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哈姆雷特》经典片段赏析名师资料汇编
《哈姆雷特》五幕逐一解析;

高二年级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资料《哈姆雷特》一、简介:哈姆雷特五幕悲剧,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故事取材于12世纪一部丹麦史,讲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
哈姆雷特在大学受到了人文主义教育,对人生正充满了幻想和希望。
突然,父王暴毙,母亲又很快改嫁新王即哈姆雷特的叔叔。
坚贞的爱情,忠贞戏剧《哈姆雷特》中的场面的友谊,都开始破灭。
就在他痛苦之际,父王的亡魂又向他显现自己被害真相,要他复仇。
哈姆雷特感到责任重大,要负起重整乾坤的重任。
为选择最佳时机,也为整理自己混乱的思想,他开始装疯。
由于延宕,他最终落入新王的圈套,在一次决斗中与之同归于尽。
莎士比亚的这个故事,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成功地塑造了哈姆雷特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这部戏剧也是莎士比亚的创作在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以哈姆雷特为父复仇为主线,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为父复仇为副线,三者相互联系又彼此衬托。
另外,又把悲剧和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奇妙的混合”。
二、分幕主要内容:第一幕:丹麦国王去世,王位由其弟弟继承,并与皇后结婚,王子哈姆雷特沉浸在丧父之痛中,并对叔叔和母亲的婚姻表示极度愤怒与不耻。
此时,他被好友告知其父的鬼魂在午夜出现,当晚便去见了鬼魂,其揭露了现任国王杀兄篡位的罪行,哈姆雷特大为震惊,当即表示要为父报仇,并决定装疯。
另外,朝中元老波洛涅斯的儿子启程去法国,临行前告诫他的妹妹奥菲利娅不要再与哈姆雷特王子交往下去,因为王子没有真心,只是玩弄她。
之后波洛涅斯也命令女儿和哈姆雷特断绝关系,软弱的奥菲利亚决定顺从父亲。
第二幕:哈姆雷特的疯癫行为引起众人关注,国王和王后召见了哈姆雷特昔日的两位同学兼好友,要求他们去陪伴王子,并找出其行为怪异的原因。
此时波洛涅斯求见国王和王后,将哈姆雷特写给其女儿的情书给两人看,认为他的发疯是由失恋引起的,国王不太相信,决定用奥菲利亚来试探哈姆雷特。
同一时间,哈姆雷特见了两位好友,并敏锐的发觉他们是国王派来监视自己的,连讥带讽得骂了二人。
最新哈姆雷特经典独白文学赏析

有人说,他是一位孤军奋斗,忧郁跌宕,最后征服一切困难,具有萌芽和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精神面貌的王子。
有人说,他是一个代表先进人们为了把人类从压迫中解放出来,热烈的寻求人生的理想和精神枷锁解脱方式,成为解放人类的光荣战斗中的一员杰出战士。
有人说,他还是为了人类美好的理想,反抗社会罪恶的一个人文主义思想家。
也有人说,他更是处于精神危机中的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人,甚至有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和封建意识。
他是谁?他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是丹麦的一位王子,他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经典形象,他就是哈姆雷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位读者对于哈姆雷特的形象,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
以上的文字是他人对哈姆雷特的解读,而我眼中的哈姆雷特也是别具一格的。
我认为,我们不能静态的去看待哈姆雷特这个形象,我们应该把他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过程。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哈姆雷特从一个无知善良的孩子,一步一步的迈向成熟,最终成为一个英勇的战士。
当然在这个净化过程中有许多的徘徊与后退,但是站在人性的角度而言,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他一有为父报仇想法,就开始为此坚定不移,进行一系列报仇行为,那么我们这个文学上的经典形象将会大打折扣,变得与那些三流小说的人物没有什么区别了。
他的经典就是因为他面对复仇,道德,爱情的种种思考,“生或是死,都是一个问题”,他在积极报仇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些懦弱与退怯,才让这个形象,更加的真实,更加贴近我们读者的内心世界。
并且在某些地方让哈姆雷特的矛盾心理与读者产生共鸣。
哈姆雷特的经典形象,在中外的文学研究史上都是无人质疑的事实。
首先,在老国王未死之前,哈姆雷特就像是生活在温室的花朵。
他的社会地位是丹麦的王子,在物质上,他十分富有,不存在任何物质生活上的担忧;在精神方面,他就读的是英国威登堡大学,接受的是人文主义等先进思想的熏陶。
他对世界充满着无限的热情,他高声称赞:“人是何等的巧妙的.天工,理性何等的高贵,智能何等的广大……行动是多么像天使,悟性是多么像神明,真是世界之美,万物之灵!”在爱情领域也是有着无尽的憧憬。
《哈姆雷特》五幕逐一解析(名著阅读复习资料)

海头高级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资料《哈姆雷特》第一幕1.哈姆雷特的名言:“软弱者, 你的名字就是女人!”是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答:克劳狄斯与王后结婚大典上,哈姆雷特看不出王后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并请求他留在王宫后,他发出的感慨,认为他父亲对他母亲真是怜爱的无微不致,甚至不肯让强风吹抚於她的脸颊。
可是,一月之内,她竟全忘记了,于是他发出这样的感叹。
2.先王的鬼魂出现的时候穿的是什么衣服?有什么样的表情?他为什么要以这样的形象显灵?答:他穿着他身披之盔甲,就是昔日他奋战那野心勃勃的挪威王时所穿的,他脸上蹙眉怒目,就和他当年在冰原上大破波兰雪车军时一样。
这个形象一方面表现了先王的威武与赫战功,另一方面表现他的愤怒之情。
3.霍拉旭他们为何竭力劝阻哈姆雷特不要跟鬼魂去?答:霍拉旭生怕鬼魂把他勾引至那汪洋大海或岸旁之峭壁边缘时,再显露其恐怖原形,令他丧失理智或发狂,或是露出狞恶的面目吓坏了年轻的王子。
表现了朋友之间的关心。
4.老国王在告诫哈姆雷特不要忘记复仇时,告诫他如何对待王后的呢?答:老国王说“无论你是怎样的去进行此事, 别让你的脑子萌起报复於你母之念。
把她留给天堂裁判, 让她受自己良心的谴责及刺戳。
”第二幕克劳狄斯虽然不知道老国王鬼魂出现的事,但他心中有鬼。
哈姆莱特装疯后,克劳狄斯对此表示怀疑,他派大臣普隆涅斯去试探哈姆雷特。
普隆涅斯被哈姆雷特骗过去了。
克劳狄斯又派两个奸细---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来试探哈姆雷特,奸细也被哈姆雷特当面戳穿。
哈姆雷特一方面想复仇,一方面又碍于母亲的面子,同时他也不十分确定父亲鬼魂的话,非常苦恼。
哈姆雷特决定要证实克劳狄斯的罪行,正好这时宫中来了一个戏班子,他命戏子排演“捕鼠机”,自己加编新台词,准备试探克劳狄斯。
哈姆雷特结尾片段赏析

哈姆雷特结尾片段赏析第三幕是剧情发展的关键。
这幕戏,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生动地展现了王子哈姆莱特从装疯、试探、训母、杀相,进而遭至流放的曲折过程。
它既充分体现出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又能细致入微地表现出哈姆莱特深谋远虑,洞察现实,善于思考,勇于斗争的性格特征。
第三幕第一场中,奸王和手下商量好让王后试探哈姆莱特是否真疯。
哈姆莱特上场后的那段“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它不仅本身是首富于揭露性和哲理性的好诗,而且也是把握主人公性格的钥匙。
哈姆莱特是个富于理想、敢于行动的人,但身遭变故,理想破灭。
他奉命复仇,客观上任务的艰巨和敌人的强大,主观上反对暴力而又脱离群众,造成他在积极行动之中常常产生力不从心和难免失败的感觉,因而出现内心的矛盾。
独白把他的内心斗争、自我矛盾、内容繁杂深远的沉思和疑虑等等集中强烈地凝聚在诗行之中,从而明白、深刻地表现出一个重要情况--哈姆莱特的思想并不是专注在复仇任务上和克劳迪斯身上,相反,却深深纠缠和分析到各种带根本性的社会道德、行为意志、生存死亡等重大问题上面去了。
因此,同外部冲突和戏剧行动联系起来看,它表明哈姆莱特直到此时还没有进入同强大对手作短兵相接时应有的精神状态。
一个虎视眈眈、步步进逼;一个迷惘若失、目标涣散。
但是每想到复仇义务,哈姆莱特就一再强烈地,却又总是无效地谴责自己。
这情节本身就蕴含着悲剧性。
哈姆莱特“碰巧”遇到了心爱的恋人奥菲利娅,但他的回答既无热情又含暗讽,反而流露出不耐烦。
他的回答:“不,我不收,我从未送过你什么。
”这里的“你”,不是他曾经爱过的人,而是眼前“变了心的”奥菲利娅。
这是哈姆莱特的主观想法和误解。
他突然之间暴怒起来,因为奥菲利娅不善作假的言语和神态,敏感的他一下子看破了圈套,猜中了敌人必在帘后偷听,并误以为她是甘当傀儡的。
哈姆莱特一再叫奥菲利娅进尼姑庵,因为如果她是贞洁的,那她可以保住清白;如果她是伪装的,进尼姑庵可以避免养出一堆罪人来。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好词好句读后感悟范文10篇精选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好词好句读后感悟范文10篇精选《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哈姆雷特是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讲述了关于王子复仇的悲剧故事,读了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原来故事可以讲的如此精彩,真是文学瑰宝啊。
本文内容:1、读后感,2、好词摘抄,3、好句赏析。
哈姆雷特读后感200字:提到莎士比亚,逃不开的作品就是《哈姆雷特》,这本书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广泛关注和赞誉。
书中讲述的是关于哈姆雷特王子的父亲被叔叔杀害,然后抢夺了皇位,然后哈姆雷特进行了复仇计划,但最终成为了一个悲剧。
读了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一是为莎士比亚的才华感到惊叹,写出了这么精彩的故事。
二是对这样的悲剧故事感到触目惊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事情,而一切为了权势和财富抛弃灵魂的人,都将受到上天的制裁。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寒风凛冽、目不转睛、凄惨、忐忑不安、令人丧胆、粉身碎骨、谣传、确确实实、威风凛凛、飘飘浮浮、不自量力、不以为然。
哈姆雷特经典台词读书笔记摘抄:1、经典台词: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赏析:这句话总结的太妙了,是对文字和语言的精确归纳,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简洁,冗长反而显得啰嗦,这就是留白效应吧。
2、经典台词:世上本无所谓好和坏,思想使然。
赏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小就要学习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这样的课程,因为思想决定了自己的行为,因此太过重要。
3、经典台词:我们常装出信仰的表情和虔诚的举动,却用糖衣来包裹恶魔的本性。
赏析:很多人表面上都显得虔诚,也拥有人生信仰,但实际上骨子里又是另一番摸样,他们只是在伪装罢了,而哈姆雷特的叔叔就是这样一个恶魔。
4、经典台词:成功的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的人已经成为他的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是枉然。
赏析:有一句名言,叫做将谎言重复一百遍,就变成了真理,而这类高明的说谎者善于宣传和营销,他们拥有自己的信徒和拥护者,而哈姆雷特王子就难以通过言语来说服这些人,因为成功的骗子是高明的心理学家。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6《哈姆莱特(节选)》朗读精讲+知识点

知识清单1、《哈姆雷特》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
2、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3、《哈姆雷特》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4、《哈姆雷特》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5、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
6、《哈姆雷特》是悲剧的集大成者。
哈姆雷特与奥菲莉亚的悲剧性爱情是其中重要的悲剧元索。
7、该作品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娴熟的艺术技巧而著称。
8、除了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语言运用的适当与精美,《哈姆雷特》的另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就是它情节的丰富与生动。
9、《哈姆雷特》之所以成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不仅仅在于作品最后的悲惨结局,同时还在于作品带给人们沉重的反思,对哈姆雷特命运的反思,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背景的反思。
人物形象★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出身高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受人尊敬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无忧无虑的生活使哈姆雷特成为一个单纯善良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者。
父亲死后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哈姆雷特的思想有了重要的转变,他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变得很坚定,他打算奋起反抗,哪怕以生命为代价。
哈姆雷特是一个悲情式的英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他也不滥用暴力。
他对生活由充满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坚定,在磨炼的过程中他通过亲身的经历和自己的思考来提升自己。
在磨炼中他变得坚强,变得不再犹豫,做事果断,他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
★克劳狄斯:丹麦现任国王。
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在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
克劳狄斯是莎士比亚刻画的一个丑恶的人物形象。
文学剧本:经典戏剧《哈姆雷特》选段解析

文学剧本:经典戏剧《哈姆雷特》选段解析
一、简介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经典悲剧,被誉为全球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对该剧中的一个选段进行解析,探讨其主题、人物以及情节发展等方面。
二、选段分析
选取的选段为第三幕第一场,是哈姆雷特与母亲格连德玛丽亚之间的对话。
主题探讨
这个选段涵盖了故事中多个主题,如爱与痛苦、欺骗和自我发现。
哈姆雷特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失望和愤怒,同时也暴露了他内心复杂的情感。
人物塑造
在这个选段中,我们能够看到哈姆雷特具有复杂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他既是一个聪明、机智的青年,也是一个足够敏感并备受伤害的人。
他对母亲格连德玛丽亚的态度充满着深深的挣扎和矛盾。
情节发展
这个选段是整个剧本中的重要转折点,它揭示了哈姆雷特的疯狂和对父亲死亡的痛苦。
他在与母亲的对话中表达了自己对她再婚的不满和悔恨,进一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三、结论
通过对经典戏剧《哈姆雷特》选段的解析,我们深入了解了该剧中复杂的主题、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以及引人入胜的情节发展。
这部作品深刻地探讨了人性、
道德和命运等存在主题,并通过精彩细腻的文字描写和对话,打动着每一个读
者和观众。
高中语文 1.3《哈姆莱特》《哈姆莱特》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哈姆莱特》赏析悲剧《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我们首先来看看他的现实性。
虽然《哈姆莱特》的剧情发生在中世纪的丹麦,但是从剧中我们可以联想起英国的现实。
剧中所发生的种种冲突,恰恰真实地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矛盾。
在悲剧一开场时,莎士比亚描写的就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局面。
丹麦王的突然死去,鬼魂的出现,种种现象都给人一种劫难临头的感觉。
从这一切可以看出,当时是一个乱世,也难免要发生非常变故。
当权的国王克劳狄斯,在这乱世中扮演了一个丑恶的角色。
他狠毒的害死了亲哥哥,篡夺了王兄的王位,又诱骗了王后,高高地坐在王位上。
他分明是一个杀人犯、是一个万恶不赦的小人。
但是,他掩饰着内心的丑恶,在众人面前,带着仁慈贤明的假面具。
为了试探哈姆莱特发疯的原因,耍手段派人刺探。
为了达到目的,自己躲在暗处,不公开对付哈姆莱特,暗地里却两次安排借刀杀人的诡计,试图杀害哈姆莱特。
从克劳狄斯的卑鄙行径可以看出,他并非一般的封建朝廷的暴君。
他有封建君主专制的暴虐,也有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的狡诈。
克劳狄斯身为国王,却荒淫无度,每天只知道饮酒作乐。
朝臣们也都致力于取悦于君王。
我们以一个典型的官僚波罗涅斯为例,他身为御前大臣,却昏庸无道,一味地告密、献计、偷听、为了卑鄙的勾当连自己的女儿也出卖,最后连自己的性命也没有保全。
这一切都是腐朽的官僚制度的产物。
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是哈姆莱特的两个老同学,为了奉承主子,甘当国王的密探,出卖朋友。
总之,这些统治者的形象是:徒有冠冕堂皇的外表,内心却阴险狡诈,他们贝利与冲昏头脑,为了谋私利,不惜做伤天害理之事。
旧的封建关系已经被瓦解了,统治集团受到了新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恶习的影响。
一股强大的社会恶势力正是有这样一批统治者形成的。
哈姆莱特是悲剧的主人公,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典型形象。
他虽然身为王子,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一员,但他就读的德国威登堡大学是人文主义运动的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雷特》经典片段赏析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刘士友
1、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
赏析:这是哈姆雷特想到自己的母亲在父亲去世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嫁给叔叔时所产生的感慨。
哈姆雷特的这句感慨其实对女人是不太公平的。
当时十六七世纪的英国其实还处在封建阶级的统治下,一个女人在那样的社会现实下是没有自己的选择和独立思考的。
她们都恪守封建礼教,听从父兄的安排,可以说完全是身不由己。
剧中的乔特鲁德和奥菲利亚两个典型的封建贵族女子形象,都是在男人的阴谋或安排下而失去了自己的思想甚至是生命。
2、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秀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赏析:这句话蕴含着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肯定,表达了对人的赞美。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遍及欧洲十分强烈。
人在这个时期开始慢慢脱离了神权的束缚,开始发现了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自身。
这是一个巨人层出的时代。
正如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
”,产生了像但丁、拉伯雷等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像拉斐尔、达?芬奇等杰出的艺术家,像哥白尼、伽利略等伟大的科学家,像培根等卓越的哲学家。
3、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间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已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赏析:哈姆雷特的这一长段内心独白成了著名的经典台词。
生存和毁灭的确是困扰着每一个人的问题,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终极思考。
人
生有太多痛苦是无法避免的,难道死真的可以解决一切,就像计算机清零后再度开始吗?是不可以的。
人生苦笑风雨都得要自己去面对,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既然造物主把我们安排在世上,就要风雨不回头的走下去。
自强不息,自尊自爱,不要辜负了你的一个美丽的称号----人!史铁生也说过“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神早晚都会不期而至,我们为什么要费尽心思的去想他什么时候来呢。
毛主席也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们应该活在当下抓住时机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而不应该在瞻前顾后中蹉跎了岁月。
4、一个人要是把生活的幸福和目的,只看作吃吃睡睡,他还算是个什么东西?简直不过是一头畜生!上帝造下我们来,使我们能够这样高谈阔论,瞻前顾后,当然要我们利用他所赋与我们的这一种能力和灵明的理智,不让它们白白废掉。
现在我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可以动手干我所要干的事,可是我还是在大言不惭地说:“这件事需要作。
”可是始终不曾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我不知道这是因为像鹿豕一般的健忘呢,还是因为三分懦怯一分智慧的过于审慎的顾虑。
赏析:这是哈姆雷特在复仇行动之前的一段独白。
如果说当他想着“生存还是毁灭”时他还是一个忧郁延宕的王子,那么当他说这段话时已经标志着他开始走向坚定和果敢了。
人是一件上帝的杰作,他最大的幸福应该来源于精神的满足而不是身体的私欲。
人应该是因为精神的伟大而伟大,用自己的智慧和思想去改变这个世界的肮脏和丑恶。
这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让人对自己有了一个崭新的独立的认识,开始把自己从神权,或者说从宿命中把自己解放出来了。
这个时候的哈姆雷特不再犹豫了,他受到了挪威王子的鼓舞,变得精神振奋而信心满满。
他决定要像挪威王子一样抛除思虑丢弃懦弱,要做行动的巨人,去完成自己心中的理想。
外界的困扰有太多太多,可能不经意之间就会改变你的想法,所以要立刻去做。
当然立刻去做不是不经过思考的盲目鲁莽,而是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惧风雨的为了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的前进。