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德三国经济地理之大国崛起比较
《大国崛起》英,法,德,日,美发展历史表格对比

《大国崛起》英,法,德,日,美发展历史表格对比在世界历史长河中,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都曾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崛起和发展。
这五个国家都在不同的时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发展历史出发,通过一份表格对比的方式,对这五个国家的崛起历程进行全面评估,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五个大国的发展轨迹和特点。
1. 英国在英国的发展历史中,工业革命是其崛起的关键时期。
英国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迅速发展了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煤炭工业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之一。
英国海军的强大也使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海洋霸主。
在政治上,英国的议会制度和立宪君主制也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对象。
2. 法国法国的崛起历程与其政治和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息息相关。
封建时代的法国一直以其繁荣的文化和庞大的贵族阶层著称。
后来,法国经历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这些事件对其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19世纪的工业化则使法国成为了欧洲经济重镇之一。
3. 德国德国的崛起史多与其在欧洲的统一和工业化密不可分。
19世纪的普鲁士战争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为德国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而工业革命的推动使得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国家之一。
4. 日本日本的现代化和崛起历程主要集中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即明治维新时期。
日本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改革和经济现代化,使得其迅速成为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大国。
5. 美国美国的崛起历程主要集中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工业化和西部拓荒。
美国在这一时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并在二战后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通过这份对比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五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崛起轨迹。
每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路径,但它们共同的点是都曾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顾这五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我认为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特点。
近代世界各大国的崛起及启示

近代世界各大国的崛起及启示(西、荷、英、法)班级:高(一)2班组员:目的:探究在政公元1500年前后治经济以及文化刚刚萌发幼小萌芽的背景下,为何这一时期各大国相继崛起,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极其迅猛发展并形成当今世界格局。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来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背景:欧洲公元1500年前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未萌发幼小萌芽,各领域还沉浸在古老的封建阶级统治下,对各方面都无任何正确客观的认识,底层阶级在贫困及战火中生存。
这一时期世界刚刚地理的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的坐标。
过程: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两千多年战火不断)1490——1492年,西班牙光复运动(长达整整八个世纪)最后一战,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打败摩尔人收复格拉纳达,西班牙国统一。
1492年1月——1492年4月,伊莎贝尔女王为征求海权增强国力第三次召见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并与西班牙王室谈判进行三个月,最终西班牙王室任命哥伦布为发现地的统帅。
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今天北美洲巴哈马群岛),世界连接在一起。
这一年世界最早地球仪诞生。
这一天定为西班牙国庆日。
(之后一直和世界上第一个依靠海权崛起的葡萄牙相互激烈竞争海上贸易权) 1494年6月7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小镇签署条约瓜分世界大海贸易权,葡萄牙拿走东方,西班牙拿走美洲。
条约确立大国瓜分殖民地的先例。
1519年9月20日——1521年9月5日,麦哲伦环绕地球。
18人幸存,麦哲伦逝世。
1502——1660年,西班牙在美洲疯狂掠夺。
据统计,当时世界83%黄金白银总产量被西班牙占有。
1570年,战争屠杀和欧洲流行病使美洲人民急剧减少。
西班牙和葡萄牙征服海洋,殖民地遍布整个世界,所得财富全用来支持宗教信仰和殖民扩张战争,忽视工商业。
工业极度萎缩,货币急剧贬值。
在世界演出中谢幕,退出世界。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高考地理复习提纲,英、法、德三国知识汇总!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高考地理复习提纲,英、法、德三国知识汇总英国(1)西欧的岛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的东北部。
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政治、经济中心地区。
(2)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了曼彻斯特的纺织和伯明翰的钢铁工业(煤炭产地)。
二战后,出现的汽车、飞机、电子工业颁在伦敦周围以及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部、石油加工业在北海沿岸地区,原油自给有余。
(3)农业西部--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乳畜业发达:降雨较多,日照较少,多汁牧草生长好。
东南部--种植业集中地区(小麦、大麦):降水较少一些,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季节较长。
(4)首都伦敦伦敦跨泰晤士河两岸,最大城市和港口。
曾是著名的雾都,现在工厂大多将燃煤改为使用石油、煤气或电能,雾已少见。
法国(1)自然地理环境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为丘陵平原、东部南部山地高原(阿尔卑斯山、中央高原、洛林高原),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塞纳河流经巴黎盆地,注入英吉利海峡,水量丰富航运便利。
(2)工业、农业都发达的经济巴黎盆地是法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
农业有利条件: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盛产葡萄。
矿产:里尔煤矿区--北部;洛林铁矿区--东北部煤、石油不足,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核电比重达70%(3)重要城市首都--巴黎里昂、嘎纳地中海沿岸--马赛(港口、福斯的东侧)、福斯敦刻尔克(临海型钢铁工业、日本福山、意大利塔兰托、中国宝山)。
德国(1)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9个)(2)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异: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温较低,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中部谷地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广布森林和草地(3)发达的工业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贸易额居世界前列发展条件有利:丰富的煤炭、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不利: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进口,产品一半依赖国际市场分布:莱茵--鲁尔区: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周围发展宇航、飞机、微电子分布特点:分布较为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
初一历史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比较

初一历史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比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重点比较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情况,并探讨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
一、北美洲1. 美国经济发展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其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其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之巅,企业活力强劲,创新能力突出。
美国的科技产业具有全球竞争力,为其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2. 加拿大经济发展加拿大虽然地理位置相邻,但其经济规模较小。
加拿大以资源丰富著称,资源开采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
同时,加拿大的金融服务业也相对发达,为其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支持。
二、欧洲1. 德国经济发展德国作为欧洲大国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为高。
德国以制造业为主导,汽车、机械、化工等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重要竞争力。
德国的教育体系和技术研发实力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 英国经济发展英国作为欧洲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服务业是其经济的核心。
伦敦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吸引了全球投资者。
此外,英国的高端制造业和创新科技领域也具备一定优势。
三、亚洲1. 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制造业实力全球领先,经济结构逐渐向服务业和创新领域转型升级。
同时,中国还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
2. 日本经济发展日本是亚洲经济体中的另一大国。
日本以制造业为主导,汽车、电子等高科技产品深受国际消费者喜爱。
此外,日本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和教育培养,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
四、南美洲1. 巴西经济发展巴西是南美洲经济最大的国家,资源丰富,农业和矿产资源开采是其重要产业。
巴西还注重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在汽车制造、航空等领域有一定竞争力。
2. 阿根廷经济发展阿根廷是南美洲的经济重要国家之一,农业和畜牧业是其主要产业。
此外,阿根廷在生物技术、化工、旅游等领域也有相应的发展。
五、非洲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但各国之间的差异仍然很大。
基于英法德的经济地理思考

基于英、法、德三国经济地理的思考【摘要】英法德三国是西欧及世界上的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地理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特色,但三者又统一于欧洲经济模式当中。
通过对比分析,英法德的经济地理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地理;欧洲经济共同体;特色;欧洲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经济发展引言:欧洲经济发展水平居各大洲之首。
工业、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金融保险等在世界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科学技术的若干领域也处于世界较领先地位。
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其中北欧、西欧和中欧的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而英法德三国的更是欧洲经济发达的代表性国家。
一、英、法、德三国的经济发展概况1、英国的经济发展概况:18世纪下半叶,英国首先发生了产业革命,工场手工业为大机器生产所代替,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进入19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生产、对外贸易、金融和海上运输等均居世界首位,并赢得了“世界工厂”、“世界银行”和“世界运输者”等称号。
19世纪末叶,由于英国对外扩张,建立起大英帝国,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殖民地市场缩小,经济地位逐步下降。
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改变了其依赖英联邦各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转而加强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关系。
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政府实施如:强调发挥市场经济作用,减少国家干预,紧缩开支,降低税收,整顿福利,调整工业,取消外汇管制,推行私有化和货币主义政策等措施,治理了“英国病”,英国经济有了明显恢复,使英国保持世界经济大国之一的地位。
但英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仍然很严重。
2、法国的经济发展概况:法国是资本主义发展比较早的国家,紧跟英国之后完成工业革命,曾建立了规模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帝国。
在二战中虽遭到严重破坏,但战后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同时取得对德国萨尔煤产区的代管权,加上经过一系列的措施调整,及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使法国经济恢复得较快,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英法德经济发展解析

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三国对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投入大量资源,培养了大批高 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政府支持与引导
政府在英法德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制定产业 政策、扶持中小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为经济发展 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加强科技创新
中国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升级。
德国的产业结构以高端制造业为主, 其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均处于全球领 先地位。此外,德国也注重发展新兴 产业,如新能源、电动汽车等。
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
英国
英国在创新能力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其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全球领先 地位。此外,英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
德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机遇 ,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目标,包括减少碳排放和推广 可再生能源等,这将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德国在欧洲和全球的合作与交流中,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如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跨国投资等。
04
英法德经济比较分析
经济规模与增长速度的比较
01
英国
英国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均处于较高水
05
英法德经济发展的启示与 借鉴
英法德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创新驱动
英国、法国和德国在科技、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具有强大 的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能够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和 新技术,从而保持领先地位。
开放型经济
三国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通过引进外资、扩 大出口和吸引人才等措施,实现了经济的快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01
英国
02
专题七:英、法、美、德、日五大国的崛起

财,力量更加强大。
③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二战后初期,成为资
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北约组织成
立,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原因:①二战中获得巨大利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 军事力量、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储备。②西欧国
家普遍衰落。
④ 20世纪60、70年代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如
热点二:大国崛起的物质准备
1、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哥伦布等人开始探寻前往
东方的航路。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产生和发展。 2、罪恶的“三角贸易”:西班牙、葡萄牙、英国、 法国、等在新航路开辟后先后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三角 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 财,他们把从黑人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本国的工商业, 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3、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巩固了资 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引 起了国际关系的变化,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最终确立 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科 学 领 域 科 技 发 展 运工 动人
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 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2、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第 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1、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早开始工业 革命1840年前后完成,实现了机器化 大生产 ,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2、发明家有哈格里夫斯、瓦特、史蒂 芬孙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宪章运动是第一 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经 济 概 况
⑥在30年代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日本经济 ⑦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快速发展。 美国大批订货刺激了经济发展,成为仅次 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021中考: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

2021中考: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一、英国的崛起1、开始崛起:1588年,打败西班牙,开始建立海上霸主地位。
原因:(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环境优越。
(2)资本原始积累;能够把金银等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霸权确立:18世纪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克服了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达到顶峰: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头号霸主。
原因:(1)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重视科技的创新,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强国。
(2)占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3)自由主义的兴起,取代了重商主义。
二、美国的崛起1、开始成为经济大国: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原因:(1)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2)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大的国内市场。
(3)欧亚移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与经验。
(4)内战后政治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
(5)重视科技和教育。
2、一战后势力扩大,在华盛顿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原因: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力量更加强大。
3、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北约组织成立,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原因:(1)二战中获得巨大利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储备。
(2)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4、20世纪60、70年代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原因:(1)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欧与日本,在经济领域上对美国发起挑战,在外交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第三世界兴起,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法、德三国经济地理之经济崛起比较
我们知道英国、法国、德国三国的国土面积都不算大,却都是响当当的经济大国,它们对世界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
当然,它们的崛起是有很多方面原因的,现在我仅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以各国资源条件作为切入点,来分析比较英国、法国、德国三国经济崛起的一些原因。
同时也希望从这三国经济崛起的原因分析中,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些许借鉴意义!
英国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
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
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
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
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
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
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
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
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
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
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总的来说,英国的自然资源相对较丰富。
16世纪是英国开始崛起的时代。
从总体上看,16—17世纪英国进人了西欧经济发展的先进国家行列,其经济形成了两大特征:一是在国内经济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民族经济体系形成,英格兰经济发展趋向全国整体化;二是在国际经济领域,英国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经济地理格局演变有直接关系的国内市场和民族经济体系之形成,其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乡村毛纺业的兴起。
乡村毛纺业的繁荣不光为英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引起了英国社会经济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它使已经萌芽的新兴生产关系冲破城市封建性行会的束缚,来到农村寻找新的发展天地;同时,毛纺业的发展使得养羊业有利可图,从而诱发了圈地运动,促使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高潮的到来。
乡村毛纺业的普遍发展,也促使农村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即从自给自足的谋生型经济转变为主要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牟利型经济,加快了农业的商品化和农村的城市化。
随着毛纺业发展和圈地运动进行,英国社会又涌现了新的社会阶层——新贵族和乡绅,这是其时英国社会结构中一支极富生气的力量。
可以说,毛纺业的发展为英国经济走向整体化,为英国民族经济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
毛纺业的原料和产品、副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毛纺业的兴盛,也使英国对外贸易能建立在坚实的生产基石之上。
英国能在16世纪迅速成长为欧洲经济大国,正是因为有毛纺业作为主
要支柱的国内经济背景。
在这个日渐形成的统一的国内市场和民族经济体系中,原来各自封闭的大小城市也不再固守传统市场区域,经济功能开始改变,呈现出日益商业化、专业化、开放化的趋势,演变成为国内市场体系中的有机成分。
法国
法国铁矿蕴藏量约为70亿吨,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所需的铁矿石大部分依赖进口。
煤储量约为210亿吨(其中褐煤100亿吨),有开采价值的约为14.7亿吨。
铝土矿储量约9000万吨。
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石油储量只有3000多万吨。
天然气储量2500亿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气的75%依赖进口。
水力资源约为1000万千瓦,核能,水力资源和地热的开发利用比较充分。
森林面积约1500万公顷,占欧盟森林总面积的25%,人均拥有绿化面积0.28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6.7%。
农业很发达,农牧结合,综合发展。
主产小麦、大麦、玉米、甜菜、马铃薯、烟草、葡萄、苹果、蔬菜和花卉。
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
有乳、肉用畜牧业和禽蛋业。
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
二战中,法国曾经遭受重创,然而战后法国经济发展很快。
在1951年~1979年间,法国
出口贸易量平均每年增长9%,次于日本、意大利和联邦德国,高于美国和英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位居第四位。
1950年法国出口贸易额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贸易额中占5.4% ,1960年增至6%,1970年又增至6.4%,1978年更上升至6.7%,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地增长。
现在分析一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崛起的原因:
1、戴高乐1958年执政后,法国政局持续地保持相对稳定;
2、“美国援助计划”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为法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通过国有化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4、重视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为法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5、重视科学技术研究,注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6、扩大资本积累、加大固定资本投资与鼓励出口贸易相结合,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7、农业现代化对法国经济现代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德国
德国自然资源中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十分丰富,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
硬煤探明储量约2300亿吨,褐煤约800亿吨;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
东南部有少量铀矿。
德国森林覆盖面积为1110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
水域占2%。
德国虽然经过二战的创伤,但其国民素质很高,经济基础较好,所以在世界处于暂时的和平时期时,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让德国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德国也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优等生”,它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被称为“奇迹”的巨大成功。
德国的成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现在分析其原因如下:
第一,战前德国是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恢复和发展工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第二,适时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建立了一个比较符合国情并行之有效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第三,充分利用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便利的内河航运,发挥自身内在优势;
第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造就了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并注意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结论
从以上三国经济崛起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三国崛起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因:
有强烈的崛起意愿,先完善自身,逐步建立属于自己发展的体系;
都有稳定的政治局面,这是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政治保障;
对教育和科研的重视,使两国的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当然,它们还有自己的一些特色,比如:
英国是最早崛起的,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能力,然后依靠武力从世界掠夺资源并倾销自己的产品,这在过去能维持其霸主地位。
但现在殖民体系瓦解后,英国逐渐没落。
法国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无论在全世界还是在欧洲,其经济水平都没有达到第一的水平,但其影响力却是巨大的。
它既依靠自身的自然优势,自由的思想,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又懂得利用世界资源,所以法国能一直保持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德国起步相对较晚,但却依靠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德国人严谨的态度和教育,逐步发展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大国,而且其后劲十足,现在依然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这三国的崛起都已是过去时。
在过去十年,这三国一直受到经济增长缓慢的困扰,经济增长率在1% ~3%之间徘徊,甚至出现过负增长的时候。
目前,这三国都极力想复兴以前的辉煌,但它们一直处于比较郁闷的境地。
因为当今世界竞争十分激烈,一些新兴的经济体并不想给它们机会,更何况还有美国这个老大在压着他们呢,真是困难重重呀,比它们以前的崛起要困难很多。
究竟英国、法国、德国这三国能否有新一轮的崛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主要参考文献:
1、《世界经济概论》卢望平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9
2、《世界经济贸易地理》俞坤一主编修订第三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5
3、《旧富与新贵》李勇坚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8
4、《世界经济地理》郑胜华潘海颖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
5、《论崛起时期英国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刘景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6、《世界经济地理》陈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
7、《西方经济史论》葛正鹏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
8、《法国的经济园区建设》许崇山驻法国使馆经商处
9、《德国经济为什么能列世界之强》陈莲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