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控制电缆的屏蔽层接地
控制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的探讨

1、控制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的探讨各电建公司的电气专业一直为屏蔽电缆的屏蔽层是在一端一点接地,还是在两端两点接地的问题争论不休,而争论的结果是有的电建公司采用一点接地方式,而有的电建公司采用两点接地的方式进行施工。
其实根据《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国网公司十八条反措继电保护实施细则》以及《华北电网继电保护基建工程验收规范》要求,电气控制电缆屏蔽线必须两端接地。
上述国家规程、规范及反措要求电气控制电缆屏蔽线必须两端接地。
但是所有电气控制电缆的屏蔽层不分场合的全部两端接地,这样的要求是否正确,是值得做进一步商榷和探讨的,经过多台机组的安装实践可以确定:从主控或网控到升压站的控制电缆的屏蔽层必须两端接地;但在主厂房内敷设的控制电缆屏蔽层最好是单端接地。
其理由如下:从防止暂态过电压看,屏蔽层采用两点接地为好,两点接地使电磁感应在屏蔽层上产生一个感应纵向电流,该电流产生一个与主干扰相反的二次场,抵消主干扰场的作用,使干扰电压降低。
从主控到升压站的控制电缆,由于其输入和输出均有一端在开关场的高压或超高压环境中,电磁感应干扰是主要矛盾,且电缆芯所在回路为强电回路因而屏蔽层电流产生的干扰信号影响较小,所以必须采用两点接地的方式。
但是,两点接地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当接地网上出现短路电流或雷击电流时,由于电缆屏蔽层两点的电位不同,使屏蔽层内流过电流,可能烧毁屏蔽层.其二,当屏蔽层内流过电流时,对每个芯线将产生干扰信号.所以对敷设在主厂房内的电气电缆, 电磁感应干扰比较而言矛盾不突出,而两点接地产生的屏蔽层电流对芯线产生干扰有可能使装置误动,故宜采用一点接地。
而热工自动化专业规定,热工控制电缆的屏蔽层要求一点接地,其道理也如同上所述。
另外,电气专业要求控制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而热工自动化专业规定屏蔽层一点接地,当电气量进入DCS时,两种规定发生冲突,目前国家规程和规范没有明确要求这种情况下是采用单端接地还是两端接地,根据电缆接线的工程实践,最好是采用单端接地,接地点的选择按取用原则来处理。
控制电缆屏蔽层和铠装接地施工措施

控制电缆屏蔽层和铠装接地施工措施1. 概述控制电缆在电力系统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控制电缆作为传递控制信号的重要元件,在工程项目中安装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屏蔽层和铠装接地的施工措施进行严格的把控,以保证其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影响控制电缆屏蔽层和铠装接地施工的主要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2. 影响控制电缆屏蔽层和铠装接地施工的主要因素2.1 电磁干扰控制电缆作为传递控制信号的元件,需要保障其不会受到外部电磁环境的干扰。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减少电缆外皮和接头的皮肤效应和屏蔽泄漏,标准化接口连接方式,减少负载和电感等失控因素。
2.2 接地电阻控制电缆的铠装接地一般通过接头与地网相连。
接地电阻对电缆运行安全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接地电阻过大,将导致控制电缆无法正常工作,严重时可能会造成事故。
2.3 腐蚀在地下架设的控制电缆,会受到地下水埋深的影响,还会受到电化学、化学、生物等因素的腐蚀,对电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威胁。
要从选材、防腐措施入手,尽可能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
2.4 温度控制电缆的安装环境和使用环境一般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若温度太高,可能会热老化;若温度太低,会导致电缆变脆。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统筹考虑温度因素,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以保证控制电缆在恰当的温度下工作。
3. 应对措施为了保证控制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我们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应对上述因素对控制电缆屏蔽层和铠装接地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措施:3.1 勘察在控制电缆的施工前,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分析周围环境、温度、水位、电磁干扰等问题,以便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3.2 选材要选择具有良好绝缘性、抗腐蚀性、耐高温性等特点的电缆,以保证其质量和可靠性。
3.3 施工质量把控在进行铠装接地施工时,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按照电缆产品证明文件的要求,保证了铠装接地的质量;在屏蔽层方面要确保接地端口良好,为电缆和设备建立一个共同的参考电势。
控制电缆屏蔽层和铠装接地施工措施

控制电缆屏蔽层和铠装接地施工措施随着现代化建筑的发展和电力设施的不断升级,对于控制电缆的安全与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控制电缆屏蔽层和铠装接地作为常见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控制电缆的工作效率和保证其安全性。
下面将从屏蔽层和铠装接地的作用、施工要点和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屏蔽层和铠装接地的作用屏蔽层控制电缆屏蔽层其实就是一层介于电缆导体和环境之间的屏障,它能够抵御外界干扰或自身干扰,保证电缆信号的可靠传输。
屏蔽层能够实现电磁屏蔽,通过抑制干扰噪声的传播或反射,从而保障电缆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质量,同时也防止了电缆外部的电磁辐射对环境及人员的影响。
铠装接地控制电缆通常会被铠装,铠装起到了保护电缆脆弱的绝缘层和减缓电缆外在环境的物理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铠装接地的方式将铠装层与设备接地,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设备和电缆的安全。
屏蔽层选材在选材方面,应该根据电缆的环境条件、电缆的工作频率和工作电压等因素来选材。
常见的屏蔽材料有铝箔、铜带等,选择时应考虑其导电性、耐腐蚀性和工作稳定性等因素。
布置在布置屏蔽层时,要保持其与电缆的紧密接触,避免产生气隙,从而减少电磁泄漏和电阻值的增加。
同时,屏蔽层的高度也应该考虑到与地面的距离,以保证其有效的工作范围。
铠装接地铠装接地方式的选择在选择铠装接地的方式时,应该充分考虑其接地性能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针对不同的工作场合,可以采用不同的接地方式。
例如,对于要求高防护等级的电缆,可以采用防雷接地方式。
接地电阻的控制铠装接地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设备和电缆的安全,如果接地电阻太高,会影响其接地效果。
因此在施工中,应采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对于接地电阻过高的地方,需要及时再次重新接地。
接地电流过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发现铠装接地后电流过大,在没有阳极保护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铠装腐蚀,造成设备损坏。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加装阳极保护器,从而有效的降低接地电流。
屏蔽层接触不良在布置屏蔽层时,如果与导体接触不良或出现松动等情况,就会出现干扰和损失信号等问题。
浅谈电缆屏蔽层接地

连铸机和 2 N快锻机 的施工过程 中 ,由于电缆屏蔽层没有正 0M
确接地 , 编码器 干扰 问题一直 困扰着 调试 人员 。
2 电缆 屏 蔽层 分析
我们首先对 电缆 的屏蔽层做个分析 ,电缆屏蔽层 只起屏蔽 作用 , 不作为信号返 回回路 , 电缆 的等效 电路见 图 1 屏蔽 。其 中, R 为 电缆屏蔽层 的 自 阻抗 ,: 电缆芯 与地间的共模阻抗 ,。 。 身 R为 c 为干扰源 导线与 电缆屏蔽层 间 的耦 合 电容 , 为 电缆屏 蔽层与
计算机控制等 微电子装置 已被广泛应 用于各种工业 生产监测 与
控制系统 。 了满足 日益先进的生产技术 , 电子设备也 在不 为 各种 断地更新换代 , 功率加 大 , 频带加宽 , 敏度 提高 , 种设备 的电 灵 各
缆 网络也越来越 复杂。微 电子装置 的监测对象 和工 作环境是一 个很强 的交变 电磁 场 , 在此环境中 , 电子装置必然会 受到 电磁耦 图 1 屏蔽 电缆等效电路
收稿 日期 :0 1 0 — 3 2 1- 9 1
浅谈 电缆屏 蔽层接地
曹 帅
(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 天津 ,0 3 8 3oO )
摘
要: 编码器和传 感器对外界 的干扰 比较敏感 。在 营 口中试基地的 方圆坯连铸 机和
2 N快锻机调试过程 中发现仅靠 电缆屏 蔽层抗干扰是 不够的 ,关键是要选择正确的 0 M
科技 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 号:0 5 6 3 ( 0 13 - 2 5 0 10 — 0 3 2 1 ) 10 2 - 2 -
S IT C F R A IND V L P E T&E O O Y C— E HI O M TO E E O M N N CN M
电缆屏蔽接地规范

屏蔽电缆接地方式一、名词介绍:1、屏蔽层:导体外部有导体包裹的导线叫屏蔽线,包裹的导体叫屏蔽层,一般为编织铜网或铜泊(铝),屏蔽层需要接地,外来的干扰信号可被该层导入大地。
作用:保持零电位,使缆芯之间没有电位差;在短路时承载短路电流,以免因短路引起电缆温升过高而损坏绝缘层,同时屏蔽层也可以防止周围外界强电场对电缆内传输电流的干扰;屏蔽层还可以有效地将电缆产生的强电场限制在屏蔽层内,不会对周围的弱电线路及仪表,产生强电干扰或危及人身安全。
2、接地:“地”是电气工程中的电位参考点(经常作为零电位)。
“地”可以是大地(Earth),“点”的尺度为三维地,“地”也可以是电路中的某一点(Ground),其尺度是一个有限的导体面、线、点。
电位参考点就是电位的基准点,可以是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如变压器中性点;也可以是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或其中间某一点。
作用:接地通常分为系统接地和保护接地。
系统接地是为了使系统稳定运行,如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信号交流时的公共电位参考点等;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体连接,以防止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使外壳带电时,操作人员接触设备外壳而触电:如电源接地故障保护、静电接地、屏蔽接地、防雷接地等。
也有的接地具有上述两种作用,接地是电气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措施。
3、屏蔽接地:为避免电磁场对仪表和信号的干扰而采取的接地。
作用:为防止电气设备因受电磁干扰,而影响其工作或对其它设备造成电磁干扰。
二、屏蔽线缆的原理:屏蔽布线系统源于欧洲,它是在普通非屏蔽布线系统的外面加上金属屏蔽层,利用金属屏蔽层的反射、吸收及趋肤效应实现防止电磁干扰及电磁辐射的功能,屏蔽系统综合利用了双绞线的平衡原理及屏蔽层的屏蔽作用,因而具有非常好的电磁兼容(EMC)特性。
电磁兼容(EMC)是指电子设备或网络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同时不能产生过量的电磁辐射。
也就是说,要求该设备或网络系统能够在比较恶劣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同时又不能辐射过量的电磁波干扰周围其它设备及网络的正常工作。
控制电缆接地

电缆屏蔽层的接地有两种接地方式,即两点接地和一点接地.从防止暂态过电压看,屏蔽层采用两点接地为好. 两点接地使电磁感应在屏蔽层上产生一个感应纵向电流,该电流产生一个与主干扰相反的二次场,抵消主干扰场的作用,使干扰电压降低.但是, 两点接地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当接地网上出现短路电流或雷击电流时,由于电缆屏蔽层两点的电位不同,使屏蔽层内流过电流,可能烧毁屏蔽层.其二,当屏蔽层内流过电流时,对每个芯线将产生干扰信号. 对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来说,由于其输入和输出均有一端在开关场的高压或超高压环境中,电磁感应干扰是主要矛盾,且电缆芯所在回路为强电回路因而屏蔽层电流产生的干扰信号影响较小,故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规程规定屏蔽层宜在两端接地;对于热工专业电缆, 电磁感应干扰比较而言矛盾不突出,而两点接地产生的屏蔽层电流对芯线产生干扰有可能使装置误动,故宜采用一点接地. 所以,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规定的两点接地与热工规定的一点接地不矛盾.对控制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
屏蔽层能降低感应过电压的能力主要是基于屏蔽层电流产生的磁场对干扰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抵消作用。
采用屏蔽层两端接地,是因为在短路电流、雷电流通过时,由于大短路电流、雷电流作用时间很短,所以不易烧毁屏蔽层。
若屏蔽层一端接地,没有电流回路,但其防止过电压和抗干扰能力都很低,因而屏蔽层无法取得良好的屏蔽效果。
整改措施:一是,控制电缆带屏蔽层,将屏蔽层在开关场与控制室同时接地,通信电缆的屏蔽层也应正确可靠相连接地;二是,为二次设备和二次电缆敷设专用接地铜排,尽量消除地电位差干扰;三,变电站所有开关量输入输出触点都采用专用的光电隔离。
屏蔽层中流过的感应电流是由外界电磁场感应产生的,其实际作用是抵消外界电磁场的干扰。
因此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可以有效地抑制电磁感应。
不接地的屏蔽层对电场干扰没有屏蔽作用,而一端接地和两端接地的屏蔽层对电场的屏蔽效果是一样的。
如果屏蔽层接地良好,则电场终止于屏蔽体直接耦合到地。
控制电缆屏蔽层和铠装接地施工措施

控制电缆屏蔽层和铠装接地施工措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控制电缆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控制系统中。
控制电缆的屏蔽层和铠装接地是保证电缆安全性能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控制电缆的屏蔽层和铠装接地的意义、施工方案和维护管理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屏蔽层和铠装接地的意义控制电缆的屏蔽层是指在电缆内部电线和绝缘体之间加上一个导电层,以减少外部电磁干扰对电线内部的影响。
铠装接地是将控制电缆的金属外壳和地线相连,以减少变动磁场对电缆的感应电动势和功率损失,保证人身安全。
屏蔽层和铠装接地在控制电缆的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屏蔽层可以有效地隔离干扰源,保持电缆系统的稳定性;其次,铠装接地也保证了电缆的安全使用,特别是在发生故障、超载等异常情况时,铠装接地可以保证电缆的安全性能。
因此,在控制电缆的应用中,要严格遵循屏蔽层和铠装接地的要求。
屏蔽层和铠装接地的施工方案控制电缆的屏蔽层和铠装接地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屏蔽层施工方案1.施工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施工计划、清除施工现场的杂物和防护措施等;2.根据设计要求,在电缆的导线和绝缘层之间安装屏蔽层,屏蔽层应与电缆金属套管相连;3.屏蔽层的接地应符合规范要求,进行电阻测试确保接地电阻不大于规范要求;4.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屏蔽层绝缘测试,确保屏蔽层与电线之间不存在击穿现象。
铠装接地施工方案1.在电缆套管的外表面打开10cm×10cm的孔洞;2.沿电缆的长度将金属套管的一端接地,铠装接地连接器应具备良好的接触性能;3.确保铠装接地牢固可靠,接地电阻不大于规范要求。
以上是控制电缆屏蔽层和铠装接地的施工方案,施工时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维护管理控制电缆屏蔽层和铠装接地的施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维护和管理。
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检查电缆屏蔽层和铠装接地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电缆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换工作;2.定期测试电缆的绝缘电阻,确保电缆的绝缘性能正常;3.对电缆施工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4.对电缆故障进行及时处理,保证电缆可靠运行。
屏蔽层接地标准规范

屏蔽层接地标准规范一、单端接地屏蔽层单端接地是在屏蔽电缆的一端将金属屏蔽层直接接地,另一端不接地或通过保护接地。
在屏蔽层单端接地情况下,非接地端的金属屏蔽层对地之间有感应电压存在,感应电压与电缆的长度成正比,但屏蔽层无电势环流通过。
单端接地就是利用抑制电势电位差达到消除电磁干扰的目的。
这种接地方式适合长度较短的线路,电缆长度所对应的感应电压不能超过安全电压。
静电感应电压的存在将影响电路信号的稳定,有时可能会形成天线效应。
二、双端接地双端接地是将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的两端均连接接地。
在屏蔽层双端接地情况下,金属屏蔽层不会产生感应电压,但金属屏蔽层受干扰磁通影响将产生屏蔽环流通过,如果地点A和地点B的电势不相等,将形成很大的电势环流,环流会对信号产生抵消衰减效果。
动力电缆线两边接地,电机端的PE必然要接在驱动端的PE上,并最终接入机箱内的大地汇流排。
信号线则需要区别情况对待,一般而言模拟信号电流信号、信号、温度信号、压力信号、流量信号等单端接地,以避免双端接地时,地电势不同引发的地电流影响信号。
数字信号、差分信号、编码器,开关量主张双端接地,只是过大的地电流也同样可能影响信号。
无论是单端还是双端,原则是死的,实效才是目的,需以能解决现场问题和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为重,因此往往只能灵活处置。
三、屏蔽线的接地三种情况单端接地方式、两端接地方式、屏蔽层悬浮(1)单端接地方式:假设信号电流i1从芯线流入屏蔽线,流过负载电阻R L之后,i2再通过屏蔽层返回信号源。
因为i1与i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它们产生的磁场干扰相互抵消。
这是一个很好的抑制磁场干扰的措施。
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好的抵制磁场耦合干扰的措施。
(2)两端接地方式:由于屏蔽层上流过的电流是i2与地环电流i G的迭加,所以它不能完全抵消信号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干扰。
因此,它抑制磁场耦合干扰的能力也比单端接地方式差。
单端接地方式与两端接地方式都有屏蔽电场耦合干扰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说质量)说说控制电缆的屏蔽层接地
控制电缆接线工艺是电力工程重要的项目之一,而在整个接线过程中,电缆屏蔽接地是接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工序。
屏蔽为什么需要接地?有哪些相关规定?如何接地?这里就这些问题具体说明一下:目前我公司的项目工程中控制电缆屏蔽接地,电气控制电缆部分采用两端接地方式,弱电及热控计算机监视电缆则采用一端接地方式。
电缆屏蔽接地是为防止电气设备因受电磁干扰造成误动和危害,为避免电磁干扰,控制电缆的屏蔽层
均应接地。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两端接地使电磁感应在屏蔽层上产生一个感应
纵向电流,该电流产生一个与主干扰相反的二次场,抵消主干绕场的
作用,显著降低磁场耦合感应电压,可将感应电压降到不接地时感应
电压的1%以下。
当然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两端接地也存在以下两个情
况:1、当接地网上出现短路电流或雷击电流时,由于电缆屏蔽层两点
的电位不同,使屏蔽层内流过电流,会引起额外的冲击或干扰电压。
2、
当屏蔽层内流过电流时,对每个芯线将产生干扰信号。
但对应用于继
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回路的屏蔽电缆,由于其输入和输出均有一端在电网的高压或超高压环境中,电磁干扰是主要因数,为防止暂态过电压,故电气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电缆屏蔽层宜在两端接地。
热工自动化设备比较分散,就地设备处的屏蔽层都要接到全厂公用地困难较大,且仪表及控制系统信号绝大多数是低频信号,为防止静电干扰,低频信号接地的原则是单点接地,以避免形成接地回路。
因此热工专业规定电缆屏蔽层需在电子设备间DCS机柜处集中一点接地。
翻阅国标《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就明确了控制电缆屏蔽层的接地方式:
3. 6. 9 控制电缆金属屏蔽的接地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模拟信号回路控制电缆屏蔽层,不得构成两点或多点接地,应集中式一点接地。
2 集成电路、微机保护的电流、电压和信号的电缆屏蔽层,应在开关安置场所与控制室同时接地。
3 除上述情况外的控制电缆屏蔽层,当电磁感应的干扰较大时,宜采用两点接地;静电感应的干扰较大时,可采用一点接地。
双重屏蔽或复合式总屏蔽,宜对内、外屏蔽分别采用一点、两点接地。
4 两点接地的选择,还宜在暂态电流作用下屏蔽层不被烧熔。
3. 6. 10 强电控制回路导体截面不应小于1.5mm2,弱电控制回路不应小于0.5mm2。
GB50171-20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第6.0.4条第四款内容: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接地良好。
和第7.0.11条规定:用于保护和控制回路的屏蔽电缆屏蔽层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作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用于电气保护及控制的单屏蔽层接地应采用两端接地方式。
2 远动、通信等计算机系统所采用的单屏蔽电缆屏蔽层,应采用一点接地方式;双屏蔽电缆外屏蔽层应两端接地,内屏蔽层宜一点接地。
屏蔽层一点接地的情况下,当信号源浮空时,屏蔽层接地点应在计算机侧;当信号源接地时,接地点应靠近信号源的接地点。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对电缆屏蔽层的要求是:
6.3屏蔽、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的要求中第1条第2款规定:在需要保护的空间内,采用屏蔽电缆时其屏蔽层应至少在两端,并宜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系统要求只在一端做等电位连接时,应采用两层屏蔽或穿钢管敷设,外层屏蔽或钢管应至少在两端,并宜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
在《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继保专业重点实施要求中也有相关条文:13.1.1.7 电缆主绝缘、单芯电缆的金属屏蔽层、金属护层应有可靠的过电压保护措施。
统包型电缆的金属
屏蔽层、金属护层应两端直接接地。
15.7.3.7 保护装置之间、保护装置至开关场就地端子箱之间联系电缆以及高频收发信机的电缆屏蔽层应双端接地,使用截面不小于4mm2多股铜质软导线可靠连接到等电位接地网的铜排上。
既然控制电缆屏蔽接地的原由很清楚,国家的标准规
范很明确。
那屏蔽电缆的施工具体方法是什么呢?目前设
计的施工蓝图上基本对接线工艺不进行任何具体说明,电
缆屏蔽层与引出线(黄绿多股线)是用焊接,还是压接,
还是缠绕?各建设单位方法不一。
我公司的二次接线历来
是采用搭接缠绕,即将接地黄绿线的线芯缠紧在屏蔽层
上,用PVC绝缘胶带绕紧绕实后外加热缩套热缩的做头
方式。
这种施工工艺的缺点因黄绿线的线芯与屏蔽层的接
触是铜间接触面,时间久会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铜。
氧化铜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和离子,呈绝缘体结构,将直接增大接触阻值,使得屏蔽接地失去功效。
因此目前的施工工艺上,我们采用了增加焊接的方式,即在原来
缠绕的基础上进行洛铁烫锡,虽然增添了一道工序,但增
强了接触的可靠性,排除了可能带来的质量上缺陷。
而对
于双层屏蔽的控制电缆而言,应将最外层屏蔽两端通过黄
绿线引出接地,内层屏蔽一端引出在等电位接地。
此时,
外层屏蔽由于电位差而感应出电流,因此产生降低源磁场
强度的磁通,从而基本上抵消掉没有外屏蔽层时所感应的
电压。
当然如果是防止静电的干扰,不论是一层还是二
层屏蔽,必须单点引出接地。
这里还有一点要注意:在成
束绑扎或编扎黄绿线集中压接接地时,对同压一接线鼻子
压接线芯数量上国家标准规范上有新的要求:当接地线较多时,可将不超过6根的接地线同压一接线鼻子,且应与接地铜排可靠连接。
这主要考虑线芯绑扎过多集中压接,会导致接地的不可靠,另外也不利于以后的设备维护检修。
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倪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