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克服玻璃心,学海乐作舟
心灵之窗用心呵护国旗下讲话范文(6篇)

心灵之窗用心呵护国旗下讲话范文(6篇)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第一,调整认知,坚定信心。
随着复习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些同学开始觉得心里没底,尤其是当看到其他同学都在拼命学,自己变得更加紧张,担心考试焦虑会主动找上门来。
甚至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不应该产生焦虑,千方百计想要控制它推开它,越控制越焦虑,越焦虑越紧张。
所以调整认知的第一点是提醒同学们改变对焦虑的看法,生活中,当我们面临一件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情时,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焦虑和压力感,这是一种自然的情绪反应,我们不能完全消灭它。
如果你认为焦虑只是你的`“专利”,那是源于你对自己情绪的过度关注,每个人都会焦虑,但是呈现方式千差万别,即便在你眼中超级淡定的“偶像”,也会有自己心中的波澜,所以我们要学会接纳它。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有了这种焦虑和压力的意识,我们的注意力和思维会更加集中专注,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这样看来,适度的焦虑并不是坏事。
而且很多问题你一旦接纳它,不把它当成问题,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还要与大家聊一聊对目标的认知。
目标确实可以给我们动力,以保证我们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但目前如果你觉得你的目标给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甚至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那就背离了确立目标的最初意义。
在迎考的日子里,你更需要轻松上阵,所以任何羁绊你前行的包袱都可以暂时放下,只有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才能让人信心十足。
每个人的基础、能力不同,考试成功是考出个人水平,不需要去与人攀比。
调整认知是提醒同学们学会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避免将自己的问题个别化和特殊化。
第二,优化情绪,把握当下。
好的情绪体验能够促使好的行为产生,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进行改变和调整,即便是在紧张枯燥的复习中,你也可以想一些能让自己愉快的事情,适当多一些运动、多一些微笑、多一些与人交流。
做到行动上的“不急”,心理才能“不躁”。
同时,对于过往的考试成绩我们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就算偶有失手,能总结教训,到正式考试时避免犯重复性错误,未必完全是坏事,对于未来的结果,谁都无法预知,想得再多不如做得多一点,当下的事情是你最重要的任务,把目标定在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个自习、每一道题目,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好这些小事,考试便是水到渠成的。
以励志为帆,在学海乘风破浪——国旗下的讲话

以励志为帆,在学海乘风破浪——国旗下的讲话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在这阳光照耀下的校园里,我们站在国旗下,开启新一周的思考。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励志为帆,在学海乘风破浪”。
学海无涯,恰似一片广阔无垠的海洋,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而我们,就像一艘艘航行在其中的小船,励志则是那推动我们前进、帮助我们抵御风浪的帆。
励志是一种信念,是对知识的渴望。
匡衡幼时家贫,却因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向往,在墙壁上凿出小孔借光读书,最终成为一代学者。
他以励志为帆,在艰苦的条件下于学海中破浪前行,这种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这样坚定的信念。
当我们面对复杂的学科知识,如深奥的数学公式、冗长的英语单词和晦涩的文言文时,只有怀揣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才能保持前进的动力。
励志也是一种坚持,是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的勇气。
每一次考试失利、每一道解不出的难题,都是学海中的狂风巨浪。
然而,就像科学家们在探索未知领域时,经过无数次失败仍坚持不懈一样,我们不能被这些困难打倒。
我们要以励志为帆,在挫折中调整方向,总结经验,继续前行。
我们要把每一次的困难当作成长的机遇,因为只有在风浪中,我们才能真正锻炼自己,让自己的“船只”更加坚固。
同学们,让我们扬起励志的风帆,在学海这片浩瀚的海洋中勇敢地乘风破浪。
让我们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分每一秒,用勤奋和努力填充我们的学习之旅。
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凭借励志之帆,驶向知识的彼岸,去探索那无尽的智慧宝藏,让我们的青春在学海中闪耀出独特的光芒。
拼搏的青春最耀眼——国旗下的讲话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在这神圣的国旗下,我演讲的主题是“拼搏的青春最耀眼”。
青春,是一首激昂的乐章,是一幅绚丽的画卷,而拼搏则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最亮丽的色彩。
青春的拼搏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体育赛场上,苏翊鸣为了滑雪梦想,从四岁开始练习,无数次摔倒在雪地上,却又一次次站起。
他不顾伤痛,不畏艰难,在训练中拼搏,在比赛中挑战极限。
2024年国旗下的演讲稿:学海泛舟,时间第一

2024年国旗下的演讲稿:学海泛舟,时间第一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站在神圣的国旗下,满怀激情地为大家带来一篇演讲,主题是“学海泛舟,时间第一”。
我们每天都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每一刻都在与时间的竞赛中奔跑。
那么,如何在学海中乘风破浪,如何在时间的河流中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让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是生命的度量衡,是知识的催化剂。
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都是无法挽回的。
正如古人所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时间如流水般匆匆流逝,稍纵即逝。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时间意识,珍惜每一刻,把握每一秒。
学海泛舟,时间第一。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时间,做到高效学习。
课堂上,我们要全神贯注地听讲,紧跟老师的思路,把握重点。
课后,我们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让每一分钟都充满价值。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在时间的河流中保持平衡。
生活不仅仅是学习,还有娱乐、休息和锻炼。
我们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旺盛的精力。
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参加兴趣小组、体育运动等,丰富自己的生活,拓宽自己的视野。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在时间的河流中不断成长。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
我们要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在时间的推动下,我们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同学们,学海泛舟,时间第一。
让我们在时间的河流中奋勇向前,把握每一分每一秒,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
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我相信,只要我们树立起时间意识,充分利用时间,我们一定能够在学业的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让我们牢记“学海泛舟,时间第一”的道理,将时间视为生命,将学习视为使命。
在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都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
挫折面前,永不言败——国旗下的讲话

挫折面前,永不言败——国旗下的讲话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在这阳光普照、国旗飘扬的神圣时刻,我们相聚在校园,共同探讨一个充满力量与勇气的话题——挫折面前,永不言败。
挫折,如同人生路上的荆棘,刺痛我们的肌肤,让我们鲜血淋漓;又似汹涌大海中的波涛,冲击我们的航船,使我们摇摆不定。
然而,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生活对我们的考验,是命运设下的关卡。
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在挫折面前,挺起胸膛,永不言败。
回顾历史长河,无数伟大的人物在挫折面前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越王勾践,战败后被吴国俘虏,沦为阶下囚。
在吴国,他受尽屈辱,但他从未放弃复国的信念。
他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在挫折中积蓄力量。
最终,他成功复国,一雪前耻。
勾践的故事告诉我们,挫折并不能打败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反而能成为他崛起的动力。
再看现代,科学家霍金在21岁时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渐冻症),医生断言他只能活两年。
这对于一个年轻的科学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霍金并没有向命运低头。
他全身瘫痪,不能言语,唯一能动的地方只有两只眼睛和三根手指,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科学的热爱,在轮椅上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
他的思想穿越时空,他的研究成果为科学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霍金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在挫折面前永不言败的精神,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在困境中奋勇前行。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挫折也无处不在。
我们努力学习,却在考试中失利;我们积极参加比赛,却铩羽而归;我们热情地与同学相处,却遭遇误解。
这些挫折或许会让我们感到沮丧、难过,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挫折只是暂时的,它们是我们成长的阶梯。
每一次挫折都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反思和改进的机会。
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比如面对复杂的数学难题或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我们不能轻易放弃。
我们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查阅资料,反复思考。
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攻克难关。
关注心理健康,轻松应对压力——国旗下的讲话

关注心理健康,轻松应对压力——国旗下的讲话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在这阳光明媚的清晨,国旗飘扬在我们校园的上空。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一个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的话题——关注心理健康,轻松应对压力。
我们都知道,中学时期是我们人生中充满挑战的阶段。
学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成长的烦恼,像一座座小山一样压在我们身上。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压力似乎如影随形,然而,我们不能让压力将我们击垮,而是要学会在压力中保持心理健康,茁壮成长。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压力。
压力并不完全是坏事,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完成任务。
比如,当我们面临考试时,压力会促使我们认真复习,努力掌握知识。
但是,如果压力过大,超出了我们所能承受的范围,就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这时,我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症状。
所以,我们要学会区分适度压力和过度压力,以便更好地应对。
那么,当我们感受到压力时,应该如何应对呢?一种有效的方法是保持积极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就像阳光,可以驱散压力带来的阴霾。
我们可以尝试用乐观的视角看待问题,把压力视为成长的机会。
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为什么这么难”,而是思考“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同时,我们要学会正视自己的情绪,不要压抑它们。
无论是焦虑、悲伤还是愤怒,都是我们正常的情绪反应。
当这些情绪出现时,我们可以找一个信任的人倾诉,比如朋友、老师或者家人。
他们可以给我们提供支持和建议,帮助我们缓解情绪。
合理安排时间也是应对压力的关键。
很多时候,我们的压力来源于任务的堆积和时间的紧张。
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将大的任务分解成小的、可管理的部分,然后按照计划逐步完成。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还能让我们感到对生活的掌控感,减少压力的产生。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学习占据我们所有的时间。
适当的运动、娱乐和休息,可以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放松,更好地应对压力。
2024年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学海泛舟,时间第一

2024年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学海泛舟,时间第一尊敬的校长,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站在这里,眼前是鲜艳的五星红旗,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主题——学海泛舟,时间第一。
学海,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航行的海域。
从入学第一天起,我们就开始了这场漫长的航程。
课本是我们的航图,知识是我们的指南针,而时间,则是推动我们前行的风帆。
我们常常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但在学海中,时间更是宝贵的财富。
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新的发现,新的理解,新的成长。
而如果我们不珍惜时间,那么这艘载满希望的船只会原地打转,甚至被风浪掀翻。
我们都知道,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他之所以能在物理学上取得巨大成就,就是因为他抓住了每一个思考的时间,每一个实验的时间,每一个研究的时间。
他的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告诉我们,珍惜时间,就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远。
再看我们身边,有多少同学因为不珍惜时间,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期,甚至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又有多少同学,因为珍惜时间,把握住了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因此,我想说,学海泛舟,时间第一。
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珍惜未来。
我们应该像牛顿那样,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当作宝贵的财富来珍惜,用时间去探索,去研究,去创新。
但是,珍惜时间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埋头苦读,而是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地去利用时间。
我们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价值。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提高学习效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提升学习效果,让时间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此外,我们还要明白,珍惜时间并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更是为了培养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人生观。
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享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要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坚持不懈,用时间去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篇章。
同学们,国旗下的我们,肩负着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
2024年国旗下演讲稿:学海泛舟,时间第一

2024年国旗下演讲稿:学海泛舟,时间第一我们常说,知识如同海洋,浩渺无垠。
我们每个人都是那海洋中的一叶扁舟,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不断前行。
然而,在这片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如何驾驭好我们的扁舟,使其能够乘风破浪,顺利到达彼岸呢?答案就是——珍惜时间。
时间,如同流水般悄然逝去,却又无法挽回。
它既是公平的,又是不公的。
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但如何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却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成败。
在学习中,时间更是宝贵的资源。
它是我们积累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保证。
那么,如何在学海中泛舟,抓住时间这把钥匙呢?我认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我们要明白,时间不是用来浪费的,而是用来投资的。
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惜,每一刻的努力都会汇聚成未来的成功。
因此,我们要合理规划时间,让每一刻都充满意义。
其次,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效利用时间的关键。
我们要做到专注、自律、勤奋。
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知识;在空闲时间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拓宽视野。
这样,我们才能在学海中畅游,收获满满的知识与智慧。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任务需要我们投入不同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
既要保证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又要保证身心的健康和愉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在学海泛舟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利用碎片时间。
碎片时间是指那些零散、短暂的时间片段,如课间休息、上下学途中、午休时间等。
虽然这些时间看似微不足道,但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就能积少成多,收获巨大的成果。
我们可以在这些时间里复习一下刚刚学过的知识、预习一下即将学习的内容、或者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和文章。
这样,我们就能在点滴之间积累知识、提升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抵制诱惑、克服拖延。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诱惑和干扰,如手机、游戏、闲聊等。
国旗下讲话学海无涯乐作舟

国旗下讲话学海无涯乐作舟尊敬的校领导、全体师生:亲爱的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国旗下举行了庄重而隆重的升旗仪式。
站在这个充满荣耀和使命感的时刻,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句名言:“学海无涯,乐作舟”。
这句话既概括了自己的生命信条,又点明了我们的前行方向。
学海无涯,乐作舟——这八个字告诉我们,在这个无限宽广的世界里,没有任何边际,没有任何限制。
学习是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我们要持之以恒,不断进取。
我们要永远怀揣着好奇心,对未知领域保持谦虚态度。
我们要乐于去迎接挑战和变化,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和思维边界。
学海无涯,乐作舟——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这个浩瀚的世界里,我们要像船长般,自信而执着地驶向远方。
因为长期以来,每到每日的学习强国,我都能收获知识,不断进步。
尤其是在大学生活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勇于冒险、敢于创新的重要性。
鼓励自己去探索和实践,拓宽自己的领域和机会,也是我们应该深刻领会的道理。
此外,学海无涯,乐作舟——这句话还告诫我们,要有一个美妙的学习旅程,需不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断休息和调整自己的状况。
由于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因素,我们会遇到许多挑战和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放松和调整。
如果我们陷入了迷茫和困惑,可以静下心来,与他人交流,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门诊或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感情支持和专业关注。
最后,距离我们旗下的最高峰,还有一个世界,需要我们充满勇气和冲击力。
作为一名积极进取的大学生,我们要顺应世界的发展潮流,以“学海无涯,乐作舟”为信念,去发扬自己的才能和潜力,追求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那样:“好的学习环境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投资,而青年人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需要积极地为民族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努力!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旗下讲话】克服玻璃心,学海乐作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班的。
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克服玻璃心,学海乐作舟。
前不久,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湖北武汉一名14岁男生被母亲打耳光后跳楼坠亡。
正当大家对死者的父母甚至老师口诛笔伐时,我的奶奶却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现在的孩子太“玻璃心”了,甚至说如果被打两巴掌就跳楼,那应该早点跳。
我相信我奶奶至少代表了部分老辈人的看法。
我不同意奶奶的看法。
在扼腕痛惜之余,我在思考,同为初中生,我们怎么去避免类似的悲剧?我想从“玻璃心”的成因,以及如何去克服谈谈我的看法。
“玻璃心”就是指心理素质特别差,像玻璃一样易碎。
首先,“玻璃心”来源于外在日益增大的社会压力。
现在,无论是不是学霸,大家都差不多从幼儿园就开始了起早贪黑的“勤学早读”,但名牌大学的招生数也就那么多。
学习成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其次,错误的“自尊”认知和教育。
一方面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大家的压力承受能力却没有应激增强,反而越来越弱了。
之前的父母经常体罚孩子,但这些孩子也不会跳楼,并不是因为过去没有高楼,而是因为过去的孩子没有这么强的“自尊心”。
谈到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就避不开“自尊”这个大家各有理解、但由此产生更多误解的心理学概念。
中国现在的教育比上一代更加强调学生的自尊,这多少是西方的“自尊运动”传到东方带来的影响。
当然,低自尊往往意味着麻木、呆滞和退步,而高自尊则意味着思想和文明的进步。
但是,美国上世纪70年代轰轰烈烈的自尊运动是失败的。
自尊运动的初衷是好的,人有羞耻心就能够被高自尊驱动而实现自我成长和突破。
但很遗憾,自尊运动的结果却是抑郁症的成倍增长,教育也变成了“我我我教育”。
自尊运动屏蔽了青少年成长中的负面评价,只剩下正面的“Excellent”、“Fantastic”这样的溢美之词。
这样,大家的自我认知就出现了偏差。
我认为:我们需要的不是低自尊,也不是变形的高自尊,而是稳定的高自尊。
自尊有三个支柱:自信、自爱和自我观。
自信和自爱不多说。
下面说说自我观。
建立在他人称赞上的自我观是非常不稳定的,因为一旦这些称赞被发现是虚伪的或者突然接受负面评价,自我观会随之坍塌,这种变形的高自尊产生的羞耻心会让人难以承受。
我们需要的是稳定的高自尊,其实就是合理的自我评价。
怎么样才能培养稳定的高自尊?我以为,谈到学习,家庭教育要改善,不要总是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
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乐学,“学海无涯乐作舟”!
学习当然是辛苦的,但是很多时候取决于学习者对学习的认识和行动。
我的态度是“学习使我快乐”,而不是“学习使我妈快乐”。
快乐还应该与意义有关。
我发现不少同学都沉迷在没有意义但得来不费功夫的低级快乐中。
他们躲避生活中的阳光,慵懒于阴暗的沙发,沉迷在多巴胺的快乐中。
要知道,多巴胺的效用会递减,会对大脑的刺激无效,这时,人就很可能会什么都不想做,觉得无聊,空虚。
总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海无涯,舟乐行之。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