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起步筋要求
墙柱梁起步筋要求

墙柱梁起步筋要求
墙柱梁起步筋要求是指在建筑施工中,对于墙体、柱子和梁的钢筋配置的起始阶段所需遵循的技术规范。
这些要求是确保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起步筋要求:
1. 钢筋规格与材质: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筋,包括其直径、长度、弯曲形状等规格,以及抗拉强度等材质性能。
2. 钢筋间距:钢筋之间的间距应均匀一致,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钢筋骨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 起步筋位置:起步筋应放置在构件的底部,以确保在浇筑过程中钢筋不会上浮,从而保证构件的有效高度。
4. 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以确保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防止钢筋被拔出。
5. 钢筋连接:钢筋的连接应牢固可靠,通常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方式,连接处应避免位于构件的受力关键点。
6. 钢筋保护层:钢筋外缘到构件表面的距离( 即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钢筋有足够的混凝土包裹,防止锈蚀。
7. 施工误差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钢筋的位置和形状误差,避免因施工偏差导致的结构安全隐患。
8. 质量检验:完成起步筋安装后,应进行质量检验,包括钢筋的位置、数量、直径、间距等,确保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
遵循上述起步筋要求,可以确保墙柱梁等结构构件的施工质量,为后续混凝土浇筑和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钢筋绑扎规范

钢筋绑扎规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下面是一份非常详细的建筑工程钢筋绑扎隐蔽验收内容,对实际工作有非常强的执导作用:1暗柱内容:柱根部钢筋上水泥浆已清理干净。
为保证暗柱主筋位置准确,采用定距框控制柱钢筋绑扎:柱箍筋的个数根据图纸要求确定,第一根箍筋距两端50mm开始设置。
在立筋上画箍筋位置线,然后从上往下采用缠扣法绑扎。
箍筋的接头应沿柱子立筋交错布置绑扎,箍筋与立筋要垂直,绑扣丝头应向里。
暗柱箍筋与墙筋绑扎要求:暗柱箍筋与墙水平筋错开20mm以上,不得并在一起。
2.墙体、暗柱、联系梁钢筋:墙根部钢筋上水泥浆已清理干净。
墙体钢筋已经调整。
即位移过大要求按1:6调整,一级钢筋的弯钩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调直。
起步筋要求:暗柱边第一根墙筋距柱边的距离为50mm。
墙第一根墙筋距离混凝土板面50mm。
暗柱第一根箍筋距离混凝土板面30mm。
连系梁距暗柱边箍筋起步50mm。
连系梁箍筋如柱一个箍筋50mm。
墙体竖筋搭接要求:搭接长度不小于45d,搭接处保证有三根水平筋。
绑扎范围不少于三个扣。
墙体立筋50%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小于相邻接头中-中倍搭接长度。
墙体水平筋节点要求相邻绑扎接头错开。
竖向梯子筋要求:采用比墙筋大一个规格的钢筋制作,以代替竖筋。
顶模筋等于墙厚减2mm。
250mm、300mm、350mm厚的墙顶模筋长度应为248mm、298mm、348mm。
顶模筋自立筋至端头的长度为水平筋保护层加水平筋直径减1mm,如保护层为15mm,Φ12水平筋,长度为15+12-1=26mm,顶模的根数为3根。
顶模筋端头刷好防锈漆。
非顶模筋每侧长度为水平筋直径。
每段墙竖向梯子筋设置数量要求间距为1米,每段墙2个或2个以上,要求同一标高,绑扎到位。
水平梯子筋要求:采用短斜钢筋制作。
水平梯子筋按图制作并符合该段墙体的钢筋间距,专墙专用。
墙体筋绑扎时设在墙模板口以上300mm,并绑扎到位。
《看图说规范:钢筋绑扎五大基本要求》

三、钢筋绑扎的规范和图集基本要求 三、重点检查验收内容
5)保护层要求: △设置间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 △柱筋垫块设置在主筋上,墙筋垫块设置在墙水平筋上 。
三、钢筋绑扎的规范和图集基本要求 3.2、三梁、钢重筋点检查验收内容
1)梁主筋必须设在箍筋四角,梁各层纵筋净间距不应小 于 25mm。
2) 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剪应力),并为固定受 力筋、架立筋的位置所设的钢筋称为箍筋,箍筋一般用 于 梁和柱中。
二、钢筋绑扎基本知识及施工图识图
3) 架立钢筋。又叫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内钢筋的位置, 把纵向的受力钢筋和箍筋绑扎成骨架。
4)分布钢筋。简称分布筋,用于各种板内。分布筋与板 的 受力钢筋垂直设置,其作用是将承受的荷载均匀地传 递给受力筋,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热胀冷缩 所引起的温度变形。
×
钢筋歪斜
三、钢筋绑扎的规范和图集基本要求 三、重点检查验收内容
4) 梁距墙柱边箍筋起步≤50mm。
起步箍筋
三、钢筋绑扎的规范和图集基本要求 三、重点检查验收内容
三、钢筋绑扎的规范和图集基本要求 三、重点检查验收内容
5) 主次梁相交处,在次梁两侧主梁箍筋加密三 道,间距50mm。当设计设置附加吊筋时,箍筋加 密三道,间距50mm。
墙竖向钢筋起步要求

墙竖向钢筋起步要求是指在建筑墙体的施工中,钢筋的起始位置和布置要求。以下是一般 的墙竖向钢筋起步要求:
1. 确定起始位置: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确定墙体上钢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起始位置。通常,起 始位置应与地基或楼板连接处对齐。
2. 钢筋起始长度:钢筋起始长度是指从墙体底部到第一层梁或楼板之间的距离。根据设计 要求,起始长度通常为300mm以上,以确保钢筋的连接强度。
墙竖向钢筋起步要求
3. 钢筋布置密度:根据建筑设计要求,确定墙体上钢筋的布置密度。通常,墙体中部和底 部的钢筋布置密度较高,而顶部的密度较低。
4. 钢筋间距和直径: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墙体上钢筋的间距和直径。通常,钢筋的间距和 直径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的规定。
5. 钢筋连接方式:钢筋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搭接或焊接。在起步位置,钢筋应采用合适的 连接方式与地基或楼板连接。
墙竖向钢筋起步要求
6. 钢筋固定:在起步位置,钢筋应固定牢固,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会移动或变形。常用 的固定方式包括焊接、绑扎和使用钢筋连接器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墙竖向钢筋起步要求可能会因不同的建筑类型、设计要求和施工规 范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遵循相关的建筑标准 和规范。同时,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建议在施工前咨询专业工程师或相关技术人员的 意见和指导。
地上钢筋主要构造做法

地上钢筋主要构造做法1、起步筋要求(1)墙体第一根水平筋距混凝土地面为50mm。
(2)墙体第一根立筋距暗柱边50mm。
(3)剪力墙连梁箍筋距柱边为50mm。
(4)剪力墙暗柱起步箍筋距混凝土地面为30mm。
2、箍筋及拉钩要求(1)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均为135°,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箍筋直径d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箍筋弯钩两端平直部分长度应相等,弯钩平整不扭翘。
(2)剪力墙钢筋拉钩的弯折角度均为135°,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拉钩直径d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3)箍筋及拉钩平直段要求3、剪力墙定位筋做法及要求梯子筋的加工应根据墙厚、钢筋设计间距在标准模具内加工,梯子筋中的顶模棍采用无齿锯切割。
(1)竖向梯子筋采用成品梯子筋,若成品梯子筋不满足使用的情况下,采用现场制作,现场制作的竖向梯子筋采用与墙筋同规格的钢筋制作,每个竖向梯子筋上中下各设置一道顶模筋,顶模筋的长度为墙厚减2mm,顶模筋端头磨平并刷防锈漆。
梯子筋从暗柱边开始设置,纵向间距不大于2000mm,且每道墙至少设置两道。
竖向梯子筋图(2)墙体竖向钢筋间距采用水平梯子筋控制。
在距墙模板上口100mm处放置16墙体水平梯子筋,水平梯子筋可周转使用,水平梯子筋放平并与墙体竖向钢筋用绑扎丝绑牢。
水平梯子筋图4、剪力墙拉钩布置要求剪力墙拉钩采用矩形方式布置,具体间距尺寸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设置。
5、钢筋绑扎扣要求采用22#绑扎丝绑扎,所有钢筋相交点均要绑扎,绑扎丝头朝向混凝土内部,外露长度为10~20mm。
剪力墙水平筋与竖向筋相交点成“八字扣”绑扎,暗柱箍筋与主筋各相交点采用“兜扣”或“十字扣”绑扎,框架柱、梁(主次梁及连梁、暗梁)箍筋与主筋采用“兜扣”或“十字扣”绑扎。
钢筋搭接处,搭接部分绑扎三扣,要求距端头50mm各绑扎一扣,中间绑扎一扣。
框架柱同一道大小箍筋不同规格的箍筋要求用绑扎丝分开绑扎。
所有绑扎点均要绑扎牢固(特别是箍筋转角处与主筋绑扎要求到位),无松扣、缺扣现象。
剪力墙纵向钢筋起步筋间距

剪力墙纵向钢筋起步筋间距剪力墙纵向钢筋起步筋间距在墙体结构设计与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确确定起步筋间距可以保证墙体的抗剪性能,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首先,起步筋是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的连接部分,起到了传递剪力的作用。
起步筋的间距直接关系到钢筋的有效受力面积,因此需要根据墙体受力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设计。
一般来说,在剪力墙纵向钢筋的设计中,起始端和结束端应设置起步筋,并根据墙体的高度和设计荷载确定起步筋的间距。
其次,在确定起步筋间距时,需要考虑墙体的抗剪性能。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墙体的抗剪能力应满足规范要求,确保在地震等极端荷载条件下墙体不发生破坏。
合理的起步筋间距可以提高墙体的受力均匀性,减小剪力集中,从而增加墙体的抗剪能力。
另外,起步筋间距的确定也要考虑钢筋的布置和施工要求。
起步筋的数量和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工艺要求,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一般情况下,起步筋的间距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钢筋在墙体内部的布置均匀和稳定。
此外,起步筋间距的选择还需要考虑材料的节约和经济性。
根据经验和规范要求,在满足抗剪性能和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合理的起步筋间距,以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成本的投入。
综上所述,剪力墙纵向钢筋起步筋间距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结构设计、施工要求、材料节约和经济性等因素。
合理
的起步筋间距可以提高墙体的抗剪性能,增加墙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
能力,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在进行剪力墙设计和施工时,
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真计算和合理布置,确保钢筋的起步筋间距达
到设计要求。
楼板,梁钢筋的要求

3Hale Waihona Puke 1板筋绑扎前的控制: 3.1.1对墙筋、连系梁筋及施工缝处板筋水泥浆已清理干净。
3.1.2设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项未做完不得进行板筋绑扎。
3.2网眼尺寸偏差不得超过10mm。
3.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墙边尺寸50mm。
绑丝要求:
3.4.1上筋绑丝朝下,下筋绑丝朝上,与钢筋垂直。
2.3.2墙第一根墙筋距离混凝土板面50mm。
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离混凝土板面30mm。
2.3.4连系梁距暗柱边箍筋起步50mm。
2.3.5连系梁箍筋如柱一个箍筋50mm。
墙体竖筋搭接要求:
2.4.1搭接长度不小于45d,搭接处保证有三根水平筋。绑扎范围不少于三个扣。墙体立筋50%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小于相邻接头中-中1.3倍搭接长度。
2.9.8连系梁箍筋要求不倾斜,间距均匀,开口设置在上部两边。
2.9.9单支箍按图纸要求设置,弯钩为135。,平直长度为10d.
洞口加筋要求:
凡是洞口墙筋截断处加三边开口箍筋。并按图纸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2.11连系梁钢筋锚固:
2.11.1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12梁主筋必须设在箍筋四角,两排主筋间距为钢筋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
3.4.2绑丝甩头长短基本一致,长度不超过50mm。
3.4.3相邻绑丝呈“八”字扣。
混凝土板面钢筋:
3.5.1不准用电弧点焊。
3.5.2有出电线管时应采用“z”字形钢筋绑扎牢固。
双层网片间的钢筋马凳设置。
3.6.1设置间距不大于1米,且高度满足保护层要求,制作符合要求。
3.6.2马凳高度=板厚-保护层×2-两排钢筋直径。
底板钢筋施工标准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墙/梁边尺寸≤50mm。
2)绑丝要求:相邻绑丝呈“八”字扣。
3)马凳设置:
(1)马凳高度=板厚-保护层×2-两排钢筋直径。
严禁马凳直接搁置在模板上。
(2)设置间距不大于1米,且高度满足保护层要求,制作符合要求,
(3)马凳应与板筋扎牢。
4)垫块间距不大于600mm,梅花形设置。
5)板面预留洞,周围钢筋预留洞直径大于200mm,小于300mm时,板筋应弯曲绕管通过。
6)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5d且至少到墙或梁中线,当HPB235时,端部另设弯钩。
楼梯踏步板的下部钢筋伸入支座≥15d,且≥150mm 。
7)悬挑板转角处附加放射筋,负筋根部必须可靠垫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相关规范及图集
序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实施日期
2011-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2012-08-011
50mm。
(条文说明:第5梁及柱中箍筋、墙中水平分布钢筋、板中钢筋距构件边缘的起始距离宜为5.4.7.5
款中50mm的规定根据工程经验提出,)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2011.09.01211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P74:连梁起步筋距暗柱50mm,顶层进暗柱长度全部设置@150。
P85;次梁两端箍筋距主梁:梁、柱接头处的箍筋距柱边50mm;50mm
P92、P95:板筋距次梁边1/2 板筋间距。
P54:注2 .(梁、
柱类构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及5d。
P73:注1. (约束边缘构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及5d。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二分册)
2001-03-013DBJ/T01-26-2003
(P4-6)1.4.3.【墙筋帮扎】2第一根水平筋距地面50mm。
6
过梁箍筋两端各进入暗柱一个,第一个过梁箍筋距暗柱边50mm,顶层时过梁入
支座全部锚固长度范围内均要加设箍筋,间距150mm。
(P4-6)1.4.4.【顶板钢筋帮扎】1 一般让靠近模板边的那根钢筋距离板边为。
50mm
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培训教材之四)
4
钢筋帮扎的节点和细部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P31 3
50mm;楼板的纵横钢筋距墙边(含梁边)50mm;梁、柱接头处的箍过梁箍筋应有一根在暗柱内,且距暗柱边
筋距柱边50mm;次梁两端箍筋距主梁50mm;阳台留出竖向钢筋距墙边50mm;墙面水平筋或暗柱箍筋距楼(地)
面30~50mm;墙面纵向筋距暗柱、门口边50mm。
1.3 )倍搭(1要求,帮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为帮扎接头中心钢筋帮扎接头搭接长度满足3.3.6
接长度。
帮扎接头范围内应保证三个绑扣和三根钢筋通过。
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
2011.11.01512G9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S。
(S为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距暗柱主筋为3-1 ~3-5
墙面水平筋距楼面50mm。
3-9
楼板的纵横钢筋距墙边(含梁边)50mm4-7
50mm;次梁两端箍筋距主梁50mm;梁、柱接头处的箍筋距柱边2-13
柱起步筋50mm。
节点区上下50mm。
2-8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2011.09.01611G329-1
柱起步筋50mm。
节点区上下50mm。
2-9
50mm;次梁两端箍筋距主梁50mm;梁、柱接头处的箍筋距柱
边
S。
(S为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距暗柱主筋为3-173-3。
墙中水平分布钢筋距楼面为50mm3-11
、3-10 .剪力墙底部构造加强部位为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
1-12
2-4 (框架结构)(柱)纵向钢筋搭接范围箍筋间距不应大于较小钢筋直径的d,且不应大于100mm。
(剪力墙)5注 3. 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纵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柱的相关要求。
3-2
1
起步钢筋要求解析
序号部位及要求依据来源
《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
墙体50mm(培训教材之四)111G329-1竖向.《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钢筋竖向钢2.《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
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起步筋间距
》(12G901-1)墙、梁、板)11G329-1
1.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2011GB50666-
3.《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二分册)墙体水平钢筋起步
4.《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培训教材之四)250mm
5.《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
墙、梁、板)》(12G901-1)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1G329-1)( 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11G101-1连梁起步筋距暗柱)》(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350mm3.《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二分册) 4.《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培训教材之四) 5.《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2G901-1)1.《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二分册)连梁箍筋进暗柱一根4)(距暗柱
50mm2.《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培训教材之四)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节50mm柱起步筋11G329-1550mm点上下均为2.《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
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2G901-1)1)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2.《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二分册)楼板起50mm 步.《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3(培训教材之四)钢筋64.《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距离)》(12G901-1墙、梁、板)板筋间1/2 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距11G101-1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329-1 1.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 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11G101-1柱、梁箍筋起步)》(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7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50mm)2011GB50666-
4.《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2G901-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