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国际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实践和研究展望

占地 1 6 m,将众 多节能减排的措 .5 h 施集中于一个小生态社区中,切实有 的比较 有代 表性 的还 有我 国天津 的 生态城和 以低碳技术 创新为特征 的 阿联酋的M s a 城[ l a d r 1 。关于具体的 D 料进行介绍,笔者不再赘述。
() 2 低碳 的城市生活方式,包括
居民低碳的消费理念、企业低碳 的生 碳足迹,并通过对 巴 西首 ̄ a 1 地球生活”活动,旨在让可持续的居 Brz ]a B 产 方式 等。 和东南部的 C r i a两个城市燃料 住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变得易行、有 u1 tb () 3 低碳 的城市运行系统,包括 消耗量的对比研究,验证了低密度开 吸引 力,并提 出社 区开发建 造时需 遵
决二氧化碳减排问题,还需要以更加
多元的标准来衡量城市规划与建设, 与减少碳排量。通过城 市规划的手
10 3 个国家的科学家也达成共识并声 如联 合 国环境规 划署 确定 2 0 年 世 从城市结构与发展模式上整体控制 08
( 《 英国低碳转型计划 也指出,全球 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世界自然 段 ,探 讨 适宜 的城 市 土地 利 用模式 ,
而流离失所0 。
了减排的目标;在 2 1 年 3 00 月中国
碳”城市发展模式为人类的进~步发
召开的两会上,低碳、环保成为与会 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目前急需改变
1. 2低 碳 城 市 建 设 是 缓 解 全 球 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联合国环境规 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来应对 当前全
—
认为,没有 “ 低碳社会”就无法发展 “ 低碳经济” 日本环境大臣咨询机构 。
城市低碳发展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城市低碳发展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张旺;潘雪华【摘要】The abroad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low - carbon city development is including four points contents as follows : the integrated constitute of carbon emission, the density and space of oriented low - carbon city as well as its social construction, the energy consume in life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Whereas, the research content at home on city development theory of low - carbon are including its definition, planning, mode and path, as well as policy support, and evaluating standard system. From the above, the research on low -carbon city development should go deeper and be improved from its research object,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scale and other aspects be- cause the existing theory are still in exploration stage and not very systematic.%国外城市低碳发展研究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城市碳排放的综合构成,低碳导向的城市密度和城市空间,城市低碳社会建设,生活用能和能源消费结构。
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探究——以广州为例

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探究——以广州为例广州是中国南方的一座经济中心城市,作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典范,广州在实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以广州市为例,探究其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情况,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并展望广州未来在低碳城市发展方面的发展趋势。
广州市政府在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以减少碳排放和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首先,广州市重点推进公共交通的发展。
通过实施地铁网络的扩建和改善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广州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此举不仅可以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空气污染,还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其次,广州市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应用。
广州市政府积极引导市民采用清洁能源,特别是在建筑和工业领域。
通过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系统和地源热泵等清洁能源技术,广州有效地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广州还支持和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广州市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作为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
通过大力推进城市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广州为市民提供了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此外,广州还积极推动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和环保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广州市在低碳城市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城市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广州市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工业活跃的城市,碳排放总量庞大,还存在一些老旧基础设施和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
因此,广州需要处理好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加大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控力度。
其次,低碳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广州市在低碳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公共交通建设、清洁能源应用、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
因此,广州市政府需要与企业、金融机构等广泛合作,寻找更多的资金来源,确保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未来,广州市在低碳城市发展方面将继续努力。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

《中国长期低碳进步战略与转型路径探究》综合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中国长期低碳进步战略与转型路径进行了综合探究,通过对中国国情、低碳进步观点以及国内外低碳进步阅历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进步战略,并探讨了转型路径的可行性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报告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为中国的低碳进步提供指导和借鉴。
第一节:引言低碳进步已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对低碳进步具有极大的责任和挑战。
本文从国情出发,对中国的长期低碳进步战略进行探究。
第二节:国内外低碳进步阅历分析本节通过比较国内外低碳进步阅历,总结了低碳进步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并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
其中,重点对欧洲的低碳进步阅历进行了探究和借鉴。
第三节:中国国情分析本节主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国情对低碳进步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在确保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需要解决巨大的环境挑战。
因此,中国应实行符合自身国情的低碳进步战略。
第四节:中国长期低碳进步战略的构建本节提出了中国长期低碳进步战略的构建框架。
起首,要树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建低碳进步的合力。
其次,要加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低碳进步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进步。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和吸纳国际先进阅历。
第五节:低碳转型路径的可行性与问题本节对中国的低碳转型路径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指出了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低碳转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需要综合思量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各方面因素。
第六节:政策建议本节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主要包括: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低碳法律法规,推动低碳进步的实施;推动碳排放权来往市场的建设和进步;加强企业和大众的低碳意识和培训等。
第七节:结论本节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中国低碳进步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模式研究

和蓝 图的城市 ; 允 、汪云林等 认为 低碳城市就 ,改变生活方 式 ,最
大限度地 减少城市 的温室气体排 放 ,彻底 摆脱 以往 大量生
产 、大量 消费和大量废 弃 的社会 经济运行模 式 ,建立 结构
优化 、循 环利用 、节能高效的经济体 系 ,形成健康 、节 约 、
内涵 可 以看 出 ,低 碳 城 市 具 有 以下 特 征 :
() 1高效性 。低碳 城市 的发 展以低碳经 济为依托 ,以最
少的能源 资源投入 获得最 大的产 出效 益 ,来实 现经济发 展
的高效化和能源化 。 () 2稳定性 。低碳 城市是在 全球气候变化 和城市化过 程 中遇到 问题的背景下 提 出的 ,低碳城 市的建设有 利于 国家 社会 的安全稳定 ,对人 类的生存和发展 不会 造成伤害 。 () 区性 。不 同的区域 ,其 经济发展程度 不同 ,特 别 3地 是 资源环境 的承载能 力差异较 大 ,发展 低碳城市必 须考虑 所 在 区域 的特点 ,不 同 国家 、不同地 区在建设低碳 城市 的 过程 中都要根据 自己的实际情况走不 同的低碳 化道路 。 () 4零碳 性 。低碳城 市的最终 目标是实现城 市的碳零排
关键词 :低碳城 市 ;低 碳经 济 ;碳排放 ;低碳 消 费
D : 1 .9 9 . s.0 17 4 .0 02 .1 OI 03 6 /i n1 0 -3 82 1 .20 7 js
中图分 类号 : 2 11 F 9.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0 17 4 (0 02 — 0 7 0 10 — 3 82 1 )2 0 6 — 4
第 2 卷 第 2 期 7 2
21 0 0年 1 1月
科
浅谈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策略构建

2 0 年 杭州 产业结 构 第一产 业 、第二 产 围考 虑城 市的时 间和 空 间分布 ,把握 时 间空 09
业 、第三 产业所 占产业 总值的 比例为 16 .%、 比 重低 。工业 中重 工业 对工业 总产 值 的贡献
间上 的整 体协调 系统 。具 体专项 规 划包括 以 第 一 、绿 色能源规 划 ,涉及 到城 市能源
率 ,同时 伴随 着 人们收 入的 增加 ,但我 国的
能 源价格 又相 对过 低 ,使得 对能 源的需 求与 实 际消 费都有 很大 的增长 ,这对于 杭卅 城 市 I
尊i摘要 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涉及面 织 、 自动演 进的 复杂生 态有 机体 。 只要 确 立 广、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新兴的发展理念可以 了低碳生 态城 的发 展 目标 和规 划 方案 ,通过 较好地适用于我 国 现阶段的城市化改革进程。本 适 当的 引导 、刺激 ,协 同市 民和社 会各 界 的 文在绿 色能源、绿 色交通 、绿 色建筑、绿 色产 力 量促进 其健 康发 展 ,就 可 以克服 城市 “ 老
把低碳 城 市和生 态 目标 相 结合 ,走 自己发展 人 口的 增长过 快人 ,建 筑业 、交 通运输 邮 电 的逐 年增 长也表 明了杭 州在城 市环 境建设 方 面有 了很大 的提高 ,增加 了城市碳 汇能力。 4 杭州低 碳生态城市规划措施
在进 行低碳 生态 城市 规划时 ,必须全 范
3 、杭州低碳城市 建设阻碍因素分 析
杭 州低 碳城 市建 设主 要存 在着 以下方 面 了巨大 的压 力 ,同时也 导致 了能源 的大 量消
次来寻 求应 对之 道 ,即打 造低碳 生态 城 。要 的 问题 ,工 业 比重 失调 ,产 业结 构不 合理 , 的模式一C 模式( hn smo e ,建立 起低污 通 信业 耗能 的增长 过快 ,人 们节 能 、减排 、 C iee d 1 )
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回顾与思考

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回顾与思考【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突出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区域发展,使得低碳城市的建设迫在眉睫。
低碳城市的建设涉及经济、资源与环境等多个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文中对国内外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论述了低碳城市规划应着重关注的空间布局、产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以在城市规划中全面贯彻低碳经济理念。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低碳经济;回顾1 低碳城市规划的提出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从源头看,城市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高耗能、高碳排放的集中地。
因此,建设低碳城市成为应对这个问题的重要举措。
低碳城市就是在各种实际约束条件下,尽量降低整体城市生活的碳排放。
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的关键时期,加快低碳城市建设,既是顺应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2 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回顾关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英国和日本起步较早,我国近年来也逐步关注相关领域研究。
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布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是“低碳经济”概念在世界上首次见诸于政府文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其规划政策指引中,关于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政策,从规划的编制、实施、公众参与、实施反馈等多方面入手,建立了完善的减排政策措施体系。
日本于2007年和2008年分别颁布了《日本低碳社会模式及其可行性研究》和《低碳社会规划行动方案》,主要遵循3个基本原则,即:在所有部门减少碳排放;提倡节俭精神,通过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达到高质量的生活,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保持和维护自然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的本质追求。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开展“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城市规划的研究,这些称号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低碳的概念,但是其主导思想与低碳城市的核心内容都较为接近。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论文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研究摘要:当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城市建设理念正在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潮流,并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战略。
有关专家和基层政府部门人士建议,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下,无论从应对日益趋紧的国外压力和国内压力讲,还是从实现经济转型抢占产业制高点的角度看,都应尽快选择低碳城市建设发展战略,通过选择“低碳化”的城市发展路径,以此为主线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升我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一、发展低碳城市的现实意义(一)有助于我国从能源、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困境中“突围”,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作为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政府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欲借此摆脱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
之后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将低碳理念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向低碳化方向转型。
(二)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可持续“转型”。
目前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主要依赖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支撑,低碳城市建设可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将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在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未来经济竞争力,抢占新一轮产业制高点。
以“低碳经济”为标志的低碳产品与技术的竞争,着眼点是未来数十年国家经济实力的比拼,超前部署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主动。
我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中跻身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我们必须抢占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前沿技术制高点,引领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科技基础,开辟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群和现代服务业产业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从低碳城市的概念入手,分析低碳城市建设的主体,其次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当前建设低碳城市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发展战略。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city, and analyses subject of building low-carbon city, and then analys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building low-carbon city combined with national conditi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关键词:低碳;城市;发展;战略
key words: low-carbon;city;development;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018-02
0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各国刻不容缓的责任。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必定投身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潮流之中。
1 低碳城市的概念
所谓低碳城市,是指以城市空间为载体,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通过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优化能源结构,节能
减排,循环利用,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开发创新低碳技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
2 低碳城市建设的主体
低碳城市的建设不仅仅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而是政府、企业与居民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政府。
做好低碳城市建设的监督工作,搭建发展低碳的平台,为建设低碳城市提供政策支持和行为扶持。
②企业。
处理好自身的利益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到不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赢利,在收获企业利润的同时,也兼顾了社会的长远发展。
③居民。
应具有良好的节能意识,并且具有强烈的监督企业、政府机构的能源消费状况的责任。
3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低碳城市建设缺少战略规划。
我国绝大部分发达城市的工业化基础深厚,产业结构偏“高碳”,一些地方政府往往着眼于新兴产业的建设,却忽略了传统工业的节能降耗潜力。
②城市化发展处于高耗能阶段。
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50%,整体上处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高能耗阶段。
③城市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低碳可再生资源开发不充分。
我国城市中煤炭消费占能源总消费的5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
④建筑行业能耗大、能效低、污染重。
我国建筑耗能居各行业之首。
据统计,到2020年全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将新增约300亿平方米,建筑生产的能耗约为6.47亿吨标准煤,
占全国总能耗的15%。
⑤居民低碳意识不强。
我国居民对绿色消费的认识不够,对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消费中盛行奢侈之风,浪费现象严重。
4 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战略
我国建设低碳城市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
4.1 加强低碳城市建设战略规划政府部门应在城市发展的规划中加入低碳城市建设的内容,拟定交通、建筑、能源等各个领域的目标和标准,在政策、技术、资源保障等方面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保障。
4.1.1 交通低碳化。
实现交通低碳化的核心是构建由城市公交系统和步行、自行车系统组成的绿色交通系统。
①通过城市高效快捷的大运量公交系统建设降低交通出行量。
通过实现公交引导下的城市紧凑发展模式来降低公众的出行距离,通过优化城市公交系统布局来引导绿色健康的交通出行方式,从而实现交通低碳化。
②以步行、自行车系统为主导,促进居民绿色出行。
要考虑以人为本,打造舒适的步行系统和人车分离,构建便捷、安全的自行车廊道系统,并与公交系统相结合,以促成居民绿色出行习惯,同时起到控制小汽车膨胀的目的。
4.1.2 建筑低碳化。
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实现建筑低碳化:①建筑规划与设计。
从整体综合设计出发,与能源专家、环境专家等紧密配合。
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
建筑设备的依赖。
②围护结构。
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在夏季可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在冬季可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建筑冷、热消耗。
4.1.3 环保低碳化。
城市碳输出主要集中在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城市要保证其“输出无害化”,即通过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等环保设施的合理规划,保证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现低碳排放。
另外,还应积极使用循环利用技术,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进一步实现环保低碳化。
4.2 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城市,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制造业为支撑,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①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要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②重视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
要降低高碳行业的发展速度,提高高碳行业的准入条件;要加大淘汰高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要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
③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要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光电、信息、生物技术以及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4.3 调整能源结构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加大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比例,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
对城市的电力等基础支撑产业、经济支撑产业,需要加大节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
标。
4.4 引导公众参与打造低碳生活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公众的参与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每一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培养公众的低碳理念和宣传低碳生活方式。
4.5 建立完善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涉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多方面协调、有序发展的统一体,需要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全面地加以描述。
本文设计了一个较完整、易测评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它包括3个层次,3个大类,9个具体的指标,见表1。
5 结语
低碳城市建设是一场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只要能够在城市建设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等方面制定出“低碳化”发展目标和相应的行动战略,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工作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马宁,罗婷婷.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j].中国市场,2011(26):121-123.
[2]袁晓玲,仲云云.中国低碳城市的实践与体系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2010(5):42-47.
[3]罗乐娟.后危机时代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j].江西社会科学,2010(5):98-101.
[4]李晓燕,邓玲.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探索——以直辖市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0(2):82-85.
[5]熊青青.珠三角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规划师,2011(6):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