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基础13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合集下载

组成画面的形式美法则

组成画面的形式美法则

组成画面的形式美法则一、概述形式美法则,作为艺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指通过运用某些特定的规律和原则,使画面呈现出美的视觉效果。

这些规律和原则,不仅在绘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涉及到建筑、设计、摄影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详细探讨组成画面的形式美法则,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形式美法则的主要内容1.对称与平衡对称,是指画面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在形态、大小、色彩等方面均保持一致或近似一致。

平衡,则是指画面各部分在视觉上达到稳定的状态,即使各部分在形态、大小、色彩等方面存在差异,也能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安排,使画面整体呈现出和谐的效果。

2.节奏与韵律节奏,是指画面中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形成一种有规律的变化。

这种变化能够引发观者的视觉体验,使画面更具动态感和活力。

韵律,则是指画面中各元素之间相互呼应、彼此协调的关系,使画面整体呈现出流畅、连贯的效果。

3.对比与调和对比,是指画面中各元素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变化,通过对比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视觉冲击力。

调和,则是指将画面中的对比元素进行协调统一,使画面整体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效果。

对比与调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合理运用对比与调和原则能够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4.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画面中各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则是指画面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

合理运用比例与尺度原则能够使画面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视觉舒适。

例如在建筑和产品设计等领域中,恰当的比例和尺度对于保证作品的美感和功能性至关重要。

三、形式美法则的应用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在实际创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绘画为例,在构图中合理运用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等原则,能够创造出具有吸引力和美感的画面效果。

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绘画,同样也适用于摄影、设计等领域。

例如在摄影中,摄影师可以通过运用形式美法则来选取角度、光线和构图方式等,以拍摄出具有美感的照片。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学生构成设计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视觉传达设计人员、室内装饰设计师、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助理)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构成原理及运用等关键能力,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构成原理、构成要素、构成形式、构成综合运用”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并将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地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则,能进行构成创作与创新,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1.了解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史,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构成形式及形式美法则,能将构成创新运用于实践。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对比与调和的方法,能通过色彩搭配表达情感并运用于实践。

3.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半立体构成的方式,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创造性地构建空间造型。

4.具备创新、审美、安全、环保的理念,具有市场分析、成本控制和版权意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4.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是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鉴于实践过程的重要性,考核以实行随堂考核,平时实践表现、课堂训 练为主,基于过程的期末考试为辅的形式。每阶段的一组作业作为平时成绩,最终的实践项目作业作为期末考试。 具体
比例如下:学期成绩为平时实训作业成绩(60%)加期末考试成绩(40%)o
最终教学成果一展示的形式在展厅展出,在组织学生互评的基础上由教研室组织3—5名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组 成考核小组进行集体评分。
评分标准: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逐步完善建设课程慕课及网络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和学习各种优秀作品。
(3)开放教学场所,如摄影棚、机房等实训场所方便学生拍摄学习。
.3设计思路
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 则和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形与色构成调和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 则和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形与色构成调和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掌握平面构成、色 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 构成形式。引导学生将新媒体艺术、当代艺术的观念、方法运用到摄影摄像的实践中,提高审美、创新及动手能力 ,启迪创意设计灵感,为创作完成构思和表现提供有效的观察、表现手段。
评是促进学生练习的主要形式。
(2)课程评分体系,除了专业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参与外,加入学生互评。
作业的最终以教学成果展示的形式在展厅或校外展出,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校外交流。

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PPT课件

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PPT课件
5
变化与统一是运动与静止、变化与有序的结合。形状有大小、长短、方圆、曲直 等之分,结构有虚实、聚散、纵横等之分,颜色有明暗、冷暖、浓淡等之分。这些 对应的因素合理地统一在具体的画面中,便形成了和谐的美感。
6
第二节 对称与均衡
一、对称 二、均衡
7
一、对称
对称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元形在一定秩序下向中心点、轴线或轴面构成的一一 对应的现象。对称具有端庄祥和、严谨稳定的美感。对称可以分为轴对称、中心对称、 旋转对称。
16
在平面构成中,节奏与韵律往往相互依存,互为因果,节奏是简单的重复,它 是韵律的基础;韵律是对节奏的深化,是有变化的重复。节奏带有一定程度的机 械美,而韵律又在节奏变化中产生无穷的情趣。
17
Thank You!
L/O/G/O
•18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图形以对称轴为中心,形成左右、上下或倾斜一定角度的等形对称称为轴对称;对 称图形的对称点在中心称为中心对称;图形按照一定的角度旋转得到放射状的图形对 称称为旋转对称。
8
二、均衡
均衡是通过重新组织图形中的构成要素,使得力量相互保持平等均衡,从而达到 一种平衡的视觉美感和心理上的安定感。均衡是对称结构在形式上的发展,是由形 的对称转化为力的对称和协调,是一种重心的平衡。
13
第四节 节奏与韵律
一、节奏 二、韵律
14
一、节奏
节奏原指音乐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而在平面构成中则指同一要素重复时 所产生的运动感,是依靠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类似的单元形,在不断反复中表现 出的快慢、强弱等心理效应,表现为高低起伏而又统一有序的律动美和秩序美。
15
二、韵律
韵律原指音乐中和谐悦耳而有节奏的声音组合的规律。平面构成中的韵律是指某 一个基本形或复杂形连续交替、反复产生的美感形式。韵律也可以是整体的气势和 感觉,如山脉、溪水所具有的韵律,书法中的行笔、布局也讲究韵律。在构成和设 计中,形态框架和空间组织总体来看起伏变化的就是韵律。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三、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设计
1、平面设计的门类:
装饰设计
视觉传递设计 机能设计 环境设计

三、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设计
2、平面设计的元素:
概念元素 点、线、面 视觉元素 形象的大小、形状、色彩、肌理 关系元素 方向、位置、空间、重心 实用元素 设计所表达的含义、内容、设计的目的及功能
⑴垂直线:具有严肃、庄严、高尚、强直等性格; ⑵水平线:具有静止、安定、平和、静寂等性格; ⑶斜线:有飞跃、向上或冲刺向前的感觉。
2、几何曲线:是有规律的曲线,它是女性化的象征, 比直线较有温柔的感情性格。
二、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2)、对比 对比又称对照。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置在 一起,使人感觉到鲜明特点更加突出。 对比关系体现形式: ������ 方与圆 ������ 长与短 ������ 前与后 ������ 新与旧 ������ 隐与现 ������ 干与湿 ������ …………
������ ������
正常比例:符合人们的生理或习惯,可形成调和的印象。 非正常比例:能给画面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种类 ������ 黄金比例1:1.618 ������ 等差数列 ������ 等比数列
二、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6、重心: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 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关系概念。 种类 ������ 黄金比例1:1.618 ������ 等差数列 ������ 等比数列 。
二、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3、对称:
������ 对称是对象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 对称双方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一,是具 有良好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种类: 轴对称:以对称为中心,左右,上下或倾斜一定角度的等 形对称。 中心对称:对称点在中心,可以以中心点为源扩散出去。 旋转对称: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相同的角度旋转,成为放 射状的图形。 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的距离或按某种一定的规则感平 行移动所得到的图形。 扩大对称:图形按照比例关系扩大或者缩小所得到的图形。

3、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基础构成骨格、重复、近似、渐变、发射

3、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基础构成骨格、重复、近似、渐变、发射

在标志和其他设计中,应用了特异的 手法,既可在统一的形态中形成变化,也 可惜此特异的元素表现对象的内容和特 性。
3 、构图上的整齐和统一,加上局 部的变化,画面既可以控制稳妥, 也不会沉闷单调。
第二章 基础构成
第三节 视平衡构成
视平衡构成
利用视平衡原理组织编排构成即视觉平 衡构成,可称为视平衡构成。
1、骨骼不变,单元形微变,单元形的应 用形式变化,这有时也叫近似构成。
这三张图使用了自然形态、几何形态和 文字作近似构成。
(四).渐变构成
一、渐变构成的形式和构成方法 形态产生连续的有规律的变
化,这就是渐变。渐变着重表现 变化的过程,还有其中包含着的 节奏和韵律。像钢琴上划过的音 阶,渐变给人流畅生动的感受。
•面集结
单元形趋向某一形状聚集,其形状可以是任何 形。
•自由集结
自由安排单元形,没有任何形态的引力目标。要善于 控制流动性的画面。
1 、特异构成中的变化部分会成为视觉的中心焦 点,视觉传达上经常用这种方法引起人们的注意 和重视。
视觉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几个事物具有 相同的特征,人们的视觉倾向于将它们归 入一类,只注意总体而不注意单个,而其 中不同的一个会突现出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就是特异的心理基础。
2、特异的方式多种多样,为创 意和想像留下了空间。在寻常的 视觉中,假如一些荒诞的、反常 规的元素出现。势必带来观者心 理的强烈变化,达到四两拨千斤 的功效。
没有一定的规律,是由规律性骨格随意和 自由地衍变而成,随作者在一定的平面框 架内进行划分,因此它具有极大的任意和 自由性。
单元形 非规则骨架
(二). 重复重复是一种非常见的视觉 形式,也是很多自然物、人造物 的存在方式。从自然物讲,鱼鳞、 树叶、花瓣、动植物内部的组织 结构都存在重复的现象,矿石等 无机物内部分子结构也表现为重 复的形式。

平面构成之形式美的法则

平面构成之形式美的法则

五、比例与分割
在平面构成中,把整体分成部分,叫分割。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随时 可见,如房屋的吊顶、地板都构成了分割。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割方 法: 1.等形分割:要求形状完全一样,分割后再把分隔界线加以取舍, 会有良好的效果。 2.自由分割:自由分割是不规则的,将画面自由分割的方法,它不 同于数学规则分割产生的整齐效果,但它的随意性分割,给人活泼不受 约束的感觉. 3.比例与数列:利用比例完成的构图通常具有秩序、明朗的特性, 给人清新之感。分隔给予一定的法则,如黄金分割法、数列等。
2.调和: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合.调和和对比是互为相反 的因素.最后在画面上要达到既有对比又有调和的统一的画面,就必须通过设计者 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合理的配合才能得到调和.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合理的组合方法, 以达到调和的目的. (1)同种元素的组合.同种元素,如形状为圆形的不同数量的大圆形和小圆形进行有 机的结合在一起,最容易得到统一,但由于这种结合比较简单,因此容易显单调和平 常. (2)类似元素的组合.形状的类似.以几何形中的正方形为例,平行四边形,近似于方形 的矩形,有机形的方形,比较形状接受于以上的图形均为类似形.类似还包括形状,大 小多少的类似和方向,距离,速度的类似等.类似元素结合比同种元素结合更具备良 好的配合条件,它既有形状的变化又有对比,并包括了较多的共同性,因此更能创造 出优美直辖市的画面效果. 3)不同元素的组合.不同形,不同质的元素,它们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区别,组合在一起 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不调和的状况,因此为了达到调和.必须要调整它们之间的 关系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由对比向和谐转化,以达到调和统一的目的.
三、对比与调和
1.对比: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 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运,静,刚硕,柔软,高,矮,强,弱放在一起的形成对经.大小关系放在起时比 它们单独地放置时,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强弱关系放在一起时, 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通常在构成设计中运用这种对比关系寻求变化和 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性的画面效果。

《三大构成》考试大纲

《三大构成》考试大纲

《三大构成》考试大纲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一、目的本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通过三大构成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组织形式、基本规律和方法,使学生将理性的平面、色彩、立体构成知识融于感性的实践之中,进入构成艺术的本质规律的研究。

最终达到在产品设计中灵活运用平面、色彩、立体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艺术设计,加强传统文化的引入,将华夏优秀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有机融会于艺术设计之中。

利用形式要素及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对学生进行理念性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的构成方法,提高对构成设计中形式美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构成艺术1.理解:构成2.掌握:(1)构成艺术的概念(2)构成艺术的基础知识第二章平面构成基础1.理解:(1)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2)平面构成的点、线、面2.掌握:(1)平面构成的点、线、面的绘制(2)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第三章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1.理解:(1)平面设计的形式美法则(2)经典形式(3)形式美法则的应用2.掌握:(1)平面设计的形式美法则(2)平面设计形式美法则的应用第四章色彩构成1.理解:(1)色彩的基础知识(2)色彩三要素(3)色相环(4)色彩的视觉心理(5)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原理2.掌握:(1)色彩的基础知识(2)色彩基本原理(3)绘制三要素(4)绘制色相环第五章色彩的应用1.理解:(1)自然色彩(2)色彩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2.掌握:(1)自然色彩的设计(2)色彩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第六章立体构成1.理解:(1)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2)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2.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3.综合应用: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三、难易程度的要求考核内容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更是要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都属于考核内容。

考试命题覆盖到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章节的覆盖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川能源学院教案首页
1本表及教案续页每一大节填写一次
银川能源学院教案续页
组织教学:
1、回顾上节课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理解和掌
握了和谐与对比,对称与均衡的形式美法则。

2、对形式美法则的作品进行分析与点评。

3、引出本节课另外两个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平衡比例与风
3、对称与平衡
对称自身具有平衡性,是取得安定统一的最简单的方法。

对称形式,深受我们知觉系统的欢迎。

人类在形式方面最先发现和运用的也是对称的美。

对称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完全的平衡,具有端庄祥和、严谨稳定
的美感。

今天人类的文明进程已经进入了21世纪,对称的形式美法则
仍然被普遍的认同,可见,对称的形式是永恒的形式美法则。

总之,是人类自身及周围物象所具有的对称性培养了人类
对于对称性的美感。

这种对称
规律的发现和运用,在历史上与今天的生活中,都有着重大的
意义。

在平面构成中,对称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相对对
称不要求中轴线两边的形态绝对重合,这类对称构成形态的表现形
式有较大的自由度。

相对对称在现代平面构成设计中一直被广
(批注、补
充、
思考提问、作业
泛运用。

平衡是对称结构在形式上的发展,由形的对称转化为力 的
对称,体现为“异形等量”的外观。

在设计表现中,平衡格式 是一
种比较自由的形式。

在设计中所有的要素分布必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从广义上说,对称和均衡的基本形式有四种:反射、移动、 回
转、扩大。

(1反射
反射是形象在左右或上下位置的对应排列,是对称和平衡的 最
基本的表现形式。

(2) 移动
是在总体保持平衡的条件下,局部变动位置。

移动的位置要 适
度,要注意其平衡关系。

(3) 回转
是在反射或移动的基础上, 将基本形体
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 以增强形象的变化,这
种构成形式 主要表现为垂直与倾斜或水平的
对比,但效果上要适度平衡。

(4) 扩大
是指扩大其基本形体的一部
分,形成大小的对比关系。

使其形 象
达到既有变化又有平衡的效果。

上述四种形式,可通过综合运用演变出众多的形式。

平衡有
心理平衡和物体平衡。

物体平衡是指当物体上的各种力可以互相抵消时, 这个物体
便处于平衡状态之中。

心理平衡是指外物的刺激使人脑视皮层生 理
力的分布达到可以互相抵消的状态时,视觉才能感觉到平衡。

平衡是人的生理需求。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平衡,便将严 重
扭曲其生存状态。

而人除了要求自身的平衡外,还要求周围的-A
(MJ
环境也具有一种平衡感。

平衡可以使人产生稳定、安全、平静的
4、比例与分割
圣•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

完美的比例、适当的尺度差是结构美的造型基础。

运用几何
语言和数比词汇易于表现现代的抽象形式美。

对比例与尺度的敏
感把握,往往能够体现设计者的修养与水平。

人们常用“增一分
则太多,减一分则太少”来形容某种尺度的恰到好处。

这也说明
美与不美往往就差别在毫厘之间,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尺度对于
美的重要性。

分割是根据设计内容的需要,把一个限定的空间按照一定的
方法划分成若干个形态,形成新的整体,分割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新的空间内容,即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把文字、图形巧妙地配置起来重构新空间。

分割应注意两个方面是比例的美,这是形式美的关键:二是使画面更完整更富有表现力。

分割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数理分割
黄金比分割,黄金比即1 : 0. 61 &
(2)自由分害
它是根据作者的主观意志、审美能力和实践经验对画面进行分割的方法。

这种分割的特征给人以自由感,不拘泥于任何规则,也避免了数理逻辑的生硬与单调。

不过在进行这种分割时,除了追求高度的自由,还要考虑具有某种共同的要素,以服从均衡、统一的形式美法则。

(3)等分割
数理分割形式是从形的结构上来分析形的内在构造之间的联系。

等分割则是从形与形之间的面积关系来分析图形。

等分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