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恶心、呕吐、便血、黄疸、腹泻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常见症状问诊心悸、恶心与呕吐、呕血与黑便、便血、腹泻、便秘

常见症状问诊心悸、恶心与呕吐、呕血与黑便、便血、腹泻、便秘

二、病因
(一)脑部疾病
1、颅内感染
2、脑外伤
3、颅内肿瘤
4、脑血管疾病
5、寄生虫病 6、其他
1177
现在是17页\一共有32页\编辑于星期四
(二)全身性疾病
(二)全身性疾病 1、感染 2、心血管疾病 3、中毒 4、风湿性疾病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6、其他:
1188
现在是18页\一共有32页\编辑于星期四
(三)神经症
如癔症性抽搐和惊厥。
1199
现在是19页\一共有32页\编辑于星期四
三、临床表现
1.全身性抽搐:
以全身骨骼肌痉挛为主要 表现,典型者为癫痫大 发作(癫痫)。
2200
现在是20页\一共有32页\编辑于星期四
2.局限性抽搐:以身体某一局部肌肉收缩为
主要表现,多见于口角、眼睑、手足。
低钙血症-- 助产士手
黄疸(jaundice)是指血清胆红素浓度增 高,临床上表现为巩膜、皮肤及粘膜黄 染的征象。(>34.2 umol/L— 显性黄 疸)
如血清胆红素含量高于正常(1.7~17.1 umol/L)而临床上未出现皮肤粘膜黄染 的,称隐性黄疸。
3
现在是3页\一共有32页\编辑于星期四
病因与发生机制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 抽搐与惊厥的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2266
现在是26页\一共有32页\编辑于星期四
症状评估之十九 意识障碍
2277
现在是27页\一共有32页\编辑于星期四
基本概念
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是指
人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障碍 的一种精神状态。
教学目标

临床医学概论——常见症状部分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常见症状部分总结

第一章1常见症状1.(1)症状:病人主观感觉到的不舒服或异样感,如……(2)体征:医师或他人能发现的异常表现,如……(3)症状和体征很难绝对分开,统称为症状。

2.症状和疾病的关系:①症状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或线索,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②疾病的症状很多,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症状,不同疾病也可有相同症状。

因此需要综合分析诊断。

第一节发热1.定义:正常人体温在体温调节中枢下保持相对恒定,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当各种原因导致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产热超过散热,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体温升高提高免疫,大多是防御疾病的反应)2.发热的分度: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④超高热41℃以上3.热型: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体温,在体温单上标记每次的测量值,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成体温曲线,该曲线形状可有一定规律。

(1)稽留热:恒定在39~40℃,一日内波动不超过1℃,持续较长,甚至数日不退。

多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

(2)弛张热:39℃以上,波动大,但仍在正常以上。

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济州上升到39℃以上,持续后下降至正常,经间歇期体温再次升高,反复发作。

多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热:逐渐上升至39℃或更高,后又逐渐下降,至一定程度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呈波浪型。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急骤上升到39℃或以上,数天后骤降至正常,几天后高热再次出现,如此反复。

可见于回归热、淋巴瘤。

(6)不规则热: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

第三节皮肤黏膜出血1.定义:由于机体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由毛细血管内进入皮肤或黏膜下组织,常为自发性或轻微外伤所致。

2.基本病因:血管壁缺陷;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或活性降低;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以血管和血小板疾病多见。

3.临床表现(1)出血点/瘀点:d不超过2mm的皮肤、黏膜出血,大多如针头大小,尤以四肢和躯干下部多见。

呕血便血腹痛黄疸精讲

呕血便血腹痛黄疸精讲
如胰腺炎、腹膜炎、肠易激综 合征等,也可能引起腹痛。
心理因素
心理压力或焦虑也可能引起腹 痛,称为功能性腹痛或情绪性 腹痛。
03
黄疸的症状与原因
黄疸的症状
皮肤和巩膜黄染
黄疸最明显的症状是皮肤和眼 白部分呈现黄色。
尿液颜色加深
黄疸时,尿液颜色可能变深, 呈浓茶色。
食欲减退
黄疸可能导致食欲减退,宝宝 可能表现出不思饮食的症状。
其他原因
呕血和便血还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如胃癌、 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等。
02
腹痛的症状与原因
腹痛的症状
腹部疼痛
腹痛是常见的症状,可能表现为 隐痛、剧痛或阵痛,疼痛部位也 各不相同,可能出现在上腹部、
下腹部或侧腹部。
伴随症状
腹痛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恶心、 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 以及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病程发展
便血可能是急性或慢性的,需 要尽快就医确诊和治疗。
呕血便血的可能原因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引起呕血和便血的常见原因之 一,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急性胃黏膜病变
急性胃黏膜病变是一种急性出血性病变,可 能导致大量呕血和便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会导致大量呕血和便 血,常见于肝硬化患者。
疼痛性质
腹痛的性质可能因病因不同而有所 差异,如绞痛、钝痛、刺痛等。
腹痛的可能原因
泌尿系统疾病
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也 可能导致腹痛。
药物或食物因素
某些药物或食物可能导致腹痛, 如某些抗生素、止痛药、食物 过敏等。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 疡、肠梗阻、阑尾炎等,可能 引起腹痛。
其他疾病

常见症状3(发绀、出血、腹泻、恶心、呕吐、水肿、黄疸))

常见症状3(发绀、出血、腹泻、恶心、呕吐、水肿、黄疸))

一、病因
• 1、支气管及肺部疾病 • 2、心血管疾病 • 3、血液病或急性传染病 • 4、肺部疾病
二、临床表现
• 1、咯血者的年龄 a、青壮年咯血者: 肺结核,支扩,二尖瓣狭窄;
b、40岁以上有长期大量吸烟史者—支气管肺 癌。
• 2、 咯血量:
• a、小量 : <100ml;
• b、中等量: 100-500ml; • c、大量: >500ml大量咯血:肺结核空洞,支扩; • d、持续痰中带血丝: 支气管肺癌 • 3、血痰的颜色 a、鲜红色痰:肺结核;支扩 b、铁锈色血痰:大叶性肺炎
• 1.淤血性周围性紫绀:右心衰、缩窄性心 包炎、局部静脉病变。
• 2.缺血性周围性紫绀:严重休克、肢体动 脉闭塞、雷诺式病。
〔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 1.高铁血红蛋白: • 〔1〕高铁血红蛋白≥30g/L出现发绀。常
见于亚硝酸盐中毒、磺胺中毒。 • 〔2〕起病急,病情重,氧疗无效,亚甲
蓝、硫代硫酸钠、大剂量维生素C有效。 • 2.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 〔1〕硫化血红蛋白≥50g/L出现发绀。 • 〔2〕起病时间长血液蓝褐色。
颅脑损伤 4、神经精神性呕吐:胃肠神经官能症,癔

二、 临床表现及伴随病症〔5
方面〕
• 1、呕吐的时间 a、晨起呕吐,见于早期妊娠;尿毒症; 功能性消化不良 b、晚上或夜间呕吐: 幽门梗阻
2、呕吐与进食的关系 a、餐后不久发生集体性呕吐: 中毒 b、餐后即刻呕吐:精神性呕吐 c、餐后数小时后出现呕吐,且呕吐物
哪些 能鉴别病因是消化性溃疡还是门脉高压? 2、一病人患消化性溃疡,经内科治疗效果欠佳,
最近出现消瘦、食欲下降、贫血,提示什么?要 确诊还需做哪些检查?

常见症状评估--恶心呕吐 呕血黑便 便血

常见症状评估--恶心呕吐  呕血黑便  便血
烈呕吐等情况 3、呕血量的评估 4、一般情况:睡眠、大小便等情况 5、过去史:有无消化道溃疡出血等既往疾
病史
呕血与咯血鉴别
出血量的估计
①出血量在5ml以上,可出现大便潜血实验阳性; ②出血量在50~70ml,可出现柏油样大便; ③胃内积血达250~300ml,可出现呕血; ④出血量大于500ml,可出现全身症状; ⑤短时间内失血量超过800ml或超过全身循环血
神经官能症
嗅觉、视觉刺激或进食时
胃肠源性呕吐 进食一段时间后
晕动病
乘船和乘车时
3、与进食关系:
进食数小时集体发病---食物中毒 餐后立即呕吐---精神性 进食6小时以上---幽门梗阻
4、不同病因的呕吐特点
反射性呕吐
呕吐前多有恶心, 吐后可感轻松或仍干呕不止
颅内高压或脑膜刺激征
呕吐前无明显的恶心, 呕吐呈喷射性
3、隐血便: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 改 变时,只有靠隐血试验才能检出,称为隐血 便。
消化性溃疡活动期隐血试验阳性,缓解期 隐
血试验阴性,消化道肿瘤持续性阳性。
四、伴随症状
(1)便血伴发热 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肠伤寒出血血热等。
(2)便血伴里急后重:菌痢、直肠癌
(3)便血伴腹部肿块:结肠癌、结核、克罗恩病
(4)节律性腹痛 : 溃疡
五、护理评估要点
确定便血: 排除食用动物血、鼻咽出血被吞咽后、服用药物 1.便血的季节 2.便血的年龄 3、便血的颜色与性状 4.便血的发生发展过程 5.还应询问便血的伴随症状
六、相关护理诊断
活动无耐力 与便血所致的便血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长期便血所致
恶心与呕吐
一、概述
恶心:是一种紧迫欲呕吐的胃内不适感, 可伴有皮肤苍白、出汗等症状。

呕吐、呕血与便血、腹泻

呕吐、呕血与便血、腹泻
消化系统常见症状
呕吐、呕血与便血、腹泻
1
学习目标
熟悉呕吐的分类、症状特点与疾病关系 掌握引起呕血、便血的主要病因、出血
量的临床判断 熟悉腹泻分类、特征与疾病关系
2
恶心、呕 吐(自主学习)
根据病因及机理呕吐可分为哪几类? 注意呕吐发生时间、急缓、特点、吐物
性质、量与疾病关系 具有特点的,呕吐时的伴随症状
11
二、病因: ⒈上消化道出血:见呕血节 ⒉小肠疾病:肠结核、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小 肠肿瘤、小肠血管瘤、Crohn病、 Meckel憩室炎、肠套叠等。 ⒊结肠疾病:菌痢、阿米巴痢、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癌、结肠息肉等。 ⒋直肠肛管疾病:损伤、直肠息肉、直肠癌、痔 疮、肛裂、肛瘘。 ⒌感染出血:肠伤寒、副伤寒、钩体病、流行性 出血热、败血症、血吸虫病、钩虫 病。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病因: 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胃癌。
8
三、临床表现: 呕血的颜色,视其出血量的多少、部位
高 低及在胃内停留时间的久暂而不同。 量多、部位高、胃内停留时间短→越红 量少、部位低、胃内停留时间长→咖啡色、黑 Hb+ 胃酸→酸化正铁血红蛋白(hematin) 急性失血后表现: 一次出血量达血容量的20%以上时,可有 头昏、眼花、耳鸣、乏力、出汗、四肢厥冷、 心慌、脉搏增快甚或周围循环衰竭等。
3
呕血
一、概述: 呕血是指上消化道(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
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以及 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或全身性疾病所致急性 出血,血液经胃从口腔呕出。
呕出血液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出血部位高低 、出血量的多少以及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的长 短。可为鲜红、暗红、咖啡色、黑色。
4

小儿腹泻必考知识点总结

小儿腹泻必考知识点总结

小儿腹泻必考知识点总结一、病因小儿腹泻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感染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等。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于食物中摄入病原体引起,如大肠杆菌、沙门菌、中肠炎弧菌、霍乱弧菌等。

饮食因素包括饮食不洁、冷饮过量、食用过多生冷食品等。

药物因素主要是因为某些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或者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二、临床表现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便,有时伴有腥臭味或秽臭味,腹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有时伴有呕吐、发热等。

有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可能出现明显的脱水、体征衰竭甚至休克等情况。

三、诊断小儿腹泻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病史询问主要了解患儿的饮食史、既往病史、生活史等情况。

临床表现要仔细观察患儿的大便情况、腹部体征、生长发育状况等。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大便常规、便微镜检查、病原体抗原检测、血常规、电解质测定等。

四、治疗小儿腹泻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

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腹泻症状进行治疗,包括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停止引起腹泻的食物、对症用药等。

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腹泻的病因进行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抗寄生虫治疗等。

五、预防小儿腹泻的预防主要包括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疫苗接种等。

饮食要讲究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品、生水、垃圾食品等;饮食要均衡,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分的食品;孩子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按照预防接种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包括轮状病毒疫苗、肝炎疫苗、霍乱疫苗等。

六、饮食指导在小儿腹泻期间,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在腹泻期间,孩子的食欲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些孩子甚至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进行饮食指导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证水分摄入。

腹泻期间,孩子身体失水较快,因此要保证孩子充足的水分摄入。

2. 饮食要清淡。

在腹泻期间,孩子的胃肠道功能较弱,不能负担过重的饮食,应注意清淡饮食,少油少盐,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精选常见症状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呕血便血、腹痛腹泻资料

精选常见症状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呕血便血、腹痛腹泻资料

伴随症状
1、伴腹痛、腹泻者多见于急性胃肠炎或细菌性食物中 毒、霍乱、副霍乱及各种原因的急性中毒。2、伴右上 腹痛及发热、寒战或有黄疸者应考虑胆囊炎或胆石症。
3、伴头痛及喷射性呕吐者常见于颅内高压症或青光眼。 4、伴眩晕、眼球震颤者,见于前庭器官疾病。 5、应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与抗癌药物等,则呕吐可能 与药物副作用有关。
2.运动性吞咽困难 指随意控制的吞咽动作(始动因素)发 生困难和(或)随后一系列反射运行障碍而发生的吞咽困
难,包括支配吞咽动作的神经中枢受损害和参与吞咽的 肌肉的器质性损害或功能失调,最常见的是各种原因导 致的延髓性麻痹(球麻痹)、食管吞咽肌麻痹等。
病因、临床表现
1、口腔、咽、喉疾病:炎症(口腔炎、扁桃体脓肿等、结 核)、肿瘤等均可引起。
病因、临床表现
3、神经肌肉病变或功能丧失: (1)神经肌肉病变 重症肌无力(睁眼困难,累
及延髓出现吞咽困难,夜间明显)、舌咽、迷走神经 麻痹、结缔组织病(皮肌炎、硬皮病)、全身感染 (破伤风、狂犬病累及舌咽肌,出现痉挛)
(2)神经肌肉功能失常 贲门失迟缓症(吞咽时 食管无蠕动)、食管痉挛
伴随症状
2、食管、胃疾病: (1)先天性疾病(常见于新生儿或哺乳期),如食管狭 窄、食管闭锁、食管气管瘘等。 (2)食管异物或意外损伤 儿童突然出现的吞咽困难(异 物);吞咽困难逐渐加重,考虑食管损伤导致食管瘢痕狭 窄(误食腐蚀性食物)。 (3)食管病变:炎症、肿瘤、憩室、结核、裂孔疝、受 压 (4)胃癌,尤其是贲门癌,侵犯食管下段,导致食管狭 窄。
• (3)中毒:乙醇、重金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 药、鼠药等中毒均可引起呕吐。
• 3.全身性疾病:尿毒症、肝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甲亢危象、甲状旁腺危象、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低血 糖、低钠血症及早孕均可引起呕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心与呕吐
恶心、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

恶心为上腹部不适和紧迫欲吐的感觉,常为呕吐的前期表现;呕吐是通过胃的强烈收缩,迫使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经食管、口腔排出体外的现象。

恶心与呕吐均是复杂的反射动作。

病人可以是有恶心而无呕吐,或有呕吐而无恶心。

(一)病因
病因
反射性呕吐
(1)消化系统疾病(2)其他系统疾病:心力衰竭、青光眼等
中枢性呕吐
(1)神经系统疾病;(2)全身性疾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早孕等
药物或中毒
洋地黄、抗癌药物、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中毒等
(二)临床表现
恶心时常伴有面色苍白、出汗、流涎及心动过缓。

无恶心先兆,胃内容物突然喷出体外,吐后不感觉轻松,呈喷射性呕吐,多由颅内压升高引起;
肠梗阻呕吐量较多,可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含有大量酸性液体者多有十二指肠溃疡;
育龄妇女晨起呕吐见于早期妊娠;
餐后近期呕吐,特别是集体发病,多由食物中毒所致;
有机磷农药中毒呕吐物常带蒜味。

(三)伴随症状
1.腹痛、腹泻多见于急性胃肠炎、急性食物中毒等。

2.头痛及喷射性呕吐常见于颅内高压症或青光眼。

呕血与黑便
呕血与黑便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当胃内储积血量在约300ml吋,血液从胃经口腔呕出称呕血。

若上消化道出血量超过50ml,血液进入小肠,血红蛋白中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使大便形、色如同柏油,称柏油样便,也称黑便。

呕血常伴有黑便,黑便不一定有呕血。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伴随症状
上腹痛
慢性反复发作的上腹痛多为消化性溃疡,中老年人慢性上腹痛且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并伴有厌食、消瘦或贫血,应警惕胃癌
黄疸
寒战发热、黄疸伴右上腹绞痛并呕血——胆道疾病;黄疸、发热及全身皮肤黏膜有出血者——败血症;出血后发热——失血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便血
便血多为下消化道出血,指大便带血或从肛门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

临床表现:主要是粪便带血。

下消化道出血速度快、量多时呈鲜红色;
速度慢、出血量少,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则为暗红色
急性细菌性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黏液、脓血与粪质混合呈黏液脓血样便
痔的出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在粪便表面
消化道出血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需用隐血试验才能确定,称隐血便。

伴随症状
腹泻
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未消化的食物。

急性腹泻起病急骤,慢性腹泻可超过2个月且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起病急,若因感染或食物中毒所致,病人每日排便数次甚至数十次,多呈糊状或水样便,少数为脓血便。

腹泻严重时,病人可有口渴、尿量减少、呼吸深快、眼窝凹陷等表现。

慢性腹泻表现为每日排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也可带黏液、脓血。

长期腹泻可出现营养障碍、体重减轻。

伴随症状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伴排便困难、粪质干硬。

可长期持续存在。

(―)病因
功能性便秘
1)食物中纤维素少或水少;
2)正常排便习惯改变;
3)腹肌或盆腔肌张力差;
4)肠蠕动减少;
5)滥用药物,药物依赖
器质性便秘
1)直肠与肛门病变:痔、肛裂等;
2)肠梗阻、糖尿病、甲减、脑血管意外等;
(二)临床表现
便秘时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嗳气。

急性便秘可有腹部隐痛或胀痛。

排便时用力可发生肛周疼痛,甚至引起肛裂和痔出血。

严重者排出粪便坚硬如羊粪,排便时有下腹痉挛性疼痛及下坠感。

长期便秘会有大便带血或便血,病人可因此产生精神紧张而恐惧排便。

慢性习惯性便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三)伴随症状
呕吐、腹胀
见于肠梗阻
腹部包块
见于肠肿瘤、肠结核
和腹泻交替
见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
黄疸
黄疸既是症状也是体征。

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致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称黄疸。

若胆红素浓度升高,但临床上未出现黄疸者,称隐性黄疸。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伴随症状
1.发热
见于肝脓肿、病毒性肝炎、大叶性肺炎
2.上腹剧痛
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胆道蛔虫病、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癌等3.肝大
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肝癌
4.腹腔积液
见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