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校本课程纲要及课时安排

合集下载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校本课程的第一章“入则孝”,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基本内容,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弟子规》中古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弟子规》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弟子规》第一章的基本内容,分析每句话的含义,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古文句子,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古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孝道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主要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弟子规》第一章,并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孝道。

2. 答案示例:翻译:《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内容如下:父母呼唤,应及时回应,不可迟缓;父母的命令,要立刻行动,不可懒惰;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父母的责备,要顺从接受。

举例:在生活中,我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尊敬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孝经》等传统文化经典,深入了解孝道的内涵,将孝道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小组讨论的主题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对古文词汇的讲解要细致,可以通过词义解释、例句分析、同义词辨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总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

培养学生遵守传统美德和社交礼仪的能力。

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难点:如何将《弟子规》的原则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基本原则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实践。

第二章:孝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孝道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情感。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孝道的含义和实践方法。

难点:如何将孝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孝道的意义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实践孝道。

第三章:尊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态度。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尊师重道的含义和实践方法。

难点:如何将尊师重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尊师重道的意义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学生向老师表达敬意,团结同学的活动。

第四章:礼仪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4.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实践。

难点:如何将礼仪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实践礼仪。

第五章:勤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勤奋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习惯。

5.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勤奋的含义和实践方法。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勤奋习惯。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勤奋的意义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实践勤奋。

第六章:友爱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领会友爱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6.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友爱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难点:如何将友爱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弟子规》校本教案

《弟子规》校本教案

《弟子规》校本教案第一章:总论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3. 培养学生遵守规矩、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美德。

1.2 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3. 《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背景和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弟子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弟子规》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孝道2.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2. 让学生学会尊敬父母和长辈。

3. 培养学生感恩和回报父母的心态。

2.2 教学内容1. 孝道的定义和内涵。

2. 《弟子规》中关于孝道的具体要求。

3. 孝道在现代社会的实践和体现。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孝道的含义和要求。

2.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父母和子女,体验孝道的情感。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

第三章:尊师3.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白尊敬师长的意义。

2. 让学生学会尊重和感激老师。

3.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尊重他人的习惯。

3.2 教学内容1. 尊师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弟子规》中关于尊师的具体要求。

3. 尊师在现代社会的实践和体现。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尊师的含义和要求。

2. 经验分享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校园中践行尊师。

第四章:礼仪4.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重要性。

2. 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礼仪规范。

3.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4.2 教学内容1. 礼仪的定义和内涵。

2. 《弟子规》中关于礼仪的具体要求。

3. 礼仪在现代社会的实践和体现。

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含义和要求。

2. 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模拟各种社交场合,实践礼仪规范。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教育的经典之作,它系统地阐述了为人子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弟子规》,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1.2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弟子规》,使学生能够:(1)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2)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弟子规》的精神,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第一节:弟子规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弟子规》的起源、作者及其历史背景,理解《弟子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2 第二节:孝道文化学习《弟子规》中的孝道观念,了解孝道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美德。

2.3 第三节:兄弟相处之道学习《弟子规》中关于兄弟相处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友爱兄弟、和谐相处的品质。

2.4 第四节:为人处世之道学习《弟子规》中关于待人接物、礼仪规范的内容,培养学生谦虚有礼、诚实守信的美德。

2.5 第五节:学习态度与方法学习《弟子规》中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论述,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吸收。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弟子规》的精神内涵。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提升道德认识。

3.4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弟子规》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安排5.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周2课时,共16周。

我学弟子规校本课程纲要

我学弟子规校本课程纲要

目录1.课程设计理念2.课程目标3.教材编写原则4.实施建议5.课程内容6.课程具体实施7.学习评价附:《弟子规》生活力行表一、课程设计理念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弟子规》和其他许多传统经典相比,当然没有蕴藏那样深奥的哲理,那样丰富的内涵。

但是,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一是它将学会做人放在了第一位,主张有余力再去学习其他的学问。

二是它从最基础的行为规范养成入手,将学会做人规则化。

三是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述这些规则,读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

我们开设《我学〈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及其相关的经典故事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

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1.德行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开始《弟子规》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语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学生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所以,诵读《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自古以来,“孝”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

“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头两篇便是针对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作。

难以想像一个父母不爱、兄长不亲的人长大后如何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

学校德育工作从《弟子规》入手,以孝心教育为核心,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感恩意识。

《弟子规》校本教案

《弟子规》校本教案

《弟子规》校本教案第一章:《弟子规》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理解《弟子规》的教育意义和价值1.2 教学内容《弟子规》的起源和发展,《弟子规》的作者和成书背景《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弟子规》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起源、作者、内容和价值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弟子规》的教育意义和现实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弟子规》的基本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第二章:《弟子规》的基本原则2.1 教学目标掌握《弟子规》的四大基本原则理解四大原则在个人修养和社交交往中的应用2.2 教学内容四大基本原则:孝、悌、忠、信四大原则的含义和表现四大原则在个人修养和社交交往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四大基本原则的含义和表现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四大原则的应用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四大原则的理解和应用第三章:《弟子规》的孝道教育3.1 教学目标理解孝道的含义和重要性掌握《弟子规》中孝道教育的主要内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3.2 教学内容孝道的含义和重要性《弟子规》中孝道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孝道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弟子规》中孝道教育的内容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孝道的实践过程3.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对孝道的理解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孝道的实践和反思第四章:《弟子规》的悌道教育4.1 教学目标理解悌道的含义和重要性掌握《弟子规》中悌道教育的主要内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悌道4.2 教学内容悌道的含义和重要性《弟子规》中悌道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悌道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悌道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弟子规》中悌道教育的内容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悌道的实践过程4.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对悌道的理解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悌道的实践和反思第五章:《弟子规》的社交礼仪5.1 教学目标掌握《弟子规》中社交礼仪的主要内容理解社交礼仪在个人修养和社交交往中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交礼仪5.2 教学内容社交礼仪的主要内容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交礼仪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交礼仪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情景模拟法:引导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实践社交礼仪5.4 教学评估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和对社交礼仪的理解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社交礼仪的实践和反思第六章:《弟子规》与个人修养6.1 教学目标理解《弟子规》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掌握《弟子规》中关于个人品德培养的内容学会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到日常生活中6.2 教学内容《弟子规》中关于个人修养的原则和指导个人品德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如何将《弟子规》的原则融入到日常生活中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中关于个人修养的原则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个人修养反思日志: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修养过程和感悟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个人修养的理解反思日志:检查学生对个人修养实践的记录和反思第七章:《弟子规》与家庭关系7.1 教学目标理解《弟子规》在家庭关系中的作用掌握《弟子规》中关于家庭角色和责任的内容学会如何在家庭中实践《弟子规》的原则7.2 教学内容《弟子规》中关于家庭关系的原则和指导家庭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如何将《弟子规》的原则应用到家庭生活中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中关于家庭关系的原则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家庭角色和责任家庭作业: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实践《弟子规》的原则7.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家庭作业:检查学生与家人实践《弟子规》的情况和反馈第八章:《弟子规》与社会责任8.1 教学目标理解《弟子规》对社会责任的要求掌握《弟子规》中关于公民行为和道德规范的内容学会如何在社会中实践《弟子规》的原则8.2 教学内容《弟子规》中关于社会责任的原则和指导公民行为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如何将《弟子规》的原则应用到社会生活中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中关于社会责任的原则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社会中实践道德规范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实践《弟子规》的原则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社会责任的理解社会实践报告:检查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记录和反思第九章:《弟子规》与现代生活9.1 教学目标理解《弟子规》在现代生活中的适用性掌握《弟子规》中关于生活智慧和时间管理的内容学会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实践《弟子规》的原则9.2 教学内容《弟子规》在现代生活中的适用性和价值生活智慧和时间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如何将《弟子规》的原则应用到现代生活中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在现代生活中的适用性和价值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现代生活中的案例,实践《弟子规》的原则生活规划: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生活规划,实践《弟子规》的智慧9.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现代生活的理解生活规划报告:检查学生制定和实施生活规划的情况和反馈第十章:《弟子规》的传承与发扬10.1 教学目标理解《弟子规》的传承意义掌握《弟子规》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学会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扬《弟子规》的精神10.2 教学内容《弟子规》的传承历史和现状《弟子规》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挑战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扬《弟子规》的精神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传承历史和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弟子规》个人计划:鼓励学生制定个人计划,发扬《弟子规》的精神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弟子规》传承的理解个人计划报告:检查学生制定和实施个人计划的情况和反馈重点解析《弟子规》校本教案共有十个章节,涵盖了对《弟子规》的简介、基本原则、孝道教育、悌道教育、社交礼仪、个人修养、家庭关系、社会责任、现代生活以及《弟子规》的传承与发扬等方面的内容。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精品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精品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校本课程的第一章“入则孝”,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此章节主要教导学生在家庭中如何尽孝道,尊重父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理解孝道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文的理解和背诵。

教学重点:孝道精神的培养和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孝道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弟子规》第一章,感受古文的韵味。

课文解析:逐句解释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和句式,让学生理解孝道的要求。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课文内容,给出一个例题:“父母呼,应勿缓”,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这一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讨论如何在家践行孝道,并在课堂上分享。

强调孝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6. 课堂互动(10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内容:(1)父母呼,应勿缓(2)父母命,行勿懒(3)父母教,须敬听(4)父母责,须顺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孝道的日记,不少于300字。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中践行孝道,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

同时,开展孝道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古文理解。

2. 教学目标中的孝道精神培养。

3. 教学难点:古文理解和背诵。

弟子规校本课程设计

弟子规校本课程设计

弟子规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弟子规》全文,掌握其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2. 学生能够解释《弟子规》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

3. 学生能了解《弟子规》的历史背景,将其与现代生活实际相结合。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情境扮演,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能运用《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培养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2. 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自律、自省的良好习惯。

3. 学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校本课程,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课程设计力求生动、形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注重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弟子规》全文为基础,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认知水平,选取以下内容进行教学:1. 《弟子规》全文背诵与解析:包括总序、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章节。

2. 伦理道德观念教育:围绕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等主题,进行深入讲解和实践指导。

3. 文言文阅读与表达:通过分析《弟子规》中的句子结构和用词特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4. 情境扮演与讨论: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运用《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解决问题,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总序学习,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周:入则孝章节学习,探讨孝道的内涵和实践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校本课程纲要
一、指导思想:
(一)课程来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
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人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去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
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二)课程任务
背一背:背诵《弟子规》。

讲一讲:积累名人名言、成语等,以讲故事形式进行交流。

写一写:通过抄写巩固积累,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好习惯。

评一评:改变“告状式”的评价,推广“互动式、鼓励性”的评价方式,进行学
生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
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在培养学
生实践、创作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写字的技能和技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
校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经典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知祖国语言文字形体美的深刻内涵,掌握并学会写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一定的书写速度,逐步提高写字技巧,形成自
己的特色,提高欣赏水平。

改变“告状式”的评价,推广“互动式、鼓励性”的
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认真倾听、及时鼓励他人的习惯,形成自信、乐观的人格。

3、教师发展目标:使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
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课程理论,实现角色转变,具备科学的课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艺术、精诚合作的精神,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4、学校发展目标:营造读书积累的良好环境,利用诵读教学活动的优势,促进
学校书香文化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二、课程分析
最近刚刚颁布实施的《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这一重要精神,明确地指出了今天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

素质教育的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深远,尤其是
在“重礼明德”方面更是值得今人传承的。

诵读如《弟子规》等经典,必将对学
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方向上给予指导,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
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古文中的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
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必将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并实践多元
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我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书写于一体,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自
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理
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爱学、会学、自主的学、合作的学。

三、课程实施
对象:初一、初二、初三
地点:24个班级
四、课时安排
时间课程内容安排课型课时3.11 招生,总序新授 1 3.18 入则孝之一新授 1
3.25 入则孝之二新授 1
4.1 入则孝之三新授 1
4.8 入则孝之四新授 1 4.15 入则孝之五新授 1 4.22 入则孝之六新授 1
4.29 出则悌之一新授 1
5.6 出则悌之二新授 1 5.13 出则悌之三新授 1 5.20 出则悌之四新授 1
5.27 出则悌之五新授 1
6.3 谨之一新授 1 6.10 谨之二新授 1 6.17 谨之三新授 1 6.17 谨之四新授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