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临床路径
整理2018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文件编号________ 2018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 年月日妇幼医〔2018〕3号关于印发铜陵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相关科室: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国卫医发〔2017〕49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皖卫医〔2017〕6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修定《铜陵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自2018年5月1日起实施。
特此通知。
2018年4月10 日铜陵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临床路径是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
临床路径能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提升我院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国卫医发〔2017〕49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皖卫医〔2017〕6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一)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章秀副组长:曹彬、张德明、朱桃花成员:丁勇、戴秀华、郭子云、郎俊、王珊、唐兴、时澄、刘山、王芬、李如霞、阮百根、李全贵、王光曙、钱立康、章礼和、汪修生、柯仁德、钱宇峰、崔皝、李勇涛、方辉、杨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确定各部门、各科室的分工和职责,并负责沟通协调,明确医护等相关人员职责任务,分配和审核各临床科室的年度工作指标,管理和审定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或手术),审定各临床路径病种(或手术)的诊治护理流程,确定临床路径表的框架与格式,组织人员培训,定期召开临床路径工作会议对临床路径工作进行考评、阶段总结和任务布置。
2018年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

2018年临床路径分析及总结在医院的要求下,我科近3月来开展了中风病、项痹病、腰痛病的临床路径,经过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的不足。
目前大概的总结如下:一、近3个月总的出院病人约200人,进入临床路径的约121人,占60.50%,退出的约22人,占进入路径的18.10%。
二、分析我科目前进入路径的困难1.合并脑梗死后出血或其他严重疾病而影响第一诊断者需退出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其他相关专业处理,或因此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其他相关专业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脑梗死后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三、,在今后路径中逐渐完善。
个人工作业务总结本人于2009年7月进入新疆中正鑫磊地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前身为“西安中正矿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测量技术工作,至今已有三年。
在这宝贵的三年时间里,我边工作、边学习测绘相专业书籍,遇到不懂得问题积极的请教工程师们,在他们耐心的教授和指导下,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很到的提高,并在实地测量工作中加以运用、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同时积极的参与技术培训学习,加速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测绘技术人员。
在这三年中,在公司各领导及同事的帮助带领下,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和行为规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了领导所交给的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及工作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思想上积极向上,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在工作态度方面,勤奋敬业,热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能够主动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学习补充,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临床路径释义2018年版

临床路径释义2018年版【实用版】目录1.引言2.临床路径的定义与作用3.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4.临床路径的优势与挑战5.结论正文1.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对 2018 年版《临床路径释义》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临床路径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2.临床路径的定义与作用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或病情,通过多学科合作,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标准化的诊疗流程。
其主要作用包括: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诊疗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促进多学科合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通过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结合临床经验,制定出一套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医院层面的支持,包括培训、考核、奖惩等措施,以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推进。
4.临床路径的优势与挑战临床路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诊疗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
然而,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临床路径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路径的制定与更新需要多学科专家的参与,过程较为复杂;路径的实施需要医院层面的支持,推广难度较大;部分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可度较低,存在抵触心理。
5.结论综上所述,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在推广过程中,需要克服一些挑战,如路径制定与更新的复杂性、推广难度大等问题。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2018最新版)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主任任成员。
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八条各科室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科秘书担任。
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ICD10编码:B27.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2015年出版)。
2.证候诊断参考《中医儿科学》(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临床常见证候:邪郁肺胃证气营两燔证痰热流注证正虚邪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
2.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如并发神经系统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周围神经炎)、心包炎、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观察该病的主症发热、咽峡部情况、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程度,次症皮疹、饮食、大小便情况,并结合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C反应蛋白、白细胞分类、EB病毒特异性抗体测定、EB病毒DNA检测、腹部B超、颈部淋巴结B超、肝肾功能、心肌酶、尿常规、便常规。
2.可选择检查项目呼吸道病原检测、抗链“O”、降钙素原、胸片、心电图、骨髓穿刺、细胞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邪郁肺胃证:疏风清热、清肺利咽(2)热毒炽盛证:清气凉营、解毒利咽(3)痰热流注证:清热化痰、通络散瘀(4)正虚邪恋证:益气生津、兼清余热,佐以通络化瘀。
2.其他中医特色治疗(1)喷咽法(2)涂敷法3.西药治疗。
2018年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医务科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灸推拿科:组长:成员:.(2)内一科:组长:成员:(3)外一科:组长:成员:(4)妇产科:组长:成员:(5)内三科:组长:成员:工作职责:1、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卫生部临床路径2018

卫生部临床路径2018卫生部临床路径是指对于一类特定疾病或诊疗过程中,在一定的事件序列上,明确患者在各个节点上的诊疗内容、时限、质量指标及相应的费用控制指标,以科学、规范和经济的方式提供最佳诊疗服务的一种管理模式。
卫生部临床路径的建立是为了在现有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供质量可控、便于患者管理和自主选择的医疗服务,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佳配置。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卫生部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推行工作得到了加强。
卫生部临床路径2018年版是卫生部根据国内外先进理念、技术和实践经验,结合国内特色和实际需求所制定的。
该版本的卫生部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包括疾病或诊疗过程的定义、流程、阶段划分、诊疗内容与时限安排、质量指标及费用控制指标等。
卫生部临床路径2018年版的制定和推行,有助于推动我国医疗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综合化发展。
首先,通过明确患者在各个节点上的诊疗内容和时限,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医护人员可以按照预定的流程和时间节点进行诊断、治疗和康复,从而提高了医疗服务的科学性和可控性。
其次,卫生部临床路径的推行可以加强医疗服务的综合管理。
通过统一规范的过程和标准,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协同性和一致性。
不同科室之间可以共享信息和资源,避免了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益。
第三,卫生部临床路径的推行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佳配置。
通过明确的质量指标和费用控制指标,可以对医疗服务进行评价和监控。
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和调整,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然而,在卫生部临床路径的推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卫生部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依靠大量的数据和研究支持。
在我国,尤其是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弱,这对卫生部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推行带来了困难。
其次,卫生部临床路径的推行需要医务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目前,我国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工作量较大,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卫生部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推行工作。
2018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汇总

2018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汇总2018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报告、基本情况2018年第一季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病种数为6149 例,其中有5599例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入组率为91.06%, 其中完成路径病种数5470例,完成率达97.33%,变异例数4295例,变异率为74.84%,退出人数129例,退出率为2.56%。
(如表1、图1)。
2018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表1)月份进入路入组率变异变异率退出退出完成路完成率径例数(%) 例数(% 例数率(% 径例数(%)1月1753 92.60% 148175.68%43 2.20%1710 97.80% 2月1912 92.50% 142476.64%53 2.85%1859 97.15% 3月1934 89.70% 139072.51%33 1.72%1901 98.27% 平均1866 91.60% 1432 74.84% 43 2.56% 1823 97.33%2018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图1)一月二月三月2018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图2)100.00%98.00%96.00%94.00%92.00%90.00%88.00%86.00%84.00%二、各项效率指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情况2018年第一季度纳入临床路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从1 月~3月呈逐步上升趋势;且临床路径病种的入径病人比所有病人(含入径与未入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均有所上升(如表2、图2)。
2018年第一季度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表2)平均住院日(天)平均住院费用(元)月份入径病人所有病人入径病人所有病人1月份 4.89 5.66 4035.17 4772.072月份 5.53 5.77 5102.03 5546.313月份 6.06 6.45 5545.51 5984.202018年第一季度平均住院日(图2)2018年第一季度平均住院费用(图2)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存在问题1、临床路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品费用均增高;2、科室对变异、退出路径定义不清晰,未准确填写变异、退出患者清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科室:__________________年度:2018 ______________目录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三、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四、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职责五、临床路径流程图六、临床路径管理知情同意相关制度七、…科临床路径评估改进记录八、职能部门督导分析改进记录九、每季度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分析总结十、住院患者临床路径满意度调查表十一、…科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患者登记本(每月导出)十二、…科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患者变异记录单(每月导出)十三、…科临床路径管理培训记录、考核十四、临床路径等级评审条款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小组,工作开展是在医院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试点工作实施小组具体实施,业务副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科室主任为实施小组第一责任人。
二、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对相关临床与医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院内各部门统一协调、督导并定期检查各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
三、领导小组应定期(每3个月)组织召开由院领导主持,医疗、护理、质控主管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组织召开医疗、护理、医技、药房等部门的协调会;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及相关委员会,对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路径实施科室。
四、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应定期(每3个月)召开临床路径总结评估会议,根据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对试点疾病的质量、费用及成本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影响试点疾病质量监控的问题,对领导小组的反馈意见及时落实,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五、临床路径管理表单的制定应根据卫计委颁发的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和文本,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严格按照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对于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
每个临床科室至少开展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六、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在患者入院时向其详细介绍临床路径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应的诊疗项目等,并将患者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七、经治医师应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以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八、诊治过程中出现变异的,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临床路径表单中,并对变异情况定期进行分析总结。
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通过科内讨论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讨论情况应写入病程记录;对于较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上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重点讨论。
九、对于因各种情况必须退出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应进行告知,根据病人情况,按相关诊疗常规实施后续治疗,病人退出情况应有记录并定期分析总结。
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科室,要建立相应的临床路径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进入、离开临床路径的时间,离开原因等相关信息;十一、临床路径管理病人出院时应填写《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满意度调查表》,科内留档。
十二、奖罚1. 对临床路径开展比较好的科室进行奖励:(1)实施并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住院费用不再纳入科室药品比例控制范围。
(2)医院每半年组织一次评估,根据科室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数量每名奖励50元;每一年组织一次院内评估,评选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展比较好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
2 .参照卫计委发布的病种的临床专业范围,在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专业科室,应严格按照要求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施过程中,不按照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的个人和科室,将进行院内通报批评;科室的临床路径实施质量与每月医疗质量考核成绩及奖金挂钩,并作为年底评选先进集体的重要内容;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同时与科主任的干部考核、岗位设置等挂钩,与医师个人的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等挂钩。
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临床路径的定义: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
临床路径的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
它主要是针对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总体目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委员会组长:丁春辉副组长:王鹏叶恒志吕学玲陈志军燕丽成员:苏保宁刘云峰鲍建洲盖俊华王会溪崔良民崔新厂杜玉秀刘秀梅周彩霞张平白景山周军军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主任:叶恒志秘书:王凯。
2、各临床科室必须成立实施小组,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3、工作职责(1 )领导小组职责:①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②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③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④组织人员培训。
⑤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医务科职责: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修订临床医师路径,护理部负责组织护士长修订护理路径。
医务科、护理部负责临床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信息科(和病案室)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统计工作,财务部和医保办负责收费的实时监控。
(3)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职责:①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②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③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④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4)临床医生职责:①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
②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填写在临床路径记录本中注明。
③临床路径表内治疗项目的确定、计划和执行。
④对病人的康复进行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目标。
⑤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5 )护士职责:①依据护理操作规程,讨论与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②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
③病人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
④和协调病人按时完成项目。
⑤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
⑥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
⑦和执行出院计划。
⑧异时,仔细记录变异,与护士长和医生讨论并加以处理。
⑨阅读变异分析报告,参与小组讨论并提议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6)药剂科的职责:①合理用药。
②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用药成本。
③处理与药物有关的变异。
(7)临床辅助科室(检验科、影像科)职责:①临床路径表上本科室执行的项目。
②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变异。
(二)临床路径的实施细则(具体实施)1、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病种的原则(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结合我院实际,优先考虑卫生部已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2、临床路径诊疗项目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括饮食、护理、检验、检查、处置、用药、手术等。
非医嘱类项目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等项目。
3、临床路径文本临床路径文本包括医师版(护理版)临床路径表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1)医师(护理)版临床路径表:见附表1医师版临床路径表是以时间为横轴、诊疗项目为纵轴的表单,将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项目依时间顺序以表格清单的形式罗列出来。
(2)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见附表2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是用于告知患者其需要接受的诊疗服务过程的表单。
4、培训医务科在临床路径实施前对有关业务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1)临床路径基础理论、管理方法和相关制度。
(2)临床路径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和评价制度。
5、临床路径实施流程(流程图见附表3)(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科室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
(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3)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
(4)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5)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6、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需满足条件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
7、退出路径指证(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3)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4 )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8、临床路径的变异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
变异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步骤:(1)记录。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临床路径表单中和病程记录中,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
(2)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