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实验详解
鱼类学实验指导(水产养殖、生物科学)

鱼类学实验指导(⽔产养殖、⽣物科学)“鱼类学”实验指导课程编号:12414220 专业:⽔产养殖、⽣物科学学时:33学时指导教师:龚⼩玲第⼀部分鱼类形态实验⼀鳞⽚、⾊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实验⽬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形式、鳞⽚的分区、鳞⽚上年轮的识别,⾊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鱼的⾊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黄鱼的硬棘实验药品与器材⽢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剪⼑、镊⼦、玻⽚、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观察的主要内容:⼀鳞⽚1.盾鳞: 由表⽪真⽪发⽣(路⽒双髻鲨)鳞棘(露在⽪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基板(插⼊⽪肤部分)2.硬鳞: 由真⽪发⽣(软⾻硬鳞类硬⾻硬鳞类)3.⾻鳞: 由真⽪发⽣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分类: 按栉刺的有⽆分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呈同⼼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乎平⾏)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素细胞取活体⾦鱼彩⾊鳞⽚,放在载波⽚上,盖上盖玻⽚,在显微镜下观察⾊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黄⾊素细胞(连成细胞)反光体三鳍条硬棘: 不分⽀不分节假棘: 不分⽀分节软条: 分⽀分节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素细胞,其它使⽤解剖镜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双髻鲨鳞⽚的⽰意图(注意各部分的⽐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意图实验⼆~四鲫鱼、⼩黄鱼、鲳鱼的形态⽐较解剖(9学时)实验⽬的鲫鱼、⼩黄鱼、鲳鱼⽣活环境、⽣活⽅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较解剖,从⽽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性。
鱼类学实验—消化和呼吸系统

实验四消化和呼吸系统一、实验目的:了解消化系统的基本构造,并了解食性和形态构造特征相适应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鲫鱼、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镊子,圆头镊子,解剖针等。
三、实验内容:1消化系统的观察(1)消化管,鲤科鱼类仅具咽齿,无胃。
①口咽腔:鲤没有颌齿,腭齿及犁齿,而具发达的(下)咽齿个。
咽齿着生在口咽腔后方第5对鳃弓,角鳃骨扩大形成的咽骨上,咽齿与基枕骨突起下面的角质垫(咽磨)组成咀嚼面。
鲤咽齿每侧3行,呈臼齿状,大多具沟槽。
齿式1.1.3/3.1.1。
口咽腔底部中央有突出的舌,其后方是着生于鳃弓前面两侧的鳃耙,鳃耙具滤食作用,观察分析其形状,数目、排列状态和食性的相互关系。
②食道和肠:鲤食道甚短,接续口咽腔,管壁肌肉层为横纹肌,内壁具纵褶,背后方有鳔管开口,并以此作为与肠的分界点,肠较长,为体长的2—3倍,盘旋多折,前部较粗,后部渐细。
肠内壁有网纹状的粘膜皱褶,后部皱褶渐少,末端以肛门开口于体外。
(2)消化腺:①肝胰脏:因胰脏组织弥散分散在肝组织中,故名,为黄褐色不规则形,体积较大,散布在肠管周围的系膜上。
②胆囊:为椭圆形深绿色囊,位于腹腔前右侧,并被肝胰脏所包盖。
胆囊前部有一粗短的胆管,开口于肠始处的右侧腹面。
此外肠系膜上还有一深红色长条形腺体,为脾脏,属淋巴组织而非消化腺。
2.呼吸系统:用解剖剪从鱼左侧口角插入,沿头腹缘向后剪至鳃孔开口的腹端,再从鳃孔背缘向前剪至口缘,去掉鳃盖,即可见容纳鳃的鳃腔,剪下最外一片鳃片观察。
(1)鳃盖和鳃盖膜鳃盖位于头后部两侧,由前鳃盖骨、(主)鳃盖骨、间鳃盖骨和下鳃盖骨组成,鳃盖膜是从鳃盖内侧一直扩展到鳃盖后缘外的薄膜,内有鳃条骨支持,此膜配合鳃盖开启或关闭鳃孔。
(2)鳃第1—4对鳃弓的两侧面均附有2片鳃片,故有4对全鳃。
两鳃片彼此分开,仅基部有退化的鳃间隔相连,并借此将两鳃片基部连系于鳃弓上。
鳃片由许多并列的鳃丝组成,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每一鳃丝两侧有许多横行薄片状的鳃小片,其上密布微血管,壁很薄,只有两层细胞组成,适于气体交换。
鱼类学实验报告五

实验五不同家鱼部分生物学形状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二)材料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
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
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I期:性腺呈透明细线状,紧败矛鳔下诱侧的体腔膜上,肉踉无法区别雌雄。
Ⅱ期:卵巢为扁带状,淡红色,表面有分枝状的细长血管,卵相互紧依,肉跟看不清卵粒,用放放大镜可见卵粒,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
Ⅲ期:卵巢椭圆形,黄橙色,前部宽大,表表有血管分布,肉跟可见卵粒;邻粒开始沉积卵黄,精巢圆杆状,粉红色,压挤精巢或剪开精巢无精液流出。
Ⅳ期:卵巢增大,橘黄色,占据大部腹腔,卵巢膜具弹性,血管发达,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
到Ⅳ期末,肉眼可见卵核。
精巢呈乳白色,早期阶段无精液流出;晚期能挤出少量白色精液。
V期:卵粒流动;提起鱼钵;卵屈生殖孔滞出。
提起雄鱼或轻压腹部,糟液从生殖孔涌出。
Ⅵ期:当年生殖过的性腺,卵巢体积大大缩小,松软,表面充血,外观呈紫红色,残留少量卵精巢体积显著缩小,呈淡红色。
鱼类行为生态学调查及分析

鱼类行为生态学调查及分析鱼类是水生生物中最广泛和最重要的类群之一,它们在水环境中的生存具有独特的行为生态学特征。
鱼类行为生态学是指研究鱼类在其生活史中表现出的行为表现的学科,它是动物行为学和生态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鱼类学、渔业生态学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等领域,鱼类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鱼类生物学、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以及维持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鱼类行为表现类型鱼类的行为表现种类繁多,经典的分类方法主要以鱼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性质为基础,可以分为觅食行为、繁殖行为、群居和社交行为、避险逃生行为以及其他行为。
1. 觅食行为鱼类为了获取养分和能量必须进行觅食活动。
不同种类的鱼类觅食方式不同,例如,鲸鲨以摄食大型鱼类为主食,会在近海进行大规模的觅食活动;而一些小型底栖鱼类通常在海底寻找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底栖生物。
2. 繁殖行为关于鱼类繁殖行为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对于我们对鱼类生态学和遗传学的了解都具有极大的帮助。
鱼类的繁殖行为种类繁多,可以分为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鱼类通常选择在水流缓慢的浅水区域产卵,而胎生鱼类则在母体内孕育出幼鱼,雌鱼直到幼鱼孵化后才将幼鱼释放到水中。
3. 群居和社交行为许多鱼类表现出群体行为和社交行为,它们在群体中寻找安全感和食物。
例如,一些鲨鱼和鲸鱼通常以群体的方式进行觅食活动,一些鱼类在群体中进行交流和合作等行为。
群体行为和社交行为对于鱼类间的物种关系、食物链关系以及保持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 避险逃生行为面对敌害,不同种类的鱼类表现出了不同的避险逃生行为。
例如,一些小型底栖鱼类采取躲藏等方式避免被掠食者发现,而一些稀有鱼类则采用逃跑等方式避免危险。
二、鱼类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 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跟踪调查现代技术手段如定位系统、声纳和卫星追踪器等能够有效地跟踪和观察鱼类的行为动态。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定位系统和卫星追踪器对不同种类的远洋鱼类进行位置跟踪和行为观察,从而深入研究其生态习性。
鱼类学实验指导

武汉工业学院实验指导(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实验一:鱼体外部形态测量一、实验目的:熟悉鱼类的体形和身体外部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掌握鱼类外部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和特点;掌握外形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鲫、解剖盘、解剖刀、直尺、镊子三、实验内容:凡10m以下标本均以mm,10m以上者以cm为计量单位1. 观察性状:头部,躯干部,尾部,吻部,颊部,眼后头部,下颌联合,颐部,峡部,喉部,眼间隔2. 测量鲫的头尾轴,背腹轴和左右轴的长度并说明其体形3. 可测量性状: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
四、作业1.绘出鲫鱼体轴,并用表格列出体轴的测量值。
2.画出鲫鱼的外观图,在图上标出鲫鱼的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的位置,并用表格列出上述测量的数据。
附鱼类各部分名称1吻部:头部最前缘到眼前缘。
2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
3眼间隔:两眼间最短距离。
4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
5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
6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
7颏部(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
8峡部:颏部后方、喉部前方的部位。
9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
10头部:吻端到鳃盖骨的后缘之间的部分。
11躯干部:鳃盖骨的后缘到肛门之间的部分。
12尾部:肛门到尾鳍末端之间的部分。
常用的测量部位:1全长:吻端到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体长(标准长):吻端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3体高:身体的最大高度。
4头长:吻端到鳃盖骨或最后一鳃孔后缘的长度。
5吻长:眼前缘到吻端的直线长度。
6眼径:沿体纵轴方向眼的直径。
7眼间距:两眼间的最短距离。
8眼后头长:头在眼以后的长度。
9尾柄高:尾柄部分最低的高度。
10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缘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实验二:骨骼系统的解剖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鱼类内骨骼的观察,以了解、熟悉、掌握骨骼的一般结构和演化关系,同时为学习鱼类的肌肉系统等及鱼类分类学奠定基础。
鱼类学实验报告五

实验五不同家鱼部分生物学形状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二)材料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
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
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I期:性腺呈透明细线状,紧败矛鳔下诱侧的体腔膜上,肉踉无法区别雌雄。
Ⅱ期:卵巢为扁带状,淡红色,表面有分枝状的细长血管,卵相互紧依,肉跟看不清卵粒,用放放大镜可见卵粒,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
Ⅲ期:卵巢椭圆形,黄橙色,前部宽大,表表有血管分布,肉跟可见卵粒;邻粒开始沉积卵黄,精巢圆杆状,粉红色,压挤精巢或剪开精巢无精液流出。
Ⅳ期:卵巢增大,橘黄色,占据大部腹腔,卵巢膜具弹性,血管发达,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
到Ⅳ期末,肉眼可见卵核。
精巢呈乳白色,早期阶段无精液流出;晚期能挤出少量白色精液。
V期:卵粒流动;提起鱼钵;卵屈生殖孔滞出。
提起雄鱼或轻压腹部,糟液从生殖孔涌出。
Ⅵ期:当年生殖过的性腺,卵巢体积大大缩小,松软,表面充血,外观呈紫红色,残留少量卵精巢体积显著缩小,呈淡红色。
鱼类学实验—鱼类的鳞片和鳍的观察

实验二鱼类的鳞片和鳍的观察一、实验目的:熟悉各鳍的名称,功能及与生活习性的关系,了解盾鳞和骨鳞的基本结构,能够写出实验鱼的鳍式和鳞式。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解剖盘,解剖镜,鲤鱼标本,盾鳞,骨鳞(圆鳞和栉鳞)标本三、实验内容:1观察鲤鱼的鳍式: D代表背鳍A代表腹鳍、C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
以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数目。
如花鲈: D.XII, = 1 \* ROMAN I-13表示第一背鳍由12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由一枚鳍棘和13枚鳍条组成。
鲤:D.3—15~22表示背鳍由3枚不分枝鳍条(假棘)和15到22枚分支鳍条组成。
①软条:柔软、分节a分枝鳍条:末端分支b不分枝鳍条:末端不分支②硬刺:坚硬a真硬刺(棘):鳍条变形,1根,不分节。
b假硬刺:两鳍条骨化成,水煮可分开,分节。
算作一枚分枝鳍条。
2观察鳞片的结构:鳞焦,鳞嵴(环片),鳞沟,前侧区,后侧区,上侧区,下侧区,色素细胞骨鳞为真骨鱼类所特有。
每一鳞片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骨质层,比较脆薄,为骨质组成,使鳞片坚固,下层柔软,为纤维层,由成层的胶原纤维束排列而成。
表面可分四区:前区,亦称基区,埋在真皮深层内,后区,亦称顶区,即未被周围鳞片覆盖的扇形区域,上、下侧区分别处于前后区之间的背腹部。
表面结构有骨质凹沟的鳞沟(辐射沟),骨质层隆起线的鳞嵴(环片)及鳞中心位置的鳞焦。
依后区鳞嵴的不同结构可将骨鳞分成圆鳞与栉鳞。
(1)圆鳞:后区边缘光滑,整个鳞片表面都有鳞嵴环绕中心排列,后区鳞嵴常变异成许多瘤状突起。
鳞焦偏于基区或顶区。
鳞沟辐射状或仅向基区或顶区辐射,许多鲤科鱼类属之,如鲤的鳞。
(2)栉鳞:后区缘具齿状突起,手感粗糙。
鳞沟仅向基区辐射。
鳞焦偏顶区,如脂科的鲈。
(3)侧线鳞:侧线鳞是被侧线管所贯穿的鳞片,从头后纵列至尾基,外观呈点线状,其数目是分类依据之一。
侧线管在基区开口于外表面,在顶区开口于内表面。
观察时可用一条黑细线穿入前后侧线鳞的侧线管中。
1鱼类学实验终PPT课件

鲶形目: 鲶(鲶科) 胡子鲶(胡子鲶科) 海鲶(海鲶) 黄颡(鲿科)
鳕形目: 鳕(鳕科:大头鳕)
三、作业 1 比较鲶科、胡子鲶科的主要分类特征 2 将下列6种鱼编制分类检索表: 马口鱼、鳡鱼、刺鲃、泥鳅、黄颡。
实验十一、十二:鲈形目分类(一)、(二)
一、目的要求 了解各目特征、下属科\属特征及代表鱼。
二、实验鱼:见实验指导 三、作业:比较下列各组鱼的主要分类特征
1 花鲈、鳜、青石斑鱼 2 沟鯵、大甲鯵、竹甲鯵、蓝圆鯵 3 大黄鱼、小黄鱼、棘头梅童鱼 4 白姑鱼、黄姑鱼、鮸鱼 5 黑鲷、真鲷、黄鲷
实验十三 鲈形目分类(三); 实验十四 鲉形目、鲽形目、鲀形目等分类
一、目的要求 了解各目特征、下属科\属特征及代表鱼。
一、实验材料:大黄鱼、鲫鱼 二、解剖方法:见实验指导 三、观察内容:
消化系统:口咽腔(咽齿)、食道、胃、肠、 肛门、肝脏(或肝胰脏)、胰脏、胆囊的位置、形 态特征。
骨骼:脑颅、咽颅(颌弓、舌弓、鳃弓)、 脊柱(躯椎、尾椎)肋骨、肩带、腰带、支鳍骨。 四、实验报告
绘制小黄鱼或鲫鱼的消化系统结构图,比较 小黄鱼与鲫鱼消化系统异同;绘制小黄鱼或鲫鱼的 躯椎结构图。
为分类依据。 鳍条(软条):1 2 3 4等阿拉伯数
字表示。 棘:Ⅰ Ⅱ Ⅲ等罗马数字表示。 棘与鳍条分离以“,”表示,相连以
“-”表示。
鳍表示:D:背鳍 A:臀鳍 C:尾鳍 P:胸鳍 V:腹鳍
鳍式举例: 鲈鱼:D Ⅻ,Ⅰ-13;A Ⅲ-7~8;C 17;
P 16~18;V Ⅰ-5 鲤鱼:D 3-15~22(或Ⅲ-15~22);
• 作业:
写出1-12种实验鱼的中文学名\拉丁 名、分类地位(目、科)、主要分类特 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鲫鱼的解剖
2014年10月13
一、实验目的
• 1、学习鲫鱼解剖的常规操作 • 2、了解硬骨鱼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材料与器材
• 1、活鲫鱼 • 2、镊子、剪刀、解剖盘
三、实验原理
鱼类根据其骨骼的来源和性质、鳞片的类 型等特点,可以区分为两个纲: (1)内骨骼均为钙化软骨,无膜骨;鳃间 隔发达,多具盾鳞……软骨鱼纲
鲫鱼解剖
从肛门前向前剪开
沿腹中线经鳍中间剪到下颌之后
鲫 鱼 解 剖
鲫鱼解剖
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开。
鲫鱼解剖
沿脊柱下方剪至鳃盖后缘
再沿鳃盖后缘剪至胸鳍之前,除去左侧体壁。
鲫鱼解剖
原位观察,鲫鱼的内脏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泄
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一部分。
鲫鱼解剖
呼吸系统
鲫鱼的肾脏
肾脏
鲫鱼的精巢
鲫鱼的卵巢
循环系统
• 鲫鱼的循环系统主要是由心脏、动脉球、 动脉、脾脏组成;心脏分为心房和心室
单循环
鱼的循环系统
鳃里的毛细血管 心房
背部的大动脉
心室Biblioteka 静脉 体内的毛细血管动脉球 鲫鱼的心脏
脾脏
鲫鱼的心脏
五、实验作业
1、鲫鱼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如何感觉外界刺激? 2、鲫鱼呼吸器官特点如何?鳃丝、鳃弓、鳃耙的
(二)、内部解剖
• 取活鲫鱼放在40度温水中处死,5分钟后取出放在解剖盘
里; • 使腹部向上,用解剖剪从肛门前向前剪开,沿腹中线经鳍
中间剪到下颌之后;再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 开口向背方剪开,沿脊柱下方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
缘剪至胸鳍之前,除去左侧体壁,即可原位观察,鲫鱼的
内脏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泄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一 部分。
鱼的呼吸系统主要是鱼鳃,包括:鳃 盖膜、鳃弓、鳃片、鳃耙;鳔。
鲫鱼的鳃
鳔
消化系统
• 鱼的消化系统包括由口腔、咽、食道和 肠组成的消化道以及由消化腺肝胰脏和 胆囊组成。
鲫鱼口腔
三角形舌
鲫鱼咽部
鲫鱼咽部
咽齿
鲫鱼的消化系统
肠 肝胰脏
鲫鱼的消化系统
胆囊
泄殖系统
• 包括由肾脏、输尿管、膀胱组成的泌尿 器官和精巢、输精管和卵巢、输卵管组 成的生殖系统。
(2)内骨骼骨化为硬骨,有膜骨;鳃间隔 退化,多具圆鳞或栉鳞……硬骨鱼纲
四、实验步骤
(一)鲫鱼的外形观察
取活鲫鱼置于解剖盘中观察。鲫鱼外形呈纺锤形,左右侧扁, 全身可分为头、躯干和尾部。
1、头部:口、鼻、眼、鳃盖;
2、躯干:鳞片、侧线、鳍、肛门、泄殖孔
背鳍
鳃盖
尾鳍 侧线
臀鳍 胸鳍 腹鳍
认识鲫鱼
鱼的侧线
作用是什么? 3、写出鲫鱼血液循环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