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发电十二五规划

合集下载

生物质热电联产成发展方向十二五目标有望完成

生物质热电联产成发展方向十二五目标有望完成

生物质热电联产成发展方向十二五目标有望完成生物质热电联产成发展方向十二五目标有望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规范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

对于一些生物质发电厂普遍存在的掺烧问题,《通知》提出,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严禁掺烧化石能源。

《通知》要求,加强对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运行的监督,依据职责分工,能源、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掺烧煤炭等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收回骗取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并依据情节轻重处以罚款、取消补贴、追究项目法人法律责任等处罚。

“这应该是我国首次在文件里正式提出对生物质发电厂的掺烧行为进行处罚。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肖明松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说。

补贴方式还应更加细化据了解,掺烧行为在生物质发电行业的“横行”与燃料成本不无关系。

“我们之前曾经做过测算,生物质发电厂的赢利平衡点在330元左右,即燃料成本控制在330元/吨以内,生物质发电厂才会有赢利的空间。

但不同地区燃料价格不一,所以为了效益,一些企业不得不进行掺烧。

”肖明松告诉记者。

刚兴起的时候,各地都非常欢迎,可能相邻的两个地区都建设了生物质发电项目,但他们的直线距离很近,只不过分属不同地区。

这样的话电厂燃料的覆盖来源区就会有重合,这就会对两个电厂的燃料来源都产生不利影响。

”肖明松表示。

对于规划问题,《通知》也提出,加强规划指导,合理布局项目。

国家或省级规划是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的依据。

新建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应纳入规划,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应符合国家或省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鼓励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提高生物质资源利用效率。

具备技术经济可行性条件的新建生物质发电项目,应实行热电联产;鼓励已建成运行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根据热力市场和技术经济可行性条件,实行热电联产改造。

同时,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审批权也进一步下放。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四个专题规划6日正式发布。

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王骏介绍,《可再生能源规划》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市场机制与政策扶持相结合、集中开发与分散利用相结合、规模开发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国内发展与国际合作相结合。

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4.78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年利用量达到4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9.5%以上。

2015年各类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指标是:水电装机容量2.9亿千瓦,累计并网运行风电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21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累计集热面积4亿平方米,生物质能利用量5000万吨标准煤。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组织100个新能源示范城市、200个绿色能源县、30个新能源微网示范工程建设,创建可再生能源利用综合示范区。

同时,还将积极推进地热能、海洋能等新的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1)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显著提高。

到2015年全部可再生能源的年利用量达到4.78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4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9.5%以上。

(2)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力体系中上升为重要电源。

“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1.6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6100万千瓦,风电7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750万千瓦,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争取达到总发电量的20%以上。

(3)可再生能源供热和燃料利用显著替代化石能源。

不断扩大太阳能热利用规模,推进中低温地热直接利用和热泵技术应用,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和生物质热电联产,加快沼气等各类生物质燃气发展。

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供热和民用燃料总计年替代化石能源约1亿吨标准煤。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内容介绍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内容介绍

生物质能发展保障措施
开展生物质资 源评价和技术 评价。 组织生物质能 新技术产业化 示范。
编制生物质能 综合利用规划 。
加强生物质发 电建设管理。
发展思路
按照“政府扶持、市场培育,统筹规划、 因地制宜,多能互补、清洁高效”的原则,以
太阳能发电建设布局
发电类别
1、并网光伏发电 建设规模 光伏电站 1000
2015年
重点地区
单位:万千瓦 2020年规 划目标
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 西藏、宁夏、陕西、云南、 海南等地建设一批并网光伏 电站。
2000
太阳能热发电
100
在太阳能日照条件好、可利 用土地面积广、具备水资源 条件的地区,开展热发电项 目的示范。
发展目标
全国生物质能年替代合计约5000 万吨标准煤。
规划布局
生物质发电 在粮棉主产区,布局建设以农作物秸秆和农产
品加工剩余物等为燃料的农业生物质发电项目,
优先建设多联、造材等剩余物,发展林业生物质发电; 推动垃圾发电以及工业有机废水和生活污水沼气 发电。
加快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扩大在城市和乡镇、民用
和公共建筑上的应用;在农村地区推广太阳房和太阳灶。
发展目标
规划布局和重点
在太阳能和土地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建 设大型电站,建成装机1000万千瓦。按照分 散布局、就近接入、当地消纳平衡的原则开 展建设。
优先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到2015年底, 建成1000万千瓦。重点支持自发自用。 采用户用或独立电站,解决偏远地区无电 人口用电问题。
“西电东送”接续基地研究。
推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规划;完成金沙江上
游、澜沧江上游、黄河上游、雅鲁藏布江中游、
怒江和通天河等河流水电规划。

生物质发电十二五规划

生物质发电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发展规划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前言能源是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山东省是能源消费大省,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环境约束日益加剧。

保障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事关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任务。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约束、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直燃发电作为生物质能综合利用领域发展最快的产业,有着技术成熟、能质好、清洁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

发展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可以扩大能源供给,提高生物质综合利用率,变废为宝,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与经济价值。

因此,当前大力发展生物质直燃发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山东省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十一五”以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

特别是在生物质直燃发电方面,国内首家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即落户在菏泽市单县,单县项目的投产大大推动了全省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的发展。

目前全省生物质直燃发电装机容量已达21.6万千瓦,年消耗秸秆约200万吨,极大地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民增收。

但在生物质直燃发电快速发展过程中,生物质燃料收集、运输困难、生物质电厂运营困难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为了规范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产业发展,促进全省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在科学调研我省农林生物质资源,全面掌握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我省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项目布局和保障措施,以此指导全省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生物质能‘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生物质能‘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生物质能‘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林产工业》
【年(卷),期】2013(0)2
【摘要】“十一五”时期,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技术装备企业和开发利用企业,部分领域初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带动农民增收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二五”期间,1400亿元新增投资或将助力生物质能产业进一步快速发展。

【总页数】1页(P62-62)
【关键词】生物质能;规划;“十一五”;产业化;开发利用;技术装备;经济增长;农民增收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走中国特色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道路农业部发布《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 [J],
2.工信部印发《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子规划同期发布 [J],
3.江苏发布“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和人才发展规划 [J],
4.农业部发布《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走中国特色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道路 [J], 易边
5.《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

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

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局前言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来源广泛、利用方式多样化、能源产品多元化、综合效益显著的特点。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快速发展,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领域已初步产业化,在替代化石能源、促进环境保护、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是完成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促进节能减排的关键时期,生物质能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

《规划》分析了国内外生物质能发展现状和趋势,阐述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提出了保障措施和实施机制,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目录一、规划基础和背景1(一)发展基础1(二)发展形势3二、指导方针和目标4(一)指导思想4(二)基本原则4(三)发展目标4三、重点任务5(一)加快生物质能规模化开发利用5(二)推进先进生物质能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6(三)组织生物质能推广利用重点工程8(四)加强生物质能技术装备和产业体系建设9四、规划实施10(一)保障措施10(二)实施机制10五、投资估算和环境社会影响分析11(一)投资估算11(二)环境和社会影响分析11专栏1 我国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5专栏2 我国各类生物质能利用规模 7专栏3 “十二五”时期生物质能发展主要指标10专栏4 先进生物质能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17一、规划基础和背景(一)发展基础1、国外生物质能发展状况近年来,为应对国际能源供需矛盾、全球气候变化等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发展生物质能作为替代化石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在许多国家能源供应中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强。

生物质能“十二五”目标重新调整

生物质能“十二五”目标重新调整

生物质能“十二五”目标重新调整
近日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将生物质能的十二五规划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此次规划中相较之前的目标有所调整。

《规划》中显示,到2015 年,全国生物质能利用量相当于替代化石能源5000 万吨标煤。

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00 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220 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1000 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350-400 万吨,生物柴油和航空生物燃料年利用量100 万吨。

而去年全国农村能源工作会议中透露的相关目标为,十二五末,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00 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220 亿立方米,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 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300 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150 万吨。

对比两者我们会发现,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目标减半下调了1000 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目标则上调了50-100 万吨;生物柴油在表述上增加航空生物燃料内容的同时,还将年利用量目标下调了50 万吨。

对此,多位受访人士认为有其合理性,也是相关部门工作作风更加务实的表现。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之因此会出现调整,是为了让整个规划目标更加务实和合理,以如期实现既定目标。

对于将生物质成型燃料目标减半下调为1000 万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委会秘书长袁振宏亦认为有一定必要,他表示,假如将规划目标定得太高,将大幅增加国家财政补贴额度,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

根据2008 年发布的《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财政将对从事秸秆成型燃料企业注册资金在1000 万以上,年消耗秸秆1 万吨以上。

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

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

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科学技术部二〇一二年五月目录一、形势与需求 (3)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4)4(一)总体思路 .....................................................................................4(二)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5)(一)生物燃气制备与高效利用 (5)(二)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制备 (5)(三)成型燃料标准化成套化生产与应用装备开发 (5)(四)高生物量能源植物培育与能化产品生产 (6)(五)能源微藻育种与生物炼制 (6)(六)生物质高效燃烧发电和新型气化发电技术 (6)四、政策与保障措施 (6)(一)完善组织管理,加强政策保障 (6)(二)加强平台建设,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7)(三)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7)(四)确保多方投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7)该规划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传统生物质集贮、新型生物质资源培育以及生物质高效转化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及热电能源为重点,提出“十二五”期间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形势与需求随着化石资源迅速消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把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加大投入,着力推进。

生物质作为唯一可转化气、液、固三种形态燃料并具有双向清洁作用的可再生资源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广泛关注。

生物燃气、生物液体燃料等生物质能源在德国、巴西、美国等国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
发展规划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前言
能源是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山东省是能源消费大省,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环境约束日益加剧。

保障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事关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任务。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约束、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直燃发电作为生物质能综合利用领域发展最快的产业,有着技术成熟、能质好、清洁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

发展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可以扩大能源供给,提高生物质综合利用率,变废为宝,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与经济价值。

因此,当前大力发展生物质直燃发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山东省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十一五”以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

特别是在生物质直燃发电方面,国内首家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即落户在菏泽市单县,单县项目的投产大大推动了全省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的发展。

目前全省生物质直燃发电装机容量已达21.6万千瓦,年消耗秸秆约200万吨,极大地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民增收。

但在生物质直燃发电快速发展过程中,生物质燃料收集、运输困难、生物质电厂运营困难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为了规范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产业发展,促进全省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在科学调研我省农林生物质资源,全面掌握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我省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项目布局和保障措施,以此指导全省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目录
一、山东省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现状 (1)
(一)发展现状 (1)
(二)存在的问题 (6)
二、山东省概况 (6)
(一)自然地理条件 (6)
(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7)
三、山东省农林生物质资源情况 (8)
(一)农林生物质资源区域划分 (9)
(二)农林生物质资源现状及资源潜力分析 (9)
(三)农林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未来资源开发利用预测14
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7)
(一)指导思想 (17)
(二)基本原则 (17)
(三)发展目标 (18)
五、规划布局 (18)
(一)鲁西北区域 (19)
(二)鲁南区域 (19)
(三)鲁中区域 (20)
(四)胶东半岛区域 (20)
六、重点建设项目 (20)
(一)鲁西北区域 (20)
(二)鲁南区域 (21)
(三)鲁中区域 (22)
(四)半岛地区 (23)
七、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26)
(一)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26)
(二)效益分析 (26)
八、保障措施 (26)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26)
(二)加强规划调控作用 (27)
(三)完善促进生物质发电的配套政策法规 (27)
(四)推动生物质发电技术进步和装备制造业发展 (27)
(五)加快生物质能产业体系建设 (27)
(六)提高全社会开发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意识 (27)
一、山东省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现状
(一)发展现状
1.装机规模不断扩大
2006年底,我国第一个生物质直燃发电示范项目——国能单县生物发电厂投产运营。

此后,国能、国电、京能、香港中电集团、山东中节能发展公司等多家企业陆续在我省开发建设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山东省生物质直燃发电产业已初具规模。

截止目前,全省已投产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9个,总装机容量21.6万千瓦,占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的0.35%,年消耗农林生物质资源约200万吨,占全省可利用农林生物质资源的2%;在建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18个,总装机容量42.6万千瓦。

预计2010年底全省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装机规模可达30万千瓦,年可消耗农林生物质资源300多万吨。

表1-1 山东省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情况表
2.项目布局日趋合理
山东省已投运和在建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主要分布在农林生物质资源较为丰富的菏泽、聊城、滨州等市,省内其他具备资源优势的地区也陆续有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开工建设。

据调查,已投运生物质发电厂均就地取材,大多以棉杆、玉米秸秆、花生壳等农作物秸秆和树皮、果树枝条等林业剩余物为燃料,燃料运输半径在50公里以内,尚不存在抢夺燃料等恶性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