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激素:调节钙磷代谢 生理学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生理学思维导图整理

生理学思维导图整理

生理学思维导图整理●绪论●生理学研究:●范围:人体生命活动现象●水平:●细胞分子(离子通道、兴奋)●器官系统(内外呼吸、血液循环)●整体环境(机体与环境的关系)●ps:一个水平的结论不可以跨水平应用;例如信号传导是分子层面,稳态调节是系统层面●功能:基本生理活动,感觉器官生理活动,神经系统生理活动,内分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metabolism●最基本的生命特征●物质和能量交换●兴奋性excitability●主动做出相应反应适应变化●刺激、反应(兴奋、抑制)●兴奋条件:可兴奋细胞或组织,适宜刺激强度(阈刺激阈强度)●适应性adaptation●生殖reproduction●衰老senescence●机体内环境和稳态●内环境:●体液body fluid:(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 ICF2/3+细胞外液ECF1/3-内环境)●组成:血液、淋巴、组织液、脑脊液●意义:细胞直接的生存环境●稳态:homeostasis●定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拓展:机体内所有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过程●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为了维持稳态)●神经调节(neural regulation)神经系统参与●特点:快短准(反应快作用时间短调节准确)●基本方式:反射reflex●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发生的规律性反应●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有些可以消失)●条件反射:需要训练,大脑皮层参与●结构基础:反射弧(reflex arc)完整的反射弧(感受器、出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是反射的基础●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特点:慢久广●定义: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途径实现对靶细胞功能的调节●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生长因子、组胺●分泌方式:●远距分泌telecrine(经体液运输)促甲状腺激素—血液—甲状腺●旁分泌paracrine(组织液扩散)局部调节:胰岛A分泌-影响胰岛B●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轴突末端-血-cell)血管升压素VP的肾效应●神经-体液调节neurohumoral(中枢系统-内分泌细胞-激素—)交感-肾上腺Ad、E,去甲肾上腺素NA、NE●其他:自分泌、腔分泌、胞内分泌●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定义: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不依赖神经和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强度弱范围小灵敏度低●eg:心肌的异常自身调节、球管平衡renal blood flow●机体内的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功能:使生理功能稳定迅速完成●分类:●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定义:在比较稳定器(调定点)的参与下使受控部分活动与原先方向相反●意义:消除误差(也即调控出现在误差出现之后),维持稳态●特点:出现波动性(调定点附近)和滞后性●例子:降压反射,激素水平正常,体温等维持●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定义:反馈信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方向与原先相同●意义:使系统处于再生状态,使生理功能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特点:反应快,不可逆,打破平衡(但不一定破坏稳态产生危害)●例子:膜去极化与Na离子通透性;分娩;血液凝固;排便;排尿●前馈控制系统feed- forward control system:●功能:机体活动更精准更有预见性●定义:干扰信号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反应之前,监视装置发出的前馈信息先作用于控制部分,使其对受控部分更早一步做出控制,及时纠正●简单理解:条件反射,就是一种提前的反馈●特点:更好适应变化、准确、有预见性,调控快,受控波动小,但可能失误●eg:望梅止渴(提前分泌出唾液准备消化食物,没有吃到梅子口水错误分泌-失误)●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细胞膜:●基本构型:流动镶嵌模型●化学组成:●脂:磷脂、胆固醇、糖脂●糖(一般在外侧)●蛋白质:表面~整合~●转运功能:(分子的过河方式)●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游泳过河)●物质:(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固醇、气体分子、不带电荷极性小分子、乙醇、水●能量:不耗能●浓度差:由高到低●饱和:无饱和现象●蛋白参与:无蛋白参与●异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桥/船过河)●物质:(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葡萄糖、氨基酸等、带电离子●能量:不耗能●浓度差:由高到低●蛋白参与:●经通道的异化扩散~via channel:【桥】●相对选择性:选择性/专一性不高●门控特征:●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gated ion channel:●去极化激活●钠离子通道:m门激活门、h门失活门,三种状态●钾离子通道:n门,两种状态●非门控钾离子通道:无门;K离子外流,一个状态●配体/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ligand-gate channel:●化学物质调控,产生局部电流的累加●N2型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gated channel:●牵力张力的变化引起离子通道的开关●听毛细胞去极化型感受器电位●易受化学物质影响:●电压门控:河豚毒素TTX(电压Na门控通道)四乙铵TEA(K门控通道)●化学门控:a-银环蛇毒,美洲筒箭毒碱:阻断N2受体●临床应用:钠离子通道阻断可用于麻醉,心律失常治疗,Ca阻断降压药●经载体的异化扩散~ via carrier:【船】●结构特异性:专一性更强●饱和现象:有饱和现象,位点数量有限●竞争抑制性:结构类似物经同一载体转运时发生●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物质:小分子,非脂溶、带电粒子●浓度差:逆浓度●蛋白参与:有●能量:耗能(直接/间接)●原发性主动转运:【泵】primary active transport●直接利用ATP(依赖性ATP酶)●Na-K泵:3Na出2K进保持Na内少外多,K内多外少●Ca泵●质子泵H-K、H-ATP酶●临床药物:哇巴因抑制Na-K泵●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同向转运:(同一方向继发性)同向转运体Na-葡萄糖、Na-Cl、Na-I●反向转运:(物质向相反方向)Na-Ca交换体●临床药物:地高辛抑制钠泵活动降低钠浓度差,使Na-Ca交换减弱,胞内Ca升高,产生强心作用●膜泡运输:vesicular transport●物质:大分子物质●能量:耗能●出泡作用:exoytosis●调节性出胞:受到刺激后释放化学物质(乙酰胆碱-骨骼肌收缩)●持续性出胞:分泌内容物持续排出(小肠-粘液、口腔-唾液)●入胞作用:endocytosis●吞噬作用:以固态形式入胞●吞饮作用:●液相入胞●经受体介导的入胞(蛋白参与)●信号转导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概念:●生物学概念:生物学信息(兴奋/抑制)在细胞内/间转换和传递产生生物效应●跨膜信号转导:(细胞分子层面)细胞外信号通过受体或离子通道的介导,引发一系列有序反应并传到细胞内,对细胞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过程称为跨膜细胞转导●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参与内外信号转导的化学物质●信使分子messenger molecule专司信息携带功能的小分子●信号转导通路:(依据物质类型分类)●受体:receptor【门】●配体:ligand【钥匙】●离子通路型受体:●配体:乙酰胆碱(N2)、谷氨酸【兴奋】/甘氨酸、y-氨基丁酸【抑】骨干小乙小丁也离开了●过程:Ach—受体—终板膜变构离子通道开放●门控通道:离子通道部、配体结合部●G蛋白耦联介导:●第一信使(配体):●种类:儿茶酚胺、5-HT、乙酰胆碱M、amino acid、神经递质、激素、光子、嗅、味质【除甘氨酸、心房利尿钠肽】●定义: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并引起细胞内信号转导极联反应的细胞外信号分子●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1-2-3-4】●类型:Gs兴奋、Gi抑制、Gq/Gt转导蛋白兴奋●一个蛋白●两种构象(G蛋白循环)激活态结合GTP,a亚基脱离—水解GTP—GDP失活●三个亚基●四个物质结合位点:GDP、GTP、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效应器●G蛋白效应器:●AC:腺苷酸环化酶●PLC:磷酸脂酶C●PLA2: 磷脂酶●PDE:磷酸二酯酶●离子通道●第二信使:●cAMP:环磷酸腺苷●IP3: 三磷酸肌醇●DAG:二酰甘油●cGMP:环磷酸鸟苷●Ga离子●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KA蛋白激酶A●PKC蛋白激酶C●主要传导通路:●受体-G蛋白- AC-cAMP-PKA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受体- G蛋白(Gq、Gi)- PLC(PIP2在PLC作用下分解为IP3、DG)- PI3-Ca/DG-PKC;DG(可被PLA2降解)●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参与配体:●TKR酪氨酸激酶:肽类激素(胰岛素)及细胞生长因子(肝、表皮、血小板源性、成纤维细胞)【胰因子】●TKAR酪氨酸激酶结合受体: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催乳素、瘦素【白参红枣r催瘦】●鸟苷酸环化酶:心房利尿钠肽、脑钠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转化生长因子b●酶联型受体结构特点:●一个a-螺旋跨膜一次●细胞外有配体结合位点●胞内部分有酶活性●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类固醇类激素受体●无配体: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雌激素受体除外)有热激蛋白HSP参与●有配体:与HRE结合-增强/抑制转录●甲状腺激素受体:位于核内不与HSP结合配体激活前与HRE结合但无活性●跨膜转导特点:●不独立-形成信号网●级联作用(放大反应)●一种化学信号有多个转导途径●不同信号也有可能为同一个转导通路●相同途径在细胞内可能可以介导不同反应●生物电现象bioelectricity●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概述:安静状态下膜对K具有较大通透性,Na较小通透性,以及Na-K泵生电活动共同形成●产生原因:(带电离子的不均衡分布)K内>>外(非门控钾漏通道打开)动力浓度差降低电压阻力上升F浓度差=F电场●大小:K离子的平衡电位(测出值偏小)外>内>0(可以根据兴奋时的电位图记忆)【净扩散量为0,取决于该离子在原初细胞膜两边的浓度差】●膜的状态:●极化:polarization,内负外正-70mv【状态】●反极化:reverse~,内正外负+30mv【状态】●去极化:depolarization极化-反极化的过程,膜内电位升高-70- -30- +30【过程】●超极化:hyper polarization电位比静息更低-70– -90【过程】●复极化:re~去极化后恢复极化的过程-70- +30- -70【过程】●超射: >0mv部分●影响静息电位Em的因素:●细胞外K离子浓度:浓度差增大超极化,减小去极化(也是RP不同的主要原因)●K、Na相对通透性●Na泵活动水平:1ATP,2K进3Na出,使静息电位增大【哇巴因抑制钠泵】●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插入图片】●概念:静息基础上,受到适当刺激后膜电位迅速、可逆、向远距离传播的电位波动●过程:刺激—锋电位(去极相-复极相)—后电位(后正电位/后负电位)●AP特点:●全或无现象all-or- none:只要达到阈电位动作电位幅度达到最大值●不衰减传播unattenuated propagation●脉冲式发放pulse relesase:不可叠加融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锋电位时期,兴奋暂失)脉冲发放的原因●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BRP(兴奋性降低要阈上刺激)●超常期 supernormal period(兴奋性更高,去极化)●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钠泵超极化,兴奋性低)●产生机制:●概述:膜受到有效刺激后,相继对Na和K通透性升高,形成去极化复极化●本质:(Na内流)带电粒子的跨膜移动●内向电流:正向内负向外,去极化●外相电流:正向外负向内,超极化/复极化●机制:●Na门控通道静息-激活-失活●K通道延迟激活●电压门控通道失活:●时间依赖性(正常)●电压依赖性(稳态失活,高血钾、急性心肌梗死,Em增大,直接引起通道失活)●带电粒子跨膜条件:●电化学驱动力electrochemical divingforce=膜电位Em-平衡电位Ex●ps:【与之相关的即为浓度差和电场力,本质上来理解,当浓度差-驱动力和电场力-由膜内负离子产生的阻力相同时,不再产生离子的净移动量,很多题从推动力、阻力本质下手会更清楚,存在动力阻力才有平衡电位可言】●膜对离子的通透性(G)膜电导●ps:Gx变化存在电压依赖性(即,在去极化时各类离子G都会增大),存在时间依赖性●AP产生具体过程:●去极相产生机制:(Na内流)●细胞刺激—Na通道开放去极化—E达到阈电位激活Na电压门控通道(再生性循环-正反馈)—大量Na内流—去极相●达到峰值时Na净流量为0【Na离子胞外浓度决定动作电位峰值略小于Na平衡电位】●复极相产生机制:(K外流)●Na通道关闭—K外流—膜内正电位排斥Na内流—膜内电位下降—恢复RP—此时胞内Na高K低Na- K泵启动—后电位产生●动作电位触发:threshold●阈强度: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刺激:刺激强度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阈电位:指刚能引起Na通道大量开放产生AP的膜电位临界值(常比RP小10-20mv)●动作电位的传播:●无髓鞘:(电流+—— -)在膜某处产生的AP以不衰减的方式传遍整个cell的过程●有髓鞘:跳跃式传导saltatory conductive【郎飞结处无髓鞘,Na通道多】特点:快速,减少耗能●AP的大小:|Ek|+|ENa||●兴奋性:定义: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特征(结合不应期理解)●电紧张电位+局部电位:●电紧张电位:(把细胞膜看成电学元件)被动电学特性(天生自带一些电)●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主动电学变化)●没有全或无,有刺激等级依赖性(与强度成正比)●呈电紧张扩布●反应可总合(时间/空间叠加)●无不应期●肌细胞收缩:●神经肌接头处信息传递:●组成(特化突触结构)●接头前膜:prejunctional membrance(神经末梢膨大处)内含:Ach囊泡、电压门控Ca通道●接头间隙:~cleft20-30nm,含细胞外液●接头后膜:posjunctional~(终板膜end-plate ~)●终板膜向肌细胞凹入形成褶皱增加其表面积●缺乏电兴奋性,没有电压门控通道分布,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有N2型Ach受体,化学门控通道(5个亚基,两个a亚基结合两个Ach分子,Na内流产生终板电位EPP)●外表面有乙酰胆碱酯酶(Ach—胆碱、乙酸)●兴奋传递过程:●本质:(概述)AP—Ach—EPP—AP—机械收缩●过程:●动作电位到接头前膜,去极化,Ca通道打开顺浓度进入细胞●Ach囊泡前移、释放(量子释放)●Ach与N2受体结合使其开放,Na内流,电位改变—微终板电位(MEPP)●产生EPP(局部电位)电紧张性扩布累积达到阈电位●在肌细胞上爆发AP●Ach释放:●Ca内流增加促进Ach释放●接头前膜去极化幅度、时间增加促使Ach释放●有局部电位的特点●兴奋一对一传导:●一个AP,最终引起EPP变化50mv,衰减性传播后仍引发AP产生一个AP●胆碱酯酶快速灭活终止Ach作用●影响:●肉毒梭菌毒素:抑制Ach释放——肌无力●筒箭毒素/a-银环蛇毒:阻断N2受体——骨骼肌松弛●有机磷农药/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Ach堆积,全身痉挛呼吸麻痹,解毒●骨骼肌细胞细微结构:●肌原纤维:●明带:【I】细肌丝(只含细肌丝部分)●暗带:【A】粗肌丝+细肌丝,粗肌丝长度=暗带长度●H带:暗带中央有相对透明区域●M线:粗肌丝中央●Z线:明带中央,细肌丝由Z向两侧伸出●肌节sarcmere:●1/2I+A+1/2I以Z线分开●滑行时重叠度增高,H带、I带变短,A带不变。

专题08 生命活动的调节(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专题08 生命活动的调节(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专题08 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材必背知识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P2)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P3)3、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P8)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P9)5、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P16)6、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P20)7、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P24)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P27)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P28)10、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P48)11、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P50)12、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P54) →教材必会知识 1、内环境的组成 ⑴内环境的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称为体液。

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为内环境。

⑵内环境的范围: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此外还有脑液、脊液等。

⑶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有水分,血浆蛋白、组织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不包括消化道中的成分和细胞内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

⑷内环境的组成关系:⑸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与含量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主要差别是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生理学 第九版思维导图(完整版)

生理学 第九版思维导图(完整版)

生理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2)
第三章血液 (4)
第四章血液循环 (6)
第五章呼吸 (10)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12)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17)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19)
第九章神经系统 (24)
第十章内分泌 (29)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 (34)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三章 血液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十章 内分泌
` 生精细胞
支持细胞
结缔组织间质0 莱迪希间质细胞·
合成和分泌雄激素生成过程稍原细胞一初级稍母细胞一次级稍母细胞一稍子细胞一稍子0 -附睾获得运动能力0 一子宫和输卵管获得受精能力
(1)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
支持细胞在生精中的作用0 l (2)参与形成血睾屏啼
(3)分泌及内分泌功能:@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ABP);@分泌金属结合蛋白和微生物结合蛋白,@分泌液体,利千精子转运;@将睾酮转为
雌激素,@分泌抑制素
(1)原料.胆固醇(2)运轮0(:二:二二::)勹合蛋::5:还原酶转化为双氢军酮
2内分泌功能0 间质细胞寸雄激素」(3)代谢肝脏代谢、灭活一代谢产物随尿排出
@对胚胎性别分化的影响
@促进男性第二性征发育@对生精过程的影响:促进精子生成
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其分解
@对代谢的影响0( 增加血中LDL,降低HDL @其他作用促进EPO的生成,间接刺激RBC的生成
-.(+/-)----_ ✓----_(+/-)---_ / ./ LH 0, , 睾酮0 血浆睾

第十一章 生殖系统。

钙磷代谢PPT课件

钙磷代谢PPT课件

(三)假假性甲旁减(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不良)
1. 有体态异常(同假性甲旁减)
2. 甲状旁腺功能、生化检查均正常
3. 对外源性PTH反应也正常 4. 假性甲旁减亲属可有本病,可认为是未充分表现型
(四)假性特发性甲旁减
PTH前体
X
活性PTH
(无活性)
血PTH高(交叉反应)
有甲旁减表现,注射PTH有效。
诱因:脱水、服过量VitD、钙剂、手术、外伤等。 <11.5mg/dL — 无症状 血钙 11.5~13 — 轻度症状 >13 — 大部分病人有症状 >15 — 发生危象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脱水、嗜睡或烦躁, 逐渐神志不清、昏迷、氮质血症、死亡率60%。
四、实验室检查
(一)生化检查 1. 血钙 高血钙—主要生化改变 正常空腹血钙9.6±0.3mg/dL, 10.2mg/dL为高限。 高钙血症:≥10.5mg/dL,可以是间歇性的,至少 测二次。离子钙更有价值,但需特殊的仪器。 血浆蛋白对血钙的影响,可用矫正公式: 血钙(矫正)=总血钙-0.8( 白蛋白g/dL-4.0) 有肾功能减退时,1,25(OH)2D↓,血P↑,血 钙会↓。 2.血磷 多数<3.0mg/dL。
(二)假性甲旁减 靶组织对PTH不起反应(假性甲旁减) 1. 假性甲旁减I型(肾和骨的细胞受体对PTH不起反应) 2. 假性甲旁减II型(靶细胞内对cAMP无反应) 3. 假性甲旁减伴亢进型(伴纤维囊性骨炎)(肾无反 应,骨有反应) 假性特发性甲旁减 异常 PTH前体 活性PTH, 血PTH↑, 表现同甲旁减 假假性甲旁减(Albright骨营养不良症) 有体态异常无生化改变。
VitD制剂用法及特点
VitD

钙磷调节PPT课件

钙磷调节PPT课件

.
35
对骨的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基质的 分解和骨盐溶解,同时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还有使 间质细胞转变为成骨细胞的作用,结果促进骨盐沉淀, 降低血钙
对肾的作用是抑制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以增加 尿钙磷,降低血钙磷 。
抑制肾1α-羟化酶而间接抑制肠道对钙磷的重吸收。 8
项目
PTH
VitD3
透析治疗的CKD患者)提示,患者血清磷升高 (>1.78mmol/L)会导致死亡风险显著增加,血 清磷每增加1mg/dL,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8%,心 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0%。
30
防治原则
❖ 治疗原发病 ❖ 降低肠吸收磷 ❖ 必要时使用透析疗法 ,
31
32
3317/2021
3
钙和磷的分布包括与柠檬酸、重碳酸根等
形成不解离的钙(15%) 。发
❖ (一)非血扩钙散与钙是血指磷挥与血蛋钙白生质理作用的部分是离

❖ ❖
血血血钙浆清2.2是钙p5H-(约指分2值白占.血为7蛋血对5清可m白浆血) 总m中扩钙结钙o所 散子合的l浓/含 钙L钙的4度(0有胞(钙1的 和%4机和0有5,±总 非%磷血显1)酸浆钙 扩血机8式Pm著0O酯中磷磷存量 散g%4和,影3/通,在--钙d仅8磷含常血,响5l含)脂量两%是浆其微存甚以指无余大量在大H血机为类。P于H浆磷O血2中酸4P2细O的盐-的4无的-形,
❖ ❖
甲 其状他腺功能亢进癌钙的、血增肺症多癌,导可起组等这致持头织即与溶续痛和使前骨数恶肾未列作月心的发腺用,等钙生素有高一化骨 ( 关钙系转尤。高列移其磷症亦是血状可P症及G引E引软2起)高
肾摄应上入用腺过肾功量脏能、对甲度有不类钙状甲高全肉重腺亢钙、瘤吸素病血V病收具人症i、增t有约A溶15骨%作-2用0%,伴中

代谢与平衡-2020-2021学年九年级科学章节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浙教版)

代谢与平衡-2020-2021学年九年级科学章节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浙教版)

营养素缺乏引起的疾病及补充途径无机盐的缺乏症状及补充途径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些、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衡膳食的要求每天膳食中的食物种类要多样化,各种营养素齐全,包括供能物质和非供能物质。

要求粗粮混合搭配,荤素合理搭配。

各种营养素必须满足身体生长的需要,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营养素之间比例适当,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热比例为1:2.5:4科学的加工烹调(加热和调制),食物经加工与烹调后应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并提高消化吸收率良好的膳食制度,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且食物种类分配比例适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对人体无毒无害,保证安全,食物不应含有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各种有害因素1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应流入的消化道部位将食物分解为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到血液当中将消化食物后产生的残渣排除体外总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把食物残渣排出体外人体口腔内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咬切和磨碎食物。

如果牙不健康,就会加重胃和肠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牙还有辅助发音和保持面部正常形态的作用按牙的外形和部位分牙冠露出牙龈以外的部分,它是发挥牙功能的主要部分牙颈牙冠与牙根之间的部分,外面包被的是牙龈牙根嵌入牙槽内的部分,底部有血管和神经出入牙髓的孔饭后要漱口,及时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早晚要正确刷牙,睡前睡后清洁牙面经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和一些不需消化的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和纤维素等)通过消化道管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除了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外胃可以吸收少量的水分、酒精、无机盐小肠主要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大肠没有消化功能,但能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肠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与消化相适应的特点肝脏、胰腺、肠腺等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小肠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与吸收相适应的特点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内表面有环状皱襞环状皱襞上有小肠绒毛每根小肠绒毛内部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加快了营养物质的吸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的作用酶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如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帮助淀粉消化的作用当酶缺乏或者不足时,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的作用特点多样性人体中有许多酶,目前已发现3 000多种高效性是无机催化剂效果的上百万乃至亿万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温度酶有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人体内的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不同生物的体温不同,其体内的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也不同p H值不同的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pH不同,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8 ,而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接近于7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称为血红蛋白它使血液呈现红色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红细胞的运输功能与血红蛋白有关血红蛋白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人体内的红细胞每时每刻都经历着衰老、死亡和再生的过程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说明脏四个腔的比较 心脏中的瓣膜 房室瓣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控制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控制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防止倒流血液的总流向:心房→心室→动脉2左、右心房同时收缩,左、右心室舒张时,会将心房的压入心室,房室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左、右心室同时收缩, 左、右心房舒张时,左心室会把血液压入动脉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右心室则将血液压入肺动脉送往肺部第1阶段第2阶段第3阶段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成年人的一个心动周期为时间约为0.8秒腔四管两瓣膜心脏有四个腔,每个腔连着一种血管,有房室瓣、动脉瓣两种瓣膜连动,房连静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房不通,室室不通心房和心房不通,心室与心室不通房同侧通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脉进,动脉出血液从静脉进心脏,从动脉出心脏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体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比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比较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与判断概括起来说就是运输氧气、营养物质、激素、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不断地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保证各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细的来说将各个组织器官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运送到肾脏等排泄器官并排除体外交叉配血试验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异型输血时要少而慢概念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尚未彻底氧化的产物,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动物组织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糖类会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乳酸,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病理生理学 肾功能不全(思维导图)

病理生理学 肾功能不全(思维导图)
2、酸中毒干扰维生素D3活化
3、酸中毒干扰肠钙吸收
身体铝蓄积
钠水潴留(主要)
肾性高血压
肾素分泌过多
肾脏降压物质分泌减少
出血倾向(主要是因为血小板功能障碍)
1、血小板第三因子减少2、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减弱
EPO(促红素)减少【主要原因】
肾性贫血
体内蓄积毒性物质(甲基胍)抑制造血 毒性物质抑制血小板出血 毒性物质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 肾毒物导致肠道吸收能力降低
2、血磷升高导致肠道硫酸盐增加抑制钙吸收
3、肾毒物损伤肠道
4、肾衰导致活化维生素D3减少
代酸
机制: 1、肾小管泌铵减少导致排氢障碍
2、GFR降低导致固定酸蓄积
3、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减少
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PTH溶骨作用)
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骨病)
维生素D3活化障碍
酸中毒
1、酸中毒促进机体溶骨作用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钾代谢障碍
晚期钠水潴留
早期低钾
机制 1、厌食摄入钾不足
2、呕吐腹泻失钾
3、长期利尿剂排钾
晚期高钾
机制: 1、尿量减少,排钾减少
2、长期保钾利尿剂
3、酸中毒
4、溶血
5、感染
6、含钾药物、饮食
临床表现
镁代谢障碍 钙磷代谢障碍
晚期高镁血症 高磷血症
低钙血症
机制: 1、维持血钙血磷乘积不变,高磷血症必低钙
肾小球球旁细胞分泌
肾素分泌过多
功能:扩血管作用,促进前列腺素释放
皮质近曲小管
肾激肽释放酶-激肽系 统功能障碍
作用于平滑肌扩血管;抑制儿茶酚胺释放;抑制抗利尿激素作用
肾髓质间质细胞及集合管 上皮细胞

七年级下册生物每章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七年级下册生物每章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七年级下册生物每章思维导图+精华知识精华识记:一、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而森林古猿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

直立行走是人类和类人猿之间的一个重要分界标准。

二、人的生殖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它们产生并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它们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也是女性的部位。

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也是月经形成的场所。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器官,而脐带连接胎盘与胎儿,是运输物质的通道。

人的生殖过程包括卵巢产生卵细胞和产生,然后受精卵形成,最终发育成胚泡、胚胎、胎儿和新生儿。

三、青春期青春期是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身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而女孩身高突增的年龄比男孩早。

神经系统和心肺功能也增强。

性器官也迅速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这与性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此时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心理变化方面,青春期开始萌动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性意识。

四、人体的营养食物中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维生素也是有机物,但不参与细胞的构成也不提供能量。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可以从谷类和薯类食物中获取。

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可以从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中获取。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修复更新的重要原料,可以从瘦肉、鱼、奶、蛋和豆类中获取。

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占体重的60-70%。

无机盐和维生素缺乏会导致不同的疾病,例如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厌食、贫血、肌磷无力、骨痛、缺铁性贫血、夜盲症、干眼症和神经炎等。

这些营养物质可以从不同的食物中获取,例如豆制品、乳制品、肉类、鸡蛋、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粗粮和谷类的种皮等。

呼吸系统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