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篆书毛笔书法教案模板范文

篆书毛笔书法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篆书毛笔书法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篆书的历史、特点及书写技法。

2. 培养学生对篆书艺术的审美情趣和书法素养。

3. 让学生掌握篆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学会临摹篆书作品。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篆书的基本笔画、结构及书写技法。

2. 教学难点:篆书笔画的起笔、转折和收笔的处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毛笔、宣纸、墨汁、篆书教材、范字图片、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毛笔、宣纸、墨汁、练习本。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篆书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展示篆书作品,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基本笔画教学1. 教师讲解篆书的基本笔画,如:点、横、竖、撇、捺、折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笔画,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构教学1. 教师讲解篆书的结构特点,如:对称、平衡、紧凑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技法教学1. 教师讲解篆书的书写技法,如:起笔、转折、收笔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书写技法,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篆书的基本笔画、结构及书写技法。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二、临摹教学1. 教师展示篆书范字,讲解临摹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临摹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创作教学1. 教师讲解篆书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篆书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篆书的基本笔画、结构、书写技法和创作技巧。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篆书的基本笔画、结构和书写技法。

2. 选择一篇篆书作品进行临摹,并在下一节课展示。

八、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篆书知识的掌握程度。

篆书教学设计(共7篇)

篆书教学设计(共7篇)

篆书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篆书教学教案篆书教学教案【学习目标】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的篆书书法作品,学习和了解中国篆书艺术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学习并掌握篆书的特征,篆书的基本笔画、搭笔方法和笔顺。

临摹篆书作品, 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对篆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风格以及各种风格的代表作的了解。

篆书的特征,篆书的基本笔画、搭笔方法和笔顺。

难点是如何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教学手段与教具】多媒体教学【知识回顾】书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汉字的演变: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理论知识教学,采取导学,学生自学,学生展示的方式进行,比教师单纯的讲有趣。

【导学预习】材料一: 篆书: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广义的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以及秦篆等。

篆书分为大篆及小篆。

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而将秦以前的古文、金文、甲骨文等统称为“大篆”。

【先秦时代】:甲骨文: 距今约 3,400年前到 2,700年前的 ,可以称之为" "。

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卜。

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

金文: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起源于商代, 盛行于周代。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 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金文字体整齐遒丽, 古朴厚重, 形体较甲骨文方正整齐, 笔画也更加均匀对称。

金文的线条能较多地体现书法笔意。

石刻文 :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

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

在 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 , 各刻四言诗一首, 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 故又称猎碣。

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 刻诗文体格调与《》大小雅相近。

字体近于《》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

《篆书艺术》教案设计、反思

《篆书艺术》教案设计、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篆书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基本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对篆书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篆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1)篆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篆书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方法(3)篆书的结构规律和特点(4)篆书的创作方法和技巧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篆书的基本笔画、结构规律和创作方法。

难点:篆书的书写技巧和创作能力。

1.4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互动法。

1.5 教学准备:教材、毛笔、墨汁、宣纸、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篆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篆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2.2 讲解与示范:(1)讲解篆书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方法。

(2)示范篆书的书写过程,讲解书写技巧。

(3)分析篆书的结构规律和特点。

2.3 学生练习:(1)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篆书基本笔画的练习。

(2)学生尝试书写简单的篆书作品。

2.4 互动环节:(1)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作品,互相评价。

(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教学反思3.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篆书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基本笔画和书写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篆书作品。

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3.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篆书名家的作品欣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篆书的艺术魅力。

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书写技巧和创作能力。

3.3 学生反馈:学生在课后反馈中表示,对篆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练习过程中收获颇丰,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六、教学拓展6.1 欣赏与分析:(1)展示更多篆书名家的作品,让学生感受篆书的韵味和美感。

《篆书教学教案》

《篆书教学教案》

《篆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篆书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篆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教授篆书的基本笔法和书写技巧。

4. 让学生能够独立书写简单的篆书字体。

二、教学内容1. 篆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篆书的基本笔法和书写技巧。

3. 篆书字体的特点和审美价值。

4. 简单篆书字体的书写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篆书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笔法和书写技巧。

2. 教学难点:篆书字体的特点和审美价值,以及简单篆书字体的书写。

四、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 毛笔、墨汁、宣纸、印泥等书写工具。

3. 篆书字体样本和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篆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篆书的基本笔法和书写技巧,分析篆书字体的特点和审美价值。

3. 示范:教师现场书写简单的篆书字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书写过程。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简单的篆书字体,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学拓展1. 介绍篆书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探索篆书与其他书体的区别和联系。

3. 推荐学生欣赏著名的篆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协作能力。

2. 书写练习:评价学生的书写作品,关注笔法、字形和结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篆书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八、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九、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关于篆书的专业书籍,加深对篆书的理解。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篆书学习资源,拓宽视野。

3. 专家讲座:邀请篆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篆书。

十、教学计划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个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2.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教学内容,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

认识篆书精品课教案

认识篆书精品课教案

认识篆书精品课教案篆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书体,它起源于商代甲骨文,发展于秦汉,成熟于魏晋,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篆书的笔画刚劲有力,线条简练流畅,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因此,学习篆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传承篆书文化,许多学校和书法培训机构都开设了篆书精品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篆书的机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篆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培养学生对篆书的兴趣和热爱。

2.掌握篆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学生的书法基本功。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篆书书写自己的作品。

4.引导学生欣赏篆书名家的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

1.篆书的起源和发展。

2.篆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篆书的书写技巧和方法。

4.篆书名家的作品欣赏。

5.篆书作品的创作和表达。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篆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是学习篆书的重点,学生需要认真掌握。

2.篆书的书写技巧和方法是学习篆书的难点,需要老师耐心指导。

四、教学方法。

1.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篆书的起源和发展,向学生介绍篆书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示范和讲解篆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帮助学生掌握篆书的基本技巧;通过作品欣赏和创作指导,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实践性教学方法。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观摩篆书名家的作品,让他们感受篆书的魅力;组织学生实地写字,让他们亲自体验篆书的魅力;组织学生创作篆书作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个性化教学方法。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教学过程。

1.了解篆书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讲解和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篆书的起源和发展,让他们了解篆书的历史和特点。

2.掌握篆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篆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让他们掌握篆书的基本技巧。

书法:《篆书基础》教案

书法:《篆书基础》教案

书法:《篆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了解篆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学生掌握篆书的基本笔法和书写规范。

3. 学生能够独立书写简单的篆书字体。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培养学生对篆书的审美鉴赏能力。

2. 运用比较分析法,使学生了解篆书与其他书体的区别。

3. 运用实践练习法,提高学生的篆书书写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教学内容1. 篆书概述- 篆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篆书的分类:大篆、小篆、鸟篆等- 篆书的特点和审美价值2. 篆书基本笔法- 横、竖、撇、捺、折等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笔画的起笔、转笔和收笔技巧- 篆书笔法的节奏和力度控制3. 篆书书写规范- 字体结构的基本原则:平正、平衡、稳定- 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和关系- 作品的布局和排版4. 篆书欣赏与实践- 欣赏经典篆书作品,分析其特点和技巧- 学生实践书写篆书,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之间相互欣赏、交流,共同提高三、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篆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展示经典篆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示范- 教师讲解篆书的基本笔法和书写规范,进行示范书写。

- 重点讲解篆书笔法的特点和技巧,如起笔、转笔和收笔等。

- 讲解字体结构的基本原则,如平正、平衡、稳定等。

3. 实践练习-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篆书书写实践。

-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书写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 学生之间相互欣赏、交流,共同提高。

4. 总结与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 学生展示自己的篆书作品,分享学习经验。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书写技巧的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书写技巧,如笔画流畅、笔法准确等。

《篆书艺术》教(学)案设计说明

《篆书艺术》教(学)案设计说明

《篆书艺术》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科选自由大学出版的书法教材《书法艺术》八年级的教材,是课本的第二课,属于篆书领域的一个学习容,是初步认识篆书的一个学时。

篆书是最早出现得汉字书体。

从本节课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小篆的笔法、笔顺、结构和章法,在篆书名家赏评的容中,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最终,能让学生对篆书这种书体有根本的了解,增加对篆书和其他书法书体的兴趣,同时提高对书法各种书体的鉴赏能力、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从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书法已经不陌生了,但是他们一直接触的都是楷书的教学,并没有对其他书体进展学习和练习。

本节课安排在八年级的第二课也是为后面所讲的行书、篆刻等容进展一个铺垫,也是按照书法的5种书体的开展历程所编排。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书法根底上进展更多的书法知识的了解,同时也是为了使书法容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和了解篆书字体的笔法、笔顺、结构和章法,感受篆书的意态和体态美。

在之后的篆书名作赏评中运用篆书这几个方面去分析,通过欣赏篆书作品,提高对篆书的认知和赏析能力。

⑵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对篆书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能较好得了解篆书最根本的容和知识,探究总结篆书的特点特征,掌握篆书的根本笔画、笔顺和章法等容。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篆书有根本的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修养和鉴赏能力,并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篆书的根底知识:篆书的开展历程和特征与行笔运笔的特点。

着重于对小篆的笔法、笔顺、结构和章法的掌握;<2>篆书名作赏评:欣赏和认知作品。

了解作品的主要特点和产生年代,学习如何欣赏篆书作品。

2、教学难点:<1>篆书的根底知识:小篆的开展史的了解,并对其载体和成字方式有所了解。

《篆书艺术》教案设计、反思

《篆书艺术》教案设计、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篆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培养学生对篆书的审美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篆书创作的过程。

1.2 教学内容(1)篆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

(2)篆书的主要风格和特点。

(3)篆书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1.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篆书作品,引起学生对篆书的兴趣。

(2)讲解:介绍篆书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主要风格和特点。

(3)示范:教师演示篆书的基本笔法和创作过程。

(4)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创作篆书作品。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1.4 教学评价(1)学生对篆书历史背景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篆书创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学生的篆书作品质量和创意表现。

二、教案设计2.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培养学生对篆刻的审美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篆刻创作的过程。

2.2 教学内容(1)篆刻的基本概念和历史。

(2)篆刻的主要风格和特点。

(3)篆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篆刻作品,引起学生对篆刻的兴趣。

(2)讲解:介绍篆刻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主要风格和特点。

(3)示范:教师演示篆刻的基本刀法和创作过程。

(4)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创作篆刻作品。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2.4 教学评价(1)学生对篆刻历史背景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篆刻创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学生的篆刻作品质量和创意表现。

三、教案设计3.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隶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培养学生对隶书的审美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隶书创作的过程。

3.2 教学内容(1)隶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

(2)隶书的主要风格和特点。

(3)隶书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隶书作品,引起学生对隶书的兴趣。

(2)讲解:介绍隶书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主要风格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篆书教学教案
【学习目标】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的篆书书法作品,学习和了解中国篆书艺术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学习并掌握篆书的特征,篆书的基本笔画、搭笔方法和笔顺。

临摹篆书作品,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对篆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风格以及各种风格的代表作的了解。

篆书的特征,篆书的基本笔画、搭笔方法和笔顺。

难点是如何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教学手段与教具】多媒体教学
【知识回顾】书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
理论知识教学,采取导学,学生自学,学生展示的方式进行,比教师单纯的讲有趣。

【导学预习】
材料一:
篆书: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广义的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以及秦篆等。

篆书分为大篆及小篆。

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而将秦以前的古文、金文、甲骨文等统称为“大篆”。

【先秦时代】:甲骨文:
距今约3,400年前到2,700年前的,可以称之为""。

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卜。

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

金文: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起源于商代,盛行于周代。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形体较甲骨文方正整齐,笔画也更加均匀对称。

金文的线条能较多地体现书法笔意。

: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

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

在10块质的鼓形石上,各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

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大小雅相近。

字体近于《》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

主要作品有:《》《峄山石刻》《》《》《会稽石刻》等。

简帛墨迹: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以前的书法中的,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

古代的,以竹质为主,编简的绳用、、麻绳。

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出土的,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出土的。

材料二:
【秦代】篆书:(大篆、小篆)
我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篆书,也是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是甲骨文。

到商周时期出现金文,春秋战国时期还有石鼓文、简牍书、帛书等,这些都属于大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即统一文字。

整个工作由他的丞相李斯主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即"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国文字作为规范的基础;二是将秦国已有的正统使用的籀文即大篆的形体,加以简省删改,同时吸收民间的字体中的一些简体、俗体字,进行规范。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正式字体--小篆。

也称秦篆。

小篆是在大篆基础上发展简化而成。

其结体圆长、笔画粗细匀称、藏头护尾、不露锋芒,线条非常美观。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比较彻底的汉字规范运动,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特征:笔法单纯;笔画粗细均匀、圆匀、字体略长;章法变化,富有图案美。

篆书名作
西周《散氏盘铭》西周《虢季子白盘铭》春秋《侯马盟书》
秦《石鼓文》秦《虎符》清邓石如《唐诗集句》
【学习过程】一、导入(仓颉造字的传说)
【讲授新课】
一、篆书概述
结合导学预习小组代表分别介绍甲骨文、金文、小篆产生的时间特点。

1、古文字时代: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小篆
二、学写小篆
结合学案自学、临摹,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搭笔技巧、笔顺。

教师演示篆书笔法,并讲解书写要领。

(一)小篆的基本笔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
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
(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
2.竖?
(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
3.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4.直弯
(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
5.上弧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
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7.左右外弧?
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8.方弧
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9.弯曲弧?
小篆的曲画变化多,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

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笔方法加以完成。

转折处注意调整袄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脘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

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笔画,教师巡回指导。

(二)搭接笔的技法
篆书的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则靠若干搭接笔而写成的,要使接笔处不留痕迹,主要是前一笔的尽处无须回锋,后一笔势插入,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掩藏于笔画之中。

搭接笔是篆书笔法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环,掌握了这一环节,就能使字舒畅婉转,遒劲自然。

学生探究搭笔方法,小组派代表到黑板演示。

(三)笔顺
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

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

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1.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

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2.先外包后里头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

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3.先主笔后副笔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4.先副笔后主笔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5.灵活运用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在掌握笔画和搭笔方法的基础上,学生练习篆书的笔顺。

学生自主练习,组内互帮互助,教师巡回指导。

最终每小组分工合作,争取每个人都到黑板展示本节课学习成果,小组派代表阐述书写要领和书写体会。

教学反思:学生在书写初期用笔方法不对,需要教师反复的演示,强调。

(演示时要保证每个学生是抬头看你书写的。

强调重点时,保证学生是在听你讲的。

)学生感觉篆书比较新奇,都能很认真的在下面练习,基本把每个笔画都能练几遍,但是,学生耐心有限,在笔画掌握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就已经跨到笔顺那一阶段了,急于想写完整的字。

教师要适当的引导。

学生的自我展示欲望特别强,急于到黑板展示,我尽可的让更多的学生到黑板上写,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小组分工合作,安排好任务,让组内成员都参与。

看到学生你争我抢的都到黑板上写的时候,看到学生在相互评价作品的时候,看到学生因不懂主动发问的时候,看到学生满足的笑的时候,我心里很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