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合集下载

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内江六中曾玉梅一、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当前还存在着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这警示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

依据教材内容,需要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掌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明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达到情感的升华。

本课对掌握我国的现实民族状况和维护民族团结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已有历史的和地理知识的学习对民族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他们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学习,同学之间了解加深,具备一定协作能力,初步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由于学生接触少数民族同胞的机会较少,对于民族问题的认识和关心不足,因此,在教学中应更多地运用实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2、掌握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3、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设置的“活动元”教学中,通过学生分析与探究、教师点拨,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基本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惜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

(二)教学难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并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六、教学实施过程(一)教学评价1、优点:(1)较好地体现了问题教学法和“活动元”教学法的理念。

以问题探究式展开课堂内容,并以各个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深刻地贯彻了问题式教学法,问题由小到大,一步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重难点突出,详略得当,各个问题设置、学生探究活动都围绕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这个重难点展开,体现“活动元”教学;并且问题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录取的政策为何体现民族平等原则、昆明暴恐案的危害性分析让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等问题,学生参与度极高,由学生思考、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自然地生成结论。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PPT课件25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PPT课件25
原因:①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决定的; ②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的必然要求。
(4)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三原则的关系
民族平等
政治 基础 前提条件
各民族共同繁荣
物质保证
民族团结 三个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课堂小结
一、我 国处理 民族关 系的基 本原则 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以上材料分别体现了处理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
材料一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原则; 材料二体现了民族团结原则; 材料三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巩固练习:
1.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共有 428人,占代表总数的14.37%,比同期少数民族人口 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高出约5个百分点。这表明我 国 ( B ) A.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 B.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地参与国家管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发展 D.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消除了不平衡
(1)民族平等原则 2、处理民族 (2)民族团结原则 关系的原则 (3)共同繁荣原则
3、三个原则的关系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珍惜、履行义务、 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付诸行动
材料分析:
材料一: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玉树 人口主要是藏族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没有因为玉 树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而放弃救援。 材料二:截至5月1日16时,青海玉树共接收全国救灾捐 赠款物41.9亿元,包括捐款35.1亿元,物资折款6.8亿元。各 民族携手同心,抗震救灾。 材料三:要用三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把玉树 建成高原生态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 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
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说明我国 ( D ) 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得到了尊重

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

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
案16人2.flv.flv
(3)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含义
②原因: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它符合社 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 客观要求③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新型 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利 益和愿望④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
③措施:首先,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的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内因)其次,需要国家 在人、财、物方面的大力支持,给予发展的法律保 障;第三、需要发达地区的大力支援,先富帮后富, 以实现共同富裕。
民族平等具体表现在:
第一.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平等。
(民主改革使西藏人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利.flv)
少数民族人口8· 4%,在全国人大 会代表中所占的比例为13· 91%, 委员长比例20%,政协副主席 12· 5%
民族平等具体表现在:
第二.发展经济、文化方面平等。 宁夏辉煌五十年.flv
第四目标: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种数比 2005年增长20%,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 印数比2005年增长25%。
第五目标:少数民族各类人才占在业 人口比重比2005年提高0.5%,基本接 近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第六目标: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化率比 2005年(23% ) 提高5%。(达28%左右 )
本课的教学重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本课的教学难点
民族平等的重要性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是党和政府的重 大战略决策。该行动旨在加大对边境地 区的投入和帮扶力度,使沿边一线的各 族群众靠“边”脱贫,靠“边”致富。 (1)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实
施“兴边富民”行动?(实施“兴边 富民”行动的意义)
1998年和1952年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工 业发展对比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① 含义:指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形成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 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三个离不 开)。 ② 重要性(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 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 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 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西部大开发 世纪之交,在即将开始实施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时 候,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不失时机地提出实施西部大 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这是我们党审时度势、总揽全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面向新世 纪的重大决策,符合我国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将对我国经济和 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西部大开发实际是民族地区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我国已经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种新型 的民族关系已由宪法予以确认,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活中能够体会到、感 受到的。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2、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 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误区警示】 × 1、我国已经消除了民族差别。 【点评】民族差别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民族习惯和民族传统是没必要清 除的,而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初步消除。 2、我国已经消除了民族压迫,已经不存在民族问题了。 × 【点评】消灭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就消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 源。但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问题仍然存在。 3、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民族平等已经彻底实现。 × 【点评】我国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在各方 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但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 地区还存在较大差异,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还客观存在。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教案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教案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明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都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现在做起,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直接出示第七课的框题内容 第一框题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二框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框题 我国的宗教政策2、找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和学案上的框架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新课教学】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数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

(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自主探究一】有人认为,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已经消除,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各民族之间就消除了差别,也就不存在任何民族问题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国家
个人
(一)我国的民族概况
在我们伟大祖国 960 万平方千米的 土地上,居住着 56 个民族。其中人数 最多上称之为少 人口较少 数民族。 中华民族 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 有民族的总称。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
从这个家庭中你能感受到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 族关系?
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 族歧视的阶级根源(根本原因) (2)我国坚持了正确的民族关系的原则



这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了什么原则?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首要原则
各民族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
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驻马店第三高级中学 Mr yu
内容提示
处 理 民 族 关 系 的 基 本 原 则
(一)民族:55+1
(二)民族关系
(三)我国的民族关系
1.新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原因
(四)民族问题:依然存在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处理民族关系政策
(五)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恭喜您 过关啦!
青藏铁路 反分裂国家法 珞巴族人大代表
连连看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原则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民族平等
政 治 基 础 前提条件 物质保证
各民族共 同繁荣
民族团结
阿依古丽是珠海实验中学新疆班的一名学生,她 远离父母,语言交流存在障碍,生活习惯存在差距, 面临着种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困惑,这令远在新 疆的父母十分担忧。 如果你是阿依古丽的校友,你想对阿依古丽的父母 说点什么,帮他们打消顾虑?

高一政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1

高一政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1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基本观点)
①含义
②原因
同等的地位,相同的权利,相同的义务 无优劣之分(马义基本观点) 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作过贡献 公有制的建立消灭了不平等的根源 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繁荣的条件
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人大、政协、干部培养)
南斯拉夫内战
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 黑”)三个主要民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而进行战争。 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开始解体。波黑(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穆 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 穆族主张脱离前南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克族也主张独 立,但希望建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 波黑战争是二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较大的一次局部战争。战 争中,三族共动用近2000门大炮、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一 些战斗机等。波黑430多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 难民;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 元。
12.5 %
在国家教育部和中国残联的大力 支持下,西藏唯一一所综合性特 殊教育学校开学。图为升旗仪上 学生们用手语“唱”国歌。
西藏自治区乃东县结巴乡小学 享有平等的权利 的孩子们在开学领取新书后兴 奋不已。 (文化)
思考:我国第五版人民币所有面额的票面 上都印有哪几种民族的文字?
印有汉族,以及蒙古、维吾尔、藏、壮四 个少数民族的文字。
③表现
经济、文化 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如下: 蒙古族 24人 回 族 37人 藏 族 26人 维吾尔族 2 2人 苗 族 21人 彝 族 20人 壮 族 44人 布依族 7 人 朝鲜族 9人 满 族 20人 侗 族 6人 瑶 族 6人 白 族 4人 土家族 15人 哈尼族 4人 哈萨克族 5人 傣 族 5人 黎 族 5人 傈僳族 2人 畲 族 2人 高山族 2 人 其余各民族代表各1人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练一练
1.新中国能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 义新型的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B、我国已经彻底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别 C、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 国 D、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
2.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是 ①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②民族平等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稳定的前提,国家统一的基础 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青藏铁路,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 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将西藏纳入了四通八达的 铁路网。青藏铁路的开通 ①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进步和繁荣 ②可以巩固民族团结和加强国防 ③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④消除了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我国要缩小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各民 族共同繁荣,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此 ①国家要继续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 ②经济发达地区要积极有效地帮助少数民族地 区发展经济和文化 ③国家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生产经营的 管理 ④少数民族地区要自力更生,发挥自己的优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2012高考江苏卷17) 2011年9月,有 着58年历史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再次成功举 行。参赛人数从首届13个民族 的395人,发展到如今第九届55个民族的 6700多人,各民族兄弟 姐妹实现了更好的 交流和融合。这从侧面表明我国处理民族关 系的基本原则是( ) A.和睦相处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一律平等 D.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第三届开始已确认 各少数民族都有全国人大代表
参加全国人大的少数民族代表在投票
思考:保证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全国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地区人们观念的落后,主要是由于过去过于 封闭,缺少与外界的交流所致。人口流动必然带来不同地 域文化的汇合,促进文化的交流,为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 观念更新提供深层次的思想意识动力。
在少数民族地区向发达地区的流动中,曾闯荡过先进 发达地区、在全新的文化环境中改变了思想观念的人们, 必然会成为各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的载体,当他 们回到原先所生活的地区,将会产生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愿 望,并促使更多的人们实现思想的大解放。
民族同胞接触交往的日常生活中,多说有利于民 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 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做到不说伤害民族 感情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事。
如何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的重要意义,没有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 思想。
第一,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第二,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第三,民族间互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
竞争的共性。 第四,共同繁荣的初步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对新疆民族关系的认识
( 一) 新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确立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诞生宣告了在中国大地上民族剥削、民族 压迫制度的彻底消灭,各民族人民在政治 上、法律上获得了平等的地位。
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A、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党和政府在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 工作的积极性; C、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 力; D、离不开与东部的合作以及全国各族人民 的关注与支持;
为什么要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中小 学全面推行使用维汉双语教学?
我国政府是怎样尊重和保护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
颁布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和规定; 规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的要求; 针对少数民族人员参与国家活动的特殊规
定并奖励,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提供 了重要保障;
制定法律,对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违 法行为依法进行追究;
支持不同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
历史上,新疆各民族就是一个善于接 纳各种优秀文化的地区
古:丝绸古道的新疆曾是各种文化汇 流的地方。
今: 新疆利用地缘、资源等优势条件, 积极开展与兄弟省市的经济技术协作与联 合。
三、新疆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 一) 人口迁移流动中的民族关系
在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中,汉族流入少数民族 地区,少数民族流入汉族地区,在一些经济活动 中和社会活动中,各民族相互重视当地的风土人 情,注意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和生活风俗习惯。 因此,各民族人口在迁移流动交往中进一步巩固 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新型民族关系:平 等、团结、互助
一、民族关系的定义和内容 二、对新疆民族关系的认识 三、新疆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民族关系的定义和内容
( 一) 民族关系的内涵 民族关系是在民族交往中,不仅具有
社会性,而且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本 质上是涉及民族这个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地 位和待遇,民族这个社会利益群体的权利 和利益,民族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感情 等特定内涵的社会关系。
A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行使自治权; 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化,促进民族
文化之间的交流; C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与进步
个人如何维护新型民族关系
1、做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践行者 2、要减小不同民族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隔阂,就
必须从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信任、理解做起。 3、要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在与其他
3. 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文化互相吸收、 借鉴和繁荣发展是未来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强大 精神动力。
4. 在中华大地上,“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深 入发展是未来中国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5. 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旨在 破坏民族团结、恶化民族关系和破坏祖国统一的 行为,是未来中国民族关系长期面临的一场严肃 政治斗争。
民族关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关系和内容: 民族政治关系
民族关系
民族经济关系
民族文化交流关系
( 二) 流动人口对新疆民族关系影响的发展 趋势展望
新世纪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走向具有以下 五个趋势和特点:
1. 西部大开发成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 举措,是未来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总趋势。
2. 族际大交流的对立统一是未来中国民族关系 的两种常态。
一方面,从历史上看,民族关系是由于生 活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的各族彼此间的交往 所决定。
另一方面,民族关系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既 有广泛性又有局限性。
(二) 民族关系的具体内容
民族关系具体来说,是指各个民族之 间在政治、经济、语言、文字、生活习俗、 宗教信仰等诸方面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 上述诸方面的相互交换、吸收、渗透乃至 斗争。
列举我国自治区建设的成就:
经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财政 收入连年快速健康发展,特色经济初步凸显,经 济结构良性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地位得到有效保 障 ,工业经济主导格局加速形成。大通道建设初 具规模。
居民收入水平大大提高,扶贫开发取得新成就。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长足进步 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深入开展。 民族干部稳步成长. 民族团结工作有新进展.
私有制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受不同 民族的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这一敌对阶 级之间的关系制约的,基本上是以压迫统 治、剥削掠夺、歧视侮辱、限制同化为其 基本特征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 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以民族平等、 团结、互助为基本特征的。
( 三) 民族关系的特点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民
要正确协调处理好人口迁移流动中的民族 关系,广泛深入的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 策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使各族人民, 尤其是迁移流动人口中的各民族成员都要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一方面 要对迁入和流入人口进行必要的民族政策 的教育,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当地民族对人 口迁移和流动的积极作用的认识。
流动人口对于加快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和民 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民族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而经济关系是 基础。
流动人口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流动人口进入新疆,新疆人口也进入内地, 这种进入有利于促进新疆与其他地方的文化互汇, 激发新疆地区实现思想解放。
族际间人口的互相流动,从而有利于相互了 解不同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风俗习 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和某些爱好与特殊需要, 有利于民族间克服狭隘偏见和防备心态,互相尊 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通有无,真正体现 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 凝聚力。
流动人口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一方面,流动人口加速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交往的频繁使不同民族成员之间互相了解的愿望 日益迫切,并对其他民族的文化采取宽容、忍让 的态度,这有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另一方面,随着交往的频繁,各民族成员所 受到的其他民族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影响也得 到了加强。
在少数民族地区,思想观念的落后是一大特征
知识扩展
西部大开发的十二个省市区
新疆

宁夏 蒙 古 内
青海
陕 肃
西
西藏
四 川 庆重
贵州
云 南 广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互助合作的
民族关系; 具有政治和社会基础(共御外敌,争取民
族独立和解放) 它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
(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从实际行动中 维护民族团结。
(3)学习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认真遵守少 数民族的民俗规定;
(4)学会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各民族的语 言文字,不讲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破坏民 族团结的事。
采用文献:李艳荣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关 于新疆民族关系的基本思考.2010.5
( 二) 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若干因素 1. 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现实因素 2. 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历史因素 3. 流动人口对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
1. 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现实因素
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宗教 现代教育和科学技术的传播 商品流通和资金投入
2. 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历史因素
从地貌上看,新疆具有封闭性的特点。 从地貌上看,新疆具有封闭性的特点。 从结构上看,新疆经济还具有单一性的特点。 新疆是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之地 。
族权利和民族发展问题。
第一,民族利益是民族关系的焦点。 第二,民族权利是民族关系的热点 。 第三,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 。
(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从 性质上说,已是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 以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为基本内容。
(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
1956 年我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后, 标志着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逐 步形成。
民族平等 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 项根本原则,也是实现民族团结、民族互 助的前提条件。
民族平等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各民族人民 真正当家作主,以平等的地位管理国家和 地方性事务,直接参与政治、经济、教育、 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同时少数 民族还享有自治权,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 事务的权利。
3. 流动人口对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
人口的流动改变了历史上新疆民族人口传统比例 。 新疆各民族成员也流入内地,扩大了民族之间直
接交流。 个别个体的行为,经过传播,又会影响整个民族
群体反应 。
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民族的接触交流,改变了人 们狭隘的地域观念。
经济关系和民族关系之间的联系
经济关系是民族关系的物质基础,而经济 利益问题是民族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流 动人口进入新疆,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 同时对新疆本地民族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