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武版“西方文论主要知识点”缺失部分
西方文论笔记

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愈来愈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西方文论讲稿前言西方文论呈现的方式大体有三种:一种是在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美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的文学理论。
第二种是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
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论著。
西方文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个阶段,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也可以分为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的后现代文论四个历史阶段: 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 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学习西方文论应注意影响西方文论发展的以下几种因素:第一,注意西方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与文艺理论发展变化的关系。
第二,注意西方社会生活的演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三,注意哲学思潮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四,注意基督教神学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五,注意语言学、符号学的发展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六,注意西方文论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自身范畴的演变,文学艺术理论是在文艺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受政治、哲学等条件的影响而发展的。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第一节 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约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主要贡献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美学等方面。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一、西方文论的概念与起源1.1 西方文论概念西方文论(Western Literary Theory)是指西方文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包括文学的产生、形式、内容、风格、流派、主题、意义等方面。
西方文论旨在通过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揭示文学艺术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变迁,探寻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
1.2 西方文论的起源西方文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学哲学思想的萌芽。
古希腊的文艺批评家如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等人,关于文学的审美规范、创作技巧和审美功能的思考,为西方文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文学批评活动,如维特鲁威、蓬塔诺等人提出了一些与西方文论相关的理论观点,为文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西方文论的发展与演变2.1 古典主义文论古典主义文论是指欧洲17世纪至18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批评思潮。
古典主义文学批评主张在文学创作中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和传统,追求规范化、经典化和理性化,通过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学作品的模仿和借鉴,强调文学作品的规则性和完美性。
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柯尼耶、英国的杜费等。
2.2 浪漫主义文论浪漫主义文论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
浪漫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创作中的个性化、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追求文学作品的奇特、唯美和非理性特质。
浪漫主义文论强调文学作品与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感受的融合,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代表性人物有德国的施莱格尔兄弟、英国的科尔里奇等。
2.3 现实主义文论现实主义文论盛行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作品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追求作品的真实、自然和精确,强调作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现实主义文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客观性和客观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表现。
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米约、英国的伦斯特、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2.4 后现代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兴起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主张超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二元对立,批判现代化的理性主义和真理寻求,追求个体化、异质化和多元化,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西方文论是研究文学和文化现象的学科,它包括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涵盖了文学的起源、发展、结构、风格、流派、作家、作品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心理分析、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后人种主义等众多角度来总结西方文论的专题知识点。
一、结构主义1. 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结构主义是20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文论思潮,它的基本理论基础是对“结构”的研究。
结构主义通过对文本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文本内部的意义体系和结构规律。
2. 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有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弗洛伊德、赫拉德·格拉米希等。
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结构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3. 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结构主义的出现使得文学研究开始从传统的历史、作者、文学作品等观念转向了更加注重文本本身的内部结构和意义。
这种转变为后来的文论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二、后结构主义1. 后结构主义的起源和特点后结构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一种文论思潮,它在结构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后结构主义擅长发现和解读文本的多重意义,并试图揭示文本之外的更深层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2. 后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后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有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让-福科·利约塔、朱利亚·克里斯蒂娃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并对后结构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3. 后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后结构主义的出现加深了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和理解,并使得文学研究更加注重对文化、社会、权力等方面的分析和关注。
由此,后结构主义为后来的文论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思考和材料。
三、后现代主义1.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特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文论观念,它试图超越传统的现代主义范畴,反对现代主义所倡导的一切伦理、形式和结构的限制,强调个体主义和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西方文论复习资料第七章第二节象征主义艺术理论一、波德莱尔的“感应说”(一)艺术与自然:放弃自然,反对复制自然,不仅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更指人本身的自然肉体,肉体的自然性。
(二)艺术与道德科学:道德科学不是艺术道德求善,是宗教的事。
科学求真,是哲学的事。
而艺术是求美的,所以,科学道德都不是艺术。
(三)艺术的本质:美、忧郁、不幸艺术是美,而真正的美、纯粹的美是“忧郁”和“不幸”。
其著作《恶之花》寓意“恶之美”、“病态之美”(四)艺术感知:想象力1、艺术感知就是洞悟宇宙、人生的奥秘。
2、宇宙万物和人生百态都受“普遍相似性”的支配。
3、诗人必须有想象力,去辨认和表述事物之间的普遍关系。
4、想象力是“向所有的精神生动的说话的创造力”5、想象力就是促动诗人发生感应的能力、前奏。
(五)艺术思维和创作:感应与象征感应,又译应合,曾出现在《恶之花》中,影响深远,被称为“象征派的宪章”。
1、垂直感应:指由物质客体以及引起的感觉层面到抽象观念和个人情愫层面的运动。
(人与大自然的感应)2、水平感应:指由一种实在的感知到另一种在同一层面的感知的运动(通感、人与自身的感应)eg:自然中的万物之间,各种艺术形式之间,人的各种感觉之间等。
两种感应都是强调诗在不同之间把握相似,在无关之间抓住关系的能力。
二者各有特点,相互渗透,其目的是通过意向及其积累,在读者身上再次引发诗人体验过的情感。
总结:波德莱尔反对复写自然,坚持艺术的独立性,强调官能、想象力。
把忧郁、不幸看作高于欢悦的美的特征,影响颇巨。
二、魏尔伦“音乐、至高至上”的诗歌革新主张(强调诗歌的节奏韵律)(一)土星情节:土星,即人生是忧郁、痛苦、不幸的隐喻。
这是魏尔伦诗歌主题的来源和理论基础。
(二)纯粹:自然是诗人心灵的象征性森林,应热爱、领略、洞悟它,以写出意在言外,有“轻松自如节奏”和“绝对形式”的纯诗。
(“纯诗”概念没有严格限定和完整体系,但启发了瓦雷里,成为后期象征主义的主要概念。
(双面打印2份)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知识重点1、古代希腊以柏拉图的“理念论”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为代表,呈现出表现与再现的二重主题。
2、理念论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3、理念作为现实事物模仿是完满的,而现实事物则是它的不完满摹本。
理念作为事物的共相,或者说事物的本质,是不生不灭、不变不动的,是理性和绝对知识的对象。
4、在柏拉图看来,模仿的文艺制造谎言,滋长欲望,摧残理性,无论对公民品质的培养,还是对理想国的建立,都有着巨大的危害。
5、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是悲剧的灵魂。
6、贺拉斯认为,“合式”就是符合理性,恰当得体。
7、崇高源于文学作品恰当的形式,即“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尊严和高雅的结构”。
8、奥古斯丁是中世纪象征理论的奠基者。
9、艺术,在奥古斯丁这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音乐、诗歌、修辞学、机械技艺等。
10、艺术作品的虚构问题与宗教信仰所要求的道德真诚始终构成一种张力。
11、在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上,奥古斯丁从道德和宗教信仰的角度对艺术的功能加以肯定。
12、象征是一种阐释方式,象征意味着要将超验的变为经验的,无形的变为有形的,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并对此做出隐喻的解释。
13、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在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文化和思想上的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并非古代文化的简单复活,而是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
14、文艺复习的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
15、锡德尼,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诗人和学者。
《为诗辩护》是他在文论方面的代表作。
16、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肯定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性。
②突出文学的想象性和虚构性。
③强调文学的现实功能。
17、新古典主义的法典:《诗的艺术》。
18、在《诗的艺术》中,布瓦洛多次强调艺术要模仿自然,要描写自然人性。
19、温克尔曼认为古希腊艺术杰作的一种普遍和主要的特点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20、《萨拉·萨姆逊小姐》开创了德语“市民悲剧”的先河。
西方文论——精选推荐

西⽅⽂论《西⽅⽂论》复习⼀、基本知识点1、西⽅最古⽼的⽂学观念是模仿说2、柏拉图的⽂艺思想①哲学思想:理念论或“相”论——在柏拉图的世界中有两个世界,⼀个是理念的世界,也即“相”的世界;另⼀个则是现实的世界。
②柏拉图的“理想国”③柏拉图的⽂艺学思潮(1)摹仿理论;“摹仿的摹仿”,“影⼦的影⼦”,“同真理隔着三层”。
(2)现实美⾼于艺术美。
3、亚⾥⼠多德提出诗歌与历史更加真实的理论4、亚⾥⼠多德的悲剧理论思想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个完整的有⼀定长度的⾏动的模仿。
悲剧的媒介悲剧中的主⼈公。
悲剧的效果,净化说。
5、提出流溢说的中世纪神学美学家是普洛丁6、古典主义⽂论、现实主义⽂论和浪漫主义⽂论的特征。
◆主要理论作为启蒙主义的继承和完善,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个基本出发点就是把美学问题归结到⼈的⾃我意识和理性这个现代哲学的⽴⾜点上,这是康德、席勒、歌德和⿊格尔共同的思想⽴场。
(理性主义美学)1、以理性为主,调和理性与感性,促成和谐的健康的⼈性。
2、美学和⾃由的联系,审美成为通向⾃由的桥梁,美是⾃由的象征。
浪漫主义强调⼈的主观性和内⼼现实,反感对古典主义的理性统治,推崇感性的⼒量。
◆浪漫主义的特点1、诗歌的关键在于感情的表现。
情感体验是诗歌的核⼼主题。
2、诗意的关键不在于诗⾏和韵⽂的形式,⽽在于动⼈的情感表达。
3、诗⼈的灵感来⾃于想象⼒⽽不是现实⽣活。
4、诗⼈与科学家⼀样都在追寻真理。
基本特征是追求真实和再现现实。
现实主义⽂学观念的主要特征◆要求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按照⽣活的本来⾯⽬进⾏写作。
◆现实主义⽂学理论⾼度重视⽂学典型。
◆现实主义⽂学具有基本的历史观要求。
7、提出“审美带有令⼈解放的性质”的美学家⿊格尔8、提出⽂学性概念的俄国形式主义⽂论家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森9、⽂学的内部研究,参阅韦勒克的《⽂学理论》(详见论述题3)《⽂学理论》是对新批评派理论的总结,代表了新批评理论与⽅法论发展的⾼度⾃觉与成熟阶段。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西方文论笔记1. 文学的三个功能:娱乐、教育、思考。
这三个功能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2. 可以通过文学来了解人类的情感、思想、信仰、社会文化等方面。
因为文学是一种表达和传递人类经验的方式。
3. 文学作品的主题并不是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或情感表达,而是探究人类普遍存在的主题(如爱情、人性、道德、自由、平等等)。
因此,文学是社会化的,是表达社会普遍意义的。
4. 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表达主题,更在于艺术地表达和传达主题,有时甚至在反复阅读中才能完全理解作品的内涵。
5. 文学经典作品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了解其他文化和思想体系。
6. 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互为表现,不能分离。
艺术性是文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并不是唯一的要素。
7. 文学评价不仅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更关注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系。
因此,文学评价也具有历史性和文化性。
8. 文学批评家的职责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需要具备广泛的文化和理论知识,以便对作品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和分析。
9. 文学批评的不同流派和方法(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都是用不同的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不同流派和方法之间并不存在对错之分,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而存在的。
10. 最好的文学批评不是提供简单答案的答案,而是提供挑战性问题的答案。
好的文学批评应当引导人们去思考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西方文论复习要点

1.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
(P18-20)理式论摹仿说: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神的化身。
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
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他认为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文艺是自然的摹仿”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
但就摹仿说的发展历史来说,它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2.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与悲剧理论。
(P29-34-42)文学本质论:亚里斯多德在柏拉图等人的“艺术摹仿”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但是艺术的摹仿的对象本身是真实存在的,肯定摹仿现实艺术的真实性,文艺的本质在于诗人和艺术家要表现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一切美的艺术都是“摹仿”,不承认有来自神的灵感的颂神艺术和摹仿艺术的区别。
艺术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
这使“文艺摹仿自然”的对象更为明确,为揭示文艺的本质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艺术摹仿反映的是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文艺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你,分别在剧的各个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其认为悲剧冲突的本质是“过失说”,即是好人犯了错误。
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名是“西方文论主要知识点”,但是第三章缺失五个小点,直接从第6点布瓦洛开始的。
后翻遍网络,终于找到!!
缺失部分:
第三章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艺理论
1,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对古希腊罗马文论的继承与创新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整体上并未突破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的理论体系,这就为文艺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余地。
新古典主义文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它们具有共同的基本主张,即“模仿自然”、“崇尚理性”、“严守规范”、“服从古典”等。
由于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是唯理主义,所以它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既有继承又有反拨。
就前一点看,它继续高扬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以理性反对宗教迷信;就后一点看,它轻视感性、情感与创造性,把对古代文学遗产的继承借鉴推向极端,由此产生了严重的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倾向。
2,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是如何认识文艺的自主性特征的?
3,《为诗辩护》是从哪些方面论证了诗人和诗的地位及其诗的价值作用的?
(一)诗人是预言家和创造者。
锡德尼引经据典,说:“在罗马人中间诗人被称为瓦底氏,这是等于神意的忖度者,有先见的人,未卜先知的人。
“”希腊人称诗人为普爱丁,而这名字,因为是最优美的,已经流行于别的语言中了。
这是从普爱恩这字来的,它的意思是“创造”。
在这里,我不知道是由于幸运,还是由于聪明,我们英国人也称他为创造者,这是和希腊人一致了。
”由此,他断定,诗人是配先于其他竞争者而享有君王的权利的,应该把桂冠戴在诗人的头上。
针对自古以来谴责诗人是“说谎的母亲”、“腐化的保姆”的谬论,锡德尼批驳,说作为诗人就难做说谎者,因为诗人从不肯定什么。
他虽然不叙述真实的事情,但是因为他并不当它真实的来叙述,所以他并不说谎。
由于人们未能把诗的滥用和诗的正当功能区别清楚,所以人们就会认为诗人是“腐化的保姆”。
因此,他得出结论说:“诗人在才智方面确是应该超过一切别人的,因为他们的一切只是从他们自己的才智来的,因为他们真是自己的创造者而不是人家的剽窃者。
”
(二)诗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及其价值
《为诗辩护》中首先论证并论述得最为充分的是诗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诗是人类文化的源头。
其次,从诗本身怡悦性情的特点来看,诗能开发学术的各个方面。
再次,诗的形象结合了一般的概念和特殊的实例,因此它胜过历史和哲学。
总之,在锡德妮看来,诗高出于其他学术,是学术之父。
4,达芬奇的诗画比较意在抬高绘画的地位,但为什么却深化了对诗的认识?
从古代到文艺复兴时代以前,绘画的地位一直比较低微。
达芬奇为了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竭力为绘画的地位和价值辩护。
于是,他把绘画与诗、音乐、雕塑进行比较,鼎力论证绘画是一门科学,是最为完美的艺术形式。
其中,诗与画之区别的系统分析显示了他对诗的特性的认识。
从性质所属来看,诗是伦理哲学,画是自然哲学。
从所使用的媒介材料来看,诗的手段是语言文字,画的手段是逼真的形象。
从所诉诸的感官来看,诗是听觉的艺术,画是视觉的艺术。
从时空角度看,诗在时间中逐渐展开,画在空间中同时出现。
他把这种区别称之为“被肢解的身躯与完整的身躯之间的区别”。
达芬奇对于诗画的比较,当然有他的偏激与狭隘之处,这与他本身是画家而非诗人以及急于
提高绘画的社会地位有关。
然而,他的角度选得准确,揭示了诗的特征;而且他的分析是系统而全面的。
5,卡斯特尔维屈罗《〈诗学〉诠释》体现出的诗学思想是什么?
卡斯特尔维屈罗的文艺见解,主要见之于他用意大利语翻译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附有的《提要》和《注疏》(又称《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诠释》。
(一)诗的目的和功用
卡斯特尔维屈罗定诗之目的为娱乐,且主张以民众为娱乐对象,这不仅是对中世纪宗教神学文艺观的反叛,同时也超越了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的理论,充分显示了他的反抗传统的姿态。
(二)诗的本质特征
他认为诗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创造,但他同样要求其现实基础和合理性。
(三)“三一律”的初步主张
卡斯特尔维屈罗认为,悲剧必须考虑到实际的舞台演出和观众,因而在时间和地点方面受局限较多。
基于这种认识,他在事件、时间、地点三方面对悲剧提出了一些要求。
事件“是在一个极其有限的地点和极其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发生的”。
“事件的时间不应超过十二小时”。
表演的时间“和所表演的事件的时间,必须严格地相一致。
”他的这种看法,是符合戏剧艺术集中性、舞台性、直观性的特征的,有利于发挥戏剧之所长。
从这种主张的影响来看,它促使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把“三一律”确立为一种必须遵循的艺术法则。
(四)悲剧净化说新解
卡斯特尔维屈罗以他的娱乐说为理论根据重新解释悲剧净化说,他把悲剧净化解释为快感,一方面剔除了为教益而教益的功利性,另一方面把快感落实到实用因而又与为艺术而艺术论者划清了界限。
总的说来,卡斯特尔维屈罗借助对《诗学》的诠释所强调的文艺的创造性、想象性、娱乐性等,不仅更为正确地揭示了文学艺术活动的特征,同时也进一步批判、否定了压抑人性的基督教神学,传播与鸿扬了进步的人文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