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好雪片片》教案
《好雪片片》教案

课题《好雪片片》授课日期教材分析《好雪片片》是一篇清新自然写人散文,作者在文章中刻画了一位外表污秽、境况凄凉但心怀善意的流浪老人的形象,借此揭示文章的中心:无论境况如何都不能失掉一个人的好本质,都要学会给他人以温暖。
学情分析中职学生最缺乏的就是身边人的关怀、认可和激励,所以本课通过难点问题的解析争取教会他们如何关注身边的人或事,正确的理解别人的说和做,恰当的对别人表达善意,从而使他们在生活中可以更好、更多的获得别人的善意的回报教学目标1、能够采用快速阅读方法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3、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的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学会给自己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给别人送去温暖和希望。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2、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学会给自己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给别人送去温暖和希望。
3、学会体察他人的善意,发现身边的美;也学会善意的对待他人,为别人送去温暖一片。
教学准备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流浪老人老人与我作者评论好雪好雪(衣着外貌(“我”买奖券片片片片日常生活老人系扣子)(明净的善意)不落人们态度)别处课外作业:1、字词注释抄写及作者作品的熟悉2、从结构上看,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你是怎样划分的?请写出起讫段的序号,并简要概括出三部分的大意。
3、文中写“我”以在老人那里买奖券“感到安心”,“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为什么感到安心?“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后小记及预习指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和善是一种爱,它如江南三月的小雨,润绿了荒芜的原野;宽容也是一种爱,它像北国九月的冬阳,温暖着冰冷的心房。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林清玄的散文作品,《好雪片片》。
1.2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好雪片片》,使学生对林清玄的散文风格有初步的认识。
1.3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4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林清玄及其作品《好雪片片》。
(2) 学生自读《好雪片片》。
(3) 课堂上,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散文中的意境与情感。
第二章:作者介绍2.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林清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2 教学内容介绍林清玄的生平和文学创作。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
2.4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林清玄的生平。
(2) 分析林清玄的文学创作特点。
(3) 引导学生理解林清玄的文学理念。
第三章:散文欣赏3.1 教学目的使学生深入理解《好雪片片》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
3.2 教学内容分析《好雪片片》的艺术特色,如语言、形象、情感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3.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好雪片片》的语言美。
(2) 分析散文中的形象描绘。
(3) 讨论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第四章:主题讨论4.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并思考《好雪片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4.2 教学内容探讨《好雪片片》中的主题思想。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
4.4 教学步骤(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
5.1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好雪片片》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
5.2 教学内容5.3 教学方法5.4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
第六章:语言特色分析6.1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好雪片片》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6.2 教学内容分析《好雪片片》中的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等语言特色。
6.3 教学方法采用文本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
6.4 教学步骤(1) 教师举例讲解《好雪片片》中的精彩词句。
好雪片片教案范文

好雪片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片片”、“好雪”等词语;(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会用“好……片片”的结构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生动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口语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雪的喜爱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词语;(2)流利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4)运用“好……片片”的结构造句。
2. 教学难点:(1)词语“片片”、“好雪”的理解;(2)句子结构的运用;(3)课文情境的感知。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图片素材;3. 雪花模型或视频;4. 小组讨论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雪花模型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雪的好奇心;(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感受和经历;(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的雪的特点。
2. 课文讲解:(1)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2)通过图片素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描述的场景;(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
3. 词语学习:(1)认读“片片”、“好雪”等词语,讲解词语含义;(2)通过例句展示,让学生学会用“好……片片”的结构造句;(3)小组内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词语记忆。
4. 朗读练习:(1)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2)邀请学生上台表演朗读,给予鼓励和指导;(3)全班一起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知识点;(2)强调课文中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2. 家庭作业:观察大自然,用“好……片片”的结构写一段话;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拓展思维,分、体会人物形象,2、学习身处逆境而不改善良的本性,执着为他人送温暖的品质,把这种爱带回家教学重点:1、重点把握“我”自身的人性闪光2、能够理解流浪老人身上所具备的美好品质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流浪老人所具备的善良和美好品质教学过程:预习内容:解决生字生词读音、熟读本篇文章,分人物形象一、导入新课:(图片,我们常见的流浪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面对着形形色色不同的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居无定所,也许甚至他们并没有家;他们也没有亲人,每天孤独的漂泊在灯红酒绿的街道;他们浑身上下无不脏乱,走到哪里都遭受着白眼和唾弃他们——流浪汉今天我们学的《好雪片片》讲的就是林清玄与流浪老人的故事。
二、分“我”的形象1.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见过很多这样的流浪汉吧?大家对他们又报以怎样的态度呢?明确:回答略2.教师:好,现在请开课本,看着《好雪片片》我们之前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谁能说一说,“我”和其他人对老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本文中的“我”是怎样对待文中的流浪老人的?(明确: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请问:“我”在购买奖券的时候,是为了中奖么?(生:不是)教师:那是为了什么? ( 明确:为了帮助流浪老人)教师小结:他同情这个流浪老人,充满着善良的意念从他的字里行间还可以看出,他要使他的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我们生活中很多人,同情别人时,仅仅是嘴巴上说说罢了,“我好同情你啊”、“真可怜”等等当然,也不是说这样就是伪善和虚情假意了,只是,我们这个林清玄,他更愿意付出实际行动,让这份同情不只是脑海里纯粹的念想这一点,证明了他善良的至真、至诚。
《好雪片片》教案

《好雪片片》教案林清玄教学目标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领悟“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教学重点把我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爱的国度里。
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
在爱的世界里,我们不仅会收获许多感动,也学会了感动别人。
林清玄先生在他的散文集中有一段充满哲理的语言:“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
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今天我们就从林清玄先生的《好雪片片》中去体味人世间“最明净的善意”。
二、走近作者林清玄笔名秦情、林大悲等。
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
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燠(yù)热污秽(huì)笨拙(zhuō)家当(dàng)奖券(quàn)2.快速阅读,理清思路,然后回答:你觉得文中的“我”和流浪老人是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四、品读课文(一)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他的美好心灵。
1.浏览课文第一部分。
(1)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外形和生活情形的关键语句。
①即使在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
②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
③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好雪片片》教案

颁奖词
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
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
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
她的心
三、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余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7分钟)
明确:
第一部分(1---5)概括描写流浪老人的衣着外貌及其日
一、多媒体教学
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
二、课堂板书(如下图所示)
三、板书说明
此板书为两节课的内容,因大部分图片、段落分析以及练习题都在多媒体上显示,所以板书内容为具体分析课文时总结出的脉络内容。
教学流程图。
好雪片片课程设计

好雪片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本中关于雪的成因、结构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知识点;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雪与水循环的关系,以及雪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 学生能识别并描述不同类型的雪晶体,了解其形成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对雪的形态、结构进行探究;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调查等途径,收集、整理雪相关的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雪的美好情感和独特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大自然中的雪产生兴趣,激发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 学生通过学习雪的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科学探究为主,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自然现象感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雪的成因与结构:讲解课本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介绍雪的形成过程、雪晶体的结构特点及其分类。
2. 雪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习课本第四章第二节,探讨雪对水循环、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3. 雪的观察与探究:结合课本实验活动,指导学生观察雪的形态、结构,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
4. 雪的艺术创作:以课本第四章第三节为基础,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雪的美好情感。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雪的成因与结构,让学生初步认识雪。
第二课时:学习雪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课时:组织学生进行雪的观察与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好雪片片》教学教案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好雪片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写作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写作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雪的美丽和神秘,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好雪片片》的内容简介:本文是一篇描写雪的美丽和神秘的散文。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花片片飘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写作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对雪的印象,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好雪片片》,提问学生对雪的看法。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 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4. 写作和交流:(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活动,如写一段关于雪的描写、写一篇关于雪的故事等。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利程度和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写作和交流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好雪片片》。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如雪花飘落的景象。
3. 写作和交流所需的纸张和文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好雪片片》教案
杨本道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写作思路和刻画人物的基本笔法。
2.领悟“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刻寓意,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本性、执着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重点:文中素描式人物描写方式
难点:1.如何感知他人的善意
2.如何体会“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候课、师生礼仪、考勤等)
二、学生5分钟讲故事。
(此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心理素质等)
三、新课内容:
(一)导入:这个世界缺少美吗?(问题导入)
学生回答,教师举实例加以引导,如:红衣女孩、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医生周月华······
导出名人名言,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法﹒罗丹其实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也是这样一位善于发现美的人。
(二)检查《导学案》的“预习案”完成情况,请学生回答,教师予以矫正。
(三)根据《导学案》的“探究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深入探讨文本。
1.首先,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的关键语句,填写下表,然后讨论:
①流浪老人的外在形象与生存环境如何?
②这个形象给你怎样的感受?
③对其中哪个细节你最有感触?
④作者对老人除了同情,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运用提升
1.作者想借助流浪老人的言行举止说明一个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2.我们由此得到的人生感悟是什么?
3.文章以“好雪片片”为题,又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收束全文,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五)根据《导学案》的“检测案”,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
1.给下列字词注音
奖券.()便当.()家当.()一簇.()
厌恶.()慎重.()禅.师()塑.胶()臀.部()燠.热()庞蕴.()污秽.()
乍()感慨.()笨拙.()执着.()腋.下()
2.阅读《购买上帝的男孩》一文,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购买上帝的男孩
一个小男孩捏着一美元硬币,沿街一家商店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
老板是个60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
“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吗?”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被叔叔帕德鲁普养大的。
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
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
“你有多少钱?”“一美元。
”“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一个美元。
”老头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
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跑到医院。
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叫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
几天后,一个由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德鲁普进行会诊。
帕德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帐单上的那个天文数字,差点吓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付清了,那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头花重金聘来的。
帕德鲁普和邦迪立即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
后来,帕德鲁普收到一封信,是那个老头写来的。
信上说:“年轻人,你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为了救你,他拿一美元到处够买上帝……是他挽救了你的生命。
但你一定要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的感受是: 。
四、总结
1.教师总结全文主旨。
2.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学了《好雪片片》这篇文章后,我的收获是: 。
五、板书
好雪片片
林清玄 (台湾)
这个世界美吗?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
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
睛。
---------法﹒罗丹 一、 坚困(艰) 退辟(避) 沉陌(默) 油溺(腻 斩新(崭)灌摡(溉) 笨绌(拙) 蝉师(禅)理采(睬) 摊畈(贩) 二、
臀.部(t ún ) 燠.热(y ù ) 污秽.(h ùi ) 笨拙.
(zh ūo ) 家当. (d àng ) 奖券.
(q ù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