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下载

飞花令【莲】有关莲的诗词

飞花令【莲】有关莲的诗词

飞花令——【莲】与莲有关的古诗1.《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先秦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2.《江南可采莲》——汉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青阳渡》——晋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4.《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5.《古风》——唐·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6.《折荷有赠》——唐·李白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惆怅凉风前。

7.《曲池荷》——唐·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8.《无题·其二》——唐·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9.《莲花》——唐·温庭筠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10.《渌水曲》——唐·李白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11.《东林寺白莲》——唐·白居易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12.《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3.《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14.《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莲的象形字

莲的象形字

莲的象形字
莲,又称荷花,是一种自古以来就备受我国人民喜爱的植物。

它既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莲的起源与象征意义、莲的象形字的演变、莲的象形字在汉字书法艺术中的应用、莲的象形字在文化寓意中的体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莲的起源与象征意义
莲,原产于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莲就被赋予了纯洁、高尚、吉祥等象征意义。

在佛教文化中,莲更是象征着超凡脱俗、清净无瑕的品质。

因此,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莲的象形字的演变
莲的象形字源于甲骨文,其字形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随着时间的推移,莲的象形字在演变过程中逐渐简化为现在的“莲”字。

这一演变过程既体现了汉字的发展规律,也彰显了莲文化在中华民族心中的重要地位。

三、莲的象形字在汉字书法艺术中的应用
莲的象形字因其优美的形态,成为书法家们喜爱的创作题材。

在书法作品中,莲的象形字或婉约柔美,或雄浑古朴,展示了莲的高洁品质和独特韵味。

莲的象形字在书法艺术中的运用,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四、莲的象形字在文化寓意中的体现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莲的象形字常被用来寓意美好、纯洁、高尚的品质。

例如,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中,莲的象形字往往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志向和远离尘世的超脱情怀。

此外,莲的象形字还常出现在工艺品、建筑装饰等领域,
传递出吉祥、美好的寓意。

五、总结
莲的象形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对莲的象形字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莲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地位,以及其在文化寓意、书法艺术等方面的独特韵味。

莲的基本资料

莲的基本资料

莲的基本资料莲,又称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

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它是印度的国花。

莲的品种1、为北京传统栽培品种。

单瓣花型。

花蕾桃形,绿色,上部红色,花白色。

花开较早,6月上旬始花,群体花期1个月左右。

结藕较早。

7月下旬,将新藕二次翻盆,花期可延续到10初左右。

有自然变异的红娃莲和粉娃莲。

2、为厦门传统栽培品种。

单瓣花型。

花蕾桃形,绿色,尖部带红色,花粉白色,初开时类端微红。

6月上旬始花,群体花期1个月。

其花瓣细长,花托细小,叶茂花繁,极易开花。

3、为广泛栽培的著名品种。

重瓣花型。

花蕾圆桃形,紫红色,着花较多,花红色。

6月中旬始花,群体花期1个月。

花色鲜艳,盆栽易开花。

古老的碗莲品种。

重瓣花型。

花蕾圆桃形,粉红色,花粉白色,花瓣尖端边缘为红色。

着花较繁,6月下旬始花,群体花期1个月,盆栽极易开花。

4、由浙江杭州花圃选育。

植株矮小。

单瓣花型。

花蕾长桃形,绿色,花小,白色。

非常适于在盆、碗中栽培。

开花多,群体花期从6月中旬至8月中旬。

莲的历史荷花学名为Nelumbo nucifera Gaertn,荷花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

莲属(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

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

莲叶防水和自洁之谜(用途)。

莲的介绍

莲的介绍

1·莲,又称荷、荷花、莲花、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

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2·莲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

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

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300万年前)早得多。

莲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银杏都有“植物活化石”之称。

3·莲全身是宝,藕、叶、叶柄、莲蕊、莲房(花托)入药,能清热止血;莲心(种子的胚珠)有清心火、强心降压功效;莲子(坚果)有补脾止泻、养心益肾功效。

莲藕可作蔬菜食用或提取淀粉(藕粉)。

莲原指其果实,俗称莲蓬;花、果实都泛称为莲。

其地下茎的肥大部分称藕。

中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武汉、杭州等地的品种尤多。

4·藕,属莲科植物。

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煮食,常用餐菜之一。

藕也是药用价值相当高的植物,用藕制成粉,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预防内出血,是妇孺童妪、体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质食品和滋补佳珍。

5·江南靖士陈志岁《咏荷》诗:“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

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

”6. 莲藕,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肉质肥嫩,白净滚圆,口感甜脆。

中医认为,藕是一款冬令进补的保健食品,既可食用,又可药用。

生食能凉血散淤,熟食能补心益肾,可以补五脏之虚,强壮筋骨,滋阴养血。

同时还能利尿通便,帮助排泄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7·在传统的鲜食(炒、煨、蒸、卤、制作藕夹)之外,大家熟知的,还有藕粉。

再就是干荷叶,可以作为蒸菜“外衣”。

经过深加工,还可以尝到莲藕面条、莲藕豆丝、莲藕罐头,以及荷叶茶、莲藕酥、盐渍藕、糖藕脯等。

莲的古诗词

莲的古诗词

莲的古诗词
1、《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唐·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莲花》
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4、《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5、《题图·观莲》
焦孟云
移来一湖碧,结得半生缘。

莲影悬堂上,花容在眼前。

应知周子意,可上采莲船。

对坐何生厌,朝朝可悟禅。

6、《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莲 文 化

莲 文 化

莲文化莲的简介:莲,又叫荷花、芙蕖、水兰、水芙蓉、菡萏等,是多年生草本睡莲科植物,原产亚洲热带地区,中国、日本和印度栽培历史最早。

莲科有8属,80多种。

我国有4属10种。

根据用途可分为藕莲、子莲、花莲;根据花瓣数可分为单瓣、半重瓣、重瓣。

单瓣的和半重瓣的多为子莲和藕莲系统,重瓣的多为花莲系统。

莲没有明显的主根,根状块茎----藕,肥大、多节、内有孔。

节下长出不定根,生在浅水污泥里;节上生出叶柄和花梗,伸出水面。

蓝绿色的荷叶,外有蜡质白粉,表面密生茸毛,叶柄上有密刺,花单生在花梗的顶端。

莲每年夏季开花,碧水之中,绿叶红花,高雅、纯洁、美丽,可供人观赏,美化环境。

莲全身是宝:藕可食用,制藕粉;莲子是滋补食品;藕节、莲子、根须、叶子、花、莲篷都可入药。

莲与宗教文化莲与佛教的关系当人们走进寺庙,抬头看见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们讲经说佛的姿态。

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也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双手仰掌足上,掌中托着一个莲台,似乎在指引众生往通西方佛国净土;以大慈大悲闻名的观音,更是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一手执着一朵白莲,仿佛在表露观音怀着的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导引信徒脱离尘世,到达荷花盛开的佛国净土。

在翻读佛经书籍时,人们又常常会见到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莲子串成。

佛经说,用莲子作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样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综上所述,莲华已与佛教结下了亲密的因缘,成了佛国的象征与圣花。

莲与诗词文化:由于诗人的心境不同,志趣不同,审美角度不同,咏莲诗也就千姿百态,各具风韵。

屈原在《离骚》中曾幻想:"制芰荷发为衣,集芙蓉以为裳。

"用以表达它的坚贞。

李白在《折荷有赠》中以荷花表达爱情。

莲

莲:又称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

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是印度的国花。

莲的历史:荷花学名为Nelumbo nucifera Gaertn,荷花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

莲属(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

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

那时候,正植巨型爬行动物恐龙急剧减少的后期,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200万年前)早得多。

前苏联A.H.克里斯托弗维奇《古植物学》(1965)称,莲属化石发现于北美北极地区和亚洲阿穆尔河五大洲均有分布。

后冰期(Ice Age)来临,全球气温下降,使得不少植物灭绝,另一些植物被迫漂迁,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地理分布状况。

遭此劫难,莲属植物幸存2种,分布范围缩小了。

分布在亚洲、大洋州北部者为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漂迁至北美洲的为美洲莲(N.lutea)古植物学家还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发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万年前)的莲化石,和现代的中国莲相似;在中国柴达木盆地发掘的1000万年前荷叶化石,和现代中国莲相似。

70年代中国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区早第三纪孢粉》一书记载:在辽宁省盘山、天津北大港、山东省垦利、广饶及河北省沧州等地发现有两种莲的孢粉化石。

第三纪热带植物地理区内的我国海南岛琼山长昌盆地地层中,也发现有莲属植物的化石。

现我国黑龙江省扶远、虎林、同江、尚志等县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莲分布。

以上说明莲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属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幸存的孑遗植物代表。

莲生活特点

莲生活特点

莲生活特点
莲,是一种优雅而神秘的花,它的生活特点也让人着迷。

莲生活在淤泥中,却
不染尘埃,它的生活特点让人们深受启发。

首先,莲的生活特点是坚韧不拔。

莲的根系深深扎根在淤泥之中,即使在恶劣
的环境中,也能顽强地生长。

这种坚韧不拔的生活特点,让人们感受到了莲的顽强和不屈的品质,也让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学会坚持和不屈不挠。

其次,莲的生活特点是清雅高洁。

莲花虽生长在淤泥之中,却不被淤泥所沾染,它的花瓣洁白如玉,清新高雅。

这种清雅高洁的生活特点,让人们明白了莲的纯洁和高尚,也让人们在面对诱惑和诱惑时,学会保持内心的清澈和高尚。

最后,莲的生活特点是自强不息。

莲每天都在不断地生长,它的花朵从未停止
绽放,即使在风雨中也能坚定地向上生长。

这种自强不息的生活特点,让人们感受到了莲的不懈努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也让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学会坚定地向前迈进。

总之,莲的生活特点是坚韧不拔、清雅高洁、自强不息,这些特点让人们深受
启发,也让人们在生活中学会了坚韧、纯洁和奋发向上。

希望我们都能像莲一样,在生活中保持坚韧、纯洁和奋发向上的品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充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莲,花之君子者也,其清韵犹如寒梅,淡远可比秋菊。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迎骄阳而不惧。

教师,似静立于喧嚣人海中的朵朵清莲,神清骨秀,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心如莲,不媚于世,不慕荣华,不逐红尘。

站三
尺讲台,守一方净土。

师心如莲,宁静豁达,志存高远,清逸脱俗。

育桃李满园,
呈一片丹心。

师心如莲,德声远播,栉风沐雨,矢志不渝。

传道授业,教书育人,
只问耕耘,不问浮名。

师心如莲,不浮不燥,不卑不亢,独善其身。

于繁华的都市,于寂寞的村落,于幽静的角落,浅笑独舞,清芬悠远,馨香淡淡,宁神洗心。

岁月静好,心素如简。

师心如莲,心境旷远而清净。

曾几何时,人们把所有赞美的语言都献给了老师: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塑造未来的雕塑家、是园丁、是蜡烛、是春蚕。

那么这些工程师的灵魂又当是什么呢
那就是----师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师德是为人之师的根本,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她是教书育人,是为人师表,是热爱学生,是爱岗敬业……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百年大计,莫如树人。

”民族复兴,国家强盛,追根求源,在于教育;千钧重担,系于教师。

爱是相互的,教师用无私的爱灌溉着学生稚嫩的心灵,而学生则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一幕幕尊师重道的感人画卷。

典范故事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元帅身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代表。

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着军服才好。

”彭总说:“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教师应该穿便服。

”接见的时候,彭总穿着便服,频频向老师问好。

细数历史,帝王、元帅尚知不忘师恩,放下身段,以恭敬之态面对恩师,更何况是生活在和谐社会,深受老师恩德的我们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