李宏范秀荣付鹏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8期胰岛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加速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抑制糖元分解和糖异生而降低血糖,临床上主要用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及部分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也可用于细胞内缺钾的治疗。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和治疗方案的逐步成熟,胰岛素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使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发生也相应增多。
轻微的不良反应能引起患者的局部不适,而严重者甚至导致意识障碍或死亡,因此,减少胰岛素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
现就近年来在临床上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概述如下。
低血糖反应为胰岛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种原因均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胰岛素的应用剂量过大;混合胰岛素治疗时比例不恰当或预混制剂使用前未充分摇匀;注射胰岛素后未正常进食;高糖毒性纠正后胰岛素未及时减量:运动量增加;同时应用某些能增强胰岛素作用的非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磺胺类、β-受体阻滞剂、水杨酸制剂等:女性月经前期,妊娠早期、分娩后;患者同时合并甲减、肝、肾功能不全等疾患;过度消瘦的患者因皮下脂肪层较薄,皮下注射深而变成肌内注射;饮酒等。
当不良反应发生时病人临床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悸、饥饿、焦虑、紧张、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冷汗及手足震颤。
脑部症状:精神不集中;思维、言语迟钝、头晕视物不清、焦虑不安、步态不稳、有些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如狂躁、易怒、幻觉、表情特异等,若低血糖程度加重,可出现神志不清、肌肉颤动,最后导致昏迷、惊厥等。
有时由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所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因药物吸收缓慢,血糖是逐渐下降的,肾上腺素增多的反应轻而缓,病人可无自觉症状,一开始即为精神异常表现,这是因脑细胞缺糖导致大脑皮层功能障碍所致,病情较长且合并有植物神经病变者,当出现低血糖时无低血糖表现,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胰岛素注射后作用最强时,密切观察病人有无低血糖症状出现。
注射胰岛素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注射胰岛素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一、过敏反应全身反应表现:可有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表现。
速发型多在注射后几分钟至30分钟内出现过敏症状,如风团、丘疹、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
迟发型反应大多在二十四小时后出现过敏症状,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等。
局部反应: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药品过敏,另一个可能是因注射技术方法不妥所致。
局部反应大多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烧灼感、瘙痒、红肿、肿胀、红晕等。
局部反应大多发生在给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部分者可发生数日至2周内预防和处理规范1严格选择正规渠道产品,确保胰岛素药品纯度。
2严格实施无菌操作技术规程,避免杂质混入药液引发过敏反应。
3加强病情观察,发觉问题立即处理,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发生过敏性休克者遵照我院(住院患者发生休克处理程序)二、低血糖反应预防和处理规范1护士必需充足了解病人使用胰岛素,并通知病人和家眷不能随意更改剂量。
2注意饮食和使用配合,定时用药,定时进餐,提倡睡前少许加餐,以防夜间低血糖。
3正确实施操作规程,避免注射到肌肉层,注射部位避免猛烈活动;4注意活动量和使用药品配合,活动量显著增加时,要降低药品用量或立即加餐5注意血糖监测。
6随身携带部分水果糖,饼干,早期识别,立即处理。
7随身携带标明病人姓名,疾病,单位,地址,电话号码卡,方便立即掌握信息。
8当发生低血糖反应时立即口服高糖食品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
亲密观察病情改变。
做好统计。
三、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预防和处理规范1常常更换注射部位;2同一部位反复注射须间隔8周以上。
3注射时避开炎症、硬结、红肿等部位。
胰岛素不良反应有哪些

胰岛素不良反应有哪些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正常人自身会分泌,用来调节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等,糖尿病患者需要自己注射胰岛素补充,那么胰岛素不良反应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胰岛素不良反应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胰岛素的不良反应1、低血糖反应约有5 %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血糖过低。
2、变态反应多不严重。
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发热和痰痒。
全身过敏反应有尊麻疹、恶心、呕吐、腹泻、哮鸣,偶见致死性过敏性休克。
亦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
3、注射部位可有皮肤发红、皮下结节、皮下脂肪萎缩以及肌肉萎缩。
4、胰岛素可引起剂量相关的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以及屈光不正常。
5、胰岛素耐受性或抵抗。
胰岛素的作用1、调节糖代谢很多人都知道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但那只是表面现象。
实际上胰岛素对糖代谢的调节有五大作用: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促进葡萄糖磷酸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抵制葡萄糖的异生。
葡萄糖只有进入细胞内才能被利用,现在认为只有肝细胞膜葡萄糖可以自由通过,而其他所有细胞特别是占人体65%以上的肌肉和脂肪,葡萄糖必须借助细胞膜上的运糖载体才能进入细胞内,而胰岛素可以提高运糖载体的数量和转运速度。
血糖高时,患者往往感到全身乏力,这是由于肌肉收缩缺乏能量。
在胰岛素的作用下,餐后血糖的主要去路,就是经一系列反应后变成糖原储存起来,成为可以迅速动用的葡萄糖储备。
由非糖物质像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乳酸等转变为糖原的过程叫做糖异生,异生的糖原在需要时可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补充血糖。
胰岛素对糖异生过程中的关键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糖尿病患者不吃主食血糖还是很高的原因。
2、调节脂肪代谢胰岛素对脂肪代谢有两大作用,一是促进脂肪的合成,二是抑制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
在脂肪细胞中胰岛素可以促进活化的葡萄糖进一步氧化分解,为合成脂肪酸提供原料。
胰岛素还可以抑制脂肪酶的活性,使脂肪分解速度减慢;促进脂肪组织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和脂肪酸。
胰岛素对身体的伤害有哪些

胰岛素对身体的伤害有哪些
关于《胰岛素对身体的伤害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如今生活好了,而为了社会和家庭奉献了最好年华的人们却已经老了。
辛苦了几十年,似乎到了享福的时候了,可是往往到这个年纪,身体的各个方面都肝有些许的问题,最为常见的就要说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三高了,当然糖尿病也算是当中的一个,下面就来针对糖尿病来说说胰岛素对身体的伤害。
1、低血糖反应。
一般都是由于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大所致。
为了避免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密切的监测血糖,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的达到既能将血糖控制满意,又不至于出现低血糖的合
适剂量。
此类病人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以便在出现低血糖反应时能及时进行自我救治。
2、体重增加。
这也是胰岛素常见的副作用。
胰岛素可以促进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如果糖尿病病人采取胰岛素治疗后不进行饮食控制,摄入热量过多,则造成体重的逐渐增加。
所以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仍然需要控制饮食,避免体重逐渐增加,胰岛素用量因此也要逐渐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3、屈光不正。
主要出现在胰岛素使用初期,且在胰岛素使用之前血糖水平较高的糖尿病病人。
这种副作用是暂时性的,随着胰岛素使用时间的延长,血糖控制平稳后,这种副作用就会逐渐消失。
上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了胰岛素对身体的伤害,这样可以了解到,人体是会分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上升的,而所谓的糖尿病恰恰也就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少而造成的,因此,对于用胰岛素来治病虽然也要冒着上面所提的风险,但是利多过于弊。
胰岛素的四个不良反应

胰岛素的四个不良反应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
胰岛素参与调节糖代谢,控制血糖平衡,可用于治疗糖尿病,那么你知道胰岛素的四个不良反应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胰岛素的四个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胰岛素的四个不良反应1、疼痛:由于胰岛素针比其他注射针细小得多,因此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其疼痛感也比其他药物注射或疫苗接种轻微得多。
当然,凡事都有万一,假如出现疼痛特别明显的情况,有可能是进针时碰到皮下神经所致,这时如果疼痛还能忍受,您可以迅速注射完毕拔针;假如疼痛无法忍受,那您应该更换部位再行注射。
2、低血糖:低血糖的确可怕,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有可能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直接导致患者昏迷。
不过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可能性较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患者不需要掌握如何预防及应付低血糖的发生,有备方能无患。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是很常见的,尤其在餐前和夜间。
3、脂肪垫的形成,是由于长期在相同部位注射,胰岛素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而形成的。
这种脂肪垫的存在,会影响局部胰岛素的吸收。
脂肪垫的形成是可以避免的,而且防范措施非常简单——只需要患者朋友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位即可。
4、胰岛素耐受性产生急性耐受常由于并发感染、创伤、手术、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所致。
此时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或因酮症酸中毒时,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存在妨碍了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出现急性耐受时,需短时间内增加胰岛素剂量达数千单位。
产生慢性耐受的原因较为复杂(系指每日需用200U以上的胰岛素并且无并发症者)。
可能是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受体抗体(AIRA),对此可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症状,能使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恢复正常;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数量的变化,如高胰岛素血症时,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还可能是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
此时换用其他动物胰岛素或改用高纯度胰岛素,并适当调整剂量常可有效。
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常用胰岛素有全身及局部反应两类。
一、全身反应有:
⑴低血糖反应:最常见。
多见于Ⅰ型中脆性型或Ⅱ型中重型,特别是消瘦者。
一般由于体力活动运动太多,偶或饮食太少、减量、失时或剂量过大。
症状有饥饿感、头晕、软弱、出汗、出悸,甚而出现神经症状,如定向失常、烦躁不安、语无伦次、哭笑无常,有时可更严重,甚而昏厥、抽搦、状似癫痫,昏迷不醒,以致死亡。
治程中应教会病人熟知此反应而随时提高警惕,及早摄食糕饼糖食或糖水以缓解,较重者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ml以上,继以静脉滴注10%葡萄糖水直至清醒状态;有时可先注胰高血糖素,每次皮下或肌肉1mg,如低血糖反应历时较久而严重者还可采用氢化可的松,每次100~300mg于5%~10%葡萄糖水中静滴。
当低血糖反应恢复后必须谨慎估计下次剂量,分析病情,以防再发。
在多次低血糖症后由于刺激胰岛α细胞及肾上腺可发生反应性高血糖(Somogyi效应),由此常导致脆性型,必须尽量避免。
⑵过敏反应:少数病人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极个别有过敏性休克。
此种反应大致由于制剂中有杂质所致。
轻者可治以抗组胺类药物,重者须调换高纯度制剂如单组分人胰岛素,由于其氨基酸序列与内源性胰岛素相同,且所含杂质极少,引起过敏极罕见,或可改用口服药。
必需时还可采用小剂量多镒胰岛素皮下注射脱敏处理。
⑶胰岛素性水肿:糖尿病未控制前常有失水失钠,细胞中葡萄糖减少,控制后4~6
日可发生水钠滞留而水肿,可能与胰岛素促进肾小管回吸收钠有关,称为胰岛素水肿。
⑷屈光失常:胰岛素治程中有时病人感视力模糊,由于治疗时血糖迅速下降,影响晶状体及玻璃体内渗透压,使晶状体内水分逸出而屈光率下降,发生远视。
但此属暂时性变化,一般随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而迅速消失,不致发生永久性改变。
此种屈光突变多见于血糖波动较大的幼年型病者。
二、局部反应有:
①注射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及皮下有小结发生,多见于NPH或PZI初治期数周内,由于含有蛋白质等杂质所致,改变注意部位后可自行消失,不影响疗效。
②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脂肪萎缩成凹陷性皮脂缺失,多见于女青年及小儿大腿、腹壁等注射部位;皮下组织增生成硬块,多见于男性臀部等注射部位,有时呈麻木刺痛,可影响吸收,须更换注射部位而保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