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研究的主题
关于经济学的研究选题

关于经济学的研究选题
关于经济学的研究选题是指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题目或主题的选择。
在学术研究领域,选择一个适当的题目对于研究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经济学选题应该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以下是关于经济学研究的选题示例:
1.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分析
3.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4.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
5.国际贸易对国家间贫富差距的影响研究
6.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7.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行为的关系研究
8.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分析
9.劳动力市场歧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10.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经济学分析
总结来说,关于经济学的研究选题指的是在经济学领域中选择一个研究题目或主题的过程,旨在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
适当的选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等。
这些选题对于推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说一说对经济学原理的认识

说一说对经济学原理的认识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它研究的主题和对象是人和社会;与人文学科不同的是,它是用科学的方法,冷静的态度去研究人和社会。
简而言之,如果你接受了经济学的专业训练,不只是依靠人类的直觉来看待问题,世界在你眼中,可能呈现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面貌。
在经济学这门科学中,有两个基本的假设,第一个假设,叫做资源的稀缺性。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比如土地,原材料,甚至人才。
但有一些资源是我们不太容易注意到的无形资源,比如时间。
相对于金钱、权力,时间才是人类最稀缺、最重要的资源。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无论贫富,大家一天都只有24小时。
在目前的社会,再先进的科技也不能将你的生命延长至无限。
可以说,经济学中的成本问题、价格问题,都要把时间资源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比如,一家餐馆,做的再好吃,价格再便宜,如果地方偏僻,非常难以寻找,也很难长期持续下去,而在商业区、办公区、景区的餐厅,同样质量的饭菜,价格略高,人们仍然会因为方便而选择他们。
经济学的第二个假设,叫做人是理性的。
虽然人并非绝对理性的动物,但这个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立的。
人类做选择时,要权衡一下好处和坏处,成本和收益,尤其是处理经过深思熟虑或重复性很强的决策问题时。
在这两个假设的基础上,经济学家就可以系统分析人和社会怎么管理稀缺资源,分析人的行为、分析社会现象,推出很多结论,并以此作为做决策的依据。
但要做出理性的决策,只有出发点还不够,还需要有个落脚点,那就是效率。
普通人看重公平,经济学家重视效率。
公平是指如何将“饼”(PIE)均分给每个人,而经济学家在意的是如何将“饼”做到最大,杜绝浪费。
任何问题中既有公平问题又有效率问题。
以偷窃为例,如果你的一千元被小偷偷走了,财富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手中,普通人会觉得这很不公平。
然而经济学家认为,一千元从A手中到了B的手中,社会中的财富只是发生了转移,总值没有降低。
uooc微观经济学完整答案

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得分:10.0分
4
【单选题】
需求定律表明()。
A、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和需求量是负相关的
B、
市场中购买者越少,商品价格会越高
C、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和需求是正相关的
D、
消费者在某种商品的价格较高时购买的数量比在较低价格时要多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得分:1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10
【判断题】
一国倾向于进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1
【单选题】
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
需求增加
B、
需求量减少
C、
需求量增加
D、
.需求减少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
2
【单选题】
5
【单选题】
正常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导致()。
A、
供给增加
B、
供给量增加
C、
供给减少
D、
供给量减少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
6
【判断题】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均衡价格下降。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7
【判断题】
若需求增加,需求量一定增加。
A、
增加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得分:10.0分
5
【单选题】
如果生产者能够以一种不变的比率在两种物品之间进行转换,则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就是()。
世界经济学研究生课程

世界经济学研究生课程
世界经济学研究生课程通常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1.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国际贸易理论、关税政策、汇率体系和跨国公司运作等内容。
2. 发展经济学:关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探讨发展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发展政策。
3. 国际商务与跨国公司管理:介绍国际商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涵盖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法律和跨国公司管理等内容。
4. 国际金融与投资:涵盖国际金融体系、外汇市场、国际资本流动、跨国公司的融资和投资策略等内容。
5. 区域经济与全球治理:关注不同地区的经济合作、区域一体化和全球治理问题,涉及国际组织、区域合作机制和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挑战和机遇。
6.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研究全球化的影响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策略。
7. 世界经济政策:研究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等,分析这些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8. 世界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学:探讨全球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9. 文化与世界经济:分析文化因素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包括文化产业的国际贸易、文化多样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等。
10. 国际经济法:研究国际经济交易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包括国际贸易法、投资法、知识产权法等。
世界经济学研究生课程通常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研讨会等,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深入了解世界经济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及应对全球挑战的策略和政策。
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

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第一章导论(包括教材第1章和第1章附录)本章重点:一、经济及经济学的定义二、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稀缺性和效率三、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问题四、经济制度五、生产可能性边界六、经济学的分类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八、进行经济思考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一、经济及经济学的定义经济(economy)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economy)一词,是由希腊文0’ikos(家产)和n’emein(管理)合成的oikonomia演变来的。
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在我国古代,“经济”一词是指“经国济民”。
现代社会“经济”一词主要有以下四种含义:①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③社会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③节约④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各部门(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
经济学economics最近几十年来,经济学覆盖了各种各样的论题。
如何定义这一成长中的学科?重要的定义包括,经济学是:●研究在经济活动中如何确定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价格,以及如何运用这些价格配置资源;●考察金融市场行为,分析金融市场如何将资本配置到其他经济部门;●考察收入分配及如何在不损害经济运行的前提下对穷人给予帮助;●考察政府支出、税收、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考察经济周期中失业与生产的波动,并提出改善经济增长的政策;●考察各国贸易模式并分析贸易壁垒有何影响;●观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对鼓励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提出建议。
如果我们将所有这些定义加以提炼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共同主题: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二、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稀缺与效率(一)稀缺1、稀缺scarcity稀缺即有限,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或物品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教师设问:为什么存在稀缺性呢?❖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一定时期内,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理解稀缺性呢?❖稀缺性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计量经济学论文研究主题选取

1、政府间策略性博弈中的FDI区位选择研究〔1〕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结合外商直接投资理论、新地理经济学理论、空间经济学理论,运用Moran指数、Moran 散点图、Moran’I、Geary’C、局部Moran、局部Geary与LISA等指标从全域与局域两个层面考察我国FDI的区域空间及产业空间的关联性,包括FDI的区域分布、FDI的产业分布是否存在地理上的结块效应,以及这种集聚特征的时空跃变规律。
〔2〕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策略性博弈行为分析基于空间经济分析理论,本部分将总结归纳某地方政府支出决策与其它政府支出决策之间的关系,即影响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结构决策的因素应包括:自身预算约束、其它政府的同期博弈、其它政府的跨期博弈。
在此基础上,拟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考察地方政府尤其是在财政政策上的竞争和博弈行为,包括同期外溢效应、时间滞后效应与跨期外溢效应。
〔3〕地方政府间策略性博弈行为影响FDI区位选择的理论机制基于“第三方效应”理论,构建由某地方政府、其它政府与外资企业三方参与的两阶段博弈模型,试图阐明地方政府间策略性博弈行为影响FDI区位选择的机理:①政府间相对竞争的强弱会影响两区域内外资企业的相对生产成本,影响外资企业的生产决策;②政府间竞争的外溢效应会改变本区域外资企业生产总成本;③不同产业对于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引致的生产成本变化的敏感性差异,会导致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
〔4〕地方政府间策略性博弈行为影响FDI区位选择的经验检验基于上述模型分析,结合FDI区位选择理论,采用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等空间计量模型,建立地方政府间策略性博弈行为影响FDI的实证模型,验证地方政府竞争的同期外溢效应、时间滞后效应与跨期外溢效应对FDI流入及FDI产业结构的影响,并结合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及不同的“距离”范围,考察这种影响效应的差异性。
〔5〕有效利用地方政府间策略性博弈行为优化FDI的策略研究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就优化FDI从地方政府竞争行为视角提出相关对策:一是如何充分考虑与邻近区域政府在政策上可能存在的冲突,充分运用本区域政策促进区域要素结构提升与环境改善,强化本省政府行为尤其是财政行为的引资效应。
生活中的经济学-2017期末考试第五次模拟练习

生活中的经济学-2017期末考试第五次模拟练习期末考试第五次模拟练习一、单选题 (共 30.00 分)1.有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其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B. 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其所带来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C. 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收入已经很高,人们希望有闲暇替代工作;.D. 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继续增加工资则劳动的供给开始减少。
.正确答案: A .2.小明吃一个苹果的效用为3,吃两个苹果的效用为7,吃三个苹果的效用为5,则第三个苹果的边际效用为:A. 1.B. 2.C. -2.正确答案: C .5.比较下列哪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大?A. 大米.B. 白菜.C. 点心.D. 面粉.正确答案: C .6.国家发改委本次对日本12家企业开出了史上最重的一个罚单,不管是从被揪出企业的数量来看,还是从处罚的金额来看,都破了《反垄断法》出台以来的纪录,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
在发改委通报的具体情况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那就是在汽车零部件反垄断案中和轴承反垄断案中,各有一家企业因为率先出来充当“污点证人”而被免除了处罚,坦白越晚的企业遭受的处罚也就越重。
这里用到了什么经济学理论?A. 占优策略.B. “囚徒困境”模型.C. 胜者全得.D. 多数原则.正确答案: B .7. 关于本讲提到的“投机者们巧妙地踏着供求波动的鼓点”,理解错误的是:A. 在秋季低价时买进谷物或玉米,并将其储存起来;当价格上涨时把它卖掉,从中赚取利润;.B. 投机者的行为增加了秋季的需求量,从而提高了秋季的价格;.C. 增加了春季的供给量,从而降低了春季的价格;.D. 稳定物价是投机者最原始的推动力。
.正确答案: D .8.有关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理解错误的是:A. 正斜率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表示:工资增加则劳动者愿意减少闲暇。
.B. 正斜率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表示:工资增加则劳动者愿意增加工作。
经济学主要课程

经济学主要课程
经济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社会、政治、商业以及个人决策的科学。
针对该领域,以下是经济学主要课程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决策的经济学分支,包括市场供给和需求以及价格决定因素。
学生将学习货币价值、资源分配,市场失灵、公共政策等主题。
2.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经济学分支,包括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失业和政府策略等。
学生将了解货币政策,经济衰退和复苏,以及经济不平等等一系列主题。
3. 金融学:研究企业和个人财务管理以及投资机会的经济学分支。
学生将学习管理个人债务,理解利率、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了解风险投资等概念。
4.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家之间贸易和金融往来的经济学分支,包括国际贸易、汇率、国际货币体系和跨国公司等。
学生将学习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了解国际贸易的利弊。
5. 统计学:为经济学提供数学和统计工具。
学生将学习如何实施经济方法,如何分析和解释经济数据,以及如何预测未来经济表现。
6. 经济学史:研究经济学理论和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学科。
学生将学习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亚当·斯密等相关经济学家思想及其对经济学领域的贡献。
7. 实证方法:研究经济规律的实证方法,包括博弈论、实验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现代经济学技术来分析市场行为、竞争策略和政策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扎实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应开放心态,注重理论的实践性并关注时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缺和效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经济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它的两大核心思想包括稀缺性和效率。人们承认其稀缺性的存在,在此基础之上有效率地分配有限的资源。同时经济学也是一门成长中的学科,30年来它覆盖了很多主题。经济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经过千锤百炼,各种主题的PK,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认为重要的经济学定义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市场经济
纯粹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极端的经济体系,政府在这种自由放任的经济中不施加任何政策影响,没有一个大佬站出来告诉某个人或者企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整个市场就像是《黑客帝国》中的程序一样,自我运行着,价格、市场、盈亏、刺激与奖励的一整套系统解决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钱花的最舒心、生产者的利润最让人开心,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其乐融融的景象中。90年代以后上初中的人都应该听说过“看不见的手”这个词,即使上课时间你是在梦中度过的,老师无数遍的强调至少在你的脑海里会留有一点痕迹。没错,这个“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的价值规律。整个市场正是默默地遵循着这个规则在运行着,而政府不干涉任何事情。
市场经济和指令经济各有利弊,没有一个是完美的。因此,在当今社会中,没有一个社会完全属于上面两种极端中的一个,而是将两种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相互结合的经济,经济学家们称其为混合经济。
寻求最佳的资源配置方式
纯粹的市场经济与指令经济,是两种极端的资源配置方式;而在实际生活中,各个国家采用的经济体制多为两者的结合——混合经济。
“柠檬问题”,又称“柠檬原理”,该原理认为在次品市场(如二手车市场等)上,由于交易双方对质量信息的获取不对称,买者只愿意根据他所知道的平均质量来决定支付的价格,导致质量高的卖者退出市场。
市场均衡
市场中存在着买卖双方,商品以及商品的价格、数量,在人们无数次的交易中,最终市场会达到均衡。萨缪尔森认为,市场均衡代表了不同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的一种平衡。
稀缺性
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伊甸园,也不是乌托邦,不能对于物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东西都是稀缺的,不是无限供给的。粮食、石油、工作机会等,都不是无限供给的。需求无限和资源有限,构成了物质的稀缺性,有限的物质无法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效率
欲望无限,资源有限,这样一来,我们就得有效率地分配资源。效率就是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条件下,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该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比如,将1美元分配给拾荒者而不是给世界首富。因此,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缺性的存在,研究一个社会如何组织,从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
18世纪,英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人们称其为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他写了一本流传千古的微观经济学宝典——《国富论》。在这本宝典中,斯密考查了如何确定单个价格以及土地、劳动和资本的定价问题,并研究了市场机制的优势和劣势。最重要的是,他指出,个人的自利行为产生经济利益。也就是说,每个个体经济参与者都是力图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正是这样的个体行为,导致了有效率的经济活动。这么多年以来,经过后人的潜心研究,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已经相当广泛,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虽然微观和宏观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联系,但是两者的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基本假设和中心理论还是有所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西方经济学的奠定者
一般地,人们认为西方经济学始于亚当·斯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约翰·凯恩斯这一对师生分别在真正意义上奠定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两种本质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和指令经济。
垄断
石油行业和电力行业是典型的垄断,供给者定出很高的价格,如果你不接受这个价格下场只有一个:汽车别跑、全家断电。
外部性
如果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道路上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这是负的外部性,最大化的利润便不那么有含金量了,人们不能够傻到面带微笑的在臭水沟里数钱吧!
信息不对称
在二手车市场中,次品车会将好车逐出市场,这是个“柠檬问题”。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的总体运行。水滴汇成了大海,微观中的经济个体汇成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经济。
出生于英国的凯恩斯,成了宏观经济学的鼻祖。他写了一本具有革命性的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简称为《通论》。这本书被后人所推崇,成为宏观经济学的真经。时代造就英雄,19世纪30年代,英美处于大萧条时期,凯恩斯在其伟大的著作《通论》中分析了失业增加、经济下降的原因,消费与投资的决定,中央银行货币和利率的管理等问题。他还指出,政府在熨平商业周期波动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将宏观经济学理论分为几方面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什么是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解决的是生产投入的问题,也是经济活动的起点。一般认为土地、劳动和资本构成了生产要素,但当今社会,企业家才能也被归入其中。
生产可能性边界
遇难者的选择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是最大化利用资源的点,既不多,也不少。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
小米非常喜欢探险。有一次,他在山林里迷了路,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救援,小米只能靠自己的技能和知识进行生产自救。假设小米一天有8小时的工作时间,或者用于爬树摘野果,或者用于抓兔子。
公共物品
如马路边上的健身器材,因为它不会给提供者带来太多好处,因而就不会有人愿意供给此类设施,这便出现了公共物品问题。
市场失灵
纯粹的市场经济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市场失灵的存在,导致资源的浪费,一些需求得不到有效地满足。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公共物品,是市场失灵的几种表现。
外部性
什么是“柠檬问题”
小米可以将8小时全部用于抓兔子,如下面图表中的B点;也可以将8小时全部用于摘野果,如图中的A点。这是小米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两个极点。除了这两点以外,小米还有许多其他的选择:将一部分时间用于摘野果,另一部分时间用于抓兔子,这又会有很多种组合。将这些点都画出来,就得到了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是小米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经济学研究什么
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一般说来分为六大部分,而其核心只有五个字——稀缺性、效率。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个体与总体的和谐
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却又有各自的魅力,各有侧重。
微观经济学
“微观”是从希腊文“μικρο”意译过来的,原意是“小”。顾名思义,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的行为。
当小米拥有很多野果的时候,摘采野果的效率几本上是发挥殆尽了,这时一定量的劳动通过转换,用于多抓一只兔子,只需要放弃较少的野果。但是随着调整的进行,当野果的数量变少时,野果的生产效率反而会回到较高的状态。这是由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所决定的,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可能性边界凸离原点。
不管怎么转换,只要是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运动,小米的生产就总是有效率的。当小米的生产选择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运动时,他要多抓一只兔子,就必须少摘一些野果。如果小米的选择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而是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内部,如图中的C点。这就说明小米的生产窝了工,他没有利用劳动获得了最多的野果和兔子。如果小米选择可图中的D点,当然可以得到更多的兔子和野果,但由于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这是小米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不可能达到的。
土地
土地,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礼物,也是我们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而我们却一点一滴地侵蚀着她,这其实是自断生路。经济学中所指的土地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各种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质等非能源资源,如铜矿、铁矿等。在今天这个人潮拥挤的世界上,环境资源——清新的空气和饮用水也被纳入到土地当中。
劳动
劳动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指的就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因为美味的汉堡是不可能自己从天上掉到餐桌上的,这期间需要厨师的劳动。
斯密认为,在“看不见的手”指挥下的市场是最好的,没有政府的干预,是完全自由的,经济学家给这类市场冠名为“完全竞争市场”。也就是说,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只有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指引着人们,而政府不干预任何事情。
很遗憾的是,这只强大的手也有力不能及的地方,使得市场不能够良好地自我运行,经济学家们称之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表现有四种: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公共物品。
指令经济
指令经济,也称为计划经济,它是在政府的操控下进行经济活动的。政府不仅拥有大部分的生产资料,还会指导企业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在指令经济中,政府通过其对资源的所有权解决基本经济问题。也就是说,国家通过各种计划,企图对整个社会资源进行最佳配置,同时控制企业的全部活动。例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曾经实行过指令经济。那时,资源极其短缺,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人们手里可以买东西的不是钱,而是各种“票证”,比如,粮票、油票、煤票、布票、肉票、工业票等。如果一个馋嘴的哥们把这个月的肉票用完了,纵使他有再多的钞票也没用,只能眼巴巴地盼着下个月的肉票发下来了。在这个时期会有一家人轮换穿一条新裤子的现象,没办法,计划经济只能发给家里有限的布票,做个差不多的裤子,大家一起穿,矮个儿的拉拉裤腿,高个儿的当个七分裤,穿起来也都挺美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既定的技术水平和有限资源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而在这条边界曲线上的点,则是对不同资源利用的取舍。
生产可能性边界示例
国家经济生产的可能性边界
一个国家经济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满足公民私人品消费和公共品(如环保、医疗保健等)消费之间面临选择。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并凸离原点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小米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要想多抓兔子就得少摘野果,也就是说,野果和兔子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研究如何在经济活动中确定劳动、资本和土地;考查收入分配,以及在不损害经济运行的前提下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平;考查政府支出、税收、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经济周期;考查各国贸易;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