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调节说明书
岸堤水库洪水预报及调洪演算软件使用说明书_图文(精)

岸堤水库雨洪资源解析使用说明书二〇一五年六月一日作者:文华:********:fblwh150@163.目录第一章概述 (3第二章功能简介 (5第一节功能特点 (5第二节软件画面 (6第三节运算功能 (7第四节气象云图及气象雷达 (13 第三章数学模型 (14第一节洪水模型 (141、瞬时单位线 (142、CAMMADIST函数语法 (153、CAMMADIST函数应用 (164、流域洪水错时叠加 (17第二节洪水传播 (18第三节泄量模型 (191、闸门出流 (192、推求水面线 (213、闸门泄量 (22第四节调洪演算 (22第五节控运案 (23第四章扩展性设计 (23第五章调洪实例 (29第六章课目攻关概况 (30第七章使用说明书 (31第一节洪水预报 (31第二节调洪演算 (33第三节其他计算 (33附件课题研发小组成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概述控制和预见洪水,让洪水变为一种资源,实现科学预见、动态管理、合理利用,是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科学控制洪水,真正能够对洪水运用自如,其首要问题是准确解析、及时预报,掌握洪水动态。
但目前实际应用中,对水库防洪兴利控制运用,还仅限于依靠库水位的变化,结合下游河道的承受能力,试探性的调节洪水,这种洪水调整模式,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理论面的支撑相对不足。
当前,各水库防汛主体单位,均制定了相应的《水库控制运用案》。
如岸堤水库防洪调度图(图1,但这些案的编制和批复仅表现为粗线条和原则性的界定,是在进行大量假定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应用中的可操作性相对欠缺,在实践中仅具有指导意义。
(图1洪水调度控制案的编制,偏离实际应用,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面:1、假定了降雨的空间分配是均匀的,即整个流域降雨分布是均等的。
但实际降雨,特别是流域面积稍大的水库,降雨的空间分布几乎不可能是均等。
第十三章 水库洪水调节及计算

推求出水库的出流过程、最大下泄流量、特征库容和相
应的特征洪水位。
作用:拦蓄洪水,削减洪峰,延长泄洪时间,使下
10
泄流量能安全通过下游河道。
第十三章 水库防洪计算
一、水库的调洪作用
无闸门控制时,
水库的调洪作用
防洪限 制水位
11
第十三章 水库防洪计算
表1 洪水过程线 (P=1%)
时间 t/h 0 1 2 3 4 5 6 7
流量 /(m3/s) 5.0
30.3
55.5
37.5
25.2
15.0
6.7
5.0
表2 水库特性曲线 库水位 H/m 140 140.5 325 141 350 141.5 375 142 400 142.5 143 425 455 库容 /(104m3) 305
17
第十一章 水库洪水调节及计算
三、水库调洪计算的基本方法
水库的调洪计算,就是逐时段求解方程组:
Q1 Q2 q1 q2 t t V2 V1(1) 2 2
q f (V )
21 134.9
1869.1 -126.7 1624.3 -328.3 1180.8 -388.8
第十一章 水库洪水调节及计算
三、水库调洪计算的基本方法
Q(m3/s)
1000 800 600 400 200 0 0 8
Q~t q~t
16 24 32 40 48 56 64
t(h)
22
第十一章 水库洪水调节及计算
一、水库的调洪作用
有闸门控制时, 水库的调洪作用
q兴
胸墙 闸门
q允
Z堰
洪水调节

大米山水库洪水调节一.根据工程规模和建筑物的等级,确定相应的洪水标准:大米山水库是以发电为主的小(一)型水库,1988年防洪复核水库总库容为133×104m3。
挡水建筑物为浆砌石重力坝。
由任务书中表2.1.1和表3.2.1可得: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
水库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
二.设计洪水标准:表2-1:设计洪水过程线方法一:列表试算法。
a).绘制V-Z,q-Z图:表2-2:水位Z与库容V,下泄流量q关系表表2-3:水位Z-库容V关系曲线表2-4:水位Z-流量q关系曲线b).水库调洪计算表:表2-5:水库调洪计算表表2-6:设计洪水过程线与下泄流量过程线表2-7:水位时间Z-t关系曲线C).由试算法可得:在设计洪水标准下,该水库的最高洪水位为232.649m,最大泄量为1593.556m3/s。
方法二:半图解法。
a).绘制Z-V/Δt+q/2关系曲线和Z-q曲线表2-8:水位Z和V/Δt+q/2关系曲线表2-9:水位Z和流量q关系曲线b).水库半图解法调洪计算表:表2-10:水库调洪计算表时间t(h)入库流量Q(m3/s)平均入库流量Q’(m3/s)V/Δt+q/2(m3/s)q(m3/s)Z(m)0 9.610.7 40.64 0 2271 11.8 51.34 11.19 227.782 23.3 17.55 57.7 20.43 228.093 48.8 36.05 73.32 48.94 228.524 86.3 67.55 91.93 82.82 229.025 132 109.15 118.26 128.94 229.346 182.2 157.1 146.42 178.26 229.697 248.5 215.35 183.51 244.83 230.18 345.6 297.05 235.73 343.58 230.529 521 433.3 325.45 513.89 231.1710 888 704.5 516.06 880.83 232.1811 1300.6 1094.3 729.53 1294.05 233.6312 1556.9 1428.75 864.23 1557.5 233.5113 1587.6 1572.25 878.98 1586.35 233.5614 1443.8 1515.7 808.33 1448.17 233.3215 1206.6 1325.2 685.36 1208.22 232.8916 958.7 1082.65 559.79 965.22 232.3617 731.2 844.95 439.52 732.13 231.8118 546.7 638.95 346.34 553.85 231.2919 402.9 474.8 267.29 403.24 230.7820 289.9 346.4 210.45 295.77 230.3121 212.5 251.2 165.88 212.35 229.9322 152.3 182.4 135.93 159.89 229.5623 111.3 131.8 107.84 110.68 229.2124 83 97.15 94.31 86.99 229.04C).由半图解法可得:在设计洪水标准下,该水库的最高洪水位为233.56m,最大泄量为1586.35m3/s。
防汛预案详细说明书范本

防汛预案详细说明书一、预案编制目的为了有效应对突发防汛事件,降低汛期突发水灾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确保汛期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水灾突发事件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抢险救援工作。
三、组织机构1. 成立防汛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防汛抢险救援工作。
2. 设立防汛办公室,负责日常防汛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3. 组建防汛抢险救援队伍,负责具体的抢险救援工作。
四、职责分工1. 防汛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防汛抢险救援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制定和调整预案。
2. 防汛办公室:负责日常防汛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收集、传递汛情信息,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培训和演练。
3. 防汛抢险救援队伍:负责具体的抢险救援工作, including 洪水、堤防、水库、城市排涝等灾害的预防和应对。
五、预防措施1. 定期开展汛前检查,对防汛设施、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加强汛期值班,及时掌握汛情信息,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3. 建立健全洪水预警系统,提高预警能力。
4. 加强防汛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汛意识。
5. 制定和完善各类防汛应急预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六、应急响应1. 一旦发生水灾突发事件,防汛指挥部立即启动预案,组织抢险救援。
2. 防汛办公室及时收集、传递汛情信息,为防汛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3. 防汛抢险救援队伍迅速行动,按照预定方案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4. 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应对水灾突发事件。
5. 防汛指挥部根据汛情发展,调整抢险救援力量和措施。
七、后期处置1. 洪水退去后,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清淤、消毒、恢复重建等工作。
2. 对防汛抢险救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防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改进,不断提高防汛能力。
八、预案的修订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修订,以适应防汛工作的需要。
九、附则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预案不符的,以本预案为准。
第3章 洪水调节讲解

第二节
水库调洪计算的原理
1.水库水量平衡方程
在某一时段内,入库水量减去出库水量,应等于该时 段内水库增加或减少的蓄水量。水量平衡方程为: Q
Q2
Q(t) q(t)
Q1 ⊿V q1 ⊿t q2
t1
t2
t
2.蓄泄方程 泄流能力:指该水头下泄洪建筑物可能通过 的最大流量,是实际泄流量的上限。
在溢洪道型式、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取决于堰 顶水头H,即 其q=f(H) 。对于无闸或闸门全开的 表面式溢洪道,下泄流量按堰流公式计算;深水式 泄洪洞的下泄流量按有压管公式计算。当水库内水 面坡降较小,可视为静水面时,泄流水头H只是库 中蓄水量V的函数,即H=f(V),故下泄流量q为蓄 水量V的函数,即 q=f(H) 或q=f(V)。
对于狭长的河川式水库,在通过洪水流量时,由于回水的 影响,水面常呈现明显的坡降。在这种情况下,按静库容曲线 进行调洪计算常带来较大的误差,因此为了满足成果精度的要 求,必须采用动库容进行调洪计算。
第三节 水库调洪计算的列表试算法 解题步骤: 1)根据库区地形资料,绘制水库水位容积关系曲 线Z~V,并根据既定的泄洪建筑物的型式和尺寸,由 相应的水力学出流计算公式求得q~V 曲线。 2)从第一时段开始调洪,由起调水位(即汛前水位) 查Z~V 及q~V 关系曲线得到水量平衡方程中的V1和 q1,由入库洪水过程线Q(t)查得Q1、Q2;然后假设一个 q2值,根据水量平衡方程算得相应的V2值,由V2在q~V 曲线上查得q2,若二者相等,即为所求。否则,应重 设q2,重复上述计算过程,直到二者相等为止。 3)将上时段末的q2 、 V2值作为下一时段的起始 条件,重复上述试算过程,最后即可得出水库下泄流 量过程线q(t)。
第三章 洪水调节
调洪演算说明书

水库调洪演算系统说明书(Storo )1概述水库调洪演算原理比较简单,但是计算过程却十分繁琐复杂。
首先,设计洪水过程每一时段的调洪演算都需经过反复的假定、试算,计算工作量很大;其次,计算溢洪道的下泄流量也是相当繁琐的,以最简单的无坎宽顶堰为例,其流量系数要分直角形翼墙进口、八字形翼墙进口、圆弧形翼墙进口三种形式,分别根据B b ;B b 和θtg ;b r 和Bb(b 为闸孔净宽,B 为进水渠宽,θ为八字形翼墙收缩角,r 为圆弧形翼墙的圆弧半径)查表计算确定,其侧收缩系数则要根据过流孔数、单孔净宽、墩头形式、堰顶水头来计算确定;最后,还要整理计算结果,绘制调洪演算曲线。
上述工作不仅消耗设计人员大量的精力,而且要求设计人员具有丰富的水利计算和水力学计算方面的专业知识。
本计算系统storo 通过编制周到的计算程序、提供简捷明了的操作界面并利用成熟的商业绘图软件作为输出平台,让计算机来完成上述繁琐复杂的调洪演算工作,计算机操作人员不必具备水利计算和水力学计算方面的专业知识.2调洪计算原理调洪演算的核心是水量平衡方程.其基本含义是:在某一时段Δt 内,入库水量减去库水量,应等于该时段内水库增加或减少的蓄水量。
用方程来表示就是1221212/)(2/)(V V t Q Q t Q Q a a -=⨯+-⨯+ (1。
2.1)式中 Q a1,Q a2—--时段t 始末的入库流量 Q 1,Q 2 -——时段t 始末的出库流量 V 1,V 2 ---时段t 始末的水库蓄水量T -——计算时段入库流量过程Q a ~T 是已知的,出库流量Q~T 曲线未知,但是可以先假设一个q 作为初始流量得到Q ’,再代回计算V 2.这样不断试算,直到两个量满足精度要求。
这样再将该时段末的量做为下一时段初的对应的量,进行同样计算,就可以得到每一时段对应的泄量,从而得到出库流量曲线。
将不同时段的出库流量和入库流量对应画在图上,如图1。
洪水调节

(1)水库不承担下游防洪任务,按水工建筑物设计标准选入库 洪水。 永久性挡水和泄水建筑物正常运用
建筑物级别 1 2 3 4 5
洪水重现期 500 (年)
100
50
30
20
§3.1 水库调洪任务与防洪标准
二、影响洪水调节的主要因素 1、入库洪水
(1)水库不承担下游防洪任务,按水工建筑物设计标准选入库 洪水。 (2)水库承担下游防洪任务,按水工建筑物设计标准和下游防 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共同决定。
105.0 173.9 267.2 378.3 501.9
表3-2 调洪计算列表试算
时间t(h) 入库洪水 流量 Q(m3/s) ( 2) 时段平均 入库流量 (m3/s) ( 3) 257 595 1385 下泄流量 q(m3/s) ( 4) 时段平均 时段内水 水库存 水量 下泄流量 库存水量 3 (m /s) 变化(万m3) V(万m3) ( 5) ( 6) ( 7) 水库水位 Z(m) ( 8)
36
39 42 45 48 51
900
760 610 460 360 290
781
790 772 731 674 617
10232
10280 10176 9942 9626 9280
40.5
40.51 40.4 40.3 40.1 39.9
§3.2 水库调洪计算的原理与方法
在第38小时16分钟处,得
38.4
38.2 38.1
211
192.6 180.5
50
70 83
6500
6520 6533
180
182 187
38.04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1、根据工程规模和建筑物的等级,确定相应的洪水标准:大M山水库是小(一)型水库,挡水建筑物是浆砌石重力拱坝,则可确定其设计洪水标准的频率为3.33%,校核洪水标准的频率为0.5%。
2、设计洪水调洪演算:2.1 用列表试算法进行调洪演算2.1.1计算并绘制V-Z线,q-V线,q-Z线表一水库水位容积关系及水库q=f(V)关系曲线计算表其中:起调水位为227.2m,此时库容根据内插法算出为16万m3,流量系数由内插法算得,下泄流量由水力学公式算出。
2.1.2列表试算起调水位是227.2m,从0时开始计算,此时q1=0,V1=16万m3表二设计洪水下泄流量列表试算计算表列表试算:q1=0,V1=16,假设一个q2,则由水量平衡方程可以算出相应的V2,再由q-V曲线可以查的V2所对应的q2,如果此q2与假设的q2相同,则假设正确,如果不同,则重新假设并计算,并把假设正确的q2和V2作为下一时段的q1和V1,继续计算,以此类推,直至算出整个洪水过程线,其中应注意再洪峰段应对时间进行加密。
最后算得:最大下泄流量为1582.01m3/s,最高库水位为232.81m。
2.1.2根据列表试算结果绘Q—t、q—t曲线,Z—t曲线2.2 用半图解法进行调洪演算2.2.1 绘制V/△t+q/2=f2(Z)曲线及q=f(Z)曲线表三半图解法单辅助曲线计算表根据以上表格可绘出下列曲线2.2.2 进行图解计算,结果如下表表四水库设计洪水调洪半图解法计算表半图解法计算:对于第一时段,已知q1=0,则由单辅助曲线可以得出(V1/Δt+q1/2)的值,再由水量平衡方程可得出(V2/Δt+q2/2)的值,再由单辅助曲线可以得到q2的值,同法以此类推,可以求出其他时段的泄量。
最后可算出:最大下泄流量为1593.53m3/s,最高库水位为232.84m.2.3 比较分析试算法和半图解法调洪计算的成果利用试算法得出的最大下泄流量为1582.01m3/s,最高库水位为232.81m;利用半图解法得出的最大下泄流量为1593.53m3/s,最高库水位为232.84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4)第一章综合说明 (6)1.1 工程特性表 (6)1.2 建设目的和依据 (8)1.3 建设的条件 (8)1.4 建设的规模及综合利用效益 (8)1.4.1 建设规模 (8)1.4.2 综合利用效益 (9)第二章自然地理条件 (10)2.1 地形条件 (10)2.2 水文特性 (10)2.3 工程地质条件 (11)2.3.1库区工程地质 (11)2.3.2坝址工程地质 (11)2.3.3 引水发电隧洞工程地质条件 (14)2.4 气象、地震及其他 (15)2.4.1 气象、地震 (15)2.4.2 天然建筑材料 (15)第三章设计条件和设计依据 (16)3.1 设计任务 (16)3.2 设计依据 (16)第四章洪水调节计算 (17)4.1 洪水调洪演算 (17)4.1.1 洪水调洪演算原理 (17)4.1.2洪水调洪演算方法 (19)4.2 洪水标准分析 (19)4.3 洪水建筑物的型式选择 (19)4.4 调洪演算及泄水建筑物尺寸(孔口尺寸/堰顶高程)的确定 (20)4.4.1 调洪演算过程 (20)4.4.2 洪水过程线的模拟 (21)4.4.3 计算公式 (21)4.4.5 方案选择 (22)4.4.6 坝顶高程的确定 (22)4.4.4 计算结果 (23)4.4.5 方案选择 (24)4.4.6 坝顶高程的确定 (24)第五章主要建筑物型式选择及枢纽布置 (27)5.1 枢纽等别及组成建筑物级别 (27)5.2 坝型选择 (27)5.2.1 定性分析 (27)5.2.2 定量分析 (32)5.4 水电站建筑物 (34)5.5 枢纽方案的综合比较 (34)5.5.1 挡水建筑物——复合土工膜防渗堆石坝 (34)5.5.2 泄水建筑物——正槽溢洪道 (34)5.5.3 水电站建筑物 (34)第六章第一主要建筑物设计 (35)6.1 大坝轮廓尺寸及防浪墙设计 (35)6.1.1 L型挡墙顶高程及坝顶高程、宽度 (35)6.1.2 坝体分区 (35)6.1.3 L型挡墙设计 (36)6.2 堆石料设计 (46)6.2.1堆石料基本特性参数 (46)6.2.2主、次堆石料设计 (46)6.2.3垫层、过渡层设计 (47)6.2.4堆石体设计技术参数表 (47)6.2.5堆石体填筑技术参数表 (47)6.3 复合土工膜设计 (47)6.3.1复合土工膜的选型和分区 (47)6.3.2土工膜强度及厚度校核 (49)6.4 大坝稳定分析 (51)6.4.1 计算原理及方法 (51)6.4.2 坝坡稳定分析 (53)6.4.3 坝坡面复合土工膜的稳定分析 (53)6.5 副坝设计 (54)6.5.1 副坝及主坝的连接及副坝型式选择 (54)6.5.2 副坝的地基处理防渗设计 (59)6.6 细部构造设计及地基处理(专题) (60)6.6.1 坝顶构造 (60)6.6.2 护坡设计 (60)6.6.3 分缝及止水 (60)6.6.4 坝基处理(专题) (61)6.7趾板设计 (63)6.7.1 趾板的作用 (63)6.7.2 趾板最大剖面设计 (63)6.7.3 趾板各剖面设计 (64)6.7.3 趾板配筋 (65)6.8坝体沉降估算 (66)6.9工程量计算 (66)6.9.1 工程量计算的依据及项目划分 (66)6.9.2主坝工程量计算 (67)6.9.3副坝工程量计算 (68)6.9.4工程量清单 (69)第七章施工组织设计 (71)7.1.1工程概况 (71)7.1.2施工条件 (71)7.1.3有效工日分析 (72)7.2施工导流 (72)7.2.1导流标准 (72)7.2.2施工导流方案及大坝施工分期 (72)7.2.3导流建筑物规划布置 (73)7.3主体工程施工 (75)7.3.1堆石体施工 (75)7.3.2堆石体施工 (80)7.3.3导流隧洞施工 (82)7.4施工交通运输道路布置 (85)7.5施工总进度 (86)第八章:地基处理及溢洪道设计 (87)8.1副坝的地基处理防渗设计 (87)8.2坝基处理 (87)8.2.1 坝基及岸坡开挖 (87)8.2..2 固结灌浆 (89)8.2.3 帷幕灌浆及排水 (89)8.3 溢洪道计算 (89)参考文献: (91)摘要本工程以发电为主,同时兼顾灌溉、供水、防洪及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的跨流域开发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在明确了建设目的并具有了建设依据和条件后设计的枢纽概况如下:B江水利枢纽为复合土工膜防渗堆石坝最大坝高55.9米,装机6400kW,电站设计水头174米,保证出力1461kW,装有两台3200kW机组,正常蓄水位276m,主坝长219.96米左右,上游边坡1:1.5,下游边坡250高程以上1:1.50, 250高程以下1:1.55。
设计主要内容为:⒈根据防洪要求,对水库进行洪水调节计算,确定坝顶高程及溢洪道尺寸;⒉通过分析,对可能的方案进行比较,确定枢纽组成建筑物的型式、轮廓尺寸及水利枢纽布置方案;⒊详细做出大坝设计,通过比较,确定大坝的基本剖面和轮廓尺寸,拟定地基处理方案与坝身构造,进行水力、静力计算;进行专题一(趾板布置及计算)的设计;复合土工膜防渗堆石坝是一种新的坝型,其防渗材料---复合土工膜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是该类坝型的技术关键,在本设计说明书第六章第三节有详细说明。
本工程导流隧洞施工具有施工工作断面小,工期紧的特点,故其施工工艺是关键,在本设计说明书的有详细的说明。
本次设计以一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和一些已建复合土工膜堆石坝为参考,在注重各细部独立分项设计的同时,综合考虑了整体工程的统一性。
在专题的编写中参考已建工程的趾板布置,对每块趾板的断面都进行详细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既充分运用了所学知识,广泛参考了堆石坝设计、施工等相关书籍,并在规范规定内设计,体现了本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
关键词:复合土工膜、堆石坝、防渗、边坡稳定、导流隧洞、施工组织设计、招标文件技术条款。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design is to develop the water resources of B Jiang Basin,constructing a power-based, taking into account irrigation, water supply, flood protection and aquaculture Etc.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basi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After clearing the purpose of the construction , having the basi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project is designed as follows:B Jiang Project is a composite geomembrane impermeable rock-fill dam height of 55.9m,installed 6400kW,the design head of power station is 174m, the firm capacity is 1461kW,with two engine unit of 3200Kw,the normal water level is 276.4m,the length of the main dan is about 219.96m,the upstream slope and downstream slope both are 1:1.5.The primary coverage of the design is: ascertain the crest elevation;Pa-selection; the first major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And composed the tender documents of the diversion tunnel, and focus on the design special topic—a technology standard for the the diversion tunnel design.Impermeable composite geomembrane rockfill dam is a new type of dam, the impermeable material—composite geomembranethe design,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is the dam of such key technology in the design of Chapter VI of the third statement Festival are explained in more detail.The diversion tunnel construction project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construction work on the section, tight time limit, so it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the key, in the design have the specification of a detailed explanation.The design is refer to the general CFRD and some of geomembrane rockfill dam which has been build . Pay attention to the detail design of the independent sub-item ,at the same time, considering the unity of the overall project.In the design of the topic , referencing the diversion tunnel that had build, 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on tunnel design organizations is to ensure that the scheduled completion of diversion tunnel project tenders. In the design process which is full use of the knowledge, extensive reference to the dam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ther related books, and design within the provisions regulating, the design reflects th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Key words:composite geomembrane rockfill dam anti-seepage slope stability tender documents technical standard the diversion tunnel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第一章综合说明1.1 工程特性表表1-1 工程特性表1.2 建设目的和依据B江水利枢纽工程是以发电为主,同时兼顾了灌溉、供水、防洪及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的跨流域开发的水利枢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